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道场禅观等法事礼忏文卷第八
第十上
(金刚藏十六唱。七十偈。忏疑慢)。
叹佛
如来应正等觉。成正觉时。于一切义。无所观察。于法平等。无所疑惑。无二无相。无行无上。无量无际。远离二边。住于中道。出过一切文字言说。知一切众生心念所行根性欲乐烦恼染习。举要言之。于一念中。悉知三世一切诸法。普现一切众生心念根性乐欲。为无所现。是故说名诸佛。菩提如佛应正等觉。成正觉时。得一切众生量等语意业。得一切法一切刹一切三世一切佛一切语言量等身语意。业如来成正觉时。于其心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普见一切众生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谓无性。无生无灭。无我无非我。性乃至亦复无有成正觉性。至心归命礼。
问诸佛烦恼
于是金刚藏菩萨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發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日清净。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蹑前段文。为此疑本)。何故复有一切无明(疑为真能生妄)。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疑谓说妄为真)。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牒而纵之。责无穷过)唯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据此三难。诸典无文。唯佛了知。登地受。今乃请示末世凡夫。故曰无遮)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第一 五 述菩萨申疑难
(难云。本来成佛。烦恼何生。若无生中。而妄生者。如来成佛。同本无生。无生之中。还应生妄)。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未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蜜。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末世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第二 三 赞问许说
正说四。
- 一反覆起疑之本
- 二喻释现起之疑
- 三显浅难造深
- 四结问不当理
初中三。
- 一总指轮回
- 二真随妄转
- 三结指前疑
今初于。
第三 十二 中且于文前详经文势
悬述佛意云。
善男子。一切世界(总指情器二种世界。以下六对。辨轮回之相)始(创变)终(证极)生(新新而起)灭(念念落谢)前(过去)后(未来)有(住劫)无(空劫)聚(成劫)散(坏劫)起(现行)心(调伏)念念相续(情器皆依妄念。既所依不断。故能伏亦然)循环往复(器界空已复成。界成已复生)种种取(执著)舍(厌离)皆是轮回(皆是颠倒妄心变现。遍回之想。上皆极指轮回。次下真随妄转。法说云)未出轮回。面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如是梦见实物。物亦梦也)。
第四 五 述总
指轮回。及真随妄转。法说之文也。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
第五 二
又如定眼由回转火。
第七 三
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第八 三
善男子。诸旋未息(眼目云舟也。喻生死垢心)。彼物先住。尚不可得。(水火月岸也。喻圆觉)何况轮回。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正合也)。是故汝等便生三惑(前三种疑)。
第九 三 述经第三结指前疑
