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分別

[P.211]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正觉

波罗夷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弥迦罗之孙沙罗欲为比丘尼僧伽作精舍于是弥迦罗之孙沙罗至比丘尼等处作斯言「尊师等我欲为比丘尼僧伽作精舍请遣派监督营造之比丘尼」其时有四姊妹于比丘尼中出家即难陀难陀瓦提孙多利难陀偷兰难陀彼等之中孙多利比丘尼年轻出家端正美丽贤智有能而伶俐勤快具有种种方便与思虑周到足堪胜任造作之处理于是比丘尼僧伽选任孙多利难陀遣往为弥迦罗之孙沙罗营建精舍之监督者于是孙多利难陀比丘尼为请求给与斧锹及锯等屡屡至弥迦罗之孙沙罗住处沙罗亦为营造之事屡屡往比丘尼住处彼等因屡屡相会而生染心于是弥迦罗之孙沙罗因不得染污孙多利比丘尼之机会因此借故为比丘尼僧伽施食沙罗于食堂设座数位比丘尼系尊者孙多利难陀之上座设座于一面数位下座则设座于[P.212]另一面复于屏覆之一隅为孙多利难陀比丘尼设座如此上座比丘尼知〔孙多利难陀〕于下座比丘尼近处坐下座比丘尼亦知〔孙多利难陀〕坐于上座比丘尼之近处于是弥迦罗之孙沙罗令人报告比丘尼僧伽之食时「诸尊师食已调食时已至」孙多利难陀察知沙罗非为恭敬比丘尼众而施食彼欲〔借此〕染污我我若前往必生苦恼于是命弟子比丘尼曰「汝往持来我食若有问我者即告以病」「如是尊师」彼尼应诺孙多利难陀比丘尼

其时弥迦罗之孙沙罗立于门外问起孙多利难陀〔之事〕「尊姊孙多利难陀在何处耶尊姊孙多利难陀在何处耶」作是言时孙多利难陀比丘尼之弟子告沙罗曰「贤者病矣施食可予我持归」沙罗言「我为比丘尼僧伽施食是因尊姊孙多利难陀之缘故」告诸人供比丘尼众食而自往比丘尼住处其时孙多利难陀比丘尼因思慕沙罗而立于僧园门外孙多利难陀比丘尼遥见弥迦罗之孙沙罗前来即进入房中覆头而卧床上沙罗至孙多利难陀比丘尼处而作是言「尊姊何事不快何故而卧耶」「贤者欲求不欲求人者正如是也」「尊姊我何不欲求汝然我得不到染污汝之机会」于是以染心与染心之孙多利难陀比丘尼之身相触

一比丘尼因老弱足痛卧于孙多利难陀之近处该尼见染心之沙罗与染心之孙多利难陀比丘尼之身相触因而讥嫌非难「何以尊姊孙多利难陀以染心触有[P.213]染心男子之身而受乐耶」于是彼尼以此语诸比丘尼诸比丘尼中少欲知足知耻而有忏悔心好学戒者讥嫌非难「何以尊姊孙多利难陀以染心受乐耶」于是该尼等以此事告诸比丘彼比丘等讥嫌非难「何以孙多利难陀比丘尼以染心受乐耶」于是彼比丘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众而问诸比丘曰「比丘等孙多利难陀实有染心受乐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孙多利难陀比丘尼非相应法非随顺行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诸比丘何以孙多利难陀比丘尼以染心受乐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增长也此实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转向他去也」于是世尊以种种方便呵责孙多利难陀比丘尼之后说难扶养难教养多欲不知足參与众中放逸之非然后以种种方便说易扶养易教养少欲知足好头陀行端正而不參与众中勇猛精进之美并且为诸比丘说随顺适切之法后告诸比丘曰「比丘等以十利故我为诸比丘尼制立学处为摄僧为僧安乐为调伏恶比丘尼为善比丘尼得安乐住为防护现世漏为断来世漏为令未信者生信为令已信者增长为令正法久住为敬重律诸比丘比丘尼当如是诵此学处——

