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释书卷第三十

  • 志四
    • 黜争九
    • 序说十
      • 略例(附)
      • 智通论(附)

黜争志九

昔婆伽梵坐菩提树下魔王波旬将八十亿众各执器仗致恼地神现形责魔魔惧怖而去夫以世尊无量劫来已具种智岂受是等障蔽乎而有之者浊世令之使也非世尊之咎矣以故世尊不动一毛波旬受屈而归灭后尤多或斩菩提树或焚贝多叶或闭伽蓝门或坏阿育塔罽宾臂堕而死异见病至而悔不唯王者之为梵志谮助而發也然彼自败亡我法自若矣至于东震益酷后魏大武太平真君七年焚像经坑沙门者崔浩诬之也八年雷击殿而倒大武遭压殆死不几为常侍宗爱弑崔浩腰斩之诛及五族北周武帝建德二年毁像经冠沙门宣政元年感疠而殂唐武宗会昌五年厄佛法李德裕赵归真劝之六年帝發背疽狂烦而毙归真责诛朝堂德裕贬死崖州柴周世宗毁我教手持斧击大悲铜像镵胸破帝后疽發胷而殁赵宋徽宗宣和元年沮吾法林灵素谕之是岁灵素放温州赐死于道靖康二年金人破汴京虏徽宗而去上之五代君臣昏惑生阨于吾祸败景从寔可愍矣我国家君圣臣贤仁恕忠良自真化覃此七百余载上下崇奉辅治保祚以故君臣世授胤连历长只钦明敏达之间有小厄者我法始至信根未洽又非睿情孽臣矫之也而守屋之党菑不旋踵及于天长天元有阋墻事长历以来虐熖转煽永保之始二火亦起率见资治表虽台相之一厄颇撼朝堂然王臣笃奉佛其始不加剧治所谓扑灭不息至于燎原矣呜呼我国醇淑而菑自吾出弊魔尝誓曰我来世入汝门衣汝衣食汝食破汝法魔党其不可熄乎今欲全缀此方佛迹且令人知魔孽之所繇劝善惩恶古史之任也作黜争志

钦明十三年百济国王圣明贡献释迦铜像帝宣问群臣可拜不物尾兴中镰子等奏曰古先帝皇之治天下也常有事于春夏秋冬祭拜天地社稷一百八十神方今改拜蕃神恐致国神怒大臣苏稻目进言西蕃诸国一皆拜崇彼方诸神未闻拒逆我此日域何虑之有乎天皇赐像稻目稻目大悦舍向原家为寺安置供养此年天下疫夭亡多尾兴镰子等奏曰陛下不纳愚忠作敬蕃神今疠菑由彼兴乞行弃撤天皇许之有司投像于难波堀江烧伽蓝于是天无云而雨宫中大殿俄灾

敏达十四年二月苏马子起塔大野丘设大斋会三月物守屋中胜海奏曰自先代及陛下国多疫矣岂非苏氏之佞佛哉上曰朕亦不能无疑守屋自入寺斫塔纵火燔之又烧藏殿等既而取烬余弃难波堀江是日无云雨下守屋又捕马子所奉善信尼等禁锢海石榴亭不几帝并守屋患疮天下又多患之死者相枕患疮者皆曰我身如打如烧人人相谓曰是烧像塔之殃也后二年守屋伏诛

天长十年七月睿山义真寂以座主位私授圆修大众不肯山上鼓噪真之徒党修之者五十余辈大众摈之𠡠尚书右丞和真纲上山罢圆修座主职修移和州室生山承和中入唐归住山云寺

天元四年十二月𠡠余庆法师补法性寺座主慈觉之徒诣阙奏曰初太相国贞信公建法性寺以辨日法师任座主以来九代相继而慈觉之门当之今第十代始以智证门人加之是慈觉之徒失望也𠡠答曰告檀家檀家报曰随𠡠相让而不断于是慈觉之徒一百六十人向檀越廉义公家喧诉相家不听屡有争论天禄帝闻之激怒曰真信公初创法性寺不必附慈觉一门只是撰智行兼备者为座主适慈觉之门多人故相次领之今余庆亦有智行誉而任之何必守一门乎况喧争败德非净侣事也下诏息百六十人者封职焉自兹两门不和拒争日滋智证之徒出睿山各居別院余庆率门人住观音院胜算并门人修学院劝修并门人解脱寺穆算并门人一乘寺余众百余人犹在山上千手院五年正月𠡠侍中平恒昌登千手院宣耆宿曰传闻日者智证大师之徒多散逸经书秘文恐有纷失固加卫护因之置宿卫守经藏又下𠡠曰座主良源欲烧千手院杀余庆穆算等阴谋难匿早止其机后而毋悔良源上表陈谢其略曰放火杀害我法大禁自作教人波罗夷罪吾辈于此是道之常谁达天听愿决真偽

