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受三法之释

一〇七七

于受三法是三受言色涅槃者此等法是不可得是故说「缘一蕴而二蕴」等言「于结生刹那乐受相应者」是对有因结生而述

一〇七八

然而言苦受是于结生不可得之意义即于第二分不说结生

一〇七九

于第三分「于结生刹那」者是对有因结生而说于此处余及由此以外其他诸缘则全部恰如本文归为三分而说是故称为「于因三乃至不去三

一〇八七

于缘之结合有因之异熟苦受是非有故于因根论法称为「异熟二」于增上〔缘〕等之结合于异熟亦唯二问何故耶增上静虑〔及〕道即与异熟苦受皆非有故又于某〔诸〕缘之结合于异熟则可得二分于与异熟之结合于彼等〔诸缘〕亦唯〔得二问〕

一〇九二

于逆答数之非前生缘则无色及结生者无苦受故而出二分于非不相[P.653]应缘无色亦无苦受故亦唯二而已一切非色法所摄之俱生等诸缘于此逆分则缺何故耶与受相应之法由与受相应无俱生等则不生然而无后生亦生故

一一〇七

于缘根结合「非前生一」者是指于无色与结生之无因不苦不乐受相应而言言「非业二」者是对无因唯作相应思而说其理由是乐受〔又〕缘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诸法而彼等〔乐又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之无因唯作思生起于「从非因缘与非业缘与非异熟一」者亦与此同一理趣「非不相应一」者是对无色向转而说依此方法全部组合之〔答〕数应了知

一一二五

于顺逆则唯〔于逆〕所得之缘为逆而存在

一一二七

于逆顺是摄一切非色法之俱生等唯顺之存在而逆是不〔存在〕于无因心生起无增上之意义增上缘为顺则不存在于相缘分等后生是完全其意义不可得而阙如于此处之所有者作为顺而可得作逆者亦可得是互相交换而结合彼等以三一之分种別者三彼等全部之状态应如是考察然而所有于相缘分所说者于俱生分等之注释方法亦同此

[P.654]一一四〇

于问分「依相应之〔四〕蕴」者是依与其相应之诸蕴或彼等之自因或乐受等

一一四四

「后悔」者是先于布施等则「何故我作之耶我之损失宁不为耶」如是而后悔于静虑时则「我静虑已断呜呼我与大众〔相同〕哉」如是而后悔

一一四六

「生痴」者是唯指与嗔相应之痴同「缘痴」者是唯指相应之痴

一一五八

「乐受相应之有分是依不苦不乐受相应之有分」者是称彼所缘之末后有分乃对应根本有分「依出起」者是或依彼所缘或依有分其理由是随顺此两者由善不善证用而出起故而言出起「唯作依出起」者于此处亦同理趣「果依出起」者果心是依有分所以名为由有分之果而出

一一五九

「苦受相应之〔四〕蕴」是忧相应不善之〔四〕蕴

一一六〇

「依不苦不乐受相应之出起」是依彼所缘之客来有分[-1]或依舍相应之根本有分然而若根本有分为快俱行者之时彼所缘乃无生起之理由于证明之所缘以外之所缘而不苦不乐受之不善异熟生彼等亦由证用而出故称为出起

[P.655]一一六五

于俱生缘等之广说其意义完全明了因此依上所述之理趣而不了知者无丝毫之存在是故应善考察之

一一九二

今于各各之缘得诸分全加归纳依数而表示称为「于因三」等此中凡三应知是单纯之三句「所缘九」者是以一为终「增上五」者是依俱生增上而不相杂者三及所缘增上之乐相应为乐相应不苦不乐相应者是不苦不乐相应彼等二者不可为算而乐相应是依不苦不乐不苦不乐相应是依乐以上此等二者应计算如是为五「无间等无间七」者是乐二苦亦二不苦不乐三以上如为七「亲依止九」者乐相应依乐相应之三亲依止缘苦相应唯依本性亲依止缘舍相应依三苦相应依苦相应之无间本性亲依止缘乐相应依本性亲依止缘不苦不乐相应依二种不苦不乐相应者依不苦不乐相应之三依乐相应亦然依苦相应之无间本性以上如是为九若于此处以缘分別者本性亲依止缘者九无间亲依止缘者七所缘亲依止者四以上二十一亲依止缘

