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道场禅观等法事礼忏文卷第七

九上

(普眼章之〔内〕三十九唱八十偈述法界观供赞劝随向愿等悉用华严普贤行愿之文)

一切恭敬敬礼常住三宝

是诸众等人各胡跪严持香华如法供养愿此香华云遍满尽法界虗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供养彼刹一一尘中有一切世界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燃种种灯酥灯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四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愿诸如来及诸菩萨受此香华云以为光明台广于无边界无边无量作佛事

供养已一切恭敬

真言叹佛

所有尽法界虗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微尘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其佛清净妙法身一切三界无伦匹出间言语道其性非有亦非无虽无所依无不往虽无不至而不去譬如山林鸟兽等无有依空而住者大海摩尼无量色佛身差別亦复然如来非色非非色随应而现无所住虗空真如及实际涅槃法性寂灭等唯有如是真实法可以显示于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虗空可量风可系无能说尽佛功德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辨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词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虗空界众生界业烦恼等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已下六礼

南无尽法界虗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以虗空界及众生业烦恼等无有尽期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疲厌我今稽有礼

南无大慈大悲娑婆世界随机赴感应现千百亿影像色身我本师释迦牟尼佛运如幻智慧出谷响音声说空中风画言教救摄梦想苦恼众生还令悟入法性我今稽首礼

至心归命礼大方广圆觉经中入大光明藏现诸净土毗卢遮那佛

第一 三 述即前二空观显后法界观也

二空智品何功用  乃是圆通法界门
从此融心入法界  毗卢徧照圣中尊
光须展转除前迹  泯绝令无垢净痕
前段执情既已破  此科智慧亦何存
即前显后标经意  得意寻经见法源
若恐此文乖佛说  至心听取世尊言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二 四偈 述拂迹入玄

(玄者法界观中重重无尽也何以故当知)

却想前科情已破 对思后段法圆彰(释当知之意)
即验(正释当知之言)身心皆幻垢(本文)
垢相灭(本文)时廓(廓即清净)十方
如意宝珠明又净
映于外物(随方)现青黄(五色) 愚者执为真实色(诸愚下三句)
因兹争短或争长(释随方五色所以也正释文云)
五道受生如五色
随因即是各随方 迷执身心苦乐相
为除此执说前章(磨镜) 圆觉圣凡元绝待
圆珠垢净本双(此摩尼也) 对于离垢名菩萨(除于余余皆本文)
垢尽对除佛岂常(对机化佛亦非常住)

次圆彰法界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虗空觉所显發

三 述初一真法界

观成迹绝玄玄妙  念尽之心凡圣齐
证得幻缘灭影像  廓然清净(音役)无东西(无方)
无际虗空俱是觉  况于净土及泥犁
空销觉显方名悟  觉处余空尚日迷
无始情生虗豁相  虗中世界见高低
尘影既销空已泯  圆明岂可借阶梯

次三重法界中今初真空绝相观文二初色相空净后空色同如初中初

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

四 中四偈 当第一世间诸法

万法本因心所变(释心净即万法净之由)
心识元来在觉中(释觉圆明即心净之由)
觉既圆明心已净 即知万法尽皆同
六根七识俱如是(见尘义推是第七识)
六尘四大亦相从 处(十二)(十八)泥犁至非想(非想至阿鼻中间有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悉笼通
非存法体云清净 清净之词义是空
镜里青黄若有体 即于明相作尘蒙(反明无体而空)
镜中只为常无色
见色由来是净容 万法森罗皆影像
故能显性有殊功

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五 九 当第二述出世诸法

八识(染缘起也)飜来成四智(净缘起也)
从因至果类皆然(皆是飜染也飜覆对待之法即无自性从缘而起故亦皆同清净也)
染心尚合圆明觉
无漏如何別有边(无別边际即无异义)
融入觉心心不异 皆同清净理何偏
力无所畏诸功德 四辨三心众福田
一十八般不共法 一百四十悉周圆(上皆佛功德大数也下释三十七品云)
四念四勤如意足(十二)
五根五力志唯坚(十也) 七种觉支资证入
八门正道断随眠(十五也故成三十七矣)
乃至波罗诸度行 共成十圣与三贤(例出因地行位)
八万四千无漏法
因飜烦恼数皆金(飜八万四千尘劳)
一中自摄于无量 总持门者是斯言(二事法名皆总持一切诸法)
前云清净皆空义
诸佛如何亦类前 乍见此文如破佛(上四句问也下答云)
说来佛体转精研(略答也故下释〔何〕以精研云)
圣凡对待全优劣
优劣由来属事缘 缘起即知无自性
融归性海即无边(法说而答) 犹如二镜元平等
影像差殊有百千 一现尘泥诸杂秽
一呈珍宝众新鲜 迷者乍看忻又厌
智人常见等无偏(上六句喻说而答)
观行已成同佛见 须知此语是真诠(都结)

