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八

总集群经录上之八

  • 观世音菩萨受记经一卷(一名观世音受决经第三出与西晋法护道真出者同本见王宗僧祐李廓法上等录及高僧传)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法勇名昙无竭本姓李氏幽州黄龙国人也幼为沙弥便修苦行持戒诵经为师所异甞闻法显宝云诸僧躬践佛国慨然有忘身之誓遂以宋永初之元招集同志沙门僧昙朗之徒二十五人共赍幡盖供养之具發迹北土远适西方初至河南国仍出海西郡进入流砂到高昌郡经历龟兹沙勒诸国前登葱岭雪山栈路险恶驴马不通层氷峨峨绝无草木山多瘴气下有大江浚急如箭于东西两山之脇系索为桥相去极远十人一过到彼岸已举烟为识后人见烟知前已度方得更进若久不见烟则知暴风吹索人堕江中行葱岭三日方过复上雪山悬崖壁立无安足处石壁皆有故弋孔处处相对人各执四弋先拔下弋手攀上弋展转相待三日方过乃到平地相待料捡同侣失十二人进至罽宾国礼拜佛钵停岁余学梵书竟便解梵语求得观世音受记经梵文一部无竭同行沙门余十三人西行到新头那提河(此云师子口)缘河西入月氏国礼拜佛肉髻骨睹自沸木船后至檀特山南石留寺住僧三百余人杂三乘学无竭便停此寺受具足天竺沙门佛陀多罗(此云觉救)彼方众僧云其已得道果无竭请为和汉沙门志定为阿阇梨于寺夏坐三月日复北行至中天竺旷绝之处常赍石蜜为粮其同侣八人路五人俱行屡经危棘无竭所赍观世音经常专心击念进涉舍卫国中野逢山象一群无竭称名归命即有师子从林中象惊怖奔走后渡恒河复值野牛一群鸣吼而来将欲害人无竭归命如初寻有大鹫飞来野牛惊散遂得免害其诚心所感在险克济皆此类也后于南天竺随舶泛海达广州所历事迹別有记传元嘉末年达于杨都手自宣译观世音授记经一部今见传于世后不知所终

  •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一卷(亦云弥勒上生经见道慧宋齐录及僧祐录祐录先在高昌郡译出于彼赍还)
  • 谏王经一(初出亦云大小谏王经与唐译胜光王经及胜光天子经同本房云见別录)
  • 治禅病秘要经一卷(或云治禅病秘要法无经字或云禅要秘密治病经或二卷或出杂阿含孝建二年九月八日于竺园寺出其月二十五日讫见僧祐宝唱等录)
  • 净饭王涅槃经一卷(或加般字第二出与法炬出者同本房云见別录)
  • 进学经一卷(或云劝进学道经第二出与支谦等出者同本房云见別录)
  • 八关斋经一卷(异出本房云见別录)
  • 五无返复经一卷(一名五返覆大义经或作附字房云见別录)
  • 佛大僧大经一卷(二儿名房云见別录)
  • 耶祇经一卷(房云见別录)
  • 末罗王经一卷(房云见別录)
  • 摩达国王经一卷(房云见別录或无国王字)
  • 旃陀越国王经一卷(或无国王字房云见別录)
  • 五恐怖世经一卷(或云五恐怖经房云见別录)
  • 弟子死复生经一卷(或云死亡更生经房云见別录)
  • 迦叶禁戒经一卷(一名摩诃比丘经亦云真偽沙门经第二出房云见別录已上存已下阙)
  • 菩萨誓经一卷(第五出与长者子制经等同本房云见別录)
  • 中阴经一卷(房云见別录)
  • 观世音观经一卷(先在高昌郡译出于彼赍来见僧祐录)
  • 波斯匿王丧母经一卷(或云波斯匿王经祐云波耶匿王经房云见別录出增一阿含第十八卷异译)
  • 佛母般泥洹经一卷(孝建二年于建山定林上寺出一名大爱道般泥洹经见僧祐录出增一阿含第五十卷异译)
  • 弟子慢为耆域述经一卷(亦云弟子为耆域述慢戒羽弟子戏诞经第四出与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等同本房云见別录)
  • 长者音悦经一卷(第二出与支谦出者同本房云见別录)
  • 五苦章句经一卷(第二出与昙无兰出者同本房云见別录)
  • 分惒檀王经一卷(第二出竺律炎三摩竭经同本房云见別录)
  • 弟子事佛吉凶经一卷(祐云弟子问事佛吉凶经房云见別录)
  • 生死变识经一卷(今疑是藏中见正经异名房云见別录)
  • 优婆塞五戒经一卷(亦云五相经第二出与五戒相经同本房云见別录)
  • 贤者律仪经一卷(亦云威仪房云见別录)

