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一 藏译显乘论典略目
西藏藏经丹珠论籍区分三部,其第三部经释备收显乘论典,关系学说尤多,本书各章时时及之,而未获缕举其目也。今从法人柯氏 P. Cordier 校刊本康熙版丹珠目录及西藏旧录译出各书名题,作者,以资參证。其有汉译勘同者,并注于其下。其目端次第,则新编以便稽索者也。
一 般若类
- (一)《般若经论现观庄严颂》(慈氏。)
- (二)《二万五千般若经论现观庄严释》(约十八卷。解脱军。)
上第一帙。
- (三)《二万五千般若经论现观庄严颂释》(解脱军。)
- (四)《本母般若广中略三本八义同显论》(念智称。)
上第二帙。
- (五)《二万五千般若合论》(七十四卷。师子贤。)
上第三至第五帙。
- (六)《八千般若现观庄严光明释》(二卷。师子贤。)
上第六帙。
- (七)《集薄伽梵功德宝颂详译》(六卷。师子贤。)
- (八)《般若经论现观庄严释》(五卷。师子贤。)
- (九)《般若经论现观庄严释显明难解疏》(金洲法称。)
- (一〇)《现观庄严释略义》(智作慧。)
上第七帙。
- (一一)《般若经论现观庄严广释善明词义论》(法友。)
- (一二)《般若经略义》(童吉祥贤。)
- (一三)《般若摄颂详解》(六卷。觉吉祥智。)
- (一四)《现观庄严释极成分论》(宝称。)
上第八帙。
- (一五)《佛母般若经论现观庄严释慧灯鬘》(觉吉祥智。)
- (一六)《现观庄严颂释具足清净论》(宝作寂。)
上第九帙。
- (一七)《八千般若广释最胜心要论》(宝作寂。)
- (一八)《般若经略义灯》(阿提沙。)
上第十帙。
- (一九)《八千般若经释要键月光论》(无畏作护。)
- (二〇)《十万颂注》(法吉祥称。)
- (二一)《般若启藏钥》(法吉祥称。)
上第十一帙。
- (二二)《十万般若广释》(七十八卷。牙军。)
上第十二第十三帙。
- (二三)《十万二万五千一万八千般若广释》(二十七卷。牙军。)
- (二四)《佛母般若摄颂》(陈那。勘同宋施护等译佛母般若圆集要义论。)
- (二五)《佛母般若摄颂释》(约二卷。三宝使。勘同宋施护等译佛母般若圆集要义释论。但题云三宝尊造。)
上第十四帙。
- (二六)《八千般若释要旨随属论》(约二十七卷。具威王。)
上第十五帙。
- (二七)《九颂论》(钦婆罗足。勘同宋法护等译佛母般若九颂精义论首本颂。但题云胜德赤衣造。)
- (二八)《佛母般若圣母七颂略诠》(缺名。)
- (二九)《佛母般若略义九颂论》(钦婆罗。前出九颂论异本。)
- (三〇)《佛母般若略义九颂广释》(钦婆罗。勘同宋法护等译佛母般若九颂精义论。但题云胜德赤衣造。)
- (三一)《七百般若广释》(七卷。净友。)
- (三二)《七百般若广释》(六卷。莲华戒。)
- (三三)《能断金刚般若广释》(莲华戒。)
- (三四)《般若心经广释》(净友。)
- (三五)《般若心经释》(智友。)
- (三六)《般若心经义灯释》(金刚手。)
- (三七)《般若心经广释》(善军。)
- (三八)《般若心经释》(莲华戒。)
- (三九)《般若心经注》(阿提沙。)
- (四〇)《般若心经释义圆知论》(大无生。)
上第十六帙。
二 中观类
- (四一)《中观根本智论颂》(一卷半。龙树。勘同秦鸠摩罗什译中论本颂。)
- (四二)《六十道理论颂》(龙树。勘同宋施护译六十如理论。)
- (四三)《广破经》(龙树。)
- (四四)《七十空性论颂》(龙树。)
- (四五)《回诤论颂》(龙树。勘同元魏毘目智仙等译回诤论本颂。)
- (四六)《中观根本无畏释》(七卷。龙树。)
- (四七)《广破品类论》(龙树。前广破经释。)
- (四八)《七十空性释》(龙树。)
- (四九)《回诤释》(龙树。勘同元魏毘目智仙等译回诤论。)
- (五十)《二十大乘论颂》(龙树。勘同宋施护译大乘二十颂论。)
- (五一)《百字论》(龙树。勘同元魏菩提流支译百字论五颂。但题云提婆造。)
- (五二)《百字论释》(龙树。勘同元魏菩提流支译百字论本文。但题云提婆造。)
- (五三)《缘起心要颂》(龙树。)
- (五四)《缘起心要释》(龙树。勘同炖煌出土残本因缘心论颂释。)
- (五五)《分別觉未觉品类论》(龙树。)
- (五六)《无生宝藏论》(龙树。)
- (五七)《转有论颂》(龙树。勘同宋施护译大乘破有论。)
- (五八)《转有论广释》(慈氏。)
- (五九)《中观根本佛护释》(佛护。)
- (六〇)《成就三自性论》(龙树。)
- (六一)《支分品类论》(提婆。勘同唐义净译掌中论本颂。但题云陈那造。)
- (六二)《支分品类论释》(提婆。勘同唐义净译掌中论。但题云陈那造。)
上第十七帙。
- (六三)《瑜伽行四百论颂》(提婆。后半八品勘同唐玄奘译广百论本。)
- (六四)《成就破妄如理因论》(提婆。)
- (六五)《持物品类论颂》(提婆。前支分论异本。勘同如前。)
- (六六)《持物品类论释》(提婆。前支分论释异本。勘同如前。)
- (六七)《中观灭妄论》(提婆。)
- (六八)《智慧心要集》(提婆。)
- (六九)《智慧心要集合释》(觉贤。)
- (七〇)《中观根本般若灯释》(二十卷。清辨。勘同唐波颇译《般若灯论释》。)
- (七一)《中观宝灯论》(清辨。)
上第十八帙。
- (七二)《中观心要颂》(清辨。)
- (七三)《中观心要思择燄释》(二十七卷。清辨。)
- (七四)《中观缘起论》(黑阿阇黎。)
- (七五)《中观略义》(清辨。)
上第十九帙。
- (七六)《般若灯论广释》(八十卷。观禁。)
上第二十第二十一第二十二帙。
- (七七)《中观根本明句释》(月称。)
- (七八)《入中观本颂》(月称。)
- (七九)《入中观论》(月称。异本。)