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即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虗空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六 中二偈 当第三述自他依正

已见圣凡归实相  一身清净至多身
一身正是修成者  多身即是例余人
渐渐廓通一世界  无边世界亦同真
裹十方彻三世  普同平等寂无尘

善男子虗空如是平等不动当如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七 中二偈 述大文第二空色同如

前章念尽皆清净  从兹智泯至无余
根识境尘皆不动  世间出世尽如如
至于八万四千法  理例相从一似初
略却中间名数者  文中不必更重书

善男子觉性徧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徧满法界根徧满故当知六尘徧满法界尘徧满故当知四大徧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徧满法界

八 中二偈 第二理事无碍观

初皆清净彰空义  次云不动寂之名
空寂而知为圆觉(空寂而知目之圆觉)
徧于法界绝机情  一切圣凡无別体
悉同徧满不余盈  初后中间诸法数
还如前段例于经

次第二周徧含容观文二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徧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

九 中五偈 法说

自从入此圆通观 即是华严法界宗
初显一真法界体(灭影像故乃至觉所显發也)
后彰圆摄总三重(觉圆明清净下即华严法界观文三重也)
第一真空绝相观(本名) 即当清净寂然空(一切清净及一切不动也)
二名理事圆融观(彼名理事无碍观)
全在次文徧满中(觉徧满故下)
今此交參无坏杂(此一唱经)
彼三(彼法界观第三)周徧互含容(本名唯加互字也)
摄尽华严根本义 即知此典义何穷
始觉冥于本觉体 名之妙觉世尊同
同佛故能融一切 若凡若圣悉圆通
由是根尘无坏杂 各皆全徧一真中
经文还略中间者 还缘义例亦相从

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徧满无坏无杂

十 八 喻说通疑

法性含容虽已说  疑情闻此似乖张
徧既是全非是分  如何此彼不相妨
眼体已全佛法界  耳根徧处在何方
混在其中即是杂  各争全处即须伤
欲使免于杂坏失  但言分占即相当
全徧又称无坏杂  此之道理稍难详
知灯使就疑情照  嗟彼迷愚谩度量
为汝随情令理翳  欲教理现待情忘
此非分別思惟境  真是虗通大道场
与汝强将世事喻  审思看看谁理长
若有点灯十方盏  布列星罗在一堂
𦦨炷盏油不是喻  但将空想百千光
初安一盏光弥满  第二盏釆亦是当
前盏光明元不隐  后灯光照亦弥彰
又不两明相间杂  复非两照互相
百千明照皆如是  思看何处有相妨

次下第三顿同佛境文三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十一 三 述初用心同

修习此心成就故  大光明藏朗然开
见境用心同善逝  冥真称实等如来
且论心数云何等  憎敬重轻似死
生死涅槃无厌爱  何关系缚及轮回
如眼睛光观一切  光体无二岂欢哀
匪唯八念同三念  仍籍八般类万垓

次下二见境同

善男子此菩萨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偈次句)圆觉菩照(第三句)寂灭无二(第四句)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第五六两句)不即不离(第九句)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第七句)生死涅槃犹如昨梦(第八句)

十二 三 正释经文

次说如何见境同  修心成就绝修踪
唯是圆明觉智照  一源寂灭荡然空
佛刹于中成又坏  幻华起灭悉无从
众生皆是无成佛  生死涅槃昨梦中
不即真源亦不离(上皆注之以对经了此下义结成佛之相也)
不妨行布本圆融  方是毗卢徧照境
尽于法界一时通

十三 四 申问略答

因说众生成佛义  疑情从此又还生
如何无始明窟  忽道从来本觉明
观行成时顿作佛  乍闻尚自愕然惊
八难三途称十号  斯为邪说岂堪听
智灯既觉疑情动  即依本觉照疑情
此处希疑难信顺  亦须体悉碍形声
今此引经兼举喻  立宗开列布门庭
权实教文相对辨  不思议理遣醒醒

十四 中三偈 以理答

一切众生具性相  性为真佛相凡夫
相具依兼偏计  性含体用离精麤
缘起依他镜影像  昏迷徧计梦形躯
二皆虗妄全无体  体唯真性即毗卢
何异摩尼现众色  音黄好丑悉明珠
此是众生成佛义  不须犹豫执迷愚

