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为一切法的主导者

今天我想以这个题目——心为一切法的主导者说明宇宙人生间的事事物物当中心是占著领导作用的

现代的科学非常發达甚至有征服太空的威力成就极大可说对人类社会大有贡献可是我们所感到的恰恰相反大家都心裡明白全人类的苦痛正在有加无已每个人的精神上感到威胁特別紧张所以物质科学的發明给了我们多少好处但坏处也著实不少

依佛法说一切法都依心的关系而存在特別是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心作主宰作领导的因此如偏重于物质科学的發展自然的制驭而忘却对于本身对于自心的征服改造那结果一定是物质科学的發展成就都成为增加苦痛的因素要知道世间不论什么东西只要善于运用无一不是好的不但一般所知道的好东西是有用的甚至一根毒草一片枯叶人们看为没价值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可是如不能善于运用一切都可成为有害我们的东西便是运用这一切的主导者所以但求外物的發展而不从主宰事物的心识方面去求改造不能善用外物这在佛教看来乃至各宗教看来必然没有好结果的这不是说不要物质的进步而是说要我们的心能善于用物所以心在宇宙人生中的主宰性重要性我们必须加强认识

一 一切法与心简说

现在把一切法与心的意义先作简单的解说「一切法」简单的说就是一切事理一切事物以及事事物物的法则条理凡成为我们的认识对象是我们所能了解到的一切叫做一切法什么叫「心」呢在佛法中也叫意也叫识这就是我们自己所感觉到的精神作用当然更有我们不易感觉到的更微细的心识如近人所说的「潜意识」「下意识」之类

说到这心与一切法的关系在佛法上有著似乎不同的说法实则是一贯的只是从不同立场作不同的说明而已如这个善导寺站在这边看是这样站在那边看就又是一样如同是一个景物所取角度不同便摄成不同样的镜头佛法对心与一切法的关系也是如此所以应分別来解说

静止的类別的看法先说从静止的观点作综合的分析的类別的看法在综合的分类中主要的简分为二类(一)有情(二)无情什么是无情类大如地球星球小如一茎草一滴一尘都是佛法常说草木丛林山河大地是无情这都是没有精神作用的也就是没有自觉作用的什么是有情类人类乃至最小的虫蚁或巨大的鲸鱼恐龙之类凡是有精神作用的有自觉作用的叫做有情这是佛法对宇宙万有的最基本的分类法平常说一切为有生命与无生命二类把草木等看作有生命的但草木蔬果等并无自觉的精神作用这是不能称为有情命的神教徒把一般动物看为没有灵的与人完全不同佛法也不能同情这种看法事实上动物只是心识的智能低一些在某些方面有的比人还强呢所以佛法分有情及无情二类界说最清楚而又该括了一切

此外更有近于科学的分析的分类法这是把物质分析到最细有名为「极微」的心识也同样的分析成种种识种种心所(心所有的作用)依佛法有五蕴六界六处的分类法都表示了物质与精神的两大类別如五蕴是色色是物质的识是精神的识叫六界前五种是物质的识是精神的六处是眼前五是物质的生理的意是心理的所以依佛法的分类世间万有不外乎精神与物质而已《新唯识论》的作者说佛法原有二元论的看法其实这是依一般常识从静止的分析的看法而说但佛法还有从动的相关的看法所以有此二类是对的但是否有绝对各別的二元还是应该讨论的

机动的相关的看法从一切机动的相关的去看物质与精神在有情方面显然是不能各自分立的经中最有名的两句话是「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识是主观的精神作用名色是物质及精神的客观化缘是依的意思一般把四肢百骸和精神作用看成两种独立体这是静止的机械的看法在佛法相关的看法中如我们的身体若没有精神作用即成为死物反过来说若身体崩坏了精神也无从表现所以精神与物质心理与生理有著相互依存的关系而是不可分割独存的有譬喻说房屋失火了裡面住著两个人一是瞎子一是跛子瞎子不知道应该向那边走跛子是知道的却是不会走两人想出了好办法跛子利用瞎子的双脚瞎子利用跛子的眼睛瞎子背著跛子走便平安的脱离了火险这譬如说身体没有精神是不能活动的精神没有身体也是不能有所作用的彼此间的关系实在是如此的密切所以心与身精神与物质互相依存有情的一切活动才能表现出来

