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85]诸大德!今诵出此等众学法。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著内衣令前后垂下。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著内衣令前后……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诸比丘闻彼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著内衣令前后……耶?」以……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集比丘僧而问六群比丘曰:「诸比丘!汝等实著内衣令前后……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著内衣……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著内衣当覆全圆』,应当学。」
应以内衣覆全圆,〔即〕覆脐圆、膝圆。不恭敬故,令前后垂下而著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二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披上衣令前后垂下……乃至……「……
『我披上衣当覆全圆』,应当学。」
[P.186]披上衣应覆全圆,使两方之边缘整齐。不恭敬故,令前后垂下而披上衣者,突吉罗。……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四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将身露现而行于俗家间,〔于四,将〔行〕改为「坐」〕……乃至……「……
『我当披覆整齐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应披覆整齐而行(坐)于俗家间。不恭敬故,将身露现而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于四,此加「入卧床者」〕、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六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手足摇动而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端正威仪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应端正威仪行(坐)于俗家间。不恭敬故,摇摆手足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七.八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左右顾视而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以目注视下方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应以目注视下方近前而行(坐)于俗家间。不恭敬故,左右顾视而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P.187]九.一〇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将衣拉上而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不将衣拉上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不应将衣拉上而行(坐)于俗家间。不恭敬故,一面或两面将衣拉上而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于一〇,此加「入卧床时」〕、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一全圆品———
一一.一二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哄笑而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不哄笑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不应哄笑而行(坐)于俗家间。不恭敬故,哄笑而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于可笑事而微笑、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一三.一四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作高、大声而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低声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应低声而行(坐)于俗家间。不恭敬故,高、大声而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P.188]一五.一六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摇身、吊身而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不摇身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不应摇身而行(坐)于俗家间,应摄身行(坐)。不恭敬故,摇身、吊身而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于一六,此加「入卧床者」〕、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一七.一八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摇臂、吊臂而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不摇臂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不应摇臂而行(坐)于俗家间,应摄臂行(坐)。不恭敬故,摇臂、吊臂而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同一五.一六〕……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一九.二〇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摇头、吊头而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不摇头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參照一七.一八〕……。……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二哄笑品———
二一.二二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以手叉腰张肘而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不以手叉腰张肘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P.189]不应以手叉腰张肘而行(坐)于俗家间。不恭敬故,以一手或二手叉腰张肘而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同一五.一六〕……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二三.二四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缠头而行(坐)于俗家……乃至……「……
『我当不缠头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不应缠头而行(坐)于俗家间。不恭敬故,缠头而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同一五.一六〕……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二五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以膝行往俗家间……乃至……「……
『我当不以膝行往俗家间』,应当学。」
不应以膝行往俗家间。不恭敬故,以膝行往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二六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以散乱姿态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不以散乱姿态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不应以散乱姿态坐于俗家间。不恭敬故,以乱姿、乱衣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卧床时、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P.190]二七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不注意而受施食〔过多〕,如欲舍掉般……乃至……「……