永祚元年九月𠡠余庆为延历寺座主慈觉之徒奏曰智证门补座主者不可开讲堂便固闭户永延帝并大相国藤兼家以为过讼十月二十九日诏尚书右丞藤有国作告文登前唐院(慈觉之塔)诉众徒之暴戾有师子身中虫之句

正历四年八月观音院成算之徒与睿山众有却慈觉之徒烧千手院及坏房舍四十余宇两门相争于是慈觉之徒摈智证之徒一千人出山

长历二年冬朝议以三井明尊为天台座主十月二十七日慈觉之徒捧状沮之三年廷评已定二月十七日慈觉之徒尽会法成寺南门相议列向相府诉之相门固闭不入众犹蠢蠢不散相吏开门告众曰今日先还明日有议大众退明朝会祇陀林寺相府使使告众曰天台座主位古来重之故选智行全具者补之不必局慈觉一门智证之门亦多有焉方今明尊僧正德位相宜慈觉之徒有相若者乎乞莫拒诉大众闻之嗔怨呌驰乃走赴相府府门坚关大众呼号扣门至穿门柱下地相大怒使能州刺史平直方率兵射大众众中亦有挑战者定势有膂力拔大刀击官兵官兵众徒死伤两多十九日定势付狱以降见资治表

序说志十

大觉浑然未尝判矣瞿昙大圣人剖析而数出矣其为数也有半焉有满焉矣二焉三焉及九焉皆半也十焉百焉及万焉皆满也半常设小矣满常设大矣然居浑而见数者判而常浑矣在满而见数者半而常满矣故浑而判判而浑满而半半而满是我圆极之微旨矣此书有五格焉传赞论表志也传十也赞二而或系一焉或综多焉论又二而通別也通托评焉別解惑焉表一也志又十也五格者半数也寓判而非小矣十传者所以载其人也十志者所以记其事也双十者满数也寓浑而设大矣一表居中焉所以通串传志也不载空言见之行事虽采国史实释氏之通表也数止一者双十之统也盖一者十之所归十者一之所成天下之数未尝不一也十也矣又一者浑也十者满也浑而无不满故一而之十焉满而无不浑故十而反一焉是自然之理而此书之数也传之十者传智一慧解二净禅三感进四忍行五明戒六檀兴七方应八力游九愿杂十表之一者资治也志之十者为学修为度受为诸宗为会仪为封职为寺像为音艺为拾异为黜争为序说维我佛乘智为先导劝示悟证皆智之操灌真来唱昭训去𢽾澄海荣西相继高蹈自兹此方竞向真诰传智居初焉智之与慧名异体同赫赫诸子惟业惟隆不唯闻思修勤解通慧解续焉攀缘观察愚夫所行单传直指如来禅清净禅续焉慕道之士进其为精进进不止感应便生进感续焉佛道悬旷动有退还忍之为德不崩不骞烈士行之曜后扬前忍行续焉戒法毗尼如来威仪不唯固持明之知之明戒续焉檀之为事施与营筑原薄有异其归兴福檀与续焉古圣深悲周流屡迁善应无方是名巧便方应续焉智用为力有动乘斯万里游戯寻道访师力游续焉我有大誓其品万科随类俱作清浊扬波愿杂竟焉是始之十也史之为言系月系年我法无历假渠寓旃渠亦假我政和祚延作资治表一焉人生童昬不学不明但学浮动修而智成去斯二路道无佗行故置于始惟衡惟程学修志起矣入道为度得戒为受度道之标戒道之守度受次矣吾门殊涂其归一致得致知涂不则道毁诸宗次矣我法有为会而有仪君臣夤行人给国治会仪次矣道备德盈受封居职内荣门庭外格多福封职次矣独正无居独依无主依正相应有事偶宇偶宇已作吾门万睹寺像次矣维此世界音作佛事铙鸣磬响轨仪全备音艺次矣吾佛垂感倜傥不片奇小恠收拾不遗拾异出矣治以鉴兴乱以鉴衰背触来现我以镜知黜争出矣物必有头事又有由欲详始卒序说而休矣初予覃总角而离家逾志学而游方周旋相阳福鹿之门辛勤而归因见大藏有僧史之三传所谓梁唐宋也而此三传不精史文盖梁传者战国之文病体裁焉唐传者叙事艰澁传论文同宛似铭辞宋传者驳杂[骨*几]骳任古碑碣绝无笔削古来圣贤之事业不能显焕颇惜之焉又佛法入斯土以来七百余岁高德名贤不为不多而我国俗醇质虽大才硕笔未暇斯举矣其间別传小记相次而出然无通史矣故予發愤禅余旁资经史窃阅国史洽掇诸记日积月累已有年矣远自钦明迄于圣代补缀裁缉为三十卷仅成一家之言不让三传之文名曰元亨释书古传者偏传也今为全史故改名焉又夫古之著述或罹穷愁或求见世虽仲尼犹然矧其余哉余尘缠早脱世缴不及韬晦我常岂冀闲名只欲明佛祖之