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二

总集群经录上之二

  • 观药王药上菩萨经一卷(初出见长房录)
  • 空净天感应三昧经一卷(旧录云空净三昧经初出见长房录)
  • 卒逢贼结衣带呪经一卷(见长房录)
  • 呪贼经一卷(一名辟除贼害见长房录祐失译录中双载二本同名呪贼此且存一)
  • 十四意经一卷(旧录云菩萨十四意经见僧祐录)
  • 法律三昧经一卷(初出见法上录)
  • 道意發行经二卷(或一卷见道安及僧祐录房云出长阿含)
  • 大十二门经二卷(或一卷出长阿含安公注解兼制序见僧祐及宝唱录)
  • 小十二门经二卷(出长阿含安公注解无制序见僧祐及宝唱录)
  • 七法经一卷(旧录云阿毘昙七法行经或直云七法行经见僧祐录房云出长阿含)
  • 多增道章经一卷(旧录无道字云异出十法见房录云出长阿含)
  • 义决律经一卷(或无经字亦云义决律法行经安公云出长阿含见僧祐录)
  • 杂四十四篇经一卷(或云杂经四十四篇既不显名未知何经安公云出增一阿含见僧祐录)
  • 百六十品经一卷(旧录云出增一阿含百六十章经见僧祐录)
  • 舍头谏经一卷(见旧录第二出云舍头谏太子明二十八宿经亦云太子明星十六宿经亦云虎耳经)
  • 瑠璃王经一卷(或作瑠璃房云出增一阿含捡无见长京录)
  • 太子梦经一卷(初出见长房录)
  • 禅经二卷(第二出房云见別录)
  • 恒水经一卷(初出亦云恒水不说戒经见法上录宝唱录云恒水诫经)
  • 悔过法经一卷(见长房录)
  • 五法经一卷(见僧祐录)
  • 五行经一卷(见长房录)
  • 小般泥洹经一卷(房云见別录祐录云或名泥洹后诸比丘经或云泥洹后变化经或云泥洹后比丘世变经或云佛般泥洹后比丘世变经)
  • 正斋经一卷(见长房录)
  • 分別罪福经一卷(见长房录)
  • 难提迦罪起经一卷(见僧祐录)
  • 禅定方便次第经一卷(见长房录)
  • 禅法经一卷(见长房录)
  • 当来变灭经一卷(见长房录)
  • 修行道地经七卷(或六卷初出或云顺道行经汉永康元年支敏度制序见宝唱录及別录)
  • 五门禅要用法经一卷(初出见长房录)
  • 思惟要略经一卷(或直云思惟经初出见僧祐录)
  • 法句经四卷(初出见长房录)
  • 请宾头法一卷(初出见内典录)
  • 阿毘昙九十八结经一卷(见僧祐录)

    右九十五部一百一十五卷(阿毘昙五法上五十四部五十九卷见在无量寿经下四十一部五十六卷阙本)

