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已之流

世界本来就是难得圆满的本来就是充满了苦痛的但现代世界人类的苦难越来越多这是大家所能深切感觉的彼此缺乏和乐谅解的精神老是互相嗔恨互相斗争越来越凶弄得人类生活得毫无生趣要消灭这世间的苦难唯有大家来奉行佛法依佛法去调柔人心救济世间才是最好的方法

世界所以弄得这么糟是受了两种思想的毒化这两种的思想虽古代早已有了但到近代更泛滥更猖獗起来那两种呢近代文明的特征是对于宗教信仰的情绪减低了甚至否定它或摧残这由于近代人的思想精力都倾向集中于物质世界的研究对于人类自己看作物质的集散现象以为一死就完了生前所作所为的一切都不需要自己来负责道德的精神开始没落近代抱著这种观念的人太多了依佛法说这是不信生前不信死后只有现在是拨无前生与后世的邪见者一死就什么都归于乌有只剩一堆物质不负生前的行为责任这是与宗教相反的此种错谬思想全由于庸俗的功利观哲学上是唯物论西洋有一类思想家他们觉得世间的一切时刻在斗争著谁善于斗争谁就能获得生存获得胜利这种斗争哲学所散布的思想造成四面皆敌紧张惊慌残酷杀害的心肠弱肉强食的天演进化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自从这两种思想广泛地流行人类的观念就起了激烈的变化一方面认为死了完了生前的一切全用不著负责一方面想要活下去非向他人斗争不可这种唯物的斗争的思想给予近代人类的祸害最大要彻底的把它纠正过来也应从两方面著手人生并非唯物的死了并非没有生前的行为责任要自己来负责人生的理想不是彼此斗争不已人与人间应有互助合作相敬相爱的态度养成自我负责彼此和乐的社会风气才能减轻世间的苦难这唯有佛法才能彻底的针对这两种错误思想给予从根变革过来现在先从佛法的立场说明生命延续的事实

一 有情为本

人生及宇宙如把它看作延续的發展的活泼泼的新新非故的生生不已的这不一定是佛教所说其他的宗教与哲学也每有这种见解对于生生不已他们常是这样看从宇宙论去看不但人和动物如此花草树林高山流水都活泼泼的表现宇宙生命的洪流宇宙的一切都呈现活跃的生机所以宇宙常在不息的發展不息的进化中从人生论去看著重社会从种族的繁衍人类的互助看出社会是生生不已的充满生意这种看法从宇宙与社会全体去看未必能纠正上说的毒素因为说到宇宙与社会多少倾向于外在的普遍的客观化与自己形成对立的态度每每是著重于整体而忽视个人成为非宗教的

世间的一切如作常识的分类可分为矿物植物动物或可以分为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如著重人类更可从有心理活动的动物中別出理智的人类对于这些佛法所说的生生不已之流是出發于有心理现象的而且是每一生命单位每一生命单位都是延续不息的生命之流如长江大河的滔滔不绝般流来生命从来的佛典中并没有这一术语一向称为有情或命者有情是有情识的有情爱的命者是从业报而来的有一期寿命的个体所以佛法所开示的生命之流不是说生理的而是有心理活动的大抵与动物的含义相近因此草木花果山河大地都不是生命的核心生命的当体同时佛法所说的有情或命者不单是物理的生理的或心理的而是复合体的生命现象所以也不像某些学者的偏重精神在人说人虽可说生命是一一人的自体而实通于一切有情佛法是从一切有情去观察他的生生不已这一观点佛法与印度哲学大致相近

二 有情为继往开来的瀑流

我们要坚定的信仰凡是有(情识的)生命的死去了绝对不就是毁灭同样的未生以前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前一生命的结束——死了即是后一生命的开始如秤的一头低下去便是一头高起来生命是流水一样的不息流去佛弟子对于三世延续的生命观是这样的坚信著每一生命的生生不已本来在一般宗教中都是承认的如耶教与回教都宣说信神的死了生天国作恶的落地狱——死后还是存在的但他们著重由现世而到未来而佛教及印度的宗教却是三世论的更注意到前生不谈生前的二世论也许以为生前是在神那裡吧(与神別体还是浑融无別)不知为了什么生到这世界来饱经世间的忧患而几乎全部走向堕落(生天的是少数吧)现生的苦痛与快乐聪慧与愚痴夭寿与长寿这种千差万別的众生相既没有过去的差別因素那就无法说明如说这是神的意志这是不能满足人心的而且苦痛多于快乐堕落多于上升神也不免太残酷了所以唯有三世论的生命观才能圆满而正确的完成这一理念