『我当注意受施食』,应当学。」
应注意受施食。不恭敬故,不注意而受施食〔过多〕,如欲舍掉般者,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二八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左右顾视而受施食,将撒落或盛过多亦不知……乃至……「……
『我当注意钵而受施食』,应当学。」
应注意钵而受施食。不恭敬故,左右顾视而受施食者,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二九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受施食时,受多量之汁……乃至……「……
『我当受适量之汁』,应当学。」
汁有二种:绿豆汁、蚕豆汁,可以手掬之物。应受与汁同量之钵食,不恭敬故,受汁多量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二种汁以外之〕诸汁、由亲里、受请者、为他人、以己之财、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〇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受溢钵之施食……乃至……「……
『我当受满钵之施食』,应当学。」
[P.191]应受满钵之施食。不恭敬故,受溢钵之施食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三叉腰品———
三一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如不欲食,不注意而食施食……乃至……「……
『我当注意食施食』,应当学。」
应注意食施食。不恭敬故,不注意而食施食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二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左右顾视而食施食,撒落不知,满溢亦不知……乃至……「……
『我当注意钵而食施食』,应当学。」
应注意钵而食施食。不恭敬故,左右顾视而食施食者,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三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处处揉捏而食施食……乃至……「……
『我当顺次食施食』,应当学。」
应顺次食施食。不恭敬故,处处揉捏而食施食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与他时触,盛他人之钵时触、于特別之副食物、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P.192]三四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食施食时,食多量之汤汁……乃至……「……
『我当食与汁同量之施食』,应当学。」
汁有二种:绿豆汁及蚕豆汁,可以手掬之物。应食与汁同量之施食。不恭敬故,食汁过量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二种汁以外之〕诸汁、由亲里、受请者、由己之财、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五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从中央揉捏而食施食……乃至……「……
『我当不从中央揉捏而食施食』,应当学。」
不应从中央揉捏而食施食。不恭敬故,从中央揉捏而食施食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将少量残食集中揉捏而食、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六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为得更多汤汁或加味物而以饭覆之……乃至……「……
『我当不为得更多汤汁或加味物而以饭覆之』,应当学。」
不应为得更多汤汁或加味物而以饭覆之。若不恭敬故,为得更多汤汁或加味物而以饭覆之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由施主覆与者、非欲得更多故、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P.193]三七
(一)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为己乞〔指定之〕汁、饭而食。诸人讥嫌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为己乞汁、饭而食耶?谁不爱善调理?谁不喜美味?」诸比丘闻彼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为己乞汁、饭而食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为己乞汁、饭而食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食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当不为己乞汁、饭而食』,应当学。」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诸比丘患病,探病比丘如是言病比丘:「友!堪忍否?得过否?」「友!以前我等为己乞汁、饭而食,故我等安乐,今因世尊禁止,畏慎不敢乞,故我等不安乐。」……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病比丘听许为己乞汁、饭而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无病,当不为己乞汁、饭而食』,应当学。」
无病不得为己乞汁、饭而食。不恭敬故,无病而为己乞汁、饭而食用者,突吉罗。
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由亲里、受请者、为他人、由己之财、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P.194]三八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心存不满而眺视他人之钵……乃至……「……
『我当不心存不满而眺视他人之钵』,应当学。」
不应心存不满而眺视他人之钵。不恭敬故,心存不满而眺视他人之钵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我欲与」或「我欲令与」而眺视、无不满之思、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九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作大饭球……乃至……「……
不应作过大之饭球。不恭敬故,作大饭球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硬食、诸果物、副食物、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〇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作长饭球……乃至……「……
[P.195]『我当作圆形饭球』,应当学。」
应作圆形饭球。不恭敬故,作长形饭球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硬食、诸果物、副食物、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四注意品———
四一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未将饭球送近口边而张口……乃至……「……
『我当不于饭球未近口边时即张口』,应当学。」
不应于饭球未送近口边时即张口。不恭敬故,饭球未送近口边即张口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二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食时,将手全部塞入口中……乃至……「……
『我于食时当不将手全部塞入口中』,应当学。」
食时不得将手全部塞入口中。不恭敬故,食时将手全部塞入口中者,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三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口含饭球而言谈……乃至……「……
『我当不以口含饭球而言谈』,应当学。」
口含饭球时,不得言谈。不恭敬故,口含饭球而言谈者,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四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将食物投入口中而食……乃至……「……
『我当不将食物投入口中而食』,应当学。」
不应以食物投入口中而食。不恭敬故,以食物投入口中而食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硬食、诸果物、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五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囓饭球而食……乃至……「……
[P.196]『我当不囓饭球而食』,应当学。」