    沙门安清字世高安息国王正后之太子也幼怀淳孝敬养竭诚恻隐之仁爰及蠢类其动言立行若践规矩焉加以志业聪明尅意好学外国典籍莫不该贯七曜五行之象风角云物之占推步盈缩悉穷其变兼洞晓医术妙善针睹色知病投药必济乃至鸟兽鸣呼闻声知心尝行见群燕忽谓伴曰燕云应有送食者顷之果有致焉众咸奇之于是俊异之名被于西域远近隣国咸敬而伟之高虽在居家而奉戒清峻讲集法施与时相续后父王薨将嗣国位乃深惟苦空厌离名器行服归毕遂让国与叔出家修道博综经藏尤精阿毘昙学讽持禅经略尽其妙既而游方弘化遍历诸国以汉桓之初始到东夏高才悟机敏一闻能达至止未久大通华言慨正法深微广事宣译高穷理尽性自识宿缘多有神迹世莫能量初高自称先身已经为安息王子与其国中长者子俱共出家分卫之时值施主不称每辄怼恨高屡加诃谏终不悛改如此二十余年乃与同学辞诀云我当往广州毕宿世之对卿明经精勤不在吾后而性多恚怒命过当受恶形我若得道必当相度既而遂适广州值寇贼大乱行路逢一年少睡手拔刀曰真得汝矣高笑曰我宿命负卿故远相偿卿之忿怒故是前世时意也遂申颈受刃容无惧色贼遂杀之观者填路莫不骇其奇异而此神识还为安息王太子即今时世高身是高游化中国宣经事毕值灵帝之末关洛扰乱乃振锡江南云我当过庐山度昔同学行达䢼亭湖庙此庙旧有灵威商旅祈祷乃分风上下各无留滞尝有乞神竹者未许辄取舫即覆没竹还本处自是舟人敬惮莫不慑影高同旅三十余船奉牲请福神乃降祝曰船有沙门可更呼上客咸惊愕请高入庙神告高曰吾昔外国与子俱出家学道好行布施而性多嗔怒今为䢼亭庙神周回千里并吾所治以布施故珍玩丰饶以嗔恚故堕此神报今见同学悲欣何言寿尽旦夕而丑形长大若于此舍命秽污江当度山西泽中此身灭后恐堕地狱吾有绢千疋并杂宝物可为立法营塔使生善处也高曰故来相度何不出形神曰形甚丑异众人必惧高曰但出众不怪也神从床后出头乃是大蟒不知尾之长短至高膝边高向之胡语数番赞呗数契蟒悲泪如雨须臾还隐高即取绢物辞別而去舟侣飏帆蟒复出身登山而望众人举手然后乃灭儵忽之顷便达豫章即以庙物造东寺高去后神即命过暮有一少年上船长跪高前受其呪愿忽然不见高谓船人曰向之少年即䢼亭庙神得离恶形矣于是庙神歇灭无复灵验后人于山西泽中见一死蟒头尾数里今寻阳郡蛇村是也高后复到广州寻其前世害己少年尚在高径投其家说昔日偿对之事并叙宿缘欢喜相向云吾犹有余报今当复会稽毕对广州客悟高非凡豁然意解追恨前愆厚相资供随高从游遂达会稽至便入市正值市中有乱相打者误著高头应时殒命广州客频验二报遂精勤佛法具说事缘远近闻知莫不悲叹明三世之有征也高以桓帝建和二年戊子至灵帝建宁三年庚戌二十余载译大乘要慧等经九十五部并义理明析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凡在读者皆斖斖然而不勌焉世高本既王种名高外国所以西方宾旅犹呼安侯至今为号焉天竺自称书为天书语为天语音训诡蹇与汉殊异先后传译多致谬滥唯高所出为群译之首安公以为难及面禀不异见圣列代明德咸赞而思焉其释道安录僧祐出三藏记慧皎高僧传等并云高译三十九部费长房录载一百七十六部今以房录所载多是別生从大部出未可以为翻译正数今随次删之如后所述情离有罪经(房云世注为疑今亦在疑偽录)

  • 八光经舍利弗问宝女经舍利弗叹宝女说不思议经(亦直云叹宝女经)申越长者悔过供佛经(亦云由起长者悔过经申越由起未详何正八光等经四经并出大集)四百三昧经(出大云经)摩诃衍精进度中罪报品(出智度论)大迦叶遇尼乾子经(出长阿含)阿难惑经(出人本欲生经)第一四门经第二门经第三四门经甘露正意(亦云佛入甘露调意经第一四门等经出僧祐失译录亦出宝唱录并是大十二门经一部后人分品写出遂成四卷)尊者薄拘罗经(或直云薄拘罗经亦云薄拘罗答异学门经)婆罗门行经长者兄弟诣佛经(亦云长者梨师达多兄弟二人往佛所经薄拘罗等三经出中阿含)五战鬪人经世间强盗布施经梵天王诣婆罗门讲堂经郁伽居士见佛闻法醒悟经(亦云修伽陀居士佛为法德性误经)水喻经(五战鬪等五经并出增一阿含)
  • 佛为婆罗门说四法经佛为事火婆罗门说悟道经佛为婆罗门说耕田经(或无田字)佛为憍慢婆罗门说偈经佛为频头婆罗门像颊经佛为阿支罗迦说自他作苦经目连见众生身毛如箭经阿那律思惟目连神力经无畏离车白阿难经商人脱贼经世间言美色经纯陀沙弥经(或作沙门或为淳字)商人子作佛事经婆罗门通达经论经外道出家经婆罗门服白经精勤四念处经婆罗门虚偽经佛为调马聚落主说法经一切行不恒安住经婆罗门问世尊将来有几佛经婆罗门问佛布施得福经豆遮婆罗门论议出家经化火与(或作大兴)婆罗门出家经浮木譬喻经(一名恒水流树经或作流澍)四咤婆罗门出家得道经过去弹琴人经婆罗门解知众术经独富长者经(亦云独付长者财物无付经亦云长者命终无子付嘱经)佛为年少婆罗门说知善不善经佛为那拘罗长者说根熟经(或无罗根熟三字)禅思满足经(说四法等三十二经并出杂阿含)禅秘要经(出治禅病秘要法)
  • 前世诤女经子命过经迦旃延无常经审裸形子经(一名佛覆裸形子经)鳖喻经(前世诤等五经并出生经)镜面王经(出义足经)三毒经数息事经(上二小乘杂抄)七老婆罗门请为弟子经孤母丧一子经斫毒树复生经求离牢狱经良时难遇经昔有二人相爱敬经人不杀经摩耶祇女人谤佛生身入地狱经最胜长者爱呪愿经(亦直云受呪愿经)佛神力救长者子经佛度旃陀罗儿出家经承事胜也经调达生身入地狱经多倒见众生经长者夜输得非常观经(亦直云得非常观经七老婆罗门等一十五经并出出曜经)人受身入阴经人身四百四病经五阴成败经地狱罪人众苦经人病医不能治经(人受身五经并出修行道地经)阿练若习禅法经(出坐禅三昧经)莲华女经(出法句譬喻经)迦叶诘阿难经(亦名迦叶责阿难双度罗汉喻经)金色女经(迦叶诘阿难等二经出杂譬喻)