- (八〇)《入中观释》(约十一卷余。月称。)
- (八一)《中观入智慧论》(月称。)
上第二十三帙。
- (八二)《六十道理论释》(月称。)
- (八三)《菩萨瑜伽行四百论广释》(月称。)
- (八四)《五蕴品类论》(月称。)
- (八五)《七十空性论释》(月称。)
- (八六)《七十空性论解》(益他。)
- (八七)《思择锤颂》(胜喜。)
上第二十四帙。
- (八八)《入中观论广释》(胜喜。)
上第二十五帙。
- (八九)《入菩萨行》(二卷。寂天。勘同宋天息灾译《菩提行经》。但题龙树造。)
- (九〇)《入菩萨行详释》(智作慧。)
- (九一)《入菩萨行释详疏》(缺名。)
上第二十六帙。
- (九二)《入菩萨行善合论》(约五卷余。善天。)
- (九三)《入菩萨行难解处所决择论》(黑足。)
- (九四)《入菩萨行详释》(遍照护。)
- (九五)《入菩萨行智慧品详释》(缺名。)
- (九六)《入菩萨行智品回向品详释》(缺名。)
- (九七)《入菩萨行三十六义略摄》(金洲法护。)
- (九八)《摄入菩萨行略义》(法护。)
- (九九)《入菩萨行殊胜题明解》(威月。)
上第二十七帙。
- (一〇〇)《分別二谛论详释》(三卷。)
- (一〇一)《中观庄严颂》(寂护。)
- (一〇二)《中观庄严释》(二卷。寂护。)
- (一〇三)《中观庄严详释》(四卷。莲华戒。)
- (一〇四)《中观光明论》(约十卷。莲华戒。)
- (一〇五)《显真实性品类论》(二卷。莲华戒。)
- (一〇六)《成一切法无自性性论》(约一卷余。莲华戒。)
上第二十八帙。
- (一〇七)《入三身门论》(龙友。)
- (一〇八)《入三身论释》(三卷。智月。)
- (一〇九)《入真实性释》(吉祥护。)
- (一一〇)《总摄中观宗要品类论》(明作光。)
- (一一一)《无相颂》(喜吉祥。)
- (一一二)《总摄异见分別论》(中观师子。)
- (一一三)《分別善逝本宗颂》(胜怨。)
- (一一四)《宝鬘论》(月师子。)
- (一一五)《入二谛论》(阿提沙。)
- (一一六)《牟尼密意庄严论》(约十五卷。无畏作护。)
- (一一七)《折伏量论略说释》(缺名。)
- (一一八)《集大乘相论》(觉吉祥智。勘同宋施护译《集大乘相论》)
- (一一九)《观心论》(戒圣。)
- (一二〇)《显一切乘差別说》(善现音。)
上第二十九帙。
- (一二一)《修习次第》(龙树。)
- (一二二)《瑜伽修习道》(智藏。)
- (一二三)《一时转入无分別修义》(净友。)
- (一二四)《世俗菩提心修指示录》(马鸣。)
- (一二五)《胜义菩提心修次第录》(马鸣。)
- (一二六)《四无量广释》(觉护。)
- (一二七)《修习次第初分》(莲华戒。勘同宋法天译《广释菩提心论》。)
- (一二八)《修习次第中分》(莲华戒。)
- (一二九)《修习次第后分》(莲华戒。)
- (一三〇)《入瑜伽修》(莲华戒。)
- (一三一)《般若指示录》(钦婆罗。)
- (一三二)《修不净观次第》(善铠。)
- (一三三)《修身遍处观次第》(黑足。)
- (一三四)《般若修行次第指示录》(吉祥智称。)
- (一三五)《佛随念无上修》(觉贤。)
- (一三六)《定资粮品》(觉贤。)
- (一三七)《定资粮品》(黑足。)
- (一三八)《禅法六种安立论》(离染。)
- (一三九)《禅法六种安立论释》(施戒。)
- (一四〇)《一念指示录》(阿提沙。)
- (一四一)《中观指示录》(阿提沙。)
- (一四二)《中观指示宝箧键》(阿提沙。)
- (一四三)《中观指示释》(智解脱。)
- (一四四)《三昧对治安立论》(缺名。传由汉译本转译。但原本不详。)
- (一四五)《修习次第一切经集》(缺名。)
- (一四六)《一切经集论》(五卷。龙树。勘同宋法护等译《大乘宝要义论》。但不题作者。)
- (一四七)《一切经集宝光庄严释》(约十卷余。宝作寂。)
- (一四八)《菩萨行略要灯宝鬘》(善现音。)
- (一四九)《一切经集略义》(阿提沙。)
- (一五〇)《次第转入修习义》(净友。)
上第三十帙。
- (一五一)《集学处颂》(寂天。)
- (一五二)《集学处论》(十四卷。寂天。勘同宋法护等译《大乘集菩萨学论》。但题云法称造。)
- (一五三)《如来心要百字守护及悔过仪轨》(寂天。从前本出。勘同宋译本《护身品》之二。)
- (一五四)《集学处现观论》(金洲法护。)
- (一五五)《学处华穗论》(遍照护。)
- (一五六)《波罗蜜略摄》(二卷。圣勇。)
- (一五七)《初业地净治论》(胜密。)
- (一五八)《菩萨行总略指示录》(阿提沙。)
- (一五九)《菩提道灯论》(阿提沙。)
- (一六〇)《菩提道灯论详释》(阿提沙。)
- (一六一)《心要略摄》(阿提沙。)
- (一六二)《心要决定论》(阿提沙。)
- (一六三)《菩萨如意珠鬘》(阿提沙。)
- (一六四)《显示转入初业菩萨道论》(阿提沙。)
- (一六五)《显示归依论》(阿提沙。)
- (一六六)《成大乘道方便略录》(阿提沙。)
- (一六七)《成大乘道方便至略钞》(阿提沙。)
- (一六八)《自作次第并劝诫录》(阿提沙。)
- (一六九)《经藏义集指示录》(阿提沙。)
- (一七〇)《显示十不善业道论》(阿提沙。勘同宋月称等译《十不善业道论》释文。)
- (一七一)《业分別论》(阿提沙。)
- (一七二)《修行要略灯》(阿提沙。)
上第三十一帙。
- (一七三)《经集大本》(阿提沙。)
- (一七四)《入胜道论》(觉吉祥智。)
- (一七五)《菩萨遍净所缘经义要略》(执日贤。)
- (一七六)《發菩提心仪轨》(龙树。)
- (一七七)《菩萨律仪仪轨》(觉贤。)
- (一七八)《發菩提心及自正受仪轨》(胜怨。)
- (一七九)《發心及律仪仪轨次第》(阿提沙。)
