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释书卷第二十四

资治表五(起仁寿至承平合七君)

仁寿皇帝

元年春正月夏四月庚午改元仁寿秋七月冬十月

仁寿元年辛未正月不书即位去岁四月也帝承和长子讳道康四月二十八改元此岁当宣宗大中五年也

二年

仁寿二年

三年

仁寿三年

四年春冬十有一月庚戌改元齐衡

齐衡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改

五年春夏五月置度者于气多神宫寺置于气比神宫寺秋九月沙门长训为僧正

齐衡二年五月能州气多神宫度者三人越州气比神宫度者五人为年分也

六年春三月天皇灌顶于冷泉院秋八月设持呪度于神泉苑冬十月沙门真济为僧正

齐衡三年三月帝从圆仁阿阇梨禀灌顶八月𠡠召持呪沙弥于神泉苑试之有感者赐度十月真济之僧正密徒之始也

七年春二月戊子改元天安

天安元年二月二十改

八年春夏沙门圆珍至自唐秋八月乙卯天皇崩

天安二年八月之崩二十七也

贞观皇帝

元年春正月夏四月辛丑改元贞观秋七月冬十月八幡大神移男山

贞观元年己卯正月不书即位去岁十一月初七也帝仁寿第四子讳惟仁四月之改元十五也此岁八幡移鸠岭事在行教传中当大中十三年也

二年春二月僧正真济寂

贞观二年

三年

贞观三年

四年春秋七月举贞观寺冬沙门真如宗睿赴唐

贞观四年七月二十嘉祥寺西院赐名贞观寺举何显也初混嘉祥今得別号显举之谓也此岁如睿二师入唐

五年

贞观五年

六年春正月辛丑释圆仁寂二月定僧阶三月印戒牒秋七月天皇灌顶于仁寿殿冬释真雅听辇车

贞观六年二月十六𠡠曰国典僧纲元有三阶满位法师位大法师位近来贤愚滥糅似无尊卑今三阶之外更立三位法桥上人位法眼和尚位法印大和尚位此三位以为三纲阶法印位为僧正阶法眼位僧都阶法桥位律师阶者依真雅奏也三月戒坛院设印印于戒牒其印用东大寺印模依沙门最教奏也七月上就阿阇梨圆珍灌顶仆射藤良相等入坛者三十余人此岁真雅赐辇车诏比丘之辇自雅始

七年春三月严度戒学秋九月沙门壹演为僧正冬十有一月沙门宗叡至自唐

贞观七年三月僧都慧运奏谨案旧例凡得度者先与度缘次令入寺就中年度者经二年精练沙弥行临时度者经三岁然后听受戒每岁三月以前僧纲放牒诸寺令上当年受戒者名而乃会集纲所礼部鸿胪二官共勘名籍试法华最胜威仪三经即简年二十以上六十已下熟前件三经者更牒本寺三七日修悔过四月十五日以前定其受戒日请传戒大小十师于东大寺戒坛依教问十三难及十遮然后登坛受戒受戒毕籍戒坛院差教授帅一夏九旬修学比丘二百五十戒三千威仪回兹戒业誓镇国家或居本寺请依止师细学律相若夫年未满二十或七十以下并朝廷不许之人负债之辈黄门奴婢之类非戒器故佛不听受顷年之间非唯忘却旧例兼复违背佛教或临受戒日才下官符新剃头发初著袈裟冠帻之痕头额犹存或十许岁少年人徒有贪名之外谋浑无慕道之中诚未练沙弥之行况于忏悔之事乎加以结番之场竞上下而鬪乱登场之次争先后而拏撄遂则骂詈有司陵轹十师滥悖之甚不可言也夫得表无表戒名曰受戒于三师七证前殷勤至诚作礼乞戒之下發得防非止恶之功能名曰表戒羯磨之下發得非色非心成佛殊胜之功能名曰无表戒既无至诚礼敬心安得表戒表戒未得何得无表戒无表戒已不得何名得戒登坛已后不学律相故不知持犯不知持犯亦不修安居不修安居何称比丘伏乞依旧例兼遵佛制然则缁徒感激滥恶自止戒坛清静佛法兴繁国土丰乐不期而来内外之灾殃不攘而去制可九月壹演法师为僧正凡僧正有三大正权也大行基始之正观勒始之权演始之