    右八光经等八十五部八十五卷长房等录皆云安高所出今按隋开皇仁寿二年众经录及新捡出別生抄经等此等并从诸经別生或非安高所出不合足为翻译之数今为实录故总删之

  • 道行经一卷(光和二年十月八日出见经后记朱士行汉录僧祐录等安公云道行品者般若抄也外国明者所撰安公为序并注)
  • 般舟三昧经二卷(光和二年十月八日出见经后记高僧传第二经同时启夹故出曰同也旧录云大般舟三昧经或一卷第二出与大集贤护经等同本)

    右二部三卷其本并阙

    沙门竺佛朔经后记云竺佛朔印度人识性明敏博综多能以灵帝光和之初赍道行等经来适洛阳转梵为汉译人时滞虽有失旨然弃文存质深得经意月支沙门支谶传语河南孟福字元士张莲字少安笔受并见经后记

  • 法镜经二卷(安公云方等部初出与宝积郁伽长者会等同本或一卷沙门严佛调笔受康僧会注兼序见僧祐录)
  •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一卷(亦云断十二因缘亦直云阿含口解旧录云安侯口解凡有四名同是一本典中安高安云置出口解者误也)

    右二部三卷其本并在

    优婆塞安玄安息人也志性贞白深闲理致秉持法戒毫厘弗亏博诵群经多所通习汉灵帝时游贾洛阳有功号骑都尉性虚静温恭常以法事为己务渐练汉言志宣经典常与沙门讲论道义世所谓都尉者也玄以光和四年辛酉与沙门严佛调共出法镜等经玄口译梵文佛调笔受理得音正尽经微旨郢匠之美见述后代祐云法镜佛调出者据其共译以说又称阿含口解世高译者此乃姓同相滥也(旧录既名安侯口解计亦合是世高出也)

  • 成具光明定意经一卷(或云戒具光明三昧经或直云成具光明经第二出见朱士行支敏度僧祐等三录高僧传大乘)
  • 阿那律八念经一卷(或直云八念名禅行敛意旧录云禅行捡意出中阿含经第十八卷异译见旧录)
  • 马有三相经一卷(亦云善马有三相经出杂阿含经第三十三卷异译房云见吴录)
  • 马有八熊譬人经一卷(亦直云马有八熊经一名马有八弊恶态经出杂阿含经第三十三卷异译房云见吴录)
  • 小道地经一卷(房云见吴录已前见存已后阙)
  • 闻城十二因缘经一卷(第二出与世高译十二因缘经等同本房云见吴录)
  • 大摩耶经一卷(或无大字或二卷初出与摩诃摩耶经同本房云见吴录)
  • 赖咤和罗经一卷(出中阿含经第三十一卷异译房云见吴录安云出方等部者或恐误)
  • 小本起经一卷(或云修行本起或云修行本起近加小字耳初出与瑞应本起经等同本见旧录及高僧传)
  • 堕落优婆塞经一卷(或云优婆塞经房云见吴录)

    右一十部一十卷(小道地上五部五卷见在闻城下五部五卷阙本)

    沙门支曜西域人博达群典妙解幽微以灵帝中平二年乙丑于洛阳译成具光明等经十部长房等录又有首至闻佛十四事经(或无佛字)

    余亲见其本乃是经抄已编別生录内此删不载

  • 问地狱事经一卷(见朱士行汉录及高僧传)

    右一部一卷本阙

    沙门康臣(或作巨字未详孰正)西域人心存游化志在弘宣以灵帝中平四年丁卯于洛阳译问地狱经言直理诣不加润饰

  •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一名决子诸法如幻化三昧经初出与大般若那伽室利分等同本或一卷见长房录)
  •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初出与宝积大乘方便会等同本或无菩萨字或一卷见长房录)
  • 古维摩诘经二卷(初出与唐译无垢称经等同本见古录及朱士行汉录)
  • 思意经一卷(亦云益意经初出见长房录)
  • 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一

    右五部八卷(前四部七卷本阙后一部一卷见在)沙门严佛调(亦云浮调据僧祐录及高僧传合是沙门长房等录云信士者非也)