[P.656]然于此处断除前生后生其理由是前生或后生是非色法不依非色法之缘为缘「业八」者是乐相应依乐相应之二种苦相应唯依异刹那余之〔依不苦不乐〕亦然苦相应依苦相应之二种依乐相应者无余之唯异刹那而已不若不乐受相应依不苦不乐受相应之二种余〔二者〕唯依异刹那以上如是为八然若此处以缘分別者异刹那者八俱生者三以上十一种业缘又如前生后生不相应缘亦于此处断除其理由是非色法不依非色法之不相应缘为缘之故「无有去七」者是全等于无间等无间缘如是于此处之三九以上〔答〕数之种別者五

一一九三

于依此等缘之结合于〔答〕数少之结合者除超过及不可得而外其〔答〕数应知之以因共所缘缘者不可得无间等亦然「增上二」者是除苦句其余之二其理由是以苦相应之因不名为增上是故彼等除不可得之意义虽于其余之二亦同此理趣于以上因根为二三以上〔答〕数之种別唯二

[P.657]一一九四

依彼等说六种组合彼等之中最初是对非异熟智不相应无增上法而述第二同是对彼等异熟者第三第四同是对彼等之智相应〔法〕第五是对非异熟之有增上无痴第六是对异熟有增上无痴而〔说〕或最初是对一切之因第二是对一切之异熟因第三是对一切之无痴因第四是对一切之异熟无痴因第五是对一切有增上无痴第六是对一切有增上异熟无痴而〔说〕

一一九五

于所缘根「增上四」者是依所缘增上而乐者依乐依不苦不乐不苦不乐者依不苦不乐依乐以上如是者四于亲依止缘亦依所缘亲依止说为四然组合者于此处唯一

一一九六

于增上根等亦依前所述同理趣凡得与非得者善考察而互相组合之〔答〕数应了知

一二一九

于逆论者于善三法之说同理趣抽出为顺之诸缘依其处所〔答〕分为逆数「非因九」者于一切诸缘为九分说示其等以由一为根以一为终为九答「乐受相应法是依乐受相应法之非因缘为缘〔曰〕由乐受相应心而布施」等之论法应是本文抽出而说

一二二九

然于此处缘组合「从非因缘乃至非亲依止八」者是应知为异刹那业缘因微力业是不依异熟之亲依止然唯依异刹那业缘为缘于此处之余与顺逆[P.658]逆顺之各各缘之组合依得分同前所述之方法计算而得是故不广说

第三 异熟三法之释

一二三八

于异熟三法之「缘异熟法而异熟法者从因缘生」是于因缘之十三〔答〕分所说且纳彼等而示依答数〔一二六四〕言「于因十三」于「所缘五」等亦同此理趣如是于此处为十三〔答〕数之种別者六于彼等之缘组合是依前所述理趣之〔答〕数应了知

一二六八

于逆之「缘异熟法而异熟法从非因缘生」者是于因缘之十〔答〕分所说且纳彼等而示依其〔答〕数〔一三〇〇〕说「于非因十」于「非所缘五」等亦同此理趣如是于此处为十十三十二其〔答〕数之种別者八于彼等缘之组合依同前所述之一理趣而应详知其〔答〕数然本文被略之然随此等所得〔答〕数之种別其互相组合之顺逆及逆顺〔答数〕应了知

俱生分与此同一理趣缘依分依止分相杂分相应分者乃如本文所决定

[P.659]一三五七

于问分之「善不善己灭之时」者是依此观而转之善与依偏贪等而转之不善等已灭之时言「异熟即彼所缘性生」者是欲界系异熟即彼所缘性生因凡观证用与疑掉举终了而论无彼所缘者是依此出处而应掩饰