法揭圣贤之迹令可畏之人知所式之尘也耳此予之志也曰古科十品三传承袭此书何异曰此书虽变古传古科皆在其中矣夫传智者译经也我国无译事故换号焉然其传来者一也慧解者义解也净禅者习禅也慧之与义净之与习其所名模不啻天渊之隔矣进感者感通读诵一之古传琐碎以我视之皆进也故合焉忍行者遗身也古传遗身之目无含蓄也明戒者明律也古传次三学故亚禅焉今配十度故居忍下檀兴者兴福也福者檀之报也替名而表本愿杂者杂科也今分六篇盖智不足者驾愿而达彼岸故辟愿度摄诸色也方应力游古科无之今详法义建二焉梁唐削添一二科不为无据耳护法者今锄之此土无恭君悖吏何护之有而志有黜争者草昧自家之小厄也非臣废矣又古传无表志今立之者备史法也我谓古传为偏者是也矣曰春秋三传不立志岂不良史乎曰彼编年也无志可也已分传则史迁曷不全哉不能逃君子之诛矣曰子攻古传者深矣而宣宁之诸师高德伟才岂可容易而议哉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传之师道博德大而吾之所钦也然史才者末也矣昔黄太史见三僧传患文义鄙浅而欲删修之又洪觉范屡议唐宋二传非予独言之矣曰子之释书名取诸何曰汉以来以史名书所谓汉书晋书唐书等也曰汉唐者以世以国故名书而佳矣今释者氏族也世尊取以为名此书应称释子盖孟子庄子之谓也然诸子不史也此书史也僭取乎曰不然子知世书之有彼而不知吾教之有此也我大觉世尊身土不二世属土名属身四法不剖唯一觉也子何轻议哉故为其系胤虽有圣凡之异皆一种也犹世俗之家有贤不肖之子矣不可以不肖不系其氏族也故予名之以释书又汉晋唐者国而皆姓也我释书之称不多乖乎曰子废古科配十度然者此方之人咸大机与曰有斯言矣夫此方视于竺支狭矣盖印度阔于震旦震旦阔于日域而印度小乘多大乘寡加以婆罗门九十五种大乘之于印度也牛毛之双角也震旦大乘多小乘寡加以儒墨老庄乘时陵我者不少焉大乘之于支那也鼎鼐之一足也我日域纯大无小其俱舍成实者备于学而已不立宗焉有儒而无老庄老庄之书又备于学而已不立家焉只儒有数家焉而不与我竞盖虽魔魔民皆护佛法之谓乎以印度地阔而大乘寡支那地狭而大乘多而见之我国小而纯全大机者非理之迂矣盖我道之机法者不因地之广狭乎盛哉吾国东方醇淑大乘之疆乎命此土者不争我法无异道也学我法者不赴小径无二乘也是故此书以波罗蜜建十科也曰如子言此书所列咸菩萨与曰然菩萨有二曰满曰分波罗蜜亦然譬登山焉到顶者跻麓者齐称登山焉何也跻麓者竟达顶也阶吾道之大机者皆为菩萨何也自分至满也曰子以此方为大乘域又爱吾庐之谓乎曰大般若经第三百二曰我灭度后后五百岁甚深般若于东北方大作佛事我此日域金口已说岂始而言之乎曰彼经说灭后流传始东南方巡至东北子何独取东北哉曰不然虽说八方流布特称东北而为最也故舍利子白佛言于东北方当有几许住菩萨乘诸善男女于此般若书读修说佛言东北方有无量住菩萨乘诸男女等然经文繁衍恐人不委斯旨子亲熟看亦不疑也盖佛赞东北不似余方第五百八又见焉曰如子之言东北为最而支那又东北也何定日域哉曰支那日本虽隔海而气候同何也此土用唐历不有差互也若佗域者敻乖矣故我言佛说之东北方者支那日本并之矣何也气候同也见其气候之同宜乎吾佛之并言之乎曰然则支那又大乘之域乎曰支那者大醇而小疵日本者醇乎醇者也曰此书立波罗蜜少有倒逆又诸师有不留一波罗之者何混而颠乎曰序次虽倒意顺也何也夫十度者五度如次智度分为五所谓慧方愿力智也智者摠体也故置第一慧者大用也故次焉余三度各用也智中少互无害今分智而置初后者应知虽檀戒又智也释论之中一度各具六应知虽十皆各通具也以通具见之少互无咎而又有顺理于其中耳宝雨经曰菩萨以智为先导凡菩萨人动作无非智此书主衍故以十度建十科又诸修多罗十度以满位为次序今之十传取诸分故有少倒譬石砌路焉大小曲直者石之质也方面布置者工之巧也路不得不整矣吾以波罗之分满修菩提之砌路其间诘诸子之大小曲直者不见吾之大道矣

