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缘经卷第七

现化品第七

(六一)身作金色

佛在迦毘罗卫国尼拘陀树下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选择族望娉以为妇作诸音乐以娱乐之其妇怀足满十月生一男儿身作金色政殊妙世所希有身有光明照彼城内皆作金时儿父母见其如是心怀欢喜叹未曾有召诸相师占相此儿相师睹已问其父母「此儿产时有何瑞相」父母答曰「此儿生时身作金色兼有光明」因与立字名曰金色年渐长大体性贤柔慈仁孝顺闻世有佛在尼拘陀树下将诸亲友往诣佛所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憘悦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须陀洹果归白父母「我于今日往到尼拘陀树下见佛世尊神容炳耀如百千日又见比丘诸根寂定威仪可观我所愿乐唯愿慈愍听我出家」时儿父母闻是语已爱念子故不能违逆寻将佛所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懃修习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白佛言「世尊此金色比丘宿殖何福生于豪族身作金色得值世尊出家获道」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善听吾当为汝分別解说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㮈国有佛出世毘婆尸教化周讫迁神涅槃尔时有王槃头末帝收其舍利起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时有一人值行见塔有少破落和埿补治及买金薄钻其上發愿出去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天上人中身常金色受天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身故金色出家得道」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钻金薄人者今现在金色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二)身有栴檀香

佛在迦毘罗卫国尼拘陀树下时彼国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选择高门娉以为妇作诸伎乐以娱乐之其妇怀妊足满十月产一男儿容貌端政世所无比身诸毛孔有牛头栴檀香从其面门出优钵罗花香父母亲属莫不欢喜召诸相师占相此儿相师见已问其父母「此儿生时有何瑞相」父母答曰「此儿生时身诸毛孔有牛头栴檀香从其面门出优钵罗华香」因为立字名栴檀香年渐长大体性仁和见者爱敬将诸亲友而行游戏渐次往到尼拘陀树下见佛世尊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辞父母求索入道父母爱念不能违逆将诣佛所求索出家佛即告曰「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懃修习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白佛「世尊今此栴檀香身比丘宿殖何福生便有香又值世尊出家得道」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別解说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㮈国有佛出世号毘婆尸教化周讫迁神涅槃时彼国王名槃头末帝取舍利造四宝塔将诸群臣后妃婇女赍持香花入彼塔中而共供养践蹋塔地有破落处时有长者见此塔地有破落处寻和好埿用涂治之以栴檀香坌散其上發愿而去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恶趣天上人中身口常香受天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身口故香出家得道」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以栴檀香坌散地者今香身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三)有大威德

佛在迦毘罗卫国尼拘陀树下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选择高门娉以为妇种种音乐以娱乐之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男儿身体柔颜色鲜泽端政殊世所希有父母亲属见之欢喜因为立字名曰威德年渐长大柔和调顺见者爱敬远近信伏将诸亲友游行观看到尼拘陀树下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照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归辞父母求索入道父母爱念不能违逆将诣佛所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懃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皆共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白佛言「世尊今此威德比丘宿殖何福极柔濡颜色鲜明又为众人所见敬仰遭值世尊出家得道」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善听吾当为汝分別解说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㮈国有佛出世号毘婆尸教化周讫迁神涅槃彼时有王名槃头末帝收其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时有一人值行往到见彼塔上有诸萎花尘土坌上即取萎花拂拭使净还用供养發愿出去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颜色奕奕有大威德受天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故有威德出家得道」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拂拭花人今威德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四)有大力

佛在迦毘罗卫国尼拘陀树下时彼国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选择族望娉以为妇倡伎乐而娱乐之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男儿骨节麤大肥壮大力父母见之因为立字名曰大力年渐长大勇健多力无有及者将诸亲友游行观看到尼拘陀树下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归白父母求索入道父母爱念不能违逆将诣佛所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懃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白佛言「世尊此大力比丘宿殖何福生则大力勇健无敌又值世尊出家得道」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別解说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㮈国有佛出世号毘婆尸教化周讫迁神涅槃时彼国王名槃头末帝收取舍造四宝有一人在此塔边高声唱言集唤众人建立塔發愿而去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常有大力受天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故有大力出家得道」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唱唤众人竖立枨者今此大力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为人所恭敬