不得囓饭球而食。不恭敬故,囓饭球而食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硬食、诸果物、副食物、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六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胀满口而食……乃至……「……
『我当不胀满口而食』,应当学。」
食时不得胀满口而食。不恭敬故,胀满口而食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诸果物、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七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食时摇手……乃至……「……
『我当于食时不摇手』,应当学。」
食时不得摇手。不恭敬故,食时摇手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因除尘而摇手、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八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食时撒落饭粒……乃至……「……
『我当不于食时撒落饭粒』,应当学。」
不得于食时撒落饭粒。不恭敬故,食时撒落饭粒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P.197]者、无知者、有病者、因拂尘而撒落饭粒、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九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食时吐舌……乃至……「……
『我当不于食时吐舌』,应当学。」
不得于食时吐舌……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〇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食时喳喳作声……乃至……「……
『我当不于食时喳喳作声』,应当学。」
喳喳作声……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五饭球品———
五一
尔时,佛世尊在憍赏弥国瞿师罗园。其时,一婆罗门为僧众豫备乳汁饮料。诸比丘饮牛乳时,簌簌出声,有〔原〕为乐师之比丘作如是言:「全僧众皆冷而發抖!」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为何逗弄僧众耶?」……乃至……「比丘!汝实逗弄僧众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逗弄僧众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责已、说法已,告比丘曰:「诸比丘!不可逗弄佛法僧,逗弄佛法僧者,突吉罗。」于是,世尊以种种方便呵责其比丘,说难教养……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当不作簌簌声而食』,应当学。」
[P.198]不应簌簌出声……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二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䑛手而食……乃至……「……
『我当不䑛手而食』,应当学。」
不应䑛手……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三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䑛钵而食……乃至……「……
『我当不䑛钵而食』,应当学。」
不应䑛钵……非故意者……乃至……有病者、将少量残留从一方䑛集而食、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四
尔时……〔參照五二。「䑛手」换为「䑛唇」〕。
五五
尔时,佛世尊在婆祇国胶鱼山邑之恐怖林鹿野苑。其时,诸比丘于拘迦那达宫殿,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耶?宛如在家受欲者。」比丘等闻彼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诸比丘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为何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耶?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当不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应当学。」
[P.199]不应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不恭敬故,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欲洗或使〔他人〕洗而持、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六
尔时,佛世尊在婆祇国胶鱼山邑恐怖林鹿野苑。其时,诸比丘于拘迦那达宫殿,将混有饭粒之洗钵水舍弃于俗家间。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以混有饭粒之洗钵水舍弃于俗家间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诸比丘彼等之……「……〔參照五五〕……诵此学处——
『我当不以混有饭粒之洗钵水舍弃于俗家间』,应当学。」
不得将混有饭粒之洗钵水舍弃于俗家间。不恭敬故,将混有饭粒之洗钵水舍弃于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取出或坏或手取或除去而弃之、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七
(一)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对手持日伞者说法。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对手持日伞者说法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对手持日伞者说法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说法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当不对手持日伞者说法』,应当学。」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诸比丘畏慎对持日伞之病人说法。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P.200]不对手持日伞之病人说法?」诸比丘闻诸人之……非难。于是,彼诸比丘……白世尊。其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对手持日伞之病人说法。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当不对无病而手持日伞者说法』,应当学。」
「日伞」者,有三种:白布伞、蔺伞、叶伞。〔此等〕有蔓达罗拔陀作及沙罗迦拔陀作〔之伞盖〕。
a 「〔若〕说」者,由句而说法者,句句突吉罗。由语而说法者,语语突吉罗。
a'「法」者,佛所说、声闻所说、仙人所说、天人所说而具义、具法者。
无病而持伞者,不得为之说法,不恭敬故,对无病而手持日伞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八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对手持杖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对手持杖者说法』,应当学。」
「杖」者,常人之四肘杖。较此高(长)者非杖,较低(短)者亦非杖。不应为手持杖者说法。不恭敬故,对手持杖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九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对手持刀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对无病而手持刀者说法』,应当学。」
[P.201]「刀」者,具有一面刃、两面刃可伤人者。
手无持刀而无病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〇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对手持武器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对无病而手持武器者说法』,应当学。」
「武器」者,弓、弩也。非手持武器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六吸食品———
六一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对穿草履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对无病而穿草履者说法』,应当学。」
不得为无病而穿草履者说法。不恭敬故,对无病而〔行路来,盖、杖已放置〕,仍穿〔草履〕而立者,或〔草履之纽〕仍结在〔足部〕,或已解〔纽〕而仍站立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二
尔时……〔參照六一。「穿草履者」换为「穿鞋者」〕。
