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因果

佛出世的因缘是为的甚么因为佛是觉的人是迷的人既是迷的所以人就要受一切烦恼生死的苦佛本大慈悲心乘大愿力降生于中印度为国王太子享受人间尊荣富贵五欲的快乐随即抛弃人间富贵尊荣去修行以至于证果成佛佛在当时现身因为要觉悟人的迷所以现身作个模范使人晓得了却一切烦恼生死的苦既是要觉悟人了却一切烦恼生死的苦所以随顺人的语言文字依人类种种差別病而说种种方便救人的法这佛说觉悟迷妄的法就名佛法依佛法推究人不能够了却一切烦恼生死的苦是由于不明白佛说三世因果的缘故今天略将世人谬解因果的与佛所说的因果两相比较说明之

世人因为是迷的所以对于佛说的因果就茫昧不知或者说没有因果或者凭著意识的理想去推测谓大地山河是自然变化而有的谓人是由祖传父父传子而来的又或谓大地山河及人是有创造者的所以人同万物都是另有个主宰的由上种种谬解妄见發出种种言论世人被这种种言论所惑就有不信因果的谓人在父母未生以前没有甚么至于百年生死以后也没有甚么这种断见一生就要任意妄为不怕因果报应也有迷信神教的谓人作了善神就默佑使得享受爱的果人作了恶神就谴责使得享受非爱的果统观以上种种说法不是属于无因果派就是属于谬解因果派这两派皆足以使人生一种侥幸心以为作了恶可以幸免的那晓得昧于佛说的因果就要堕落因果报应不能够免却生死的苦若明白佛说三世因果的道理晓得人生不是突然而生的死也不是就可以了的因为人身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和合而成人到死的时候四大假和合身虽死而业识实在没有死明白这个业识的道理那佛说三世因果的道理也就容易明白了何以故因为人生已前有生不止前一世乃至于无始死后也不是可以了的乃至于尽未来际也没有止息的时候这无始终无内外的业识就是从无始以来自家所作善恶业力积集而成业识善的业强于恶的业则善业先成熟而感受善果恶业强于善业则恶业先成熟而感受恶果因为有善恶种种大小多少差別所以就感受贫富贵贱贤愚种种的差別所以古德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平常人迷于佛说的三世因果看见罪大恶极的人偏偏的是富贵双全儿孙满堂看见为善不倦的人偏偏的是无儿无女受那贫贱的苦报应相左遂谓没有因果这是由于不明白业识受生的缘故这业识受生有因缘业识为因父母为缘合缘与因而成人身今假定有人作种种善业这业因属于善当然要结善果然必要假父母两业缘又须此父母有应得这个造善因受善果的儿子报应然后才能够借此父母两业缘而受生具这三种业的因缘就谓之同业所感业识犹如谷种父母两业缘犹如土水日光人工等因缘具足而后可以發芽结谷善恶果报由善恶业因而成犹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种因果是毫厘不爽的世人不明白佛说因果的道理犹如不明白长江源流的人今假定长江向东而流中间被山所阻折而由北向南南岸是平原平原上的人就说长江源头从山而起至平原而止像这种断见人是知道错的而不明白业识相续不断与业识受生的理那因果的理就不能够明白也与平原之人观察长江的错谬一样

我们若能够真实明白三世因果试问有人欲受恶果报应否所以种善因得善果种净因得净果乃至成佛都是由于自己一念依佛所说而行世间恶人尚敢为恶否故佛教昌行的时候人人都是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人人都是向善而行小之可以成为自修之正人君子大之自觉觉他化社会为良善化世界为太平转五浊而为七宝皆由于此古德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能够止息诸恶奉行众善就能够自净其意这就是诸佛所说的教法以上不过将世人与佛说因果略为比较而已

(附注)原题「太虚法师在宜昌商会之演讲」今改题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第二编 五乘共学(卷6)
关闭
第二编 五乘共学(卷6)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