佛在迦毘罗卫国尼拘陀树下时彼国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选择高门娉以为妇种种音乐以娱乐之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男儿端政殊妙与众超绝有见之者无不敬仰年渐长大与诸亲友游行观看到尼拘陀树下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归辞父母求索入道父母爱念不敢违逆将诣佛所求索出家佛即告「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懃修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白佛言「世尊今此为人所敬仰比丘宿殖何福生便端政有见之者无不敬仰又值世尊出家得道」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善听吾当为汝分別解说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㮈国有佛出世号毘婆尸教化周讫迁神涅槃彼时有王名槃头末帝其舍利造四宝塔而供养之于其后时有少毁时有童子入其塔中见此破处和颜悦色集唤众人各共涂治發愿出去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受乐无极常为人天所见敬仰乃至今者遭值于我故为诸人所见敬仰出家得道」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集唤众人涂塔地者今此为人所敬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六)顶上有宝盖

佛在迦毘罗卫国尼拘陀树下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选择族望娉以为妇作诸音乐常娱乐之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男儿容貌端政世所希有然其生时顶上自然有摩尼宝盖遍覆城上父母欢喜因为立字名曰宝盖年渐长大与诸亲友出城游渐次往到尼拘陀树下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晖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懃修习得阿罗汉果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怪未曾有而白佛言「今此宝盖比丘宿殖何福初生之时顶上自然有摩尼宝盖遍覆城上又值世尊出家未久得获道果」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別解说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㮈国有佛出世号毘婆尸游行诸国化缘周讫迁神涅槃时有国王名槃头末帝收取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时有商主入海采宝安隐来归即以摩尼宝珠盖其塔發愿而去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恶趣天上人中常有宝盖随共而生乃至今者得值于我出家获道」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商主奉上摩尼宝珠者今此宝盖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妙声

佛在迦毘罗卫国尼拘陀树下时彼国中有一长者财富无量不可称计选择族望娉以为妇作诸音乐以娱乐之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男儿端政殊妙世所希有年渐长大有好音声令众乐闻与诸亲友出城游戏至尼拘陀树下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晖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住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归辞父母求索入道爱念子故不能违逆将诣佛所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懃修习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而白佛言「世尊今此妙声比丘宿殖何福有是妙声复值世尊出家得道」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別解说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㮈国有佛出世号毘婆尸教化周讫迁神涅槃时有国王名槃头末帝收取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时有一人见此塔故心怀欢喜便作音乐以绕供养發愿而去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常有好声令众乐闻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故有好声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百子同产

佛在迦毘罗卫国尼拘陀树下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选择族望娉以为妇作倡伎乐以娱乐之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肉时彼长者见其如是心怀愁恼谓为非祥往诣佛所前礼佛足长跪白佛「我妇怀妊生一肉团不审世尊为是吉凶唯愿世尊幸见告语」佛告长者「汝莫疑怪但好养育满七日已汝当自见」时彼长者是语已喜不自胜还诣家中勅令瞻养七日头到肉团开敷有百男儿端政殊世所希有年渐长大便共相将出城观看渐次往到尼拘陀树下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憘悦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各得须陀洹果即于佛前求索入道佛告童子「父母不听不得出家」时彼童子闻是语已归辞父母求索出家父母爱念不能违逆将诣佛所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懃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前白佛言「今此同生一百比丘宿殖何福兄弟百人一时俱生端政殊妙人所爱敬遭值世尊出家得道」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別解说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㮈国有佛出世号毘婆尸教化周讫迁神涅槃时彼国名槃头末帝收取舍利造四宝塔而供养之有同邑一百余人倡伎乐赍持香花供养彼塔發誓愿『以此供养善根功德使我来世在所生处共为兄弟』發是愿已各自归去」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同邑人者今此一百比丘是由于彼时誓愿力故九十一劫不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常共同生受天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故复同生出家得道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九)顶上有宝珠

佛在迦毘罗卫国尼拘陀树下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选择族望娉以为妇作诸音乐而娱乐之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男儿端政殊妙世所希有头上自然有摩尼时儿父母见其如是因为立字名曰宝珠年渐长大将诸亲友出城游戏至尼拘陀树下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怀欢喜前礼佛足却坐一面听佛说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归辞父母求索入道父母爱念不能违逆将诣佛所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懃修习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著衣持钵入城乞食彼宝珠故在头上城中人民其所以云何比丘头上戴珠而行乞食竞来看之时宝珠比丘深自还归所止白言「世尊我此头上有此宝珠不能使去今者乞食为人蚩笑愿佛世尊见却此珠」佛告比丘「汝但语珠我今生分已尽更不须汝』如是三说珠自当去」时宝珠比丘受佛教勅三遍向说于是宝珠忽然不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前白佛言「今此宝珠比丘宿殖何福于其生时头戴宝珠踰日月又值世尊出家得道」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別解说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㮈国有佛出世号毘婆尸教化周讫迁神涅槃彼国王名槃头末帝收取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时彼王子入其塔中礼拜供养持一摩尼宝珠系著枨头發愿而去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常有宝珠在其顶上受天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故有宝珠在其顶上」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王子者今此宝珠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〇)布施佛幡

