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50]增支部经典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

八 集

第一 慈品

一 慈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于此处世尊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大德」世尊曰

「诸比丘若习于慈心解脱修习多习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者则希求八种之功德可得以何为八耶

眠乐觉乐不见恶梦为人所爱乐为非人所爱乐为诸天所守护不受火若不通达上位则趣于梵世

诸比丘若习于慈心解脱修习多习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者则可得如此希求之八种功德

其人以正念
习无量慈悲
观见依灭尽
十结已得减
[P.151]无嗔一众生
哀人即善人
慈一切众生
圣者福最多
民草多服地
为马祠人祠
掷棒苏摩祠
无遮会施主
游行之王仙
善修慈心人
十六不如一
如群星与月
不杀不令杀
不服不令服
慈分众有情
不怀著怨恨

二 慧

「诸比丘有八因八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依止于师或准于师之同梵行者而住猛利之惭愧敬爱尊重现前诸比丘此为第一之因第一之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

[P.152]

彼依止于师或准于师之同梵行者而住猛利之惭愧敬爱尊重现前彼时时往诣彼等而请问质问『大德此事云何此义云何』彼具寿等为彼辨了未辨显了未显于许多疑惑之法除去疑惑诸比丘此为第二之因第二之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

彼闻彼法依二闲静而成就即身闲静与心闲静诸比丘此为第三之因第三之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

持戒防护波罗提木叉之律仪而行所行具足而住见怖畏于微小之罪受持而学学处诸比丘此为第四之因第四之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

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宣说诸法之初善中善后善及具义具文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受持而言诸法以意通利以见观察见善通达诸比丘此为第五之因第五之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

[P.153]

發勤而住断灭诸不善法为具足诸善法而努力勇健坚固于诸善法而不舍其担诸比丘此为第六之因第六之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

往诣僧伽不作种种说不作畜生说自说法劝请他不蔑视圣之默然诸比丘此为第七之因第七之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

于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色如是色之集如是色之灭如是受如是受之集如是受之灭如是识如是识之集如是识之灭如是诸比丘此为第八之因第八之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

一〇

有同梵行者见此人而如是思量曰『此具寿依止于师或准于师之同梵行者而住猛利之惭愧敬爱尊重现前此具寿实是知而知见而见者如是之法能生敬爱尊重成就沙门性纯一

[P.154]一一

此具寿依止于师或准于师之同梵行者而住猛利之惭愧敬爱尊重现前时时往诣彼等而请问质问「大德此事云何此义云何」彼具寿等为彼辨了未辨显了未显于许多疑惑之法除去疑惑此具寿实是知而知见而见者如是之法能生敬爱尊重成就沙门性纯一

一二

此具寿闻彼法依二闲静而成就即身闲静与心闲静此具寿实是知而知见而见者如是之法能生敬爱尊重成就沙门性纯一

一三

此具寿持戒防护波罗提木叉之律仪而行所行具足而住见怖畏于微小之罪受持而学于学处此具寿实是知而知见而见者如是之法能生敬爱尊重成就沙门性纯一

一四

此具寿多闻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宣说诸法之初善中善后善及具义具文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受持而言诸法而以意通利以见观察善通达此具寿实是知而知见而见者如是之法能生敬爱尊重成就沙门性纯一

一五

此具寿發勤而住断灭诸不善法为具足诸善法而努力勇健坚固于诸善法而不舍其担此具寿实是知而知见而见者如是之法能生敬爱尊重成就沙门性纯一

[P.155]一六

此具寿往诣僧伽不作种种说不作畜生说自说法劝请他不蔑视圣之默然此具寿实是知而知见而见者如是之法能生敬爱尊重成就沙门性纯一

一七

此具寿于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色如是色之集如是色之灭如是识如是识之集如是识之灭如是此具寿实是知而知见而见者如是之法能生敬爱尊重成就沙门性纯一

诸比丘如是有八因八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

三 敬爱(一)

「诸比丘成就八法之比丘不为同梵行者所敬爱所可意所尊重所恭敬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赞叹不可敬爱者呵责可敬爱者欲于利养欲于恭敬为无惭为无愧欲恶具邪见

诸比丘成就如是八法之比丘不为同梵行者所敬爱所可意所尊重所恭敬

诸比丘成就八法之比丘为同梵行者所敬爱所可意所被尊重所恭敬以何为八耶

[P.156]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不赞叹不可敬爱者不呵责可敬爱者不欲于利养不欲于恭敬具惭具愧少欲具正见

诸比丘成就如是八法之比丘为同梵行者所敬爱所可意所尊重所恭敬

四 敬爱(二)

「诸比丘成就八法之比丘不为同梵行者所敬爱所可意所尊重所恭敬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比处有比丘欲于利养欲于恭敬欲于不被轻贱不知时不知量不净饶舌而大声叱责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如是八法之比丘不为同梵行者所敬爱所可意所尊重所恭敬

诸比丘成就八法之比丘为同梵行者所敬爱所可意所尊重所恭敬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不欲于利养不欲于恭敬不欲于不被轻贱知时知量清净不饶舌不大声叱责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如是八法之比丘为同梵行者所敬爱所可意所尊重所恭敬

五 世间之失(一)

「诸比丘有八世间法随转世间世间亦随转于八世间法以何为八耶

[P.157]

诸比丘如是有八世间法随转世间世间亦随转于八世间法

利衰称讥毁誉乐苦
如是一切诸法皆俱
于人之世间悉无常
有变易之法是无恒
具念之有智者知此
善观察为变易之法
于可爱之法心不动
于非可爱亦不得嗔
随著顺逆皆得消散
消灭而业已归于无
了知离尘无忧之位
若超越于有则正知

六 世间之失(二)

「诸比丘有八世间法随转世间世间亦随转于八世间法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如是有八世间法随转世间世间亦随转于八世间法

[P.158]

诸比丘于无闻之凡夫生利诸比丘于有闻之圣弟子亦生利诸比丘此中于有闻之圣弟与无闻之凡夫具云何之差別特相相异耶

「大德于我等诸法以世尊为根以世尊为眼以世尊为依唯愿大德世尊显示此所说之义诸比丘依世尊听闻受持

「诸比丘然者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唯然大德

世尊如是说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于利生时彼不如是思择『对我此利之生此为无常有变易之法』不如实了知衰生时称生时讥生时毁生时誉生时乐生时苦生时彼不如是思择『对我此苦之生此为无常有变易之法』不如实了知利捕捉其心而住衰亦捕捉其心而住称亦捕捉其心而住讥亦捕捉其心而住毁亦捕捉其心而住誉亦捕捉其心而住乐亦捕捉其心而住苦亦捕捉其心而住彼顺于已生之利拒于衰顺于已生之称拒于讥顺于已生之誉拒于毁顺于已生之乐拒于苦彼如是而放纵顺拒恼不能解脱苦不能解脱

[P.159]

诸比丘于有闻之圣弟子利生时彼如是思择『对我此为利之生此为无常有变易之法』如实了知衰生时称生时讥生时毁生时誉生时乐生时苦生时彼如是思择『对我此苦之生此为无常有变易之法』如实了知利永尽其心而不住衰亦永尽其心而不住称亦永尽其心而不住讥亦永尽其心而不住毁亦永尽其心而不住誉亦永尽其心而不住乐亦永尽其心而不住苦亦永尽其心而不住彼不顺于已生之利不拒于衰不顺于已生之称不拒于讥不顺于已生之誉不拒于毁不顺于已生之乐不拒于苦彼如是而断灭顺拒恼得予解脱苦得予解脱

诸比丘于有闻之圣弟子与无闻之凡夫如是有差別特相差异

利衰称讥毁誉乐苦
如是一切诸法皆俱
于人之世间悉无常
有变易之法是无恒
具念之有智者知此
善观察为变易之法
于可爱之法心不动
于非可爱亦不得嗔
[P.160]随著顺逆皆得消散
消灭而业已归于无
了知离尘无忧之位
若超越于有则正知

七 提婆达多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耆阇崛山当提婆达多离去不久世尊于此以提婆达多而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得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得诸比丘心为八非法所蔽所捕捉提婆达多当堕于恶趣地狱住于一劫不可救助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提婆达多心为利所蔽所捕捉当堕于恶趣地狱住一劫不可救助心为衰于称于讥于敬于不敬于恶欲于恶友所蔽所捕捉当堕于恶趣地狱住于一劫不可救助

诸比丘如是心为八非法所蔽所捕捉提婆达多当堕于恶趣地狱住于一劫不可救助

[P.161]

诸比丘比丘应须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诸比丘依何义趣之故比丘应制胜已生之利而住耶乃至诸比丘若不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则苦恼热烦之诸漏生若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如是彼苦恼热烦之诸漏则不生诸比丘若〔不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则苦恼热烦之诸漏生若制胜已生之恶友而住如是彼苦恼热烦之诸漏则不生诸比丘依此义趣之故比丘应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应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是故诸比丘如是应学

『我等应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如是〔应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诸比丘应当学

[P.162]八 郁多罗

尔时具寿郁多罗住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之陀缚阇梨迦村具寿郁多罗于此告诸比丘言

「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得友等比丘应时时观察他得

其时有毘沙门大王因有要事而从北方行往南方毘沙门大王闻具寿郁多罗在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之陀缚阇梨迦村为诸比丘说法「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得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得

毘沙门大王譬如力士伸展曲腕或弯曲伸腕〔迅速〕隐没于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之陀缚阇梨迦村而出现于三十三天毘沙门大王往诣帝释天座前至已白帝释天言

[P.163]「尊者知耶于此有具寿郁多罗在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之陀缚阇梨迦村为诸比丘说法『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自得他得』」

帝释天譬如力士伸展曲腕或弯曲伸腕〔迅速〕隐没于三十三天而出现于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陀缚阇梨迦村具寿郁多罗之前帝释天往诣具寿郁多罗之座前至已礼敬具寿郁多罗却立一面立于一面之帝释天白具寿郁多罗言

「大德具寿郁多罗为诸比丘说如是之法是真实耶『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自得他得』」

「诚然帝释天

「大德此为具寿郁多罗己之语耶或为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之语耶

[P.164]

「帝释天然者我当为汝叙说譬喻于此有一类智者依譬喻而解所说之义帝释天譬如自村邑聚落不远有大谷聚大众由此处以天平篮掌搬运谷帝释天若有人往彼大众之前如是而问『汝等从何处运此谷耶』帝释天彼大众云何答为正答耶

「大德若答『我等由谷聚而搬运』则为正答

「帝释天如是若有少分善说者则此一切为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之语我等或其余人皆依此而说

「是希有大德是未曾有大德所以具寿郁多罗作如是善说『若有少分善说者则此一切为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之语我等或其余人皆依此而说

大德郁多罗尔时世尊住王舍城耆阇崛山当提婆达多离去不久世尊于此以提婆达多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自得他得诸比丘心为八非法所蔽所捕捉提婆达多当堕于恶趣地狱而住于一劫不可救助以何为八耶

[P.165]诸比丘提婆达多为利所蔽乃至为恶友所蔽所捕捉当堕于恶趣地狱而住于一劫不可救助

诸比丘如是心为八非法所蔽所捕捉提婆达多当堕于恶趣地狱住于一劫不可救助

诸比丘比丘应须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

诸比丘依何义趣之故比丘应制胜已生之利而住耶〔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耶诸比丘若不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则苦恼热烦之诸漏生若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如是则彼苦恼热烦之诸漏不生诸比丘若不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则苦恼热烦之诸漏生若制胜已生之恶友而住如是则彼苦恼热烦之诸漏不生诸比丘依此义趣之故比丘应如是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是故诸比丘应当学

[P.166]

「我等当如是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诸比丘应当学

一〇

大德郁多罗于人中有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而此法门于任何者亦不止住大德具寿郁多罗当受持此法门大德具寿郁多罗当圆满此法门大德具寿郁多罗当护持此法门大德此法门者是有义而为梵行之根本

九 难陀

「诸比丘说及难陀若谓『是善男子』则为正说诸比丘说及难陀若谓『是有大力者』则为正说诸比丘说及难陀若谓『是端正者』则为正说诸比丘说及难陀若谓『是爱欲重者』则为正说

诸比丘此难陀不外是守护根门于食知量警悟而勉〔进〕成就正念正知以能行圆满清净梵行

诸比丘此中难陀所谓守护根门者为如是

[P.167]诸比丘若难陀应观察东方时存念一切之意则难陀观察东方『如是我当观察东方令贪忧之恶不善法不漏入』如是于其处而有正知诸比丘若难陀应观察西方时应观察北方时应观察南方时应观察上〔方〕时应观察下〔方〕时应观察四维时存念一切之意则难陀观察四维『如是我当观察四维令贪忧之恶不善法不漏入』如是于其处而有正知

诸比丘难陀所谓守护根门者为如是

诸比丘此中难陀所谓于食知量者为如是

诸比丘难陀于此思择而如理摄食不为戏乐不为陶醉不为庄饰不为庄严乃至唯令支住此身息害为修梵行而已『如是断灭故受而令新受不生处世当得无罪安稳而住

诸比丘难陀所谓于食知量者为如是

诸比丘此中难陀所谓警悟而勉〔进〕者为如是

[P.168]诸比丘于此难陀于昼间经行坐禅除去障法而净心于夜之初更经行坐禅除去障法而净心于夜之中更以右脇而作师子卧累足正念正知作意起想于夜之后更起而经行坐禅除去障法而净心

诸比丘难陀所谓警悟而勉〔进〕者为如是

诸比丘此中难陀所谓正念正知者为如是

诸比丘于此难陀觉受之起觉〔受之〕住觉〔受之〕灭〔觉〕想觉〔寻之〕起觉〔寻之〕住觉〔寻之〕灭

诸比丘难陀所谓正念正知者为如是

诸比丘此难陀不外是守护根门于食知量警悟而勉〔进〕成就正念正知以能行圆满清净梵行

十 莠

一时世尊住瞻波恒伽池边尔时比丘等责难一比丘之罪彼比丘即于诸比丘所责难之罪假设种种遁辞避谈呈现愤怒嗔恚不欣世尊告诸比丘曰

[P.169]

「诸比丘摒除此人诸比丘拂去此人诸比丘斥退此人何受异子之害耶

诸比丘此处有一类之人诸比丘未见彼罪之时其行步观察屈伸著僧伽梨及钵衣类似其他真好之比丘然而诸比丘见彼罪之时如是乃知『此是沙门之污沙门之稃沙门之莠』知彼如是而摈弃何以故耶令无污其他真好比丘之故

诸比丘譬如于良麦田中能生污麦稃麦莠麦若未出顶〔穗〕之时其根类似其他真好之麦其茎类似其他真好之麦其叶类似其他真好之麦然而其出[P.170]顶〔穗〕之时如是乃知『此是污麦稃麦莠麦』知彼如是而由根拔起掷弃于麦田之外何以故耶令无污其他真好麦之故

诸比丘如是此处有一类之人诸比丘未见彼罪之时其行步观察屈伸著僧伽梨及钵衣类似其他真好之比丘然而诸比丘见彼罪之时如是乃知『此是沙门之污沙门之稃沙门之莠』知彼如是而摈弃何以故耶令无污其他真好比丘之故

诸比丘譬如簸飏大谷聚其中坚固而结实之谷堆成一面无力而秕糠之谷为风吹拂于一面主人持扫更加扫除何以故耶令无污其他真好谷之故

诸比丘如是此处有一类之人诸比丘未见彼罪之时其行步观察屈伸著僧伽梨及钵衣类似其他真好之比丘然而诸比丘见彼罪之时如是乃知『此是[P.171]沙门之污沙门之稃沙门之莠』知彼如是而摈弃何以故耶令无污其他真好比丘之故

诸比丘譬如有人欲作井水通管持利斧而入林以斧背敲打其一一之树其中若以斧背敲打坚固而结实之树则为尖锐之反响若以斧背敲打心腐无实朽枯之树则为迟钝之反响断此根断根而截顶截顶而善净内善净内而用于井通水槽

诸比丘如是此处有一类之人诸比丘未见彼罪之时其行步观察屈伸著僧伽梨及钵衣类似其他真好之比丘然而诸比丘见彼罪之时如是乃知『此是沙门之污沙门之稃沙门之莠』知彼如是而摈弃何以故耶令无污其他真好比丘之故

[P.172]若共住则知人
若有恶欲与忿
有覆有慢有恼
有嫉有悭有诳
对人作柔和语
一面如沙门语
若于屏处恶行
有恶见不恭敬
令匍行则妄语
若是知云何耶
汝等一切和合
拒绝彼〔恶比丘〕
摈弃莠〔恶比丘〕
远离微贱〔比丘〕
再者非似沙门
当除稃之〔比丘〕
有恶欲而所行
摈弃恶之〔比丘〕
作清净为念处
与清净人共住
如是合和聪慧
汝等当尽苦边

第一 慈品〔终〕

摄句

(一)慈(二)慧(三四)敬爱(五六)世间之失(七)提婆达多
(八)郁多罗(九)难陀(一〇)莠〔恶比丘〕

第二 大品

十一 鞞兰若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鞞兰若那邻罗宾洲曼陀罗树下

[P.173]有鞞兰若婆罗门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与世尊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鞞兰若婆罗门白世尊言

「尊瞿昙我闻沙门瞿昙对于老衰老羸老迈晚年高龄之婆罗门皆不问讯不从座起不请令坐尊瞿昙实是如是沙门瞿昙对于老衰老迈晚年高龄之婆罗门皆不问讯不从座起不请令坐尊瞿昙此为不可

「婆罗门我不见于天梵天之世界以及沙门婆罗门天之众生界能令我〔如来〕问讯而从座起请令坐者婆罗门若令如来问讯而从座起请令坐者则彼人必当头破

「尊瞿昙乃无色味

「婆罗门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无色味』婆罗门色味声味香味味味触味者此如来已断其根本如无根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未来不生之法婆罗门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者乃无色味』然而汝之意趣非如所说

[P.174]

「尊瞿昙乃无受用者

「婆罗门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无受用者』婆罗门色受用声受用香受用味受用触受用者此如来已断其根本如无根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未来不生之法婆罗门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无受用者』然而汝之意趣非如所说

「尊瞿昙乃非作业论者

「婆罗门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非作业论者』婆罗门我说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之非作说种种恶不善法之非作婆罗门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非作业论者』然而汝之意趣非如所说

「尊瞿昙乃断灭论者

「婆罗门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断灭论者』婆罗门我说贪嗔痴之断灭说种种恶不善法之断灭婆罗门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断灭论者』然而汝之意趣非如所说

「尊瞿昙乃厌嫌者

[P.175]「婆罗门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厌嫌者』婆罗门我厌嫌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厌嫌种种恶不善法之成就婆罗门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厌嫌者』然而汝之意趣非如所说

「尊瞿昙乃调伏者

「婆罗门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调伏者』婆罗门我说贪嗔痴调伏之法说种种恶不善法调伏之法婆罗门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调伏者』然而汝之意趣非如所说

「尊瞿昙乃苦行者

「婆罗门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苦行者』婆罗门我说当烧尽恶不善法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婆罗门若有人已断当烧尽之恶不善法除根如无本之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未来不生之法我称如是之人为苦行者婆罗门如来已断当烧尽之恶不善法除根如无本之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未来不生之法婆罗门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苦行者』然而汝之意趣非如所说

「尊瞿昙乃离胎者

「婆罗门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离胎者』婆罗门若有人已舍未来之后有而断入胎除根如无本之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P.176]未来不生之法我称如是之人为离胎者婆罗门如来已舍未来之后有而断入胎除根如无本之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未来不生之法婆罗门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离胎者』然而汝之意趣非如所说

婆罗门譬如有八十二之鸡卵鸡正抱正暖正孵此其雏子之中第一以足爪口嘴而破卵壳安稳出生者名为最长者耶抑为最幼者耶

「尊瞿昙此当名为最长者尊瞿昙此为彼等之最长者

一〇

「婆罗门如是我堕于无明于有缠众生之中如卵出生破无明之卵壳独于世间现等觉无上正等觉婆罗门我为世间之最长者最胜者

婆罗门我發精进而不怠住于念而不忘身轻安而无暴躁心入定而为一境

一一

婆罗门如是我远离诸欲远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自离而生喜与乐具足初静虑而住

[P.177]寻伺寂静之故为内净为心一趣无寻无伺自三摩地而生喜与乐具足第二静虑而住

离喜之故为舍而住正念正知乐正受于身如诸圣者之宣说有舍与念而乐住具足第三静虑而住

断乐断苦之故及先已灭忧与喜之故为不苦不乐而舍念清净具足第四静虑而住

一二

如是之心得定清净洁白无污秽远离烦恼柔软堪任而安住得不动于宿住随念智引發其心如是随念种种之宿住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多坏劫多成劫多成坏劫『于彼处名如是姓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受乐苦如是寿限如是从彼处没而往生于彼处于彼处名如是姓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受乐苦如是寿限如是』如是随念种种之宿住与其相状婆罗门如是我于夜之初更证得第一之明破无明而得明破黑暗而得光明为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之故婆罗门此为我第一之出生犹如鷄子之出卵壳

[P.178]一三

如是之心得定清净洁白无污秽远离烦恼柔软堪忍而安住得不动于有情死生智引發其心如是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而见有情之死生了知随著有情之业而受劣好色恶色善趣恶趣『嗟夫此诸有情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诽谤圣者有邪见取邪见之业身坏命终而往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嗟夫又此诸有情成就身善行成就语善行成就意善行不诽谤圣者有正见取正见之业身坏命终而往生于善趣天界』如是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而见有情之死生了知随著有情之业而受劣好色恶色善趣恶趣婆罗门如是我于夜之中更证得第二之明破无明而得明破黑暗而得光明为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故婆罗门此为我第二之出生犹如鸡子之出卵壳

一四

如是之心得定清净洁白无污秽远离烦恼柔软堪忍而安住得不动于漏尽智引發其心如是而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是苦之集』如实知[P.179]『此是苦之灭』如实知『此是顺苦灭之道』如实知『此等是漏』如实知『此是漏之集』如实知『此是漏之灭』如实知『此是顺漏灭之道』如是如是知如是见心由欲漏解脱心由有漏解脱心由无明漏解脱解脱而谓『解脱』之智生证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婆罗门如是于夜之后更证得第三之明破无明而得明破黑暗而得光明为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故婆罗门此为我第三之出生犹如鸡子之出卵壳

一五

如是说时鞞兰若婆罗门白世尊言

「尊瞿昙是最长者尊瞿昙是最胜者尊瞿昙是殊妙尊瞿昙是殊妙尊瞿昙譬如扶起倒者揭露覆者教迷者以道于暗中揭来灯火而令有眼者见色如是尊瞿昙乃以种种之方便而显示其法我于此处归依尊瞿昙与法及比丘众尊瞿昙容受我从今日始至尽形寿归依为优塞

十二 师子

一时世尊住毘舍离城大林之重阁堂

尔时有众多著名之隶车人集合集会于断事堂以无数之方便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

[P.180]

其时有师子将军为尼犍之弟子而坐于众会之中师子将军生思念

「彼必是世尊应供正等觉者然者此众多著名之隶车人集合集会于断事堂能以无数之方便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我宜往诣当见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