十五 中八偈 引教答

上来法义虽昭著 下根未晓以为非
须臾备显诸佛语 属佛之者始除疑(未信佛者说引佛经无益属佛人若不信即是逆子)
佛说众生成□义
六门顿渐具明之 小来有部全无分
大乘法相两般机 无佛性者还无分
有佛性人须待时 始自三心發四愿
终于六度满三祇 性宗只要除迷念
念尽即成无定期 或说觉心初显發
即成阿耨不由师 顿宗迷即尘沙劫
悟即刹那岂假迟 圆教曰生本是佛
空华六道欲何为 如是六般迟疾义
诸佛教典说如斯 今且标宗明旨趣
疏中具引佛言词 天亲论释开微蜜
亦言即佛故幽微 六义圆融方了义
若唯辨一涉邪痴 理虽归一门须六
或权或实各随宜 六教门门皆意別
但看疏钞自应知

十六 四 再申疑情

智灯虽就疑情照 疑情快快未词[糸*感]
闻是佛言虽信顺 缘乖理量尚迟疑
佛说众生皆是佛 身应相好性慈悲(疑身心不似佛)
今见世人多爱恚(疑心不慈忍异于佛心)
理看禽畜恶形仪(疑身无相好异于佛身)
西国圣贤论定义
皆圆三重是常规(一说理分明名为比量二引佛语名圣言量三亲自见名现量)
立教引经唯二量
现量还成有所亏 岂敢疑于诸佛语
自疑交下觉相违 佛说此言必有异
愿重开示使无遗

十七 三 再为通决

智灯即向疑人道 根器未投更审听
圣教称机兼称理 故言佛有六门成
摩尼喻处闻应悟 何得还微谷响声
凡若定凡非佛体 梦形应有別人形
汝言人畜身心恶 是厌空华撩乱生
疑性在凡云即佛 疑珠影黑便非明
智证了然名现量 汝今谛执理何呈
梦眼岂将看本体 觉心焉得对迷情
经云无量已过量 又云诸量悉难名
分別都忘方现量 如今且信莫虗争
既道众生不是佛 何名蠢动悉含灵
且此含灵何是体 如今推使到根萠(如何推之)
莫信我言及汝法(信谁语) 共凭佛语作规裎(佛已灭度如何见佛)
佛虽灭度留经教
共汝齐头勘众经 众经总有七般说
从麤至细转研精 初道众生是二执(人天教)
小乘即说是缘生(下六句皆合有众生字缘结句故但初一例之)
法相宗云是藏识 破相宗说但空名
性宗都是如来藏 顿宗唯是一真灵
圆教直言本是佛 菩提树至涅槃城
念念徧于一切处 微尘相好悉圆明
七般皆是世尊语 未审可听不可听
初二随他妄计说(人天及小乘初对邪见次对我执)
三即依他幻化情(藏识) 四是破他颠倒执(境识俱无)
五即真忘一时呈(如来藏) 六始真依真了义(唯一真灵)
七方究竟统群经(本是佛也) 虽然总是如来说
应机深浅岂均平 欲识何门为决了
住情拣取不须争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十八 四 述称实同

上来宾主征酬竟  总属中间见境同
从此下文名称实  直论实性本圆通
拂前修与无修实  亦袪成与不成宗
一切名言皆泯绝  心无寄托若虗空
生死涅槃无起灭  来无所至去无踪
证时非得迷非失  岂舍边邪取正中
能证都无曰种病  证无能所本虗融
诸法元来常寂灭  平平无始亦无终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十九 三 述结牒问词

佛说此章都已毕  告于普眼汝当知
菩萨修行者是□  渐从破执至玄微
推察身心至觉發  即名修习正思惟
观照身净终同佛  永可安心当住持
未悟令依如是悟  自他二行岂相离
未世但能求此法  即无迷闷证无为
  • 南无大慈大悲(云云)(下七礼准常)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第一菩提道场初成正觉依正二报佛果会主普贤菩萨摩诃萨
愿我普共诸众生 往生光藏清净国(自下例此知)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第十普光明殿十信会主殊师利菩萨觉首菩萨财首菩萨宝首菩萨德首菩萨目首菩萨精进首菩萨法首菩萨智首菩萨贤首菩萨

