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85]第十二 小集积经之义释

〔恶见者〕各自     徧住各自见
异执而自善     〔以作〕种种论
「如是知之者     乃是知法者
呵责于此者     不成完全者」(八七六)

「恶见者各自徧住各自见」有恶见一部之沙门婆罗门彼等执六十二恶见中任何之某恶见执著执受执取住著住各自之见共住居住徧住譬如在家者住家中有罪者住罪中有烦恼者住烦恼中如斯有恶见一部之沙门婆罗门彼等执六十二恶见中任何之某恶见执著执受住著住各自之见共住居住徧住此是「徧住各自见」〔之义〕

「异执而自善以作种种论」〔之句中〕「异执」者是执执著执受执取住著种种论者是论种种论多种论相异广论不一论「论」者是语[P.286]说明言说「善〔说〕」是善说自己之主张贤说坚固说真理说说有因说有相说理由说道理此是「异执而自善以作种种论」〔之义〕

「如是知之者乃是知法者」所知者是知法了知通达此之法行道此是「如斯知之者乃是知法者」〔之义〕

「呵责于此者不成完全者」呵责于此之法行道道者此是不完全者此不是完成者此不是圆满者是劣者贱劣者下劣者卑贱者劣小者小者此是「呵责于此者不成完全者」〔之义〕故彼化人言

〔恶见者〕各自     徧住各自见
异执而自善     〔以作〕种种论
如是知之者     乃是知法者
呵责于此者     不成完全者

〔彼等〕如斯之     异执而诤论
且言「他成愚     并是为不善」
彼等虽叙说     一切为自善
于彼等之中     何论是真实

(八七九)

「如斯异执而诤论」者是斯执执著执受执取住著〔而言〕「汝不了知此法〔我了知此法何以故汝何能了知此法律耶因汝是邪行道者我是正行道者我〔言是伴义〕汝〔言不伴义〕应言于前汝乃言后于应言于后汝言于前汝久习之〔说〕是令颠覆也汝说之〔过患〕被指摘汝被论破为令行解脱(汝)说之〔过患〕〕或若能者显论之」然而诤论争斗口论异执诤论确执此是「如斯异执而诤论

[P.287]且言「他成愚并是为不善」如斯「言」是如斯语如斯话如斯说明如斯言说「他是『成愚』贱劣下劣卑贱劣小不善无知乃至无明无智无辨知有恶慧」此是「且言他成愚成不善」〔之义〕

「于彼等之中何论是真实」彼等沙门婆罗门之中何论是真实耶是事实耶是如实耶是如真耶是不颠倒耶此是「于彼等之中何论是真实」〔之义〕

「彼等虽叙说一切为〔自〕善」彼等沙门婆罗门主张说一切自己是善说是贤说是坚固说是真理说因说相说理由说道理此是「彼等虽说一切是善」故彼化人言

〔彼等〕如斯之     异执为诤论
且言「他成愚     并是为不善」
彼等虽叙说     一切为自善
于彼等之中     何论是真实

若他人之法     不为承认者
愚者与劣者     贱劣之慧者
彼等之一切     徧住〔自见故〕
无他一切是     愚劣贱劣慧

(八八〇)

「若他人之法不为承认者」是不认他人之法行道不随观不同意不随喜者此是「若他人之法不为承认者」〔之义〕

「愚者与劣者贱劣之慧者」是他者为愚者劣者下劣者卑贱者劣小者小者劣慧者下劣慧者劣小慧者小慧者此「愚者与劣者贱劣之慧者」〔之义〕

「无他一切是愚劣贱劣慧」彼等沙门婆罗门是愚者劣者贱劣者下劣者卑贱者劣小者小者一切是劣慧者贱劣慧者下劣慧者卑贱慧者[P.288]小会者小慧者此是「无他一切是愚劣贱劣慧」〔之义〕

「彼等之一切徧住〔自见故〕」彼等一切之沙门婆罗门是恶见者彼等执六十二恶见中之任何某一恶见执著执受执取住著而住于各自之见共住居住徧住譬如在家者住于家中有罪者住于罪中有烦恼者住于烦恼中如斯彼等一切之沙门婆罗门是恶见者彼等执六十二恶见中之任何某一恶见执著执受执取住著而住于各自之见共住居住徧住此是「彼等之一切徧住〔自见故〕」故世尊宣示