师子将军往诣尼犍亲子之所至已言于尼犍亲子曰

「大德我欲往诣见沙门瞿昙

「师子汝为作业论者云何往诣而见彼非作业论者之沙门瞿昙耶师子沙门瞿昙为非作业论者而说非作业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将军则放弃欲诣见世尊之心

复有众多著名之隶车人集合集会于断事堂以无数之方便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

复次师子将军生思念

[P.181]「彼必是世尊应供正等觉者然者此众多著名之隶车人集合集会于断事堂能以无数之方便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我宜往诣当见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

师子将军往诣尼犍亲子之所至已言于尼犍亲子曰

「大德我欲诣见沙门瞿昙

「师子汝为作业论者云何往诣见彼非作业论者之沙门瞿昙耶师子沙门瞿昙为非作业论者而说非作业之法以教弟子

复次师子将军乃放弃欲诣见世尊之心

三度有众多著名之隶车人集合集会于断事堂以无数之方便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

三度师子将军生思念

「彼必是世尊应供正等觉者然者此众多著名之隶车人集合集会于断事堂能以无数之方便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辞或不辞于尼犍之徒于我何为耶我宜不辞尼犍之徒往诣见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

师子将军随五百之车乘于日中由毘舍离出發欲见世尊车乘通达处即以车而往然后下车乘步入僧园师子将军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而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师子将军白世尊言

「大德我闻沙门瞿昙为非作业论者而说非作业之法以教弟子大德如是[P.182]有谓『沙门瞿昙乃为非作业论者而说非作业之法以教弟子』之人等大德彼等如世尊所说之说者耶或以非实毁谤世尊耶随顺说法随法之论令同法者无堕于呵责处耶大德我等不欲毁谤世尊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非作业论者而说非作业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作业论者而说作业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断灭论者而说断灭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厌嫌者而说厌嫌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调伏者而说调伏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苦行者而说苦行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离胎者而说离胎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安稳者而说安稳之法以教弟子

[P.183]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非作业论者而说非作业之法以教弟子』云何师子我说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之非作说种种恶不善法之非作师子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非作业论者而说非作业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作业论者而说作业之法以教弟子』云何师子我说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之作说种种善法之作师子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作业论者而说作业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断灭论者而说断灭之法以教弟子』云何师子我说贪嗔痴之断灭说种种恶不善法之断灭师子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断灭论者而说断灭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厌嫌者而说厌嫌之法以教弟子』云何师子我厌嫌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厌嫌种种恶不善法之成就师子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厌嫌者而说厌嫌之法以教弟子

[P.184]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调伏者而说调伏之法以教弟子』云何师子我说贪嗔痴调伏之法说种种恶不善调伏之法师子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调伏者而说调伏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苦行者而说苦行之法以教弟子』云何师子我说当烧尽恶不善法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师子若有人已断当烧尽之恶不善法除根如无本之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未来不生之法我称如是之人为苦行者师子如来已断当烧尽之恶不善法除根如无本之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未来不生之法师子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苦行者而说苦行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离胎者而说离胎之法以教弟子』云何师子若有人已舍未来之后有而断入胎除根如无本之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未来不生之法我称如是之人为离胎者师子如来已舍未来之后有而断入胎除根如无本之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未来不生之法师子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离胎者而说离胎之法以教弟子

[P.185]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安稳者而说安稳之法以教弟子』云何师子我依最胜之安稳为安稳者而说安稳之法以教弟子师子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安稳者而说安稳之法以教弟子』」

如是说时师子将军白世尊言

「大德是殊妙大德是殊妙大德譬如扶起倒者揭露覆者教迷者以道于暗中揭来灯火而令有眼者见色如是世尊以种种之方便而显示其法我于此处归依世尊与法及比丘众大德世尊容受我从今日始至尽形寿归依为优婆塞

「师子当审虑如汝著名人之审虑是善

「大德我因此对世尊更加欢喜信乐所以世尊对我说『师子当审虑如汝著名人之审虑是善』大德若外道得我为弟子则于全毘舍离中持旗回绕而说『师子将军为我等之弟子』然而世尊对我说『师子当审虑如汝著名人之审虑是善』我二度归依世尊与法及比丘众大德世尊容受我从今日始至尽形寿归依为优婆塞

「师子尼犍之徒久于汝家〔受供养〕如〔汲〕泉水故思彼等若至当施与食

「大德我因此对世尊更加欢喜信乐所以者世尊对我说『师子尼犍之徒久于汝家〔受供养〕如〔汲〕泉水故思彼等若至当施与食』大德我闻『沙门[P.186]瞿昙说「对我应与布施对余人不与布施对我弟子应与布施对余人之弟子不与布施若与我有大果若与余人无大果若与我弟子有大果若与余人之弟子无大果」』然而世尊劝我亦布施于尼犍之徒我等于此当知时宜我三度归依世尊与法及比丘众大德世尊容受我从今日始至尽形寿归依为优婆塞

世尊为师子将军次第而说施论戒论生天论说诸欲之过患邪害杂染出离之功德

世尊了知师子将军之堪任心柔软心离障心欢喜心明净心之所生而说诸佛本真之说法譬如清净而无污点布疋之受正色如是师子将军即于其座得远离尘垢之法眼而谓有集法者即悉皆有此灭法

一〇

师子将军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除去犹豫得到无畏除师教別无他缘白世尊言

[P.187]「大德世尊唯愿明日与诸比丘俱受我请食

世尊默然而许

师子将军知世尊之允许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

师子将军告一男子言「汝往见有已存之肉耶」时师子将军过其夜后调备殊妙之啖食嚼食以告世尊食时「大德食时已到于师子将军之家调备饮食

一一

世尊于晨朝时著下衣持钵衣而往师子将军之家至已与诸比丘俱设座而坐

其时有众多尼犍之徒从毘舍离之道路至道路从四衢道至四衢道举手而号泣「今日师子将军杀大牛为沙门瞿昙设食沙门瞿昙知为己杀为己作业而食肉

有一男子来师子将军之处至已耳语于师子将军而言「将军汝知耶此处有众多尼犍之徒从毘舍离之道路至道路从四衢道至四衢道举手号泣『今[P.188]师子将军杀大牛为沙门瞿昙设食沙门瞿昙知为己杀为己作业而食肉』」

「且止吾友彼具寿等久欲诽谤佛欲诽谤法欲诽谤僧而彼具寿等以非有空虚虚妄非实之事破坏世尊而不厌然而我等不为活命而故杀有情

一二

师子将军对以佛为上首之诸比丘亲自供养殊妙之啖食嚼食至于饱满而谢师子将军〔见〕世尊食已而洗钵与手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时世尊为师子将军说法教示劝导赞励庆慰而从座起离去

十三 良马

「诸比丘成就八分王之善良马乃相应于王能为王所受用属于王之财宝以何为八耶

[P.189]

诸比丘此处王之善良马其父母皆为善生而于其他善良马出生之处出生若于此给与湿乾之食食时一心而不散乱厌坐卧于屎尿欢喜而易于共住不惊怖其他之马若有恶习固习过失缺失则如实展现于调马者调马者设法予以纠正负乘而發心『其他之马喜好牵与不牵皆可我于此处当牵』往随正路而往有坚毅乃至生死之边际呈现坚毅

诸比丘如是成就八分王之善良马乃相应于王能为王所受用属于王之财宝

诸比丘如是成就八法之比丘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是世间之无上福田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持戒防护于波罗提木叉之律仪而行所行具足而住见怖畏于微小之罪受持而学于学处若给与麤妙之食食时一心而不多言为厌嫌者而厌嫌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厌嫌恶不善法之成就欢喜而易于共住不惊[P.190]怖其他之比丘若有恶习固习过失缺失则如实展现于有智之同梵行者或师师或有智之同梵行者设法予以纠正学而發心『其他之比丘喜好学与不学皆可我于此处应当学』往随正路而往——此中正路者即所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發勤而住『善尽皮尽身之肉以人之坚毅人之精进人之勇健而可得〔涅槃〕不得其所则不止精进

诸比丘如是成就八法之比丘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是世间之无上福田

十四 未调马

「诸比丘当说八种之未调马八种马之过失八种之未调人八种人之过失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唯然大德」世尊说

「诸比丘以何为八种之未调马八种马之过失耶

[P.191]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调马者言进或促打之时彼则却行而以后腿捻车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具如是相诸比丘此为第一种马之过失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调马者言进或促打之时彼则蹴后坏轴破三辐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具如是相诸比丘此为第二种马之过失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调马者言进或促打之时彼则自车辕离腿而碎车辕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具如是相诸比丘此为第三种马之过失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调马者言进或促打之时彼则取邪路使车由道远离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具如是相诸比丘此为第四种马之过失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调马者言进或促打之时彼则跳前身举前足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具如是相诸比丘此为第五种马之过失

[P.192]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调马者言进或促打之时彼不顾调马者不顾马鞭以齿囓马衔奔向欲处而去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具如是相诸比丘此为第六种马之过失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调马者言进或促打之时彼则不进不退如桩之伫立其处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具如是相诸比丘此为第七种马之过失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调马者言进或促打之时彼则聚前足聚后足四足坐于其处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具如是相诸比丘此为第八种马之过失

诸比丘此为八种未调之马八种马之过失

一〇

诸比丘以何为八种未调之人八种人之过失耶

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非难一比丘之罪彼比丘对诸比丘所非难之罪『我不忆念我不忆念』以不忆念故避答诸比丘犹如调马者于彼未调马言进或促打时彼则却行而以后腿捻车诸比丘此人我说相同与彼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人具如是之相诸比丘此为第一种人之过失

[P.193]一一

诸比丘复次诸比丘非难一比丘之罪彼比丘对于诸比丘所非难之罪反而诘难言『以汝愚痴不辩之言何以思惟如汝所言之事耶』诸比丘犹如调马者于彼未调马言进或促打时彼则蹴后坏轴破三辐诸比丘此人我说相同与彼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人具如是之相诸比丘此为第二种人之过失

一二

诸比丘复次诸比丘非难一比丘之罪彼比丘对于诸比丘所非难之罪反而列举非难者之罪言『汝亦犯如是之罪汝当先行忏悔』诸比丘犹如调马者于彼未调马言进或促打时彼则自车辕离腿而碎车辕诸比丘此人我说相同与彼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人具如是之相诸比丘此为第三种人之过失

一三

诸比丘复次诸比丘非难一比丘之罪彼比丘对诸比丘所非难之罪假设种种之遁辞避谈呈现愤怒嗔恚不欣诸比丘犹如调马者于彼未调马言进或促打时彼则取邪路使车由道远离诸比丘此人我说相同与彼诸比丘此处有一类之未调人具如是之相诸比丘此为第四种人之过失

[P.194]一四

诸比丘复次诸比丘非难一比丘之罪彼比丘对诸比丘所非难之罪于僧伽之中举臂作各种姿态而说诸比丘犹如调马者于彼未调马言进或促打时彼则跳前身举前足诸比丘此人我说相同与彼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人具如是之相诸比丘此为第五种人之过失

一五

诸比丘复次诸比丘非难一比丘之罪彼比丘对于诸比丘所非难之罪不顾僧伽不顾非难者乃向欲处而去诸比丘犹如调马者于彼未调马言进或促打时彼则不顾调马者不顾马鞭以齿囓马衔奔向欲处而去诸比丘此人我说相同与彼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人具如是之相诸比丘此为第六种人之过失

一六

诸比丘复次诸比丘非难一比丘之罪彼比丘对于诸比丘所非难之罪以『我未犯我未犯』默然而使僧伽烦恼诸比丘犹如于彼未调马言进或促打时彼则不进不退如桩之伫立其处诸比丘此人我说相同与彼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人具如是之相诸比丘此为第七种人之过失

[P.195]一七

诸比丘复次诸比丘非难一比丘之罪彼比丘对于诸比丘所非难之罪作如是言『具寿等为何甚劳我事耶我今当舍戒而退去』已舍戒而退去如是言『今则具寿等当快喜』诸比丘犹如于彼未调马言进或促打时彼则聚前足聚后足四足坐于其处诸比丘此人我说相同与彼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人具如是之相诸比丘此为第八种人之过失

诸比丘此为八种未调之人八种人之过失

十五 垢秽

「诸比丘有八种垢秽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不事读诵者是圣典之垢秽诸比丘无起业者是家之垢秽诸比丘懈怠者是美之垢秽诸比丘放逸者是卫兵之垢秽诸比丘行为不检者是妇女之垢秽诸比丘悭吝者是施者之垢秽诸比丘恶不善法者是此世后世之垢秽诸比丘无明者是比此等更恶之垢秽而为最大之垢秽

诸比丘此八之垢秽
不读诵圣典之垢秽
不起业者家之垢秽
懈怠者美丽之垢秽
放逸者卫兵之垢秽
邪行者妇女之垢秽
悭吝者施者之垢秽
恶法此后世之垢秽
无明比此等更垢秽
而成为最大之垢秽

[P.196]十六 使命

「诸比丘成就八法之比丘适于接受使命而往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能闻能说能受能持能解能与解能善巧〔了知〕助伴与非助伴不作斗诤

诸比丘成就此八法之比丘适于接受使命而往

诸比丘成就八法之舍利弗适于接受使命而往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于此处舍利弗能闻能说能受能持能解能与解能善巧〔了知〕助伴与非助伴不作斗诤

诸比丘成就此八法之舍利弗适于接受使命而往

不惧往暴言之集会
亦不止言亦不覆教
说不疑惑问不忿怒
如是比丘适受使命

十七 系缚(一)

「诸比丘女人以八相系缚男子以何为八耶

[P.197]

诸比丘女人以色相系缚男子诸比丘女人以戏笑系缚男子诸比丘女人以言说系缚男子诸比丘女人以歌吟系缚男子诸比丘女人以啼泣系缚男子诸比丘女人以仪态系缚男子诸比丘女人以华果系缚男子诸比丘女人以触系缚男子

诸比丘女人以此八相系缚男子依此有情被索所缚加入陷阱

十八 系缚(二)

「诸比丘男子以八相系缚女人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男子以色相系缚女人诸比丘男子以戏笑系缚女人诸比丘男子以言说系缚女人诸比丘男子以歌吟系缚女人诸比丘男子以啼泣系缚女人诸比丘男子以威仪系缚女人诸比丘男子以华果系缚女人诸比丘男子以触系缚女人

诸比丘男子以此八相系缚女人依此有情被索所缚如入陷阱

十九 波呵罗

尔时世尊住鞞兰若那邻罗之宾洲曼陀罗树下波呵罗阿修罗王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而立一面立于一面时世尊言波呵罗阿修罗王

[P.198]「波呵罗诸阿修罗者乐于大海耶

「大德诸阿修罗者乐于大海

「波呵罗大海中有几何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耶

「大德大海中有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波呵罗〕以何为八耶

「大德大海者渐渐趣向渐渐倾向渐渐临入而无有忽然崄峻大德大海者渐渐趣向渐渐倾向渐渐临入而无有忽然崄峻大德此为大海之第一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大德复次大海有常法不超岸大德大海有常法不超岸大德此为大海之第二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大德复次大海与死尸不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尸则速疾运于岸于陆上大德大海与死尸不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尸则速疾运于岸于陆上大德此为大海之第三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P.199]

大德复次有诸大河恒河夜摩那河阿夷罗跋提河舍劳浮河摩企河此等若到大海则弃前名唯号大海大德有诸大河恒河夜摩那河阿夷罗跋提河舍劳浮河摩企河是此等若到大海则弃前名唯号大海大德此为大海之第四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大德复次世间之诸流水流入大海是故即使天雨流入于大海亦不知有增减大德世间之诸流水流入大海是故即使天雨流入于大海亦不知有增减大德此为大海之第五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大德复次大海是一味咸味大德大海是一味咸味大德此为大海之第六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大德复次于大海有多宝种种宝此中宝者谓真珠摩尼珠瑠璃砗渠璧玉珊瑚红玉玛瑙大德于大海有多宝种种宝此中宝者谓真珠摩尼珠瑠璃砗渠璧玉珊瑚红玉玛瑙大德此为大海之第七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P.200]

大德复次大海者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提麑鱼提麑耆罗鱼提麑提麑耆罗鱼阿修罗乾达婆于大海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五百由旬身之众生大德大海者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谓提麑鱼提麑耆罗鱼提麑提麑耆罗鱼阿修罗乾达婆于大海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五百由旬身之众生大德此为大海之第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大德大海者有如是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大德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耶

「波呵罗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大德此法与律中有几何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耶

一〇

「波呵罗此法与律有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以何为八耶

[P.201]一一

波呵罗譬如大海渐渐趣向渐渐倾向渐渐临入而无有忽然崄峻如是波呵罗于此法与律渐渐有学渐渐有所作渐渐有道而无有忽然了知通达波呵罗于此法与律渐渐有学渐渐有所作渐渐有道而无有忽然了知通达波呵罗此为此法与律第一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一二

波呵罗譬如于大海有常法不超岸如是波呵罗为我诸声闻所制之学处即使我诸声闻乃至有失命之因缘亦不超越波呵罗为我诸声闻所制之学处即使我诸声闻乃至有失命之因缘亦不超越波呵罗此为此法与律第二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一三

波呵罗譬如大海与死尸不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尸则速疾运于岸于陆上如是波呵罗若人之破戒恶法不净而有招疑讶之行隐覆所作以非沙门称为沙门以非梵行者称为梵行者内心腐烂漏泄等同于尘介者则僧伽与此不共住速疾集会举此若彼即使坐于比丘众之中彼亦与僧伽远离僧伽亦与彼远离波呵罗若人之破戒恶法不净而有招疑讶之行隐覆所作以非沙门而称为沙门以非梵行者而称为梵行者内心腐烂漏泄等同于尘介者则僧伽与此[P.202]不共住速疾集会举此若彼即使坐于比丘众之中彼亦与僧伽远离僧伽亦与彼远离波呵罗此为此法与律第三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一四

波呵罗譬如有诸大河恒河夜摩那河阿夷罗跋提河舍劳浮河摩企河此等若到大海则弃前名唯号大海如是波呵罗有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之四姓彼等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若出家而为出家者则弃前名唯号沙门释子波呵罗有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之四姓彼等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若出家而为出家者则弃前名唯号沙门释子波呵罗此为此法与律第四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一五

波呵罗譬如世间之诸流流入大海是故即使天雨流入大海亦不知有增减是故波呵罗若众多之比丘亦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即使于无余涅槃界亦不知有增减波呵罗若众多之比丘亦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即使于无余涅槃界[P.203]亦不知有增减波呵罗此为此法与律第五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一六

波呵罗譬如大海者是一味咸味如是波呵罗此法与律是一味之解脱味波呵罗此法与律是一味之解脱味波呵罗此为此法与律第六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一七

波呵罗譬如于大海有多宝种种宝此中宝者谓真珠摩尼珠瑠璃砗渠璧玉珊瑚红玉玛瑙如是波呵罗此法与律有多宝种种宝此中宝者谓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波呵罗此法与律有多宝种种宝此中宝者谓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波呵罗此为此法与律第七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P.204]一八

波呵罗譬如大海者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谓提麑鱼提麑耆罗鱼提麑提麑耆罗鱼阿修罗乾达婆于大海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五百由旬身之众生如是波呵罗此法与律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谓预流者向预流果现证者一来者向一来果现证者不还者向不还果现证者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见证者波呵罗此法与律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谓预流者向预流果现证者一来者向一来果现证者不还者向不还果现证者阿罗汉向阿罗汉果现证者波呵罗此为此法与律第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波呵罗此法与律有如是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二十 布萨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东园鹿母殿尔时世尊于布萨日为诸比丘围绕而坐具寿阿难于黎明初分过后从座而起偏袒上衣往诣世尊之处合掌白世尊言

「大德已黎明初分过后诸比丘久坐大德世尊请为诸比丘说波罗提木叉

如是言已世尊默然不语

[P.205]

具寿阿难于黎明中分过后再次从座而起偏袒上衣往诣世尊之处合掌白世尊言

「大德已黎明中分过后诸比丘久坐大德世尊请为诸比丘说波罗提木叉

如是言已世尊默然不语

具寿阿难于黎明后分已过日出黎明之时三度从座而起偏袒上衣往诣世尊之处合掌白世尊言

「大德世尊于黎明后分已过日出黎明之时诸比丘久坐大德世尊请为诸比丘说波罗提木叉

「阿难众会不净

具寿摩诃目犍连生思念

「世尊意趣于何人而言『阿难众会不净』耶

具寿摩诃目犍连以心观察一切诸比丘心而作意具寿摩诃目犍连见彼人之破戒恶法不净而有招致疑讶之行隐覆所作以非沙门而称为沙门以非梵行者而称为梵行者内心腐烂漏泄等同于尘介者坐于诸比丘中见而往彼人之身边去向彼人言

「起来世尊见汝汝与诸比丘不可共住

如是言彼人默然不语

具寿摩诃目犍连再次向彼人言

「起来世尊见汝汝与诸比丘不可共住

彼人再次默然不语

[P.206]具寿摩诃目犍连三度向彼人言

「起来世尊见汝汝与诸比丘不可共住

彼人三度默然不语

具寿摩诃目犍连拉住彼人之臂令出门外然后放下门栓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白世尊言

「大德我将彼人逐出众会已清净大德世尊请为诸比丘说波罗提木叉

「目犍连是希有目犍连是未曾有彼愚人乃至被捉臂

世尊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从今以后汝等自行布萨诵波罗提木叉诸比丘我从今以后〔不行布萨〕不诵波罗提木叉诸比丘如来于不净之众会诵波罗提木叉者非处非机

诸比丘于大海中有八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以何八耶

诸比丘大海渐渐趣向渐渐倾向渐渐临入而无有忽然崄峻诸比丘大海渐渐趣向渐渐倾向渐渐临入而无有忽然崄峻诸比丘此为大海之第一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诸比丘复次于大海有常法不超岸诸比丘于大海有常法不超岸诸比丘此为大海之第二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诸比丘复次大海与死尸不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尸则速疾运于岸于陆上诸比丘大海与死尸不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尸则速疾运于岸于陆上诸比丘此为大海之第三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诸比丘复次有诸大河流恒河夜摩那河阿夷罗跋提河舍劳浮河摩企河此等若到大海则弃前名唯号大海诸比丘有诸大河流恒河夜摩那海阿夷罗跋提河舍劳浮河摩企河此等若到大海则弃前名唯号大海诸比丘此为大海之第四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诸比丘复次世间之诸水流流入大海是故即使天雨流入于大海亦不知有增减诸比丘世间之诸水流流入大海是故即使天雨流入于大海亦不知有增减诸比丘此为大海之第五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诸比丘复次大海是一味之咸味诸比丘大海是一味之咸味诸比丘此为大海之第六希有未曾有之海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诸比丘复次于大海有多宝种种宝此中之宝者谓真珠摩尼珠瑠璃砗渠璧玉珊瑚红玉玛瑙诸比丘于大海有多宝种种宝此中宝者谓真珠摩尼珠瑠璃砗渠璧玉珊瑚红玉玛瑙诸比丘此为大海之第七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P.207]诸比丘复次大海者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谓提麑鱼提麑耆罗鱼提麑提麑耆罗鱼阿修罗乾达婆于大海中〔之众生〕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五百由旬身诸比丘大海者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提麑鱼提麑耆罗鱼提麑提麑耆罗鱼阿修罗乾达婆于大海中〔之众生〕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五百由旬身诸比丘此为大海之第八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诸比丘大海有如是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诸比丘如是于此法与律有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诸比丘譬如大海渐渐趣向渐渐倾向渐渐临入而无有忽然崄峻如是诸比丘于此法与律则渐渐有学渐渐有所作渐渐有道而无有忽然了知通达诸比丘于此法与律中渐渐有学渐渐有所作渐渐有道而无有忽然了知通达诸比丘此为此法与律第一之希有未曾有法见此而诸比丘乐此法与律

