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释书卷第二十三

资治表四(起高野至承和合七君)

高野皇帝

元年春正月癸巳天皇复位己亥改元天平神护夏四月秋七月冬十月纳封户于弓削寺道镜为太师建西大寺铸四天王像

天平神护元年乙巳正月初一孝谦帝复位去岁九月太师藤仲拒官师于近州高嶋郡太师败走乘扁舟浮湖而逃大将军凉大向竹生岛誓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民今名山大川皆各有神镇护王国彼竹生岛神若有灵乞發神力加助皇威于时东风俄起吹惠美舟著高嶋滨遂诛惠美凉大回阙奏事𠡠授神朝请大夫正月初七因兹改元帝建西大寺铸四天王铜像一像不成改铸六度未成帝幸治所誓以玉手搅洋铜像乃成是岁当代宗永泰元年也

二年春秋七月造丈六佛像于伊势大神寺九月大直足山授朝散大夫冬十月移隅寺舍利于法华寺道镜转法皇位天皇感舍利

神护二年九月豫州人足山以私稻七万七千八百束田百亩纳国分寺帝擢大夫十月隅寺毗沙门像所现舍利移法华寺供养幡盖导从仪服甚丽此日道镜受法皇位曷为书转曷为讥不定也曷为不定镜之位不定也癸卯诏曰朕發菩提心感舍利三粒此岁加律师不书微也

三年春正月修吉祥忏于天下国分寺二月天皇答书于泰澄和尚夏六月凡直伊贺授朝请大夫秋八月癸巳改元神护景云设僧斋于西宫冬十有二月置法皇宫司

神护景云元年正月国分寺吉祥忏各一七日祈丰稔也二月皇书见泰澄事中六月艺州人伊贺私稻二万束牛六十头纳西大寺为朝请大夫八月參州奏庆云见斋沙门六百人于西宫而改元十一月诏曰传闻僧尼斋供粗淡自今宜加盐梅浓厚十二月圆兴为法臣基真法谏议

四年春正月修御斋会于大极殿夏六月造弥勒净土于西大寺秋冬十月幸长谷寺纳封户于西大寺比丘尼法戒法均赐官十有二月窜基真于飞州

景云二年十月幸长谷寺而纳田西大之封二百户也戒尼银青光禄大夫均尼大中大夫十二月基真作毗沙门像密置舍利诈为像所现道镜又偽为己瑞眩惑众庶诈偽已露故有此贬

五年春正月道镜受朝夏秋七月户部尚书和清奉使宇佐神祠纳封户于土师寺

景云三年正月初三道镜居西宫前殿受百僚朝贺七月初大宰主神阿曾矫八幡大神托曰道镜登极天下太平盖阿曾谄媚于镜也镜闻之偽喜于是帝梦八幡大神告曰我国家开辟以来天日皇绪无移继统比来孽臣邪神淫祀妖言帝其无撼早扫除之因兹帝𠡠和清诣宇佐宫祠亲听神令神托如梦清重白言是国家大事也托梦相合虽无可疑愿见神灵以决余惑大神乃现形长可三尺色若满月清心身感动不敢正见大神曰神有大小善恶不必一也善神恶淫祀恶神受邪币道镜贶邪币于群邪行权谲于百计千祭贪求天位于此乎善恶二神率师交战邪强正弱恶多善少我已困羸殆乎难当仰凭佛力扶护皇运汝其回阙须奏造佛像写大藏又转最胜王经一万部建一伽蓝邪神销沮社巩固汝承我言莫有遗失清还都具奏之镜大怒解清官爵窜隅州清路宇佐告诉神曰勿怖也托赐绵帛

六年春二月坏西大寺塔础夏四月造小塔百万秋七月转大般若经于京寺停酒肉于天下八月癸巳天皇崩窜道镜

景云四年西大寺塔础径丈余厚九尺饭盛山石也初役夫数千日行数步时时鸣声已而加凿削筑基趾于时巫属曰此石灵恐有祸𠡠积薪其上焚之灌以酒三十斛石碎片片散道傍不几帝不豫卜石为崇𠡠拾片石积净地今寺之东南隅片块石是也四月造三级小塔高四寸五分阔三寸五分凡一百万往惠美之逆所誓也七月转般若停肉酒者攘灾变也八月初四帝崩太子摄政令曰道镜师隐慝已形罪当大辟然而先皇所厚且从轻恕任造下野州药师寺使