略例(附)

  • 桓武之后追谥缺焉其间一二不备足焉今以年号呼帝者
  • 州号古来呼者不醇矣今以二义质之所谓上下简辟也上下何凡上字不复出者皆以上字呼之山州摄州等也上字复出者以下字呼之和州贺州等也简辟何凡二字或上字复出或下字复出皆能简辟呼之若又复出多者始后简采美州之采始者简信作也波州之采后者简丹阿也又上下前后之者加之字而呼愿见此书善简辟焉
  • 官位皆以唐宋呼之古儒已配之矣非新例矣
  • 表中孝德宽平前后二例皆史法也
  • 表中虽立二例正传之中诸年历且从古史

右五条

智通论(附)

释书出焉有儒一生言之曰我名教立五常智居四焉盖智者圣人之次德也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故君子之道鲜矣是夫子黜智之言也又皇帝王覇步骤殊涂以智为覇者之权也故汉高祖曰吾宁鬪智不鬪力又老子曰绝圣弃智然则论大道者斥其智矣吾闻三教一致圣人无异此书何先智乎又我儒不言神恠此书感进神仙拾异等篇基于此蒙窃惑焉余曰善哉问乎不子今言之外学之议我也自古而然我今片言可以解千岁之惑矣夫吾道一心也心外无余以心为身以心为土身土皆心也况思想作为乎吾佛以四智应于万汇所谓圆镜一也平等二也观察三也成作四也佛心之明净者镜智也佛心之均同者等智也佛心之知觉者观智也佛心之云为者成智也四者之体曰法界法界之用者四者也体用皆心也盖因心而见体用者五之者未尝有异矣今其如来一代之说相者观察之一智也六般之神足者成作之一智也以观察而应机也为大为小为权为实为偏为圆为修多罗为毗奈耶以成作而应机也为幻为化为明为通为三摩提是吾佛不思议之智用也然以镜智而见观察大小偏圆未尝不明净也以等智而见观察大小偏圆未尝不均同也修多罗毗奈耶亦然以镜智而见成作幻化明通未尝不明净也以等智而见成作幻化明通未尝不均同也三摩提亦然又以观察而见成作幻化明通未尝不智觉也以成作而见观察大小偏圆未尝不云为也绮错交互亦然故吾佛一说也四智备矣一通也四智全矣若隔碍者非所谓圆镜焉平等焉观察焉成作焉也岂仲尼伯阳偏谈局说之谓乎譬溟渤焉东西南北一海也而东方之民曰东溟西方之民曰西溟南北亦然人自名耳海岂异乎汀滢不然有方所有浅深不得不异宜乎子之以仁智神怪而议吾乎又三教一致圣人无异者我智上之诠也非子之心外教之所知也彼所谓智者之智者偏智也非圆智也彼所谓霸者之智者权智也非实智也彼所谓弃智之智者小智也非大智也彼所谓神怪者妖孽也非明通也又怪力乱神之言出于论也然诸儒不一也或作二事或作四事异谈不少今且就子之四事之言而辨之孔子之不语怪力乱神者非绝不言也慎言也后儒不明仲尼意绝言于四事者惑之甚也我粗出其端焉易曰阴阳不测曰神又曰神者妙万物而为言也仲尼岂不言神乎春秋二万言皆衰周诸侯攘夺之事也仲尼岂不