〔诸比丘譬如于大海有常法不超岸如是诸比丘为我诸声闻所制之学处即使我诸声闻乃至有失命之因缘亦不超越诸比丘为我诸声闻所制之学处即使我诸声闻乃至有失命之因缘亦不超越诸比丘此为此法与律第二之希有未曾有法见此而诸比丘乐此法与律

诸比丘譬如大海与死尸不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尸则速疾运于岸于陆上如是诸比丘若有人之破戒恶法不净而招致疑讶之行隐覆所作以非沙门而称为沙门以非梵行者而称为梵行者内心腐烂漏泄等同于尘介者则僧伽与此不共住当速疾集会举此若彼即使坐于诸比丘中彼亦与僧伽远离或僧伽亦与彼远离诸比丘若有人之破戒恶法不净而招致疑讶之行隐覆所作以非沙门而称为沙门以非梵行者而称为梵行者内心腐烂漏泄等同于尘介者则僧伽与此不共住当速疾集会而举此若彼即使坐于诸比丘之中彼亦与僧伽远离或僧伽亦与彼远离此为此法与律第三之希有未曾有法见此而诸比丘乐此法与律

诸比丘譬如有诸大河流恒河夜摩那河阿夷罗跋提河舍劳浮河摩企河此等若到大海则弃前名唯号大海如是诸比丘有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之四姓彼等若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出家而为出家者则弃前名唯号沙门释子诸比丘有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之四姓彼等若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出家而为出家者则弃前名唯号沙门释子诸比丘此为此法与律第四希有未曾有法见此而诸比丘乐此法与律

诸比丘譬如世间之诸水流流入大海是故天雨流入大海亦不知有增减如是诸比丘若众多之比丘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即使于无余涅槃界亦不知有增减诸比丘若众多之比丘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即使于无余涅槃界亦不知有增减诸比丘此为此法与律第五之希有未曾有法见此而诸比丘乐此法

诸比丘譬如大海是一味之咸味如是诸比丘此法与律是一味之解脱味诸比丘此法与律是一味之解脱味诸比丘此为此法与律第六之希有未曾有法见此而诸比丘乐此法与律

诸比丘譬如于大海有多宝种种宝此中宝者真珠摩尼珠瑠璃砗渠璧玉珊瑚红玉玛瑙如是诸比丘于此法与律中有多宝种种宝此中宝者谓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诸比丘于此法律中有多宝种种宝此中宝者谓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诸比丘此为此法与律第七之希有未曾有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P.208]诸比丘譬如大海者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谓提麑鱼提麑耆罗鱼提麑提麑耆罗鱼阿修罗乾达婆是于大海〔中之众生〕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五百由旬身如是诸比丘此法与律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谓预流者向预流果现证者一来者向一来果现证者〔不还者向不还果现证者〕阿罗汉向阿罗汉现证者诸比丘此法与律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谓预流者向预流果现证者〔一来者向一来果现证者不还者向不还果现证者〕阿罗汉向阿罗汉现证者诸比丘此为此法与律之第八希有未曾有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诸比丘于此法与律中有如是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此法与律

第二 大品〔终〕

摄句

(一)鞞兰若(二)师子(三)良马(四)未调马(五)垢秽(六)使命
(七八)二之系缚(九)波呵罗(十)布萨

第三 居士品

二十一 郁伽(一)

尔时世尊住毘舍离城大林之重阁讲堂于此世尊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于世尊世尊说

「诸比丘毘舍离之郁伽居士了知成就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

[P.209]世尊如是说作如是说已善逝即从座而起进入精舍

有一比丘于晨朝时著下衣持钵而往毘舍离郁伽居士之家至已坐于所设之座

毘舍离之郁伽居士来至彼比丘之处来已礼敬彼比丘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时彼比丘对毘舍离之郁伽居士言

「居士汝成就世尊所说之八种希有未曾有法居士汝成就世尊所说之八种希有未曾有法者为云何

「大德我不了知世尊所说成就如何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大德然而于我有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唯然居士

彼比丘回答毘舍离之郁伽居士毘舍离之郁伽居士说

「大德我初觐见世尊时大德即使于远处见已我心俱为明净大德此为我第一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大德我得明净心而礼敬世尊世尊为我次第解说解说施论戒论生天论诸欲之过患邪害杂染出离之功德

[P.210]

了知我堪任心柔软心离障心欢喜心明净心之生起世尊为我解说诸佛本真之说法〔谓〕苦譬如清净而无黑点之布而受正色如是我即于其座远尘离垢得法眼〔谓〕有集法者即悉皆有此灭法大德我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断除犹豫得到无畏除师教之外別无他缘即归依佛受持梵行等之五戒大德此为我第二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大德其时我有四位年轻之夫人大德我前往彼等夫人之处至已向彼等夫人言『姊妹我已受持梵行等之五戒汝等若欲则在此受用钱财或修其福或往各自亲族之家或欲改嫁我可将汝等给与任何人耶』大德如是言时彼最大夫人对我说『尊者将我给与某甲之人』大德我即招呼彼人左手执夫人右手取金澡罐赐予彼人大德我弃年轻之夫人于心不觉悔大德此为我第三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P.211]

大德复次我家之财富与具戒者善法者不分彼此而受用大德此为我第四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大德复次我侍于比丘时恭敬而侍非不恭敬大德此为我第五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一〇

大德若具寿为我说法则恭敬而听非不恭敬若具寿不为我说法则我为彼说法大德此为我第六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一一

大德复次诸天非少来我处而告谓『居士世尊说善法』如是而言已大德我向彼诸天言『诸天无论有无汝等之所言世尊皆说善法』大德然而我心不高慢而作『诸天来我处我与诸天相俱谈论』大德此为我第七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P.212]一二

大德复次世尊所说之五下分结于我不见有少分之未断大德此为我第八种之希有未曾有法大德如是有八种之希有未曾有法然而我不了知世尊所说成就如何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

一三

彼比丘于毘舍离郁伽居士之家受施食从座起而离去彼比丘食后从受食而还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将与毘舍离之郁伽居士所相互谈论之全部告于世尊

一四

「善哉善哉比丘毘舍离之郁伽居士正如汝所说如是比丘毘舍离之郁伽居士成就我所说之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比丘毘舍离之郁伽居士了知成就此八希有未曾有之法

二十二 郁伽(二)

尔时世尊住跋耆国象村世尊于此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于世尊世尊曰

「诸比丘象村之郁伽居士了知成就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

世尊如是说作如是说已善逝即从座而起入于精舍

有一比丘于晨朝时著下衣持钵往象村郁伽居士之家至已坐于所设之座

象村之郁伽居士来至彼比丘处来已礼敬彼比丘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彼比丘向象村之郁伽居士言

[P.213]

「居士汝成就世尊所说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居士汝成就世尊所说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者为云何

「大德我不了知世尊所说成就如何八种之希有未曾有法大德然而我有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谛听善自作意

「唯然居士

彼比丘回答象村之郁伽居士象村之郁伽居士曰

「大德我游于龙林起初觐见世尊时大德即使于远处见已我心俱为明净而醉醒大德此为我第一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大德我得明净心而礼敬世尊世尊为我次第而说施论戒论生天论说明诸欲之过患邪害杂染出离之功德

了知我堪任心柔软心离障心欢喜心明净心之生起世尊为我解说诸佛本真之说法〔谓〕苦譬如清净而无黑点之布而受正色如是我即于其座远尘离垢而得法眼〔谓〕有集法者即悉皆有此灭法大德我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断除犹豫得到无畏除师教之外別无他[P.214]即归依佛受持梵行等之五戒大德此为我第二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大德其时我有四位年轻之夫人大德我前往彼等夫人处至已向彼等夫人言『姊妹我已受持梵行等之五戒汝等若欲在此受用钱财或修其福或往各自亲族之家若欲改嫁我可将汝等给与任何人』大德如是言时彼最大之夫人对我说『尊者将我给与某甲之人』大德我即招呼彼人左手执夫人右手取金澡罐赐予彼人大德我弃年轻之夫人于心不觉悔大德此为我第三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大德复次我家之财富与具戒者善法者不分彼此而受用大德此为我第四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P.215]

大德复次我侍于比丘时是恭敬而侍非不恭敬大德若具寿为我说法则恭敬而听非不恭敬若具寿不为我说法则我为彼说法大德此为我第五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一〇

大德复次我请僧伽之时诸天非少来我处而告谓『居士某甲比丘乃俱分解脱者某甲是慧解脱者某甲是身证者某甲是见至者某甲是信解者某甲是随法〔行〕者某甲是随〔信〕行者某甲是具戒者是善法者某甲是破戒者是恶法者』大德复次我供养僧伽之时如是无有『与彼少与彼多』生心大德此为我第六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一一

大德复次诸天非少来我处而告谓『居士世尊说善法』如是而言已大德我言于诸天『诸天无论有无汝等之所言世尊皆说善法』大德然而我心不高慢而作『诸天来我处我与诸天相俱谈』大德此为我第七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P.216]一二

大德复次若我欲比世尊之前命终世尊欲记別于我者非希有『无有结之能缠令象村之郁伽居士还归此世』大德此为我第八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大德如是有八种之希有未曾有法然而我不知世尊所说成就如何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

一三

彼比丘于象村郁伽居士之家受施食即从座起而离去彼比丘食后从受食而还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将与象村之郁伽居士所相互谈论之全部告于世尊

一四

「善哉善哉比丘象村之郁伽居士正如汝说如是比丘象村之郁伽居士成就我所说之八种希有未曾有法比丘象村之郁伽居士了知成就此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

二十三 呵哆(一)

尔时世尊住阿罗鞞阿伽罗婆制底世尊于此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者回答于世尊世尊曰

[P.217]

「诸比丘呵哆阿罗婆了知成就七种之希有未曾有法以何为七耶

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信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戒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惭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愧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是多闻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舍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慧

诸比丘呵哆阿罗婆如是了知成就七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世尊如是说作如是说已善逝即从座而起入于精舍

有一比丘于晨朝时著下衣持钵而往呵哆阿罗婆之家至已坐于所设之座

呵哆阿罗婆来彼比丘处来已礼敬彼比丘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彼比丘对呵哆阿罗婆言

「友汝成就世尊所说之七种希有未曾有法以何为七耶〔世尊言〕『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信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戒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惭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愧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是多闻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舍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慧』友汝如是成就世尊所说之七种希有未曾有法

「大德其时是否有白衣之在家人

「道友其时无白衣之在家人

「大德其时无有白衣之在家人是善

[P.218]

彼比丘于呵哆阿罗婆之家受施食从座起而离去彼比丘食后自受食而还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此处我于晨分著下衣持钵而往呵哆阿罗婆之家至已坐于所设之座大德呵哆阿罗婆来至我处来已礼敬于我坐于一面大德坐于一面时我对呵哆阿罗婆言『友汝成就世尊所说之七种希有未曾有法以何为七耶〔世尊言〕「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信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戒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惭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愧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是多闻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舍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慧」友汝如是成就世尊所说之七种希有未曾有法』大德如是说呵哆阿罗婆对我言『大德其时是否有白衣之在家人』『友其时无白衣之在家人』『大德其时无有白衣之在家人是善』」

「善哉善哉比丘比丘彼善男子少欲而自有善法不欲人了知比丘然而了知呵哆阿罗婆成就第八种之希有未曾有法是少欲

二十四 呵哆(二)

尔时世尊往阿罗鞞阿伽罗婆制底

[P.219]呵哆阿罗婆为五百之优婆塞所围绕而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对呵哆阿罗婆曰

「呵哆汝之众是大呵哆汝云何而摄此大众耶

「大德世尊说四摄事我因此而摄此大众大德我若知此人以布施可摄者则以布施而摄我若知此人以爱语可摄者则以爱语而摄我若知此人以利行可摄者则以利行而摄我若知此人以同事可摄者则以同事而摄大德我家有财若〔我〕变为贫穷者则〔人人〕不思如是欲听

「善哉善哉呵哆呵哆此乃摄大众之要谛呵哆过去世所摄大众者总定以此四摄事而摄大众呵哆未来世欲摄大众者总定以此四摄事而欲摄大众呵哆现在摄大众者总定以此四摄事而摄大众

世尊说法教示劝导赞励令其庆喜呵哆阿罗婆礼敬世尊右绕而去

[P.220]呵哆阿罗婆离去不久世尊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当了知呵哆阿罗婆成就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呵阿罗婆有信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戒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惭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愧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是多闻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舍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慧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是少欲

诸比丘当了知呵哆阿罗婆如是成就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

二十五 摩诃男

尔时世尊住释氏国迦维罗卫城尼拘律园释种摩诃男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释种摩诃男白世尊言

「大德云何为优婆塞耶

「摩诃男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则为优婆塞

「大德云何为具戒之优婆塞耶

「摩诃男若优婆塞离杀生离不与取离邪淫离妄语离饮酒则为具戒之优婆塞

「大德云何为优婆塞趣向自利而未趣向利他耶

[P.221]「摩诃男若优婆塞自成就信而未劝导他成就信自成就戒而未劝导他成就戒自成就舍而未劝导他成就舍自欲见诸比丘而未劝导他见诸比丘自欲听闻正法而未劝导他听闻正法自持所闻之法而未劝导他持〔所闻之〕法自观察所持法之义而未劝导他观察〔所持法之〕义自知义知法随顺法而未劝导他〔知义知法〕随顺法而行则为优婆塞趣向自利而未趣向他利

「大德云何为优婆塞俱趣向自利利他耶

「摩诃男若优婆塞自成就信而劝导他成就信自成就戒而劝导他成就戒自成就舍而劝导他成就舍自欲见诸比丘而劝导他见诸比丘自欲听闻正法而劝导他听闻正法自持所闻之法而劝导他持〔所闻之〕法自观察所持法之义[P.222]而劝导他观察〔所持法之〕义自知义知法随顺法而且劝导他〔知义知法〕随顺法而行则优婆塞为俱趣向自利利他

二十六 耆婆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耆婆庵罗园耆婆童子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耆婆童子白世尊言

「大德云何为优婆塞耶

「耆婆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则为优婆塞

「大德云何为具戒之优婆塞耶

「耆婆若优婆塞离杀生离不与取离邪淫离妄语离饮酒则为具戒之优婆塞

「大德云何为优婆塞趣向自利而未趣向利他耶

「耆婆若优婆塞自成就信而未劝导他成就信自成就戒而未劝导他成就戒自成就舍而未劝导他成就舍自欲见诸比丘而未劝导他见诸比丘自欲听闻正法而未劝导他听闻正法自持所闻之法而未劝导他持〔所闻之〕法自观察所持法之义而未劝导他观察〔所持法之〕义自知义知法随顺法而未劝导他〔知义知法〕随顺法而行则优婆塞为趣向自利而未趣向利他

「大德云何为优婆塞俱趣向自利利他耶

[P.223]「耆婆若优婆塞自成就信而劝导他成就信自成就戒而劝导他成就戒自成就舍而劝导他成就舍自欲见诸比丘而劝导他见诸比丘自欲听闻正法而劝导他听闻正法自持所闻之法而劝导他持〔所闻之〕法自观察所持法之义而劝导他观察〔所持法之〕义自知义知法随顺法而且劝导他〔知义知法〕随顺法而行则优婆塞为俱趣向自利利他

二十七 力(一)

「诸比丘有八种力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小儿以啼泣为力妇女以嗔恚为力盗贼以武器为力国王以自在为力愚人以毁呰为力贤人以审谛为力多闻者以计数为力婆罗门以忍辱为力

诸比丘如是有八种力

二十八 力[-1](二)

[P.224]

具寿舍利弗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对具寿舍利弗言

「舍利弗漏尽比丘有几何之力成就其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耶

「大德漏尽比丘有八力成就其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了知漏尽

大德此处漏尽比丘以如实正慧善观一切诸行是无常大德漏尽比丘以如实正慧善观一切诸行是无常此为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

大德漏尽比丘以如实正慧善观诸欲如火坑大德漏尽比丘以如实正慧善观诸欲如火坑此为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

大德漏尽比丘其心趣向于离倾向于离临入于离住于离欢喜出尽一切漏所生之法大德漏尽比丘其心趣向于离倾向于离临入于离住于离欢喜出尽一切漏所生之法此为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

大德漏尽比丘修习善修四念处大德漏尽比丘修习善修四念处[P.225]此为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

大德漏尽比丘修习善修四神足大德漏尽比丘修习善修四神足此为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

大德漏尽比丘修习善修五根大德漏尽比丘修习善修五根此为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

大德漏尽比丘修习善修七觉支大德漏尽比丘修习善修七觉支此为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

大德漏尽比丘修习善修八圣道大德漏尽比丘修习善修八圣道此为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

大德漏尽比丘有如是之八力成就其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

二十九 难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曰『世间得时节有所作世间得时节有所作』而彼不知时节与非时节诸比丘于梵行住有八难非时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此处如来出现于世谓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又说法趣向于止息趣向于般涅槃趣向于等觉善逝之所演而此人生于地狱诸比丘此为梵行住之第一难非时

[P.226]

诸比丘如来出现于世〔谓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又说法趣向于止息趣向于般涅槃趣向于等觉善逝之所演而此人生于畜生〔诸比丘此为梵行住之第二难非时

诸比丘如来出现于世谓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又说法趣向于止息趣向于般涅槃趣向于等觉善逝之所演〕而此人生于饿鬼道〔诸比丘此为梵行住之第三难非时

诸比丘如来出现于世谓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又说法趣向于止息趣向于般涅槃趣向于等觉善逝之所演〕而此人生于长寿天〔诸比丘此为梵行住之第四难非时

诸比丘如来出现于世谓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又说法趣向于止息趣向于般涅槃趣向于等觉善逝之所演〕而此人生于边国无知之夷狄中于此处无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比丘此为梵行住之第五难非时

诸比丘如来出现于世谓是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又说法趣向于止息趣向于般涅槃趣向于等觉善逝之所演〕而此人虽生于中国然而有邪见颠倒见为『无施无供施无烧施无善恶业之果报无此世无他世无母无父无生死之众生于世间为沙门婆罗门之正到正趣此世他世无自证知现证而宣说者』〔诸比丘此为梵行住之第六难非时

诸比丘如来出现于世谓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又说法趣向于止息趣向于般涅槃趣向于等觉善逝之所演〕而此人虽生于中国然为无慧痴呆哑羊而不能知善说恶说之义诸比丘此为梵行住之第七难非时

[P.227]

诸比丘如来不出现于世谓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又不说法趣向于止息趣向于般涅槃趣向于等觉善逝之所演而此人生于中国有慧无痴呆无哑羊而能知善说恶说之义诸比丘此为梵行住之第八难非时

诸比丘如是于梵行住有八种之难非时

诸比丘于梵行住有一种之不难是时以何为一耶

诸比丘此处如来出现于世谓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又说法趣向于止息趣向于般涅槃趣向于等觉善逝之所演而此人生于中国有慧无痴呆无哑羊而能知善说恶说之义诸比丘此为梵行住之一种不难是时

正法演说时     生出人世间
若不证得果     必不得时节
不为人障碍     难者多能说
诸如来出世     稀有于世间
现前所见者     是世中甚难
求义利之人     加之得人身
欲遇正法说     当以精勤学
[P.228]云何知正法     欲得不失时
失时之人者     堕地狱受苦
于此世必失     正法决定性
如商人必失     义利而永悔
缠于无明者     则不受正法
久生死〔流转〕     当纳受轮回
正法演说时     得受人之性
过现未来世     若行大师教
悟得世间时     得知等梵行
如来之〔正道〕     已行于其身
日种具眼说     律仪护其身
常持正之念     离漏而应住
随魔罗世界     随眠皆断去
得尽诸漏人     是世到彼岸

三十 阿那律

尔时世尊住婆祇国尸收摩罗山之恐怖林鹿园其时具寿阿那律住支提国之东竹山林具寿阿那律静居宴默其心如是起思念

[P.229]「此法为少欲者之所有此法非多欲者之所有此法为知足者之所有此法非无厌者之所有此法为闲居者之所有此法非乐聚会者之所有此法为發勤者之所有此法非懈怠者之所有此法为正念者之所有此法非邪念者之所有此法为定意者之所有此法非乱意者之所有此法为智慧者之所有此法非愚痴者之所有

世尊于心了知阿那律心所思念譬如力士伸曲腕或曲伸腕如是〔迅速〕隐没于婆祇国尸收摩罗山之恐怖林鹿园而呈现于支提国东竹山林具寿阿那律之前世尊坐于所设之座具寿阿那律亦稽首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对具寿阿那律言

「善哉善哉阿那律善哉阿那律汝思念大人之七念〔谓〕此法为少欲者之所有此法非多欲者之所有此法为知足者之所有此法非无厌者之所有此法为闲居者之所有此法非乐聚会者之所有此法为發勤者之所有此法非懈怠者之所有此法为正念者之所有此法非邪念者之所有此法为定意者之所有此法非乱意者之所有此法为智慧者之所有此法非愚痴者之所有阿那律然者汝今思念大人之第八念〔谓〕此法为乐于无戏论喜于无戏论者之所有此法非乐于戏论喜于戏论者之所有

[P.230]

阿那律汝若思念此大人之八念若欲离诸欲离诸之不善法为有寻有伺自离而生之喜与乐当具足初静虑而住

阿那律汝若思念此大人之八念若欲为寻伺寂静之故为内净为心一趣为无寻无伺由三摩地而生之喜与乐当具足第二静虑而住

阿那律汝若思念此大人之八念若欲离喜之故为舍而住为正念正知乐正受于身如诸圣者之宣说有舍与念而乐住当具足第三静虑而住

阿那律汝若思念此大人之八念若欲断乐断苦之故及先已灭于忧与喜之故为不苦不乐之舍念清净当具足第四静虑而住

阿那律汝若思念此大人之八念随乐欲而得此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譬如于居士居士子盛满种种衣之衣箧知足而住于汝当思为能资于粪扫衣为喜不惧安稳住为入涅槃

[P.231]

阿那律汝若思念此大人之八念随乐欲而得此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譬如于居士居士子多羹多添味之白米饭知足而住于汝当思为能资于乞食为喜不惧安稳住为入涅槃

一〇

阿那律汝若思念此大人之八念随乐欲而得此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譬如于居士居士子自内外而涂防风闩闭闭窗之楼阁知足而住于汝当思为能资于树下坐为喜不惧安稳住为入涅槃

一一

阿那律汝若思念此大人之八念随乐欲得此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譬如于居士居士子床铺有长山羊毛之覆有白毡之覆有绣花之覆有殊胜羚羊皮之覆有覆帐两侧有丹枕知足而住于汝当思为能资于草覆之床座为喜不惧安稳住为入涅槃