- (一八〇)《菩萨律仪仪轨》(无畏作护。)
- (一八一)《三归依七十颂》(月称。)
- (一八二)《归依六分论》(净友。)
- (一八三)《悔罪仪轨》(天寂。)
- (一八四)《悔罪仪轨》(阿提沙。)
- (一八五)《法性四分论》(趣友喜。)
- (一八六)《入正法行七分论》(释吉祥贤。)
- (一八七)《菩萨道次第略摄》(释吉祥贤。)
- (一八八)《波罗蜜乘印证仪轨》(阿提沙。)
- (一八九)《尊者所作次第》(阿提沙。)
- (一九〇)《三种律仪次第》(无恼金刚。)
- (一九一)《讽诵读经先导仪轨》(阿提沙。)
- (一九二)《大乘指示伽陀》(释吉祥。)
上第三十二帙。次有一帙,专收阿提沙自著小品,如《菩提道灯论》、《修行要略灯》、《入二谛论》等二十六种;阿提沙学说典据之小品著作,如觉贤《菩萨律仪仪轨》,龙树《發菩提心及自正受仪轨》等七十七种;共一百零三种,合为一帙,题曰《阿提沙尊者小品百法》。其书皆前后各帙所重出,今悉删之不列。
三 经疏类
- (一九三)《解深密经解》(无著。)
- (一九四)《佛随念经释》(无著。)
- (一九五)《法随念经释》(无著。)
- (一九六)《僧随念经释》(无著。)
- (一九七)《圣稻秆经颂》(龙树。)
- (一九八)《圣稻秆大乘经广释》(四卷。)
- (一九九)《佛随念等经广释》(世亲。)
- (二〇〇)《一伽陀解》(世亲。)
- (二〇一)《六门陀罗尼注》(世亲。)
- (二〇二)《四法经注》(世亲。)
- (二〇三)《四法经注疏》(智授。)
- (二〇四)《伽耶山经注》(世亲。勘同元魏普提流支译《文殊问菩提经论》。)
- (二〇五)《伽耶山经糅注》(二卷。释慧。)
- (二〇六)《十地经注》(十五卷。世亲。勘同元魏菩提流支译《十地经论》。)
上第三十四帙。
- (二〇七)《无尽意所说经广释》(二十卷。世亲。)
上第三十五帙。
- (二〇八)《初分缘起分別经解》(四卷。世亲。)
- (二〇九)《初分缘起分別经解疏》(十一卷。德慧。)
- (二一〇)《佛地经注》(约三卷。戒贤。勘同唐玄奘译《佛地经论》一分。但唐译题云亲光等造。)
上第三十六帙。
- (二一一)《十地经注疏》(十二卷。日成。)
- (二一二)《十地经缘起解》(一卷。释迦慧。)
- (二一三)《入无分別陀罗尼广释》(二卷。莲华戒。)
- (二一四)《稻秆经广释》(莲华戒。)
- (二一五)《二伽陀注》(妙严。)
- (二一六)《涅槃智经注》(慧海。)
- (二一七)《大乘涅槃智经释》(寂天。)
- (二一八)《菩萨悔罪经释》(龙树。)
- (二一九)《菩萨悔罪经释菩萨学次第论》(胜怨。)
- (二二〇)《业障清净仪轨解》(阿提沙。)
- (二二一)《成就三蕴方便论》(黑足。)
- (二二二)《大宝积法门百千品中迦叶品广释》(六卷。安慧。勘同元魏菩提流支译《大宝积经》论。但作者缺名。)
上第三十七帙。
- (二二三)《三昧王经名称鬘广释》(妙吉称。)
- (二二四)《普贤行大愿王经合解》(龙树。)
- (二二五)《普贤行愿略义》(一卷半。)
- (二二六)《普贤行愿王经广解》(释迦文。)
- (二二七)《普贤行愿王经广释》(一卷半。)
- (二二八)《普贤行愿经广释》(世亲。)
上第三十八帙。
- (二二九)《解深密经广释》(七十五卷。圆测。由汉本译出。九品悉备。可补汉本之缺。)
- (二三〇)《妙法莲华经释》(八卷。地亲。由汉本转译。但原本不详。)
上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一帙。
- (二三一)《入楞伽经释》(智吉祥贤。)
上第四十二帙。
- (二三二)《大乘入楞伽经如来心庄严论》(中国智金刚。似由汉本译出,但原本不详。)
上四十三帙。
四 瑜伽类
- (二三三)《大乘经庄严论颂》(三卷。慈氏。勘同唐波颇译《大乘庄严论》本颂。)
- (二三四)《辨中边论颂》(慈氏。勘同唐玄奘译《辨中边论颂》。)
- (二三五)《辨法法性论颂》(慈氏。)
- (二三六)《辨法法性颂》(慈氏。异本。)
- (二三七)《大乘最上要义论颂》(慈氏。勘同元魏勒那摩提译《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二以下本颂。)
- (二三八)《大乘最上要义论释》(无著。勘同元魏勒那摩提译《究竟一乘宝性论》长行。)
- (二三九)《经庄严论解》(约十一卷。世亲。勘同唐波颇译《大乘庄严经论》长行。)
上第四十四帙。
- (二四〇)《辨中边论广释》(二卷。世亲。勘同唐玄奘译《辨中边论》。)
- (二四一)《辨法法性论释》(世亲。)
- (二四二)《大乘经庄严论广释》(十二卷。无性。)
上第四十五帙。
- (二四三)《经庄严论释疏》(安慧。)
上第四十六第四十七帙。
- (二四四)《经庄严论初二颂注》(利他贤。)
- (二四五)《经庄严论略义》(智吉祥。)
- (二四六)《辨中边论广释》(约十二卷。安慧。)
- (二四七)《解深密经中慈氏品》(即《分別瑜伽品》解)(二卷。智藏。)
上第四十八帙。
- (二四八)《瑜伽行地论中根本诸地》(二十六卷。无著。勘同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初十二卷。但题云慈氏造。次后均同。)
上第四十九帙。
- (二四九)《瑜伽行地论中声闻地》(二十卷。无著。勘同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中《声闻地》。)
上第五十帙。
- (二五〇)《瑜伽行地论中菩萨地》(二十二卷。无著。勘同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中《菩萨地》。)
上第五十一帙。