愿我普共(云云)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第三忉利天宫十住会主法慧菩萨一切慧菩萨胜慧菩萨功德慧菩萨精进慧菩萨善慧菩萨智慧菩萨真实慧菩萨无上慧菩萨坚固慧菩萨(准前云云)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第四夜摩天宫十行会主功德林菩萨慧林菩萨胜林菩萨无畏林菩萨惭愧林菩萨精进林菩萨力林菩萨行林菩萨觉林菩萨(和云云)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第五兜卛天宫十回向菩萨会主金刚幢菩萨坚固幢菩萨勇猛幢菩萨光明幢菩萨智幢菩萨宝幢菩萨精进幢菩萨离垢幢菩萨星宿幢菩萨法幢菩萨(和如前云云)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第六他化天宫十地问答会主解脱月菩萨金刚藏菩萨(和云云)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第七重会普光明数因圆杲满会主普贤菩萨如来性起妙德菩萨心王菩萨(和云云)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第八三会普光明殿托法进修成行问答会主普眼菩萨普贤菩萨(和云云)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第九逝多林中证入法界会主如来之前文殊普贤二大菩萨末会之主十信法门妙首菩萨大善知识十行法门善见比丘等十善知识十回向法门青莲华长者等十善知识十地法门婆珊婆演底主夜神等十善知识等觉法门摩耶圣者等十一人诸善知识摄德成因法门弥勒菩萨大善知识无二法门妙德菩萨大善知识显因广大法门普贤菩萨大善知识(和云云)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未会中圆器上根百城求法一生之内菩萨行圆为未世顿门修证轨范善财菩萨(和云云)
  • 南无大慈大悲千手千眼救苦众生观世音菩萨(云云)
  • 南无大慈大悲常处𦦨摩罗界救拔冥途地藏菩萨(云云)
  • 南无三世十方尽虗空界微尘刹土中有学无学四向三果及阿罗汉辟支迦佛一切贤圣僧(云云)

普为四恩三有

至心忏悔

我今自念已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發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虗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徧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尽虗空界尽众生业烦恼界无有穷尽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忏悔至心归命礼本尊毗卢遮那佛

至心劝请

(请佛说法及住世也)

所有尽法界虗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极微尘数尘大佛刹一一尘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世界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懃劝请转妙法轮又尔所十世界中佛刹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菩萨声闻缘觉中有觉无觉乃至一切诸善知识将欲灭度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微尘劫为欲利乐一切诸众生故如是尽虗空界尽众生业烦恼界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劝请至心归命礼本尊毗卢遮那佛

至心随喜

(随喜一切善也)

所有尽法界虗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發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如是尽虗空界尽众生业烦恼界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随喜已至心(云云)

至心随学

(学诸佛也)

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發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及生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现种种神通变化处于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虗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如是尽虗空界尽众生烦恼界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随学至心归命礼本尊毗卢遮那佛

至心随顺

(顺众生也)

所有尽法界虗空界十方刹海中所有众生种种差別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草本而生住者种种生类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共为作良毉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起于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如是尽虗空界尽众生业烦恼界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随顺至心(云云)

至心回向

我等从初供养赞佛礼佛忏悔乃至随顺众生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虗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开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稍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如是尽虗空界尽众生业烦恼界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回向至心(云云)

至心發愿

颠我等承此修习普贤十种无尽行愿所有功德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销除一切魔运夜叉罗刹若鸠槃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發心亲近守护一切人天皆悉敬礼一切众生皆悉供养令善得人身圆满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仗一切外道悉皆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又愿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众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身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经于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發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如是尽于虗空界尽众生业烦恼界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發愿至心归命(云云)

○白众等听说经中无常偈

(出正法念处经第三)

一切法皆虗  高者亦当堕  和合必有离
有命皆归死  三界诸众生  现在及未来
生者必有死  无有法常者  譬如日出没
一切人皆见  一切生亦然  死法常现前
如是知诸法  一切皆生灭  莫行放逸心
放逸愚毒害  谨慎不放逸  是处名甘露
若行放逸心  是名为死句

圆觉道场禅观等法事礼忏文卷第七


校注

插入内字 出下疑脱世字 来上疑脱如字 光疑先 远疑[□@□] 巳疑亡 十下疑脱二字 何疑所 里疑裹次同 釆疑来 偈字更勘 □疑佛 忘疑妄 数疑殿
[A1] 九【CB】五【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裹【CB】里【卍续】(cf. T17n0842_p0914c29)
[A10] 已【CB】巳【卍续】
[A11] 裹【CB】里【卍续】(cf. T46n1955_p0990c22)
[A12] 已【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末【CB】未【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已【CB】巳【卍续】
[A18] 但【CB】伹【卍续】
[A19] 殊【CB】珠【卍续】
[A20] 已【CB】巳【卍续】
[A21] 已【CB】巳【卍续】
[A22] 已【CB】巳【卍续】
[A23] 已【CB】巳【卍续】
[A24] 刺【CB】剌【卍续】
[A25] 已【CB】巳【卍续】
[A26] 卵【CB】卯【卍续】
[A27] 已【CB】巳【卍续】
[A28] 已【CB】巳【卍续】
[A29] 伏【CB】仗【卍续】
[A30] 已【CB】巳【卍续】
[A31] 已【CB】巳【卍续】
[A32]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卷7)
关闭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卷7)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