以上是约同时的关系说若约前后的关系说精神的作用还要加强经上说「意为前导」「识缘名色」在一切法中不但有精神的关系而且精神有著领导作用即是说精神与物质不但有互相依存的关系而且是以精神为主导的一般都说佛法是唯心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成为大家的口头禅了如依佛法的义学说无论大乘或小乘不一定说唯心或唯识的如约一切法依心的转变而转变无论是直接的间接的显著的隐微的这种由心论却是大小学派所公认的现在且依众所公认的由心论来说

二 心为一切法的要因

器界的山河大地草木丛林报体的眼意诸根以及心心所法等总名一切法心与一切法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应肯定的说心与一切法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很重要的

佛说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的因缘的含义就是原因条件或关系世间万事万物依于各种因素关系才能存在才能现起如这座房子必依砖瓦木石人工等因缘才能现起类推一切事物都无不如此没有一法不从因缘生的如说有不必依因缘现起的自然而有独立存在的佛法决不同意这种见解因为随观任何事物决无离了因缘而能成立的上面说过若缺乏生理(根)的因缘精神是不能现起作用的如身体而没有心识也就变坏而不成为活的了又如眼能见色要依眼识等因缘才能成为认识乃至一草一沙一石都依不同的因缘而得成立就是把物质分析为极微细的如电子也还是因缘和合体这一理论不但佛法彻底的说近代世间的学者也是不能不承认的除了神的迷信者才会相信有自成自有的神不需要因缘的神迹

一切法依他因缘而存在在这种种因缘——他中有特別重要的不能缺少的条件这就是心换句话说一切法不离心的关系缺了心识的因素是不能存在得如此的说到心为因缘意义并不单纯然在依心(他)而起中有一最重要的就是一切依识而安立这是说一切法的存在存在得如此是经过我们的心识作用如我们的心识不如此那大家认为如此的东西也就并不如此了举例说吧我们依眼發识的辨色力大家是差不多的看见花色的红黄紫白花形的大小大家都相同所以觉得那花是决定如此的如人的(眼)根识起了变化或眼根与一般人不同他就不会见到常人所见的颜色或一般见为红而他以为是灰色的或大家见到花态很平正而他见到是歪曲的不圆正的如这样大家就会说他是病态或称他为色盲在人类不能不尊重共同的一般认识(世俗谛)如大家说是红的那人也只好承认是红的而认为自己错了但在畜生就不同如牛不能见红色只能见灰黄色如有一只牛而见是红色的在牛类的共同意识下他也只好自认是病态了但到底是什么颜色呢实在不能离认识而决定还有些人心理起了变化別人所觉得好的快乐的他却觉得是讨厌的苦痛的或者他人没有见到听到他却见到听到了当然在人类的共同认识中他又是病态了其实也许并不如此所以大家所认识到的以为千真万确其实都成立于共同的认识之上如在认识不同的人或另一类如畜生如鬼如天那我们所认为实在如此的也就成为不如此而如彼了所以说一切法依识(他)而安立若心识起了变化认识到的外境也就不同这点世间是有不少可以证明的比方火对于常人是热的会灼伤皮肉的可是有些巫术师走在红红的火坑上并不觉痛也不会灼伤这便是心识变化而影响于根(身体)境(外界)的关系所致所以佛法说我们觉得如此如彼都与心识有不可离的关系可以说心识为(种种因缘中的遍)因事物是果心与外境有著因果不相离的关系那么心如变化外境也就变化了如一个公司很多人合股所成如有人需要拆股大则影响公司的存在小也引起人事或事业上的变化心为一切事物如此存在的因素当然要影响一切了大家试想想在我们所知的一切法中可以找出没有心的关系而能如此的吗