八年春夏六月释安慧为延历寺座主秋七月丙申释最澄赐谥传教大师圆仁慈觉

贞观八年六月安慧为天台座主寻常座主不书曷为书褒也曷为褒事见本传七月十四澄仁二公谥大师大师之号自此始语在相应传中

九年春秋七月僧正壹演赐谥慈济

贞观九年七月慈济之谥号是为始

十年

贞观十年

十有一年春二月沙门遍昭赐法眼和尚位

贞观十一年二月遍昭之法眼位台徒纲位之始

十有二年

贞观十二年

十有三年

贞观十三年

十有四年春三月度八十人僧正真雅管法务

贞观十四年三月诏曰大相国藤公朕之外祖父也比来寝瘵人传毉巫不効朕食息不安宁伏闻内传之中度人归法能拯人厄宜赐度者八十人初空海师归朝奏曰昔不空三藏为唐国法务况国家曩设此任中不继乞复𠡠置纲所造印钥凡僧官进退法事启散皆能管行而海公不任印钥纳官三月十四真雅为法务先是居此任者五人推古三十二年观勒始为僧正兼主法务天平十年信行为律师同日主法务胜宝八年慈调律师法务宝字七年鉴真僧正法务天长四年护命僧正法务此五人绝而或续雅之后法务不绝兴福寺延寿任大威仪师与雅同日主法务是权也

十有五年

贞观十五年

十有六年

贞观十六年

十有七年

贞观十七年

十有八年春冬十有一月壬寅天皇禅位于皇太子

贞观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九太子受禅

元庆皇帝

元年春正月乙亥天皇即位夏四月壬申改元元庆秋七月冬十有二月举元庆寺

元庆元年丁酉正月初三帝即位于丰乐殿帝贞观长子讳贞明四月改元二十一也去贞观十一年建伽蓝十二月配纪元曰元庆寺置年度三人此岁当僖宗乾符四年也

二年

元庆二年

三年春正月僧正真雅寂夏五月太上皇祝发度三十人冬十月沙门宗睿遍昭为僧正太上皇灌顶

元庆三年五月初八太上皇就沙门宗睿落发受戒三十之度荐仁寿上皇也十月遍昭为权僧正台徒僧正昭为始此岁太上皇从睿公受两部灌顶

四年春冬十有二月贞观上皇崩度一百人

元庆四年十二月度荐太上皇也

五年

元庆五年

六年

元庆六年

七年

元庆七年

八年春二月乙未天皇逊位僧纲贺于东宫转大般若经于东宫修法于仁寿殿三月僧正宗睿寂夏五月监修废寺六月起塔于嘉祥寺秋九月置阿阇梨位于元庆寺

元庆八年二月初四帝避位此日群臣捧传国宝玺剑等诣吏部王宫五日王移东宫六日三纲率诸沙门贺东宫十三延五十沙门于东宫前殿转大般若三日二十四𠡠二十沙门修法仁寿殿五日五月诏曰天下寺院废朽相仍宜以各寺田产加修造来冬仲月降监使检察若有弛怠罪不宽六月以近波二州租造五级塔于嘉祥寺九月以惟首安然二师充元庆寺阿阇梨位教授密乘依遍昭奏也

