龙兴祥符戒坛寺志卷十

杂述

五代史吴越世家天福二年封镠越王镠巡衣锦城武勇右都指挥使徐绾与左都指挥使许再思叛焚掠城郭攻内城镠子传瑛及其将马绰陈为等闭门拒之镠归至北郭门不得入城及代镠与绾战斩首百余级绾屯龙兴寺据此则發天中塔之乱兵隶于徐绾者也

两浙名贤外录空空类唐龙兴宗季禅师诠注经文五六种俱妙得无言之旨一时称之曰季公笔下有莲

随手杂录钱王有外国所献颇眩伽宝其方尺余其状如水精云可压十里火殃乃置于龙兴寺佛髻中余杭数回禄而龙兴不可近也有盗尝焚其殿柱木悉灰烬而烟燄竟不炽宋朝改为太平祥符寺自唐至宋凡有十宝此其一也

十国春秋懿王妃孙氏名太真钱唐人尝以一物施龙兴寺形如朽木箸寺僧未之珍也偶出示舶上波斯人曰此日本龙蕊簪也遽以万二千缗易去北隅掌录龙蕊作龙乳云钱王妃曾降香此寺施舍龙乳簪亦为十宝之一

径山志大觉国一禅师碑元和十年赐比部郎中崔元翰左散骑常侍归登书归或作龟又误黾今碑在径山

乾隆杭州府志径山又有国一禅师影堂记崔元翰撰羊士谔书越中嘉祥寺亦有影堂记见宝刻类编葢以禅师曾居越中也张祐题径山大觉禅师影堂诗

超然彼岸人 一径谢微尘 见相即非相 观身岂是身
空门性未灭 旧里化犹新 谩指空中影 谁言影似真

宋高僧传昙一传一门人杭州龙兴寺义宾等早發童蒙咸承训诱

容斋随笔王顺伯家有钱忠懿王一判云臣赞宁右臣状奉宣旨撰文疏今建呈乞给下取设斋日五更前上塔臣自宣却欲重建乞于仁政殿前夜间化却不然便向塔前化并取圣旨判曰便要吾人宣读后于真身塔前焚化而在前花押予谓钱氏固尝三改元但或言其称帝则否也此状内进呈圣旨葢类西河之人疑于夫子故自贻僭帝之议想他所施行皆然矣

