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七十三
阿僧祇品第三十
【经】尔时心王菩萨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演说阿僧祇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世尊云何阿僧祇乃至不可说不可说耶佛告心王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为欲令诸世间入佛所知数量之义而问如来应正等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时心王菩萨唯然受教佛言善男子一百洛叉为一俱胝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为一频婆罗频婆罗频婆罗为一矜羯罗矜羯罗矜羯罗为一阿伽罗阿伽罗阿伽罗为一最胜最胜最胜为一摩婆(上声)罗摩婆罗摩婆罗为一阿婆(上声)罗阿婆罗阿婆罗为一多婆(上声)罗多婆罗多婆罗为一界分界分界分为一普摩普摩普摩为一祢摩祢摩祢摩为一阿婆(上声)铃阿婆铃阿婆铃为一弥伽(上声)婆弥伽婆弥伽婆为一毗攞伽毗攞伽毗攞伽为一毗伽(上声)婆毗伽婆毗伽婆为一僧羯逻摩僧羯逻摩僧羯逻摩为一毗萨罗毗萨罗毗萨罗为一毗赡婆毗赡婆毗赡婆为一毗盛(上声)伽毗盛伽毗盛伽为一毗素陀毗素陀毗素陀为一毗婆诃毗婆诃毗婆诃为一毗薄底毗薄底毗薄底为一毗佉担毗佉担毗佉担为一称量称量称量为一一持一持一持为一异路异路异路为一颠倒颠倒颠倒为一三末耶三末耶三末耶为一毗睹罗毗睹罗毗睹罗为一奚婆(上声)罗奚婆罗奚婆罗为一伺察伺察伺察为一周广周广周广为一高出高出高出为一最妙最妙最妙为一泥罗婆泥罗婆泥罗婆为一诃理婆诃理婆诃理婆为一一动一动一动为一诃理蒱诃理蒱诃理蒱为一诃理三诃理三诃理三为一奚鲁伽奚鲁伽奚鲁伽为一达攞步陀达攞步陀达攞步陀为一诃鲁那诃鲁那诃鲁那为一摩鲁陀摩鲁陀摩鲁陀为一忏慕陀忏慕陀忏慕陀为一瑿攞陀瑿攞陀瑿攞陀为一摩鲁摩摩鲁摩摩鲁摩为一调伏调伏调伏为一离憍慢离憍慢离憍慢为一不动不动不动为一极量极量极量为一阿么怛罗阿么怛罗阿么怛罗为一勃么怛罗勃么怛罗勃么怛罗为一伽么怛罗伽么怛罗伽么怛罗为一那么怛罗那么怛罗那么怛罗为一奚么怛罗奚么怛罗奚么怛罗为一鞞么怛罗鞞么怛罗鞞么怛罗为一钵罗么怛罗钵罗么怛罗钵罗么怛罗为一尸婆么怛罗尸婆么怛罗尸婆么怛罗为一翳罗翳罗翳罗为一薜罗薜罗薜罗为一谛罗谛罗谛罗为一偈罗偈罗偈罗为一窣步罗窣步罗窣步罗为一泥罗泥罗泥罗为一计罗计罗计罗为一细罗细罗细罗为一睥罗睥罗睥罗为一谜罗谜罗谜罗为一娑攞荼娑攞荼娑攞荼为一谜鲁陀谜鲁陀谜鲁陀为一契鲁陀契鲁陀契鲁陀为一摩睹罗摩睹罗摩睹罗为一娑母罗娑母罗娑母罗为一阿野娑阿野娑阿野娑为一迦么罗迦么罗迦么罗为一摩伽婆摩伽婆摩伽婆为一阿怛罗阿怛罗阿怛罗为一䤈鲁邪䤈鲁邪䤈鲁邪为一薜鲁婆薜鲁婆薜鲁婆为一羯罗波羯罗波羯罗波为一诃婆婆诃婆婆诃婆婆为一毗婆(上声)罗毗婆罗毗婆罗为一那婆(上声)罗那婆罗那婆罗为一摩攞罗摩攞罗摩攞罗为一娑婆(上声)罗娑婆罗娑婆罗为一迷攞普迷攞普迷攞普为一者么罗者么罗者么罗为一䭾么罗䭾么罗䭾么罗为一钵攞么陀钵攞么陀钵攞么陀为一毗伽摩毗伽摩毗伽摩为一乌波䟦多乌波䟦多乌波䟦多为一演说演说演说为一无尽无尽无尽为一出生出生出生为一无我无我无我为一阿畔多阿畔多阿畔多为一青莲华青莲华青莲华为一钵头摩钵头摩钵头摩为一僧祇僧祇僧祇为一趣趣趣为一至至至为一阿僧祇阿僧祇阿僧祇为一阿僧祇转阿僧祇转阿僧祇转为一无量无量无量为一无量转无量转无量转为一无边无边无边为一无边转无边转无边转为一无等无等无等为一无等转无等转无等转为一不可数不可数不可数为一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为一不可称不可称不可称为一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为一不可思不可思不可思为一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为一不可量不可量不可量为一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此又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不可说转尔时世尊为心王菩萨而说颂言。
【论】四随文释义者一百洛叉为一俱胝者一洛叉此云一亿一俱胝此云一兆又案此方黄帝算法总有二十三数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京垓𥞑壤沟㵎正载从壤已去有三等数法其下者十十变之中者万万变之上者亿亿变之今此阿僧祇品用上等数法故云百千百千为一俱胝俱胝俱胝是当此壤也那由他当沟也鞞婆罗当此㵎也作正也来载也自是已去此方数名尽也弥伽及毗伽皆上声呼矜(居陵反)羯摩娑婆(上声呼)罗(郎我反)毗佉担(担多甘反)瑿攞陀(瑿于奚反)阿么(莫我反)㪍(蒲没反)薜(蒲计反)窣(苏没反)睥(普计反)谜(莫计反)荼(宅加反)此已上数义广大虽复无量难量意明如来智慧普贤愿行三业广大世数不能及故如下文颂中具明此已上依大数有百二十大数至不可说不可说转以为一终颂云不可言说不可说充满一切不可说不可言说诸劫中说不可说不可尽不可言说诸佛刹皆悉碎抹为微尘一尘中刹不可说如一一切皆如是此不可说诸佛刹一念碎尘不可说念念所碎悉皆然尽不可说劫恒尔此尘为刹不可说此刹为尘说更难以不可说算数法不可说劫如是数以此诸尘数诸劫一尘十方不可说尔劫称赞一普贤无能尽其功德量意明如来普贤愿行功德过称量数量所不及故如是此品说佛位内普贤行愿虗空不可量刹尘不可比无限重重无限重重广如经自具如是多劫是一刹那际多如是如来普贤行是一刹那中无尽故准前第二会所问合有十顶品来文未至。