三世流转的生生不已不但是生而包含著死生而又死死而又生生死死生的无限延续是这裡所说的生生不已的意义生生不已也就是死死不已但一般希求生存所以偏说生生这是从有情的生存欲而建立的生死死生的三世流转或者想像为有一不变的主体其实活像大海中的波涛被风吹得一层层的卷起又退落退落了又涌起来这不但是水面的起伏如静心的观察会知道大海的每一滴水都在动荡不已的说明此生生不已的变化不居试举两个譬喻如瀑流从山谷中流去经过某处如水少时水从石罅中流出發出溅溅的水鸣小小的水花或水中夹著草木流下到此就搁著不动如水大时水急而为乱石所阻便会涌起波浪或成为急流中的漩涡如水极大时水反而汪洋一片平坦而无波了流水的形态是繁多的只是由于水源流来的大小或者夹著杂物生命在三世的流转中也是这样有时极快乐有时极痛苦有时极聪敏有时极愚痴有时寿命短促有时寿长多少劫这种种差別也只是前生所积集的因业不同生命的生而又死的告一段落(内在当然是延续的)如燃放花筒(火花)一层层的断断续续的前后放出不同的人物花卉有情的生命延续看来是中断的而并不就此完结是前前的业力影响于后后的并非一成不变三世的生命之流应这样的去信解

三世相续的生命流不是不变的永而是不息变化继往开来的现有的生命或苦或乐或愚或智或健康或孱弱或人或畜种种不同不是別的只是前生的业因所影响了的(当然很多是现因所成)过去思想的正确或偏邪行为的合法与非法对人的有利或有损无限复杂的活动留下业力影响现在现生不是脱空的新生而是继承著过去享受著过去的果实同样的现在的思想行为对人对己的一切活动都留下新的业力(与过去未尽的业力)等此生结束时又重行开展一新生命一生又一生看来自成段落互不相关而实在是继往开来的不断过程这样的过去因起现在果现在(过去)因起未来果前前影响后后的继往开来国家社会家庭都是如此所以三世相续的生命观可说是最符事实最容易信受的

有些学佛的忽略三世相续误解解脱的真义消极颓丧以为人生毫无意义过著不能努力止恶也不想积极行善的生活这实是严重的错误在继往开来的三世流中将来会遭受不幸的后果

三 有情为即心色而非心色的存在

有情命者上面曾说到不单是生理的而是精神与肉体——身心或者说名色的总和活动依佛法说组成有情的要素精神的是五蕴中的受识四蕴肉体的是五蕴中的色蕴色法约复合体说有皮血等三十六物约单纯的要素说有生理机构的眼物理基础的色以及最一般的物质因素心法约认识中心的分类来说有六识依眼根而了別(彩色形态等)色的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依身根而了別软硬涩滑等触的是身识这五识近于生理学上的「感官经验」第六是意识这是对五识所取的印象能一一的承受过来加以再分別意识的内容极其广泛过去未来现在实事虚理都是意识所取所了的对象六识是六类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六类活动每一识的同时有情绪作用的受取像作用的想意志活动的行(思)及许多心所法此外还有微细的精神活动佛法中称为细意识近于心理学上的下意识与潜意识这在一般心性浮动向外奔放的人是不大容易觉识的唯有真实修行人心地安定才能多少觉察到微细的心理活动也是极复杂的自我的认识在此身心总和的活动中由于相似(似一)相续(似常)的生命态不自觉的引起自我的观念自我是真实存在的成为一切活动中最内在的观念不同的个性个性虽不是绝对的而一生的性格兴趣重情的重智的始终保有一种统一性经验的保存唯识学者別立末那识与阿赖耶识末那是自我见相应的而赖耶是经验的保存者不同的个性可通于二者有情与命者的分析(这裡是依人而说)大致如此