仁和皇帝

元年春二月丁未改元仁和省僚署戒牒三月充度者于最胜讲师夏四月转大般若经于五寺修仁王百座会一百所秋九月纳垦田于元庆寺加立义于维摩最胜二会冬十月飨遍昭于仁寿殿

仁和元年乙巳正月不书即位去岁二月二十二也帝承和第三子讳时康甞为吏部尚书属元庆帝之避位群臣固请帝不得辞二月改元者二十一也礼部省言去六年六月僧正遍昭奏状偁顷年受戒辈多不轨只以戒牒专为公验自今受戒日省僚威从共向戒坛子细勘会官符度缘即令登坛受戒便取戒牒具注纸后以其本籍姓名省僚共押署以省印印之者伏乞准度缘三司共署印制可闰三月诏曰每岁正月大极殿斋讲是先圣之所遵行也设斋讲之座演最胜之经其讲师者才名拔萃智德高迈宜给度者一人以代扶老之杖立为式四月于延历寺东西院崇福梵释元兴五寺各请十僧转大般若五日贺藤太师五十算也修百座仁王会于紫宸殿及诸司十二宫门罗城门东西寺合三十二所并六十六州国分寺兼二嶋也九月近州高岛郡野地纳元庆寺垦田凡一千五百亩兴福寺维摩会药师寺最胜会加立义沙门各一人十月飨僧正遍昭贺七十算也三公皆预席夜谈至晓不书官非礼也此岁当光启元年也

二年春三月僧正遍昭赐封户听辇车冬十月沙门朗善入宫释圆珍护摩于紫宸殿

仁和二年三月十四诏曰僧正遍昭慈仁为性智德在躬所以朕之丕膺鸿业抚育兆民者皆公之潜加冥祐也况公未入释门朕亦在列藩恩交相结盟约共深虽逸尘外犹在宫中故割百户以充禅供亦听辇车呜呼至人悬解上德难名物外浮荣虽知非公之好人间崇饰聊又寄朕之怀十月帝不豫召梵释寺朗善加持圣躬又诏延历寺座主圆珍于紫宸殿修护摩法五日帝疾愈善珍同加上病何姓珍不姓善善公加疾不明故族书入宫珍公有効故书姓贵之

三年春三月加年度于延历寺秋八月丙寅天皇崩冬十月转大般若经于宫中修法行嚫行嚫天下耆僧尼

仁和三年三月年分度二人加延历寺其一大毗卢遮那经业其一一字佛顶轮王经业资二神大小比睿因座主圆珍请也八月二十五帝崩十月一百沙门读大般若于宫中又十五名德期一七日修法宫中散日赐亲于御前此岁天下僧尼八十岁以降行嚫敬老也

宽平皇帝

元年春正月改元宽平夏四月秋八月庆仁和寺冬十月

宽平元年戊申正月不书即位去岁十一月十七也帝仁和第三子讳定省古史仁和四年连帝初年改元在己酉四月二十七今以即位次年立元虽与孝德例后先不齐史法同焉八月仁和寺落成沙门真然为庆导师此岁当文德元年也

二年春夏五月八幡神藏震秋七月颁盂兰盆供于诸寺施灯油于寺祠冬十有二月献道具于八幡神祠

宽平二年五月石清水宝藏震大史筮曰病在圣躬帝曰朕虽至愚颇慎言行况归三宝旦暮修忏纵有微恙不至大故然当咎征不可逸豫只夫天地神灵证之耳而无事君子曰宋公善言沴星没焉夙慎言行勤修忏何灾之有自信不疑天皇之谓乎七月盂兰盆供荐先皇也其纳灯油七所延历西塔院神护圆成长谷东西寺八幡神祠也十二月石清水大神托曰欲得菩萨服色道具𠡠献璎珞香炉念珠等