以下喻释现起之疑文二。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不知华因翳有。妄说从空而生。不知迷真故妄生。又执真能生妄。既得翳差。即不见华。闻说。从翳而生。又执何时更翳。以喻比来迷倒妄见轮回。因闻普眼法门了悟。根尘普净。闻道因除迷心。故得清净。不是新得妙门。又执早晚更迷。犹如何时更翳)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翳不□花期。花不随翳生。但翳故妄见。华非实生。二法各不相知。况复一空一有。故云不待也)。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虗空何时更起空华。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善男子。当知虗空非是暂有。非是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虗空平等本性。
第十 六 述空中华无起灭喻
第十一 四 述金中鑛不重生喻
第十二 八 总述二喻同异之意
次下第三显浅难造深。文二。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第十三 三 述初所造离念
次下述第二能造带情。文四。今此一段经有三。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亲证所现涅槃(小智也)。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凡心也。上第一举喻彰劣也)。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上皆第二举喻显情也)。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上皆三诫息妄心也)。
第十四 四 偈述
次下当四中重彰妄义。及大文第四结问不当理。(偈文二唱)。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妄想(纵实有思惟。尚不能证觉。何况此心早亡。如于空华。自无其体。向上更欲求证。何异空华结果。故云展转妄想也)。无有是处(上皆重彰义。下结问不当理)善男子。虗妄浮心。多诸幻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列。非为正问。
至心忏悔
佛名经云。佛告舍利弗。善男子善女人。夫欲忏悔一切罪鄣。令得根本永灭尽者。先当运心。欲得满足诸波罗蜜。欲得成就无上菩提。欲得满足一切菩萨行愿。应作是念。我学过去未来现在菩萨修行大舍。破骨出心施于众生。如智胜菩萨。及迦尸王菩萨。舍妻子等。布施贫乏。如不退菩萨及阿翅罗那王。须达拏菩萨。庄严王等菩萨。入于地狱救苦众生。如大悲菩萨。及善眼天子等。齐救恶行众生。如善行菩萨。及胜行等菩萨。舍顶上宝天冠。并剥头皮而与。如胜上身菩萨。及宝髻天子等菩萨。舍眼布施。如爱作菩萨欢喜行菩萨月光王等菩萨。舍耳鼻施诸乞者。如无怨菩萨。及胜行王菩萨。舍齿施诸众生。如华齿王菩萨。六牙象王等菩萨。舍舌布施。如不退菩萨。及善面王等菩萨。舍手足布施。如常精进菩萨。及无忧王坚意王等菩萨。坏身出血布施众生。如法业菩萨。善意王。月思天子等菩萨。舍肉髓。如安隐菩萨。饶益菩萨。及一切施王等菩萨。舍大肠小肠肝肺脾肾。如善施菩萨。降魔自在菩萨。及自远离诸恶王等菩萨。舍身一切大小支节。如法自在菩萨。及光胜天子等菩萨。舍皮如清净藏菩萨。及金脇鹿王等菩萨。舍平足指。如坚精进菩萨。阎浮提自在王等菩萨。舍连肉指甲。如不可尽菩萨。及求善法天子等菩萨。以此布施乞者。如无悔厌菩萨。无碍王菩萨。舍身饲虎。如摩诃萨埵王子菩萨。打骨出髓供养般若波罗蜜。如萨陀仑菩萨。秤身代鸽及与贫穷众生作给使者。如尸毗王菩萨。舍身饲五罗刹。如慈力王菩萨。舍四天下大地及庄严。如得大势至菩萨。及胜功德月天子等菩萨。为求迎法。生难遭想。有人说言。若能投身七仞火坑。当施汝法。菩萨闻已。欢喜涌跃。作是思惟。我为法故。尚应久住阿鼻地狱。何况才入人间火坑。奇哉正法。甚为易得。但与我说。为入火坑。如求善法菩萨。金刚思惟菩萨。处于王位求正法时。乃至但为一文一字一句义。生难得想。能悉罄舍海内所有。若近若远。国土城邑。人民库藏。园池屋宅。树林华果。乃至一切珍奇妙物。宫殿楼阁。妻子眷属。及以王位悉能舍之。于不坚中求坚固法。为欲利益一切众生。勤求诸佛无碍解脱。究竟清净一切智道。如大势德菩萨及胜德王菩萨等一切菩萨。舍利弗。举要言之。过去未来现在诸菩萨一切波罗蜜行。我亦如是。具足成就。为欲成就如是行故。常须忏悔无始已来所有罪鄣。欲忏悔时。复先知罪业生起因缘。然后运心恳倒忏洗。乃可消灭。罪因缘者。良由不能善守六根。即生三漏。漏业相续。广造𠎝违。皆以独头无明为烦恼种。今当先忏独头无明。我等自后无始世界受身已来。经无量劫。一一劫中受种种身。一一身中造诸恶业。如世界微尘数。一一恶业。感报恒沙。一一报中受无量苦。如此等苦。皆由无明为业诸种。当以菩提心日照彼无明。无明即明。是为忏悔。无明既无。万惑都尽。从前因无明所起罪业不可忆知。今日至诚發露忏悔。愿皆消灭(上忏根本无明。是一切异生通皆具有之者。俱生任运。不因师宗。此下別忏邪见分別起者。亦是无明之类)。
