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近代研究佛学的学者当中以吕澂的贡献最为睥睨世人吕澂通晓多国文字佛学著作等集于一身半个多世纪以来吕澂以其探隐抉微穷原竟委的治学精神深为后人所敬重而他研究领域的广袤在中国佛学界中亦少有人堪与比拟他诲人不倦甘于淡泊的出世情怀以及不慕荣利的高洁情操至今令人景仰可谓近代佛学巨擘

绝世天资佛学启蒙

吕澂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西元一八九六)原名吕渭后改名澂字秋逸也作秋一鹙子江苏省丹阳县人自幼天资聪慧刻苦向学初级师范学校(镇江中学)毕业后继之考入常州高等实业学校农科在校肄业一年又考入民国大学经济系未几退学能独力阅毕大英百科全书又利用余暇自修精通英藏等各国语言当时他的胞兄吕凤子任教于两江师范学堂是江苏著名的画家尤其喜欢绘画佛像常往金陵刻经处听杨仁山居士讲学返家后即为吕澂复述此为吕澂接触佛法的开端

一九一一年杨仁山逝世欧阳渐继其业负责金陵刻经处的编校当时在全国的刻经处中以金陵的校勘规模最大最精吕澂至刻经处购书时得晤欧阳渐遂虚心请教吕澂才思敏捷欧阳渐甚为激赏此后吕澂便常与之信札往返讨论佛法

一九一四年欧阳渐在金陵刻经处设研究部吕澂与邱晞明姚伯年徐钟峻入学就读同为第一批学人一年后赴日留学进入日本高等预备学校深造继而在日本美术学院专攻美术吕澂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博得日本教师一致的夸赞第二年因与留日学生共同反对日本侵略中国而罢学回国

金陵事师创新讲学

一九一六年吕澂归国后旋被刘海粟聘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务长任教期间吕澂撰著《美学概论》《美学浅说》《现代美学思潮》《西洋美术史》以及《色彩学纲要》等对二〇年代初期美学研究和传播西方美学有重要影响

一九一八年欧阳渐欲在刻经处筹办「支那内学院」邀请吕澂协助筹备之初经费极度窘迫吕澂曾随欧阳渐四处奔走向当时的云南督军唐继尧北京政府铁路督办蒯若木募款筹备时间前后达四年吕澂逐渐放弃美学专志于佛学的研究

一九二二年支那内学院在南京半边街(今公园路)正式成立欧阳渐为校长吕澂任学务处主任因吕澂字秋子欧阳渐尝称他为「鹙子」鹙子是释迦牟尼佛座下智慧第一的弟子舍利弗的译名由此可见欧阳渐对吕澂的倚重欧阳渐曾说道「先师咐嘱渐十余年来得超敏缜密之秋一可以整理得笃实宽裕之黄树因可以推广吾其庶几乎」吕澂从此矢志佛学追随欧阳渐左右未曾暂舍往后支那内学院一切的成就以及在佛学学术上的贡献与吕澂的努力密不可分

支那内学院藏书数十万卷其研究学风是从学术意义上研究佛教文化因此在开课之初学人荟集人才鼎盛如吕澂王恩洋汤用肜聂耦耕邱晞明景昌极等均在院任教在开办「法相大学特科」后支那内学院一时声誉鹊起与太虚大师创办的「武昌佛学院」遥相辉映成为全国两大佛学中心

除行政教学工作外吕澂还从事大量佛学研究佛典校勘与整理的工作这段时期吕澂撰写《声明略》《佛典泛论》《佛学研究法》《印度佛教史略》和《因明纲要》吕澂的授课方式与众不同他根据欧阳渐的《院训释释教》将佛学分成五科(后人称其为五科佛学)以毗昙般若瑜伽涅槃戒律组成内学院院学这个教学体系涵盖整个印度佛学可谓近代佛学教学史上的创举

勤奋研究扬名国际

吕澂追随欧阳渐二十余年深得其学问之精髓他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加上聪敏的天资曾被熊十力慧眼识才指其学识较之欧阳渐「青出于蓝更胜于蓝」并在给吕澂的信中赞叹说「较师更加精详

一九二六年后由于北伐方酣支那内学院和武昌佛学院都先后为军队占用而停办上百多间房舍的金陵刻经处只留下存放经书及日常作息的空间支那内学院也只剩下吕澂和邱晞明陪侍欧阳渐继续未完的研究工作