光仁皇帝

元年春正月改元宝龟公验复礼部三月置威仪法师夏四月秋八月铸僧纲及十二大寺印冬十月

宝龟元年辛亥正月不书即位去岁十月初一也帝天智之孙志贵王子第六子也景云四年八月肥后州献灵龟因兹即位日改元今之元正者孝德之例也初天平神护元年以来僧尼度缘用道镜印今兹正月复礼部省三月威仪师依僧纲请也八月铸印其十二寺者大安药师东大兴福新药师元兴法隆弘福四天王崇福法华西隆等寺各置印于本所是岁当大历六年

二年春三月置十禅师

宝龟二年三月诏曰禅师秀南广达延秀延慧首勇法净法义尊教承兴光信或智定可贵或慈行有名官赐供给永终其身时称为十禅师其后有阙撰名德补之

三年春正月戊寅立皇太子三月置内供奉冬十有一月纳田于行基菩萨故院僧正良辨寂僧阶配官位

宝龟三年正月山部皇子为太子初金吾将军百川私语等定法师曰安得法力加山部亲王登帝位定诺乃取亲王长作梵王帝释二像供修之至此擢上储位三月六日𠡠天下诸州择智行精修比丘为内供奉割官税充资粮十一月诏曰故大菩萨行基戒行具足智德惟备其营建之院四十余处先朝之日多赐庄田但其六院未有恩给和州菩提登美生马内州石凝山埼泉州高渚宜赐田亩所希真诠秘典永洽东方金轮宝位恒齐北极风雨顺时年谷丰稔又𠡠曰僧正准从四品僧都正五品律师从五品

四年春夏四月念摩诃般若于天下

宝龟四年四月𠡠曰传闻诸州疫發朕君临宇内子育黎元念此灾厉悟寐为劳夫摩诃般若波罗蜜者诸佛之母也天子念之则兵戈灾害不入国中庶人念之则疾疫厉鬼不入家内凭兹善利救彼短折宜告天下起坐行出念摩诃般若

五年

宝龟五年

六年春夏五月转大般若经于宫中纳封户于招提寺

宝龟六年五月召沙门六百人于宫中读大般若经攘灾也播州户五十纳招提寺

七年春三月转大般若经于宫中冬十有二月转金刚般若经于国分寺僧都慈训寂

宝龟七年三月六百人大般若攘宫怪也十二月国分寺金刚般若攘井上废皇后及佗户皇子母子灵崇也此岁慈训僧都卒

八年

宝龟八年

九年春秋七月纳封户于秋筿寺

宝龟九年九月秋筿寺封百户也

十年春正月京师数寺灾三月行道于东大寺云州献异像夏六月纳封户于西隆寺冬纳封户于妙见寺

宝龟十年三月东夷叛𠡠东大寺行道三七日压夷也不几献俘八十六人云州海滨铜像浮浪来并香炉诸器刺史取献书曰异像

十有一年春正月辛酉改元天应夏四月辛卯天皇禅位于皇太子后谥光仁六月金紫光禄大夫石宅嗣卒

天应元年正月初一改元四月初三太子受禅六月石光禄薨光禄笃归佛乘尝舍舍为寺名阿閦寺因而安像奉焉宝字中为遣唐大使谒诸名德归朝于寺东南隅营一宇居焉曰芸亭院亭东北构方丈室孤坐一床观修终日或有讲席必预闻置外书于芸亭作记略曰内外之门元是一道道衰人下或释或儒仆舍家为寺归心久矣为助内典加置外书庶同志者无滞空有兼忘物我开编解帙同出尘累不公不书何书光禄深我也

桓武皇帝

元年春正月夏四月修仁王会秋八月己巳改元延历冬十月纳封户于妙见寺于西大寺十有二月百僚入于大安寺

延历元年壬戌正月不书即位去岁四月初三也帝光仁长子讳山部四月十四仁王会一代之会也八月改元十九也十二月百司赴大安寺营上皇周忌斋是岁当德宗建中三年也

二年春三月右仆射藤田薨夏五月宇佐大神托名六月禁私建寺秋七月藤鱼名薨冬十有一月正梵呗十有二月禁质寺地纳封户于琏城寺

延历二年三月藤仆射薨仆射归鉴真久矣尝受菩萨戒五月八幡大神托曰我无量劫来化生于三有修善巧方便济度诸众生我名曰大自在王菩萨六月𠡠曰京畿定额诸寺有定数自今禁民间私营寺院有司按察七月左官右仆射藤鱼名薨尝于平城建万叶寺又于额田寺每年安居行道奉佛甚勤以谪不官以公书薨又渥我也十一月𠡠曰梵呗赞颂雅音正韵以则真乘以警俗耳比来僧尼赞唱动则哀荡叫吟曲折万态似衒伎艺颇近郑卫有司往诸寺告戒滥唱十二月𠡠曰比来禁贪民质家地园圃今闻民间已止僧寺犹盛乖法贪利蔑官慢令既为出尘之形还作在缠之举有司严加捡挍