    右二十八部二十八卷(迦叶禁戒上一十五部一十五卷见在菩萨誓经下一十三部一十三卷阙本)

    居士沮渠京声即北凉河西王蒙逊从弟安阳侯也魏并凉后南奔于宋晦志卑身不交世务常游上塔寺以居士自毕丹阳尹孟𫖮见而善之请与相见一面之后雅相崇爱亟设供馔厚相优赡京声以孝武帝孝建二年乙未于杨都竹园及钟山定林上寺译弥勒上生经等二十八部通习积久临笔无滞京声居绝妻拏无欲荣利从容法侣宣通经典是以建业白黑咸敬而嘉焉以大明之末遘疾而卒普明王经梵摩皇经(上二经并出六度集)𡡉夷比丘经优婆塞五法经(上二经并出中阿含)释种问优婆塞经(出杂阿含)清信士阿夷扇经(亦云阿夷扇持父经出生经)五百梵志经(群录注疑)普明王等七经六是別生是疑偽今为实录故并删之

  • 阎罗王五天使者经一卷(一名铁城泥犁经见长房录出中阿含第十二异译)
  • 瞿昙弥记果经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八异译见长房录)
  • 长者子六过出家经一卷(出增一阿含第二十七卷异译见长房录)
  • 佛母般泥洹经一卷(出增一阿含第五十卷异译见长房录)
  • 贫穷老公经一卷(或云贫老经第二出见长房录)
  • 懈怠耕者经一卷(旧录云懈怠耕儿经见长房录)
  • 请宾头卢法一卷(或加经字见长房录第二出)
  • 善生子经一卷(亦云异出六向拜经见长房录出中阿含第三十三卷异译)
  • 佛般涅槃后诸比丘经一卷(云出杂阿含见房录)
  • 譬喻经一卷(见长房录)

    右一十一部一十一卷(请宾头上七部七卷见在善生子经下三部三卷阙本)

    沙门释惠简未详何许人也以孝武帝大明元年丁酉于鹿野寺译五天使者等经十部

  • 真偽沙门法经(与京声所出迦叶禁戒经文句全同乃是使者经异名录家错上)
  • 药师琉璃光经(亦名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出大灌顶经祐录注为疑经者非)
  • 释迦毕罪经杀身济贾人经(上二经并出六度集)
  • 阿难见水光瑞经(一木光经大乘抄经)
  • 商人求财经瞿昙弥经(上二经并出中阿含)
  • 舍卫城中人丧子發狂经
  • 学人乱意经(亦云母子作比丘比丘尼乱意经上二经并出增一阿含)
  • 大力士出家得道经(亦云力士跋陀经)
  • 二老男女见佛出家得道经(上二经并出杂阿含)
  • 旃阇摩暴志谤佛经(出生经)
  • 窃为沙门经褐师舍家学道经(上二经并出出曜经)
  • 呪愿经(祐载偽录) 真偽沙门等一十五部长房等录并云慧简所出今以多是別生等经故删之不存也
  • 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或直云念佛三昧经或五卷第一译与隋笈多出者同本是大集別分见道惠宋齐录及僧祐录)
  • 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一卷(或直云破魔陀罗尼经第七译见僧祐录与支谦无量门微密持经等同本)

    右二部七卷其本并在

    沙门功德直西域人也道契既广善诱日新以孝武帝大明六年壬寅游至荆州寓禅房寺沙门玄畅请出念佛三昧等经二部畅刊正文义词旨婉密而畅舒手出香掌中流水莫之测也后适成都止大石寺即是阿育王塔乃手自作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传至于今直留荆数年后不知所终矣

  •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一卷(或云略要羯磨法房云二卷祐云一卷见僧祐录)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僧璩姓朱吴国人出家为僧业弟子总锐众经尤明十诵兼善史籍颇制文藻始住吴虎丘山孝武钦其风闻勅出杨都为僧正悦众止于中兴寺璩以大明七年癸卯撰十诵羯磨一部

  • 十诵比丘尼戒本一卷(亦云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或云十诵比丘尼大戒见僧祐宝唱二录)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玄颕俗姓索氏炖煌人十三出家为法香弟子在凉州公府寺与同学法力俱以律藏知名颕伏膺已后学无再请记在一闻研精律部博涉经论嘉末至建业止新亭寺孝武以颕学业兼明勅为都邑僧正后辞任还多宝常习定闲房亦时开律席后移住长干寺以明帝太始元年中集出十诵尼戒一部兼出羯磨流行于

  • 无尽意经十卷(第五出与阿差末经等同本见始兴僧祐宝唱等录)
  • 阿述达菩萨经一卷(第四出与宝积无畏德会等同本太始年于广州出见始兴宝唱等录)
  • 海意经七卷(见始兴僧祐宝唱等录)
  • 如来恩知不思议经五卷(见始兴僧祐等录)
  • 宝顶经五卷(见始兴僧祐宝唱等录)
  • 三密底耶经一卷(宋言贤人用律经见始兴僧祐宝唱等录)