何比丘尼持染心从有染心男子之抚摩或重摩或捉或捺或抱由颈骨以下膝以上而受乐者此亦是波罗夷不共住〔此为〕膝以上波罗夷

[P.214]

(一)

「任何」者无论何者——由生由名由姓由戒由精舍由行域之任何人——或上腊或下腊或中腊此「任何」之谓

「比丘尼」者是乞求之比丘尼从事于乞食之比丘尼著割截衣之比丘尼沙门性比丘尼自称比丘尼善来比丘尼由三归依受具之比丘尼贤善比丘尼真实比丘尼有学比丘尼无学比丘尼由二部和合僧依白四羯磨无过应理(如法)受具戒之比丘尼其中由二部和合僧依白四羯磨无过应理受具戒者即此处所谓「比丘尼」之意

「持染心」者尼有欲念期待染著心

「有染心」者男子有欲念期待染著心

「男子」者人男而非夜叉男饿鬼男畜生男人男之有智而能摩触者

a 「抚摩」者仅是触之程度「重摩」者处处触摩「捉」者仅是捉之程度「捺」者仅是推之程度「或抱而受乐」者捉身而压迫以受乐

a'「由颈骨以下」者颈骨以下「由膝以上」者膝以上

「波罗夷」者恰如断头之人依彼躯体亦不得活如是比丘尼持有染心因有染心男子之抚摩或重摩或捉或捺或抱于由颈骨以下膝以上而受乐者非沙门女非释女是故言「波罗夷」

「不共住」者共住者是同一羯磨同一说戒而共学者此名为共住彼与彼尼不共是故言「不共住」

(二)

二人俱有染心由颈以下膝以上身身相摩触者波罗夷以身摩触身之著持物者偷兰遮以著持于身之物摩触身者偷兰遮以身之著持物摩触身之[P.215]著持物者突吉罗以离手之物摩触身者突吉罗以离手之物摩触身之著持物者突吉罗以离手之物摩触离手之物者突吉罗

由颈以上膝以下以身摩触身者偷兰遮以身摩触身之著持物者突吉罗以身之著持物摩触〔他〕身者突吉罗以身之著持物摩触〔他〕身之著持物者突吉罗由身所放下物以摩触他身者突吉罗以身之放下物摩触他身之著持物者突吉罗以身所放下物摩触身放下物者突吉罗

一人有染心由颈以下膝以上以身触身者偷兰遮以身触身之著持物以手放下物触手放下物者突吉罗

由颈以上膝以下以身触身者突吉罗以身触身之著持物者以手放下物触手放下物者突吉罗

二人俱有染心夜叉或饿鬼或黄门或畜生之具有人形者之颈以下膝以上以身触身以手放下物触手放下物者突吉罗

由颈以上膝以下以身触身者突吉罗以身触身之著持物者以手放下物触手放下物者突吉罗

一人有染心由颈以下膝以上以身触身者突吉罗以身触身之著持物者以手放下物触手放下物者突吉罗

由颈以上膝以下以身触身者突吉罗以身触身之著持物者以手放下物触手放下物者突吉罗

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不受乐者痴狂者心乱者痛恼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比丘尼分別波罗夷一终———