- (二五一)《瑜伽行地论中摄决择》(四十三卷。无著。勘同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中《摄决择分》。)
- (二五二)《瑜伽行地论中摄事》(二十二卷。无著。勘同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中《摄事分》初十八卷。)
上第五十二第五十三帙。
- (二五三)《瑜伽行地论中摄律》(二卷。无著。勘同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中《摄事分》末二卷。)
- (二五四)《瑜伽行地论中摄异门》(二卷余。无著。勘同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中《摄异门分》。)
- (二五五)《瑜伽行地论中摄释》(一卷余。无著。勘同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中《摄释分》。)
- (二五六)《瑜伽行地论注》(胜友。勘同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释》。但题云最胜子等造。)
- (二五七)《菩萨地释》(七卷。初九品释。德光。)
- (二五八)《菩萨地戒品释》(三卷。德光。)
- (二五九)《菩萨戒本广释》(五卷。胜子。)
上第五十四帙。
- (二六〇)《瑜伽行地论中菩萨地注》(二十卷。海云。)
上第五十五帙。
- (二六一)《摄大乘论》(四卷。无著。勘同唐玄奘译《摄大乘论本》。)
- (二六二)《对法集论》(五卷。无著。勘同唐玄奘译《阿毘达磨集论》。)
- (二六三)《摄大乘论释》(八卷。世亲。勘同唐玄奘译世亲《摄大乘论释》。)
- (二六四)《摄大乘论合释》(七卷。无性。勘同唐玄奘译无性《摄大乘论释》。)
- (二六五)《摄大乘论初殊胜处密意分別略注》(十四卷。世亲。)
上第五十六帙。
- (二六六)《对法集论解》(十卷。胜子。勘同唐玄奘译《阿毘达磨杂集论》释论文。但题云觉师子造。)
- (二六七)《对法集论合解》(胜子。勘同唐玄奘译《杂集论》。但题云安慧糅。)
上第五十七帙。
- (二六八)《三十颂》(世亲。勘同唐玄奘译《唯识三十论颂》颂文。)
- (二六九)《二十颂》(世亲。勘同唐玄奘译《唯识二十论》颂文。)
- (二七〇)《二十颂释》(世亲。勘同唐玄奘译《唯识二十论》。)
- (二七一)《决定显示三自性论》(世亲。)
- (二七二)《五蕴品类论》(世亲。勘同唐玄奘译《大乘五蕴论》。)
- (二七三)《释轨经部百章论》(世亲。)
- (二七四)《释轨论》(十卷。世亲。)
- (二七五)《成业品类论》(一卷。世亲。勘同唐玄奘译《大乘成业论》。)
- (二七六)《大乘百法明门论》(世亲。从唐玄奘译本转译。)
- (二七七)《三十颂解》(二卷。安慧。)
- (二七八)《二十品类论广释》(二卷半。律天。)
上第五十八帙。
- (二七九)《五蕴品类论分別解》(四卷。安慧。勘同唐地诃婆罗译《大乘广五蕴论》。)
- (二八〇)《五蕴论释》(二卷。德光。)
- (二八一)《五蕴论解》(五卷。地亲。)
上第五十九帙。
- (二八二)《论轨广释》(十五卷。德慧。)
上第六十帙。
- (二八三)《三十颂广释》(五卷。律天。)
- (二八四)《成业论广释》(四卷。慈军。)
- (二八五)《中观庄严论成就中道释》(宝作寂。)
- (二八六)《禅法灯指示录》(无著。)
- (二八七)《入瑜伽论》(陈那。)
- (二八八)《入瑜伽指示录》(法主。)
- (二八九)《般若修习指示录》(宝作寂。)
- (二九〇)《瑜伽行者修义略显》(智月。)
- (二九一)《般若指示录》(宝作寂。)
- (二九二)《般若修指示录》(宝作寂。)
- (二九三)《善根品类论》(宝称。)
- (二九四)《菩萨律仪二十颂》(月官。)
- (二九五)《律仪三十颂释》(约二卷。寂护。)
- (二九六)《菩萨律仪二十颂详释》(觉贤。)
- (二九七)《法决定品类论》(宝称。)
- (二九八)《中观庄严指示录》(宝作寂。)
上第六十一帙。
五 小乘类
- (二九九)《世间施设论》(九卷。大目揵连。)
- (三〇〇)《因施设论》(七卷。大目揵连。勘同宋施护译《施设论》。但作者缺名。)
- (三〇一)《业施设论》(五卷。大目揵连。)
上第六十二帙。
- (三〇二)《对法俱舍颂》(二卷余。世亲。勘同唐玄奘译《阿毘达磨俱舍论本颂》。)
- (三〇三)《对法俱舍解》(三十卷。世亲。勘同唐玄奘译《阿毘达磨俱舍论》。)
- (三〇四)《对法俱舍颂解》(十五卷。众贤。勘同唐玄奘译《阿毘达磨藏显宗论》一分。)
上第六十三第六十四帙。
- (三〇五)《对法俱舍广释》(六十一卷。称友。)
上第六十五第六十六帙。
- (三〇六)《对法俱舍广释随相论》(满增。)
上第六十七第六十八帙。
- (三〇七)《对法俱舍广释要用论》(约十四卷。静住天。)
- (三〇八)《对法俱舍论释要键灯》(约十四卷。陈那。)
- (三〇九)《对法俱舍广释随相论》(满增。节本。)
- (三一〇)《入对法论广释集心要论》(五卷。缺名。)
- (三一一)《入对法品类论》(二卷余。缺名。勘同唐玄奘译《入阿毘达磨论》题云《塞建陀罗》造。)
上第六十九第七十帙。
- (三一二)《法集要颂》(四卷。法救。勘同宋天息灾译《法集要颂品》。)
- (三一三)《法集要颂广释》(四十二卷。慧铠。)
- (三一四)《法界心要释》(龙树。)
- (三一五)《论颂要略》(世亲。)
- (三一六)《颂义略要论》(三卷。前论释。世亲。)
上第七十一第七十二帙。
- (三一七)《別解脱经本释》(二十七卷。圣勇。)