    右六部二十九卷其本并阙

    沙门竺法眷印度人也志性弥简开利为务亦以明帝或太始年中于广州译无尽意等经六部

  •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一名决了诸法如幻三昧经第二出与汉献严佛调译者及大般若那伽室利分并同本见始兴录)

    右一部二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翔公亦云朔公在南海群译濡首菩萨经一部群录直云宋世不显年名未详何帝

  • 佛藏大方等经一卷(亦名问明显经明难品异译见始兴录及法上录)
  • 璎珞本业经二卷(一名菩萨璎珞经第三出见始兴录及法上录)

    右二部三卷其本并阙

    沙门释道严于宋世译佛藏方等经等二部群录直云宋世不显帝年

  • 梵女首意经一卷(第二出见始兴录及赵录法上录)
  • 空净三昧经一卷(亦云空净天感应三昧经第二出见始兴录及赵录法上录)
  • 劝进学道经一卷(亦名劝进经与梁史共出第三译见始兴录及赵录法上录)

    右三部三卷其本并阙

    沙门释勇公于宋世译梵女首意等经三部群录虽云宋世不显帝年

  • 车匿经(亦名车匿本末经出六度集中是尸阿遍王经异名群录虽云勇公所出今以別生抄经故删之不存也)
  • 寂调音所问经一卷(一名如来所说清净调伏经与西晋法护文殊净律经等同本第四出见始兴录及法上录)
  • 乐璎珞庄严方便经一卷(一名大乘璎珞庄严经亦名转女身菩萨经第四出与西晋法护顺权方便经等同本见始兴录及僧祐法上录)

    二部二卷(前寂调音见在后乐璎珞经阙本)

    沙门释法海于宋世译寂调音等经二部群录注云宋世译出既不显年未详何帝

  • 月灯三昧经一卷(一名文殊师利菩萨十事行经一名建慧三昧经出大月灯经第七卷异译见赵录及法上录)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先公于宋世译月灯经一部群录注云宋世不显译年未详何帝

  • 弥沙塞律抄一卷(见宝唱录亦名提阿波檀那眷属鼻腻经)

    右一部一卷阙本

    沙门僧伽跋弥师子国人也译弥沙塞律抄一部大周录中指宝唱录不言帝代其宝唱录寻且寄于宋录以彰有据耳(又僧祐法苑云晋义凞八年三月十日于庐山般若台东精舍与师子国律师僧伽跋弥出眷属律抄同集僧一百二十人已编此录未暇移改)