六三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对坐于乘坐物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对无病而坐于乘坐物者说法』,应当学。」
「乘坐物」者,瓦伊哈(vayhā 山轿车)、罗达(ratha 车舆)、沙迦达(sakaṭa 货车)、山达摩尼迦(sandamānikā 战车)、轿、椅轿也。无病而坐于乘坐物,不得为之说法。不恭敬故,为无病而坐于乘坐物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P.202]六四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对卧床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对无病而卧床者说法』,应当学。」
无病而卧床者,不得为之说法。不恭敬故,对无病而卧床者乃至卧在地上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五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对以散乱姿态而坐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对无病且以散乱姿态而坐者说法』,应当学。」
不得为无病且以散乱姿态而坐者说法。不恭敬故,对无病且以乱姿、乱衣而坐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六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对缠头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对无病而缠头者说法』,应当学。」
「缠头」者,缠头致不见头发者。无病而缠头者,不得为之说法。不恭敬故,对无病而缠头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令露出发端才说、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七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为覆面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对无病而覆面者说法』,应当学。」
[P.203]「覆面」者,谓头面皆以衣覆之。覆面者不得为之说法。不恭敬故,为无病而覆面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令其头现出之后才说、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八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坐于地上,为坐于座床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坐于地上,为无病而坐于座床者说法』,应当学。」
不得坐于地上,为无病而坐于座床者说法。不恭敬故,坐于地上为无病而坐于座床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九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坐于低座为坐于高座者说法。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坐于低座……说法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坐于低座……说法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坐于低座为……说法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责已、说法已,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过去世于波罗奈国,有一旃陀罗之妻怀孕。其时,此旃陀罗女言其夫曰:『主!我有身孕,欲食庵罗果。』『无庵罗果,〔今〕非庵罗果之时〔节〕。』『若不得者,我当死!』其时,王之庵罗树常有果。诸比丘!时,彼旃陀罗至庵罗树处,[P.204]登庵罗树上隐坐。诸比丘!时,王与帝师婆罗门同至庵罗树下坐于高座床而学习咒文。诸比丘!时,彼旃陀罗作是思惟:『王坐于高座床而学习咒文实是不如法,而婆罗门坐于低座床为坐于高座床者教咒文,〔亦〕实是不如法。我为妻偷盗王之庵罗果,实亦不如法,此皆堕于不如法,而下来彼处。』
〔旃陀罗〕
〔婆罗门〕
〔旃陀罗〕
诸比丘!其时,尚有坐于低座为坐于高座者说咒文,为我所不好,今如何坐于低座却对坐于高座者说法?非为不快!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当不坐于低座为无病而坐于高座者说法』,应当学。」
不得坐于低座为坐于高座之无病者说法。不恭敬故,坐于低座为坐于高座之无病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七〇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立为坐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立著为无病而坐者说法』,应当学。」
不得立而为无病……〔參照六九〕……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P.205]七一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行于后,对行于前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行于后为无病而行于前者说法』,应当学。」
不行于后而……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七三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站立大、小便……乃至……「……
『我无病时,当不站立大、小便』,应当学。」
无病者不得站立大、小便。不恭敬故,无病而站立大、小便者,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七四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于青草上大、小便及唾痰……乃至……「……
『我无病时,当不于青草上大、小便及唾痰』,应当学。」
无病者不得于青草上大、小便及唾痰。不恭敬故,无病而于青草上大、小便及唾痰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于无草处行〔方便〕而散延至青草处、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七五
(一)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于水上大、小便及唾痰。诸人……[P.206]非难:「何以沙门释子于水上大、小便及唾痰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诸比丘闻彼等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于水上……耶?」……乃至……「汝等实于水上……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于水上……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当不于水上大、小便及唾痰』,应当学。」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病比丘畏慎于水上大、小便及唾痰。……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比丘等!听许病比丘于水上大、小便及唾痰。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无病当不于水上大、小便及唾痰』,应当学。」
无病者不得于水上大、小便及唾痰。不恭敬故,无病而于水上大……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行于地上而散延于水中、事故时,痴狂者、心乱者、痛恼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七草履品———
诸大德!众学法已诵竟。于此,我今问诸大德:「于此事得清净耶?」再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三次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今诸大德于此事得清净,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众学法终———
校注
原语 omadditvā 意为揉捏,印度人不用筷,以手揉捏然后送入口。 原语 sapadānaṁ 戒本之英译为「顺序行乞……」之意,有时作为钵中之食,不得只由某一面挑选其味美者而食之意。 kabaḷa 为一口之饭球,北传汉译律藏译为大张口食。 原语 uppatha 意为道外、邪道等,此应取道外义,即路边或路旁之意较适合。【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2 册 No. 1 经分別(第5卷-第15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OCR,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