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真如
今日所谈,为真如名义。先说真如名,是从印土译来,现已习用,但在翻译上,前后颇有变化。原文𫖰他多,解析之:「𫖰他」为真实;「多」,为性。与「舜若多」之为空性,是一样结构,故正译应为「真实性」。由字源说,「𫖰他」从「如是」(𫖰他引)引申而成,故亦可翻成如是性,藏人即如此译之。汉译最初《般若》译为「本无」,是依道家思想以无为本故。次在姚秦、六朝刘宋,罗什、求那跋陀罗则译为「如」(《摩诃般若》、《杂阿含经》),北魏则为「如如真如」,至梁陈真谛则混用「如如真如」,迄唐以后,始确定为「真如」。在混用时期,以「真如」与「真谛」通用,故有「真如俗如」,「如不异如」之用。然始终于「性」字未曾译出,如如之「如」似有「性」意在,亦未能显。以最后之「真如」看,其意亦「真」亦「如」而已。终以未能译出「性」字,故于义解多有未当也。
次明真如义。是可依于言教变迁之实三段说解之(參看《谈院学》)。
一、小乘说「如」,《杂含》十二,讲缘起法,谓无明缘行,行缘识,如是乃至生缘老死之十二有支之缘起法,因此说到「如」字,乃谓「此等诸法法住、法定、法如、法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审谛、真实、不颠倒,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此等异名皆释「如」字,而此段文依译意,实是形容缘起法,勘对巴利文本《相应部》(巴利文五部中之《相应部》即《杂含经》),「法如」为「法如性」。是法非一切法,乃指缘起而言,即此缘起法为如性,谓其常然之相也。有佛无佛,都无改变,此即如性,亦即离缘起便无真如故。如是缘起相,即法之实相也,由此法非指一般法,缘起而外亦指谛、食、蕴、处、界等归类之法,此等法实相,皆称真如。是种解释,乃佛法中之首段小乘对佛说至极之解也。
二、大乘中,《般若.二分.初品》,亦以缘起与法如(依小乘而释异)连谈,如《经》云,菩萨摩诃萨欲知诸法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当学般若波罗密,菩萨摩诃萨欲知一切诸法如、法性、实际,当学般若波罗密。此已广于《杂含》,《杂含》止言缘起,此乃及于四缘也。又此法如,《智论》三十二释云,如有二种,一各各相,二实相。一切法如皆相,以自相言,如地以坚为相(此小乘毘昙自共相之结论),是亦法之真如,但为下如。上如则为实相。若地坚相不实,自性空,即地坚空相,是即法实相上如。
三、《瑜伽》、《深密》、《楞伽》所谈「如」义,稍有差別。盖此三书以「真如」判入「五法」(五事即相、名、分別、正智、真如)中,而又以自性相摄。相摄方式有种种,义遂不同。初《瑜伽》,次《深密》。《深密》思想近于《阿毘达磨经》,《瑜伽.抉择分》引之,乃无著思想所自出。总归诸说有二:一、依他法,遍计执无相即法真如相(与第二段啣接);二、圆成法,依他起断为真如,此断即转依。如是二义,极有出入,最后乃可求诸《楞伽》,以依他法如相为真实,以圆成法心解脱为真如,于是真如非仅法之相而另指法而言矣。然《楞伽》有处仍以真如作相解(《如来藏》章),故知真如实有二义,有处以相说,有处以法说(广义法有时言相,有时言相依)。以法说者,即圆成法,即心解脱,是即真如法也。
再概括言之,小乘以缘起(法)等实相,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等为如相。至《般若》亦以缘起为实相,而言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断不常。《瑜伽》言遍计执无,亦是此生故彼生之义(真如相),更进一层,乃目离执缘起为真如法,是故于佛法名相应知其实也。昔者洞山价辞云岩,问曰:「老和尚百年后,有人欲见真容,如何回答?」云岩即云:「者个是。」洞山不省。又说:「汝担当家业须仔细。」仍未会。后涉水睹影,即便省悟而作偈云:「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吾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云岩死,遗像悬挂,有人參问。答以:「者个是。」再问意旨如何。洞山忽然云:「我几乎误解老和尚意思。是盖真如以共相言,则处处逢渠,为三段之初段。一法一如者个即是。」所以《般若》说诸法一相无相,《深密》谈遍一切一味相,此之一义,乃平等真如(《深密》、《华严》平等义,贤首未解也),即各如其分,无以异也。所以洞山初解处处得逢渠时,乃平等真如(相)。到遗容悬挂,始悟一法一如(法)之旨也。
复次小乘一段,以法相为真如,功夫在破人我执,故将法说成蕴界处等类,必人我净尽,其法始显,亦只形容彼法永久如是之相耳。此法非是所作乃法住法界。依大乘而言,于第二段即以小乘之法蕴处界等为法我执,去此法我执而为法无我,此法无我亦永久如是之相。于第三段无我所显,乃为真如,有此始有事在,佛法建立,即在于此。盖即菩萨摩诃萨修行功德之所依也。此无我所显亦永久如是之相,为真如,为法界,皆依境言之也。
【经文资讯】《吕澂著作集》第 C05 册 No. LC05n0005 佛教重要名相释义及经论攷证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2-26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吕澂著作集》所编辑
【原始资料】大千出版社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