- (三一八)《律摄》(十三卷。胜友。勘同唐义净译《根本萨婆多部律摄》。)
上第七十三第七十四帙。
- (三一九)《別解脱经广释律集论》(五十卷。净友。)
- (三二〇)《別解脱经释》(七卷。缺名。)
上第七十五第七十六第七十七帙。
- (三二一)《別解脱经解备忘录》(缺名。)
- (三二二)《別解脱经文句备忘录》(一卷。施戒。)
- (三二三)《別解脱经文句生悦论》(一卷。经部妙友。)
- (三二四)《作业犍度》(缺名。)
- (三二五)《律赞文句注》(律天。)
上第七十八帙。
- (三二六)《说一切有部根本比丘尼別解脱经释》(缺名。)
- (三二七)《律事广释》(十一卷。经部妙友。)
上第七十九帙。
- (三二八)《律分別(毘奈耶)文句注》(十七卷。律天。)
上第八十帙。
- (三二九)《阿笈磨杂事注》(十卷。戒护。)
- (三三〇)《律阿笈摩无上分別问释》(二十卷。经部妙友。)
上第八十一帙。
- (三三一)《律经》(九卷。德光。)
- (三三二)《百一羯磨论》(九卷。德光。)
上第八十二帙。
- (三三三)《律经自释显名相论》(约四十七卷。德光。)
上第八十三第八十四帙。
- (三三四)《律经广释》(七十卷。法友。)
- (三三五)《律经注》(慧生。)
上第八十七帙。
- (三三六)《律经释》(德光。大本略出。)
上第八十八帙。
- (三三七)《律颂》(六卷。氏天。勘同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颂》。)
- (三三八)《根本说一切有部沙弥颂》(释迦光。)
- (三三九)《说一切有部沙弥颂释具足光明论》(释迦光。八卷。)
- (三四〇)《沙弥三百颂释》(律天。)
上第八十九帙。
- (三四一)《根本说一切有部沙弥颂(五十颂)》(龙树。或云众贤。)
- (三四二)《沙弥五十颂文句备忘录》(莲华戒。)
- (三四三)《说一切有部沙弥羯磨》(缺名。)
- (三四四)《沙弥学处经》(妙友。)
- (三四五)《缘起及补特伽罗略要颂》(力吉祥贤。)
- (三四六)《沙弥最初年岁问》(缺名。)
- (三四七)《律问颂》(妙友。)
- (三四八)《律问论广释》(约五卷余。妙友。)
- (三四九)《律赞》(法商生。)
此下重出律天《律赞文句注》一种。
- (三五〇)《异部宗轮论》(世友。勘同唐玄奘译《异部宗轮论》。)
- (三五一)《异部分別并释》(清辨。)
- (三五二)《异部次第轮中异部略说》(律天。)
- (三五三)《邬波索迦八戒》(善吉祥。)
- (三五四)《邬波索迦八戒解》(善吉祥。)
- (三五五)《显示解脱道中清净功德论》(缺名。)
- (三五六)《金色譬喻》(缺名。)
- (三五七)《鸠那罗譬喻》(缺名。)
- (三五八)《欢喜友譬喻》(缺名。)
- (三五九)《七童女譬喻》(密授。)
- (三六〇)《比丘最初年岁问论》(缺名。)
上第九十帙。
六 本生类
- (三六一)《本生鬘》(十二卷。圣勇。勘同宋慧询等译《菩萨本生鬘论》初四卷。)
- (三六二)《本生鬘广释》(法称。)
上第九十一帙。
- (三六三)《师奴本生鬘论》(师奴。)
- (三六四)《一切世间所悦舞曲(顶宝童子本生)》(月官。)
- (三六五)《诸龙所悦舞曲(持明者云乘本生)》(吉祥欢喜天。)
上第九十二帙。
- (三六六)《菩萨譬喻如意宝树》(善自在等。)
上第九十三帙。
- (三六七)《佛所行大赞》(马鸣。勘同北凉昙无识译《佛所行赞》。)
- (三六八)《菩萨本生法犍椎》(圣勇。)
七 杂撰类
- (三六九)《为王所说宝鬘论》(二卷。龙树。)
- (三七〇)《宝鬘广释》(四卷。难胜友。)
- (三七一)《如意珠梦说》(龙树。)
- (三七二)《布施说》(龙树。)
此下重出龙树《转有说》一种。
- (三七三)《七功德说》(世亲。)
- (三七四)《戒说》(世亲。)
- (三七五)《戒说解》(明称。)
- (三七六)《资粮说》(世亲。)
- (三七七)《八无暇说》(世亲。)
- (三七八)《善释如宝箧说》(圣勇。)
- (三七九)《断四倒说》(摩咥哩制咤。)
- (三八〇)《斗诤世说》(摩咥哩制咤。)
- (三八一)《空寂说》(树授。)
- (三八二)《恭敬说法及听正法说》(树授。)
- (三八三)《法集要说》(大仙月。)
- (三八四)《无常义说》(喜自在。)
- (三八五)《显示善道说》(二卷半。圣勇。)
- (三八六)《显示十善业道论》(善现音。)
- (三八七)《除遣苦恼论》(马鸣。)
- (三八八)《显示十不善业道论》(马鸣。勘同宋日称等译《十不善业道经》。)
- (三八九)《正法念住颂》(善现音。勘同宋法天译《佛说六道伽陀经》。)
- (三九〇)《五欲乐过失百缘说》(世亲。)
- (三九一)《与比丘光明童子书》(观自在。)
- (三九二)《寄亲友书》(龙树。勘同唐义净译《龙树菩萨劝诫王颂》。)
- (三九三)《寄弟子书》(月官。)
- (三九四)《寄迦腻迦大王书》(摩咥哩制咤。)
- (三九五)《心宝清净次第书》(胜密。)
- (三九六)《寄曾师书》(比丘林者。)
- (三九七)《寄子书》(智者梵志。)
- (三九八)《无垢宝鬘书》(阿提沙。)
- (三九九)《寄月王书》(趣友喜。)
- (四〇〇)《寄亲友书广释显明文句论》(大慧。)
- (四〇一)《寄弟子书详释》(遍照护。)
- (四〇二)《寄弟子书释》(智作慧。)
- (四〇三)《寄西藏国王臣庶书》(觉密。)
- (四〇四)《起信灯》(莲华戒。)
- (四〇五)《譬喻鬘》(缺名。)
- (四〇六)《无恼门所出调龙品》(缺名。)
- (四〇七)《启请上座书》(有蕴。)
- (四〇八)《罗汉僧伽增盛悬记》(缺名。)
- (四〇九)《黎国(于阗)佛教悬记》(缺名。)
上第九十四帙。
八 因明类
- (四一〇)《集量颂》(陈那。)