若他人之法     不为承认者
愚者与劣者     贱劣之慧者
彼等之一切     徧住〔自见故〕
无他一切是     愚劣贱劣慧

若又依自见     此之净白者
是善净慧者     善者具慧者
如彼等之见     于被取著故
彼等中一人     无贱劣慧者

(八八一)

「若又依自见此之净白者」者是依自己之见自己之忍〔智〕自己之意欲自己之主张之净白者徧白者不杂染者此「若又依自见此之净白者」〔之义〕

[P.289]「是善净慧者善者具慧者」〔之句中〕「善净慧者」是净慧者清净慧者徧净慧者净白慧者徧白慧者或又是净见者清净见者徧净见者净白见者徧白见者此是「善净慧者」「善者」是善者贤者慧者觉慧者智者辨知者有慧者此是「善净慧者善者」「具慧者」是具慧者贤者慧者觉慧者智者辨知者有慧者此是「是善净慧者善者具慧者

「彼等中一人无贱劣慧者」者于彼等沙门婆罗门之中亦无一人之贱慧者贱劣慧者下劣慧者卑贱慧者劣小慧者小慧者或又一切是最高慧者最胜慧者最殊胜慧者秀慧者最上慧者胜妙慧者此是「彼等中一人无贱劣慧者」〔之义〕

所谓「如彼等之见为被取著故」彼等沙门婆罗门之见成为如彼之被取著被正受被把取被执取被住著被缚著被信解此成为「如彼等之见为被取著故」故世尊已宣

若又依自见     此之净白者
是善净慧者     善者具慧者
如彼等之见     于被取著故
彼等中一人     无贱劣慧者

敌对者相互     言他是愚见
其〔见〕成如真     〔如真〕我不言
〔彼等〕各自见     以为是真实
故见他是愚

(八八二)

[P.290]「其〔见〕成如真〔如真〕我不言」〔之句中〕「不」者是否定「其见」者是六十二恶见我不言不说不示不施设不确立不开显不分別不显示不说明其见是如实如理事实如真不颠倒此「如真我不言」〔之义〕

「敌对者相互言他是愚见」〔之句中〕敌对者是二人之人是二人之争斗者是二人之口论者是二人之议论者是二人之诤论者为二人之诤者二人之论者二人之谈论者彼等相互以〔他之见〕是愚贱劣下劣卑贱劣小如斯言如斯语如斯话如斯说明如斯言说此是「敌对者相互言他是愚见

「彼等各自见以为是真实」者「世间是常唯此是真实其他是虚妄」已以各自之见为真实「世间是无常唯此是真实其他是虚妄」已以各自之见为真实〔「世间是有边」「世间是无边」「命与身是同一」「命与身是相异」「如来死后存在」「如来死后不存在」「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如来死后非存在非不存在唯此是真实其他是虚偽」己以各自之见为真实

「故见他是愚」〔之句中〕「故」者故是其理由是其因是其缘是其因缘而「见」省思普观「他是愚」是劣贱劣下劣卑贱劣小小也此是「故见他是愚」〔之义〕故世尊已宣示

敌对者相互     言他是愚见
其〔见〕成如真     〔如真〕我不言
〔彼等〕各自见     以为是真实
故见他是愚

[P.291]

某人之所言    「是真实如真」
他人言其见    「是虚偽虚妄」
如斯彼等间     异执而诤论
何故诸沙门     不说一致耶(八八三)

「某人之所言是真实如真」者是某沙门婆罗门是如斯言如斯语如斯话如斯说明如斯言所说之法行道「此是真实如理事实不颠倒」此是「某人之所言是真实如真

「他人言其见是虚偽虚妄」是彼之法行道于某沙门婆罗门如斯言如斯语如斯话如斯说明如斯言说「此是虚偽此是虚妄此是不实此是妄此是不如实」此是「他人言其见是虚偽虚妄」〔之义〕