小畜集赞宁诏撰宋高僧传赠以诗云

诏修僧史浙江滨 万卷书中老一身
赴阙尚留支遁马 援毫应侍仲尼麟
溟蒙雪影松窗晓 狼借苔花竹院春 还许幽斋暂相访 却惭陶令满衣尘

是时宁听归杭州禹偁亦适至杭故有相访之语及书成褒嘉征归京师禹偁以诗寄之云

支公兼有董狐才 史传修成乙夜开
天子远酬丹诏去 高僧不出白云来
眉毫久別应垂雪 心印休传本似灰 若念重瞳欲相见 未妨西上一浮杯

释赞宁海宁紫薇山重修志愿寺碑铭并序见海昌备志录存石刻云文多难通处其文曰钱塘属邑盐官为最在浙之朝阳为吴之右臂白飞江练青点海门蜃楼起而䗖𬟽横星汉低而枯槎活潮生信大雷霆藏龙战之声润下功深蜀井丧虎形之味厥田下下厥土涂泥物惟错而饶国资利而大地灵浮涨沙怪徙迁坎之坤则变田水胜土则为海苟不以明神作奠其可得乎封岱宗而禅会稽就兹税辇祀蓬莱而禳王气于此舍杭以其疏凿山川翕张鬼物故有立禹秦之祠御焉由是拓开极浦近尾闾之委输涌出长汀添大章之步数覆盂之势其安必同其有肖形立乎金僊传法出乎玉牒成有道之道用无心之心以德报寃寃随雾散以慈摄物物绕指柔解激射之怒涛子胥弭节䊸奔冲之愤气文种销忧树诸所之伽蓝安一隅之斥卤人丰作乂宜招乐士之歌佛福成功若有富民之术也志愿寺者昔东晋邑人张延光舍庄宅之所搆也赐寺题焉至唐肃宗乾元元年四月中敕支本县税钱重加修饰乘山峻址映水开扉殿深之像光浮偏藏怖鸽墙帀之僧界广不纵心猿庭栽秦大夫之松壁有顾将军之画讲堂禅室孔翠飞而拂晓烟邃宇修廊蚊蝇鸣而成洞响窗间远岫象三峡之流名槛外澄波连十洲之好景自尒新间旧昬代明云门三作其伽蓝鹙子一悲其蚁蛭唐季兵缠下土火炘池鱼升平为舍衞之民丧乱入波旬之党布新垂象长科抽彗孛之芒止沸表功高险筑鲸鲵之冢贼巢虽殄淮寇复兴侵外垒之封疆幸中原之多事婴城及闰檇李重伤其人也争驾出长者之门其寺也成灰类昆明之底谁嗟焚筑化作荒虚旱农汲而丹井枯老圃鉏而金绳断暨乎人知怀土物有复期越鸟终绕乎南枝燕鸿合遵乎北薮编苫覆顶缀盋谋斋渐成像设之观遂立纪纲之任前寺宰皓祥者赍乎宿愿葺尒遗基开捷陁指础臼之踪记赵逸古石砖之井乃欲续晋初之香火行唐世之慈风匪计无成而投有力迨乾德甲子岁得营田将吴仁绶郭赞周仁俊朱仁矩陈德铣等东南著姓气义多才胸襟吞震泽之波巧智埒陶朱之富鱼盐蜃蛤黍稷稻粱道引郑蔓而惟长心犯宋风而不退争捐宝货预市楩分认旧基共成新致殿俨见金人之会廊周如校猎之场豁达重门巍峩別室大钟在虡惊吼嗄之蒲牢宝繖县梁拂飞翔之仙鼠挈贰横栋鸳鸯建瓴旊人埏埴之工梓匠柷栭之壮墉期傅垩桷待施朱焕烂璇题交罗棼橑幡高刹迥表识事于前茅井淡泉香赏私劳于后土始者东县信鼓如一卒之传呼右峙经台若双幡之导引惟朱承俊承俨补是缺然完全也千金之裘成有后焉九尾之狐见观小兜率露深洞天象龙蹴蹋而杂居燕雀喧呶而相贺今寺主远才也求珠戒海合穗情田其光充和厥性惟巧凛凛继后昆之躅堂堂企前哲之规仔肩毖饬广募群缘有若皓崇惟胜焉皓邻慕贤焉计十许人并昆冈群玉合浦斛珠谭中之绮鲜妍辞上之粒泮奂二分两至成一岁之功六石五金补三焦之损上坐德辉也田间芝秀苑内鹿鸣为法界之封人实仁祠之祝史传律能信保钦也学于我得讲免吾忧食海底之金刚栖倾故树龁雪山之肥腻乳出醍醐好将上色之蓝用染鲜明之㲲雍熙乙酉岁观音罗汉律堂等就因命毘尼徒结二同之界律仪之盛职由此乎左乃马湘之宅傍则朱弯之茔云摠高僧尚遗禅窟崇慧三藏曾敌异宗白刺史为题名章正字多遗迹夫如是东则仙客乞醯西则御皃遗勇涟漪之溪北去噬嗑之市南通其山空所以藏怪物其洞小所以宣古风神农之草木徧尝不生钩吻伯益之羽毛咸识不宿飞鼯中可缄灭定之僧上可望下生之佛四千丈而穷顶虽阙骏高五百岁而当开亦流瓌宝推其福地不其伟欤子子孙孙与天相毕愚也学慙称海经不为神未说在胎令母有惊人之辩何曾识鼎入秦为博物之僧受知于大君媿老于明代两膺诏命续僧传而编佛书三省才能譬范冠而同蚕绩故乡美事请德嘉招俾搆好辞思刊乐石揄扬孝女谁高度尚之文赞述头陀始中昭明之选非所敢望聊作铭云