- (四一一)《集量释》(陈那。)
- (四一二)《集量释》(陈那。)
- (四一三)《观所缘颂》(陈那。勘同唐玄奘译《观所缘缘论》本颂。)
- (四一四)《观所缘释》(陈那。勘同唐玄奘译《观所缘缘论》。)
- (四一五)《观三世颂》(陈那。)
- (四一六)《因明入正理门论》(陈那。勘同唐玄奘译《因明入正理论》。但题云商羯罗主造。)
- (四一七)《因明入正理论》(方象。(陈那)从唐玄奘译《因明入正理论》转译。但原题商羯罗主造。)
- (四一八)《因轮决择颂》(陈那。)
- (四一九)《量释论颂》(法称。)
- (四二〇)《量决定论》(法称。)
- (四二一)《正理一渧品类论》(法称。)
- (四二二)《因论一渧品类论》(法称。)
- (四二三)《观相属论》(约二卷。法称。)
- (四二四)《观相属论释》(法称。)
- (四二五)《论议正理品类论》(法称。)
- (四二六)《成他相续论》(法称。)
- (四二七)《量释论释》(四十卷。帝释慧。)
上第九十五第九十六帙。
- (四二八)《量释论广释》(六十三卷。释迦慧。)
上第九十七第九十八帙。
- (四二九)《量释庄严论》(六十卷。慧作护。)
上第九十九第一百帙。
- (四三〇)《量释论庄严广释》(六十卷。胜者。)
上第一百一第一百二帙。
- (四三一)《量释论广释》(二十二卷。商羯罗难陀。)
上第一百三帙。
- (四三二)《量释论广释第三品》(十九卷。日护。)
- (四三三)《量释庄严论广释极圆净论》(八十三卷。夜魔梨。)
上第一百四至第一百七帙。
- (四三四)《成他相续论广释》(约一卷半。律天。)
- (四三五)《论议正理释分別意义论》(寂护。)
- (四三六)《释量释论》(日护。释第二品。)
上第一百八帙。
- (四三七)《量决定论广释》(十九卷。法胜。)
- (四三八)《量决定论广释》(智吉祥。)
上第一百九第一百十帙。
- (四三九)《正理一渧论广释》(三卷。律天。)
- (四四〇)《正理一渧论广释》(五卷。法胜。)
- (四四一)《正理一渧前宗略》(莲华戒。)
- (四四二)《正理一渧略义》(胜友。)
- (四四三)《因论一渧广释》(十二卷。律天。)
- (四四四)《因论一渧释》(阿祇陀。)
上第一百十一帙。
- (四四五)《观相属论广释》(三卷。律天。)
- (四四六)《观相属论随顺论》(商羯罗难陀。)
- (四四七)《论议正理广释》(律天。)
次下重出寂护《论议正理释》一种。
- (四四八)《观所缘论广释》(律天。)
- (四四九)《因明成就灯颂》(月官。)
- (四五〇)《成就一切智颂》(善护。)
- (四五一)《成就外义颂》(善护。)
- (四五二)《观闻颂》(善护。)
- (四五三)《观破他颂》(善护。)
- (四五四)《坏威力颂》(善护。)
- (四五五)《观量颂》(法胜。)
- (四五六)《观量论》(法胜。前书节本。)
- (四五七)《破他品类论》(法胜。)
- (四五八)《成就彼世间论》(法胜。)
- (四五九)《读诵方便》(法胜。)
- (四六〇)《成就刹那灭论》(法胜。)
- (四六一)《成就刹那灭论释》(珠器。)
- (四六二)《决定成就俱时所缘论》(慧作护。)
- (四六三)《成就破遣论》(商羯罗难陀。)
- (四六四)《成就相属论》(商羯罗难陀。)
- (四六五)《成就唯识性论》(宝作寂。)
- (四六六)《内遍满论》(宝作寂。)
- (四六七)《显示因真实性论》(胜怨。)
- (四六八)《决择法有法论》(胜怨。)
- (四六九)《庸愚所转思择论》(胜怨。)
- (四七〇)《道理相应论》(宝金刚。)
- (四七一)《思择语》(解脱作护。)
- (四七二)《成就因果性论》(智吉祥友。)
上第一百十二帙。
- (四七三)《真实义略要颂》(寂护。)
- (四七四)《真实义略要详释》(六十卷。莲华戒。)
上第一百十三第一百十四帙。
- (四七五)《集量广释具足遍净论》(约三十卷。胜生慧护。)
上第一百十五帙。
九 声明类
- (四七六)《记论旃陀罗经》(月官。)
- (四七七)《字缘二十颂释》(月官。)
- (四七八)《字经》(月官。)
- (四七九)《字经释》(护法。)
- (四八〇)《旃陀罗要略》(缺名。)
- (四八一)《旃陀罗辨別颂》(师子贤。)
- (四八二)《丁岸哆声论》(吉祥。)
- (四八三)《转声略说》(使伏。)
- (四八四)《迦罗波经》(自在铠。)
- (四八五)《迦罗波经释》(师子难胜。)
- (四八六)《迦罗波经释少分利益学众论》(称现。)
- (四八七)《悉字等末动作字辨》(吉祥称。)
- (四八八)《入一切说声论》(妙说称。)
- (四八九)《入一切说声论释》(妙说称。)
- (四九〇)《合释门释》(缺名。)
- (四九一)《回转总略颂》(缺名。)
- (四九二)《回转总略颂释》(离非法。)
- (四九三)《言说门如锋论》(念智称。)
- (四九四)《言说门锋论释》(念智称。)
- (四九五)《字缘相论解》(自在施。)
上第一百十六帙。
- (四九六)《长生俱舍论》(长生师子。)
- (四九七)《长生俱舍广释如欲牡牛论》(善现月。)
- (四九八)《诗歌鉴》(杖者。)
- (四九九)《韵律宝生论》(宝作寂。)
- (五〇〇)《韵律宝生论释》(宝作寂。)
- (五〇一)《韵律鬘赞》(智吉祥友。)
- (五〇二)《观察帝字等分所作论》(金刚帜。)
- (五〇三)《云使者诗》迦梨陀沙。
上第一百十七帙。
十 医明类
- (五〇四)《百合方》(龙树。)
- (五〇五)《医命经》(龙树。)
- (五〇六)《药品阿嚩仪轨》(龙树。)
- (五〇七)《八分心要略》(父役。)
- (五〇八)《八分心要医方解》(父役。)
上第一百十八第一百十九帙。
- (五〇九)《八分心要释词义月明论》(月喜。)