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争爆發未几战火蔓延到南方欧阳渐率领部份门人弟子由吕澂护送大批重要资料前往四川在江津成立支那内学院的「蜀院」蜀院并未招生只是继续著述研究工作正值四十二岁壮年的吕澂在入川后数年间于处理院务之余更全心投入学术研究他对梵文藏文原典的解读尤为特出曾校勘藏文《摄大乘论》《因明入正理论》及梵文《楞伽经》并完成《杂阿含经刊定记》《因明入正理论讲解》等重要佛学著作及若干篇重要学术论文吕澂同时与法国东方学者莱维及日本佛学家木村泰贤等往返论学解决历史遗留的许多问题为内学院在国际学术界中树立声誉也为中国佛教争得光荣

著述研究为教忘我

一九四三年二月欧阳渐逝世各方弟子回江津奔丧门人组织院友会公推吕澂继任院长王恩洋等担任院友会理事

吕澂继师遗志继续办理蜀院开始聚众讲学其间曾与华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合编《汉藏佛教关系史料集》一九四九年中共取得政权支那内学院改名为「中国内学院」吕澂续掌院务三年后(西元一九五二)该院院友开会决议自行停办自此创立三十余年中国高等第一佛学院——支那佛学院宣告停办

一九五三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吕澂被选为常务理事由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他颇为重视自第三届起吕澂便获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二年后斯裡兰卡佛教徒为纪念佛陀涅槃二千五百年發起编纂《英文佛教百科全书》邀请各国佛教学者合作中国佛教协会当即成立「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推举赵朴初为主编吕澂任副主编聘请国内佛教学者撰稿吕澂同时撰写百万字的《中国佛教》获得国际间的肯定和荣誉

一九五六年吕澂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兼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一九六一年吕澂受科学部委托在南京开办一个为期五年的佛学班为北京上海内蒙古派来的三个研究生开设「中国佛学」和「印度佛学」两门课程后整理讲课笔记辑成《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和《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两书

一九六二年吕澂希望中国能出版一部优于日本《大正藏》的大藏经翌年即开始编写《新编汉文大藏经录》它是吕澂数十年读经的心血结晶不只将经籍内容分类还勘同出一百七十七部佛籍历时三年完成后因大陆文革开始编印藏经的弘传计画被迫中止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佛学班及多年研究成果资料全数毁坏殆尽七十一岁的吕澂遂避居江苏故居后再迁居北京清华园直至一九八九年七月逝世享寿九十三这二十三年间形同退隐不曾再有佛学著述问世

振响当世流韵未来

吕澂在佛学研究上的贡献除了在唯识研究上独树一帜外并沟通汉藏佛学重视藏传佛学的研究同时發扬唯识与因明学他在学术上主要成就有

在玄奘所译《瑜伽师地论》最后二十卷中發现《摄事分》的大分是引用全部《杂阿含经本母》因此明白瑜伽一系学说真正来源为上座部禅法他更订正翻译后弄乱的《杂阿含经》次第写成《杂阿含经刊定记》此一见解远比日本佛学界早六十年左右

在《瑜伽师地论》裡發现引用《小品宝积经》的旧注而刻成《宝积经瑜伽释》一书不仅看出大乘学说前后的联系且订正旧译《宝积经论》的错误

认清梵藏本唯识论书的文义自成一系与玄奘所传不同而确定唯识古今学说分歧之所在从此唯识学前后变迁迹像一目了然

寻出《俱舍论》与南北双方《毗昙论》的关系判明小乘毗昙学说的系统

校勘编印《藏要》一书凡四百余此书整理考订各地所發现历代大藏经刻本因而廓清藏经版本源流确定文字正谬的标准又从国外校印的梵藏文佛典和康藏各种刻版的西藏大藏经比较研究而见到汉文翻译的优劣《藏要》被用作校释佛籍的重要參考本更是日本佛教大学教科本及印度国际大学研究资料

吕澂个性纯厚律己甚严据学生张春波所描述「先生已六十六岁那么大年纪每天都是凌晨四点起床漱洗毕即开始工作或研究学问或备课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到工作学习研究和教学上这恐怕是先生在学问上能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吕澂治学精神令人赞叹对佛学界的贡献照古耀今


校注

[A1] 干【CB】干【吕澂】
[A2] 卷【CB】卷【吕澂】
[A3] 卷【CB】卷【吕澂】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卷1)
关闭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