言乱乎孔子之劲能扛国门之关不唯口言也身自为之乎季桓子穿井得土羊仲尼辨以木石水土之怪岂不言怪乎凡经传之中孔子之涉四事之者多不暇缕举矣孔子为名教之祖垂训于世思凡庸之溺四事而有此迹也陋儒迷迹而为孔门之徒绝言于四事者可笑也夫四事者味者之所溺也而又不可无也君子能辨之我法悲智交發神用以利天下岂同陋儒之局见古来大贤之感应弃而不齿乎全宋之时有欧阳修者修唐书而旧唐书多载佛氏之神异修衒学孔迹而删去者千余条修之偏识可卑矣夫良史者褒善而策后世贬恶而警后世故善恶并书而不匿彼修何为者乎任吾喜怒一切删之盖修之意以佛为怪为异道也纵佛怪异也时君好之修何不并书加褒贬垂后世而例删之乎刘煦之文实浅矣修文虽加之而识不如煦乎修亦惑论之四语之甚者乎又吾佛之神用者幻化也诸圣未为奇也凡愚以为奇也盖欲开凡愚之净信也譬傀儡焉长者未尝以为奇也何也知棚中牵抽也愚少以为异而戯著追逐何也浅识也今以神怪或斥或嬉齐惑也何也为奇故也君子不然幻也化也何有于此乎曰吾议子书子何引佛蔽之哉予曰甚矣哉子之难晓乎昔人有学舜者蚤夜孳孳去其不如舜者附其如舜者故谓之舜之徒焉吾人岂异哉只恐蚤夜孳孳不如佛焉不幸而不肖者学之之不至者也学者之大志皆是也今吾学佛者也此书诸师皆学佛者也夫学佛之者系学佛之人而以佛之事其不学佛之人不知佛而罪之是乎非乎

元亨释书卷第三十 终

东福海藏禅院重刊

元亨释书化䟽(有叙)

大日本国平安城济北大沙门虎关禅师譔元亨释书者寔本朝僧传之权舆也其书凡三十卷始于传智终乎序说上自推古下至元亨七百余年间事若僧尼士庶之传若寺宇佛象之志若 国家君臣资治之表有一关乎吾释氏者靡不登载而收录焉至延文庚子六月有 旨入藏颁行盖从其徒圜通住持龙泉淬公请也是书既镂版行于世会永惠壬戌二月十六日司烜失职本院遗火延及书库凡历代三教之书奥编秘帙一夕而烬则版亦成乌有矣闻者咸惜焉兹者 师之上足前南禅性海禅师以其徒请由东庵迁莅院事未几百废俱举仍图重刊兹书费用不赀遂命在城等持比丘周信俪词制䟽巡叩十方诸大檀那贵官长者缁白男女若见闻者慨然乐施以济版事其获福可量也哉䟽曰维元亨释氏之编寔本朝僧史之笔曰梁曰唐曰宋三传虽同若皎若宣若宁十科或异慨兹海藏龙宫之失护俄惊琅函玉轴之归空天道好还行看印板打就斯文复作正好点笔疾书增济北之阴凉壮海东之福地天子万岁 宰臣千龝

至德元季甲子六月日䟽

(本云)

明德二年(辛未)十一月日

重刊置于海藏院

元亨释书者近代板行于世者悉皆活字成行故不能无颠倒错误而未有镂于巨板者也而又未有加训点者也今雇良工张贴海藏院古本于木以彫刻焉且又考诸本之旧点而补写于其行间并刻之每板一枚面背共四叶板计二百十二枚纸计八百四十七叶都为全板夫是举者盖是 本朝三宝之流布而又近代一板之最胜者乎庶几将行于不朽而传于无穷哉