天生蒸民 下田所养 周爵子男 秦分令长 海物资繁 散盐利广
礼节攸知 斗虚宗仰 海昌都尉 晋代伽蓝
刹绕飞电 山浓紫岚 连甍屹屹 邃宇眈眈
龙王稽首 帝释和南 物久则迁 法无常在 兵动盗生 虎威狐假
枉矢西流 游魂东下 此域斯须 青灰赤瓦
阴阳有数 销长无恒 宝殿爰搆 山堂复登
曩基匼帀 新制加增 劝导全力 由是名僧 名僧伊何 猗我寺宰
精择六和 数侔十在 无惮多艰 有缘相待
吴君唱首 于焉慷慨 既成斯刹 言念诸公 荐居福地 往趣天宫
无踰此善 不朽其功 名刊琬𤥎 百千年中
高其闬闳 广其中霤 师子窟成 更无它兽
薝卜林繁 宁容余臭 殊胜庄严 名小灵鹫

系曰

寺距海兮百里而近 基据山兮广轮而深 铺茵绣兮比邱香草 念佛声兮夫子家禽
陟冈兮识令升之宫 周睇兮想孝标之吟
顾北渚兮泱漭三楚 瞻东岫兮依稀二林
酒旗摇兮凤凰劲 鱼艇横兮凫鹥浪沈
尒时兮无能无所 斯景兮见色见心 现量中兮常如是 日可销兮百镒金

海昌备志云文后结衔外志作景祐四年正月东京左街僧录知教门事应史馆编修通慧大师赞宁撰按赞宁吴越时两浙僧统宋太宗时尝召对敕撰高僧传至道二年卒外志作景祐四年则赞宁没已三十余年矣惠力寺志作祥符四年亦误窃按赞宁之卒非至道二年辨已见前传中据武林旧事赞宁墓筑于天圣间其圆寂当在此际则景祐疑为景德在既修僧传之后文中语可覆按也然则惠力寺志之作祥符四年亦在天圣以前不可谓误抑且不可以重镌此碑为说矣

李焘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四注僧赞宁王得一行状堂吏苏允淑者受朝旨沙汰年高选人七十以上当授散官有唐州团练判官掌宣与允淑有憾年始三十五被允淑夹带高年辈中奏名授宣为唐州司马宣与僧法灯素友善以此事为诉法灯夙承厚眷一日言此不平于公公令法灯引至具得见黜之由公奏闻太宗令中使寻访召而赐对仍令上殿俯迩天颜问其被抑之故面转著作郎复赐钱百万宣谕压惊之贶授大理法直官送允淑御史台鞫问所因允淑路由本第绐其狎者言略入见家人辈押者令入允淑得便遂自刎卒太宗疑及參政寇准出准为青州守其信用皆如此

欧阳文忠集昙颖归庐山公送之以诗云

吾闻庐山久 欲往世俗拘
昔岁贬夷陵 扁舟下江湖 八月到湓口 停帆望香炉
香炉云雾间 杳霭疑有无 忽值秋日落 彩翠浮空虚
信哉奇且秀 不与灊霍俱 偶病不得往 中流但踟蹰
今思尚髣髴 恨不得画图
昙颖十年旧 风尘客京都 一旦不辞诀 飘然卷衣裾
山林往不返 古亦有吾儒 西北苦兵战 江南仍旱枯
新秦又攻寇 京陕募兵夫 圣君念苍生 贤相思良谟
嗟我无一说 朝绅拖舒舒 未能膏鼎镬 又不老菰蒲
羡子识所止 双林归结庐