「如斯〔彼等〕间异执而诤论」者则如斯取把取执取住著而为诤论争斗口论异执诤论确执「汝不了知此之法与律乃至(二二六~二二七页參照)或若能者当显论之」此是「如斯〔彼等〕间异执而诤论」〔之义〕

「何故诸沙门不说一致耶」〔之句中〕「何故」者是于何理由于何之因于何之缘于何之因缘于何之集于何之生因于何之發生因「不说一致耶」是种种说耶多种说耶相互〔相反〕说耶广说耶语耶话耶说明耶言说耶此是「何故诸沙门不说一致耶」〔之义〕故彼化人言

[P.292]某人之所言    「是真实如真」
他人言其见    「是虚偽虚妄」
如斯彼等间     异执而诤论
何故诸沙门     不说一致耶

真理只为一     无有第二事
人人知解彼     不可为诤论
彼等种种〔见〕     自说称真理
是故诸沙门     不说成一致

(八八四)

「真理只有一无有第二事」者即是说苦灭涅槃即所有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舍遣渴爱之尽灭离贪涅槃或又一真理即说至道谛出脱谛苦灭之行道八支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是「真理只有一无有第二事」〔之义〕

[*]人人知解彼不可为诤论」〔之句中〕「彼」者是彼真理「人人」者是有情之同义语人人知解彼真理了知识知別知通达而不可争斗不可口论不可异执不可诤论不可确执应舍断争斗口论异执诤论确执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人人知解彼不可为诤论」〔之义〕

「彼等种种见自说称真理」彼等自行称说种种真理说明[P.293]〔即〕「世间是常唯此是真实其他是虚妄」自行称说说明言说「世间是无常乃至(五〇页參照)如来死后非存在非不存在唯此是真实其他是虚妄」而自行称说说明言说此是「彼等种种〔见〕自说称真理」〔之义〕

「是故诸沙门不说成一致」〔之句中〕「故」者乃是故〔指〕彼理由而彼之因彼之缘彼之因缘「不说为一致」成为种种说多种说相异说广说说明言说此是「是故诸沙门不说成一致」〔之义〕故世尊宣示

真理只为一     无有第二事
人人知解彼     不可为诤论
彼等种种〔见〕     自说称真理
是故诸沙门     不说成一致

诸多议论者     自说为是善
何故于种种     言说真理耶
诸多之真理     已〔由他〕闻耶
或又从彼等     自己思择耶

(八八五)

「何故于种种言说真理耶」〔之句中〕何故者于何故是于何之理由何之因何之缘何之因缘「说种种之真理耶」于多种说耶于相异说耶广说耶说明言说耶此是「何故于种种言说真理耶」〔之义〕

「诸多议论者自说是为善」〔之句中〕「议论者」者是为异论者亦议论者或又议论各自之恶见而语说明言说者〔即〕「世间是常唯此是真实其他是虚妄」「世间是无常乃至(五〇页參照)如来死后非存在非不存在只此是真实其他是虚妄」而议论说明言说者〔亦是议论者〕「自说[P.294]是善」说自己之主张是善说是贤说是坚固说是真理说有因说有相说有理由说有道理此是「诸多议论者自说为是善」〔之义〕

「诸多之真理已〔由他〕闻耶」是以甚多之真理以种种多种相异而广由他闻耶此是「诸多之真理已〔由他〕闻耶」〔之义〕

「或又从彼等自己思择耶」又由〔自己〕之思择寻求思惟而行所导引被带去而行耶如斯是「或又从彼等自己思择耶」〔之义〕或又思择而历练从审思说明言说使自理解之事耶如斯亦是「或又从彼等自己思择耶」〔之义〕故彼化人言

诸多议论者     自说为是善
何故于种种     言说真理耶
诸多之真理     已〔由他〕闻耶
或又从彼等     自己思择耶

依想除诸常     世无多真理
徧计见思择     言「真」「妄」二法

(八八六)

「无甚多种种之真理」者种种甚多真理并无有多种相异广泛此是「无甚多种种之真理」〔之义〕

「于世间依想除诸常」者是「依想」除去诸常执此语说明言说世间一真理唯是苦灭涅槃即所有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舍遣渴爱之尽灭离贪[P.295]涅槃或〔说〕一真理是道谛出脱谛至苦灭行道所谓正见乃至正定此是「世间依想除诸常」〔之义〕

