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發趣论注

〔第五 残余三法之释〕

[P.662]七六七~

于见所断因三法依见所断因等之分別是可依如注干所说之理趣应知之掉举俱行之痴是无因故摄入第三聚之中如是于此处依见与修所应断之因是所断因凡无其〔因〕者依见修皆非所断因如是知此所断因与非所断因之分別余于见所断因三法或从于善三法所说之相应知之

一〇四二~

于积集趣三法于相缘分与相杂分之顺全等于善三法其余对于答及对〔答〕数亦归至于本文

一一七三~

于有学三法无学法是对于有学法由任何缘亦不为缘然而有学〔法〕对于无学〔法〕是无间亲依止余于此处亦归至如于本文

一三二一~

于小三法亦相同

一六一一~

于小所缘三法谓无量所缘之思是有学之进姓思亦称为省察思

一六一二~

谓异熟小所缘是于结生以业为所缘于转是依眼识等而色等之所缘依证用而取之小所缘又依彼所缘而作为所缘而生然而言「依进姓心是无结生」故彼等为此经而遮止余于此处如本文应知之

一六二七~

劣三法是等于已染三法

[P.663]一六三二~

于邪性决定三法邪性决定是对于正性决定或正性决定是对于邪性决定依任何缘亦不为缘若邪性决定或正性决定离俱生增上者决不有于正性决定是一向无所依前生于邪性决定者有所缘前生以非决定心为缘应生决定邪见余缘决定而决定生重邪性决定而任何法亦不生善是对邪性决定而不为亲依止缘余于此处如本文所说之理趣应知之

一七六八~

于道所缘三法于相缘分之顺是无异熟缘于业缘亦于此三法不得异刹那于已生三法过去三法亦相同

一七七五~

于逆谓「无因道所缘」是指无因道所缘之向转而如是说余于此处如本文应知之

一八八八~

于已生三法与过去三法无相缘分等唯得问分何故耶相缘分等唯有俱生前生而已又此等三法是杂于过去未来又于已生三法于此处不得无间分之缘何故耶于已生三法无过去故已生与未生等此之此处二法是对于已生与未生等此处之二法由任何缘亦不缘未生与当生之此二法对于已生依所缘亲依止之二缘为缘余于此处如本文所出之理趣应知之

[P.664]一九一七~

于过去三法现在者对于过去未来过去未来是对于过去未来之任何缘亦不缘然而涅槃是于此等二者三法任何缘亦不得缘已生余于此处亦如本文所出之理趣而知之

二〇三三~

于内三法内外句是不说何故名为内外两聚决于一起不足为缘不足为缘已生是故置于掌上芥子之色亦不与掌色一起为所缘应知之

二一二七~

又如内外句如是于内所缘三法亦不得内外所缘句余如归至于本文

二一七五~

于有见三法亦应全由本文而取义又此处之〔答〕数于本文所出分亦略故如先所述方法之组合而组合应知之


校注

注干(Aṭṭhakathā-kaṇḍa)者是法集论注释 aṭṭhasālini 之別名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發趣论(卷6)
关闭
發趣论(卷6)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