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三十一
贤首品第十二之三
【经】
【经】
【经】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三十一
贤首品第十二之三
【经】
【经】
【经】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
【论】此十住位中有六品经一升须弥顶品二顶上偈赞品三十住品四梵行品五發心功德品六明法品如是六品共成十住法门将释此品义分为三一释品来意二以处表法三随文释义一释品来意者明前于普光明殿人间地上成十信之心已终此妙峰之顶明从十信入十住入位之升进故此品须来二以处表法者明此山于七重金轮围山七重大海之内出水高八万四千由旬纵广亦尔四宝所成东面黄金西白银南吠琉璃北玛瑙上有四埵埵有八辅天众四八三十二中心名妙高顶天帝释在其上居宝宫殿通为帝释天三十三天总以帝释为主帝释有四名一名天帝释二名憍尸迦三名释提桓四名因陀罗大意名能主为能为诸天作主故此妙峰山四宝合成诸天宝宫殿在上庄严故为妙峰山此山之外七重金山及七重大海广量金翅鸟两翼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迅疾能飞一鼓翼万万九千里七日七夜方至其顶其山在大海之中形如腰鼓崪然高耸非以手足攀揽之所能登为表此十住法门创生如来智慧之家为真佛子不可以有生灭寻思观察及多闻心想攀揽所得故以将妙峰山用况表之令后人倣学山者高胜义故像此十住住佛所住法身妙智慧海故是出世高胜义故妙峰山者不动义诸天所居妙乐义庄严义像此位菩萨以方便三昧寂然不动无思无心不收不摄任性而定称平等理与法身合忽然妙慧从此定生无始无明总无所得住佛妙慧都无所依得法妙乐智慧庄严出过情见诸佛所说解脱微妙经典无不解了为生在如来智慧家故三界无明一时顿尽唯有习气烦恼渐渐以法治之如下十住品云佛子菩萨住处广大与法界虗空等佛子菩萨住三世诸佛家故又如初發心功德品云应知此人即与三世诸佛同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境界平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功德平等得如来一身无量身究竟平等真实智慧才發心时即为十方一切诸佛所共称叹乃至震动一切世界及一切世界中示现成佛等如文广明不可同于三乘方便教说地前三贤菩萨得折伏现行无明地上见道为此经法教门依一切诸佛根本不动智而發心故以乘如来一切智乘而發心故于此十住位中能与如来同智慧故不同三乘但将三空观且折伏现行于此经中發心之者从佛不动智而發菩提心设有余习还以无依住智治之还是根本智不伏不断为本寂用自在故无体可断故无可伏故设修三昧任性净故亦无收摄亦不伏捺故任自净故设行分別任性智慧随事用为亦无取舍故如是任法调治习气使称理智令惯习增明如佛愿行而随事世间成长大悲不出不没故以心境一真无出没故是故经中以阿修罗王等表之处大海而不出不没等喻问曰何故不升四天王宫而超至帝释宫答曰为四天王在妙峰山半傍住非是可表升法顶处至相尽现智慧庄严住不退故善财童子于妙峰山得忆念诸佛智慧光明门同此位故准例可知以超情尘之迹以山表之非要登山也已入如来智慧于众中堪为主导故非要为帝释也第三随文释义中义分为三一总科一品二明如来身行徧周等印如下经云十方一切诸世界中悉亦如是明十方一切妙峰山总见如来升妙峰山顶三随文释义。
【经】尔时如来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于树下各有菩萨承佛神力而演说法靡不自谓恒对于佛尔时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向帝释殿时天帝释在妙胜殿前遥见佛来即以神力庄严此殿置普光明藏师子之座其座悉以妙宝所成十千层级迥极庄严十千金网弥覆其上十千种帐十千种盖周回间列十千缯绮以为垂带十千珠缨周徧交络十千衣服敷布座上十千天子十千梵王前后围绕十千光明而为照耀尔时帝释奉为如来敷置座已曲躬合掌恭敬向佛而作是言善来世尊善来善逝善来如来应正等觉唯愿哀愍处此宫殿尔时世尊即受其请入妙胜殿十方一切诸世界中悉亦如是尔时帝释以佛神力诸宫殿中所有乐音自然止息即自忆念过去佛所种诸善根而说颂言。