    临淮郡人幼年颕悟敏而好学信如信慧自然遂出家修道通译经典见重于时调以灵帝中平五年戊辰于洛阳译濡首菩萨等经五部世称安侯都尉佛调三人传译号为难继安公称佛调出经者省而不繁全本巧妙焉又长房等录更有迦叶诘阿难经亦云佛调所译余亲见其本乃是诸经之抄有数条事随众录云出杂譬喻安世高聂承远录内并有此经录家误也既是別生抄经不合为翻译正数又有沙弥十慧经云佛调自撰并注序既非圣言又阙其本今并删之

  • 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游四衢经一卷(出增一阿含第四十一卷异译见別录)
  • 兴起行经二卷(亦名严诫宿缘经题云出杂藏见吴录)
  • 梵网经二卷(初出或三卷见吴录)
  • 四谛经一卷(兴平元年出第三译出阿含第七卷异译与世高出者小异见竺道祖汉录)
  • 太子本起瑞应经二卷(亦云瑞应本起第二出与过现因果经等同本房云见三藏记然祐三藏中孟详出中本起非瑞应本起也)
  • 报福经一卷(或云福报见吴录)

    右六部九卷(兴起行经上二部三卷见在梵网经下四部六卷阙本)

    沙门康孟详其先康居国人有慧学之誉以献帝兴平元年甲戌至建安四年己卯于洛阳译游四衢等经六部安公云孟详所翻译流便足腾玄趣也

  • 修行本起经二卷(一名宿行本起第三出与瑞应本起经等同本见始兴录)

    右一部二卷其本见在

    沙门竺大力西域人性好远游无惮艰险以献帝建安二年丁丑三月于洛阳译修行本起经其经梵本亦是昙果与康孟详于迦维罗卫国赍本康孟详度语

  • 中本起经二卷(或云太子中本起经见始兴录经初题云出长阿含)

    右一部二卷其本见在

    沙门昙果西域人学该内外解通真俗于迦维罗卫国赍经梵本届于洛阳以献帝建安十二年丁亥译中本起经康孟详度语内典录中以昙果与孟详共出遂与孟详太子本起瑞应合为一本者非也二经全异不可合之祐云中本起康孟详出者据其共译故耳

  • 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 摩诃衍宝严经一卷(一名大迦叶品第二出与宝积普门菩萨会等同本中云晋言合编晋录今且依旧祐云摩诃乘宝严经)
  • 后出阿弥陀佛偈经一卷(或无经字出第二)
  • 未曾有经一卷(初出与唐译甚希有经等同本)
  • 作佛形像经一卷(一名优填王作佛形像经一名作像因缘经与造立形像福报经并同本)
  • 安宅神呪经一卷(亦云安宅呪法祐云安宅呪)
  • 受十善戒经一卷
  • 苦阴经一卷(出中阿含经第二十五卷异译)
  • 魔娆乱经一卷(一名弊魔试目连经一名魔王入目揵兰腹经出中阿含经第三十卷异译)
  • 沙弥尼戒经一卷(或无经字)
  • 优波离问佛经一卷(或无优婆离律)
  • 分別功德论四卷(或云分別功德或三卷或五卷)
  • 禅要呵欲经一卷(题云禅要经呵欲品)
  • 内身观章句经一卷(或无句字)
  • 杂譬喻经二卷(一名菩萨度人经)
  • 六菩萨名一卷(房入藏云菩萨名亦当诵持)
  • 般舟三昧念佛章句经一卷(是行品別翻第四出)
  • 阿弥陀佛偈经一卷(初出)
  • 贤劫千佛名经一卷(祐云唯有佛名与昙无兰所出四谛经千佛名异出贤劫经中异译)
  • 梵本经四卷(旧云胡本新改为梵以长安中出)
  • 泥洹后千岁变经四卷(一名千岁变经祐云泥洹后千岁中变记一卷)
  • 诸经佛名二卷(今疑是不思议功德经)
  • 三千佛名经一卷
  • 称扬百七十佛名经一卷(亦直名百七十佛名今疑出称扬功德经)
  • 南方佛名经一卷(旧云一名治城寺经者非也此乃题寺为记非是经之异名)
  • 灭罪得福佛名经一卷
  • 观世音所说行法经一卷(是呪经)
  • 萨陀波仑菩萨求深般若图像经一卷
  • 受持佛名不堕恶道经一卷
  • 五龙呪毒经一卷
  • 取血气神呪经一卷(旧录云血呪)
  • 呪贼呪法经一卷(房云异出本祐直云呪贼)
  • 七佛安宅神呪经一卷
  • 菩萨受戒经一卷(祐录无经字房云异出本)
  • 受菩萨戒次第十法一卷
  • 菩萨忏悔法一卷
  • 初發意菩萨常昼夜六时行五事一卷
  • 顶生王因缘经一卷(旧录云顶生王经)
  • 长者贤首经一卷
  • 梵志丧女经一卷
  • 𤢴狗啮王经一
  • 懃苦泥犁经一卷
  • 地狱经一卷
  • 十一因缘章经一卷(旧录云十一因缘经或作十二)
  • 沙门为十二头陀经一卷
  • 僧名数事行一卷
  • 比丘诸禁律一卷
  • 摩诃僧祇律比丘要集一卷(一名摩诃僧祇部比丘随用要集法)
  • 沙弥十戒经一卷(旧录云沙弥戒)
  • 贤者五诫经一
  • 优婆塞威仪经一卷
  • 庾伽三磨斯经一卷(译言修行略一名达磨多罗禅法或云达磨多罗菩萨撰禅经要集)
  • 梵音偈本一卷(旧云胡音)
  • 赞七佛偈一卷
  • 惒尼百句一卷
  • 五言咏颂本起一卷(一百四十二首)
  • 道行品诸经梵音解一卷(旧云胡音)
  • 法句譬喻经一卷(祐录云凡十七事喻字上五十九部并见僧祐失译录)