又我等自[*]后无始劫来。至于今日。惑染邪见。入外道宗。妄想沈迷。习行邪法。从于冥谛世性微尘。执我自然。徧空自在。禀受邪教。毁谤佛宗。六师乱神。四倒迷见。此罪之重。永灭善根。愿于生生更參习。或在声闻学众。非行大乘。果非因生。因不感果。如是等见。无量无边。今日至诚。皆悉忏悔(此下忏三毒)。
又复无始已来。恣行三毒。贪嗔痴火。昼夜炽然。对境触心。焚烧三有。于好色所起于贪心。于恶色所起于嗔心。于无记所起愚痴心。周徧推求。无时暂息。或于五欲境界起贪嗔痴。或以三受因缘起贪嗔痴。或以善法起贪嗔痴。或于不善法起贪嗔痴。由此三心。增于见慢。深于巨海。重于丘山。不可具陈。不可具说。今日慙愧發露。至心忏悔。愿皆消灭。
又复无始已来。恣于骄慢。有其七种。依于三品人处及我德处而生。所谓依于我蕴而起我慢。恃己高举。(此有七慢。次第与诸论不同。诸论我慢当第四。今以我为根本。故以为初)由计我故。于他下品人边。起于慢也。所谓于劣己人边。计己为胜。于等己人边。计己为等。虽当其分。而有慢心。又于中品上品之人起于过慢。谓于等己人边。计己为胜。于胜己人边。计己为等。慢过前故。又于上品之人起慢过慢。谓于胜己人边。计己胜彼。倍过前故。又于上品之人起于卑慢。谓于多分胜己人边。计己少分不及于他(上四从三品人起)又于少证胜德法中起增上慢。虽得少分。谓己得多。又于己全无所得胜德法中计己有德。起于邪慢(邪慢全无计有。增上慢即于少计多。上二皆从胜德而起也)。 又从前慢及过慢卑慢等三慢之中。展转交络。复成九慢(此九出婆娑论文。大乘中不见其文)。所谓于等计我胜(过慢)。于等计我等(慢)。于胜计我劣(𢍉慢)。于胜计有胜(𢍉慢)。于等计有等(慢)。于等计有劣(过慢)。于等计无胜(慢也)。于等计无等(过慢)。于胜计无劣(𢍉慢)。由此种种慢。恃己凌他。起谓过恶。于胜德法及有德之人。心不谦下。不亲善友。不闻胜法。鄣于圣道。由此生死。轮转无穷。受诸苦恼。今日觉悟。皆悉忏悔又复无始已来常怀疑惑。闻诸理事。犹豫无决。于佛法僧宝实德能中不能中。不能深忍乐欲。由不忍故鄣于正法。闻说善因乐果恶因苦果。乃至禅定解脱诸波罗蜜。皆悉疑惑。虽不诽谤。不能决忍。由此犹豫。终不趣入。长沦生死。无有出期。或虽归心三宝。信向因缘。犹于所宗之教所事之师。种种疑虑。或疑教非决定修之。抂费功劳。或疑师说不明。乖于实义。或疑师虽明了。于我无度。脱心或疑。我是钝根。修之竟无所益。如逢岐路。左右皆疑。俛仰之间。岂能前进。设令举步回。二鼠既迁。前程岂达。亏于限约。失于所求。最是疑心。修证怀疑。亦复如是。当知鄣于禅定。最是疑心。定力既无。甘后业道。多生业种。善恶难知。鬼狱人天知人何路。如是犹豫。无量无边。历劫已来。惑乱于我。今觉悟此义已。作决定之心。上来种种疑情。皆悉忏悔。
至心發愿
愿我等。乘是忏悔无明三毒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常遇明师。常闻正法。生生觉悟。世世不迷。离贪嗔痴。具戒定慧。又愿乘是忏悔慢疑所生功德。生生世世。谦卑退让。亲近胜人。若圣若凡。一切恭敬。所闻之法。决择无疑。所遇正宗。得决定信。于三宝实德胜能。深忍乐欲。又愿乘是忏悔十恶等罪所生功德。生生世世。以檀波罗蜜。为福德因。以尸罗波罗蜜。为离垢因。以羼提波罗蜜。为相好因。以毗离耶波罗。为加行因以禅波罗蜜。为证入因。以般若波罗蜜。为成佛因具三解脱五分法身。四智成就。十力圆满。然后大悲方便。救度众生。妙观察智。如应说法。人天三界。并证无余涅槃。凡圣久居。同入萨婆若海。
○白众等听说经中无常偈
(上皆出涅槃经第二卷)
(上皆出正法念经第三十)
第十一上
(礼五十三佛。自述忏劝请随喜回向發愿)。
叹佛
- 南无大慈大悲入神通大光明藏现诸净土以应圆机我本尊毗卢遮那佛
- 南无大方广圆觉经中大光明藏于众生觉地光严住持一切诸佛
- 南无身相融通言音无碍同说圆觉经者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
- 南无具大慈悲有大誓愿尽于未来守护圆觉经者三世诸佛
- 南无大慈大悲娑婆世界随机赴感全体应现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 南无普光如来五十三佛等一切诸佛
- 南无普光佛
- 南无普明佛
- 南无普净佛
- 南佛多摩罗䟦旃檀香佛
- 南无旃檀光佛