从分析来看有情不过如此也许觉得这是机械的组合吧而实在生命并不是如此在精神与物质的和合中现起统一的特性形相与作用有情统一了身心的一切保藏了身心的一切在一生中身心不断的变化或断或续或多或少而有情却始终表现为统一的所以有情不单是心的也不单是色的离不了色与心而并不就是色心如想离开身心的活动另求生命的主体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然在身心的总和活动中生命——有情是不同于色又不同于心而是存在的这譬如房屋由木水泥等造成离开了这些材料当然无所谓房屋要把这些集起来经人工的设计与建筑才显出房屋的形相与作用但你不能说房屋就是砖瓦等而已有情也如此在身心的统一中现起有情的特性与作用在不息的身心变化中有情始终保持著身心的统一性与前后的统一性有情不但是身心的统一而且还统一著身心而使他成为生命的一体

佛法所说的生命——有情虽然身心在不断的变化中彼此间起著相依的作用互相影响然而无始以来一一有情都营为相对的独立生活一一有情是身心和合的別別系统不但个性能力生活可能大不相同而且各起自我的妄见在盲目的活动中带著损他利己的倾向佛法所说的生生不已是从这样的各各有情来说不是从宇宙或社会的全体去说

依止身心和合而存在的有情从生到死有著阶段性初生时身心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生长假使身体或心识方面有著不正常的病态身心又会互相影响到老年身心日渐衰老彼此更不易协调最后是死亡但在这一生命的结束时准备好了的新生命又开始新的發展有情就在这样的变局下始终起著统一的联系作用

四 前生与后世

生命的三世流转一般人都感到难以信受这委实是个难题如以古今中外典籍所记载的以证明生前死后的事实但他们以为传说不可信我没有见到有人从廿四史中录出有关生前死后的故事还是没有受人重视生生不已的生命奥秘本是可依禅定引發通力——身心所起的超常经验而明见过去与来生可是一般人既没有下过这番功夫没有这种超常经验也无法勉强他信受对于这些人连佛也无可奈何他从前有人问起前生后生怀疑三世佛为他说例如那边山顶有一大树枝叶扶疏如肯登山就能看见如向这边看向山下望不依从指示的路径去探求这怎么会见到所以一向向外奔驰的世人不受指导不习禅定不得净智凭他那眼见耳闻的感官知识否定三世流转的生命事实说是迷信这真如聋子的否认声音一样犯了迷而不信的重病

三世的生命流一般人所以不容易接受主要是过于信任五官的经验事实倾向于唯物论的观点唯物论者看来物质是最本源的生命所起的意识之流只是物质所派生的不能离物质而存在所以肉体死亡了意识不再现起他们就认为彻底没有了然依佛法来说物质是不息生灭的生灭的灭不是说毁灭而等于没有而是存在的另一态一切物质现象都在成而坏生而灭的过程中无论是质的集散质与能的转化大家都知物质是不灭(是存在的意思不是没有生灭现象)的有情的心识并不是物质所产生不过依物质而显现他的作用人死了生理机构解体了一向生灭不已的心识灭而不再生起然而并非等于没有因缘和合时前灭的心识又为缘而引起心识的生灭相续如从物质不灭的定律撇开唯物论的谬见信受心识的不灭(灭而不无灭而为缘能生的存在)那么对于生命的延续不已顺理成章的会确信起来有了生命延续的信念自能树立光明的人生观充满活力而努力于新生命的创造

凡是存在的离不了时间的特性时间如箭头一样一端向前指一端向后指时间就是前后性的別名是离不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任何事物都离不了时间性的范围如说没有过去而只有现在或虽有现在而没有未来这是不合理的物质离不了三世心识与生命的存在也同样的贯彻三世在没有现起——现在的——以前或起而即灭以后即使觉察不到他的存在他还是有的不会凭空的从无而有也不会从有而成为什么都没有所以如不信生命与心识的通于三世——前后即失去时间的特性等于否定了生命的存在然而生命是现实的存在不容许否认那怎能没有过去与未来呢