    右五十九部七十六卷(准房录本数合有七十七卷其分別功德论录云五卷今四卷故七十六菩萨名上一十六部二十六卷见在般舟下四十三部五十卷阙本)

    长房等录汉后失译总有一百二十五部一百四十八卷今以余六十六部七十一卷子细讐挍非是失源具述委曲列之如左

  • 佛遗日摩尼宝经(汉支谶译)
  • 菩萨生地经
  • 惟日杂难经(已上二经吴支谦译)
  • 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或云金刚清净经长房等录云吴代支谦译后汉失译录中复载今详此经非是汉代失源复非支谦所出以是姚秦以来什公等译今且为失源编于秦录)
  • 旧杂譬喻经二卷(吴代康僧会译)
  • 十方佛名经
  • 三十二相因缘经(已上二经西晋竺法护译)
  • 菩萨修行经(一名长者威施所问菩萨修行经或云长者修行经已曾三译一存二阙备显录中)
  • 迦叶赴佛泥洹经(一名佛般泥洹时迦叶赴佛经)
  • 铁城泥犁经(一名阿含泥犁经)
  • 寂志果经
  • 三十七品经(抄诸经撰在別生录)
  • 七佛所结麻油呪
  • 幻师陂陀神呪
  • 呪龋齿呪(一名呪虫齿一名直呪齿)
  • 呪牙痛呪
  • 呪眼痛呪(迦叶赴下十经东晋竺昙无兰译)
  • 千佛因缘经
  • 海八德经(已上二经法上录云姚秦罗什译)
  • 菩萨所生地经
  • 摩诃刹头经(已上二经乞伏秦圣坚译)
  • 寂调意(合作音守意者错也)所问经(一名如来所说清净调伏经)
  • 转女身菩萨经(一名乐璎珞庄严方便经一名乐璎珞庄严女经已上二经宋代法海译)
  • 沙弥威仪经(或无经字宋求那跋摩译)
  • 四天王经(宋智严译)
  • 监王五使者经(一名五天使者)
  • 譬喻经(已上三经宋惠兰译)
  • 八部佛名经(元魏瞿昙流支译)
  • 观无量寿佛经(此经以曾两译一存一阙备阙录中)
  • 般若波罗蜜神呪经(出大品经)
  • 功德庄严王八万四千岁请佛经(出大集经)
  • 大方广如来性起微蜜藏经二卷(亦直云如来性起经是旧华严经如来性起品)
  • 合道神足经四卷(一名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即道神足经之异名二本无別)
  • 持斋经(斋经別名)
  • 过去香莲华佛世界经(出悲华经)
  • 善德婆罗门求舍利经
  • 弘法经(已上二经出大云经)
  • 五十三佛名经(出药王药上经)
  • 弥勒为女身经
  • 一切施王所行檀波罗蜜经(亦直云行檀波罗蜜经亦名萨和檀王经)
  • 摩诃
  • 小儿闻法即解经(已上四经出六度集)
  • 净除业障经(抄净业障经)
  • 十住毘婆沙经(抄十住经)
  • 七宝经(出增一阿含经)
  • 质多长者请比丘经
  • 外道诱质多长者经
  • 佛见牧牛者示导经
  • 长者命终无子付嘱经(独富长者经异名质多等四经出杂阿含)
  • 积骨经(出七处三观经)
  • 诲子经(出生经)
  • 梵志观无常得解脱经(出义足经)
  • 梵志避死经
  • 贫子得财發王经
  • 无害梵志执志经
  • 善呗比丘经(梵志避死等四经出出曜经)
  • 福子经
  • 居士初故为妇鼻中虫经
  • 须河譬经
  • 教子经(一名须达教子经亦名须达训子经福子等四经出杂譬喻)
  • 龙种尊国变化经
  • 观世楼炭经(云有三品)
  • 清净法行经(已上三经先为偽录)
  • 华严璎珞经
  • 般若得经(已上二经僧法尼诵出亦在偽录)