寿量品第三十一
【论】将释此品约作三门一释品来意二释说教之主三随文释义一释品来意者明前品既是阿僧祇此即合便有寿量二释说教之主者说此品教主以心王菩萨说者明佛寿量以心王为体以心王表命自在故即明如来心王之命随根延促长短任物自在而实如来无寿命者无长短者故三随文释义者此之一品经明佛寿量长短约未悟者作节级令知如来寿量无尽以少显多以短显长若不如是云何能知佛之寿量然实如来无长短命性无生灭故如来寿命如根本智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故约以十佛之命表之无尽故。
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
【论】将释此品约作三门一释品来意二释说法之主三随文释义一释品来意者前有如来寿命住劫此品佛以菩萨行持世间人间海中摄化徧故此方如是十方国土及阎浮提例然且约住处虽有所依化行无方不至总是身含佛刹毛容法界之众于刹那际应十方而等周对现色身随根普见为明菩萨住持摄化境界此品须来二释说法之主者明菩萨摄化住持之行是心王自在随智之行故令心王菩萨说此住处之品总明随自心王起智用故明以普贤行随行成忍已后皆名心王于世自在明不与物违。
【经】尔时心王菩萨摩诃萨于众会中告诸菩萨言佛子东方有处名仙人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金刚胜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三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南方有处名胜峰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法慧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五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西方有处名金刚𦦨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精进无畏行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三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北方有处名香积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香象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三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海中有处名金刚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法起与其眷属诸菩萨众千二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东南方有处名支提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天冠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贤胜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三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西北方有处名香风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香光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五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大海之中复有住处名庄严窟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毗舍离南有一住处名善住根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摩度罗城有一住处名满足窟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俱珍那城有一住处名曰法座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清净彼岸城有一住处名目真隣陀窟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摩兰陀国有一住处名无碍龙王建立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