三 心能影响报体之实例

约影响现在说报体就是我们的身体现在的报体由前生业力所招感出生以后受著父母的抚育饮食的营养长大而成熟在这一生中我们的报体可能在业力局限内起著很大的变化这就有随心识的变化而变化的成分拿相貌来说吧我国有一俗语说「心能修(补)相」此语实有道理且说一个西洋的故事为例有想画耶稣像的想找一位相貌顶好的生得慈祥高贵强毅公正纯洁能表现耶稣美德的做模特儿后来居然得到了一位相貌非常端严的青年画家达到了目的不消说那青年也得到了一笔可观的代价过了几年那画家又想画一魔王像魔王的相貌当然是要丑恶凶暴使人见而生畏的于是到死牢裡去找一位这样的相貌做模特儿找到了有钱可拿死囚也愿意画家又达到了目的可是后来發现了这个魔王模特儿竟然就是从前找到的那位耶稣同是一人相貌怎么会变得如此远呢原来他上次赚了一笔钱便奢侈浪漫花天酒地无所不为因此渐渐堕落了钱用完了便沦为流氓土匪被捕又越狱作恶又被捕几次三番他的心变成凶狠险恶相貌也跟著完全变了这类事实我国也有很多故事这不就是心识影响报体的例证吗近见报上说太太小姐们天天在讲究美容希望保持青春或增加美丽美容专家却警告说不發脾气内心和悦笑颜常开比什么美容法都有效否则常發脾气眼睛一瞪眉毛一皱脸肉一横或者忧郁悲伤由于内心的恶化影响面部的表情久之什么美容术都等于零了这不是心识能影响报体的例证吗

约影响未来说心能影响未来的报体比较难以了解但从现有的知识推论也可知道一点一次佛和弟子们在园林中无数的鸟儿上下飞鸣生著各种的美色羽毛弟子们问佛鸟类的羽毛为什么有这各各不同的颜色佛简要地答「心种种故色种种我们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义呢据动物学者的证实凡是生著红黄翠白各色羽毛的小鸟他们必有认辨各种颜色的能力牛只能辨认灰黄色他的毛色也就是灰黄的这可见由于他们认识什么所以影响报体生成什么颜色很多昆虫都生有保护色如住在青草丛中的生成青色生在土堆中的生成土色更有保护态住在树上的有些像树枝一样有的简直像一片树叶这些更可以证明此理因为住在那个环境中对该环境的色彩及形态有深切认识而引起了与他一样以便掩护自己的意欲身体便跟著而起变化颜色像他形态也像他由于心有种种差別所以身色也有种种差別这不是佛说的证明吗唯物论者以为物质决定一切其实如不经认识作用没有引起与他同类以便掩护自己的意欲怎么也不会影响报体而有所改变的佛说「心种种故色种种」说明了由心识的要求而影响报体的变化这虽是从动物的种类代代相传前后的影响而说但众生自体从前生到后生受到心识的决定影响也可从这种推论而信解我们未来的报体实受著现在心识作用的决定影响那么我们现在的报体受有前生心识所影响也可以信解了

四 心为行为善恶之决定者

行为且指人对人对事的一切活动说依佛法说包括了身体语言(及文字)及内心的活动身语的动作有善的有恶的另有无所谓善恶的叫做无记如举起这杯子的动作就是不可记別为善恶的在对人对事方面有善与恶的差別凡与人有益的受到国家奖励的社会所称赞的则是善的道德的反之如与人有害的则是恶的不道德的行为的所以成为善恶必由内心来影响我的故乡如称人为老太婆这是不尊重的轻蔑的话但在川贵一带称他一声老太婆那是恭维他使他高兴的同样的一句话因轻蔑或尊敬的不同意义完全两样有时同是一句话可以是善也可以是恶经善意或恶意的引發而出听来便有好与坏的不同感觉所以善与恶不单在这些语文上如将语句分析为单字单音每失去善恶的意义可是在善意与恶意的引發下字语连结成句而表达出来就成为善的恶的了身体的动作也一样如打人当然是不好的但慈母训子不得已而打他实在他自己比儿子还要痛心所以限度内的管教不能说它是恶的又如孩子们模倣性很强听见別人骂他也学著骂但毫无恶意即不能说是恶的故法律对未成年的童犯不加处罚处罚也极为轻微而且是教育性的故意去作的善事定得善报故意去做坏事必受到法律的制裁来生的恶报若无心作恶虽有过失受的惩罚也轻微无心作的善事道德价值也低所以行为从内心而引發一般的要经两个阶段先考虑其次决定然后發为动作——动身动口或动笔便有善恶的价值行为的善恶主要决定于内心所以法律对于犯法者必审查其动机为预谋还是偶發这与佛法的见解大体一致更要知道不但内心有善的恶的行为的本身也就是善恶的因为语文及身体的动作已有心为因缘有了心的成分渗入了善心成善事恶心所引起的成恶事这可见行为的善恶都由于心力所以要劝人向善行善要教人从心地改造起