新集失译诸经

  • 如来智印经一卷(一名诸佛法身第二出与慧印三昧经同本)
  • 老母经一卷(第二出与老女人经等同本)
  • 法灭尽经一卷
  • 甚深大回向经一卷
  • 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一卷(出中阿含第四十卷异译)
  • 优波夷堕舍迦经一卷(出中阿含第五十五异译或无迦字)
  • 邪见经一卷(出中阿含第六卷异译)
  • 大沙门百一羯磨法一卷(或云大沙门羯磨法出十诵律)
  • 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一卷(或直云迦丁比丘已后阙本)
  • 十方佛名经一
  • 华严净经一卷
  • 三十七品经一卷(祐载两本并云异出今且存一)
  • 七佛各说偈经一卷
  • 乳王如来经一卷(或云乳王经今经与乳光经同本)
  • 现在十方佛名经一卷
  • 过去诸佛名经一卷
  • 千五百佛名经一卷
  • 五百七百佛名经一
  • 观世音成佛经一卷
  • 文殊因缘经一卷
  • 文殊本愿经一卷
  • 文殊观经一卷
  • 弥勒须呵经一卷
  • 导师问佛经一卷
  • 𩙥陀菩萨百二十难经一卷
  • 持身菩萨经一
  • 贤首菩萨二百问经一卷
  • 金刚女菩萨经一卷
  • 善意菩萨经一卷
  • 菩萨从兜率天降中阴经一卷
  • 菩萨行喜经一卷
  • 菩萨净本业经一卷
  • 菩萨初业经一卷
  • 菩萨四事经一卷
  • 菩萨十六愿经一卷
  • 菩萨五十德行经一卷
  • 菩萨教法经一卷
  • 菩萨正行经一卷
  • 菩萨出入诸则经一卷
  • 菩萨母姓字经一卷
  • 菩萨家姓经一卷
  • 菩萨比丘经一卷
  • 菩萨经一
  • 菩萨作六牙象本事经一卷
  • 菩萨师子王经一卷
  • 诸天阿须伦鬪经一卷
  • 浴像功德经一卷(与新译者梵本未详同別)
  • 陀隣尼目佉经一卷(今疑即阿难陀目佉尼经)
  • 礼敬诸塔经一卷
  • 般若波罗蜜偈经一卷
  • 佛清净偈经一卷
  • 太子出国二十偈一卷
  • 佛十力偈一卷
  • 十方佛神呪一卷
  • 四天王神呪一卷
  • 十二因缘结缕神呪一卷
  • 摩诃神呪一卷
  • 移山神呪一卷
  • 降魔神呪一卷
  • 威德陀罗神呪一卷(本作成字错)
  • 和魔结神呪一卷
  • 鸠迦叶经一卷(与僮迦叶解难经同本出长阿含第七卷异译法上录云出中阿含第十六卷异译)
  • 出要经二十卷
  • 行道经十卷
  • 长阿含经三卷(祐云疑是残缺长阿含经)
  • 弘道经二卷
  • 四天王经一卷(祐云后有呪似人所附)
  • 金色女经一卷(杂譬喻中有祐云异出本)
  • 禅鬼魅不安经一卷
  • 瞻波国佛说戒经一卷
  • 佛在誓枝山说法经一卷
  • 佛三毒事经一卷
  • 佛七事经一卷
  • 佛开和伏经一卷
  • 佛意行经一卷
  • 因佛生三心经一卷
  • 佛聚经一卷
  • 七佛本缘经一卷
  • 释迦文杖钵经一卷
  • 佛袈裟经一卷
  • 佛大衣经一卷
  • 迦叶解经一卷
  • 迦叶因缘经一卷
  • 舍利弗问署经一卷
  • 迦叶独证自誓经一卷
  • 舍利弗叹度女人经一卷
  • 舍利弗生西方经一卷
  • 舍利弗目连泥洹经一卷(今疑是生经中舍利弗般泥洹经)
  • 目连所问经一卷
  • 目连因缘经一卷
  • 阿难见变经一卷
  • 阿难陀经一卷
  • 阿那含七念经一卷
  • 罗汉菩子经一卷
  • 宾头卢取钵经一卷
  • 受行比丘经一卷
  • 爱身比丘经一卷
  • 旃比丘经一卷
  • 善星比丘经一卷
  • 六群比丘经一卷
  • 自在王比丘经一卷
  • 罗耶达比丘经一卷
  • 比丘和须蜜经一卷
  • 玄戒未来比丘经一卷(今疑玄字错)
  • 比丘法相经一卷
  • 释种子经一卷
  • 尊者婆蹉律经一卷
  • 罽宾二沙弥经一卷
  • 沙弥持戒经一卷
  • 海洲优婆塞会经一卷
  • 贤者杂事经一卷
  • 弟子修学经一卷
  • 弟子行泽中遇贼劫经一卷
  • 弟子精进经一卷
  • 迦提罗越问五戒经一卷
  • 那罗延天王经一卷
  • 毘沙门天王经一卷
  • 四大天王经一卷
  • 诸天寿经一卷
  • 魔现成佛经一卷
  • 魔王诫经一卷(疑是试字)
  • 净饭王经一卷
  • 佛葬阅头檀王经一卷
  • 欲王作小儿时经一卷
  • 小阿育王经一卷
  • 优填王照逝心女经一卷(今疑是大乘藏中优填王经)
  • 迦夷王头布施经一卷
  • 果尊王经一卷
  • 佛居士经一卷
  • 降恐王经一卷(今疑恐字错)
  • 魔罗王经一卷
  • 摩登王经一卷
  • 舍夷国经一卷
  • 罗提坭王经一卷(或作国王罗提埤经)
  • 摩诃惟越王经一卷
  • 流沙王经一卷
  • 十四王经一卷
  • 王以竹施经一卷
