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与虚云和尚

陈锡璋居士编撰的《(福州鼓山涌泉寺)历代住持禅师传略》(以下简称《传略》)承湛然寺智者图书馆寄赠一部给我非常感谢读了这部书才知道鼓山涌泉寺的住持叙述其次第传承的清黄任编的《鼓山志》从开山到清乾隆年间的遍照兴隆禅师凡七十二代虚云和尚(以下简称「虚老」)辑编《增校鼓山列祖联芳集》(以下简称《联芳集》)对《鼓山志》所遗失的遍求塔墓及碑记等予以补足乾隆兴隆禅师以下又一一增补到(虚老前一代)达本禅师共百二十九代《传略》更补入虚老圆暎盛慧普雨共百三十三代《传略》对《联芳集》所记认为有可疑的加以指出对禅师们的生卒年月尽可能的纪录出来传说而有异说的也加以引述这可说是一部很难得的鼓山列祖志了

民国二十年我曾在鼓山住了一学期见到了虚老对那时鼓山的法务也知道一些觉得与《传略》有些不同因此我买了一部《虚云和尚年谱》(以下简称《年谱》)来參考《年谱》是岑学吕居士所编香港佛经流通处出版的《年谱》的内容分二(一)「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初编」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止(二)一九五〇年起別立「年谱初编附记」「自述年谱」是一九五一年「云门事变」后虚老自述一生的事迹由弟子证圆们「随说随录不成片段」经岑学吕考订而成的虚老住世百二十年说就依此而推定我读了这本《年谱》对虚老有深一层的理解發现在虚老的写作中有与百二十岁不合的文字所以以虚老为中心将《传略》所说而与事实不符的虚老的年龄可能不是百二十岁的分別的叙述如下

一 虚老的年龄

虚老的年龄依自述《年谱》为百二十岁这是在「云门事变」后虚老自述的但在「自述年谱」以前虚老的年龄在佛教界一直是个谜如幻生《沧海文集》卷中(页三九五——三九六)「他的戒弟子优昙在香港当面请问过虚老而虚老却没有明确的答复却将问题岔开了」其实不但一般的弟子就连受命编定《云门山志》《年谱》的岑学吕也不知道如《年谱》(页一三八)「附记」说

「师之年龄向不告人杜生疑谤也予以辛卯(一九五一)编《云门山志》序中约计师为一百有六岁志刊成师再以《年谱》嘱编计其年当为一百十二岁矣附记于此以正山志序年龄之误」

「手定年谱」的年龄是确实的吗胡适之早已怀疑了我在虚老自己的诗文中發现有少十年也就是百十岁的可能提出来贡读者參考

《传略》(四四〇页)引《联芳集》说

「不慧继席又经七年愧无大建白而波折之经屡矣行年八十还乡日短佛应世二千九百六十二年(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乙亥夏历五月朔住山幻游老人虚云识于圣箭堂中(时年九十六岁)」

《传略》引文中的()是《传略》编者所附加的「时年九十六岁」是依百二十岁说而推定的与虚老《联芳集》所说不合虚老出家受戒都在鼓山涌泉寺对出家人来说鼓山是他的家乡民国十八年他回鼓山任涌泉寺住持二十四年离职只有七年所以说「又经七年」「还乡日短」虚老明说「行年八十」可论定他在民国十八年(还乡)已是八十高龄了这样到四十八年示寂是高寿百十岁了如把「行年八十」解说为辞去鼓山住持那一年(二十四年)那就只有百零四岁了这是不太可能的

《传略》(四四五——四四六页)在虚老住持鼓山时期附有虚老的两首诗一是〈別鼓山四十余载始回感赋〉「久与家山別今来发已斑」二是〈还鼓山访古月禅师〉「卅载他乡客一筇故国香」「四十余载」与「卅载」显然是矛盾的这两首诗决不是虚老回鼓山任住持时的写作因为古月禅师「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己未七月」圆寂了(《传略》四三一页)依《年谱》所说虚老出家受戒后住山洞及任鼓山职事共七年同治六年(一八六七)起离鼓山而修苦行參学他方而去到光绪三十三年(一九〇七)因鼓山妙莲和尚示寂虚老初次回鼓山參与荼毘典礼从一八六七到一九〇七是四十一年这就是「別鼓山四十余载」的意义古月禅师曾任鼓山住持是一位专修禅坐的苦行僧有不少神奇事迹的传说虚老在鼓山任职事期间《年谱》也说「山中有古月禅师为众中苦行第一(虚老)时与深谈」(七六页)这次久別归来「还鼓山访古月禅师」也是理所当然的「別鼓山四十余载」为什么说「卅载他乡客」呢依我的理解诗中的「卅载他乡客」是当时的实情而诗题的「四十余载始回」是经过后来改定的同时的写作而时间相差了十年这与虚老住持鼓山而说「行年八十还乡日短」不是恰好相合吗