    右佛遗日下六十六部七十一卷或翻译有凭或別生疑偽今既寻知所据故非汉代失源同旧重编恐成繁杂今并删也长房录云已上一百二十五部四十八卷并是僧祐律师出三藏记撰右旧二录及安录失源并新集所得失译诸经卷部甚广仇挍群目芜秽者众出入相交实难诠定未睹经卷空阅名题有入有源无入无译详其初始非不有由既涉远年故附此末冀后博识脱睹本流希还收正以为有据滢澄法海使静波涛爰今寻长房此言未可依据委求同异如前所述

    已下新附此录

  • 拔陂菩萨经一卷(或云拔波安录云𩙥披陀菩萨安公云出方等部是般舟经初四品异译第五出)
  • 栴檀树经一卷
  • 阿鸠留经一卷
  • 菩萨道地经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
  • 魔王入目揵兰腹经一卷(亦云弊魔试目揵连经旧录云魔王入目连腹中经出中阿含第三十卷即后十经之中也)
  • 佛有五百比丘经一卷
  • 凡人有三事愚痴不足经一卷(此凡人三事不足及后佛诫诸比丘乃至卑者二经共成藏中泥犁一卷乃取最初之语以立经名今此则标未详其故)
  • 佛诫诸比丘经一卷(言我以天眼视天下人生死好丑尊者卑者经一卷安公云上三经出中阿含)
  • 自见自知为能尽结经一卷
  • 有四求经一卷
  • 佛本行经一卷
  • 河中大聚沫经一卷(或云水沫所漂经或云聚沫譬经众经录云出杂阿含经今以安录先集杂阿含后译是別译本非从彼出)
  • 便贤者坑经一卷(坑字或作旃)
  • 所非汝所经一卷
  • 两比丘得割经一卷
  • 道德舍利日经一卷
  • 舍利日在王舍国经一卷
  • 独居思惟自念上经一卷
  • 问所明种经一卷
  • 欲从本相有经一卷(或云欲从本经)
  • 独坐思惟意中生念经一卷
  • 佛说如是有诸比丘经一卷
  • 比丘所求色经一卷
  • 道有比丘经一卷
  • 色为非常念经一卷(从自知自见下本有二十二经安云阿含一卷于中五经已备余录今但有十七载杂阿含分中)
  • 色比丘念本起经一卷
  • 善恶意经一卷
  • 比丘一法相经一卷
  • 有二力本经一卷
  • 有三力经一卷
  • 有四力经一卷
  • 人有五力经一卷
  • 不闻者类相聚经一卷(旧录云类相聚经与相应相可经本同)
  • 天上释为故世在人中经一卷(或作无上误也)
  • 爪头土经一卷
  • 身为无有反复经一卷
  • 师子畜生王经一卷
  • 阿须伦子波罗门经一卷
  • 波罗门子名不侵经一卷
  • 生闻波罗门经一卷(旧录云生闻梵志经)
  • 有𨻗竭经一卷
  • 暑杜乘波罗门经一卷
  • 佛在拘萨国经一卷
  • 佛在优堕国经一卷(经作优随)
  • 是时自梵守经一卷
  • 有三方便经一卷(旧录云三方便经法经录云出七处三观)
  • 波罗门不信重经一卷
  • 佛告舍日经一卷
  • 四意止经一卷(旧录云四意止本行经法经录云出中阿含)
  • 说人自说人骨不知腐经一卷(色比丘念下二十五经安公云并出阿含今寻藏中单卷杂阿含内并有此经多是后人合之成卷)
  • 杂阿含三十章经一卷(法经录云出杂阿含异本)
  • 五十五法诫经一卷(或云五十五法行)
  • 一切义要一卷
  • 说善恶道经一卷
  • 受欲声经一卷(一本云受欲一声经)
  • 摩诃遮曷从经一卷
  • 天王下作猪经一卷
  • 始造浴佛时经一
  • 佛并父弟调达经一卷(五十五法下安公云五十经出阿毘昙今但有九一本人重译中即魔王人目连腹经是)
  • 优堕罗迦叶经一卷
  • 四谛本闻经一卷(安公云上二经出长阿含一本云出阿毘昙)
  • 让德经一卷
  • 有贤者法经一卷
  • 摩诃厥弥难问经一卷(或云大厥弥经)
  • 大本藏经一卷
  • 说阿难持戒经一卷
  • 阿难问何因缘持戒见世间贫亦现道贫经一卷
  • 给孤独四姓家问应受施经一卷
  • 晓所诤不解经者经一卷(今疑立经字错)
  • 寄异道家难问住处经一卷
  • 寄异道家难问法本经一卷
  • 贤者手力经一卷
  • 八法行经一卷
  • 忧多罗经一卷(或作夏字细)
  • 栴檀调佛经一卷
  • 恶人经一卷
  • 难提和难经一卷(或云难提和罗经)
  • 四姓长者难经一卷(旧录云四姓长者经)
  • 折佛经一卷
  • 道地经中要语章一卷(或云小道地经今疑支曜出者是)
  • 数练意章一卷(旧录云数经安公上二经出生经祐按今生经无此章名)