  • 劝王持五戒经一卷
  • 太子旃舍罗差经一卷
  • 长者盛德经一卷
  • 长者法心经一卷
  • 长者仁贤经一卷
  • 长者洹罗越经一卷
  • 佛问淳陀长者受乐净行经一卷
  • 婆罗门问事经一卷
  • 婆罗门等诤说经一卷
  • 六师诣波斯匿王经一卷
  • 尼揵斋经一卷
  • 明星梵志经一卷
  • 兜率梵志经一卷
  • 梵志拔陀经一卷
  • 梵志计火净经一卷
  • 梵志问疑经一卷
  • 梵志意经一卷
  • 梵志好母经一卷
  • 梵志淫女经一卷
  • 梵志六师经一卷
  • 天后贤女经一卷
  • 德女问经一卷
  • 贫女小施获弘报经一卷
  • 弥家女经一卷
  • 二人作沙门弟断兄舌经一卷
  • 气嘘杀旃陀罗经一卷
  • 眼能视杀人经一卷
  • 孤独三兄弟经一卷
  • 阿剑佗经一卷
  • 不兰伽经一卷
  • 小申日经一卷
  • 波罗奈𫝨四姓经一卷(或作妇字)
  • 波姓家主叩书不经一卷
  • 提谓经一卷
  • 强罗经一卷
  • 金转龙王经一卷
  • 苏曷龙王经一卷
  • 三龙王经一卷
  • 虎王经一卷
  • 蝎王经一卷
  • 毒龙蛇施经一卷
  • 放牛法经一卷(今疑是藏中放牛经)
  • 养牛经一卷
  • 阎罗王经一卷(今疑是藏中五天使者经)
  • 饿鬼经一卷
  • 铁杵泥犁经一卷
  • 缘经一卷
  • 药经一卷
  • 苦慧经一卷
  • 慧达经一卷
  • 法足经一卷
  • 身数经一卷
  • 选福经一卷
  • 布施经一卷
  • 助善经一卷
  • 古来经一卷(今疑是藏中古来世时经)
  • 孝顺经一卷
  • 缘本经一卷(今疑是藏中缘本致经)
  • 度世经一卷
  • 法藏经一卷
  • 明住经一卷
  • 善憩经一卷
  • 植质经一卷
  • 名相经一卷
  • 怪异经一卷
  • 灭怪经一卷
  • 本钵经一卷
  • 案钵经一卷
  • 诸法经一卷
  • 与脱经一卷
  • 伏愿经一卷
  • 宝见经一卷
  • 真提经一卷
  • 明义经一卷
  • 见在经一卷
  • 释论经一卷(祐云疑是大智度论抄之一卷)
  • 杂事经一卷
  • 旨解经一卷(祐云疑即义旨杂解)
  • 释学经一卷
  • 度道俗经一卷
  • 诸福德经一卷
  • 说人身经一卷
  • 施色力经一卷
  • 色入施经一卷
  • 戒法律经一卷
  • 未生火经一卷
  • 未生灾经一卷
  • 念佛品经一卷
  • 须弥山经一卷
  • 成败品经一卷(经目或云成败品第四似是楼炭经之品今捡楼炭经无此品)
  • 世间珍宝经一卷(旧录云世间所望珍宝经)
  • 现道神足经一卷
  • 成行无想经一卷
  • 悔过除罪经一卷
  • 深自侥幸经一卷
  • 布施持戒经一卷
  • 生西方斋经一卷
  • 造浴室法经一卷
  • 有疑往解经一卷
  • 长阿含方法经一卷
  • 令人孝有德经一卷
  • 人于出家者经一卷
  • 心应深贫慕经一卷
  • 地水火风空经一卷
  • 求欲者除意经一卷
  • 持戒教人杀生经一卷
  • 七月十五日腊法经一卷
  • 功高憍慢有二意经一卷
  • 欢喜布施有五事经一卷(或作劝字错)
  • 三梦经一卷
  • 三悔处经一卷
  • 二乘无常经一卷
  • 四署经一卷
  • 四等意经一卷
  • 政断经一卷
  • 四厚经一卷
  • 五署经一卷
  • 五谷世经一卷
  • 五乱经一卷
  • 五邪经一卷
  • 六禅经一卷
  • 六度六十行经一卷
  • 六辈阿惟越致经一卷
  • 七众经一卷
  • 七流经一卷
  • 七使经一卷
  • 七辈人横死经一卷
  • 七岁作善经一卷
  • 八方万物无常经一卷
  • 八双经一卷
  • 九结经一卷
  • 恼经一卷
  • 九道观身经一卷
  • 十部僧经一卷
  • 十二意经一卷
  • 十二阿练若高行经一卷
  • 十二部经名一卷
  • 三十二僧那经一卷
  • 三十四意经一卷
  • 五十德相经一卷
  • 六十品经一卷
  • 六十二疑经一卷
  • 十二观经一卷
  • 百法经一卷
  • 惟日三昧经一卷
  • 月电三昧经一卷
  • 无言三昧经一卷
  • 阿和三昧经一卷
  • 禅行法经一卷(今疑是藏中禅行法相经)
  • 须弥山譬经一卷
  • 日月譬经一卷
  • 海水譬经一卷
  • 药草喻经一卷
  • 功德天譬经一卷
  • 贤劫譬经一卷
  • 金刚譬经一卷
  • 宝藏譬经一卷
  • 明珠譬经一卷
  • 聚木譬经一卷
  • 四大譬经一卷
  • 五部威仪所服经一卷(或云五部僧服经高僧传云白法祖译)
  • 结界文经一卷
  • 沙弥离戒一卷
  • 五戒报应经一卷
  • 六足阿毘昙经一卷
  • 杂譬喻经六卷(或云诸杂喻)
  • 譬喻经一卷(祐云异出更有一本今且存一)
  • 杂譬喻经一卷(九十一事)