如此世界中忉利天王以如来神力故偈赞十佛所有功德十方世界诸释天王悉亦如是赞佛功德尔时世尊入妙胜殿结跏趺坐此殿忽然广博宽容如其天众诸所住处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论】一长科一品者于此品中长科为十段第一从尔时已下三行经明佛神力普现十方二尔时已下一行半经明佛不离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向帝释殿三时天帝释已下可七行经明帝释遥见佛来严殿敷座四曲躬合掌已下可两行经明帝释请佛入殿五尔时世尊已下三句经是如来十方一时受请入殿六十方一切世界已下三句经是结十方普会同此七尔时帝释已下可一行半经明佛神力乐音自息八即自忆念已下四句明帝释自念过去善根说颂叹佛来此九如此世界中已下两行半经都结此处以偈叹佛十方同然十尔时已下可两行经明如来处座而坐殿广博宽容并结十方同此三随文释义者云不离菩提树者明菩提体无去来远近处所可离可到故又如来智身无表里体徧周故又法界非大小毫刹相容故又心境无二相无中边方所故又诸法无自性一多恒圆满故帝释遥见佛来者有二义一事二表法一事者为如来于无去来性示去来之相故言遥见二表法者明帝释示同未悟不见如来智身徧周与心一体故言遥见佛来又信解为遥见自心入位为佛来帝释即以神力庄严此殿者亦有二义一事二表法其事可知二表法者自加行也安置普光明师子之座者亦有二义一约位置座二约帝释自德根堪一约位置座者约此十住位中法位也为十住中得一切诸佛智慧光明之藏于一切法自在无畏故置此座故如十行位中于夜摩宫中化作宝莲华师子之座此约行位在一切生死具大悲行万行以理智体得无染故以是义故以莲华为座体在此十住位中以得一切诸佛智慧光明普照万法故安置普光明藏师子之座此十住中安置其座十千层级十行中化作百万层级师子之座为十住位中初始入位明须弥之上犹连地居明心有所得从信创会见法之报以此义故师子座须有安置又方便三昧是安置故十行位中约十住位中理智妙慧功成即十行位中以妙用而化其座又约行从空而立还约位在夜摩空居之天云座十千层级又百万层级及帝释天宫夜摩天总明随位升进行相若也正入法智慧流不出毫尘徧诸刹海其座乃至十回向十地高下严饰各各随位不同准例知之其座上庄严皆十千者明万行报得故如十千金网者约能以教行之网漉众生之果报故十千种帐者明养育义以于一切处为佛为天为大力士之神拥护养育众生行之果报所得故十千种盖者是大悲义以大悲心覆养一切众生之果报所得故十千缯绮者以一行中行无尽差別行一言音中具差別教皆明白可观之果也十千珠璎者明万行普周庄严智境化利众生无休息之果所得故如一一尘中皆有无尽普贤身者是也十千衣服是于一切生死海柔和善忍覆养含生之果故十千天子者明能行万行之人十千梵王者明于行中智慧自在故十千光明照耀者明智慧照耀能破自他迷暗长夜令大明故已上皆是举此位之果德用成庄严令發心入位菩萨识果行因无疑惑故从曲躬已下明帝释于如来致敬请佛入宫明行谦行也如来受请明从信入住如文可知二约帝释自德最下明帝释得宿念力于过去佛所种善根说颂叹佛者明以三昧力自见身心体性同古今佛智慧善根故已下十佛是当位之功用合古也于说颂中有二十行颂两行一颂初两行颂叹迦叶佛具云迦叶波此云饮光此是其姓亦以身光殊特能饮诸天及日月等光皆悉不现故次两行叹拘那牟尼佛正云迦那牟尼言拘那者此云金也牟尼者佛也以金色为号次两行叹迦罗鸠䭾具云迦罗鸠村䭾佛此云所应断已断次两行叹毗舍浮佛此云徧一切自在次两行叹尸弃佛正云式弃那此云持髻或曰有发次两行叹毗婆尸佛此云净观或曰胜观或曰种种观次两行叹弗沙佛正云勃沙此云增盛次两行叹提舍佛正云底沙此云说法度人次两行叹波头摩华佛正云钵特忙此赤莲华也次两行叹然灯如来前之二佛是此今贤劫中佛后之七佛是前劫中佛以明创入十住之门古今法则相会明古佛今佛法不异故入此位者会同不別故言吉祥者叹此山顶是福善之处故明升进者以三昧力身心不动如山王总会古今诸佛同智慧故第九如此世界中忉利天已下有四行经于中义分为四一举此世界叹佛功德二总举十方同然三尔时已下明如来入殿升座而坐四明其殿忽然广博普容诸天住处此明约如来无自他之德合然令大众得见以明令大众入位同此已上释升须弥品竟大约此明以三昧力正入定时身心荡然称法界性无表里光明朗彻是忽然广博义亦是普光明藏师子之座义智慧现前是佛来义一一如是会理修行不可但逐名言也。