[P.232]一二

阿那律汝若思念此大人之八念随乐欲而得此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譬如于居士居士子种种药熟酥生酥知足而住于汝当思为能资于陈弃药为喜不惧安稳住为入涅槃

一三

阿那律然者汝于次之雨安居住此支提国之东竹山林

「唯然大德

具寿阿那律回答世尊

世尊如是教诫具寿阿那律已譬如力士伸曲腕曲伸腕如是〔迅速〕没入支提国之东竹山林呈现于婆祇国尸收摩罗山之恐怖林鹿园世尊坐于所设之座坐已世尊告诸比丘言

一四

「诸比丘我为汝等当说大人之八念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曰

「诸比丘何等为大人之八念耶

一五

诸比丘此法为少欲者之所有此法非多欲者之所有此法为知足者之所有此法非无厌者之所有此法为闲居者之所有此法非乐聚会者之所有此法为發勤者之所有此法非懈怠者之所有此法为正念者之所有此法非邪念者之所有此法为定意者之所有此法非乱意者之所有此法为智慧者之所有此法非愚痴者[P.233]之所有此法为乐于无戏论喜于无戏论者之所有此法非乐于戏论喜于戏论者之所有

一六

诸比丘说『此法为少欲者之所有此法非多欲者之所有』者是缘何而说耶

一七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为少欲而不欲被知少欲为知足而不欲被知知足为闲居而不欲被知闲居为發勤而不欲被知發勤为正念而不欲被知正念为定意而不欲被知定意有智慧而不欲被知有智慧乐于无戏论而不欲被知乐于无戏论诸比丘说『此法为少欲者之所有此法非多欲者之所有』者是缘此而说

一八

诸比丘说『此法为知足者之所有此法非无厌者之所有』者是缘何而说耶

一九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即使依任何之衣床座病药资具亦为厌足诸比丘说『此法为知足者之所有此法非无厌者之所有』者是缘此而说

二〇

诸比丘说『此法为闲居者之所有此法非乐聚会者之所有』者是缘何而说耶

二一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闲居而住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王臣外道外道弟子来尔时比丘心趣向于离倾向于离临入于离住于离[P.234]欢喜出离唯定作策励出离之谈诸比丘说『此法为闲居者之所有此法非乐聚会者之所有』者是缘此而说

二二

诸比丘说『此法为發勤者之所有此法非懈怠者之所有』者是缘何而说耶

二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發勤而住为断诸不善法具足诸善法有努力为勇健坚固于诸善法而不舍轭担诸比丘说『此法为發勤者之所有此法非懈怠者之所有』者是缘此而说

二四

诸比丘说『此法为正念者之所有此法非邪念者之所有』者是缘何而说耶

二五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有念成就最胜之念慧久亦忆念随念以前之所作以前之所说诸比丘说『此法为正念者之所有此法非邪念者之所有』者是缘此而说

二六

诸比丘说『此法为定意者之所有此法非乱意者之所有』者是缘何而说耶

二七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离诸欲离诸不善法为有寻有伺自离而生喜与乐具足初静虑而住为寻伺寂静故为内净为心一趣为无寻无伺由三摩地而生喜与乐具足第二静虑而住离喜之故为舍而住正念正知正受乐于身如诸圣者之宣说有舍与念而乐住具足第三静虑而住断乐断苦之故及先已灭忧与喜之故以不苦不乐为舍念清净具足第四静虑而住诸比丘说『此法为定意者之所有此法非乱意者之所有』者是缘此而说

二八

诸比丘说『此法为智慧者之所有此法非愚痴者之所有』者是缘何而说耶

二九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有智慧为圣决择成就正顺苦尽之生灭慧诸比丘说『此法为智慧者之所有此法非愚痴者之所有』者是缘此而说

[P.235]三〇

诸比丘说『此法为乐于无戏论喜于无戏论者之所有此法非乐于戏论喜于戏论者之所有』者是缘何而说耶

三一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其心入于戏论之灭尽而欢喜安住解脱诸比丘说『此法为乐于无戏论喜于无戏论者之所有此法非乐于戏论喜于戏论者之所有』者是缘此而说

三二

具寿阿那律于次之雨安居即住于支提国之东竹山林具寿阿那律独远离不放逸热诚住于精勤不久善男子之正从家而出家为无上之梵行究竟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证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具寿阿那律为阿罗汉之一人

具寿阿那律得阿罗汉其时说偈曰

「世间无上师了知我思
以神通意所成身而来
随后如来而说明我意
佛无戏论所说无戏论
觉悟其法而欢喜其教
悟得三明而佛说已办」

第三 居士品〔终〕

摄句

(一二)二之郁伽(三四)二之呵哆(五)摩诃男(六)耆婆(七八)
二之力(九)难(十)阿那律之十

[P.236]第四 布施品

三十一 布施(一)

「诸比丘布施有八种以何为八耶

即随至而给与布施怖畏之故而给与布施我前受布施而给与布施我将受布施而给与布施『布施为善』而给与布施『我炊而彼等不炊故我给与炊而对不炊者给与布施』『若给与布施则我为起善名称』而给与布施为心之庄严心资具而给与布施

诸比丘如是有八种布施

三十二 布施[-1](二)

信惭善施法
此善世所求
世称为天道
此往天世道

三十三 布施事

「诸比丘布施事有八种以何为八耶

即欲之故给与布施嗔之故给与布施痴之故给与布施怖畏之故给与布施『父祖先若作则我不可废旧有之家风』而给与布施『若给与此布施则身[P.237]坏命终而后当生于善趣天界』而给与布施『若给与此布施则我心生明净适悦欢喜』而给与布施为心之庄严心资具而给与布施

诸比丘如是布施事有八种

三十四 田

「诸比丘播种子于八分成就之田时无大果无大味无胜增长云何为八分成就耶

诸比丘此处有田有凹凸有石砾有盐分耕土不深〔水之〕入路不具〔水之〕出路不具沟不具畔不具

诸比丘如是播种于八分成就之田时无大果无大味无胜增长

诸比丘如是给与布施于八分成就之沙门婆罗门时无大果无大功德无大威光无大徧满云何为八分成就耶

诸比丘此处有沙门婆罗门有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

诸比丘如是给与布施于八分成就之沙门婆罗门时无大果无大功德无大威光无大徧满

诸比丘播种子于八分成就之田时有大果有大味有胜增长云何为八分成就耶

[P.238]

诸比丘此处有田无凹凸无石砾无盐分耕土深〔水之〕入路具〔水之〕出路具沟具畔具

诸比丘如是播种于八分成就之田时有大果有大味有胜增长

诸比丘如是给与布施于八分成就之沙门婆罗门时有大果有大功德有大威光有大徧满云何为八分成就耶

诸比丘此处有沙门婆罗门有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诸比丘如是给与布施于八分成就之沙门婆罗门时有大果有大功德有大威光有大徧满

播具足之种子于具足之田天〔降雨〕资具足谷具足息灾具足增长具足广大具足果具足如是给与戒具足者之具足食所作具足者则具足成故欲具足者则为具足人事于慧具足者是具足成得明行具足心具足作作业具足得义利圆满如实知世间当得见具足达道具足〔随〕意具足而进[P.239]拂一切垢得涅槃具足脱一切苦即一切具足

三十五 布施受生

「诸比丘布施受生有八种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此处有一类者布施于沙门婆罗门〔谓〕饮食衣服车乘华鬘薰香涂香床具房舍灯具彼给与布施而有所求彼见刹帝利大家婆罗门大家居士大家五妙欲丰足全备而喜乐彼思念『我身坏命终而后当受生于刹帝利大家婆罗门大家居士大家之伙伴』彼即定其心住其心修其心其心于下劣而信解于最上而不修习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刹帝利大家婆罗门大家居士大家之伙伴此是随具戒者而说破戒者则不然诸比丘具戒者之心愿为清净故成就

[P.240]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布施于沙门婆罗门〔谓〕饮食衣服车乘华鬘薰香涂香床具房舍灯具彼给与布施而有所求彼闻『四天王者长寿端丽而多乐』彼思念『我身坏命终而后当受生于四大天王之伙伴』彼即定其心住其心修其心其心于下劣而信解于最上而不修习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四天王之伙伴此是随具戒者而说破戒者则不然诸比丘具戒者之心愿为清净故成就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布施于沙门婆罗门〔谓〕饮食衣服华鬘薰香涂香床具房舍灯具彼给与布施而有所求彼闻『忉利天者〔长寿端丽而多乐』彼思念『我身坏命终而后当受生于忉利天之伙伴』彼即定其心住其心修其心其心于下劣而信解于最上而不修习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忉利天之伙伴此是随具戒者而说破戒者则不然诸比丘具戒者之心愿为清净故成就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布施于沙门婆罗门饮食衣服车乘华鬘薰香涂香床具房舍灯具彼给与布施而有所求彼闻〕『夜摩天者〔长寿端丽而多乐』彼思念『我身坏命终而后当受生于夜摩天之伙伴』彼即定其心住其心修其心其心于下劣而信解于最上而不修习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夜摩天之伙伴此是随具戒者而说破戒者则不然诸比丘具戒者之心愿为清净故成就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布施于沙门婆罗门饮食衣服车乘华鬘薰香涂香床具房舍灯具彼给与布施是有所求彼闻〕『兜率天者〔长寿端丽而多乐』彼思念『我身坏命终而后当受生于兜率天之伙伴』彼即定其心住其心修其心其心于下劣而信解于最上而不修习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兜率天之伙伴此是随具戒者而说破戒者则不然诸比丘具戒者之心愿为清净故成就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布施于沙门婆罗门饮食衣服华鬘薰香涂香床具房舍灯具彼给与布施而有所求彼闻〕『化乐天者〔长寿端丽而多乐』彼思念『我身坏命终而后当受生于化乐天之伙伴』彼即定其心住其心修其心其心于下劣而信解于最上而不修习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化乐天之伙伴此是随具戒者而说破戒者则不然诸比丘具戒者之心愿为清净故成就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布施于沙门婆罗门饮食衣服车乘华鬘薰香涂香床具房舍灯具彼给与布施而有所求彼闻〕『他化自在天者长寿端丽而多乐』彼思念『我身坏命终而后当受生他化自在天之伙伴』彼即定其心住其心修其心其心于下劣而信解于最上而不修习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他化自在天之伙伴此是随具戒者而说破戒者则不然诸比丘具戒者之心愿为清净故成就

[P.241]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布施于沙门婆罗门〔谓〕饮食衣服车乘华鬘薰香涂香床具房舍灯具彼给与布施有所求彼闻『梵身天者长寿端丽而多乐』彼思念『我身坏命终而后当受生于梵身天之伙伴』彼即定其心住其心修其心其心于下劣而信解于最上而不修习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梵身天之伙伴此是随具戒者而说破戒者则不然诸比丘具戒者之心愿为清净故成就

诸比丘如是于布施受生有八种

三十六 福业事

「诸比丘福业事有三种以何为三耶

施类福业事戒类福业事修类福业事

诸比丘此处有一类者少作施类福业事少作戒类福业事未作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苦厄之人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中作施类福业事中作戒类福业事未作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安乐之人

[P.242]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多作施类福业事多作戒类福业事未作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四天王之伙伴诸比丘此中四天王者作施类福业事甚多作戒类福业事甚多故由四天王之诸天有十胜处〔谓〕天寿天貌天乐天称天增上力天色天声天香天味天触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多作施类福业事多作戒类福业事未作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忉利天之伙伴诸比丘此中释提桓因者作施类福业事甚多作戒类福业事甚多故由忉利天之诸天有十胜处〔谓〕天寿天貌天乐天称天增上力天色天声天香天味天触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多作施类福业事多作戒类福业事未作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夜摩天之伙伴诸比丘此中夜摩天子者作施类福业事甚多作戒类福业事甚多故由夜摩天之诸天有十胜处〔谓〕天寿天貌天乐天称天增上力天色天声天香天味天触

[P.243]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多作施类福业事多作戒类福业事未作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兜率天之伙伴诸比丘此中兜率天子者作施类福业事甚多作戒类福业事甚多故由兜率天之诸天有十胜处〔谓〕天寿天貌天乐天称天增上力天色天声天香天味天触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多作施类福业事多作戒类福业事未作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化乐天之伙伴诸比丘此中化乐天子者作施类福业事甚多作戒类福业事甚多之故自化乐天之诸天有十胜处〔谓〕天寿天貌天乐天称天增上力天色天声天香天味天触

一〇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多作施类福业事多作戒类福业事未作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他化自在天之伙伴诸比丘此中自在天子者作施类福业事甚多作戒类福业事甚多故由他化自在天之诸天有十胜处〔谓〕天寿天貌天乐天称天增上力天色天声天香天味天触

诸比丘如是于福业事有三种

三七 善士(一)

「诸比丘善士之施有八种以何为八耶

[P.244]

鲜洁而施殊妙而施随时而施相应而施辨別而施屡屡而施施心明净施而适悦

诸比丘如是善士之施有八种

鲜洁殊妙之饮食
随时相应与再三
为梵行者等善田
给与布施之人者
即使舍弃众多财
更无有追悔之心
如是给与布施者
正观者等之赞叹
有信之智者如是
以解脱心作供施
于无害安乐之世
受生也乃是贤者

三八 善士(二)

「诸比丘善士若能生于家则资众生之义利利益安乐〔谓〕资父母之义利利益安乐资妻子之义利利益安乐资奴仆之义利利益安乐资朋友之义利利益安乐资饿鬼之义利利益安乐资国王之益利利益安乐资诸天之义利利益安乐资沙门婆罗门之义利利益安乐

诸比丘譬如大雨成就一切之谷则资众生之义利利益安乐诸比丘如是若善士能生于家则资众生之义利利益安乐〔谓〕资父母之义利利益安乐资妻子之义利利益安乐资奴仆之义利利益安乐资朋友之义利利益安乐资饿鬼之义利利益安乐资国王之益利利益安乐资诸天之[P.245]义利利益安乐资沙门婆罗门之义利利益安乐

住正慧者之家
是诸人之利益
忆念前世所作
不厌于夜与昼
如法奉仕于父
与母乃及祖先
善美之人知法
坚定持有信心
恭敬奉事于修
梵行之出家者
善立于正法为
人王者之利益
诸天亲族朋友
与一切人利益
若调伏悭垢秽
则到吉祥之天

三十九 等流

「诸比丘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乐之食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安乐者有八种

诸比丘此处有圣弟子归依佛诸比丘此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乐之食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是安乐者之第一

诸比丘此处有圣弟子归依法诸比丘此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是安乐者之〕第二

诸比丘复次有圣弟子归依僧诸比丘此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乐之食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是安乐者之第三

[P.246]

诸比丘有五种布施为大布施自最初而知于长夜而知于传统而知自古而有未杂乱未曾杂乱现不杂乱当不杂乱不受有智之沙门婆罗门诃讥以何为五耶

诸比丘此处有圣弟子断杀生离杀生诸比丘圣弟子离杀生而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已而得无量之无畏无怨无害诸比丘此乃第一之布施为大布施自最初而知于长夜而知于传统而知自古而有未杂乱未曾杂乱现不杂乱当不杂乱不受有智之沙门婆罗门诃讥诸比丘此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乐之食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是安乐者之第四

诸比丘复次有圣弟子断不与取离不与取〔诸比丘圣弟子离不与取而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已而得无量之无畏无怨无害诸比丘此乃第二之布施为大布施自最初而知于长夜而知于传统而知自古而有未杂乱未曾杂乱现不杂乱当不杂乱不受有智之沙门婆罗门诃讥诸比丘此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乐之食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是安乐者之第五

诸比丘复次有圣弟子〕断欲邪行离欲邪行〔诸比丘圣弟子离欲邪行而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已而得无量之无畏无怨无害诸比丘此乃第三之布施为大布施自最初而知于长夜而知于传统而知自古而有未杂乱未曾杂乱现不杂乱当不杂乱不受有智之沙门婆罗门诃讥诸比丘此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乐之食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是安乐者之第六

诸比丘复次有圣弟子〕断妄语离妄语〔诸比丘圣弟子离妄语而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已而得无量之无畏无怨无害诸比丘此乃第四之布施为大布施自最初而知于长夜而知于传统而知自古而有未杂乱未曾杂乱现不杂乱当不杂乱不受有智之沙门婆罗门诃讥诸比丘此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乐之食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是安乐者之第七

诸比丘复次有圣弟子〕断饮酒离饮酒诸比丘圣弟子离饮酒而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已而得无量之无畏无怨无害诸比丘此乃第五之布施为大布施自最初而知于长夜而知于传统而知自古而有未杂乱未曾杂乱现不杂乱当不杂乱[P.247]不受有智之沙门婆罗门诃讥诸比丘此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乐之食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是安乐者之第八

诸比丘如是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乐之食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是安乐者有八种

四十 极轻

「诸比丘若修习多作杀生则生于地狱生于畜生生于饿鬼杀生极轻之异熟者令人短命

诸比丘若修习多作不与取则生于地狱生于畜生生于饿鬼不与取极轻之异熟者令人损财

诸比丘若修习多作欲邪行则生于地狱生于畜生生于饿鬼欲邪行极轻之异熟者令人受敌之怨

诸比丘若修习多作妄语则生于地狱生于畜生生于饿鬼妄语极轻之异熟者令人受非实之谗诬

诸比丘若修习多作离间语则生于地狱生于畜生生于饿鬼离间语极轻之异熟者令人远离朋友

[P.248]

诸比丘若修习多作麤恶语则生于地狱生于畜生生于饿鬼麤恶语极轻之异熟者令人〔闻〕非可意之声

诸比丘若修习多作杂秽语则生于地狱生于畜生生于饿鬼杂秽语极轻之异熟者令人〔闻〕不信言

诸比丘若修习多作饮酒则生于地狱生于畜生生于饿鬼饮酒极轻之异熟者令人昏迷

第四 布施品〔终〕

摄句

(一二)二之布施与(三)〔布施〕事与(四)田与(五)布施受生与
(六)〔福〕业〔事〕与(七八)二之善士与(九)等流
(一〇)极轻

第五 布萨品

四十一 略布萨[-1]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王舍城祇树给孤独园于此世尊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曰

「诸比丘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徧满诸比丘云何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徧满耶

[P.249]

诸比丘此处有圣弟子如是思择『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今我亦今日今夜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一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盗净己而住我当以此分做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二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婬秽法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婬秽法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三分

[P.250]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四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饮酒离饮酒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饮酒离饮酒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五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今我亦于今日今夜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六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今我亦于今日今夜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七分

[P.251]一〇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八分

诸比丘如是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徧满

四十二 广布萨

「诸比丘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徧满诸比丘云何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徧满耶

诸比丘此处有圣弟子如是思择『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一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盗净己而住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盗净己而住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二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婬秽法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婬秽法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三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四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饮酒离饮酒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饮酒离饮酒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五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今我亦于今日今夜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六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远离舞蹈歌谣观剧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今我亦于今日今夜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华鬘熏香涂香之所持庄严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七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八分

诸比丘如是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徧满

[P.252]有几何之大果耶有几何之大功德耶有几何之大威光耶有几何之大徧满耶

诸比丘譬如有人有多七宝之十六大国鸯伽摩竭陀迦尸拘萨罗跋耆末罗支提跋蹉拘楼般阇罗婆蹉戌啰西那阿说迦阿般提乾陀罗剑洴沙君临为王不如八分成就布萨之十六分之一何以故耶诸比丘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微弱

诸比丘人之五十年者是四天王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五百天年为四天王之寿量诸比丘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四天王之伙伴诸比丘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P.253]

诸比丘人之百年者是忉利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千年为忉利天之寿量诸比丘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忉利天之伙伴诸比丘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诸比丘人之二百年者是夜摩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二千天年为夜摩天之寿量诸比丘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夜摩天之伙伴诸比丘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诸比丘人之四百年者是兜率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四千天年为兜率天之寿量诸比丘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兜率天之伙伴诸比丘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诸比丘人之八百年者是化乐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八千天年为化乐天之寿量诸比丘复次同理[P.254]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化乐天之伙伴诸比丘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一〇

诸比丘人之一千六百年者是他化自在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一万六千天年为他化自在天之寿量诸比丘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他化自在天之伙伴诸比丘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不杀生以及不与取
不妄语加之不饮酒
远离非梵行之交会
不夜食与不非时食
不持华鬘亦不用香
卧小床地上之敷具
此八分成就之布萨
究苦边佛陀之所说
日月二者皆是美丽
光辉围绕各各角落
去除黑暗环绕虚空
于普天徧照耀四方
[P.255]此处埋藏种种之宝
真珠摩尼瑠璃妙宝
黄金黄金黄金黄金
有种种名称之黄金
此乃不如八分具足
布萨之十六分之一
如于月光之诸星者
故男女者为戒具足
修行八分具足布萨
令得安乐亦为福业
不受讥诃到达天处

四十三 毘舍佉[-1]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东园鹿母殿

毘舍佉鹿母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告毘舍佉鹿母言

「毘舍佉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徧满毘舍佉云何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徧满耶

毘舍佉此处有圣弟子如是思择『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P.256]此乃成就之第一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盗净己而住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盗净己而住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二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婬秽法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婬之秽法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三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四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饮酒离饮酒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饮酒离饮酒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五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今我亦于今日今夜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六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今我亦于今日今夜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七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八分

毘舍佉如是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徧满

有几何之大果耶有几何之大功德耶有几何之大威光耶有几何之大徧满耶

毘舍佉譬如有人有多七宝之十六大国鸯伽摩竭陀迦尸拘萨罗跋耆末罗支提跋蹉拘楼般阇罗婆蹉戌啰西那阿说迦阿般提乾陀罗剑洴沙君临为王不如八分成就布萨之十六分之一何以故耶毘舍佉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毘舍佉人之五十年者是四天王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五百天年为四天王寿量毘舍佉复次同理[P.257]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四天王之伙伴毘舍佉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毘舍佉人之百年者是忉利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千天年为忉利天之寿量毘舍佉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忉利天之伙伴毘舍佉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毘舍佉人之二百年者是〔夜摩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二千天年为夜摩天之寿量毘舍佉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夜摩天之伙伴毘舍佉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毘舍佉人之〕四百年者是〔兜率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四千天年为兜率天之寿量毘舍佉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兜率天之伙伴毘舍佉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毘舍佉人之〕八百年者是〔化乐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八千天年为化乐天之寿量毘舍佉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化乐天之伙伴毘舍佉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毘舍佉人之〕一千六百年者是他化自在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一万六千天年为他化自在天之寿量毘舍佉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他化自在天之伙伴毘舍佉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不杀生以及不与取
不妄语加之不饮酒
远离非梵行之交会
不夜食与不非时食
不持华鬘亦不用香
[P.258]卧小床地上之敷具
此八分成就之布萨
究苦边佛陀之所说
日月二者皆是美丽
光辉围绕各各角落
去除黑暗环绕虚空
于普天徧照耀四方
此处理藏种种之宝
真珠摩尼瑠璃妙宝
黄金黄金黄金黄金
有种种名称之黄金
此乃不如八分具足
布萨之十六分之一
如于月光之诸星者
故男女者为戒具足
修行八分具足布萨
令得安乐亦为福业
不受讥诃到达天处