「徧计于诸见思择〔彼等〕言二法『是真理』『是虚妄』」者思择寻求思惟思择寻求思惟而生诸恶见令發生生起如斯言如斯语如斯话如斯说明如斯言说「我者是真理」「汝者是虚妄」此「徧计于诸见思择〔彼等〕言二法『是真理』『是虚妄』〔之义〕」故世尊宣示

依想除诸常     世无多真理
徧计见思择     言「真」「妄」二法

见闻戒务觉     依此蔑视他
决定亦己见     〔不断〕为喜悦
他为愚不善

(八八七)

「见依止于此等蔑视他」见耶见净耶闻耶闻净耶戒耶戒净耶务耶务净耶觉耶觉净耶而依止近依执取住著此是「见闻戒务觉依此蔑视他」〔之义〕蔑视者是不尊敬亦是蔑视或又令生忧亦是蔑视此是「见依此蔑视他」〔之义〕

[P.296]「决定立己见〔不断〕为喜悦」〔之句中〕「决定」者是六十二恶见由决定见而立见决定住立执取住著此是「立决定」喜悦者是满足笑喜悦意令圆满之思惟或又现齿而笑之此是「决定立己见〔不断〕为喜悦」〔之义〕

〔言己为真理〕「他愚为不善」之言「他是愚贱劣下劣卑贱劣小是不善是无知至于无明无智无辨知有恶慧」如斯言如斯语如斯话如斯说明如斯言说此是「言他为愚不善」〔之义〕故世尊宣示

见务戒务觉     依此蔑视他
决定立己见     〔不断〕为喜悦
他为愚不善

一一

见他为愚故     故言自为善
彼自且说善     轻蔑他如斯
〔轻蔑〕而论议

(八八八)

「见他为愚故」者是以他为愚贱劣下劣卑贱劣小以见省思普观「故」是其因其缘其理由其發生因此是「见他为愚故

「故言自为善」〔之句中〕自者是自己彼于其因其缘其理由其發生因[P.297]自言「我自己是善有慧有觉慧有智有辨知有慧」此是「故言自为善」〔之义〕

「彼自且说善」者自己于自己之主张说是善说贤说坚固说真理且说是有因说有相说有理由说有道理此是「彼自且说善」(之义)

「轻蔑他如斯而为论议」〔之句中〕不尊故亦是轻蔑他或又令生忧亦是轻蔑他「如斯而论议」如斯〔轻蔑他〕而谓「此者是邪见者是颠倒见者」以论议彼之恶见此是「轻蔑他如斯而论议」〔之义〕故世尊宣示

见他为愚故     故言自为善
彼自且说善     轻蔑他如斯
〔轻蔑〕而论议

一二

以过误之见     彼已使完成
慢而且狂乱     自思是完全
自意与自认     是为第一人
彼之见如斯     而成被取著

(八八九)

「以过误之见彼已使完成」〔之句中〕过误之见者是言六十二恶见以如何之理由言六十二恶见是过误之见耶彼之一切〔六十二〕见是超理由超相[P.298]于其理由言六十二恶见是过误之见一切异学〔之见〕亦是过误之见由如何之理由而一切异学〔之见〕亦是过误之见耶彼等〔异学〕相互超超越离越令發生令生起恶见于此之理由一切异学〔之见〕亦是过误之见彼已使完成者以过误之见〔自〕为「完成完全高贵」此是「以过误之见彼已使完成

「慢而且狂乱自思是完全」〔之句中慢而且狂乱〕是由慢而于自己之见中为狂發狂狂乱增狂此是「慢而且狂乱」「自思是完全」者思是完全思是完成思是高贵此是「慢而且狂乱自思是完全」〔之义〕