    右三百七部三百四十卷(唯初九部九卷有本余者并阙)

    并是梁代沙门僧祐录中新集失译诸经然僧祐本录祐所新集总一千三百六部一千五百七十卷今细搜捡余九百九十九部一千二百三十卷多是诸別生经或长房等失译录中已载及有代录之中标其译主除此之外有三百七部三百四十卷搜捡长房等录皆未曾载今新集于此以为失源然祐录中但云失译不标年代今且附于宋录之末庶免遗漏焉

齐萧氏都建业(亦云南齐)

自高帝建元元年己未至和帝中兴二年壬午凡经七主二十四年沙门七人所译经律总一十二部三十三卷(于中七部二十八卷见在五部五卷阙本)

沙门昙摩伽陀耶舍(一部一卷经)

沙门摩诃乘(二部二卷律)

沙门僧伽跋陀罗(一部一十八卷律)

沙门达摩摩提(二部二卷经)

沙门求那毘地(三部六卷经集)

沙门释昙景(二部三卷经)

沙门释法化(一部一卷经)

  • 无量义经一卷(第二出见僧祐录荆州隐士刘虬为序)

    右一部其本见在

    沙门昙摩伽陀耶舍齐言法生称中印度人悟物居情道利无舍以高帝道成建元二年辛酉于广州朝亭寺译无量义经一部耶舍手善隷书口解齐言传受经人武当山沙门慧表永明三年赍至杨都缮写流布

  • 五百本生经一卷(见僧祐录祐云未详卷数房云一卷)
  • 他毘利律一卷(齐言宿德律见僧祐录祐未详卷数房云一卷)

    右二部二卷其本并阙

    沙门摩诃乘西域人也栖心妙道结志弘通以武帝𭭻永明年中于广州译五百本生经等二部

  • 善见律毘婆沙十八卷(或云毘婆沙律亦直云善见律见道慧宋齐录及僧祐录)

    右一部一十八卷其本见在

    沙门僧伽跋陀罗齐言众贤西域人怀道放旷化惠无穷师资相传云后优波离既结集律藏讫即于其年七月十五日受自恣竟以香华供养律藏便下一点置律藏前年如是优波离欲涅盘持付弟子陀写俱陀写俱欲涅盘付弟子须俱须俱付弟子悉伽婆悉伽婆付弟子目揵连子帝须目揵连子帝须付弟子旃陀跋阇如是师师相付至今三藏法师(不出其名)藏将律藏至广州临上舶反还去以律藏付弟子僧伽跋陀跋陀以武帝永明六年戊辰(房云己巳)共沙门僧祎于广州竹林寺译出名为善见律毘婆沙因共安居以永明七年己巳岁(房云庚午)七月半受自恣竟如前师法以香华供养律藏讫即下一点当其年计得九百七十五点点是一年赵伯休梁大同元年于庐山值苦行律师弘度得此佛涅盘后众圣点记年月讫齐永明七年伯休访弘度云自永明七年已后云何不复见点弘度答云自此已前皆是得道圣人手自下点贫道凡夫止可奉持顶戴而已不敢辄点伯休因此旧点下推至梁大同九年癸亥岁合得一千二十八年升依伯休所计推至大唐开元十八年庚午之岁合得一千二百一十六年若然则是如来灭度远近參差未堪取行(此墨点记与法显所传师子国佛牙精舍唱记年岁全悬此云优婆离律藏竟自恣了已手自下点年年如是展转相付流传至今者此或不然寻此善见婆沙非是波离所集乃是部分已后二十部中随彼所宗释一家义撮要而解非全部毘尼也即此撰集后年下一点此或如若言优波离手自下点者未可即为指南也)

  • 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一卷今编入妙法华经在第五卷初沙门法献于于阗国得一卷梵本来道慧宋齐录僧祐录云于高昌群译梵本未详孰正)
  • 观世音忏悔除罪呪经一卷(永明八年十二月十五日译见僧祐录及宝唱录)

    右二部二卷(提婆达多品见在观世音呪经阙本)

    沙门达摩摩提齐言法意西域人悟物情深随方启喻以武帝永明八年庚午为沙门法献于杨都瓦官寺译提婆达多品等二部献时为僧正初献以宋元徽三年游历西域于于阗国得经梵本并及佛牙有迦毘罗神卫护还宋经至齐永明中共沙门法意译出佛牙安置钟山上定林寺(佛牙可长三寸围亦如之色带黄白其牙瑞䆘凸若今印文而温润光洁颇类珠玉谨案内经佛有四牙一在忉利天一在龙王宫一在师子国一在乌苌国此即乌苌国牙也后忽失之乃现于阗献于于阗请还)到梁普通三年正月忽有数人并执器仗初夜扣门称临川殿下奴叛有人告云在佛牙阁上请开阁舍视寺僧从其言主师至佛牙座前开函取牙作三礼已锦巾盛牙绕山东后寻却得还安定林隋文并陈仍在钟岳至仁寿三年内使令豫章王暕从杨州将献文帝其年五月十五日勅送东禅定寺供养佛牙灵异具如僧祐佛牙记此不复广其东禅定寺即今大庄严寺是也