三年春冬十有一月戊申迁都山州长岗城

延历三年十一月迁都十一也

四年

延历四年

五年春正月建梵释寺

延历五年正月创梵释寺于近州此岁律师为六员

六年

延历六年

七年春夏四月僧阶配官位五月纳封户于梵释寺

延历七年四月礼部牃曰僧阶有五位入位住位满位法师位大法师位今配官位知阶差无位当八位入七住六满五法师四大法师三三纲其悉焉五月梵释之封总越二州各五十户

八年

延历八年

九年

延历九年

十年

延历十年

十有一年春正月给供于头陀所赐度于山背秦氏冬纳田于梵释寺

延历十一年正月沙门施晓奏曰窃以真理无二帝道惟一敷化之门虽异覆载之功乃同故卫护万邦唯资于佛化弘隆三宝靡非帝功又夫沙门释子三界旅人离家离乡无亲无族或坐山林而求道或荫松栢而思禅虽有避世出尘之操不忘护国利人之行而粮粒罕得饥饿常切伏望本州国分之供分给彼所然则缁徒得不虞而修圣恩有弗督而化制可又奏曰山背之民秦氏及女某等三十一人自去宝龟三年迄今每岁春秋悔过修练其精诚寔可怜伏愿天慈赐度又旌善之一化也制可是岁田一千亩纳梵释寺

十有二年春正月沙门贤璟及宫使相平安城都地

延历十二年正月诏御史大夫藤小黑尚书左丞纪古佐美及贤璟视新城之地璟师此行我门不屑曷为书曷为褒褒璟师公才也公才我门何有公才我门一化也

十有三年春冬十月辛酉迁都山州平安城

延历十三年十月迁都二十一也

十有四年春秋九月置十禅师于梵释寺而纳田户

延历十四年九月𠡠曰真教有属隆其业者人王法相无边阐其要者佛子朕位膺四大情存亿兆导国齐礼虽遵有国之规妙果胜因思弘无上之道是以披山水之名区草创禅地尽土木之妙制庄严伽蓝名曰梵释寺今置禅师十员三纲在其中纳近州田千亩越州封五十户以充寺供修造之费所冀运迈驰骤永流正化时变陵谷恒崇仁祠以兹良因普覃一切上奉七庙临法界而增尊下及万邦登寿域而洽庆

十有五年春冬建东寺

延历十五年创东寺大中大夫藤伊势人为造寺使

十有六年春正月释善珠擢僧正

延历十六年初早良太子与黄门侍郎藤种继有却四年八月帝如平城發斋宫公主赴势州种继为守宫太子党人射种继于烛下毙事觉十月太子废将受弑太子使使诸寺预修白业诸寺恐而拒之独善珠纳焉谓使者曰太子夙殃不尽今受严谴此度回债焉又幸也乞勿结怨矣委曲示谕词旨激切使者复命太子喜曰我闻师言披忍辱衣以故不怕逆鳞之怒耳太子幽死其灵恼逼皇太子毉巫不効𠡠珠持念珠语太子曰昔闻贫道言曰已披忍辱衣今何有之乎乃广说法要言未毕太子病愈正月十六为僧正

十有七年春夏四月改度科六月定十大寺

延历十七年四月𠡠曰双林西缦三乘东流明譬炬灯慈同舟楫是以弘道持戒事资真僧济世化人贵在高德而年度者例而勿取童颇习二经之文未委三学之趣苟避课役才忝缁徒还弃戒法顿废修业形似入道行同在家郑璞成嫌齐竿相滥言念迷途寔合改辙自今以后度者宜择年三十五以上操履已定智行可崇兼习正音堪为僧者充之每岁十二月以前僧纲有司择有业者相对简试所习经论摠试太义十条取通五已上者具状申官至期令度其受戒之日更加审试通八以上令得受戒又沙门之行护持戒律苟乖斯道岂曰佛子而今不崇胜业或事生产周旋闾里无异编户众庶以之轻慢圣教由此陵替非只黩乱真谛固亦违戾国典自今以往如是之辈不得住寺凡有斋会莫关法莚三纲知而不𫄙者罪竝按若有改过修行者听归住使夫住法之侣弥笃精进之行厌道之徒更起惭愧之意六月定官寺十所大安元兴弘兴药师四天王兴福法隆崇福东大西大等也