「自意与自认是为第一人」者是自向自己之心灌顶(自认)「我是善者是贤者是具慧者是觉慧者是有智者是辨知者是有慧者」此是「自意与自认是为第一人」〔之义〕

「彼之见如斯而成被取著」彼之其见如斯被取著被正受被把取被执取被住著被缚著被信解此是「彼之见如斯而为被取著」〔之义〕故世尊宣示

以过误之见     彼已使完成
慢而且狂乱     自思是完全
自意与自认     是为第一人
彼之见如斯     而成被取著

一三

持他人之语     若成为贱劣
彼亦应共同     成贱劣慧者
或又自吠陀     之达人贤者
此在沙门中     愚者无一人

(八九〇)

[P.299]「持他人之语若成为贱劣」若依他人之言语依语而(由他)为毁訾者为被叱责者为被诽谤者其人是愚贱劣下劣卑贱劣小小者此是「持他人之语若成为贱劣」〔之义〕

「彼亦应共同成贱劣慧者」彼〔毁訾者〕亦与〔被毁訾者〕共同为劣慧者贱劣慧者下劣慧者卑贱慧者劣小慧者小慧者此是「彼亦应共同成贱劣慧者」〔之义〕

「或又自吠陀之达人贤者」或又以自是吠陀之达人贤者具慧者觉慧者有智者辨知者有慧者此是「或又自吠陀之达人贤者」〔之义〕

「此在沙门中愚者无一人」者于沙门中无有一人之愚者劣者贱劣者下劣者卑贱者劣小者是一切最高慧者最胜慧者最殊胜慧者秀慧者最胜慧者胜妙慧者此是「此在沙门中愚者无一人」〔之义〕故世尊宣示

持他人之语     若成为贱劣
彼亦应共同     成贱劣慧者
或又自吠陀     之达人贤者
此在沙门中     愚者无一人

一四

「〔此我所〕宣说     以外之法者
人人背叛净     不成完全者」
一般诸外学     〔常为〕如斯说
彼等持自见     贪以贪染故

(八九一)

「〔此我〕所宣说以外之法者人人背叛净不成完全者」是此宣说以外之法行道道之人人乃违背净道清净道徧净道净白道徧白道背反[P.300]落失背反完全知彼等不成完全者彼等不成完达者彼等不成圆满者是劣者贱劣者下劣者卑贱者劣小者小者此是「〔我〕所宣说以外之法者人人背叛净不成完全者」〔之义〕

「一般诸外学〔常为〕如斯说」〔之句中〕外学之〔见〕是恶见外学是恶见者一般之诸外学是语说明言说广说诸恶见此是「一般诸外学〔常为〕如斯说」〔之义〕

「彼等持自见贪以贪染故」对自己之见以被染被染贪见贪此是「彼等持自见贪以贪染者故」〔之义〕故世尊宣示

〔此我〕所宣说     以外之法者
人人背叛净     不成完全者
一般诸外学     〔常为〕如斯说
彼等持自见     贪以贪染故

一五

兹〔我所〕言说     唯有说清净
于他之诸法     未有言清净
一般诸外学     如斯为住著
彼等〔之行法〕     坚论自己道

(八九二)

「兹〔我所〕言说唯有说清净」于此处说说明言说有净清净徧净解脱徧脱〔即〕说「世间是常唯此是真实其他是虚妄」于此处而说说明言说有净清净徧净解脱徧脱说「世间是无常乃至(五〇页參照)如来死后非存在非不存在唯此是真实其他是虚妄」于此处说说明言说净清净徧净解脱徧脱此是「兹〔我所〕[P.301]言说唯有说清净」〔之义〕

「于他之诸法未有言清净」除自己之师法说行道投出投弃一切之他说〔即〕如斯言如斯语如斯话如斯说明如斯言说「彼之师不是一切知者不能善说法众不善行道见不贤善行道不善施设道不出〔三界〕者于此处无有净清净徧净解脱徧脱于此是劣贱劣下劣卑贱劣少」而如斯言如斯语如斯话如斯说明如斯言说此是「于他之诸法未有言清净」〔之义〕