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论】将释此品约作四门分別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都会此十住六品之经意四随文释义一释品名目者以法慧等十个菩萨各以自己当位随位进修之法还自以偈赞赞之令信终菩萨倣之悟入故此品名为偈赞品明古今诸佛同会此智殿悲宫俱会古今之佛自身是未来之佛与古佛道合故二释品来意者明前已创升须弥帝释以偈叹佛此品明十住位当位菩萨将当位法门以偈赞之令信心者得入位故故有此品须来初叹过去佛次叹今现在佛未来佛者即入此位者是也是故经中不云未来十佛是过去佛卢舍那是现在佛修行始入位者是未来佛三都会十住之内须弥之上说六品经意者一升须弥品明信终升进二须弥顶上偈赞品明偈赞当位之法劝修升进之理三说十住品明当位所行之行四说梵行品明总十住之中所持无相之性戒五發心功德品明于十住之中發心所得功德之量六明法品即明当位之法升进向十行之因此六品明当位之修行因果及向十行之因四随文释义中复分为二一长科一品经意二随文释义一长科一品经意者义分为十一段。
【经】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佛刹微尘数菩萨俱从百佛刹微尘数国土外诸世界中而来集会其名曰法慧菩萨一切慧菩萨胜慧菩萨功德慧菩萨精进慧菩萨善慧菩萨智慧菩萨真实慧菩萨无上慧菩萨坚固慧菩萨所从来土所谓因陀罗华世界波头摩华世界宝华世界优钵罗华世界金刚华世界妙香华世界悦意华世界阿卢那华世界那罗陀华世界虗空华世界各于佛所净修梵行所谓殊特月佛无尽月佛不动月佛风月佛水月佛解脱月佛无上月佛星宿月佛清净月佛明了月佛是诸菩萨至佛所已顶礼佛足随所来方各化作毗卢遮那藏师子之座于其座上结跏趺坐如此世界中须弥顶上菩萨来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彼诸菩萨所有名字世界佛号悉等无別尔时世界从两足指放百千亿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须弥顶上帝释宫中佛及大众靡不皆现尔时法慧菩萨承佛威神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论】一从尔时佛神力故已下有十九行半经明佛以神力令众来集分于此分中十九行半经复分为七段一从尔时佛神力故五行半经明菩萨来集二所从来土已下三行半经明菩萨世界之名三各于佛所净修梵行已下三行经明本所事佛四是诸菩萨至佛所已下两行经明菩萨来已化座而坐五如此世界中已下两行经明都结十方世界菩萨同然六尔时世尊已下两行半经明佛足指端放光普照一切处帝释宫殿十信足轮下放光此十住中足指端放光明位胜进十行足趺十回向膝上十地眉间毫中放光此光表法位升进故还是第一会中现相品所放眉间之光以果成信入位之光足指光者明照入此住位者身心智慧宫殿表入圣之初故足指端放光也七尔时已下一行经明法慧菩萨说颂叹佛余义随文可知约科文之意即悉其意如初菩萨来集共世界名并本所事佛总都会配当位法及法门因果始可得见其意况从法慧菩萨是此位中所修之行人约所得如来智慧立名世界名因陀罗华世界是所修之法殊特月佛是初發心住位中约法所修之果云因陀罗者此云能主也华者是开敷感果义为此十住中初發心菩萨即能十方一切世界中示现成佛故世界名能主以能示现主导一切众生故以其行华能开敷自他智慧果故经云一一各与佛刹微尘数同名法慧菩萨俱者明智慧解行了悟徧知是境界故以达自心一切总尔故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