- (五一〇)《医方八分心要释中药品名目》(月喜。)
上第一百二十至第一百二十二帙。
十一 巧明类
- (五一一)《取诸自在液除病增力术》(自在天。)
- (五一二)《炼金论略》(缺名。)
- (五一三)《佛画像形相论》(缺名。)
- (五一四)《佛说画像量度经释》(缺名。勘同清工布查布译《造像量度经解》。)
- (五一五)《绘画形象论》(课胜。)
- (五一六)《制香法宝鬘》(龙树。)
- (五一七)《制香区分诀》(龙树。)
- (五一八)《制香区分诀解》(缺名。)
- (五一九)《缘起论》(龙树。)
- (五二〇)《舍利子八种占星术》(舍利子。)
- (五二一)《胜战咒王经音响》(缺名。)
- (五二二)《占星论》(寂天。)
- (五二三)《大牟尼仙伽罗伽显示征兆论》(伽罗伽。)
- (五二四)《婆耶迦罗曩说内道星月自性解》(缺名。)
- (五二五)《明计时效因论》(大士夫。)
- (五二六)《摄声律义》(师子铠。)
- (五二七)《音律应时要用》(缺名。)
十二 世论类
- (五二八)《百种智慧品类论》(龙树。)
- (五二九)《世法论智慧枢要》(龙树。)
- (五三〇)《世法论摄生方隅》(龙树。)
- (五三一)《世法伽陀俱舍论》(日护。)
- (五三二)《百伽陀论》(胜欲。)
- (五三三)《答无垢问宝鬘论》(不空显现。)
- (五三四)《茶那迦世法论》(茶那迦。)
- (五三五)《摩修罗刹世法论》(摩修罗刹。)
- (五三六)《观蔡人相海》(无施。)
- (五三七)《海论所说男女相》(缺名。)
- (五三八)《观人相法论略》(缺名。)
- (五三九)《鸦行论》(缺名。)
上第一百二十三帙。
次有十四帙,约一百四十种,为西藏古德撰述及增补各类,并附吉祥回向颂等,今以西藏撰述不属传译,悉从删略。其各类增补及吉祥颂等复详列于后焉。
十三 补遗及回向吉祥颂类
- (五四〇)《般若经能断金刚分合释颂本》(缺名。勘同唐义净译无著《能断金刚经论颂》。)
- (五四一)《决定有无为法论》(十力吉祥友。)
- (五四二)《光明鬘品类论》(无性或迦摩罗。)
- (五四三)《分別善逝本宗颂》(胜怨。)
- (五四四)《分別善逝本宗释》(胜怨。)
- (五四五)《光明鬘广释悦意论》(无性。)
- (五四六)《佛母般若略颂》(陈那。)
- (五四七)《般若颂大本》(圣天。)
- (五四八)《入菩萨行解》(阿提沙。)
- (五四九)《般若略义灯》(阿提沙。)
- (五五〇)《消除业障仪轨》(阿提沙。)
上第一百二十八帙。
- (五五一)《对法俱舍广释真实义论》(安慧。勘同炖煌出土残本安慧《俱舍实义疏》。)
上第一百二十九第一百三十帙。
- (五五二)《沙梨诃多罗马医吠陀要略》(沙梨诃多罗。)
- (五五三)《医方珍笈》(日藏。)
- (五五四)《根本藏论大医方次第》(龙树。)
- (五五五)《医明心要略》(沙卢。)
- (五五六)《陀那陀沙医方论》(陀那陀沙。)
- (五五七)《婆罗门吠陀中支节推拿法》(普利授药。)
- (五五八)《啰估那他教授摩偷罗王族医方论》(啰估那他。)
- (五五九)《启目不空见法》(大医师。)
上第一百三十一帙。
- (五六〇)《迦罗波经利益学众释》(尊富。)
- (五六一)《迦罗波界经》(缺名。)
- (五六二)《沙啰萨多记论》(缺名。)
- (五六三)《迦罗波邬拏地经》(师子难胜。)
- (五六四)《界经》(满月护。)
- (五六五)《邬拏地经释》(师子难胜。)
- (五六六)《邬拏地等论》(月官。)
- (五六七)《旃陀罗邬拏地释》(缺名。)
- (五六八)《界经》(师子难胜。)
- (五六九)《界经》(缺名。)
- (五七〇)《苏盘多声宝生论》(缺名。)
- (五七一)《记论苏盘多声》(缺名。)
上第一百三十二帙。
- (五七二)《梯字等分所作文句显明论》(喜称。)
- (五七三)《明词藻论类异名宝鬘论》(持吉祥军。)
- (五七四)《一声入多义词藻如意珠鬘论》(持吉祥军。)
- (五七五)《时轮计年时指要》(觉贤。)
- (五七六)《施食鬘》(觉师子。)
- (五七七)《记论旃陀罗字经解》(月官。)
- (五七八)《韵律宝生论》(宝作护。异本。)
- (五七九)《本生鬘详释》(勤行师子。)
- (五八〇)《破自在天外道及毘纽天外道》(龙树。)
次下重出钦婆罗《般若九颂论》及《七颂略诠》二种。
- (五八一)《入迦罗波(地名)记》(不空杖。)
上第一百三十三帙。
- (五八二)《文殊声字相》(妙称。)
- (五八三)《文殊声论释》(王者天。)
- (五八四)《娑啰萨陀记论经》(现受。)
- (五八五)《娑啰萨陀记论经释》(现受。)
- (五八六)《波儞尼界经》(灭军。)
上第一百三十四帙。
- (五八七)《记论波儞尼经》(约七卷。波儞尼。)
- (五八八)《记论波儞尼经释至极明显论》(二十卷。(续入下帙)。喜月。)
上第一百三十五帙。
次出回向吉祥颂类。
- (五八九)《为国王说宝鬘论所出愿行二十颂》(龙树。节出本。)
- (五九〇)《入菩萨行所出愿》(寂天。节出本。)
- (五九一)《菩提所生愿》(龙树。)
- (五九二)《尊者愿》(月官。)
- (五九三)《圣龙树愿》(龙树。)
- (五九四)《种姓愿》(阿提沙。)
- (五九五)《回向极略抄》(马鸣。)
- (五九六)《入胜道论中所出愿》(觉吉祥智。)
- (五九七)《七十愿迦陀》(利他音。)
- (五九八)《二边愿》(莲华戒。)
- (五九九)《法施回向小本》(明密意。)
次出经咒中吉祥颂多种,今删。
- (六〇〇)《吉祥颂》(龙树。)
- (六〇一)《八吉祥颂》(龙树。)
上第一百三十六帙。
二 本书所据西藏典籍目录
左列书目皆用通行之略称,又依引据之先后为次。
- 1. Taranathahi rgya-gar chos hbyun.