三年春正月僧正遍昭寂夏四月灌佛于宫中冬十月沙门真然为僧正

宽平三年四月设浴佛于宫皇帝太子公卿皆各灌佛

四年春秋九月僧正真然寂冬十月庚子释圆珍寂

宽平四年

五年

宽平五年

六年

宽平六年

七年春冬十有二月僧都益信律师圣宝管法务

宽平七年十二月益信法务正也圣宝权也寻常小官不书曷为书见法务在僧都及律师不必僧正也

八年

宽平八年

九年春正月天皇幸云林寺

宽平九年云林寺幸者闰正月也

十年春秋七月戊寅天皇禅位于皇太子九月朔释圣宝祈日食

宽平十年七月让位者初五也九月朔日有食之诏沙门圣宝祈焉天晴不亏𠡠嚫御衣

昌泰皇帝

元年春正月夏四月乙丑改元昌泰秋七月冬十有二月修吉祥忏于天下

昌泰元年戊午正月不书即位去岁七月十三也帝宽平长子讳敦仁四月改元二十六也此岁当昭宗光化元年也

二年春冬十月太上皇祝发十有一月太上皇受戒于东大寺

昌泰二年十月十四上皇从沙门益信出家法讳空理十一月二十四登东大寺戒坛

三年春三月沙门益信为僧正冬十月道皇幸高野山

昌泰三年十月道皇何宽平上皇也曷为道皇受道上皇也

四年春二月禁私修坛法秋七月甲子改元延喜冬十月庆赞大藏经于净福寺十有二月道皇灌顶于东寺

延喜元年七月改元十五也十月太上皇诏沙门增命庆赞净福寺大藏经十二月太上皇于东寺从僧正益信灌顶金刚号金刚觉

五年春三月沙门圣宝为僧正

延喜二年

六年

延喜三年

七年春三月道皇营室于仁和寺冬营室于睿山

延喜四年三月上皇构一堂于仁和寺安金刚界三十七尊及外院天等三摩耶形上皇禅居侧室俗曰御室是岁上皇幸睿山千光院造御室千光院者增命坊也

八年春正月天皇幸仁和寺夏四月道皇受戒于睿山秋九月道皇幸金峰山冬十有二月施绵于平城耆年

延喜五年正月仁和寺幸者觐上皇也十二月𠡠僧正圣宝捡平城诸寺比丘年八十已下上名簿就谷仓院行绵

九年春三月僧正益信寂冬十月道皇贺沙门增命座主

延喜六年三月十八增命为天台座主十月上皇上山贺之

十年

延喜七年

十有一年

延喜八年

十有二年春秋七月僧正圣宝寂

延喜九年

十有三年春夏四月灌佛于宫中秋九月道皇灌顶于睿山

延喜十年四月浴佛观贤为导师九月上皇禀灌顶于座主增命帝闻之授命以法眼和尚位上皇手捧诏与命及袈裟数珠香炉等

十有四年

延喜十一年

十有五年

延喜十二年

十有六年

延喜十三年

十有七年

延喜十四年

十有八年春夏释增命愈天皇疾

延喜十五年天下疱疮帝患之召命法师加之乃愈

十有九年春冬十月释增命陪宫

延喜十六年宫中有恠十月召命公陪宫持念十一月归山帝赐御衣

二十年

延喜十七年

二十有一年春秋八月道皇行灌顶于大学寺

延喜十八年八月上皇于大学寺行灌顶事沙门宽空仁元等七人同禀

二十有二年春七月天皇受二经于释增命

延喜十九年七月初五帝召增命座主于仁寿殿西厢受金刚般若经七日受妙法莲华经𠡠侍臣源公忠藤在衡预听八月初三命归山嚫具甚多

二十有三年

延喜二十年

二十有四年春冬十月释空海赐谥弘法大师

延喜二十一年十月海公大师谥依观贤奏也

二十有五年春秋七月释增名解座主

延喜二十二年七月命公上表辞座主位帝不许表凡五度帝遣羽林次将藤实赖入山赐宸书有恐违师之素怀无遂朕之本志之句寻常座主补退不书曷为故书解褒也曷为褒褒睿恳也

二十有六年春正月丙戌改元延长三月释增命陪宫夏五月命公为僧正法务

延长元年正月改元十一也三月菅灵奋厉都下震恐二十一皇太子保明俄薨帝大惧召命公加护侍臣梦神兵卫宫城五月命公任法务台徒之始

二十有七年春二月天皇受如意轮轨于释增命秋冬

延长二年二月帝之受法二十一也

二十有八年春三月沙门观贤为僧正夏六月释增命愈天皇疟僧正观贤寂秋七月释尊意法𩁹于台山八月修法于劝修寺冬十月给衣粮于唐僧

延长三年六月初七帝疟命公加持乃差夏旱七月十六诏尊意法师法𩁹于延历寺意修佛顶尊胜法限以七日第四日大雨八月二十三延一百沙门于劝修寺增命为导师荐大后也十月初七赐唐僧平秀衣粮湛誉智琮粮