十有八年

延历十八年

十有九年

延历十九年

二十年春夏四月复度科冬十月复维摩会于兴福寺

延历二十年四月𠡠曰去十七年度者去幼取壮者然性有敏钝成有早晚局以壮年恐失英彦自今听取年二十已上三纲有司悉之十月维摩会复兴福寺先或修长岗神足家或平城法华寺故有此𠡠

二十有一年春正月遣礼部侍郎和入鹿褒沙门最澄讲秋九月诏跨海

延历二十一年正月国子祭主和弘世屈最澄法师于高尾寺讲天台法门又延十余名德帝使和礼部口宣曰昔者给孤长者降能仁于祇陀之苑常啼菩萨闻般若于寻香之城是以和信士延二六之龙象设一会之法莚所以慧日增光禅河澄流一乘之玄猷始开区域三谛之微旨聿被人天像季传灯斯创轨躅随喜法莚称叹功德九月诏曰最澄阇梨久居东山既探法华奥旨早踰西海宜传天台教文唯其往还不得过朞澄上表曰晋季法显度流沙而求法唐初玄奘踰葱岭以寻师竝皆不限年数授受惟期是以熟习方言博传法藏唯最澄此度求法往复有限又所求法文卷迈数百历问诸州希遭其人况最澄未学唐言亦暗译语忽入异域恐烦述绪窃见沙弥义真少壮聪悟颇涉经论早习汉音粗知唐语天恩差义真为求法译语不啻是行赖之兼令彼学加诸制可

二十有二年

延历二十二年

二十有三年春正月开律讲于招提寺夏五月严斋会度沙门空海赴唐秋七月沙门最澄赴唐

延历二十三年正月招提寺沙门如宝奏曰当寺者天平宝字三年大唐鉴真和尚为圣武皇帝所建也尔来五十年虽厝律藏未有披讲伏望赐省牃于寺传讲学于后制可五月庚寅诏曰正月斋会得度之辈理须旧年试才新岁得度而有司常致慢阙迄于会毕其名未定自今旧年十二月中旬以前试定申送其状简定之后不听改替

二十有四年春正月禁贸卖寺夏五月沙门最澄至自唐秋八月表进显密经书诏石川柽生学于澄师冬十月度写经生置诸州讲师赐清水寺于谏议坂田村

延历二十四年正月诏曰定额诸寺各书檀越姓名于寺记近闻檀家贫孙卖寺浮矫富民买为己寺不贵佛法恣用田地非唯蔑佛乘又还违国宪或闻民间随其要害任情贸易寺宇自今不许贸卖寺院八月最澄法师表进天台密教经䟽五百卷及道具器物等帝大悦向有石川柽生二禅师帝之所崇信长于澄也帝诏二人受澄学故其诏词谦逊所谓内侍宣也十月写大藏经荐崇道天皇其书生各有赏慕道者得度余叙位是岁撰诸宗英才补诸州讲师给官封也坂谏议营清水寺初二年禁私寺故𠡠赐之

二十有五年春正月定度科三月辛巳天皇崩谥桓武夏四月置安居讲于天下寺刹六月度二百人秋八月禁官吏掠寺禁檀家管掠沙门空海至自唐冬建八嶋寺而置度

延历二十五年正月诏曰年度者各依本业经䟽中问大义十条通五条以上听度下之者不得若阙其数许来岁加员省僚僧纲详加严察若恕于缓恐废其业是朕之所以深惧也三月之崩十七也四月诏十五大寺及国分寺创安居讲仁王护国经立为式六月度男一百五十人女五十人荐先帝也八月诏曰营寺构院大小虽殊种德植功尊卑不异故天下大小寺宇其始檀越之者皆能纳田亩充资产累世崇敬传至云仍近闻权豪官吏放逐檀胤改换僧职寺田刹圃恣事侵掠朕九重深密或缺听外事有司有知急奏不匿听而不言罪在不赦又诏曰近闻天下寺院其檀越者管收寺产拒置知事寺之奴婢役过家仆寺之树木斫为薪柴恣改三纲殆替一寺自今有一于此刺史三纲及大众付有司奏达知而容隐罪不赦是岁山阶地建八岛寺𠡠天下分州租入別仓运纳八嶋寺每岁置度者一人荐崇道天皇也