    右八十二部八十二卷(初拔陂等经见在余者并阙)

    并是僧祐录中集安公古典经既云古典明是远代今者编于汉末以为失源安公本录古典总有九十二经今以余之十经捡寻群录或摽译主或是別生彼中既载故此除之通前旧失译经五十九部七十六卷总一百四十一部一百五十八卷并为汉代失源云

魏曹氏都洛阳

自文帝黄初元年庚子至元帝咸熙二年乙酉凡经五帝四十六年沙门五人所出经戒羯磨总一十二部合一十二卷

曹魏沙门昙柯迦罗(一部一卷戒)

沙门康僧铠(三部四卷经羯磨)

沙门昙无谛(一部一卷羯磨)

沙门白延(五部七卷经)

沙门安贤(二部五卷经)

  • 僧祇戒本一卷(初出见竺道祖魏世录)

    右一部一卷本阙

    沙门昙柯迦罗魏云法时中印度人家世大富常修梵福迦罗幼而才悟质像过人读书一览皆文义通畅善学四韦陀论风云星宿图谶运变莫不该综自言天下文理毕已生腹至年二十五入一僧坊看遇见法胜毘昙聊取览之茫然不解慇懃重省更增惛漠乃叹曰吾积学多年浪志坟典游刃经借义不再思文无重览今睹佛书顿出情外当理致鈎深別有情要于是赍牒入房请一比丘略为解释遂深悟因果妙达三世始知佛教宏旷俗书所不能及乃弃舍世荣出家精苦诵大小乘经及诸部毘尼常贵游化不乐专守以文帝黄初三年壬寅来至洛阳于时魏景虽有佛法而道风讹替亦有众僧未禀归戒止以剃落为殊俗耳设彼斋忏事同祠祀迦罗既至大行佛法诸僧请出毘尼迦罗以律藏曲制文言系广佛教未昌必不承用遂以齐王芳嘉平二年庚午于洛阳白马寺出僧祇戒心直备朝夕于是更集梵僧立羯磨受戒东夏戒律始自乎此迦罗后不知所终

  • 郁伽长者所问经一卷(或二卷第三译一名郁伽罗越问菩萨行经嘉平四年出见竺道祖魏录今编入宝积即第十九会是)
  • 无量寿经二卷(第四译见竺道祖晋世杂录及宝唱录与世高出者小异)
  • 四分杂羯磨一卷(题云昙无德律部杂羯磨以结戒场为首新附)

    右三部四卷其本并在

    沙门康僧铠印度人也广学群经义畅幽旨以嘉平四年壬申于洛阳白马寺译郁伽长者经等三部高僧传中云译四部不具显名竺道祖魏晋录僧祐宝唱梁代录等及长房道宣靖迈三录并云二部余二既不显名校阅未见今更得一部余欠一经捡亦未获

  • 昙无德羯磨一卷(题云羯磨一卷出昙无德律以结大界为首见竺道祖魏录)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沙门昙无亦云昙谛魏云法实安息国人善学律藏妙达幽微以高贵乡公正元元年甲戌届于洛阳于白马寺译昙无德羯磨一部

  •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第五出与汉世支谶等所出及宝积无量寿会并本同异见竺道祖晋世杂录及僧祐录)
  • 又须赖经一卷(一名无又字祐录作叉初出见竺道祖及僧祐录)
  • 菩萨修行经一卷(一名长者威陀所问菩萨修行经一名长者修行经第二出见始兴宝唱二录)
  • 除灾患经一卷(初出与除恐灾患经同本见僧祐录)
  • 首楞严经二卷(第五出汉世支谶等所出本同文异见竺道祖晋世杂录及僧祐录)

    右五部七卷其本并阙

    沙门白延西域人也才名盖世深解踰伦以高贵乡公甘露三年戊寅游化洛阳止白马寺出无量清净等经五部长房等录又有平等觉经一卷亦云白延所出今以此经即是清净平等觉经但名有广略故不复存也

  • 罗摩伽经三卷(见竺道祖宝唱法上灵祐等四录见华严经入法界品小分初出)
  • 大般涅槃经二卷(第二出略大本前数品为此三卷见竺道祖魏录)

    右二部五卷其本并阙

    沙门安法贤西域人艺业克深慧解尤峻振锡游邦自远而至译罗摩伽等经二部群录并云魏世不辨何帝之年今依编于末又別录亦载诸侯译经总于吴录后列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二