佛在迦毘罗卫国尼拘陀树下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选择族望娉以为妇作诸音乐以娱乐之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男儿端政殊妙与众超绝初生之日虚空中有大幡盖遍覆城上时诸人众因为立字波多迦年渐长大将诸亲友出城游戏到尼拘陀树下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住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归辞父母求索入道父母爱念不能违逆将诣佛所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懃修习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而白佛言「世尊今此波多迦比丘宿殖何福生便端政与众超绝于空中有大幡盖遍覆城上复值世尊出家得道」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別解说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㮈国有佛出世号毘婆尸教化周讫迁神涅槃尔时有王名槃头末帝收取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时有一人施设大会供养讫竟作一长幡悬著塔上發愿而去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常有幡盖覆荫其上受天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作幡者今此波多迦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

撰集百缘经卷第七


校注

61 Suvarṇābhaḥ.◎在卷第三【圣】 缘【大】缘六十一【宋】【元】【明】 佛【大】*尔时佛【圣】* Kapilavastuni nyagrodhārāme. 妊【大】*任【圣】* 政【大】*正【宋】*【元】*【明】* 色【大】光【圣】 与【大】为【宋】【元】【明】【圣】 世尊【大】*〔-〕【圣】* (三十种)七字【大】*相【圣】* 四谛【大】*〔-〕【圣】* 须陀洹【大】*初【圣】* 往到下【大】〔-〕【圣】 (神容观)二十字【大】及诸比丘【圣】 阿【大】*〔-〕【圣】* 殖【大】*植【宋】*【元】*【明】* 世尊【大】佛【圣】 (汝等说)十二字【大】*〔-〕【圣】* 号【大】号曰【圣】 Vipaśyin. Bandhumat. 钻【大】*怗【宋】*牒【圣】* 闻佛所说【大】*〔-〕【圣】* 62 Sugandhaḥ.◎在卷第二【圣】 缘【大】缘六十二【宋】【元】【明】 国尼下【大】*城【圣】* 不可称计【大】*〔-〕【圣】* 容貌端政【大】〔-〕【圣】 见【大】睹【宋】【元】【明】观【圣】 名【大】名曰【圣】 十【大】千【明】 普【大】*照【圣】* 辞【大】*其【圣】* 得【大】得阿【宋】【元】【明】 罗汉【大】第四【圣】 言【大】曰【圣】 身【大】〔-〕【圣】 生便有香【大】得如是果【圣】 世尊【大】佛【圣】 头【大】所【元】 取【大】〔-〕【圣】 践【大】跋【圣】 恶趣【大】地狱【圣】 63 Vapuṣmān.◎在卷第三【圣】 缘【大】缘六十三【宋】【元】【明】 濡【大】*软【宋】*【元】*【明】* 颜色【大】〔-〕【圣】 端政【大】〔-〕【圣】 妙【大】*特【圣】* 柔和调顺【大】〔-〕【圣】 照曜【大】〔-〕【圣】 (身极值)十八字【大】得如是果及值佛【圣】 极柔【大】体极【宋】【元】【明】 世尊丘【大】佛告【圣】 号【大】*名号【圣】* 地狱鬼【大】*三途【圣】* 奕奕【大】光泽【圣】 故有威德【大】〔-〕【圣】 诸比丘【大】*〔-〕【圣】* 64 Balavān. * ◎在卷第三【圣】 缘【大】缘六十四【宋】【元】【明】 倡伎【大】*诸音【圣】* 大【大】*多【圣】* 普曜【大】*〔-〕【圣】* 佛即【大】*即佛【圣】* 世尊【大】佛【圣】 利【大】利然设欲思【圣】 塔【大】塔而供养之【圣】 有一人在【大】一人有【圣】 枨【大】之【圣】 而【大】出【圣】 故有大力【大】〔-〕【圣】 枨【大】索【圣】 卷第三末【圣】 65 Priyaḥ.