大同皇帝

元年春正月改元大同夏四月秋七月冬十月

大同元年丁亥正月不书即位去岁五月十八也帝桓武长子讳安殿即位日改元今立丁亥者孝德之例也是岁当宪宗元和二年也

二年

大同二年

三年春夏四月丙子天皇禅位于皇太弟

大同三年四月让位初一也

弘仁皇帝

元年春正月宫会赐度夏四月秋九月甲子改元弘仁冬十月

弘仁元年庚寅正月不书即位去岁四月十三也帝桓武第二子讳贺美宫中金光明会始启天台年度光定等八人预焉九月改元二十七也是岁当元和五年也

二年

弘仁二年

三年春夏四月禁僧尼寺男女互入冬十月僧尼过条顺本法

弘仁三年四月𠡠曰比来俗辈男女入僧尼院托于讲听屡有侵忤外似胜因内汙净业自今禁男入尼寺女赴僧寺十月𠡠曰僧尼罪条随律教不许有司勘掠因沙门忠芬奏也

四年春正月御斋会置内论义二月复度缘

弘仁四年二月丙戌礼部省言古例僧尼出家之日授之度缘受戒之时给之公验胜宝以来受戒之日毁度缘停公验只授十师戒牒今案于事有疑若不复古制恐致姧偽伏乞不毁度缘只其度缘自今以后僧用尚书省印尼用有司印至受戒时尚书省于度缘末注受戒年月并官僚署名以省印印之若有身亡或反俗者其度缘戒牒早上尚书省省年终申官毁之庶令奸人屏迹源流共澄制可

五年

弘仁五年

六年春夏四月天皇幸崇福寺于梵释寺

弘仁六年

七年春秋冬十月殖稻于灵安寺

弘仁七年十月𠡠曰灵安寺徒有伽蓝未修法事盖因寺寡产业也以官稻四千束纳寺自今子母计利充春秋法事及修造

八年

弘仁八年

九年春夏五月解僧尼寺禁冬排新罗沙门于诸寺

弘仁九年五月𠡠许男女入僧尼之院初三年有禁俗间愁废胜业因兹解焉而令僧网加严察是岁新罗沙门二十六人来排入诸寺

十年春三月定僧官员释最澄请筑圆戒坛于睿山

弘仁十年三月澄公上表乞于台山建菩萨戒坛护命等七师捧表斥之

十有一年春正月释最澄上显戒论

十月释空海赐传灯大法师位

弘仁十一年

十有二年

弘仁十二年

十有三年春二月释最澄赐传灯大法师位

夏六月癸亥释最澄寂国忌置台度秋冬

弘仁十三年六月尚书省劄曰传灯大法师位最澄奏状言夫如来制戒机宜不同众生發心大小各別所以文殊豆卢上座殊位一师十师羯磨各异伏乞圣慈天台宗年分度者二人每年春三月先帝国忌于比叡山依法华经得度受戒自是一十二岁不听下山四种三昧专得修习然则一乘戒定永传寰区山林精勤远及尘劫谨以上奏者被右仆射宣偁奉𠡠宜依奏状者省宜承知依宣行之符到奉行

十有四年春正月赐东寺于沙门空海三月尚书右中丞

伴国道登睿山夏四月戊戌释义真行大戒于睿山辛丑天皇禅位于皇太弟冬十有一月置密众于东寺

弘仁十四年去岁澄公乞国忌度于台山故今兹令伴国道入延历寺试度者伴公善法事书官贵也四月十四沙门义真于中堂行圆戒羯磨褒真之成先志故书以姓氏上之逊位者十七也十一月初十以东寺为密场置五十比丘习密三藏三藏何大毗卢遮那金刚顶经等二百卷密修多罗也苏婆呼经根本部等一百七十卷密毗那耶也菩提心摩诃衍论等十一卷密阿毗昙也自今撰密学者五十员诵习密三藏无佗宗杂住也盖正月赐东寺于海为密寺至此置密学依海奏也