校注

此下圣本有已下开元录第一之半相当十一字(朱笔) 观【大】〔-〕【圣】 经【大】观经【圣】 贼【大】〔-〕【圣】 害【大】害呪【圣】 解【大】〔-〕【圣】 无【大】兼【圣】 律【大】〔-〕【圣】 瑠璃【大】流离【校异-乙】 京【大】房【圣】 僧祐【大】长房【圣】 罪起【大】罗越【校异-乙】 经【大】法经【圣】 头【大】头虑【圣】头卢【校异-乙】 明【大】敏【圣】 先【大】光【圣】 牲【大】性【圣】 何【大】可【校异-乙】 湖【大】潮【圣】 胡【大】梵【校异-乙】 番赞呗数【大】〔-〕【圣】 儵【大】倐【校异-乙】 复【大】往【校异-乙】 厚【大】原【圣】 从【大】东【校异-乙】 蹇【大】謇【校异-乙】 难【大】若【校异-乙】 四【大】〔-〕【乙】 卷【大】经【校异-乙】 门【大】问【圣】 德【大】得【圣】 误【大】悟【圣】 颊【大】类【圣】 迦【大】迦叶【圣】 白【大】自【圣】 贼【大】贼难【圣】 付【大】富【圣】 治【大】名【圣】 鳖【大】鼇【校异-乙】 王【大】生【圣】 斫【大】破【圣】 人【大】仁【圣】 捡【大】括【校异-乙】 明【大】高明【圣】 第【大】等【圣】 夹【大】𬽏【校异-乙】 元【大】无【圣】 息【大】息国【圣】 贾洛【大】甞雒【校异-乙】 大乘【大】〔-〕【校异-乙】 熊【大】态【校异-乙】 态【大】熊【圣】 已前见存已后阙【大】〔-〕【圣】 十【大】十一【圣】 五【大】六【圣】 闻【大】问【圣】 乙本冠注曰此下开元有细注二十四今恐此本脱乎 信如【大】〔-〕【校异-乙】 (戊辰称)十六字【大】〔-〕【圣】 三【大】二【校异-乙】 条【大】修【圣】 随【大】隋【圣】 名【大】云【圣】 三【大】二【圣】 译【大】译弈弈【校异-乙】 出第二【大】第二出【圣】 揵兰【大】连【圣】 无【大】云【圣】 云【大】云六【圣】 道【大】〔-〕【圣】 戒【大】戒法【校异-乙】 卷【大】卷旧录云𤢴狗经【圣】 用【大】内【圣】 诫【大】戒【圣】 卷【大】卷比丘尼十戒经一卷【圣】 惒【大】和【校异-乙】 事【大】事无【圣】 六【大】六云【校异-乙】六六【考偽-乙】 部二十六【大】〔-〕【圣】 汉后【大】后汉【校异-乙】 后汉【大】汉后【校异-乙】 虫【大】蛊【校异-乙】 海译【大】〔-〕【圣】 者【大】经【圣】 三【大】二【圣】 兰【大】简【校异-乙】 弘【大】弥【圣】 王【大】王经【圣】王摩调王经又小儿等【校异-乙】 王【大】狂【圣】 初【大】物【校异-乙】 中【大】〔-〕【校异-乙】 云有三品【大】〔-〕【圣】 为【大】在【圣】 同【大】用【校异-乙】 新【大】杂【圣】 初【大】第【校异-乙】 中【大】一【校异-乙】 乙本冠注曰此下与开元大异可挍 旃【大】旃旃【圣】 自知自见【大】自见自知【圣】 本同【大】同本【圣】 暑【大】署【校异-乙】 一切义要一卷【大】〔-〕【乙】 受【大】*爱【校异-乙】* 卷【大】卷十二贤者经一卷【圣】 五【大】上【圣】 四谛本闻【大】四部本文【校异-乙】 闻【大】文【圣】 戒【大】*诫【圣】* 立【大】上【圣】 细【大】〔-〕【圣】 按【大】安【圣】 二【大】八【圣】 乙本冠注曰此下开元有细注二十字 生【大】心【校异-乙】 嘉【大】*寿【圣】* 录【大】魏【圣】 杂【大】〔-〕【圣】 谛【大】译【圣】 同【大】同文【圣】 见【大】觅【圣】 是【大】是无量【圣】 见【大】是【圣】 数【大】殿【圣】 三卷【大】二【圣】 此下圣本有已上开元录第一相当也十字
[A1] 恒【CB】洹【大】(cf. T55n2145_p0028c06)
[A2] 恒【CB】洹【大】(cf. T55n2153_p0422c07)
[A3] 恒【CB】洹【大】(cf. T55n2145_p0028c06)
[A4] 衇【CB】𮕟【大】(cf. T55n2145_p0095a12; T55n2154_p0481a07)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2)
关闭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