杭州府志金石载赞宁灵鳗井记禹秦二王庙记仅存其目碑石既佚其文亦亡今存者惟僧希觉上天竺建经幢记其文云夫立幢之垂范乃造塔之滥觞刊梓刻檀嫌其易朽镂金镌碧虑以难藏不若挺叱羊射虎之贞姿编贯玉联珠之梵字可大可久如山如河尊胜陀罗尼者花藏贞心竹乾秘语济善住七生之苦道阐欲天感文殊一现之恩教传汉地舟横业海车指迷津息肩恶道之间提耳昏衢之内拯湮沦于厯劫延短折于浮生备载灵编久彰神应或置丽谯之内或安窣堵之中或勒之幢间或表之山上风触而轻尘及物尚落罪花日临而清影到身犹彫业蔓克行盛事绰有善人佛弟子吴保容吴镡双骥标奇二龙并誉埙篪合韵柎萼连芳耨情田而毕使丰登澄心水而令无混浊与会首谓众人曰给孤长者之园苑香山居士之林泉可以同搆善门寄兹胜地独营则其力不逮众办则其功易成徧募信人获钱卅万购之贞石命彼良工堑勒精奇磨礲细丽莲花捧日云叶盘空层层异状奇形宛如飞动面面真躯圣相忽谓经行仰窥鹤表以争高侧视雁层而竞巧固可利沾家国福赞君亲凡施赀财皆列名氏承有为之善力至无作之真归其次滞魄孤魂衔寃负累应念皆期结网有心悉使登车虽引善以及人终获报以予己命愚序述式纪岁时染逸少之鹿毛摛子云之虫篆文质苞羞于君子辞华有䩄于外孙且曰昔也铁塔传芳闻之河朔今也石幢藏事见之浙阳彼则受福于人寰此则誓心于佛道以今况古一何辽哉乙未岁冬十二月壬寅朔十一日记此文载西湖志而汇征文集莫可考矣

释真观梦赋

昨夜眠中 意识濳通 类庄生之睹胡蝶 如孔氏之见周公
虽梦想之虚偽 亦心事而冥同
尔乃有一奇宾 傲岸惊人 无名无姓 如鬼如神 咨容闲雅 服玩光新
入门高揖 诣席夸陈 余乃问曰 夫邪不干正 恶无乱善
清浊异流 升沈各践 吾身披法铠 心游妙典
六贼稍降 四蛇方遣 大乘已驾 小魔宜翦
君是何人 欲来何辩 客乃对曰 久承名行 未遑修敬
常深注仰 每轸翘咏 忽睹光仪 良有嘉庆
欲伸咨请 愿垂高命 夫人生假借 一期如掷
倏虹电之惊天 迅白驹之过隙 岂不及年时之壮美 取生平之欢适
或走名骥于长阡 或驾飞轮于广陌
坐西园而召友 敞南斋而对客 出野外而操琴 入闺中而抚石
或复合罇促坐 传觞举白 重之以笑歌 伸之以燔炙
至于学富门昌 德重名扬 江东独步 日下无双
心为义窟 身是智囊 貂金仕汉 佩玉游梁
高车驷马 桂户兰房 列燕姬而满侧 凑秦女而盈堂
闻弦管之寥亮 听丝竹之铿锵 何一生之快乐 亦千载而流芳
岂能栖栖独处 傍无笑语
剃发除须 违亲背主 形容憔悴 衣裳蓝缕 既阙田蚕 复无商估
等碎缯之百结 似破袄之千补 至于玉露朝团 金风夜寒
老冉冉而行至 岁忽忽而将阑
床空帐冷 覆薄眠单 绝子孙于后嗣 罢宾从之来欢
欲以斯而为道 亦得道之量难