四十四 婆私咤

尔时世尊住毘舍离城之大林重阁讲堂婆私咤优婆塞来诣世尊之处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告婆私咤优婆塞言

「婆私咤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徧满婆私咤云何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徧满耶

婆私咤此处有圣弟子如是思择『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我当以此分做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一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盗净己而住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盗净己而住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二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婬秽法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婬秽法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三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四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饮酒离饮酒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饮酒离饮酒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五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今我亦于今日今夜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六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今我亦于今日今夜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七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八分

婆私咤如是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徧满

有几何之大果耶有几何之大功德耶有几何之大威光耶有几何之大徧满耶

婆私咤譬如有人有多七宝之十六大国鸯伽摩竭陀迦尸拘萨罗跋耆末罗支提跋蹉拘楼般阇罗婆蹉戌啰西那阿说迦阿般提乾陀罗剑洴沙君临为王不如八分成就布萨之十六分之一何以故耶婆私咤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婆私咤人之五十年者是四天王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五百天年为四天王之寿量婆私咤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四天王之伙伴婆私咤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婆私咤人之百年者是忉利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千天年为忉利天之寿量婆私咤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忉利天之伙伴婆私咤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婆私咤人之二百年者是夜摩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二千天年为夜摩天之寿量婆私咤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夜摩天之伙伴婆私咤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婆私咤人之四百年者是兜率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四千天年为兜率天之寿量婆私咤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兜率天之伙伴婆私咤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婆私咤人之八百年者是化乐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八千天年为化乐天之寿量婆私咤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化乐天之伙伴婆私咤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婆私咤人之一千六百年者是他化自在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一万六千天年为他化自在天之寿量婆私咤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他化自在天之伙伴婆私咤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不杀生以及不与取
不妄语加之不饮酒
远离非梵行之交会
不夜食与不非时食
不持华鬘亦不用香
卧小床地上之敷具
此八分成就之布萨
究苦边佛陀之所说
日月二者皆是美丽
光辉围绕各各角落
去除黑暗环绕虚空
于普天徧照耀四方
此处埋藏种种之宝
真珠摩尼瑠璃妙宝
黄金黄金黄金黄金
有种种名称之黄金
此乃不如八分具足
布萨之十六分之一
如于月光之诸星者
故男女者为戒具足
修行八分具足布萨
令得安乐亦为福业
不受讥诃到达天处

如是所说婆私咤优婆塞白世尊言

[P.259]「大德我令亲爱之亲族血缘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然者我亲爱之亲族血缘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大德若令一切之刹帝利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一切之刹帝利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大德若令一切之婆罗门〔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一切之婆罗门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大德若令一切之〕吠舍〔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一切之吠舍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大德若令一切之〕首陀罗〔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一切之首陀罗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如是婆私咤婆私咤若令一切之刹帝利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一切之刹帝利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婆私咤若令一切之〕婆罗门〔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一切之婆罗门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婆私咤若令一切之〕吠舍〔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一切之吠舍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婆私咤若令一切之〕首陀罗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一切之首陀罗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婆私咤若令天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天之众生界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天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天之众生界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婆私咤若其有思令此等之大沙罗树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此等之大沙罗树于长夜得利益安乐云何况且于人者耶

四十五 菩阇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菩阇优婆夷来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告于菩阇优婆夷言

[P.260]

「菩阇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徧满菩阇云何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徧满耶

菩阇此处有圣第子如是思择『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一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盗净己而住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盗净己而住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二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婬秽法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婬秽法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三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四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饮酒离饮酒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饮酒离饮酒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五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今我亦于今日今夜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六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今我亦于今日今夜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七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八分

菩阇如是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徧满

有几何之大果耶有几何之大功德耶有几何之大威光耶有几何之大徧满耶

菩阇譬如有人有多七宝之十六大国鸯伽摩竭陀迦尸拘萨罗跋耆末罗支提跋蹉拘楼般阇罗婆蹉戌啰西那阿说迦阿般提[P.261]陀罗剑洴沙君临为王不如八分成就布萨之十六分之一何以故耶菩阇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菩阇人之五十年者是四天王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五百天年为四天王之寿量菩阇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四天王之伙伴菩阇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菩阇人之百年者是〔忉利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千天年为忉利天之寿量菩阇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忉利天之伙伴菩阇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菩阇人之二百年者是〔夜摩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二千天年为夜摩天之寿量菩阇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夜摩天之伙伴菩阇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菩阇人之〕四百年者是〔兜率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四千天年为兜率天之寿量菩阇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兜率天之伙伴菩阇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菩阇人之〕八百年者是〔化乐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八千天年为化乐天之寿量菩阇复次同理此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化乐天之伙伴菩阇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菩阇人之〕一千六百年者是他化自在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一万六千天年为他化自在天之寿量菩阇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他化自在天之伙伴菩阇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不杀生以及不与取
不妄语加之不饮酒
[P.262]远离非梵行之交会
不夜食与不非时食
不持华鬘亦不用香
卧小床地上之敷具
此八分成就之布萨
究苦边佛陀之所说
日月二者皆是美丽
光辉围绕各各角落
去除黑暗环绕虚空
于普天徧照耀四方
此处埋藏种种之宝
真珠摩尼瑠璃妙宝
黄金黄金黄金黄金
有种种名称之黄金
此乃不如八分具足
布萨之十六分之一
如于月光之诸星者
故男女者为戒具足
修行八分具足布萨
令得安乐亦为福业
不受讥诃到达天处

四十六 阿那律

尔时世尊住憍赏弥国之瞿私多园

其时具寿阿那律行昼日住而宴默有众多之可意众天来诣阿那律之处至已礼敬具寿阿那律而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彼诸天告具寿阿那律言

[P.263]「大德阿那律我等名为可意众天主宰三处而自在大德阿那律我等若欲于色则忽得其色若欲于声则忽得其声若欲于乐则忽得其乐大德阿那律我等名为可意众天主宰此三处而自在

具寿阿那律思念言「令此诸天一切为青青色令著青衣青饰」时彼诸天了知具寿阿那律之心一切为青青色著青衣青饰

具寿阿那律思念言「令此诸天一切为黄〔黄色令著黄衣黄饰」时彼诸天了知具寿阿那律之心一切为黄黄色著黄衣黄饰

具寿阿那律思念言〕「令此诸天一切为赤〔赤色令著赤衣赤饰」时彼诸天了知具寿阿那律之心一切为赤赤色著赤衣赤饰

具寿阿那律思念言〕「令此诸天一切为白白色令著白衣白饰」时彼诸天了知具寿阿那律之心一切为白白色著白衣白饰

[P.264]彼诸天或歌谣或舞蹈或拍掌譬如名手之善演奏善调五部音乐其声为甘美可乐可欲可爱而足以令〔人〕陶醉如是庄严彼诸天之声为甘美可乐可欲可爱而足以令〔人〕陶醉具寿阿那律调伏诸根彼诸天为「尊者阿那律不尝味」而忽没

具寿阿那律于晡时自宴默而起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那律白世尊言

「大德我于此处行昼日住而宴默有众多之可意众天来诣我处至已礼敬于我而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彼诸天告我言

『大德阿那律我等名为可意众天主宰三处而自在大德阿那律我等若欲于色则忽得其色若欲于声则忽得其声若欲于乐者则忽得其乐大德阿那律我等名为可意众天主宰此三处而自在

[P.265]大德我思念『令此诸天一切为青青色令著青衣青饰』大德彼诸天了知我心一切为青青色著青衣青饰

大德我思念『令此诸天一切为黄〔黄色令著黄衣黄饰』大德彼诸天了知我心一切为黄黄色著黄衣黄饰

大德我思念〕『令此诸天一切为赤〔赤色令著赤衣赤饰』大德彼诸天了知我心一切为赤赤色著赤衣赤饰

大德我思念〕『令此诸天一切为白白色令著白衣白饰』大德彼诸天了知我心一切为白白色著白衣白饰

大德彼诸天或歌谣或舞蹈或拍掌大德譬如名手善演奏善调五部音乐其声为甘美可乐可欲可爱足以令〔人〕陶醉如是庄严彼诸天之声为甘美可乐可欲可爱而足以令〔人〕陶醉大德我调伏诸根大德彼诸天为『尊者阿那律不尝味』而忽没

大德成就几何法之女人身坏命终而后生于可意众天之伙伴耶

「阿那律成就八法之女人身坏命终而后生于可意众天之伙伴以何为八耶

阿那律此处有女人父母欲其利希其益而哀愍依哀愍而令嫁于其夫夙起晚寐好作业务行其可意爱语于夫所尊重之父母沙门婆罗门恭敬尊重尊敬而予供养若来至则以座与〔洗足〕水迎接夫所亲好之事业于羊毛能作而不懈成就其方便之思惟能作能整了知夫所亲好之家内人——奴[P.266]使役僮仆之应作所作了知不应作不作了知病者之强弱将嚼食啖食按照其分而分布受夫所赢之财金则守护收藏因此无令欺酩酊损坏为优婆夷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为具戒而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妄语离饮酒为具舍以离悭吝垢秽之心而住家常施亲手而施喜于弃舍相应于乞喜悦于分布布施

阿那律如是成就八法之女人身坏命终而后生于可意众天之伙伴

无间断常恒
勉励而扶养
令得一切欲
无有轻蔑夫
善女无嫉妒
亦无怒其夫
贤女凡我夫
迎接尊重人
勤勇而不懈
摄受周围人
行夫之可意
守护其所藏
如是夫乐欲
随转为女人
名为可意天
必定受其生

[P.267]四十七 毘舍佉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之东园鹿母殿

毘舍佉鹿母〔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告毘舍佉鹿母言

「毘舍佉成就八法之女人身坏命终而后生于可意众天之伙伴以何为八耶

毘舍佉此处有女人父母欲其利希其益而哀愍依哀愍而令嫁于其夫夙起晚寐好作业务行其可意爱语〔于夫所尊重之父母沙门婆罗门恭敬尊重尊敬供养若来至则以座与洗足水迎接夫所亲好之事业于羊毛能作而不懈成就其方便之思惟能作能整了知夫亲好之家内人——奴婢使役僮仆之应作所作了知不应作不作了知病者之强弱将嚼食啖食按照其分而分布受夫所赢之财金则守护收藏依此无令欺酩酊损坏为优婆夷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为具戒而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妄语离饮酒〕为具舍以离悭吝垢秽之心而住家常施亲手施喜于弃舍相应于乞喜于布施分布

毘舍佉如是成就八法之女人身坏命终而后生于可意众天之伙伴

无间断常恒
勉励而扶养
令得一切欲
无有轻蔑夫
善女无嫉妒
亦无怒其夫
贤女凡我夫
迎接尊重人
勤勇而不懈
摄受周围人
行夫之可意
守护其所藏
如是夫乐欲
随转为女人
各为可意天
必定受其生

[P.268]四十八 那拘罗母

尔时世尊住婆祇国尸收摩罗山之恐怖林鹿园

那拘罗母居士妇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

世尊告于那拘罗母居士妇言

「那拘罗母成就八法之女人身坏命终而后生于可意众天之伙伴以何为八耶

那拘罗母此处有女人父母欲其利希其益而哀愍依哀愍而令嫁于其夫夙起晚寐好作业务行其可意爱语于夫所尊重之父母沙门婆罗门恭敬尊重尊敬而供养若来至则以座与〔洗足水〕迎接夫所亲好之事业于羊毛能作而不懈成就其方便之思惟能作能整了知夫亲好之家内人——奴婢使役僮仆之应作所作了知不应作不作了知病者之强弱将嚼食啖食按照其分而分布受夫所赢之财金则守护收藏因此无令欺酩酊损坏为优婆夷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为具戒而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P.269]离妄语〕离饮酒为具舍以离悭吝垢秽之心而住家常施亲手施喜于弃舍相应于乞喜于布施分布

那拘罗母如是成就八法之女人身坏命终而后生于可意众天之伙伴

无间断常恒
勉励而扶养
令得一切欲
无有轻蔑夫
善女无嫉妒
亦无怒其夫
贤女凡我夫
迎接尊重人
勤勇而不懈
摄受周围人
行夫之可意
守护其所藏
如是夫乐欲
随转为女人
名为可意天
必定受其生

四十九 此世(一)

尔时世尊住于舍卫城之东园鹿母殿

毘舍佉鹿母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告于毘舍佉鹿母言

「毘舍佉成就四法之女人有此世之胜伏获得此世以何为四耶

毘舍佉此处有女人善整事业摄受周围之人行夫之可意守护所收藏

毘舍佉云何女人为善整事业耶

毘舍佉此处有女人于夫亲好之事业羊毛能作而不懈成就其方便之思惟能作能整

[P.270]毘舍佉如是女人为善整事业

毘舍佉云何女人为摄受周围之人耶

毘舍佉此处有女人了知夫亲好之家内人——奴婢役使僮仆之应作所作了知不应作不作了知病者之强弱将嚼食啖食按照其分而分布

毘舍佉如是女人为摄受周围之人

毘舍佉云何女人为行夫之可意耶

毘舍佉此处有女人于夫之非可意之所假令有失命之因亦不行

毘舍佉如是女人为行夫之可意

毘舍佉云何女人为守护所收藏耶

毘舍佉此处有女人受夫所赢之财金则守护收藏依此无令欺酩酊损坏

毘舍佉如是女人为守护所收藏

毘舍佉如是成就四法之女人有此世之胜伏获得此世

毘舍佉成就四法之女人有他世之胜伏获得他世以何为四耶

毘舍佉此处有女人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

毘舍佉云何为信具足耶

一〇

毘舍佉此处有女人有信而信如来之菩提此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

毘舍佉如是女人为信具足

毘舍佉云何女人为戒具足耶

[P.271]一一

毘舍佉此处有女人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妄语〕离饮酒

毘舍佉如是女人为戒具足

毘舍佉云何女人为舍具足耶

一二

毘舍佉此处有女人以离悭吝垢秽之心而住家常施亲手施喜于弃舍相应于乞喜于分布布施

毘舍佉如是女人为舍具足

毘舍佉云何女人为慧具足耶

一三

毘舍佉此处有女人为圣抉择而成就正顺苦尽之生灭慧

毘舍佉如是女人为慧具足

毘舍佉如是成就四法之女人有他世之胜伏获得他世

若善整事业
摄受周围人
行夫之可意
守护其所藏
具足信与戒
应需离悭吝
常道能清净
后世吉祥求
如是之八法
具身为妇女
具戒与法住
皆名真实语
具足十六行
善备为人分
具戒优婆夷
生可意天世

五十 此世(二)

「诸比丘成就四法之女人有此世之胜伏获得此世何等为四耶

[P.272]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善整事业摄受周围之人行夫之可意守护其所藏

诸比丘云何女人为善整事业耶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于夫亲好之事业〔羊毛能作而不懈成就其方便之思惟能作能整〕

诸比丘如是女人为善整事业

诸比丘云何女人为摄受周围之人耶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了知夫亲好之家内人〔——奴婢役使僮仆之应作所作了知不应作不作了知病者之强弱将嚼食啖食照其分而分布〕

诸比丘如是女人为摄受周围之人

诸比丘云何女人为行夫之可意耶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于夫之非可意之所假令有失命之因亦不行

诸比丘如是女人为行夫之可意

诸比丘云何女人为守护所收藏耶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受夫所赢〔之财金则守护收藏依此无令欺酩酊损坏〕

诸比丘如是女人为守护所收藏

诸比丘如是成就四法之女人有此世之胜伏获得此世

诸比丘成就四法之女人有他世之胜伏获得他世以何为四耶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

诸比丘云何女人为信具足耶

[P.273]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有信〔而信如来之菩提此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

诸比丘如是女人为信具足

诸比丘云何女人为戒具足耶

一〇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离杀生〔离不予取离欲邪行离妄语〕离饮酒

诸比丘如是女人为戒具足

诸比丘云何女人为舍具足耶

一一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以离悭吝垢秽之心而住家〔常施亲手施喜于弃舍相应于乞喜于分布布施〕

诸比丘如是女人为舍具足

诸比丘云何女人为慧具足耶

一二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为圣抉择而成就正顺生灭苦尽慧

诸比丘如是女人为慧具足

诸比丘如是成就四法之女人有他世之胜伏获得他世

若善整事业
摄受周围人
行夫之可意
守护其所藏
具足信与戒
应需离悭吝
常道能清净
后世吉祥求
如是之八法
具身为妇女
具戒与法住
皆名真实语
具足十六行
善备为八分
具戒优婆夷
生可意天世

第五 布萨品〔终〕

摄句

(一)略〔布萨〕与(二)广〔布萨〕与
(三)毘舍佉与(四)婆私咤与(五)第五之菩阇与
(六)阿那律与(七)毘舍佉与
(八)那拘罗母与(九~一〇)二之此世

五〇经 终

[P.274]第六 瞿昙弥品

五十一 瞿昙弥

尔时世尊住释氏国迦维罗卫城之尼拘律园

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立一面立于一面之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白世尊言

「大德愿令女人得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

「且止瞿昙弥女人勿求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

摩诃波阇提瞿昙弥二度白世尊言

「大德愿令女人得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

「且止瞿昙弥女人勿求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

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三度白世尊言

「大德愿令女人得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

「且止瞿昙弥女人勿求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

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了知〕「世尊不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悲叹苦恼落泪啼泣礼敬世尊右绕而去

世尊随意之间住于迦维罗卫城之后向毘舍离城游行而去次第游行到毘舍离城于此世尊住毘舍离城之大林重阁堂

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除发著袈裟衣与众多之释女俱向毘舍离城游行[P.275]次第游行至毘舍离城之大林重阁堂

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足浮肿身涂尘苦恼悲叹落泪啼泣立于门户之外具寿阿难见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之足浮肿身涂尘苦恼悲叹落泪啼泣立于门户之外见已告于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言

瞿昙弥云何汝足浮肿身涂尘苦恼悲叹落泪啼泣立于门户之外耶

「大德阿难世尊不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

「果尔瞿昙弥须臾待于此处我祈请世尊〔允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

具寿阿难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言

「大德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于此处足浮肿身涂尘苦恼悲叹落泪啼泣立于门户之外世尊言不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大德愿令允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

「且止阿难勿愿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

〔具寿阿难二度白世尊言

「大德愿令允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

「且止阿难勿愿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

具寿阿难三度白世尊言

「大德愿令允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

「且止阿难勿愿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

[P.276]

具寿阿难生思念「世尊不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我宜以其他之方便祈请世尊允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

具寿阿难白世尊言

「大德女人若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则可得现证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耶

「阿难女人若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则可得现证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

「大德女人若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可得现证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则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施恩于世尊者多为姨母养母乳哺母自生母命终授乳于世尊大德愿令允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

「阿难若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受八重法则以此为其具足戒〔谓〕比丘尼受具足戒即使百岁亦应礼敬迎接合掌恭敬本日受具足戒之比丘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尼不可住于无比丘之住处尊敬尊重奉事[P.277]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尼于每半月应赴比丘众问布萨请教诫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尼若住雨安居已则应于两众依见疑之三事而行自恣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尼若犯重法则应于两众行半月摩那埵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式叉摩那学满二年六法学已应于两众请具足戒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尼即使有任何之事亦不可骂詈谗谤比丘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从今以后比丘尼禁于训诫比丘比丘不禁于训诫比丘尼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阿难若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受如是之八重法则以此为其具足戒

具寿阿难于世尊之处受八重法前往摩诃波阇波提瞿弥之处至已告于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言

「瞿昙弥汝若受八重法则以此为汝之具足戒〔谓〕比丘尼受具足戒即使百岁亦应礼敬迎接合掌恭敬本日受具足戒之比丘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尼不可住于无比丘之住处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尼于每半月应赴比丘众问布萨请教诫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尼若住雨安居已则应于两众依见疑之三事而行自恣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尼若犯重法则应于两众行半月摩那埵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式叉摩那学满二年六法学已应于两众请具足戒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P.278]尼即使有任何之事亦不可骂詈谗谤比丘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从今以后比丘尼禁于训诫比丘比丘不禁于训诫比丘尼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瞿昙弥汝若受如是之八重法则以此为汝之具足戒

「大德阿难譬如男女之壮年年少而好庄饰者洗沐其头得优钵罗华鬘婆师华鬘阿希物多华鬘受于两手置于头上如是大德我受如是之八重法尽形寿不犯

具寿阿难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言

「大德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受八重法尽形寿不犯

「阿难若女人不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阿难则梵行久住正法令住一千年阿难然而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从家而出家之故阿难今梵行不久住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阿难譬如家中女多男少之时盗贼夜盗易侵如是阿难若女人得于此法从家而出家此梵行则不久住阿难[P.279]譬如于成就之稻田生长名为白霉之疫病时则彼稻田不久住如是阿难若女人得于此法从家而出家此梵行则不久住阿难譬如于成就之甘蔗田生长名为茜霉之疫病时则彼甘蔗田不久住如是阿难若女人得于此法从家而出家此梵行则不久住阿难譬如人于大池预设其堤令水不泛滥如是阿难我预为诸比丘尼制八重法令尽形寿不犯

五十二 教诫

尔时世尊住毘舍离城之大林重阁堂具寿阿难来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言

「大德选择成就几法之比丘可为比丘尼教诫师耶

「阿难选择成就八法之比丘可为比丘尼教诫师以何为八耶

阿难此处有比丘持戒〔防护波罗提木叉律仪之行所行具足而住见怖畏于微小之罪〕受持而学于学处多闻而〔持所闻积集所闻宣说诸法之初善中善后善义具文具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以多闻受持诸法于言通利以意观察〕以见善通达广泛了解两部之波罗提木叉就经与相善分別善通晓[P.280]善决定为言语善美音声善美为优雅分明清亮能演义成就其语为比丘尼僧伽说法教示堪能于劝导赞励庆慰为诸比丘尼所可爱可意依此世尊而出家在著袈裟衣之前无犯重法〔法腊〕二十岁或过于二十岁

阿难如是选择成就八法之比丘可为比丘尼教诫师

五十三 略说

尔时世尊住毘舍离城之大林重阁堂

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白世尊言

「大德世尊愿略说法我从世尊闻法独住寂静不放逸热诚精勤」二「瞿昙弥汝若知此法资于贪欲而不资于离贪资于结缚而不资于离系资于积集而不资于损减资于大欲而不资于少欲资于不满足而不资于满足资于聚会而不资于闲静资于懈怠而不资于發勤资于难养而不资于易养瞿昙弥则可知此非法此非律此非师教

[P.281]

瞿昙弥汝若知此法资于离贪而不资于贪欲资于离系而不资于结缚资于损减而不资于积集资于少欲而不资于大欲资于满足而不资于不满足资于闲静而不资于聚会资于發勤而不资于懈怠资于易养而不资于难养瞿昙弥则可知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师教

五十四 长膝

尔时世尊住拘利国名为迦伽罗波达之拘利种邑

长膝拘利子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之长膝拘利子白世尊言

「大德我等居士受用诸欲住于儿等密集之卧处领受迦尸衣旃檀持华鬘薰香涂香乐用金银大德为我等说法为我等之现法利益现法安乐后世利益后世安乐

「虎路子有四法资于善男子之现法利益现法安乐以何为四耶

策起具足守护具足善友相应等命

虎路子何为策起具足耶

虎路子此处有善男子若农事若商贾若牧牛若射技若王事若依一技艺等之业处而活命于此能而不懈成就其方便之思惟能作能整

虎路子此名为策起具足

虎路子何为守护具足耶

[P.282]