《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多罗那他著,明万历三十六年(西纪一六〇八)成书。现用单行本,德人希氏 Ant-oniue Schiefner 校刊,西纪一八六九年版。
是书四十四章,叙述佛灭以后佛教历史极详。自二十三章以去皆叙晚期之事,尤多汉土所未传者。
- 2. bde-gcegs bstan-pahi chos hbyun.
《善逝教法史》,布顿 bu-ston rin-po-che 著,元至治元年(西纪一三二一)成书。现用单行本,拉萨版。
是书前编总论佛说,及印度佛教流传历史。后编叙述西藏佛教历史,并附入《大藏经》编目。盖作者本以教典为中心而言历史也。
- 3. grub-mthah cel-gyi me-lon.
《一切宗义明镜》,罗桑崔季尼玛 Blo-bzan chos-kyi ni-ma 著,清嘉庆六年(西纪一八〇一)成书。现用单行本,拉萨版。
是书分判佛教前后传各派,叙述源宗义,颇为详尽。
- 4. ldan-dkar-ma dkar-chag.
《登噶尔玛目录》,柱德积等著,晚唐时成书。现用《大藏经》本,奈塘新版《丹珠》mdo cho 帙三三七页下至三五七页上。
是书为西藏译经古录之仅存者,前传佛学主要典籍搜罗粗备。各书所记颂数,卷数,亦多可补后来诸录之缺。
- 5. Snar-than bkah-hgyur-gyi dkar-chag.
《奈塘新版甘珠目录》,胜思净 thag-bsam rnam-dag 著,清雍正年间成书。现用《大藏经》本,奈塘新版《甘珠》dkar chag ka 帙。
是书篇首叙述西藏结集《甘珠》,雕版之沿革,次乃详列目录。各书皆详记名题,卷数,译者,间有对照他录校订旧说之处。
- 6. bstan-hgyur-gyi dkar-chag(lndex du bstan hgyur).
《北京版丹珠目录》,著者不详,清雍正二年(西纪一七二四)成书。现用单行本,法人柯氏 P. cordier 校刊,西纪一九〇九,一九一五年版。
是本依据原典首尾题目,对勘目录,校注颇详。各书名题皆藏梵并列,作者译家译地等亦逐项详记,并有校注。此版搜罗之书次第与奈塘新版几乎全同,故此目录亦可通用。
- 7. byun-chub lam-gyi sgron-ma.
《菩提道灯论》,阿提沙Atlca著。现用《大藏经》本,奈塘新版《丹珠》mdo ki 帙,二七〇页下至二七三页下;又 mdo gi 帙,一页至六页下。
是书为阿提沙著作中最要之籍,但全为颂文,句义简略,待释乃解。
- 8. byun-chub lam-gyi sgron-mahi dkah-hgrel.
《菩提道灯论详释》,阿提沙著。现用《大藏经》本,奈塘新版《丹珠》mdo ki 帙,二七三页下至三三四页。是书详释本颂以外,复多叙述学说源流之处。如二八五页以下之说小乘十八部,(内叙一异说为他籍所未见),又三一九页以下之说中观传承著述,(内叙《中论》八注二疏与常说略异),皆可资研究。
- 9. lam-rin chen-mo.
《菩提道次第大本》,宗喀巴著。现用单行本,北平天清蕃经局版。
此书为宗喀巴最要之著述,后半別明止观,详叙各家学说决择是非,尤为精萃。別有小本一种,文义较略。
- 10. tin-ne hdsin tshogs-kyi lehu
《定资粮品》,觉贤著。现用《大藏经》本,奈塘新版丹珠 mdo gi 帙,一五七页下至一六九页上。
是书以九分说定资粮,为中观宗定法根本之籍。
- 11. dbu ma la hjug pa.
《入中观论》,月称著。现用单行本,比人蒲桑氏 de la vallee poussin 校刊,西纪一九〇七至一九一二年版。是书为通释中观要义之作,分十一地,说入观次第,切要无比。其第六地决择二谛,盛破唯识,尤有精义。
- 12. klon-rdol bla-ma gsun-hbum.
《隆睹喇嘛全书》,隆睹喇嘛著。现用单行本,北平天清蕃经局版。
是集共三十一帙,内多解释名目提举事要之作,显密大小五明诸类无一不备,而悉以宗喀巴一派为宗,初学检索所不可缺也。
【经文资讯】《吕澂著作集》第 C03 册 No. LC03n0003 西藏佛学原论及佛学论著选集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10-31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吕澂著作集》所编辑
【原始资料】大千出版社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