天长皇帝

元年春正月乙卯改元天长三月释空海法掌于神泉苑夏四月秋七月冬十月释义真为延历寺座主

天长元年甲辰正月不书即位去岁四月二十八也帝桓武第三子讳大伴初五改元此春不雨三月二十六沙门守敏空海奉诏修请雨经法于神泉苑事见空海传中上擢海僧都不书微也密徒网位自此始此岁义真任天台座主此职自真始当穆宗长庆四年也

二年

天长二年

三年

天长三年

四年春冬十有一月沙门护命为僧正

天长四年

五年

天长五年

六年春夏四月度一百人

天长六年四月诏曰传闻比来诸州疫發百姓夭亡夫出家功德不可思议宜度百僧弭此凶祸庶几纳群生于仁寿致品物于中和

七年春冬十有二月修佛名忏礼于宫中

天长七年十二月宫中有佛名忏礼静安传系承和五与是何异是修也后式也

八年

天长八年

九年

天长九年

十年春二月丙戌天皇禅位于皇太子

天长十年二月受禅二十八也

承和皇帝

元年春正月乙卯改元承和置真言院于宫中夏四月秋九月僧正护命寂冬十月经三会讲赐僧官

承和元年甲寅正月不书即位去岁三月初六也帝弘仁第二子讳正良初三改元真言院后七日修法依空海奏也此岁诏曰自今经三会讲师始任僧官三会何正月宫中御斋会三月药师寺最胜会十月兴福寺维摩会也当文宗大和八年也

二年春正月纳功德料二百户于东寺置密度三月丙寅释空海寂定

承和二年正月沙门空海奏去弘仁十四年诏令真言僧五十人住东寺学密教其时院宇未备不遑僧居今房舍已成乞东寺官家功德料千户内二百户充僧供为国修法制可空海又奏金刚顶经毗卢遮那经业二人声明业一人置年度精究密学正月二十二尚书符降

三年春夏五月置三斋月修于东寺灌顶院释实慧为东寺长者

承和三年五月诏曰每岁三长斋月于东寺灌顶院撰三七比丘修息炎增益法镇护国家为永式沙门实慧有密学𠡠为东寺长者此任自慧始

四年春夏五月置五品寺司

承和四年五月诏曰传闻近城诸寺寺规放废自今以文武官五品中察直者为寺司促复之

五年春夏六月沙门慧运圆仁等赴唐冬十有二月置佛名忏于宫中

承和五年六月遣唐使藤常嗣發运仁等从之十二月佛名忏三日依沙门静安奏也

六年春秋七月转大般若经于紫宸殿九月沙门常晓献太元帅像

承和六年七月紫宸转经沙门六十人达嚫各有差大法师位赐度者各一人法师位以下各授一阶

七年春夏六月赐法琳寺于沙门常晓冬移修最胜会于大极殿

承和七年六月常晓奏山州宇治郡法琳寺地势闲燥宜修大法乞以太元帅像安此地为修法院保护国家制可此岁最胜会移大极殿

八年春正月转药师经于满凉殿

承和八年正月清凉殿转经沙门五十八人各嚫度者一人

九年

承和九年

十年春秋冬十有一月沙门泰景为僧正

承和十年

十有一年

承和十一年

十有二年春三月转大般若经于三殿

承和十二年三月紫宸清凉常宁三殿及真言院转经沙门一百人兼修陀罗尼法各嚫度者一人攘宫怪也

十有三年春冬十有二月纳官租于定心院

承和十三年初常于台山建定心院至此以近州租三万束充佛僧之供

十有四年春秋九月沙门慧运圆仁至自唐

承和十四年

十有五年春二月设拔萃度于省中夏六月辛丑改元嘉祥冬十有一月置药师寺讲师

嘉祥元年二月于八省试持经持呪拔萃者于是乎负笈杖锡自四方至者数百人得第七十余人皆以延字为上字六月丰后州献白龟依是十三改元十一月下野州言药师寺者天武皇帝之所创也院宇巍巍宛如七大寺资产亦多东关十州得度者咸萃于此而无讲师令国讲师勾当寺事求诸故实未睹所由伏乞准大宰府观世音寺例择戒坛十师之中智行具足为众所推者任讲师兼为受戒阿阇梨制可

十有六年

嘉祥二年

十有七年春三月度五百人丁酉天皇禅位于皇太子夏五月度七十人

嘉祥三年三月十九太子受禅五月七十之度荐明神也故以神字为上字

元亨释书卷第二十三 终


校注

[A1] 谥【CB】谥【补编】
[A2] 兹【CB】玆【补编】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元亨释书(卷23)
关闭
元亨释书(卷23)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