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进善之阶段

今天提出一个与人生非常切近的题目这题目就是「人生进善之阶段」

一 人生之解析

照通常解释起来人生就是人的一生人生究竟是什么我且来解析一下可先分作两大干理性理是普遍贯通的与之相对的就是事相我们如果把人生解析开来可以分作理性与事相两部分事相就是事实上的人生相依此以显出我们是人的这就叫事相在这事相部分又可以分成三类根尘根尘是佛典上特定的名词根就是眼身五根普通称之曰五官与五根相对的是五尘耳听见的谓之声尘眼见的谓之色尘鼻嗅的谓之香尘舌辨的谓之味尘身接的谓之触尘还有一部分的法尘这五根六尘是人生中分析出来的物质部分心识关于心识的分析肯先要知道人生不但有物质的部分而且还有精神的部分心识就是人生的精神现象分析来讲可以分成四类(一)前五识即由眼身五根發生出来的五种不同知识五识是根据五根而發生的所以不能独自的存在(二)意识这意识就是第六识前五识仅有感觉而这第六识能构成有系统的知识和思想来完成人生的一切对于人生的精神部分要详细的分析起来尚不止此五识所依有意识而意识背后还有(三)意根如见色依于眼根听声依于耳根所以意识也并不是凭空發生出来的而是依意根發生的(四)在意根后面还有一个识叫藏识这个藏识什么都被他所包藏与库藏一样无论什么东西都可以包括在里面等到要用的时候再一样样拿出来譬如十年二十年前所经过的事情到了现在如果要用著它就马上可以把它复现出来宛与目前所做的一样这就是藏识的功能无所不包罗无所不收藏的藏识是广博无涯的但它是意根最亲切的根同时还是为意根紧紧吸住的东西为意根拘执为我分位时间空间及人生所经过的生老病死等谓之分位是根尘心识离合变化而附现出来的并没有独立的性质在事相里最重要的还是心识心识中还有心所在意识上所起的心理作用是很多很多的这就是五十一心所有法在前五识共有三十四种心所有法在意根上有十八种心所有法在藏识上最少祗有五种心所有法如果要详细的解说佛书中有一部比较清楚的百法明门论讲到许多心所有法分配到各心识的还有一部八识规矩颂

现在再将人生的善与不善区別分析一下人生的所谓善是能够使本身的性质成为纯粹优美同时还能领导大众为大众解除痛苦使大家安宁利乐这就叫做「善」与此相反的就叫「不善」在这善与不善的两者之间还有一种「非善非不善」的佛典上称它为「无记」因为没有办法来记別它是善与不善的包括这善与不善以及无记而最复杂的常首推意识所以意识的变化很多意根的性质最为特別它既非善又非不善所以也可以称它为「无记」但它虽然是「无记」而它的性质是暗蔽的如一间暗室一样故是有覆性藏识与根尘亦同为无记性至于理性本来是清净的事相虽然未是清净但可以用改造的方法来使它清净所以也可以说是可能清净的

二 进善之阶段

在古今的圣贤豪杰他们对于人生都抱有一种改良的目标努力进行于改善至于改善的阶段约可分为下列五种

一 生活之改善

人在世界上脱不了经济与政治人群的社会生活非经济不为功至于政治它能调剂保障人群社会生活的安宁所以我们要改善人生首先要改善经济与政治也可说是人生根尘部分的改善

二 德行之改善

这就是道德行为的改善在佛学上说起来就是戒律比较生活之改善还要密切孔子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他就是叫人提高人格成就德行所以德行之改善就是伦理道德对于人生之改善及于人身五根前六识之分齐

三 定心之改进

前面所讲的德行在佛学上谓之戒律它自有充分的力量来规范我们改善我们但还不能把我们提高到超人的地位这因为在道德行为的改善上祗做到五根六识的改善还不能将这最复杂最活动而最富创造力的意识集中在一处而积极改善的原故所以定心最著重于意识定就是将心的力量集中统一起来所以定心的改进更为深刻本来定心改进又可以叫做精神上的修养中国古时候的道家也都有这种精神修养的假使能够修得禅定初步的功夫差不多是另进入了定心的世界定心世界与现在的世界性质完全不同因为它是超过欲界之外的色无色界于是这个人就到达了超人生的地位但这还不过是第三种阶段祗能做到意识分位上的改善没有把意根改善过来

四 净慧之改进

净慧是证明本净理性的真慧它能消灭照破一般的黑暗而使之光明起来我前面已经说过意根是黑暗得像暗室一样所以必须以净慧的光明来消灭照破这种黑暗使意根澈底澄清起来永远清净即所谓转六七识成为妙观察平等性智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此处则他已成为超超人或为菩萨了这是人生进修中的第四阶段

五 净善之圆满

如已进修到这样地步还决不能就此中止必须要更进一步使无记的藏识与根尘澈底改善而达到第五阶段净善之圆满因为意根虽然经过努力的改善而藏识根尘还未澈底清净所以还要更加努力进而到达净善之圆满的阶段像这样才算是到达了佛学上人生进善的究竟并且这个人就可以被称为佛了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第二编 五乘共学(卷9)
关闭
第二编 五乘共学(卷9)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