虎路子此处有善男子有财为策起精勤之所得臂力之所积流汗之所成如法是法所得成此而守护收藏念此财王亦无夺贼亦无夺火亦无烧水亦无漂非可爱之相续者亦无夺

虎路子此名为守护具足

处路子何为善友相应耶

虎路子此处有善男子住于村邑此处有居士若居士子若戒德增上者老戒德增上者若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则与此相俱集会谈论对谈于如是相之信具足者随学于信具足于如是相之戒具足者随学于戒具足于如是相之舍具足者随学于舍具足于如是相之慧具足者随学于慧具足

虎路子此名为善友相应

虎路子以何为等命耶

虎路子此处有善男子了知财入财出作平等之活命不堕奢侈不堕困乏『如是为我收入减去支出我之支出愿不超过收入』虎路子譬如有商人或商人之弟子取秤而了知『如是则倾下如是则倾上』如是虎路子[P.283]男子了知财入财出作平等之活命不堕奢侈不堕困乏『如是为我收入减去支出我之支出愿不超过收入』虎路子若此善男子入少而作广大之活命支出则有说者言『此善男子食财如优昙钵果之食』虎路子复次若此善男子入多而作下卑之活命则有说者言『此善男子如死于饿死』虎路子然而此善男子了知财入财出作平等之活命不堕奢侈不堕困乏『如是为我收入减去支出我之支出愿不超过收入

虎路子此名为等命

虎路子如是所得之财其出门有四〔谓〕惑溺于妇女惑溺于饮酒惑溺于赌博有恶友恶朋恶辈虎路子譬如大池有四之入门与四种出门有人塞其入门开其出门天不降雨虎路子如是则于此大池衰退诚可求增长不可求虎路子如是所得之财其出门有四〔谓〕惑溺于妇女惑溺于饮酒惑溺于赌博有恶友恶朋恶辈

[P.284]

虎路子如是得财之入门有四种〔谓〕不惑溺于妇女不惑溺于饮酒不惑溺于赌博有善友善朋善辈虎路子譬如大池有四种入门与四种出门有人开其入门塞其出门天正降雨虎路子如是则于此大池增长诚可求衰退不可求虎路子如是得财之入门有四种〔谓〕不惑溺于妇女不惑溺于饮酒不惑溺于赌博有善友善朋善辈

虎路子如是有四种法资于善男子之现法利益现法安乐

一〇

虎路子有四法资于善男子之后世利益后世安乐以何为四耶

一一

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

虎路子以何为信具足耶

一二

虎路子此处有善男子有信而信如来之菩提此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

虎路子此名为信具足

虎路子以何为戒具足耶

一三

虎路子此处有善男子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妄语〕离饮酒

虎路子此名为戒具足

虎路子以何为舍具足耶

一四

虎路子此处有善男子以离悭吝垢秽之心而住于家常施亲手而施喜弃舍相应于乞喜于分布布施

虎路子此名为舍具足

虎路子以何为慧具足耶

[P.285]一五

虎路子此处有善男子为圣决择而成就正顺苦尽之生灭慧

虎路子此名为慧具足

虎路子如是有四种法资于善男子之后世利益后世安乐

策起于作业
整顿不放逸
平等营活命
守护于所收
具足信与戒
应需而离悭
常道若能净
后世吉祥求
如是之八法
信者勤家业
二世安乐与
审谛尊所说
现法有利益
后世有安乐
居士舍与福
越發而增长

五十五 郁阇迦

郁阇迦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至已与世尊相互庆慰交谈欢喜感铭之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郁阇迦婆罗门白世尊言

「尊瞿昙我等欲往远隔尊瞿昙为我等说法为我等之现法利益现法安乐后世利益后世安乐

「婆罗门有四种法资于善男子之现法利益现法安乐以何为四耶

[P.286]

策起具足守护具足善友相应等命

婆罗门以何为策起具足耶

婆罗门此处有善男子若农事若商贾若牧牛若射技若王事若依一技艺等之业处而活命于此能而不懈成就其方便之思惟能作能整

婆罗门此名为策起具足

婆罗门以何为守护具足耶

婆罗门此处有善男子有财为策起精勤之所得臂力之所积流汗之所成如法是法所得成此而守护收藏念令此财王亦无夺贼亦无夺火亦无烧水亦无漂非可爱之相续者亦无夺

婆罗门此名为守护具足

婆罗门以何为善友相应耶

婆罗门此处有善男子住于村邑此处有居士或居士子或戒德增上者或老戒德增上者若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则与此相俱而集会谈论对谈于如是相之信具足者随学于信具足于如是相之戒具足者随学于戒具足于如是相之舍具足者随学于舍具足于如是相之慧具足者随学于慧具足

婆罗门此名为善友相应

婆罗门以何为等命耶

[P.287]

婆罗门此处有善男子了知财入财出作平等之活命不堕奢侈不堕困乏『如是为我收入减去支出我之支出愿不超过收入』婆罗门譬如有商人或商人之弟子取秤而知『如是则倾下如是则倾上』如是婆罗门善男子了知财入财出作平等之活命不堕奢侈不堕困乏『如是为我收入减去支出我之支出愿不超过收入』婆罗门若此善男子入少而作广大之活命支出则有说者言『此善男子食财如优昙钵果之食』婆罗门复次若此善男子入多而作下卑之活命则有说者言『此善男子如死于饿死』婆罗门然而此善男子了知财入财出作平等之活命不堕奢侈不堕困乏『如是为我收入减去支出我之支出愿不超过收入

婆罗门此名为等命

婆罗门如是所得之财其出门有四种〔谓〕惑溺于妇女惑溺于饮酒惑溺于赌博有恶友恶朋恶辈婆罗门譬如于大池有四种入门与四种出门[P.288]有人塞其入门开其出门天不降雨婆罗门如是则于此大池衰退诚可求增长不可求婆罗门如是所得之财其出门有四种〔谓〕惑溺于妇女惑溺于饮酒惑溺于赌博有恶友恶朋恶辈

婆罗门如是得财之入门有四种〔谓〕不惑溺于妇女不惑溺于饮酒不惑溺于赌博有善友善朋善辈婆罗门譬如于大池有四种入门与四种出门有人开其入门塞其出门天正降雨婆罗门如是则于此大池增长诚可求衰退不可求婆罗门如是得财之入门有四种〔谓〕不惑溺于妇女〔不惑溺于饮酒不惑溺于赌博有善友善朋〕善辈

婆罗门如是有四法资于善男子之现法利益现法安乐

一〇

婆罗门有四法资于善男子之后世利益后世安乐以何为四耶

一一

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

婆罗门以何为信具足耶

一二

婆罗门此处有善男子有信而信如来之菩提此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

婆罗门此名为信具足

婆罗门以何为戒具足耶

一三

婆罗此处有善男子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妄语〕离饮酒

婆罗门此名为戒具足

婆罗门以何为舍具足耶

[P.289]一四

婆罗门此处有善男子以离悭吝垢秽之心住于家〔常施亲手而施喜于弃舍〕相应于乞喜于分布布施

婆罗门此名为舍具足

婆罗门以何为慧具足耶

一五

婆罗门此处有善男子〔为圣抉择而〕成就〔正顺生灭苦尽之〕慧

婆罗门此名为慧具足

婆罗门如是有四种法资于善男子之后世利益后世安乐

策起于作业
整顿不放逸
平等营活命
守护于所收
具足信与戒
应需而离悭
常道若能净
后世吉祥求
如是之八法
信者勤家业
二世安乐与
审谛尊所说
现法有利益
后世有安乐
居士舍与福
越發而增长

五十六 怖畏

「诸比丘怖畏者此乃诸欲之增上语诸比丘苦者此乃诸欲之增上语诸比丘病者此乃诸欲之增上语诸比丘疮者此乃诸欲之增上语诸比丘刺者此乃诸欲之增上语诸比丘执著者此乃诸欲之增上语诸比丘污泥者此乃诸欲之增上语诸比丘胎者此乃诸欲之增上语

诸比丘何以故怖畏者为诸欲之增上语耶

[P.290]诸比丘若染于欲贪为欲贪所缚则现法之怖畏不解脱后世之怖畏不解脱故怖畏为诸欲之增上语

诸比丘何以故苦者〔为诸欲之增上语耶

诸比丘若染于欲贪为欲贪所缚则现法之苦不解脱后世之苦不解脱故苦者为诸欲之增上语

诸比丘何以故〕病者〔为诸欲之增上语耶

诸比丘若染于欲贪为欲贪所缚则现法之病不解脱后世之病不解脱故病者为诸欲之增上语

诸比丘何以故〕疮〔为诸欲之增上语耶

诸比丘若染于欲贪为欲贪所缚则现法之疮不解脱后世之疮不解脱故疮为诸欲之增上语

诸比丘何以故〕刺者〔为诸欲之增上语耶

诸比丘若染于欲贪为欲贪所缚则现法之刺不解脱后世之刺不解脱故刺者为诸欲之增上语

诸比丘何以故〕染著〔为诸欲之增上语耶

诸比丘若染著于欲贪为欲贪所缚则现法之著不解脱后世之著不解脱故著者为诸欲之增上语

诸比丘何以故〕污泥者〔为诸欲之增上语耶

诸比丘若染于欲贪为欲贪所缚则现法之污泥不解脱后世之污泥不解脱故污泥者为诸欲之增上语

诸比丘何以故〕胎者为诸欲之增上语耶

诸比丘若染于欲贪为欲贪所缚则现法之胎不解脱后世之胎不能脱故胎者为诸欲之增上语

怖畏苦与病
疮刺与染著
污泥与胎者
此名称为欲
凡夫执著此
依悦色而缚
更入女人胎
比丘热诚勉
持正知不弛
难渡若险阻
超越如是相
生老受颤动
观众生于下

五十七 应请(一)

「诸比丘成就八法之比丘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持戒〔防护波罗提木叉律仪之行所行具足而住〔于微小之罪见怖畏〕受持而学于学处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宣说法之初善中善后善而义具文具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以多闻受持诸法于言通利以意而观察〕以见善通达有善友善朋善辈有正见成就正见随得[P.291]四静虑之增上心之现法乐住之乐欲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随念种种之宿住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多坏劫多成劫多成坏劫『于彼处之我名如是姓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受乐苦者如是寿限如是自彼处而没往生于彼处于彼处之名如是姓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受乐苦者如是寿限如是』〕如是随念种种之宿住与其相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死生了知有情随业而受劣好色恶色善趣恶趣如是为『嗟夫此诸之有情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诽谤圣者有邪见取邪见之业身坏命终而往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嗟夫复次此诸之有情成就身善行成就语善行成就意善行不诽谤圣者有正见取正见之业身坏命终而往生善趣天世』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死生〕了知有情随业而受〔劣好色恶色善趣恶趣〕依诸漏尽〔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而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诸比丘成就此八法之比丘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

五十八 应请(二)

「诸比丘成就八法之比丘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持戒〔防护波罗提木叉律仪之行所行具足而住于微小之罪见怖畏〕受持而学于学处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宣说诸法之初善中善后善而义具文具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以多闻受持诸法于言通利以意而观察〕以见而善通达發勤而住有势力勇健坚固于诸之善法不舍轭担住阿兰若起卧于边陬堪忍不欣喜与欣喜克于已生之不欣喜而住[P.292]忍恐怖克于已生之恐怖而住随得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之乐欲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依诸漏尽〔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而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诸比丘成就此八法之比丘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

五十九 八辈(一)

「诸比丘此八种之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以何为八耶

趣向于预流果与预流果之现证者趣向于一来果与一来果之现证者趣向于不还果与不还果之现证者趣向于阿罗汉果与阿罗汉果之现证者

诸比丘此八种之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

趣向之四与
住果之四人
此正直僧伽
具足智与戒
与施物之人
求福众生等
作有依之福
布施僧伽果

六十 八辈(二)

「诸比丘此八种之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以何为八耶

[P.293]

趣向于预流果与预流果之现证者趣向于一来果与一来果之现证者趣向于不还果与不还果之现证者趣向于阿罗汉果与阿罗汉果之现证者

诸比丘此八种之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

趣向之四与
住果之四人
有情中八人
此最胜僧伽
与施物之人
求福众生等
作有依之福
布施僧伽果

第六 瞿昙弥品〔终〕

摄句

(一)瞿昙弥(二)教诫(三)略说
(四)长膝(五)郁阇迦(六)怖畏
(七八)二应请(九一〇)二八辈

第七 地震品

六十一 欲

「诸比丘有八种补特伽罗存在于世间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彼为利养策起奋励精进而不得利养彼因无利养而忧愁[P.294]悲哀搥胸而哭堕于迷乱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因不得而忧愁悲哀失正法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彼为利养策起奋励精进而得利养彼因利养而骄傲堕于放逸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因得而骄傲失正法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彼为利养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而不得利养彼因无利养而忧愁疲惫悲哀搥胸而哭堕于迷乱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因不得而忧愁悲哀失正法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彼为利养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而得利养彼因利养而骄傲堕于放逸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因得而骄傲失正法

[P.295]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彼为利养策起奋励精进而不得利养彼因无利养而不忧不疲不悲不搥胸哭不堕迷乱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不得而不忧不悲不失正法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彼为利养策起奋励精进而得利养彼不因利养而骄傲不堕于放逸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不因得而骄傲不失正法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彼为利养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而不得利养彼因无利养而不忧不疲不悲不搥胸而哭不堕于迷乱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不得而不忧不悲不失正法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彼为利养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而得利养彼不因利养而骄傲不堕于放逸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不因得而骄傲不失正法

诸比丘如是有八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间

[P.296]六十二 有能

「诸比丘成就六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亦有能以何为六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是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此六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亦有能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亦有能以何为五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善法非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是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此五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亦有能

诸比丘成就四法之比丘于自有能而于他非有能以何为四耶

[P.297]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是法随法行然非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不能成就述义之语言亦非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此四法之比丘于自有能而于他非有能

诸比丘成就四法之比丘于他有能而于自非有能以何为四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然不观察所持之法义亦非知义知法非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此四法之比丘于他有能而于自非有能

诸比丘成就三法之比丘于自有能而于他非有能以何为三耶

[P.298]一〇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善法非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亦知义知法是法随法行然非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不能成就述义之语言亦非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此三法之比丘于自有能而于他非有能

一一

诸比丘成就三法之比丘于他有能而于自非有能以何为三耶

一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善法非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然不观察所持之法义亦非知义知法非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此三法之比丘于自有能而于他非有能

一三

诸比丘成就二法之比丘于自有能而于他非有能以何为二耶

一四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善法非速疾察忍非能受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是法随法行然非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不能成就述义之语言亦非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此二法之比丘于自有能而于他非有能

一五

诸比丘成就二法之比丘于他有能而于自非有能以何为二耶

[P.299]一六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善法非速疾察忍亦非能受持所闻之法亦非观察所持之法义亦非知义知法非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此二法之比丘于他有能而于自非有能

六十三 略说

有一比丘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世尊愿略为我说法我从世尊闻法独静居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

「此处有一类之愚人如是思惟若劝请我说法则当追随我

「大德世尊略为我说法善逝略为我说法我当悟世尊所说之义我当相续世尊之所说

「比丘然者汝当如是学

于内令我心住于善住令已生之恶不善法于心无住

比丘汝当如是学

比丘汝若令心住于善住令已生之恶不善法于心无住则比丘其次汝当如是学

[P.300]我当修习多习慈心解脱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

比丘汝当如是学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多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无寻唯伺而修习无寻无伺而修习有喜而修习无喜而修习俱悦而修习俱舍而修习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善修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如是学

我当〔修习多习悲心解脱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

比丘汝当如是学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多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无寻唯伺而修习无寻无伺而修习有喜而修习无喜而修习俱悦而修习俱舍而修习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善修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如是学

我当〔修习多习喜心解脱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

比丘汝当如是学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多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无寻唯伺而修习无寻无伺而修习有喜而修习无喜而修习俱悦而修习俱舍而修习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善修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如是学

我当修习多习舍心解脱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

比丘汝当如是学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多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无寻唯伺而修习无寻无伺而修习有喜而修习无喜而修习俱悦而修习俱舍而修习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善修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如是学

我当于身观身热诚正念正知而住调伏世间之贪

比丘汝当如是学

[P.301]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多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无寻唯伺而修习无寻无伺而修习有喜而修习无喜而修习俱悦而修习俱舍而修习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善修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如是学

我当于受〔观受热诚正念正知而住调伏世间之贪

比丘汝当如是学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多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无寻唯伺而修习无寻无伺而修习有喜而修习无喜而修习俱悦而修习俱舍而修习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善修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如是学

我〕当于心〔观心热诚正念正知而住调伏世间之贪

比丘汝当如是学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多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无寻唯伺而修习无寻无伺而修习有喜而修习无喜而修习俱悦而修习俱舍而修习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善修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如是学

我〕当于法观法热诚正念正知而住调伏世间之贪

比丘汝当如是学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多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无寻唯伺而修习无寻无伺而修习有喜而修习无喜而修习俱悦而修习俱舍而修习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善修习此三摩地则比丘汝当行安稳而行住安稳而住坐安稳而坐卧安稳而卧

彼比丘承世尊教此教诫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

[P.302]彼比丘独远离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不久善男子正而出家为出家之本意将无上之梵行究竟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证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彼比丘为阿罗汉之一人

六十四 伽耶

尔时世尊住伽耶之象头山于此世尊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曰

「诸比丘我未得等觉未现等觉而为菩萨之时觉光明然未见色诸比丘我思念

『若我觉光明且见色则我智见更为明净

诸比丘我于后时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觉光明且见色然未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

诸比丘我思念

『若我觉光明见色且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则我智见更为明净

诸比丘我于后时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觉光明见色且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然未知彼诸天为『此诸天是属于是天众』

[P.303]

诸比丘我思念

『若我觉光明见色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且知彼诸天为「此诸天是属于天众」则我智见更为明净

诸比丘我于后时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觉光明见色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且知彼诸天为『此诸天是属于天众』然未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

〔诸比丘我思念

『若我觉光明见色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知彼诸天为「此诸天是属于天众」且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则我智见更为明净

诸比丘我于后时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觉光明见色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知彼诸天为『此诸天是属于天众』〕且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然未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之食者如是受乐苦者如是』

〔诸比丘我思念

『若我觉光明见色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知彼诸天为「此诸天是属于天众」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之食者如是受乐苦者如是」且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之长寿者如是此诸天之久住者如是」则我智见更为明净

诸比丘我于后时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觉光明见色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知彼诸天为『此诸天是属于天众』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之食者如是受乐苦者如是』〕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之长寿者如是此诸天之久住者如是』然未知彼诸天为『我曾与诸天相俱共住或未曾共住』虽然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之长寿者如是此诸天之久住如是』但未知彼诸天为『我曾与诸天相俱共住或未曾共住

诸比丘我思念

[P.304]『若我觉光明见色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知彼诸天为「此诸天是属于天众」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知彼诸天「此诸天之食者如是受乐苦者如是」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之长寿者如是此诸天之久住者如是」知彼诸天为「我曾与此诸天相俱共住或未曾共住」则我智见更为明净

诸比丘我于后时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觉光明见色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知彼诸天为『此诸天是属于天众』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之食者如是受乐苦者如是』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之长寿者如是此诸天之久住者如是』知彼诸天为『我曾与此诸天相俱共住或未曾共住』

诸比丘于我如是八转之依天智见未为悉皆清净之间诸比丘我于天梵天之世间于沙门婆罗门天之众生界不称无上正等觉不为现等觉

[P.305]诸比丘然而于我如是八转之依天智见已为悉皆清净之故诸比丘我于天梵天之世间于沙门婆罗门天之众生界称无上正等觉为现等觉复次我得智与见我心解脱不动此是我最后之生更不受后有

六十五 胜处

「诸比丘有八胜处以何为八耶

有人内有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得如是之想此乃第一之胜处

有人内有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得如是之想此乃第二之胜处

有人内无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胜彼〔诸色〕而知见』得如是之想此乃第三之胜处

有人内无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胜彼〔诸色〕而知见』得如是之想此乃第四之胜处

有人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青色青现青光『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得如是之想此乃第五之胜处

有人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黄色黄现黄光『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得如是之想此乃第六之胜处

[P.306]

有人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赤色赤现赤光『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得如是之想此乃第七之胜处

有人内无色想外观诸色白色白现白光『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得如是之想此乃第八之胜处

诸比丘此乃八胜处

六十六 解脱

「诸比丘有八种解脱以何为八耶

有色想而观诸色此乃第一之解脱

无色想外观诸色此乃第二之解脱

胜解而知『是净』此乃第三之解脱

超一切之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空者是无边』入空无边处具足而住此乃第四之解脱

超一切之空无边处『识者是无边』入识无边处具足而住此乃第五之解脱

超一切之识无边处『无少所有』入无所有处具足而住此乃第六之解脱

超一切之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而住此乃第七之解脱

超一切之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具足而住此乃第八之解脱

诸比丘此乃八种解脱

[P.307]六十七 言说(一)

「诸比丘非圣者之言说有八种以何为八耶

不见言见不闻言闻不觉言觉不知言知见言不见闻言不闻觉言不觉知言不知

诸比丘此乃非圣者之八种言说

六十八 言说[-1](二)

「诸比丘圣者之言说有八种以何为八耶

不见言不见不闻言不闻不觉言不觉不知言不知见言见闻言闻觉言觉知言知

诸比丘此圣者之八种言说

六十九 众

「诸比丘有八种众以何为八耶

刹帝利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四天王众忉利天众魔天众梵天众

诸比丘我想起我曾来至多百之刹帝利众集会谈论对谈其时以彼等之色为我之色以彼等之音声为我之音声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我说法时彼等谓『于此处说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为我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已而隐没隐没时彼等谓『于此处隐没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

[P.308]

诸比丘我想起我〔曾来至多百之婆罗门众集会谈论对谈其时以彼等之色为我之色以彼等之音声为我之音声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我说法时彼等谓『于此处说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为我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已而隐没隐没时彼等谓『于此处隐没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

诸比丘我想起我曾来至多百之〕居士众〔集会谈论对谈其时以彼等之色为我之色以彼等之音声为我之音声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我说法时彼等谓『于此处说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已而隐没隐没时彼等谓『于此处隐没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

诸比丘我想起我曾来至多百之〕沙门众〔集会谈论对谈其时以彼等之色为我之色以彼等之音声为我之音声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我说法时彼等谓『于此处说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为我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已而隐没隐没时彼等谓『于此处隐没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

诸比丘我想起我曾来至多百之〕四天王众〔集会谈论对谈其时以彼等之色为我之色以彼等之音声为我之音声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我说法时彼等谓『于此处说者为何者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已而隐没隐没时彼等谓『于此处隐没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

诸比丘我想起我曾来至多百之〕忉利天众〔集会谈论对谈其时以彼等之色为我之色以彼等之音声为我之音声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我说法时彼等谓『于此处说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已而隐没隐没时彼等谓『于此处隐没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

诸比丘我想起我曾来至多百之〕魔天众〔集会谈论对谈其时以彼等之色为我之色以彼等之音声为我之音声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我说法时彼等谓『于此处说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已而隐没隐没时彼等谓『于此处隐没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