一三五八

「空无边处善是依识无边处唯作之所缘缘为缘」者是已得阿罗汉果且于逆是对前未等至之等至而等至如是说依此方法而于一切之答且善考察本文应知其意义

一四〇五

于「因七所缘九增上十」等亦依俱生增上所缘增上俱生依止前生依止无间亲依止所缘亲依止本性亲依止俱生不相应前生后生不相应按各各之状态应得诸答如是此时应如其等至而全辨察

同于逆等依顺而抽出〔答〕分由顺所得之逆〔答〕分互相结合彼缘于顺逆与逆顺单纯〔之因根等〕及依互相结合而起因根等得〔答〕分数之所得非所得者为非得以上全依前所述之同理趣而应知如于此处由此而后之二法三法者亦如是

[P.660]其理由是为發趣论本文乃无边无量若其意义顺句而释者则极长寿者之寿命亦尚且不足然而若不释其一部分其余依论法所示亦不能知其意义是故由此而后唯此且不说余之三法二法于前未曾说之种类故唯不可不说者我应说之然我不说而进者乃信本文之理趣而应理解

第四 已取三法之释

一五二九

于已取所取三法之问分「所依是依已取所取〔四〕蕴之前生缘为缘」者是指转依而说于结生彼不依前生

一五六〇

「已取所取之段食是依已取所取身之食缘为缘」者此处名为已取所取之段食是入业等起诸色中之营养「依已取所取之身」实是依业等起色身之食缘为缘恰如色命根依诸业果色之扶养支持为缘不依不能生然依蛇咽蛙等之等身言其生蛙身中之营养依食缘为缘此皆不可取因为生身中之营养者不依他身之食缘性为缘

[P.661]一五六一

「依为非已取所取之身者」即是于此时尚且亦依能生而有所得

一五六二

言「依已取所取与非已取所取之〔身〕」者于此时对一方依于支持对他方依于能生或者两者皆唯依支持而言然而二食乃一同为缘时唯依支持而不依能生

其余者于此处唯本文善观察而理解之

第五 残余三法之释

一六六〇

于已染能染三法于全依善三法所说之理趣而应理解

一七五

于寻三法「如业生智之净治」者是天眼净治乃依彼等生起之净治(预习)然指已生之复习时之净治而如是说

余于此处则如本文所决定

五一七

于善三法「乐俱行之有分是依舍俱行之有分之无间缘为缘」是对彼所缘有分〔与〕根本有分而说余于此处全依本文而应理解

六六九

于见三法「见所断之贪生」等见所断乃生于异生修所断乃〔生〕于预流如是于上上于下下乃不生应了知尚且见所断法不依修所断法之一缘为缘

余于此处则依本文之顺于善三法所说相而应理解


校注

是由八十九心内之第三十九至第四十二之欲界系有因异熟无记心 是由八十九心内之第四十三至第四十六之欲界系有因异熟无记心 是指八十九心中之第十九第二十七及第三十九至第四十二等之六心 是指由八十九心中之第二十八至第三十等三心 是指八十九心中第二十六之快及俱行之推度心 是指八十九心中第四十三至第四十六及第六十四(色界第五禅)第七十七(无色界)之九心 [0361001-1] 八十九心中之第十九心是欲界系之无因不善异熟无记心中与舍俱行之推度心 在 Abhidhammattha-saṅgaha IV, 9有如次「此中复于快俱行唯作证用之终有同快俱行彼所缘于舍俱行唯作证用之终有舍俱行然而又于忧俱行证用之终有舍俱行之彼所缘与有分是故若快结生者之忧俱行证用终了时无彼所缘之生彼时无论如何缘于前所知之小所缘而舍俱行推度生阿阇梨等言其无间达于有分」此中快(somanassa)者相同于乐(sukha)忧(domanassa)者相同于苦(dukkha)
[A1] 呜【CB】鸣【南传】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發趣论(卷4)
关闭
發趣论(卷4)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