甘菩遮国有一住处名出生慈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震旦国有一住处名那罗延窟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疏勒国有一住处名牛头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迦叶弥罗国有一住处名曰次第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增长欢喜城有一住处名尊者窟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庵浮棃摩国有一住处名见亿藏光明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乾陀罗国有一住处名苫婆罗窟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
【论】三随文释义者支提山者此云净信为此山见者能生净信毗舍离城此云广博为于中印度中最广大故亦名广严城摩度罗城者此云孔雀城亦云密盖皆因古事立名俱珍那城亦名俱陈那俱陈者此云大盆于大盆中畜水若池恒于盆侧修仙法常为人说护净经及养生经后学之徒皆以师法为姓今城因此为称目真隣陀窟此云解脱是龙名也隣陀此云处以有龙在此处闻法得解脱故因此为名摩兰陀国未翻甘菩遮国未翻震旦或曰支那亦云真丹此翻为思虑为此国人多思虑计度以之为名是此汉国也那罗延此云坚牢疏勒国正云佉路数怛勒此方存略但云疏勒迦叶弥罗国旧云罽宾国此翻为阿谁入昔此国未立之时其有大龙池人莫敢近其后有一罗汉见其形胜宜人居止乃从龙乞容一膝地龙乃许之罗汉化身令大其膝渐满池中龙以言信舍之而去罗汉以神力乾竭其水令百姓居之建立屋宅众人咸言我等不因圣师阿谁得入此处故从此语以立其名其国即在北印度境乾陀罗国此云持地以此国多有贤圣居在此国不为他国所侵害故又云乾陀是香罗谓陀罗此云徧也言此国内多生香气徧故在中印度北北印度南二界中间苫婆罗窟是香华树名其窟侧近多生此树因名耳此之一品大意明菩萨摄生住持不断三宝之行但举此一阎浮提表十方刹土及一切阎浮提总皆准此已上加第三禅佛华会以为七会通下离世间普光明殿中会及法界品逝多林会总为十会。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七十三
音切
(陟尼切)。
庾(以主切)。
衿(居凝切)。
祢(乃礼切)。
铃(巨炎切)。
攞(郎可切)。
赡(市艳切)。
抾(去业切)。
担(丁含切)。
蒱(蒲胡切)。
怛(丹达切)。
勃(薄没切)。
鞞(部迷切)。
薜(蒲计切)。
窣(仓没切)。
睥(普计切)。
䜝(莫计切)。
畔(伴音)。
碎(苏外切)。
疏(疎音)。
苫(式占切)。
垶(息营切)。
壤(如两切)。
罽(古诣切)。
垓(柯开切)。
校注
方宋南北藏作万 亦宋南北藏作不 来入北藏作入来 別宋南藏作布 量宋论作数 𥞑南北论作垶 于下宋论有大字【经文资讯】《卍新续藏》第 4 册 No. 223 华严经合论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3-18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卍新续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CBETA 扫瞄辨识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论】将释此品约立四门一释品来意二释能问之主三释说法之主四随文释义一释品来意者明前十定十通十忍三品明该括因果初终始末不迁刹那之际已成神通法忍具足明一切诸佛所施因果教行方便果行相资始终不绝不离刹那之时如仁王经一念中具九十刹那一刹那经九百生灭如是三世佛果及普贤方便行总时不迁故但以刹那为量不立生灭之名设论生灭但于刹那内安立更无长短自此已下至如来出现品明佛果之中三业广大自在行门且如阿僧祇一品明如来心业广大自在二如来寿量品明如来命广大自在三菩萨住处品明如来行摄生广大常住自在四佛不思议法品明叹佛三业神德广大自在五如来十身相海品明佛身业报得庄严广大自在六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明佛三业所顺法身所感之功德广大自在依缨络经配第三禅说佛华三昧有百万亿颂即是此普贤行品是其略也当第七会合名佛华三昧品七普贤行品明佛三业果行徧周广大自在八如来出现品明佛觉行徧周常于一切世间无时不出现广大自在此之八品经总叹佛果行智德三业功用及庄严报相广大自在故以次此品须来二释能问法主者菩萨名心王此明得心成忍之后心业自在名之为王三释能说法之主者此品何故如来自说明此数法广大下位智所不及唯佛能究竟故此是佛果二愚非至差別智满方了即此阿僧祇品随好光明功德品二品法是如来自说自余五位各各随位菩萨自说十信菩萨说十信法即文殊觉首等是十住菩萨说十住法即法慧财慧等是如是准此例知以此此品非至差別智果满佛位方明还是如来自说故所问之主还是如来心智自在名之为王表心自在故方堪能问总是佛自在之心故设教法则令学者倣之故说行以普贤主之以行成忍即以王主之又此数法智满佛果方终以智徧故任运而知非是加行作意而知以此佛自说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