  • 须达经一卷(一名须达长者经出中阿含第三十九卷异译见长房录及高僧传祐云建武二年出)
  • 百喻经四卷(亦云百句譬喻经或五卷天竺僧伽斯那撰永明十年九月十日译见僧祐等并云译成十卷此之四卷百事足矣)
  • 十二因缘经一卷(第五出与贝多树下经同本祐云建武二年出见高僧传及房录)

    右三部六卷(前二部五卷见在后一部一卷阙本)

    沙门求那毘地齐言德进中印度人弱龄从道师事天竺大乘法师僧伽斯那聪慧强记勤于讽习所诵大小乘经十余万言兼学世典明解阴阳其候时逆占多有征验故道术之称有闻西域建元初来至江淮止毘耶离寺执锡从徒威仪端肃王公已下竞相请谒初僧伽斯那于天竺国抄集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要切譬喻撰为一部凡有百事以教授新学毘地悉皆通诵兼明义旨以武帝永明十年壬申秋九月译为齐文即百喻经也复出须达及十二因缘经自宋大明已后译经殆绝及其宣流法宝世咸美之毘地为人弘厚有识度善于接诱勤躬行道夙夜匪懈是以外国僧众万里归集南海商人悉共宗事供赠往来岁时不绝性颇畜积富于财宝然营建法事已无私焉于建邺淮侧造正观寺重阁层门殿房整饰养徒施化德业甚著以中兴二年冬卒

  • 摩诃摩耶经一卷(第二出一名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亦直云摩耶经或二卷见王宗宝唱法上等三录)
  • 未曾有因缘经二卷(度罗睺罗沙弥序亦直云未曾有经第二出见始兴录)

    右二部三卷其本并在

    沙门释昙景不知何许人于齐代译摩耶经等二部群录直云齐世译出既不显年未详何帝

  • 腹中女听经一卷(第五出与无垢贤女经等同本房云见古录)

    右一部一卷阙本

    沙门释法化以废帝宝卷永元年中诵出胎中女听经一部众录相承并云诵出未详诵意依而列之以有先译故免疑失(长房内典录云齐时江州沙门道政删改弥勒成佛经一卷此不然如后大乘录中广述房等复云齐代沙门法度于杨都出灰河经一卷毘跋律一卷今以灰河经出杂阿含其毘跋律隋法经录云法度偽造以滥律名今废不立房等又云齐代沙门释法尼释益意经二卷以此经即是齐未梁初僧法尼闭目诵出者今见有本文理差舛不可流行若言齐末出者祐录何故不载今编疑部正录不存房等又云齐代沙门道备出九伤等经五部五卷群录注疑今依旧为定)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八