余乃听之默然含笑略陈心要徐而答曰

省来说之矫张 遂引诱于邪方
欲以井蛙共海鲲而论大 爝火与日月而争光
无异鹪鹩之比鹏翼 培𪣻之匹昆冈 尔既昏懵于生死 亦躭染于玄黄
唯知酣酒嗜欲 峻宇彫墙
岂识多财之被害 宁信怀璧而为殃 佳味爽口 美食烂肠
贪婬致患 渴爱成狂 人生易尽 物理无常
朝歌暮哭 向在今亡 忻欢暂有 忧畏延长
世间纷攘 竟无闲赏 五苦竞来 百忧争往 妻子翻为桎梏 亲爱更罗网
私里恒弊巑岏 公事徒劳鞅掌
荣华有同水沫 富贵实如山响 然自沈沦倒惑 恒怀碜毒
不孝不慈 无道无德 胷襟𢘙悷 心腑谗贼
自大憍奢 志能苛克 讵识仁义 谁论典则 无趣损伤 非理贪慝
见利争往 临财苟得 失位失名 亡家亡国
命绳溘断 身城倒业 魅系其头 鬼穿其肋
冰池向践 火山方冒 忍痛自知 衔悲谁告 尔乃刀林拥耸 剑树嵯峨
罏飞猛燄 镬涌惊波 稜层铁网 碌䃚灰河
头逢锯解 骨被磨摩 举身星散 合体滂沲
凡诸苦难 次第经过 一朝钟此 万恨如何 若夫正法宏深 妙理难寻
非生非灭 非色非心 浩如沧海 郁似邓林
随机即赴 逐感便临 内宣万德 外启八音
威降醉象 影摄惊禽 形如满月 色似融金
遂令尼犍脱屣 梵志抽簪 然而出家之为道也 则萧散优游 无欲无求
不臣天子 不事王侯 似无瑕之璧 如不系之舟
声乐不能动 轩冕不能留 无为无欲 何惧何忧
戒忍双习 禅慧兼修 天人师范 豪庶依投
若夫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则道业踰高 益之则学功踰远
故形将俗人而永隔 心与世情而悬反
所服唯是三衣 所餐未曾载饭 从师则千里命驾 慕法则六时精恳
濯虑于八解之池 怡神于七净之苑
至于道安道昱 慧远慧持 赤须法主 青眼律师
宏经辩论 讲易谈诗 开神悦耳 滞祛疑
并皆扬名后代 擅步当时 或与秦王而共辇 乍将晋帝而同舆
遂使桓元再拜而弗暇 郄超千斛而无辞
尔乃行因已正 方享余庆 四梵争邀 六天俱骋
封畿显敞 国土华净 宝树琼枝 金莲玉柄
风含梵响 泉流雅咏 池皎若银 地平如镜 妙香纷馥 名花交映
近感乐身 远招常命 若夫六度修成 十地圆明
源灵既湛 种觉斯盈 寂寥虚豁 皎洁澄清
非起非作 无造无营 法眼不闚其色 天耳不听其声
恶言不能加毁 美誉无以为荣 质非质碍之质 名非名相之名
水火冲天而不惧 雷霆震地而不惊
双林现灭而不灭 王宫示生而不生 既穷天下之至妙 谁敢与之抗衡
于是前来君子 闻斯语已
合掌曲躬 敛眉弹指 魂飞气慑 神萎志否 踧踖无颜 逡巡惊起
自陈孤陋 未知臧否 追用感伤 实怀惭耻
今日奉教 谨从命矣