◎在卷第四初【圣】 缘【大】缘六十五【宋】【元】【明】 国【大】*城【圣】* 与众之【大】见【圣】 与【大】*将【圣】* 曰【大】言【圣】 道【大】习【宋】【元】【明】【圣】 阿罗汉【大】*第四【圣】* 为人所敬仰比丘【大】比丘为人敬仰【宋】【元】【明】 有见之【大】见【圣】 世【大】佛世【圣】 汝等【大】〔-〕【圣】 (吾当说)八字【大】〔-〕【圣】 彼时有【大】时有一【圣】 其【大】取【明】 破【大】坏【圣】 入【大】在【明】 和颜悦色【大】〔-〕【圣】 天上人中【大】*〔-〕【圣】* (故为仰)八字【大】〔-〕【圣】 66 Padmākṣa.◎在卷第四【圣】 缘【大】缘六十六【宋】【元】【明】 长【大】大长【圣】 常【大】【圣】 戏【大】*行【圣】* 足【大】足却坐一面佛即为其说法心开意解即得初果归辞父母求索入道父母爱念不得违逆将诣佛所【圣】 怪未而【大】〔-〕【圣】 世尊【大】佛【圣】 化缘【大】教化【圣】 高一由旬【大】*〔-〕【圣】* 头發【大】上誓【圣】 妙【大】*有好音【圣】*67 Dundubhisvaraḥ.◎在卷第四【圣】 缘【大】缘六十七【宋】【元】【明】 年渐【大】渐年【圣】 令众乐闻【大】见闻者之无不爱乐【圣】 晖【大】照【圣】 前【大】*〔-〕【圣】* 住【大】坐【圣】 心开意解【大】意解得【圣】 阿【大】〔-〕【圣】 时【大】将【圣】 世尊告【大】佛语【圣】 供养發【大】塔堂誓【圣】 故有尔=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绕塔赞叹者今此好声比丘是【圣】 故有好声【大】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绕塔赞叹者今此好声比丘是【圣】 尔【大】〔-〕【圣】 68 Putrāḥ.◎在卷第四【圣】 同【大】同时【圣】 缘【大】缘六十八【宋】【元】【明】 团【大】*抟【宋】【元】搏【明】*揣【圣】* 吉凶【大】凶善【圣】 世尊语【大】演说时【圣】 是【大】*佛【圣】* 喜不自胜【大】踊跃欢喜【圣】 (瞻养敷)十字【丽-CB】【CB】(赡养敷)十字【大】设养满七日已便肉揣开此肉揣开此肉揣中【圣】 特【大】妙【圣】 便共相将【大】将诸亲友【圣】 千【大】十【元】 憘悦【大】欢喜【圣】 心开【大】*〔-〕【圣】* 遭【大】又遭【圣】 得【大】俱【圣】 世尊【大】佛【圣】 王【大】有王【圣】 有【大】〔-〕【圣】 余【大】〔-〕【圣】 倡伎【大】种种【圣】偈伎【宋】【元】 發誓【大】共發【宋】【元】【明】共誓【圣】 各自归【大】作礼出【圣】 故复家【大】同共【圣】 69 Sūryaḥ.◎在卷第四【圣】 缘【大】缘六十九【宋】【元】【明】 而【大】以【圣】 珠【大】宝珠【圣】 怀欢【大】*〔-〕【圣】* 听佛解【大】佛为其说法意解便【圣】 阿【大】〔-〕【圣】 彼宝上【大】〔-〕【圣】 其所何【大】何故【圣】 头【大】顶【圣】 惭【大】羞【圣】 (还归去)二十字【大】白佛言【圣】 愿佛【大】惟愿【圣】 见【大】慈【圣】 我今【大】言今我【圣】 向【大】与【圣】 踰【大】喻【圣】 世尊【大】佛【圣】 彼【大】〔-〕【圣】 枨头發【大】堂上誓【圣】 (故有上)八字【大】〔-〕【圣】 布施佛幡【大】悬幡供养佛[土*(八/又/皿)]【圣】70 Mallapatākā.◎在卷第四【圣】 缘【大】缘七十【宋】【元】【明】 与众超绝【大】*〔-〕【圣】* Patākā(梵文此名为 Viditayaśā,) 到【大】至【圣】 住一面【大】坐【圣】 阿【大】〔-〕【圣】 而【大】〔-〕【圣】 于【大】于大【明】 世尊【大】佛【圣】 讫竟【大】已讫【圣】 长【大】大【圣】 作【大】上佛【宋】【元】【明】【圣】 行【大】行之【圣】 撰集【大】〔-〕【宋】【元】
[A1] 已【CB】巳【大】
[A2] 瞻【CB】【丽-CB】赡【大】(cf. K29n0981_p0730b05)
[A3] 耻【CB】【丽-CB】耻【大】(cf. K29n0981_p0731a11)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撰集百缘经(卷7)
关闭
撰集百缘经(卷7)
关闭
撰集百缘经(卷7)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