此明唯应度者自迷解故智慧徧故云从百佛刹微尘数国土外诸世界中来者明迷云国土之外迷解云来但以迷无明暗障广多以比之世界尘数悟之解行广多故亦比之如世界之尘智慧与无明相似但只隔迷悟故是故此经下文云有三千大千世界量等经卷内小众生身中是其义也佛号殊特月者殊者胜也特者奇也月者清凉也明入此位菩萨生住如来智慧家时无始无明烦恼炎热恶道炽然一时顿灭唯有如来智慧朗然清凉如月故明此短菩萨创始入真以能破烦恼惑热处立自己佛果之名以次十行十回向随位升进菩萨名佛世界名各各随位差別十行中佛果名号下名悉同名之为眼为知根利众生处立名十回向中佛果名号上名悉同名之为妙为于生死中利众生之妙用自在故至位方明又云十方诸来法慧等十菩萨众各于佛所净修梵行者明各于自心法身智慧能净烦恼清凉如月处立名为各于佛所净修梵行梵者净也以明此位菩萨妙慧现前诸行体自净故为法性智慧任法运为体无生灭故明以体无生灭处以标自心佛果故是故有發心之士应当如是以方便无作无思任性之定而自显發自心无性佛智慧门即能于烦恼无所染汙便即名之殊特月佛随所来方各化作毗卢遮那藏师子之座者此法慧菩萨是东方之位明入位之首破暗之初如日初出东方能破暗故以世间之名名为殊特以智慧明能破自他无始长夜之迷暗故是故佛果名之殊特月佛以初發心已为天人师以是世界名能主华其化所作之座名毗卢遮那藏师子之座者是佛果座也明毗卢者光也遮那者徧也明徧座无始一切无明烦恼以化作一切大智慧光明藏徧照一切心境化成法界自在解脱之门师子者得无畏也已上总依主释结跏趺坐者会妄想而为真智慧故故为结跏趺坐此十住位中十个菩萨同于善财童子于妙峰山顶上初入信之后入十住之初德云比丘下至慈行童女法门相似文殊师利菩萨以明初發信心以此经中圆会教行使令后学者令易解故但说其教不著行行之人难解了故以是义故初会举佛果神天示入法而劝修以明一一皆同佛知见第二会劝生信解以不动智佛以成信门次说入位进修之教则十信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法门法界品中举善财童子是能行五位行者以教行具彰令易解故若不如是虽见教法在行犹迷是故于此一部之经因果理智教行仁士一一具彰也令修道者倣学不谬故此十住入真见道之初心与后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为正觉之果故如人百岁以初生为长故人生十子初生为长。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三十一
音切
(户吾切)。
矢(式视切)。
铠(苦亥切)。
舆(以诸切)。
臾(予音)。
败(薄卖切)。
衂(女育切)。
轝(以诸切)。
窜(七乱切)。
匿(女力切)。
仅(渠吝切)。
沫(末音)。
悴(子对切)。
罥(古兖切)。
鵞(五何切)。
电(殿音)。
珂(苦何切)。
吠(符废切)。
埵(丁果切)。
揽(卢敢切)。
湛(直槛切)。
快(苦怪切)。
层(自登切)。
级(居邑切)。
缯(疾陵切)。
绮(虚彼切)。
鸠(居求切)。
䭾(唐佐切)。
凉(吕张切)。
络(卢各切)。
捺(奴曷切)。
漉(卢谷切)。
膝(息七切)。
谬(靡幼切)。
彻(尹列切)。
宽(苦丸切)。
崒(昨没切)。
【经文资讯】《卍新续藏》第 4 册 No. 223 华严经合论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3-18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卍新续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CBETA 扫瞄辨识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论】十一从如来咸共说已下有一百五十八行颂明举一喻况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