此见广宏明集录之于此其亦龙兴之吉光片羽也欤

北窗炙輠录

东坡性简率平生衣服饮食皆草草至杭州时尝喜至祥符寺琴僧惟贤房闲憩至则脱巾褫衣露两股坐榻上令虞候爬搔及起观其岸巾止用一麻绳约发

东坡志林

与次公同听贤师琴贤求诗仓卒无以应次公言古人赋诗皆歌所学何必已云次公因诵欧阳公赠李师嘱予书之以赠焉

东坡诗话

眤眤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 㓰然变轩昻 勇士赴敌场

此退之听颖师琴诗也欧阳公尝问仆琴诗何者最佳余以此答之公言此诗固奇丽然自是听琵琶诗非琴诗余退而作杭僧惟贤诗云

大弦春温和且平 小弦廉折亮以清 平生未识宫与角 但闻牛鸣盎中雉登木
门前剥啄谁叩门 山僧未闻君勿嗔
归家且觅千斛水 净洗从前筝笛耳

诗成欲寄公而公薨至今以为恨

东坡志林祥符寺可久垂云清顺三阇黎皆予监郡日所与往来诗友也清介贫甚食仅足于久几而不足也然未尝有忧色老矣不知尚健否案三当作二垂云者清顺所居之地东坡诗集载僧清顺新作垂云亭诗中有句云惜哉垂云轩此地得何晚道人真古人啸诗慕嵇阮空斋卧蒲褐芒屦每自捆天怜诗人穷乞与供诗本又有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及卧病弥月闻垂云花开顺阇黎以诗见招次韵答之二诗怡然清顺之字也见梦粱录

明圣湖观子瞻佐郡日与僧清顺可久惟肃义诠为方外之交

刘长卿寄灵一上人诗

高僧本姓竺 开士旧名林 一去春山里 千峰不可寻
新年芳草遍 终日白云深
欲徇微官去 悬知讶此心

姚郃赠灵一诗

梵书钞律千余纸 净院焚香独受持
童子病来烟火绝 清泉潄口过斋时

东坡诗集有访净源不遇诗

清晓来香刹 源公尚未归
不闻钟磬响 惟见白云飞

又题其影堂有句云何时飞锡来相谈朝与昏观此则后之拒义天疏非得已矣

归田录

太祖行香至相国寺问僧录赞宁曰朕见佛拜是不拜是宁对曰现在佛不拜过去佛太祖大喜遂为定礼尧山堂外纪林间录均载是说然小畜集通慧大师文集序则谓奉舍利塔归宋在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无对太祖问拜佛事欧阳文忠公载于归田录第一条断不致以太宗为太祖岂钱氏未纳土而宁已先至宋哉否则禹偁讳其事也

焘僧昙颖过逍遥堂何道士问疾

绍圣元年十月东坡至惠州寓嘉祐寺二年二月八日有与黄焘僧昙颖过逍遥堂何道士问疾诗

安心守元牝 闭眼觅黄庭
问疾来三士 浇愁有半瓶
风松时落蕊 病鹤不梳翎 樽空我归去 山月照君醒

据僧宝传昙颖于嘉祐四年示灭岂以嘉祐寺为嘉祐四耶

辍耕录吴越时赞宁传载浙江昼夜二潮甚信上人以诗括之曰

午未未未申 申卯卯辰辰 巳巳巳午午 朔望一般轮

此昼候也

五代诗话

赞宁大师声望日隆文学益茂时钱氏公族忠懿王俶宣节度使偡节度使亿越州刺史仪金州观察使俨故工部侍郎昱与大师以文义切磋时浙中士大夫衞尉卿崔仁冀工部侍郎慎知礼内侍致仕杨恽与大师以诗什倡和又得文格于光文大师彚征受诗诀于前进士龚霖由是大为流辈所推

龙兴祥符戒坛寺志卷十


校注

《广弘明集》卷29释真观〈梦赋〉作「如」(CBETA, T52, no. 2103, p. 341, c15) 宫本藏经《广弘明集》卷29释真观〈梦赋〉作「析」(CBETA, T52, no. 2103, p. 342, a18,校勘)
[A1] 如【CB】无【志汇】
[A2] 沫【CB】沬【志汇】
[A3] 析【CB】祈【志汇】
[A4] 广【CB】续【志汇】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龙兴祥符戒坛寺志(卷10)
关闭
龙兴祥符戒坛寺志(卷10)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