[P.216]波罗夷 二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孙多利难陀比丘尼由弥迦罗之孙沙罗而怀孕胎儿未满时〔极力〕隐藏及至胎满即还俗分娩比丘尼等语偷兰难陀比丘尼曰「尊姊孙多利难陀最近为生产而还俗彼尼岂非于沙门尼中怀孕耶」「然尊姊」「尊姊汝知比丘尼犯波罗夷法何不举罪以告众耶」「彼尼之不名誉亦我等之不名誉彼尼之恶名是我等之恶名彼尼之耻辱是我等之耻辱彼尼之不利是我等之不利何以我等之不名誉恶名耻辱不利之事而向他人语耶」诸比丘尼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何以尊姊偷兰难陀知他比丘尼犯波罗夷法不举其罪不告于众耶」于是其比丘尼等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缘集比丘众说法而问诸比丘曰「诸比丘偷兰难陀比丘尼实知他比丘尼之不举其罪不告于众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偷兰难陀比丘尼实知他比丘尼不举其罪不告于众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转向他去乃至比丘等诸比丘尼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知他比丘尼犯波罗夷法而不举其罪不告于众其后彼〔犯罪〕尼或住或灭或被摈灭或入外道时彼尼如是言『尊姊等我先已知此[P.217]比丘尼如是如是彼〔犯罪〕女乃系姊妹故不欲举其罪以告众』此亦是波罗夷不共住此为覆罪波罗夷

(一)

「任何」者无论何者亦乃至

「比丘尼」者乃至是此处比丘尼之意

「知」者自知或他人告知或彼尼自告

「犯波罗夷法」者犯八波罗夷中任何一波罗夷

「不举其罪」者不呵责之

「不告于众」者不告其他之比丘尼

「彼尼或住或灭」者住者言与己相住灭者谓死也「被摈灭」者自离僧伽或其他〔理由〕被驱逐也「入外道」者往于外道派

其后彼尼作是言「尊姊等我先已知此比丘尼如是如是彼尼是姊妹故不欲举其罪」者不由己举罪「不告众」者不告其他诸比丘尼

「亦是」者取前事而言

「波罗夷」者犹从树枝掉落之枯叶不得〔再〕绿如是比丘尼知他比丘尼犯波罗夷法而「不举其罪不告于众」放弃责任者非沙门尼非释女是故言「波罗夷」

「不共住」者是故言「不共住」

(二)

于僧伽可能發生斗诤纷乱异执诤论等事而不告可能破僧或僧不和合而不告此粗恶无慈可能造成性命危难梵行危难而不告其他如法诸比丘尼因不见此事而不告无覆藏之意而不告由己之行为可能被知而不告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罗夷二终———

[P.218]波罗夷 三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偷兰难陀比丘尼随顺被和合僧所摈之原驯鹰师阿利咤比丘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尊姊偷兰难陀随顺被和合乃至「诸比丘偷兰难陀比丘尼实随顺被和合」「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偷兰难陀比丘尼随顺被和合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比丘尼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若随顺彼由和合僧依法依律依师教而摈之不恭敬未容许不共住之比丘者该比丘尼当由诸比丘尼作斯言『尊姊彼比丘为由和合僧依法依律依师教而摈之不恭敬未容许不共住者也尊姊勿随顺彼比丘』该比丘尼被诸比丘尼作是言而尚固执者诸比丘尼为令该比丘尼舍此应三次谏告至三次谏告时若舍则善若不舍亦是波罗夷不共住此为随顺被举波罗夷

(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若随顺彼」者彼比丘见此忍此乐此者彼尼亦见此忍此乐此

「和合」者僧众于同一界同等共住者

b 「依法依律」者依其法依其律也「依师教」者依胜者之教依佛陀之教

b'「摈」者由于不认罪或不忏悔或不舍恶见而被摈出者

「不恭敬」者轻视僧伽別众羯磨

「未容许」者被摈出而未解罪未复清净

[P.219]「不共住」者共同住之比丘等云共住彼与彼等不共同〔住〕是故言「不共住」

a 「该比丘尼」者随顺被摈比丘之比丘尼也「由诸比丘尼」者应被其他有见有闻诸比丘尼言之「尊姊彼比丘由和合僧依法勿随顺彼比丘」应再次言之乃至应三次言之乃至若舍则善若不舍则突吉罗闻而不言者突吉罗引该比丘尼于僧中言「尊姊彼比丘由和合僧依法勿随顺彼比丘」应再次言之乃至应三次言之乃至若舍则善若不舍则突吉罗该比丘尼由僧谏告之「诸比丘当如是谏告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尼于僧中唱言