二十有九年春夏五月赐沙门宽建黄金秋七月转经于七寺冬十有二月转经于十有四寺行无遮施庆醍醐寺

延长四年五月兴福寺沙门宽建赴唐帝与黄金一百两七月初四太上皇于七寺读经荐左仆射源融也初源灵托宫人曰我生平恶作多故堕苦趣汤镬剑林楚痛无量而我有余习以剧苦之隙时时来息河原院耳𠡠问曰修何善脱此苦对曰罪根至深难容救拔然于七寺各修讽读或免苦趣故有之十二月十九上都七大寺南京七大寺各讽经祝太上皇今兹上皇六十然不许贺故天子修斯经会其十四寺施用甚繁又以谷一千二百石行无遮施二十八庆醍醐寺侍中尹甫监法事

三十年春冬十月传仁王经于宫中十有二月释增命寂释圆珍赐谥智证大师增命号静观

延长五年十二月智证静观二谥依沙门智祐奏也

三十有一年春夏五月转大般若经于紫宸殿

延长六年夏疫五月二十二延一百沙门于紫宸殿读大般若除疫也

三十有二年春三月释尊意赐度者夏

延长七年春京畿疫三月诏睿山座主尊意修销疫法七日后疫除赐度者三十二人

三十有三年春夏六月释尊意陪常宁殿秋九月癸未天皇禅位于皇太子

延长八年六月二十一户部尚书藤清贯尚书右中丞平希世于清凉殿为雷震死帝惶怖迁常宁殿召座主尊意持念加护依菅灵激怒也九月二十三让位太子二十九就尊意落发受戒法讳金刚宝

承平皇帝

元年春正月夏四月甲寅改元承平秋七月甲辰宽平道皇崩冬十月

承平元年辛卯正月不书即位去岁十一月二十一也帝昌泰第十一子讳宽明四月改元二十六也是岁当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也

二年

承平二年

三年

承平三年

四年春释尊意移鸟巢

承平四年春鸟巢弘徽殿前柿树宫中以为怪召尊意修不动法一七日日日乌将雏去七日皆尽

五年

承平五年

六年春冬十有一月行试经度

承平六年十一月试经度法务外而特旨也

七年

承平七年

八年春夏五月戊辰改元天庆

天庆元年五月二十二改

九年春秋七月释尊意法𩁹

天庆二年夏旱七月诏意公祈雨期以七日第五之日大雨洽

十年春正月释净藏明达伏逆臣平将门冬十有一月释明达伏藤纯友

天庆三年初前将军平良持之子将门反东州已数年矣冦虐甚炽至此诏诸沙门修降伏法净藏于延历寺明达于美州中山神宫寺又宫中修仁王会大元法坛中血出又东大寺羂索院于执金刚像前修降伏忽失像寺众惧官师不利过二十余日像复天冠衣巾少有缺坏肤湿如汗像失之间贼亡之时也盖二月十四将门伏诛平贞盛射之藤秀乡得首十一月二十一𠡠明达于住吉神宫寺伏纯友将门之余孽也

十有一年

天庆四年

十有二年

天庆五年

十有三年

天庆六年

十有四年

天庆七年

十有五年

天庆八年

十有六年春夏四月癸酉天皇禅位于皇太弟

天庆九年四月让位十三也

元亨释书卷第二十四 终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元亨释书(卷24)
关闭
元亨释书(卷24)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