五 从禅定说明心对根身之主宰力

禅定佛法中有印度的瑜伽中国的道教都有或深或浅的修验不过自禅宗兴盛以后以悟入为主少有甚深禅定的修验了本人并没有经验但由于亲见亲闻的事也不少故略有所知去年我到泰国去在大宗派的寺院裡亲见一位潮州籍的和尚表演入定坐下来不到一分钟就入了定把他的手举起他就一直举著不觉疲累

我们的身手动作大都是由心意的引發而使令的但如我们的呼吸不能叫它停止体内的血脉流通内脏及内部的筋肉都是一般心力所不能控制的只有听其自然而已但在修禅定的就有能力控制用什么方法呢不外是把心力集中起来不让它纷乱散动的到別处去心就逐渐安定下来心定了便会使我们的身心發生不寻常的现象或發生超常的力量诸位如有修定的或有多少经验的对于内心的主宰根身一定有良好的信心根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包括内部都可由心力来控制主使我常说一个譬喻烧开水的若把壶盖打开让蒸汽四散那便毫无力量若蒸汽不散力量集中水汽便会發大力把壶盖冲脱了应用这一原理能使汽力开动轮船与火车我们的心力小只是纷乱散动散乱或惛沈重的连普通的道理也听不懂记不住如能以定而集中心力不散乱不惛沈便会现出无比的力量

禅定主宰根身的力量及过程正与医学上施用麻醉药的情形相同施用手术的以麻醉剂使患者的身心部分停止活动先是忆想不起大脑的记忆失去了其次苦乐的感觉也失去那正是动手开刀的时候在动手术过程中有呼吸也有脉搏等到手术成功麻醉力消失苦痛的感觉来了忆念也来了假使在手术过程中忽然呼吸停顿脉搏停止那就手术失败生命也就完了这个过程与禅者入定恰好相合若修至初禅眼不见耳不闻但意识还相当活动还有思想忆念修到二禅「无寻无伺」忆想就没有了(这是定境的无分別)修到四禅没有苦痛也没有快乐的感觉那时「身行」的呼吸停止了修到空无边处身体的温度也低落而冷了可是那时的定心还是存在的等到要从定起心一动温度增加呼吸也来了苦乐的感觉思想的活动一切回复如故那些修定纯熟到了「超作意位」一念间就入了定比麻醉剂优胜而迅速得多麻醉剂只是以物理来影响生理一旦分量过重过轻或引起生理上的突然变化依于肺脏的呼吸依于心脏的脉搏停止就会死亡可是修禅定的是以心理来影响生理呼吸虽停顿了脉搏或温度都没有了却并不会死或有人怀疑呼吸脉搏停止人都冷了那有不死之理其实不足为奇据科学的实验把人突放到极冷的地方全身冻僵了与死人一样可是取回放在暖处慢慢的使他温暖起来仍可回复生机可见呼吸脉搏的停止不一定是死的只要内部没有破坏依佛法说只要「识不离身」仍是活著的

这些奇异的事实从禅定而發生还有种种可说但在佛法中估价并不太高因为无论修到怎样深定是不能了脱生死的但修定的过程是事实如依定而修發真智慧那就非常重要了外道的修精炼气也不外乎心力集中引起身心的变化由这些例证看来大家应该相信自己的心力实在强大得很

六 心对身外事物的影响

上面所说的心对根身的主宰力心为善恶的發动以及心能影响报体等都著重在心与有情的身心组织现在要说心对于身外事物之影响力如本寺的建筑周围马路的施设都市计㓰等都依人的心力来决定如最近發明的人造卫星核子爆炸火箭等看来是外物似乎与心无关可是研究起来只是由于某类人心的需要才不断的發明出来追问人心有什么需要不消说主要是为了战争为了控制为了夺取这才集中心力向这方面深入就一样样的發明出来依于不同的要求就开展不同方面的知识引出不同的行动不同的成就如市中忽發生一宗为经济而自杀的命案立刻就有好多人来探究记者志在采访新闻知道事情發生的情形就够了刑警却还要查询为什么自杀是否还有他杀的因素经济学者看出了经济问题社会局还要注意如何防止同样事件的發生死者家属当然又是另一心境随人心的反应欲求不同于同样的事情就有不同的工作引出不同的成就推论之世间所有一切文化活动科学进步等都依于心力的推进