诸比丘我想起我曾来至多百之〕梵天众集会谈论对谈其时以彼等之色为我之色以彼等之音声为我之音声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我说法时彼等谓『于此处说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已而隐没隐没时彼等谓『于此处隐没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

诸比丘此乃八种众

七十 地震

尔时世尊住毘舍离城之大林重阁讲堂世尊于晨朝时著下衣持钵衣入毘舍离城乞食自毘舍离城乞食而还食后告具寿阿难言

「阿难取坐具往至遮婆罗塔昼日坐

「唯然大德

具寿阿难回答世尊取坐具而随从世尊

世尊往至遮婆罗塔至已坐于所设之座坐而告具寿阿难曰

[P.309]

「阿难毘舍离乐优陀延塔乐瞿昙塔乐多子塔乐七聚塔乐娑罗塔乐遮婆罗塔乐阿难修习多习四神足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阿难若欲则一劫或住一劫有余阿难如来修习多习四神足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阿难若欲则如来一劫或住一劫有余

世尊如是显示广大之相显示广大之现阿难不能通达未能劝请世尊而白「大德世尊愿住一劫大德善逝愿住一劫为众生之利益众生之安乐世间之哀愍与人天之义利利益安乐」其心为魔所覆之故

世尊二度〔告具寿阿难曰

「阿难毘舍离乐优陀延塔乐瞿昙塔乐多子塔乐七聚塔乐娑罗塔乐遮婆罗塔乐阿难修习多习四神足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阿难若欲则一劫或住一劫有余阿难如来修习多习四神足作车乘作基随成积习善造作阿难若欲则如来一劫或住一劫有余

世尊如是显示广大之相显示广大之现阿难不能通达未能劝请世尊而白「大德世尊愿住一劫大德善逝愿住一劫为众生之利益众生之安乐世间之哀愍与人天之义利利益安乐」其心为魔所覆之故〕

世尊三度告具寿阿难曰

「阿难毘舍离乐优陀延塔乐瞿昙塔乐多子塔乐七聚塔乐婆罗塔乐遮婆罗塔乐阿难修习多习四神足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阿难若欲则一劫或住一劫有余阿难如来修习多习四神足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阿难若欲则如来一劫或住一劫有余

[P.310]世尊如是显示广大之相显示广大之现阿难不能通达未能劝请世尊而白「大德世尊愿住一劫大德善逝愿住一劫为众生之利益众生之安乐世间之哀愍与人天之义利利益安乐其心为魔所覆之故

世尊告具寿阿难曰

「阿难当知时

「唯然大德

具寿阿难回答世尊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坐于离世尊不远之一树下

具寿阿难离去不久魔波旬白世尊言

「大德世尊般涅槃善逝般涅槃是大德世尊般涅槃之时

大德世尊赐说此言『波旬若我诸比丘未明白调顺无畏得安稳为多闻持法法随法行行和敬是随法行之弟子自受师教而宣说教示开示显示开显分別明白若其他之诽谤生善如法予降伏至于说有神变之法则我不般涅槃

大德今世尊之诸比丘已明白调顺无畏得安稳为多闻持法法随法行行和敬是随法行之弟子自受师教而宣说教示开示显示开显分別明白若其他之诽谤生善如法予降伏至于说有神变之法

大德世尊般涅槃善逝般涅槃是大德世尊般涅槃之时大德世尊赐说此言『波旬若我诸比丘尼〔未明白调顺无畏得安稳为多闻持法法随法行行和敬是随法行之弟子自受师教而宣说教示开示显示开显分別明白若其他之诽谤生善如法予降伏至于说有神变之法我不般涅槃

大德今世尊之诸比丘尼已明白调顺无畏得安稳为多闻持法法随法行行和敬是随法行之弟子自受师教而宣说教示开示显示开显分別明白若其他之诽谤生善如法予降伏至于说有神变之法

大德世尊般涅槃善逝般涅槃是大德世尊般涅槃之时

[P.311]大德世尊赐说此言『波旬〕若我诸优婆塞〔未明白调顺无畏得安稳为多闻持法法随法行行和敬是随法行之弟子自受师而宣说教示开示显示开显分別明白若其他之诽谤生善如法予降伏至于说有神变之法我不般涅槃

大德今世尊之诸优婆塞已明白调顺无畏得安稳为多闻持法法随法行行和敬是随法行之弟子自受师教而宣说教示开示显示开显分別明白若其他之诽谤生善如法予降伏至于说有神变之法

大德世尊般涅槃善逝般涅槃是大德世尊般涅槃之时

大德世尊赐说此言『波旬〕若我诸优婆夷〔未明白调顺无畏得安稳为多闻持法法随法行行和敬是随法行之弟子自受师而宣说教示开示显示开显分別明白若其他之诽谤生善如法予降伏至于说有神变之法我不般涅槃

大德今世尊之诸优婆夷已明白调顺无畏得安稳为多闻持法法随法行行和敬是随法行之弟子自受师教而宣说教示开示显示开显分別明白若其他之诽谤生善如法予降伏至于说有神变之法

大德世尊般涅槃善逝般涅槃是大德世尊般涅槃之时

大德世尊赐说此言『波旬若我梵行未富荣增广人多增大人天善所说示则我不般涅槃

大德今世尊之梵行已富荣增广人多增大为人天善所说示

大德世尊般涅槃善逝般涅槃是大德世尊般涅槃之时

「波旬且默不久如来当般涅槃自今过后三月如来当般涅槃

世尊于遮婆罗塔正念正知而舍寿行世尊舍寿行之时有大地震令惊怖令身毛竖立天鼓作响世尊知此义此时自说偈曰

[P.312]「生等无等有
牟尼舍有行
内喜入于定
如铠破我有」

一〇

具寿阿难作思念

「大哉此地震实大哉此地震令惊怖而身毛竖立天鼓作响有何因何缘而出现大地震耶

具寿阿难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言

「大德大哉此地震大德实大哉此地震令惊怖而身毛竖立天鼓作响大德有何因何缘而出现大地震耶

一一

「阿难有八因八缘而出现大地震以何为八耶

一二

阿难大地住于水上水住于风上风依空而住阿难大风起若大风起则水摇若水摇则地摇阿难此乃第一因第一缘而出现大地震

一三

阿难有神通得心自在之沙门婆罗门或有大神通大威力之天人彼若修习地想少量修习水想无量则此地动等动等极动阿难此乃第二因第二缘而出现大地震

[P.313]一四

阿难菩萨自兜率天隐没以正念正知降入母胎之时此地动等动等极动阿难此乃第三因第三缘而出现大地震

一五

阿难菩萨以正念正知自母胎出现之时此地动等动等极动阿难此乃第四因第四缘而出现大地震

一六

阿难如来现等觉无上正等觉之时此地动等动等极动阿难此乃第五因第五缘而出现大地震

一七

阿难如来转无上法轮之时此地动等动等极动阿难此乃第六因第六缘而出现大地震

一八

阿难如来以正念正知而舍寿行之时此地动等动等极动阿难此乃第七因第七缘而出现大地震

一九

阿难如来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之时此地动等动等极动阿难此乃第八因第八缘而出现大地震

阿难此为八因八缘而出现大地震

第七 地震品〔终〕

摄句

[P.314](一)欲(二)有能(三)略说(四)伽耶(五)胜处
(六)解脱(七~八)二言说(九)众(一〇)地震

第八 双品

七十一 信(一)

「诸比丘有有信而无戒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而不多闻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而不说法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而说法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而说法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说法而不以众为境界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说法而以众为境界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说法而以众为境界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然不能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然非随乐欲而得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随乐欲得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随乐欲得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随乐欲而得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然非依诸漏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P.315]『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随乐欲得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依诸漏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随乐欲得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依诸漏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而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成就此八法之比丘是一切端正相圆满

七十二 信(二)

「诸比丘有有信而无戒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而不多闻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而不说法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说法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说法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说法而不以众为境界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则此分是圆满

[P.316]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然不能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然不触身于超色无色之寂静解脱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触身于超色无色之寂静解脱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触身于超色无色之寂静解脱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触身于超色无色之寂静解脱非依诸漏尽而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之比丘彼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触身于超色无色之寂静解脱依诸漏尽而〔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触身于超色无色之寂静解脱依诸漏尽而〔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成就此八法之比丘是一切端正相圆满

七十三 念死(一)

尔时世尊住那提迦之砖瓦堂世尊于此告诸比丘曰

[P.317]「诸比丘

「大德」彼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言

「诸比丘若修习多习念死则果多功德多浴于甘露究竟甘露诸比丘汝等当修习念死

作如是说之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我修习念死

「比丘汝云何而修习念死耶

「大德我如是思念『愿我活一日一夜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大德我如是修习念死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我修习念死

「比丘汝云何而修习念死耶

「大德我如是思念『愿我活一日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大德我如是修习念死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我修习念死

「比丘汝云何而修习念死耶

「大德我如是思念『愿我活半日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大德我如是修习念死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我修习念死

「比丘汝云何修习念死耶

「大德我如是思念『愿我活食一钵食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大德我如是修习念死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我修习念死

「比丘汝云何而修习念死耶

[P.318]「大德我如是思念『愿我活食半钵食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大德我如是修习念死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我修习念死

「比丘汝云何而修习念死耶

「大德我如是思念『愿我活嚼四五抟食而咽下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大德我如是修习念死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我修习念死

「比丘汝云何而修习念死耶

「大德我如是思念『愿我活嚼一抟食而咽下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大德我如是修习念死

一〇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我修习念死

「比丘汝云何而修习念死耶

「大德我如是思念『愿我活入息已而出息出息已而入息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大德我如是修习念死

一一

如是白已世尊向彼诸比丘言

「诸比丘有比丘修习念死而为『愿我活一日一夜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P.319]诸比丘又有比丘修习念死而为『愿我活一日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诸比丘又有比丘修习念死而为『愿我活半日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诸比丘又有比丘修习念死而为『愿我活食一钵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诸比丘又有比丘修习念死而为『愿我活半钵食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诸比丘又有比丘修习念死而为『愿我活嚼四五抟食而咽下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

诸比丘此等之比丘名为放逸而住修习念死而资于诸漏之尽其为缓慢

诸比丘有比丘修习念死而为『愿我活嚼一抟食而咽下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诸比丘又有比丘修习念死而为『愿我活入息已而出息出息已而入息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

诸比丘此等之比丘名为不放逸而住修习念死而资于诸漏之尽其为猛利

诸比丘故应如是学『我等当不放逸而住修习念死而资于诸漏之尽其为猛利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P.320]七十四 念死(二)

尔时世尊住那提迦之砖瓦堂世尊于此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言

「诸比丘若修习多习念死则果多功德多浴于甘露究竟甘露诸比丘云何修习多习念死则果多功德多浴于甘露究竟甘露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昼过夜来之时如是思择

『于我有多死之缘或为蛇所咬或为蝎所螫或为百足所螫依此而死此为我之障碍或踬而仆或食而为食所害或为胆质所乱或为痰质所乱或为如刀剑之风质所乱或为人所袭或为非人所袭依此而有死此为我之障碍

诸比丘此比丘应如是思择

『于我恶不善法未断若此夜命终了则为我之障碍耶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于我恶不善法未断若此夜命终则为我之障碍』诸比丘此比丘为断此恶不善法则应起增上之志欲精进勉励势猛不退正念正知

[P.321]诸比丘譬如衣之燃烧头之燃烧为消灭衣与头〔之火〕而起增上之志欲精进勉励势猛不退正念正知如是诸比丘此比丘为断此恶不善法应起增上之志欲精进勉励势猛不退正念正知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于我恶不善法已断若此夜命终则不为我之障碍』诸比丘此比丘以此欣昼夜应随学善法而住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夜过昼来之时如是思择

『于我有多死之缘或为蛇所咬或为蝎所螫或为百足所螫依此而有死此为我之障碍或踬而仆或食而为食所害或为胆质所乱或为痰质所乱或为如刀剑之风质所乱或为人所袭或为非人所袭依此而有死此为我之障碍

诸比丘此比丘应如是思择

『于我恶不善法未断若昼命终则为我之障碍耶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于我恶不善法未断若昼命终则为我之障碍』诸比丘此比丘为断此恶不善法应起增上之志欲精进勉励势猛不退正念正知

诸比丘譬如衣之燃烧头之燃烧为消灭衣与头〔之火〕而起增之志欲精进勉励势猛不退正念正知如是诸比丘此比丘为断此恶不善法应起增上之志欲精进勉励势猛不退正念正知

[P.322]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于我恶不善法已断若昼命终则不为我之障碍』诸比丘此比丘以此欣昼夜应随学善法而住

七十五 具足(一)

「诸比丘有八种之具足以何为八耶

策起具足守护具足善友相应等命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

诸比丘此乃八种之具足

策起于作业
整顿不放逸
平等活命营
守护于所收
具足信与戒
应需而离悭
常道若能净
后世吉祥求
如是之八法
信者勤家业
二世安乐与
审谛尊所说
现法有利益
后世有安乐
居士舍与福
越發而增长

七十六 具足(二)

「诸比丘有八种之具足以何为八耶

策起具足守护具足善友相应等命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

诸比丘以何为策起具足耶

[P.323]

诸比丘此处有善男子若农事若商贾若牧牛若射技若王事若依一技艺等之业处而活命于此能而不懈成就其方便之思惟能作能整

诸比丘此名为策起具足

诸比丘以何为守护具足耶

诸比丘此处有善男子有财为策起精勤之所得臂力之所积流汗之所成如法是法所得成此而守护收藏念令此财王亦无夺贼亦无夺火亦无烧水亦无漂非可爱之相续者亦无夺

诸比丘此名为守护具足

诸比丘以何为善友相应耶

诸比丘此处有善男子住于村邑此处有居士或居士子或戒德增上者或老戒德增上者若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则与此相俱而集会谈论对谈于如是相之信具足者随学于信具足于如是相之戒具足者随学于戒具足于如是相之舍具足者随学于舍具足于如是相之慧具足者随学于慧具足

诸比丘此名为善友相应

诸比丘以何为等命耶

诸比丘此处有善男子了知财入财出作平等之活命不堕奢侈不堕困乏『如是为我之收入减去支出我之支出愿不超过收入』诸比丘譬如有商人或商人之弟子取秤而知『如是则倾下如是则倾上』如是诸比丘[P.324]男子了知财入财出作平等之活命不堕奢侈不堕困乏『如是为我之收入减去支出我之支出愿不超过收入』诸比丘若善男子入少而作广大之活命支出则有说者言『此善男子食财如优昙钵果之食』诸比丘复次若此善男子入多而作下卑之活命则有说者言『此善男子如死于饿死』诸比丘然而此善男子了知财入财出作平等之活命不堕奢侈不堕困乏『如是为我之收入减去支出我之支出愿不超过收入

诸比丘此名为等命

诸比丘以何为信具足耶

诸比丘此处有善男子有信而信如来之菩提此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

诸比丘此名为信具足

诸比丘以何为戒具足耶

诸比丘此处有善男子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妄语〕离饮酒

诸比丘此名为戒具足

诸比丘以何为舍具足耶

诸比丘此处有善男子以离悭吝垢秽之心住于家〔常施亲手而施喜于弃舍〕相应于乞喜于分布布施

诸比丘此名为舍具足

诸比丘以何为慧足耶

[P.325]一〇

诸比丘此处有善男子为圣抉择而成就正顺生灭苦尽之慧

诸比丘此名为慧具足

诸比丘此乃八种之具足

策起于作业
整顿不放逸
平等活命营
守护于所收
具足信与戒
应需而离悭
常道若能净
后世吉祥求
如是之八法
信者勤家业
二世安乐与
审谛尊所说
现法有利益
后世有安乐
居士舍与福
越發而增长

七十七 欲

具寿舍利弗于此告诸比丘言

「友诸比丘

「友

彼诸比丘回答具寿舍利弗具寿舍利弗言

「友等有八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间以何等为八耶

友等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彼为利策起奋励精进而不得利养彼因无利养而忧愁疲惫[P.326]搥胸而哭堕于迷乱友等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因不得而忧愁悲哀失正法

友等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策起奋励精进而得利养彼因利养而骄傲堕于放逸友等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因得而骄傲失正法

友等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彼为利养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而不得利养彼因无利养而忧愁疲惫悲哀搥胸而哭堕于迷乱友等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因不得而忧愁悲哀失正法

友等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彼为利养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而得利养彼因利养而骄傲堕于放逸友等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因得而骄傲失正法

友等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彼为利养策起奋励精进而不得利养彼因无利养而不忧[P.327]不疲不悲不搥胸而哭不堕于迷乱友等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不得而不忧不悲不失正法

友等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彼为利养策起奋励精进而得利养彼不因利养而骄傲不堕于放逸友等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不因得而骄傲不失正法

友等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彼为利养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而不得利养彼因无利养而不忧不疲不悲不搥胸而哭不堕于迷乱友等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不得而不忧不悲不失正法

一〇

友等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彼为利养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而得利养彼不因[P.328]利养而骄傲不堕于放逸友等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得而不骄不傲不失正法

友等如是有八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间

七十八 有能

具寿舍利弗于此告于诸比丘言

〔「友诸比丘

「友

彼诸比丘回答具寿舍利弗具寿舍利弗说

「友等成就六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亦有能以何等为六耶

友等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友等成就此六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亦有能

友等成就五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亦有能以何等为五耶

友等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非速疾察忍能受持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是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P.329]友等成就此五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亦有能

友等成就四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非有能以何等为四耶

友等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法随法行然非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不能成就述义之语言〕亦非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友等成就此四法之比丘于自是有能于他非有能

友等成就四法之比丘于他是有能于自非有能以何等为四耶

友等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然不观察所持之法义亦非知义知法非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友等成就此四法之比丘于他是有能于自非有能

友等成就三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非有能以何等为三耶

[P.330]一〇

友等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非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是法随法行然非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不〔能成就述义之语言〕非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友等成就此三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非有能

一一

友等成就三法之比丘于他有能于自非有能以何等为三耶

一二

友等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非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然不观察所持之法义非知义知法非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观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友等成就此三法之比丘于他有能于自非有能

一三

友等成就二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非有能以何等为二耶

一四

友等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非速疾察忍非能受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是法随法行非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不能成就述义之语言〕非教示〔观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友等成就此二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非有能

[P.331]一五

友等成就二法之比丘于他有能于自非有能以何等为二耶

一六

友等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非速疾察忍非能受持所闻之法非观察所持之法义非知义知法非法随法行然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观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友等成就此二法之比丘于他是有能于自非有能

七十九 退失

「诸比丘有八种法资令有学之比丘退失以何等为八耶

爱乐事业爱乐谈说爱乐睡眠爱乐伴侣不守诸根之门不知食量爱乐杂闹爱乐戏论

诸比丘此八法者资令有学之比丘退失

诸比丘有八种法资令有学之比丘不退失以何等为八耶

不爱乐事业不爱乐谈说不爱乐睡眠不爱乐伴侣守护诸根之门了知食量不爱乐闹不爱乐戏论

诸比丘此八种法者资令有学之比丘不退失

[P.332]八十 懈怠事精进事

「诸比丘有八种之懈怠事以何等为八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有其应作之事彼思念『我有应作之事若作彼事业则我身当疲惫应可偃卧』彼偃卧而该得未得该至未至该证未证而不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一之懈怠事

诸比丘又有比丘已作彼事彼思念『我已作事作事而我身疲惫应可偃卧』彼偃卧而该得未得该至未至该证未证而不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二之懈怠事

诸比丘又有比丘有其将行之道路彼思念『我有将行之道路若往道路则我身当疲惫应可偃卧』彼偃卧而该得未得该至未至该证未证而不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三之懈怠事

诸比丘又有比丘已行道路彼思念『我已行道路往道路而我身疲惫应可偃卧』彼偃卧而该得未得该至未至该证未证而不精勤诸比丘此乃第四之懈怠事

[P.333]

诸比丘又有比丘行于村邑而乞食麤妙之食不得满用彼思念『我行于村邑而乞食麤妙之食不得满用我身疲惫而不能堪任应可偃卧』彼偃卧〔而该得未得该至未至该证未证而不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五之懈怠事

诸比丘又有比丘行于村邑而乞食麤妙之食可得满用彼思念『我行于村邑而乞食麤妙之食可得满用我身重不能堪任犹如满月应可偃卧』彼偃卧〔而该得未得该至未至该证未证而不精勤〕诸比丘此乃第六之懈怠事

诸比丘又有比丘得少病彼思念『我得少病相应于偃卧应可偃卧』彼偃卧〔而该得未得该至未至该证未证而不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七之懈怠事

诸比丘又有比丘其病愈疾愈未久彼思念『我病愈疾愈未久我身力羸劣而不能堪任应可偃卧』彼偃卧而该得未得该至未至该证未证而不精勤诸比丘此乃第八之懈怠事

诸比丘此乃八种之懈怠事

[P.334]一〇

诸比丘有八种之精进事以何等为八耶

一一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有其应作之事彼思念『我有应作之事若作事则将不易作意诸佛之教我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豫精勤』彼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一之精进事

一二

诸比丘又有比丘已作事彼思念『我已作事作事而不得作意诸佛之教我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彼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二之精进事

一三

诸比丘又有比丘有其将行之道路彼思念『我有将行之道路若行道路则不易作意诸佛之教我〔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豫精勤』彼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三之精进事

一四

诸比丘又有比丘已行道路彼思念『我已行道路行道路而不得作意诸佛之教我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彼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诸比丘此乃第四之精进事

[P.335]一五

诸比丘又有比丘行于村邑而乞食麤妙之食不得满用彼思念『我行于村邑而乞食麤妙之食不得满用我身轻利而能堪任我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彼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五之精进事

一六

诸比丘又有比丘行于村邑而乞食麤妙之食可得满用彼思念『我行于村邑而乞食麤妙之食可得满用我身力强盛而能堪任我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彼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诸比丘此乃第六之精进事

一七

诸比丘又有比丘得少病彼思念『我得少病我可能有病之增盛〔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豫精勤』〔彼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七之精进事

一八

诸比丘又有比丘病愈疾愈而未久彼思念『我病愈疾愈未久我可能有身之还病我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豫精勤』彼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诸比丘此乃第八之精进事

诸比丘此乃八种之精进事

第八 双品〔终〕

摄句

[P.336](一~二)二之信(三~四)二念死(五~六)二具足(七)欲(八)有能
(九)退失(一〇)懈怠精进事

第九 念品

八十一 念

「诸比丘若无正念正智则于坏正念正智者害惭愧之所依若无惭愧则于坏惭愧者害根防护之所依若无根之防护则于坏根之防护者害戒之所依若无戒则于坏戒者害正定之所依若无正定则于坏正定者害如实知见之所依若无如实知见则于坏如实知见者害厌患离贪之所依若无厌患离贪则于坏厌患离贪者害解脱知见之所依

诸比丘譬如树若坏其枝叶则其幼芽不成满心不成满诸比丘如是若无正念正智则于坏正念正智者害惭愧之所依若无惭愧则于坏惭愧者害根防护之所依若无根之防护则于坏根之防护者害戒之所依若无戒则于坏戒者害正定之所依若无正定则于坏正定者害如实知见之所依若无如实知见则于坏如实知见者害厌患离贪之所依若无厌患离贪则于坏厌患离贪者害解脱知见之所依