- 南无摩尼幢佛
- 南无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 南无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
- 南无摩尼幢灯光佛
- 南无慧炬照佛
- 南无海德光明佛
- 南无金刚牢强普散金光佛
- 南无大强精进勇猛佛
- 南无大悲光佛
- 南无慈力王佛
- 南无慈藏佛
- 南无旃檀窟庄严胜佛
- 南无贤善首佛
- 南无善意佛
- 南无广庄严王佛
- 南无金华光佛
- 南无宝盖照空自在力王佛
- 南无虗空宝华光佛
- 南无琉璃庄严王佛
- 南无普现色身光佛
- 南无不动智光佛
- 南无降伏诸魔王佛
- 南无才光明佛
- 南无智慧胜佛
- 南无弥勒光佛
- 南无世净光佛
- 南无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 南无龙种上尊智王佛
- 南无日月光佛
- 南无日月珠光佛
- 南无慧幡胜王佛
- 南无师子吼自在力王佛
- 南无妙音胜王佛
- 南无常光幢佛
- 南无观世灯佛
- 南无慧威灯王佛
- 南无法胜王佛
- 南无须弥光佛
- 南无须𭦟那华光佛
- 南无优昙钵罗华殊胜王佛
- 南无无量音声王佛
- 南无财光佛
- 南无金海光佛
- 南无山海慧自在王通王佛
- 南无大通光佛
- 南无一切法常满王佛
- 南无东方满月世界十二上愿药师瑠璃光佛
-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四十八愿阿弥陀佛
- 南无睹史多天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 南无徧十方尽虗空界尘微刹土中微三世长短劫内广大智愿主伴互融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一切诸佛
- 南无十方徧虗空界微尘刹土中尽过去际一切化身诸佛般涅槃者分身舍利及诸形像浮图宝塔
- 南无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亦名秘密王三昧如来决定境界如来藏自性差別顿教大乘甚深法藏
- 南无大方广圆觉经中大光明藏本尊所现净土平等会中生于信解证智文殊师利菩萨
- 南无大方广圆觉经中大光明藏本尊所现净土平等会中主于行愿真理普贤菩萨
- 南无大光明藏净土会中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辨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十二上首
- 南无大光明藏净土会中十万菩萨
- 南无大慈大悲千手千眼种种应现救苦众生观世音菩萨
- 南无大慈大悲常处𦦨摩罗界随缘方便救拔冥途地藏菩萨
- 南无三世十方尽虗空界微尘刹土中一切菩萨摩诃萨众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末会中圆器上根百城求法一生之内菩萨行圆为末世顿门修证轨范善财菩萨
- 南无三世十方尽虗空界一切刹土中有学无学四向三果及阿罗汉辟支迦佛一切贤圣僧。普为四恩三有及法界众生。普愿断除三鄣。归命忏悔
(此忏悔劝请随喜回向發愿等五门。并是宗密。大和元年从九月终一冬。独自初入圭峰。结方丈草屋。自述己心迹。从始至今迷错之念。而忏愿等文已。后觉此文亦通一切修行人心。诸便删减偏属己之事。润饰之以通诸人用之)。
至心忏悔
归命礼忏悔主普贤菩萨。
归命礼起智主文殊师利菩萨。
至心劝请
至心随喜
至心回向
至心發愿
○白众等听说经中无常偈
(出涅槃经第二十五)
圆觉道场禅观等法事礼忏文卷第八
校注
起字疑衍 去疑玄 解疑脱 旨疑智 微疑征下同 平疑手 陀下疑脱波字 后疑从下同 谓疑诸 不等三字疑衍 人疑入 主疑生 三下疑脱明八二字 微疑彻 标疑漂 重疑熏 音疑意 卑疑早 主疑生 王疑生 开疑闻 万疑方 佛疑他 基疑墓 □疑如 吉疑言【经文资讯】《卍新续藏》第 74 册 No. 1475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1-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卍新续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CBETA 扫瞄辨识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