因果在世俗谛中是一般所公认的佛法所说的因果虽有同时的而主要为前能起后前前影响后后的因果如做了一件事说了什么话会引起或大或小或是或非的影响力这就是因果如在家庭中所作所说或是正当的或是错误的每直接的影响家庭(及家庭的某人)家人受了言行的影响成为某种行动就影响到社会国家了然而最主要的还是影响自己而一般人却非常忽略要知每一行动不但向外而影响于他又必内向而影响于自己如我国军政的某一举措不但影响国际必深切的影响自己的国家这样如一家的事件可以影响社会影响国家而更有关于自己的家庭同样的个人的言行当然要影响于家庭社会国家而必然影响于自身我们或善或恶的种种言行都由内心的活动而引發身语的活动对他引起影响时当下即引起自己身心的影响成为一种潜力成为未来的因缘如能深信这自己身心所起的对自己的影响力就能信解开创未来生命的动力来源我们有意识的(或善或恶的)行动必然影响自己由自身受其后果死了并非完了生前所有的善恶业力还需要自己负责这就不能不承认生命的延续从现生而向来生否则道德的责任便无从安立

生命延续——从前生到后世的信念最好是大家来反省一下自己希望未来是没有的吗相信自己一死就没有了吗当想到自己未来是断灭时心中会有一种空虚与幻灭的难过人人都有生命延续的爱著侭管你以为死了完了而内心——下意识却并不如此年轻体健的对于死从来就不会重视自己会死这简直是不可想像的然而如真的要死就会现出生命爱恋的悲哀一个病重的人每每是不断的發问太阳出了没有天还没有黑吗他在病痛缠绵中意识到死亡的威胁总是希望能够转好希望拖过一个时间生命又会延续下去佛法说有情对于生命的爱恋是超过一切的如现有的生命要濒临死亡时心中就引起极大的怖畏悲哀这特別是恶人到了真的活不下去又会希望未来的存在所以有情的延续于未来死了并非没有这是一切人所同感的有他的事实依据有他的心理要求不过或者解说得错误(如神我论等)而已

生命是一期一期的不断展开生死未尽会无限的延续下去凡夫是不断的流转圣贤是不断的进化一直到成佛而后已如我国民间的祭祀祖宗不但是儿女的纪念他也出于父祖等还是存在的信念如死了就是没有祭祖宗的慎终追远岂非多事会如此普遍如此悠久的流传下来吗所以如能反省身心确信精神与生命的延续体察深彻的生存意欲相信对于三世延续的生命观如不是庸俗的唯物论者谁都会自然的承认

五 流转者谁

这是不易明白的道理一般的意见生命的三世流转总应该有一不变的主体——称之为我为灵这才能由前生到现在由现在到来生如没有不变的主体会觉得前后是中断了所以佛法中也有「不可说我」「真我」「真心」等通俗学派然依佛法的特胜义三世流转是成立于无常无我的缘起观上肯定一切的物质精神生命都在息息变化中没有丝毫是不变的在无常无我的身心活动中生命是延续(不常)不断的因为所作的一切虽然灭入过去但并不等于没有对于身心的影响力——业力是决定存在的这等于说所作所为的一切行为转化为「动能」而不失等到现有的生命变坏了似乎中断而存在的「动能」——业力却引發而开展为新的身心活动新的生命前一生并不就是后一生面目全非如从身心等去看没有不变的但前因与后果前一身心系与后一身心系却有著密切的关系

譬如一个国家有好几个政党(这如此一身活动有不同的业系)政见都有不同现在由甲党执政依据甲党的政见而作成政治的措施其他的在野党虽有多少影响而不能实现他们的主张等到一期任满各党都大肆活动如由乙党获得被选那甲党当然退开了甚至改组或解散了出现了新的政治一切政制都有新的部署前一与后一彼此啣接而内容却大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变革中前一代的举措仍深刻的影响到现在虽大大变化而终究为同一国政的延续佛法的三世延续并非有一不变的主体一切都在生灭不居这只是某一业系得势了出现一身心和合的单位其他的业力新起的业力暂不能起用等到旧有生命告一段落复杂繁多的业系中另一业系感得了新的身心新的生命由于业力的善恶造成了堕落与增进的不同这样的无常无我的生命观那裡会有实体的东西