『大姊僧请听此某甲比丘尼随顺由和合僧依法依律依师教而被摈之不恭敬未容许不共住之比丘此尼不舍其事若僧时机可者则僧为令某甲比丘尼舍其事而谏告之』如是表白

『大姊僧请听此某甲不舍其事僧为令某甲比丘尼舍其事而谏告之诸尊姊中为令某甲比丘尼舍其事而谏告忍者默然不忍者请说我二次言此事乃至我三次言此事乃至

某甲比丘尼由僧为令舍其事谏告已僧已忍我如是知解』」

由白突吉罗二羯磨语偷兰遮羯磨语竟者波罗夷

「亦是」者取前事而言

[P.220]「波罗夷」者恰如大石破为两块无法复合如是比丘尼至三次谏告而不舍者非沙门女非释女是故言「波罗夷」

「不共住」者共住者是故言「不共住」

(二)

于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而不舍者波罗夷于法羯磨有疑想而不舍者波罗夷于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不舍者波罗夷于非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罗

(三)

未被谏告者舍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罗夷三终———

波罗夷 四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尼以染心捉有染心男子之手而受乐捉衣而受乐共立共语指定地点而共行男子来接近而受乐为行〔摩触之〕染法随入屏处而将身相靠近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尼受乐共立共语身相靠近耶乃至「诸比丘六群比丘尼实相靠近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六群比丘尼靠近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以染心捉有染心男子之手而受乐或捉衣而受乐或共立或共语[P.221]或指定地点而共行或男子来接近而受乐或为行染法随入屏处而将身相靠近者亦是波罗夷不共住此为八事波罗夷

(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以染心」者尼有欲念有期待有染著心

a'「捉〔〕手而受乐」者手者从肘至指端也为行其染法捉颈以下膝以上而受乐者偷兰遮

「有染心」者男子有欲念有期待有染著心

「男子」者人男而非夜叉男饿鬼男畜生男人男之有智而能摩触身者

a 「捉衣而受乐」者为行其染法而捉衣或外套以受乐者偷兰遮

「共立」者为行其染法立于男子之伸手〔可及处〕内者偷兰遮

「共语」者为行其染法立于男子之伸手内而语者偷兰遮

「指定地点而共行」者为行其染法由男子言往某处而行行之步步突吉罗至男子伸手内者偷兰遮

「男子来接近而受乐」者为行其染法男子来接近而受乐者突吉罗至男子伸手内者偷兰遮

「随入屏处」者为行其染法与任何人入屏处者偷兰遮

「而将身相靠近」者为行其染法立于男子伸手内之处以身靠近者偷兰遮

「亦是」者取前事而言

[P.222]「波罗夷」者恰如切断之多罗树头不能再生长如是比丘尼成就八事者非沙门女非释女是故言「波罗夷」

「不共住」者共住者是故言「不共住」

(二)

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不受乐者痴狂者心乱者痛恼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罗夷四终———

诸大姊此八波罗夷法已诵竟若比丘尼犯其中任何一项者不得与诸比丘尼共住如于〔出家〕前为波罗夷不共住于此我今问诸大姊「于此事得清净耶」再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三次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今诸大姊于此事得清净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波罗夷品终———


校注

比丘尼戒有八波罗夷其中最初之四戒与比丘同故省略之 原本 nikuṭe 应如《巴利善见律》的 nikūṭe暹罗本为 nikuḍḍe 原语 sāmañña 意为沙门性沙门位等日译为沙弥尼 原语 aññāsaṁ bhikkhunīnaṁ aroceyyaṁ日译为 「所知诸比丘」 乃误
[A1] 何【CB】可【南传】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经分別(卷9)
关闭
经分別(卷9)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