「一般诸外学如斯为住著」〔之句中〕外学〔之见〕是恶见「外学」者是恶见者一般[*]诸外学广住著诸恶见住立系著近住缚著信解此是「一般诸外学如斯为住著」〔之义〕

「彼等〔之行法〕坚论自己道」〔之句中〕〔自己之〕法是自己之道〔自己之〕见是自己之道〔自己之〕行道是自己之道〔自己之〕道是自己之道而以「坚论」自己之道以坚固论强固论确立论此是「彼等〔之行法〕坚论自己道」〔之义〕故世尊宣示

兹〔我所〕言说     唯有说清净
于他之诸法     未有言清净
一般诸外学     如斯为住著
彼等〔之行法〕     坚论自己道

一六

坚论自己道     何以愚见他
言他之见愚     说是不净法
[P.302]彼之于当来     应自确固执

(八九三)

「坚论自己道」〔之句中〕〔自己之〕法是「自己之道」见是自己之道行道是自己之道道是自己之道论是以持自己之道坚固而论强固而论确立而论此是「坚论自己道

「于此何以愚见他」〔之句中〕「于此」是有关自己之见自己之忍(智)自己之意欲自己之主张「他是愚」是劣贱劣下劣卑贱劣小「何以见」何可观何可睹何可眺何可省思何可普观此是「何以愚见他」〔之义〕

「言他之〔见〕愚说是不净法彼之于当来应自确固执」者是以「他是愚」是劣贱劣下劣卑贱劣小是「不净法」乃不清净法不徧净法不净白法以若如斯说如斯语如斯说明如斯言说〔彼〕自争斗口论异执争论于当来确执是应持来应赍应赍来应引应引来应执应执取应住著此是「言他之见愚说是不净法彼之于当来应自确固执」〔之义〕故世尊宣示

坚论自己道     何以愚见他
言他之见愚     说是不净法
彼之于当来     应确自固执

一七

决定为住立     且以自〔善〕量
彼更于世间     〔异执〕至诤论
一切决定舍     人世不确执

(八九四)

[P.303]「决定为住立且以自善量」〔之句中〕决定者是六十二恶见决定〔即〕决定其立见而住立执取住著此「决定为住立」「且以自〔善〕量」者是以自量自测〔即〕自量且测「此之师是一切知者」自量且测「此之法是善说」「此之众是善行道」「此之见是贤善」「此之行道是善施设」「此之道能令出〔轮回〕者」此是「决定为住立且以自〔善〕量」〔之义〕

彼更于世间而至诤论〔之句中〕「更」者是于未来自己之说置于未来接近执取住著至于自争斗口论异执「诤论」确执如斯则更为「彼于世间而为至诤论」或更谓「汝不了知此法乃至(四五页參照)或若能者显论之」更与他之说为争论口论异执确执如斯亦是「彼更于世间而至诤论

「一切决定舍人世不确执」〔之句中〕决定者是六十二恶见一切决定舍弃见者能弃徧舍弃舍舍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一切之决定舍

「人于世间不确执」者是不诤斗不口论不异执不诤论不确执即世尊如斯宣说「汝长爪」如是使心解脱之比丘任何人亦不雷同任何人亦无诤论唯于世间之所说不执取而言说「人」者是有情摩奴之子人士补特伽罗[P.304]命者生者生死者根行者摩奴所生者于世间是恶趣世间人世间天世间蕴世间界世间处世间此「人于世间不确执」〔之义〕故世尊宣示

决定为住立     且以自善量
彼更于世间     〔异执〕至争论
一切决定舍     人世不确执

第十二 小集积经之义释毕


校注

若(ce)在底本虽有 Ve今从异本及 Sn 之原文 人人知解彼不可为诤论(Yasmiṁ Pajā No Vivade Pajānaṁ)此之句在 Sn, 之原文虽有 yasmiṁ Pajāno Vivade Pajānaṁ(彼之知解者知解而〔何故〕欲诤论)恐义释之文为正 为超因 hetātikkantā 在底本及暹罗本虽有 hīnātikkantā 意义不通恐是如上所译者 诸外学(titthiyā)底本及暹罗本虽有 diṭṭhiyā 恐将成为上句之误
[A1] 南传大藏经此处注标有误今予以修订为[*]
[A2] 南传大藏经此处注标有误今予以修订为[*]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义释(卷12)
关闭
大义释(卷1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