又如一所学校校长去了教员解聘了学生都毕业而去了新的校长教师学生却还是那所学校从前的校誉校风也还多少延续下来甚至这所学校迁移到另一地带校舍也新建了但还是那所学校与从前有著深切的关系一次次的毕业生还称那学校为母校前不就是后者后不就是前者一切都变了却还是同一学校成为不断的延续佛法所说的生死流转三世延续要这样去理解

六 生命的光光之网

一般人把宇宙和社会看作生生不已的从宇宙人生的观点来看个人佛法却不能如此佛法著重在一一人类著重在一一有情识活动的有情肯定每一人每一有情成一生命单位在三世的因果中不断的延续不断的死而又生因此有人误会佛法是多元论不知道佛法是一面肯定无始以来就有这一切有情的延续一面又肯定此一切有情并无不变与独存的主体所以这是相对的生命单位虽营为个別的活动而其实是身心在不断变化中并没有什么是此而非彼的有情在互相关联互相依存中并没有谁可以离开其他的有情而能独立存在的这那裡可以说是多元

一一有情——生命是无常的无我的所以在前后延续彼此相关的活动中有情与有情间现出共同的生命形态如由于男女的结合生男育女父母与儿女间成为繁衍的种族(家族)生命又如由家族而成社会国家因各阶层的合作与协调延续为和谐而活跃的国家生命但这都依于(约人类说)每一人的生命延续而成立每人是生生不已的生之核心这等于灯烛一样多少灯烛集合在一起發现为非常明亮的光度如光从隐蔽处现出也许要误会为有一大灯放射大光而不知这只是多少灯烛別別放射而成的光网

自然界的山河大地草木丛林佛说他是无情是没有情识的没有命根的但由于一切有情的「业增上力」这些无情物也现起无意识的生命形态这些并不是生命当体有情才是生命的核心有情的共同业增上力影响无情而现有生命相这等于光明四照一切物都笼罩在光明中一样

不这样去理解从宇宙或社会全体去说生生不已可说是本末颠倒错误之极结果是重外而轻内重整体而轻视个体陷于非宗教的他们相信物质不灭相信社会价值而忽视个己生命的不灭忽视个人的道德价值他们会著重于外界的改造而忽略自我的革新结果这不是唯物论就是唯物论的同路人佛教的信徒著重于每一有情的生生不已确信每一有情的行为价值从自作自受到共作共受从人类的展转增上互助共存实现社会的进步由于人类(有情)自身的「和乐善生」而全宇宙的一切都充满和谐活泼的生意

七 生命的爱悦与悲哀

生命在三世流转中是无限的因果网络每一有情活像网结一样是任何人都喜悦的都希望过著快意的生活可是现实世间并不尽如理想横梗在前面的是许多困难烦闷老实说人类的生命还是苦多乐少依佛法说有情有情爱的特性本不是尽善的含有矛盾的特性人类的苦痛烦闷恐怖悲哀失望都是与生命俱来的凭你怎样的讴歌生命赞美生命的光明远景而生命的缺陷永远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自身无论怎样爱护他他还是一死了事人事与物质的境遇无论怎样的和谐丰富而夹杂在裡面的却到处是不自在不如意事常八九悲哀而又要爱好他而且是唯一爱好的对象人生有情的生命矛盾矛盾

在这又可爱又讨厌的生命现实中我们第一要著是止恶而向善使自我在三世的延续中趋向于进步的前途再进一步修学出世法——戒对于不彻底的充满缺陷的生命作一番彻底的改造彻底解除苦痛把三世流转的生命净化而成为究竟圆满的生命


校注

[A1] 民国四三年撰
[A2] 它【CB】他【印顺】
[A3] 它【CB】他【印顺】
[A4] 它【CB】他【印顺】
[A5] 它【CB】他【印顺】
[A6] 恒【CB】恒【印顺】
[A7] [-]【CB】道【印顺】
[A8] 它【CB】他【印顺】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学佛三要(卷2)
关闭
学佛三要(卷2)
关闭
学佛三要(卷2)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