依虚老的诗文推论他的实际年龄极可能是百十岁

二 虚老住持鼓山的法务与人事

虚老住持鼓山期间对于禅戒律佛学——法务方面有推动振兴的理念如《年谱》(八六——八七页)

「礼请金山霞后堂为首座兼主持禅堂请苏州灵岩慈舟法师主律院慈法师深究律宗弘扬净土皆巍然法门龙象也又创办佛学社以造就年青学子」

「佛学社」应该是「佛学院」的笔误虚老这番振兴佛教的理念虽没有什么成就但到底是难得的这一部分《传略》(四四五页)写作

「设立佛学院为造就僧才阐扬教法礼请金山寺月霞禅师(21)来寺担任首座兼主持禅堂苏州慈舟老法师来寺主持律院宗镜大醒(22)印顺(23)心道(24)等法师为教授」

《传略》将禅佛学——三者统一在「设立佛学院」的标题下是明显的误会了他广引參与法务的法师并附以注释却造成了更多的错误民国二十年秋季鼓山成立佛学院我也住了一学期对当时的人事也知道一些不妨一一的写出来以纠正《传略》的谬误

霞后堂《传略》写作「月霞老禅师」并依《佛光大辞典》《中国近代佛教史》证明月霞的事(四六三页)月霞法师曾在金山等參学但是清末民初一位弘扬华严宗的大德民国六年在杭州玉泉寺圆寂虚老任鼓山住持是民国十八——二十四年怎能礼请民国六年去世的月霞来主持禅堂其实霞后堂是別有其人的我在鼓山那年该是十一月初吧霞首座来佛学院向心道法师辞行说到他存著希望来鼓山但非常不满鼓山禅堂的风气自己无法改善又不能向虚老辞职只能不辞而別——「溜单」而去他就偷偷的去了不知他到了那裡

慈舟法师受月霞老的启迪所以「教宗华严」但他行在戒律净土慈老的确到了鼓山但因缘不成熟没有能成立戒律学院《年谱》(八三页)在民国二十年下说到「办戒律学院」其实是成立「涌泉佛学院」的误传他也没有在佛学院讲课

宗镜法师湖北人民国二十年他是涌泉寺的监院没有參与学院的教职

大醒法师是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的代理院长民国二十年夏鼓山宗镜监院代虚老来厦门闽南佛学院礼请大法师任涌泉佛学院副院长人事全由大法师安排大法师为了成立涌泉佛学院曾去鼓山二次但没有任教职

心道法师《传略》编者不知心道是谁从《佛光大辞典》《释氏疑年录》找到了宋代的心道(一〇五八——一一二九)附入「注」(四六六页)作为鼓山佛学院教师心道的事民国与宋代距离八百多年怎么可以糅合为一呢我所知道的民国心道是湖北人闽南佛学院甲班毕业与来台的默如戒德是同班同学宗镜监院来闽院心道以同乡相识的关系也出来招待大法师也就推介他去鼓山任佛学院教务主任他离鼓山后去西北弘法如《民国佛教大事年纪》说

民国二十五年「心道等成立青海佛教居士林请太虚法师任导师」(一八二页)

民国三十一年「心道法师赴宁夏讲经并接任承天寺住持」(二二六页)

这才是涌泉佛学院教务主任——心道的事如《传略》再版似乎可以參攷修正


校注

[A1] 遍【CB】徧【印顺】
[A2] 遍【CB】徧【印顺】
[A3] 迹【CB】迹【印顺】
[A4] 迹【CB】迹【印顺】
[A5] 启【CB】启【印顺】
[A6] 迹【CB】迹【印顺】
[A7] 迹【CB】迹【印顺】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永光集(卷11)
关闭
永光集(卷1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