不但如此就是一地区一国家一世界的苦乐世界的治乱与安危都依于心力而造成假使人心大家向善重道德守法令此世界就会转成和乐清净的世界反之多数向恶不重道德不守法令便会变成暴戾的秽恶世界所以佛经说「心净则国土净举小例大来说吧从前青岛受德人租借管理时期卫生的情形极好管理卫生事项的不过十人左右而已等到日人占了青岛用几十人来管理卫生工作反而不如以前了后来交还自主大大小小的卫生官越来越多结果却越来越糟这不是由于人的心力不同吗我们的心力不但能使身体起变化对外界的环境也能起著重要的影响甚至使整个世界完全改观心力是能转移环境的能使它转好也可能转坏不过如转向丑恶苦恼那就不堪设想了我们一般所能了解的心的力量要通过我们的身体手足才能改变环境但心力如达到更高阶段也可以不经过物质的手足等劳动而能影响外界的

七 结说

不单是佛法重视心的力量凡尊重宗教重视道德的也都会重视心力的人类都需要和平安乐就必须重视这心的力量如大家忽视一味著重外物环境的發展而不改进自心那就永远达不到目的的古人有比喻说如一辆牛车停著不动应该打牛呢还是打车当然应该打牛牛觉痛就走牛一走车就跟著前进了这是说要求环境变化世界和平先要著重内心的改善现代的人类可说越来越聪明啦种种的發明制造日新月异千万里外的事情不但可以听到还可以看见现在正向征服太空占领月球前进有的已在做他买卖月球地产的生意了人类的心力不能不说大大的开展但到底为了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不是为了战争优势世界控制权的加强便是为了开辟财源大家争先恐后的向这条路跑忘却了自心的改善这无怪乎表面看来世界越来越进步而其实是越来越紧张越来越恐怖了

我们的心若向智慧向慈悲向光明向和平便会领导行为向善道走报体也改善了世界也造成清净与安乐反之大家的心专向于物质的征服引發残酷斗争结果我们并不曾征服物质而被物质所奴役了随物所转不能转物如打秋千一样满以为自己把秋千转得那么高自鸣得意而不知自己正被秋千所转不留心就会被摔得重伤

这裡我想总结为两点专向物质求进步求满足结果必被物所转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佛法的目的要从心的净化引發行为的清净影响报体趋向世界的清净佛法以外印度各教派我国儒道等学说一向都重视心力注重心力的集中德性的涵养所以认识心的主宰力给予改善合理的扩展可说是东方精神的重点现在略讲这一问题希望大家来倾向于自心的改进一致向上向善向慈悲的正道而前进来改变现代倾向外物的偏差挽救向恶向愚向邪向斗争的唯物扩张的厄运(慧莹记)


校注

[A1] 民国四七年讲
[A2] [-]【CB】水【印顺】
[A3] 《瑜伽师地论》卷9(CBETA, T30, no. 1579, p. 321, b8-9)
[A4] 《本事经》卷1〈1 一法品〉(CBETA, T17, no. 765, p. 664, a1)
[A5] 《缘起经》卷1(CBETA, T02, no. 124, p. 547, b18)
[A6] 《成唯识论》卷7(CBETA, T31, no. 1585, p. 39, a6-7)
[A7] (1)《成唯识论俗诠》卷1「万法唯识」(CBETA, X50, no. 820, p. 504, a23 // Z 1:81, p. 2, d13 // R81, p. 4, b13)(2)《成唯识论》卷7「所缘唯识所现」(CBETA, T31, no. 1585, p. 39, a7)
[A8] 《杂阿含经》卷10(CBETA, T02, no. 99, p. 69, c15)
[A9] 它【CB】他【印顺】
[A10] 它【CB】他【印顺】
[A11] 它【CB】他【印顺】
[A12] 它【CB】他【印顺】
[A13] 它【CB】他【印顺】
[A14] 它【CB】他【印顺】
[A15] 它【CB】他【印顺】
[A16] 《维摩诘所说经》卷1〈1 佛国品〉「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CBETA, T14, no. 475, p. 538, c4-5)
[A17] 它【CB】他【印顺】
[A18] 它【CB】他【印顺】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学佛三要(卷3)
关闭
学佛三要(卷3)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