校注

圣本傍注朱笔曰开元录第五之半相当 志【大】志集同志【圣】 僧【大】僧猛【圣】 层【大】增【圣】 一【大】〔-〕【圣】 石【大】右【圣】 处【大】〔-〕【圣】 相【大】〔-〕【圣】 失【大】未【圣】 观【大】观得【圣】 门【大】门观【圣】 髻【大】髻髻【圣】 睹【大】亲【圣】 木【大】水【校异-乙】 戒【大】〔-〕【圣】 尚【大】上【圣】 亡【大】云【圣】 危【大】尼【圣】 常【大】当【圣】 出【大】〔-〕【圣】 寻【大】等【圣】 险【大】验【乙】 勒【大】勒菩萨【圣】 慧【大】惠【圣】 祐录【大】僧祐【圣】 先【大】云先【圣】 昌【大】畠【圣】 出【大】〔-〕【圣】 卷【大】〔-〕【圣】 光【大】军【圣】 要经【大】至终【圣】 密【大】〔-〕【圣】 或【大】或云【圣】 竺【大】竹【圣】 斋【大】齐【圣】 返【大】反【圣】 见【大】〔-〕【圣】 云见【大】见云【圣】 云【大】名【圣】 偽【大】为【圣】 来【大】还【圣】 云【大】〔-〕【圣】 建【大】钟【圣】 诞【大】〔-〕【圣】 (迦叶阙本)三十字【大】〔-〕【圣】 沮【大】涅【圣】 京【大】〔-〕【圣】 奔【大】〔-〕【圣】 上【大】止【校异-乙】 寺【大】〔-〕【圣】 居【大】〔-〕【圣】 二【大】三【圣】 园【大】园寺【圣】 (释种阿含)十一字【大】〔-〕【圣】 父【大】父子【圣】 出【大】火【圣】 是【大】云【圣】 今为【大】〔-〕【圣】 长【大】〔-〕【圣】 第【大】第十【圣】 录【大】〔-〕【圣】 见【大】长【圣】 头【大】头卢【圣】 使【大】使使【圣】 法【大】〔-〕【圣】 琉【大】瑠【圣】 非【大】非也【圣】 并【大】为【圣】 云【大】名【圣】 木【大】火【圣】 并【大】〔-〕【圣】 褐【大】[方*(葛-人+乂)]【圣】 慧【大】惠【圣】 迹【大】〔-〕【圣】 一【大】〔-〕【圣】 玄【大】法【圣】 州【大】洲【圣】 嘉【大】喜【圣】 后【大】〔-〕【圣】 寺常【大】常寺【圣】 帝【大】帝或【圣】 代【大】伐【圣】 经【大】*〔-〕【圣】* 七卷【大】〔-〕【圣】 祐【大】祐宝唱【圣】 始【大】〔-〕【圣】 弥【大】弘【校异-乙】 幻【大】幻化【圣】 献【大】〔-〕【圣】 云【大】云采【圣】 经【大】经是华严经【圣】 兴【大】*异【圣】* 兴【大】典【圣】 以【大】以是【圣】 (菩萨便经)十六字【大】〔-〕【圣】 等【大】便等【圣】 二【大】〔-〕【圣】 音【大】音经【圣】 后【大】后果【圣】 慧【大】*惠【圣】* 本【大】本未获【圣】 据【大】按【圣】 僧【大】梁僧【圣】 弥【大】〔-〕【圣】 集【大】〔-〕【圣】 六【大】六十【圣】 出【大】〔-〕【圣】 丘【大】丘尼【圣】 卷【大】卷(本作千万疑错)【圣】 经【大】疑【圣】 卷【大】卷(或云五百七十)【圣】 呵【大】河【圣】 导【大】道【圣】 卷【大】卷(或云持身经)【圣】 卷【大】卷今疑本上脱字【圣】 別【大】別浴像功德经一卷【圣】 陀【大】阿【圣】 错【大】错也【圣】 鸠【大】鸠摩【圣】 上【大】经【圣】 行道【大】道行【圣】 禅【大】神【圣】 杖【大】枝【圣】 经【大】位【圣】 阿【大】〔-〕【圣】 受【大】爱【圣】 诫【大】诚【圣】 欲【大】育【圣】 诤【大】争【圣】 斋【大】*齐【圣】* 波【大】大【圣】 不【大】示【校异-乙】 放【大】拔【圣】 中【大】中罗王【圣】 一卷【大】*〔-〕【圣】* 火【大】大【圣】 品【大】一品【校异-乙】 意【大】辈【圣】 二【大】三【圣】 常【大】当【圣】 政【大】正【校异-乙】 恼【大】总【圣】 十【大】七十【圣】 相【大】想【圣】 九【大】凡【圣】 新【大】杂【圣】 搜捡【大】捡搜【圣】 等【大】〔-〕【圣】 代【大】〔-〕【圣】 圣本朱笔曰已上开元录第五之终已下开元录第六之初 帝【大】希【圣】 主【大】至【圣】 五卷【大】〔-〕【圣】 沙【大】箫齐沙【圣】 以【大】〔-〕【圣】 德【大】〔-〕【圣】 祐【大】〔-〕【圣】 祐【大】祐云【圣】 伽【大】〔-〕【圣】 涅【大】〔-〕【圣】 盘【大】*槃【圣】* 后【大】〔-〕【圣】 (便下藏)七字【大】〔-〕【圣】 年【大】〔-〕【圣】 须俱【大】〔-〕【圣】 藏【大】藏法师【圣】 罗【大】〔-〕【圣】 跋陀【大】〔-〕【圣】 元【大】九【圣】 传【CB】【圣】傅【大】 年【大】〔-〕【圣】 传【大】转【圣】 集【大】集已【圣】 然【大】默【圣】 优【大】〔-〕【圣】 经【大】*〔-〕【圣】* 道慧【大】见道【圣】见道慧【校异-乙】 译【大】获【圣】 译【大】译出【圣】 等【大】寺【圣】 瑞【大】端【圣】 凸【大】亚【圣】 文【大】大【圣】 舍【大】检【圣】 去【大】云【圣】 祐【大】祐录祐【圣】 贝【大】具【圣】 占【大】台【圣】 授【大】〔-〕【圣】 里【大】〔-〕【圣】 畜【大】福【圣】 财【大】〔-〕【圣】 沙【大】〔-〕【圣】 序【大】字【圣】 胎【大】腹【圣】 先【大】光【圣】 长【大】又长【圣】 房【大】〔-〕【圣】 偽【大】为【圣】 以【大】〔-〕【圣】 舛【大】殊【圣】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8)
关闭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8)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