诸比丘若有正念正智则于具足正念正智者具足惭愧之所依若有惭愧则于具足惭愧者具足根防护之所依若有根之防护则于具足根之防护者具足戒之所依若有戒则于具足戒者具足正定之所依若有正定则于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实知见之所依若有如实知见则于具足如实知见者具足厌患离贪之所依[P.337]若有厌患离贪则于具足厌患离贪者具足解脱知见之所依

诸比丘譬如树若具足枝叶则其幼芽成满心成满诸比丘如是若有正念正智则于具足正念正智者具足惭愧之所依若有惭愧则于具足惭愧者〔具足根防护之所依若有根之防护则于具足根之防护者具足戒之所依若有戒则于具足戒者具足正定之所依若有正定则于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实知见之所依若有如实知见则于具足如实知见者具足厌患离贪之所依若有厌患离贪则于具足厌患离贪者〕具足解脱知见之所依

八十二 芬那

具寿弗尼耶来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弗尼耶白世尊言

「大德有何因何缘如来有时思说法有时不思说法耶

「佛尼耶比丘有信若不来诣则如来不思说法弗尼耶比丘有信来诣之时则如来思说法

弗尼耶比丘有信若来诣而不承事则〔如来不思说法弗尼耶比丘有信来诣又承事之时则如来思说法

佛尼耶比丘有信若来诣〕承事而不请问则〔如来不思说法弗尼耶比丘有信来诣承事又请问之时则如来思说法

弗尼耶比丘有信若来诣承事〕请问而不倾听其法则〔如来不思说法弗尼耶比丘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又倾听其法之时则如来思说法

弗尼耶比丘有信若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闻而不受持其法则〔如来不思说法弗尼耶比丘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闻而受持其法之时则如来思说法

弗尼耶比丘有信若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闻而受持其法不观察所持之法义则〔如来不思说法弗尼耶比丘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闻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法义之时则如来思说法

[P.338]弗尼耶比丘有信若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闻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之法义非知义知法而法随法行则如来不思说法弗尼耶比丘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闻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而法随法行之时则如来思说法

弗尼耶成就此〔八〕法之时则如来一向思说法

八十三 根本

「诸比丘若外道修行者如是问『朋友一切诸法以何为根本耶一切诸法从何生起耶一切诸法从何集起耶一切诸法以何为趣归耶一切诸法以何为上首耶一切诸法以何为增上耶一切诸法以何为最上耶一切诸法以何为核心耶』诸比丘若如是问汝等应云何回答彼外道修行者耶

「大德我等于法以世尊为根以世尊为眼以世尊为依大德世尊愿显示此所说之义诸比丘从世尊听闻受持

「诸比丘果尔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言

「诸比丘若外道修行者如是问『朋友一切诸法以何为根本耶一切诸法从何生起耶一切诸法从何集起耶一切诸法以何为趣归耶一切诸法以何为上首[P.339]一切诸法以何为增上耶一切诸法以何为最上耶一切诸法以何为核心耶』诸比丘若如是问汝等应如是回答彼外道修行者『友一切诸法以欲为根本一切诸法从思念生起一切诸法从触集起一切诸法以受为趣归一切诸法以定为上首一切诸法以念为增上一切诸法以慧为最上一切诸法以解脱为核心』诸比丘若如是问汝等应如是回答彼外道修行者

八十四 贼

「诸比丘成就八种法之大贼速疾穷尽而不久活以何等为八耶

打掷不打掷者取而无余杀妇女污童女侵出家者侵王库于近〔人家〕傍作业不巧于守藏

诸比丘成就此八法之大贼速疾穷尽而不久活

诸比丘成就八法之大贼不速疾穷尽而久活以何等为八耶

不打掷不打掷者不取而无余不杀妇女不污童女不侵出家者不侵王库不于近〔人家〕傍作业巧于守藏是

诸比丘成就此八法之大贼不速疾穷尽而久活

[P.340]八十五 沙门

「诸比丘所谓『沙门』者即是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增上语诸比丘所谓『婆罗门』者即是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增上语诸比丘所谓『明觉者』即是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增上语诸比丘所谓『药师』者即是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增上语诸比丘所谓『离垢者』即是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增上语诸比丘所谓『无垢者』即是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增上语诸比丘所谓『有智者』即是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增上语诸比丘所谓『解脱者』即是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增上语

沙门长者婆罗门之所得
明觉者药师无上之所得
离垢无垢清净者之所得
有智解脱者无上之所得
我乃胜利者解脱于系缚
与解脱以最胜已调之象
达无学位已入最胜涅槃

八十六 名称

尔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俱游行于憍萨罗国到达憍萨罗名为伊奢能伽罗之婆罗门村于此世尊住于伊奢能伽罗之伊奢能伽罗密林中

[P.341]

伊奢能伽罗之婆罗门居士闻「释子沙门瞿昙从释种出家到达伊奢能伽罗住于伊奢能伽罗之伊奢能伽罗密林中彼尊贵之瞿昙如是善名称举扬『彼世尊是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彼于天界魔界梵天界及沙门婆罗门天众中自证知现证而宣说正法彼说初善中善后善而具足义理文句之法显示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善哉得见如是应供者

伊奢能伽罗之婆罗门居士过是夜之后持众多之嚼食啖食往诣伊奢能伽罗密林至已立于门屋之外發高而大之声

尔时具寿那祇多为世尊之侍者世尊告具寿那祇多言

「那祇多彼何以高声大声耶犹如渔夫之拖鱼者

「大德此伊奢能伽罗之婆罗门居士为世尊与比丘众持众多之嚼食啖食立于门屋之外

「那祇多我于称不欲求称于我不欲求那祇多我随欲而得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非随欲而得此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者令彼味彼不净乐睡眠乐利养恭敬名闻乐

[P.342]「大德世尊请受〔彼等施〕善逝请受〔彼等施〕大德是世尊可受之时大德于世尊所往之处则有都城与地方之婆罗门居士趣向而来大德譬如有密云而天降雨之时水随低处而注大德如是于世尊所往之处则有都城与地方之婆罗门居士趣向而来何以之故耶大德依世尊之戒

「那祇多我于称不欲求称于我不欲求那祇多我随欲而得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非随欲而得此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者令彼味彼不净乐睡眠乐利养恭敬名闻乐

那祇多又一类之天人非随欲而得此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而我随欲而得此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

那祇多又汝等集会来集随聚会乐而住我如是思惟『此诸具寿非随欲而得此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而我随欲而[P.343]得此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如是此诸具寿集会来集随聚会乐而住

那祇多我见此处之诸比丘相互以指击触而哄笑戏乐那祇多我如是思惟『此诸具寿非随欲而得此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而我随欲而得此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如是此诸具寿相互以指击触而哄笑戏乐

那祇多我见于此处之诸比丘随欲满腹而食随卧乐触乐睡眠乐而住那祇多我如是思惟『此诸具寿非随欲而得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而我随欲此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如是此诸具寿随欲满腹而食随卧乐触乐睡眠乐而住

[P.344]

那祇多我见于此处之比丘住于村边入定而坐那祇多我如是思惟『今守园人或沙弥乱此具寿令此人失此定』那祇多是故我不悦此比丘住于村边

那祇多我见于此处之阿兰若比丘于阿兰若中坐睡而坐那祇多我如是思惟『今此具寿除遣此睡眠之疲劳将专作意作阿兰若想』那祇多是故我悦此比丘住于阿兰若

那祇多我见于此处之阿兰若比丘于阿兰若中未得定而坐那祇多我如是思惟『今此具寿令未定之心入定得定而护心』那祇多是故我悦此比丘住于阿兰若

那祇多我见于此处之阿兰若比丘于阿兰若中已得定而坐那祇多我如是思惟『今此具寿令解脱未解脱心护已解脱心』那祇多是故我悦此比丘住于阿兰若

那祇多我行大道前后无见少人之时乃至为大小便亦安稳

八十七 钵

「诸比丘于成就八分之优婆塞僧伽若欲则可作覆钵以何等为八耶

[P.345]

企令诸比丘之无所得企令诸比丘之不利企令诸比丘之无住处毁訾谗谤诸比丘离间比丘与比丘毁訾佛毁訾法毁訾僧

诸比丘于成就此八分之优婆塞僧伽若欲则可作覆钵

诸比丘于成就八分之优婆塞僧伽若欲则可解覆钵以何等为八耶

不企令诸比丘之无所得不企令诸比丘之不利不企令诸比丘之无住处不毁訾谗谤诸比丘不离间比丘与比丘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

诸比丘于成就此八分之优婆塞僧伽若欲则可解覆钵

八十八 喜悦

「诸比丘于成就八分之比丘优婆塞若欲则可说不喜以何等为八耶

企令在家人之无所得企令在家人之不利毁訾谗谤在家人离间在家人与在家人毁訾佛毁訾法毁訾僧所见非境

诸比丘于成就此八分之比丘优婆塞若欲则可说不喜

[P.346]

诸比丘于成就八分之比丘优婆塞若欲则可说喜悦以何等为八耶

不企令在家人之无所得不企令在家人之不利不毁訾谗谤在家人不离间在家人与在家人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所见有境

诸比丘于成就此八分之比丘优婆塞若欲则可说喜悦

八十九 下意

「诸比丘于成就八法之比丘僧伽若欲则可作下意羯磨以何等为八耶

企令在家人之无所得企令在家人之不利毁訾谗谤在家人离间在家人与在家人毁訾佛毁訾法毁訾僧与在家人约如法而不行

诸比丘于成就此八法之比丘僧伽若欲则可作下意羯磨

诸比丘于成就八法之比丘僧伽若欲则可解下意羯磨以何等为八耶

[P.347]

不企令在家人之无所得不企令在家人之不利不毁訾谗谤在家人不离间在家人与在家人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与在家人约如法而行

诸比丘于成就此八法之比丘僧伽若欲则可解下意羯磨

九十 行

「诸比丘于受觅罪相羯磨之比丘可正行八种法〔谓〕不可授具足戒不可与依止不可畜沙弥不可受比丘尼教诫之选不可教诫比丘尼——即使有威亦不可受任何僧伽之选亦不可任职任何之別处又依其因不可受出罪

诸比丘于受觅罪相羯磨之比丘可正行此八法

第九 念品终

摄句

(一)念(二)弗尼耶(三)根本(四)贼
(五)沙门与其他之七(六)名称(七)钵
(八)喜悦(九)下意(一〇)行

〔附 优婆夷名

(一)菩阇(二)尸厘摩(三)波昙(四)须头(五)摩拏茶(六)郁多罗(七)真珠(八)差摩(九)苏摩(一〇)噜毕(一一)准陀(一二)频婆[P.348](一三)善意(一四)胜鬘(一五)提莎(一六)提莎母(一七)尊那(一八)尊那母(一九)迦若那(二〇)迦若那母(二一)没怛啰(二二)难陀母(二三)毘舍佉鹿母(二四)拘仇多罗优婆夷(二五)奢摩嚩帝优婆夷(二六)须帕莎拘利女(二七)须毘耶优婆夷(二八)诺酤罗长者母

第十 贪品

第一章 贪

第一节 证知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习此八法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即内有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即内有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P.349]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青色〔青现青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黄黄色〔黄现黄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赤赤色〔赤现赤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白白色白现白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习此八法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即有色想而观诸色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胜解而知『净也』超越一切之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空者无边』入空无边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空无边处『识者无边』入识无边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识无边处『少无所有』入无所有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具足而住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二节 徧知(一~三)

「诸比丘为徧知贪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徧知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三节 徧尽(一~三)

「〔诸比丘〕为徧尽〔贪〕〔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徧尽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四节 断(一~三)

「〔诸比丘〕为断〔贪〕〔当修习八法乃至为断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五节 尽(一~三)

「〔诸比丘〕为尽〔贪〕〔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尽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六节 灭(一~三)

「〔诸比丘〕为灭〔贪〕〔当修习八法乃至为灭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七节 离贪(一~三)

「〔诸比丘〕为离贪〔贪〕〔当修习八法乃至为离贪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八节 灭尽(一~三)

「〔诸比丘〕为灭尽〔贪〕〔当修习八法乃至为灭尽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九节 弃舍(一~三)

「〔诸比丘〕为弃舍〔贪〕〔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弃舍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节 定弃

〔「诸比丘为定弃贪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诸比丘为定弃贪当修习此八法

「诸比丘为定弃贪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即内有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即内有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青色青现青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黄色黄现黄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赤色赤现赤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白色白现白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诸比丘为定弃贪当修习此八法

「诸比丘为定弃贪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即有色想而观诸色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胜解而知『净也』超越一切之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空者无边也』入空无边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空无边处『识者无边也』入识无边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识无边处『少无所有』入无所有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具足而住

诸比丘〕为定弃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二章 嗔(第一~第十节)

「〔诸比丘〕〔为了知〕嗔〔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嗔当修习此八法〕」

第三章 痴(第一~第十节)

「〔诸比丘〕〔为了知〕痴〔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痴当修习此八法〕」

第四章 忿(第一~第十节)

「〔诸比丘〕〔为了知〕忿〔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忿当修习此八法〕」

第五章 恨(第一~第十节)

「〔诸比丘〕〔为了知〕恨〔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恨当修习此八法〕」

第六章 覆(第一~第十节)

「〔诸比丘〕〔为了知〕覆〔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覆当修习此八法〕」

第七章 恼(第一~第十节)

「〔诸比丘〕〔为了知〕覆〔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覆当修习此八法〕」

第八章 嫉(第一~第十节)

「〔诸比丘〕〔为了知〕嫉〔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嫉当修习此八法〕」

[P.350]第九章 悭(第一~第十节)

「〔诸比丘〕〔为了知〕悭〔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悭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章 谄(第一~第十节)

「〔诸比丘〕〔为了知〕谄〔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谄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一章 诳(第一~第十节)

「〔诸比丘〕〔为了知〕诳〔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诳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二章 傲(第一~第十节)

「〔诸比丘〕〔为了知〕傲〔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傲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三章 愤發(第一~第十节)

「〔诸比丘〕〔为了知〕愤發〔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愤發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四章 慢(第一~第十节)

「〔诸比丘〕〔为了知〕慢〔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慢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五章 过慢(第一~第十节)

「〔诸比丘〕〔为了知〕过慢〔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过慢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六章 憍(第一~第十节)

「〔诸比丘〕〔为了知〕憍〔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憍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七章 放逸

第一节 证知

「〔诸比丘〕为证知放逸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诸比丘为证知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诸比丘为证知放逸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即内有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有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青色青现青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黄色黄现黄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赤色赤现赤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白色白现白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诸比丘为证知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诸比丘为证知放逸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即有色而观诸色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胜解为『净』超越一切之色想断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所谓『空者无边』入空无边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空无边处所谓『识者无边』入识无边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识无边处所谓『少无所有』入无所有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具足而住

诸比丘为证知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第二节 徧知(一~三)

「〔诸比丘〕为徧知〔放逸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徧知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第三节 徧尽(一~三)

「〔诸比丘〕为徧尽〔放逸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徧尽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第四节 断(一~三)

「〔诸比丘〕为断〔放逸当修习八法乃至为断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第五节 尽(一~三)

「〔诸比丘〕为尽〔放逸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尽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第六节 灭(一~三)

「〔诸比丘〕为灭〔放逸当修习八法乃至为灭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第七节 离贪(一~三)

「〔诸比丘〕为离贪〔放逸当修习八法乃至为离贪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第八节 灭尽(一~三)

「〔诸比丘〕为灭尽〔放逸当修习八法乃至为灭尽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第九节 弃舍(一~三)

「〔诸比丘〕为弃舍〔放逸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弃舍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节 定弃

「诸比丘为定弃放逸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诸比丘为定弃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诸比丘为定弃放逸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即内有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有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青色青现青光『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黄色黄现黄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赤色赤现赤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白色白现白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诸比丘为定弃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诸比丘为定弃放逸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即有色而观诸色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胜解为『净』超越一切之色想断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所谓『空者无边』入空无边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空无边处所谓『识者无边』入识无边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识无边处所谓『少无所有』入无所有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具足而住

诸比丘〕为定弃知逸当修习此八法

八集〔毕〕


校注

「八种之功德」有时说十一种之功德增支部原典第五卷三四二页 「上位」若依慈等至不证得上位(即阿罗汉位)自此世死后如眠者有所觉醒则往生于梵世(原注) 汉译杂阿含四三八世法(大正藏二七六四b) 參照前经 參照律藏原典第二卷二〇二页 「陀缚阇梨迦村」此地名出处不明暹罗本之原典注释俱作 vaṭṭajalikā为精舍之名 汉译杂阿含十一三难陀(大正藏二七三a) 汉译中阿含一二二(大正藏一六一〇c)律藏原典第二卷二三六页 「共住」原本 Saṁvāsāyaṁ 订正为 Saṁvāsāya 「恶行」原本 Karaṇaṁ 订正为 Kaṭaṇaṁ 汉译中阿含一五七黄芦园经(大正藏一六七九b)律藏原典第三卷一页 汉译中阿含一八师子经(大正藏一四四〇c)律藏原典第一卷二三三页 汉译杂阿含三三七-八种(大正藏二二三五b) 「乾」原本 Sukka 订正为 Sukkha 汉译杂阿含三三有过(大正藏二二三五a)人施设论第七章二 人施设论第七章一法句经二四一-二四三前半 律藏原典第二卷二〇一页 汉译增阿含四四系缚(大正藏二七六五c) 汉译增阿含四二须伦(大正藏二七五二c)中阿含三五阿修罗经(大正藏一四七五c)汉译施设论(大正藏二六五二六c)參照律藏原典第二卷二三七页 汉译中阿含三七瞻波经(大正藏一四七八b)增一阿含四八-二(大正藏二七八六a)律藏原典第二卷二三六页再者參照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三卷第五品后页注之文献 汉译中阿含郁伽长者(大正藏一四七九c) 參照前经 汉译中阿含四一手长者(大正藏一四八四b) 汉译中阿含四〇手长者(大正藏一四八二c) 汉译杂阿含三三一一一切行(大正藏二二三六c) 參照前经 汉译增三八一(大正藏二七一七b)杂阿含二六-五五五六六一(大正藏二一八八b) [0086001-1] 汉译杂阿含二六-五七五八(大正藏二一八八b) 汉译增一阿含四二-一非时(大正藏二七四七a)中阿含一二四八难(大正藏一六一三a)长部经典原典第三卷二六三再者在本经应该注意的地方是 khaṇa 时节不难akhaṇa 非时节 汉译增阿含四二-六大人八念(大正藏二七五四a)中阿含七四八念(大正藏一五四〇c) 汉译集异门足论(大正藏二六四四一a)长部经典原典第三卷二五八页 [0102001-1] 论事原典三四一页 參照第三十一经 汉译集异门足论(大正藏二六四四二c)长部经典原典第三卷二五八页 长部经典原典第三卷二一八页如是语经五一 參照汉译增一阿含四二善男子施(大正藏二七五五b)增支部经典原典一七二页 參照论事原典三四一页 在原文中「等流」与「极轻」之顺序颠倒随本文订正 [0121001-1] 參照汉译增一阿含四三八关斋法(大正藏二七五六c)增支部经典原典第一卷二一一页 增支部经典原典第一卷二一四页 [0130001-1] 汉译中阿含二〇二持斋经(大正藏一七七〇a) 「可意众天」谓化乐天 參照增支部经典原典第三卷三七页 「瞿昙弥品」使用原注之品名在底本暹罗本各分別为 sa-ādhāna, sandhāna 汉译中阿含一一六瞿昙弥经(大正藏一六〇五a)律藏原典第二卷二五三页 律藏原典第二卷二五八页 參照次经 「处路子」拘利族之称 「如优昙钵果之食」譬如有欲食优昙钵果之人摇动已熟之优昙钵树时唯此一击掉落多果彼食适合于可食唯丢弃其余更多之果食如是不能量入为出而荡尽所受用之财者之称如是所说(原注)汉译为「人皆名为优昙钵果无有种子愚痴贪欲不顾其后」 汉译为「傍人皆言是愚痴人如饿死狗」 參照汉译杂阿含四郁阇迦(大正藏二二三a)前经 汉译七处三观经二八诸畏(大正藏二八七九c) 參照人施设论第八汉译增阿含四三八人(大正藏二七六四c) 參照第七十七经 「放逸」原本 mahāpamādam 读为 pamādam 參照二集第九十七经八集第七十八经 「相续」原本 dāyado 改为 dāyādo 汉译中阿含七三天经(大正藏一五三九b) 汉译集异门足论(大正藏二六四四五b)荻原博士梵汉对译佛教辞典七一一-八 汉译集异门足论(大正藏二六四四三a)荻原博士梵汉对译佛教辞典七〇一-八 原本 eko 之一语多余 「种种想」原本 mānatta 是 nānatta 之误 四集第二四七二四九经 [0215001-1] 四集第二四八二五〇经 汉译增一阿含四二众(大正藏二七五四c)集异门足论(大正藏二六四四二c)长部经典第十六经三章二一-二三节 參照汉译增一阿含四二五地动(大正藏二七五三c)中阿含三二八地动(大正藏一四七七b)长部经典第十六经三章一-二〇节自说经(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三卷二〇六页注一之文献) 原本脱落依前段补正 「等」「无等」此有三解(一)谓欲廛之业为等其余为无等(二)谓欲廛色廛之业为等无色廛之业为无等(三)谓异熟之少量为等异熟之多量为无等(原注) 參照汉译增一阿含四〇八(大正藏二七四一c)上之六集第十九经 參照六集第二十经 參照八集第五十四经 參照前经及八集第五十四经 參照八集第六十一经 參照八集第六十二经 原本 sutānañ ca 改为 no ca sutānaṁ 參照六集第十四经 长部经典原典第三卷二五五页汉译集异门足论(大正藏二六四四一c) 「满月」原注「如湿润之豆」译为 tintamāso viya參照中部经典原典第一卷三三二页长部经典相应之处则缺此语 參照汉译中阿含四四念(大正藏一四八五c)及四五四六惭愧(大正藏一四八六a)上之七集第六十一经 汉译中阿含一一三诸法本经(大正藏一六〇二b) 參照五集第三十经大集第四十二经 律藏原典第二卷一二五页 律藏原典第二卷一九页 律藏原典第二卷八六页中部经典原典第二卷二四九页 「比丘尼教诫」原本 bhikkhuno vādaka 改为 bhikkhun'ovādaka 「別处」是为增上处最上处 原本与暹罗本皆无出现与原注比较稍有异同恐烦不一一记载 原本与暹罗本于本文皆不出此品名暹罗本之目次单列举第五品(从八集之初算起为第十品)參照增支部原典第一卷一〇〇页及二九九页于本文中不立章节之细別今试图区分 參照第六十五经 參照第六十六经
[A1] 羸【CB】嬴【南传】
[A2] 眠【CB】眼【南传】
[A3] 丰【CB】豊【南传】
[A4] 已【CB】巳【南传】
[A5] 裟【CB】娑【南传】
[A6] 比【CB】此【南传】
[A7] 抟【CB】搏【南传】
[A8] 节【CB】章【南传】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增支部经典(卷8)
关闭
增支部经典(卷8)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