宽永元(甲子)年春三月日

洛下小嶋家富跋

元亨释书人名索引

  阿  行  あ
飞鸟贞成
二九三五八
222
阿清
一九二三二
167
安慧
三三
80
安海
六二
93
安愿
一一五
116
安珍
一九二三五
168
安澄
三一
79
安然
五一
88
粟田录事
二九三五九
222
以圆
一一一四〇
127
生马仙
一八二二七
165
壹演
一四一七一
140
一宁
一〇〇
109
壹和
五二
89
院源
六〇
92
射水亲元
一七二〇一
154
盘岛
二九三六一
223
云净
一一七
117
慧运
一六一九二
149
慧隐
一六一九〇
149
慧萼
一六一九二
149
慧晓
一〇二
110
慧灌
一〇
70
慧济
一六一九〇
148
慧慈
一六一八九
148
慧胜
一〇八
113
慧胜
二九三六二
224
荣常
二九三五七
222
慧聪
一六一八九
148
慧增
一九二二九
166
慧达
一一八
117
慧忠
一六一九六
151
慧便
一六一八九
148
慧弥
一六一八九
148
慧妙
一六一九五
151
慧亮
一二一五五
133
永缘
六六
95
永观
六三
93
永助
一二一五七
134
永忠
一六一九二
149
睿桓
一一一三四
124
叡好
一一一四四
128
叡効
一二一五七
134
荣西
二二
75
叡实
一一一三五
125
睿尊
一三一六五
138
荣朝
七六
99
役夫贺能
二九三六三
224
役小角
一五一八〇
144
延殷
六五
94
延义
六六
94
延救
一二一五五
133
延昌
一一八
117
延祥
三六
82
延敒
五二
89
延镇
一一一
114
延朗
一二一四六
130
圆贺
一〇一二九
122
圆久
一一一四二
128
圆行
一六一九二
149
圆善
一九二三四
168
圆珍
四五
85
圆澄
三四
80
圆仁
三八
82
圆能
一九二三三
167
应照
一二一五六
134
小野敦末
一七二〇九
157
大江亲通
一七二一一
158
大江诸世
二九三六二
224
大君氏
二九三五七
222
大峰比丘
二九三六四
225
恩融
一一七
117
  加  行  か
贺阳良藤
二九三五八
222
戒深
一一一四二
128
开成
一五一八六
147
海莲
一九二二九
166
觉阿
七五
98
觉运
五八
91
觉心
七六
99
觉助
一一五
116
觉胜
一一一四一
127
觉超
五九
91
觉鍐
六七
95
觉法
一一一四四
128
鉴真
一三
71
感世
一七二〇八
157
义渊
二七
78
义觉
一〇六
112
义空
七四
98
义真
三四
80
义照
一〇一二二
119
祈亲
一四一六九
139
窥仙
一八二二七
165
基灯
一一一四四
128
纪躬高
一七二〇四
155
行圆
一一一三九
126
行圆
一四一七一
140
行贺
一六一九一
149
行基
一四一六七
138
行教
一〇一二二
119
行空
一一一四〇
127
行巡
一〇一二三
119
行仙
一一一四三
128
行善
一六一九一
149
行尊
一二一四六
129
行表
一六一九六
151
庆圆
一一一三四
124
庆圆
一二一四九
131
庆俊
一四一六八
139
庆祚
五九
92
庆日
一一一四一
127
庆耀
六一
92
教圆
一〇一二二
119
教真
一一一四一
127
教待
一五一八七
147
经源
一一一四一
127
清原信俊
一七二一一
158
久米
一八二二六
164
弘曜
一六一九六
151
空海
一九
74
熊野村比丘
二九三六一
224
光意
三一
79
光空
一一六
116
光胜
一四一七三
141
光定
三七
82
光明皇后
一八二一四
159
皇庆
六四
94
皇太神宫
一八二二〇
162
广恩
一二一五二
132
宽印
六三
93
宽空
一〇一三一
123
宽忠
一一〇
114
宽朝
五〇
88
宽平皇帝
一七一九八
152
宽和皇帝
一七一九九
152
观喜
一四一六八
139
观贤
一〇一二三
119
观勒
一六一八九
148
欢子皇后
一八二一八
161
劝修
五七
90
桓舜
六二
93
愿西
一七二一〇
157
愿西
一八二一九
161
玄昭
五二
88
玄常
一一一四五
129
玄宾
一〇八
113
玄昉
一六一九一
149
源空
六八
95
源算
一四一七二
141
源心
一一二
114
源信
五八
91
源泉
一一八
117
源尊
一九二三二
167
源仁
三七
82
见佛
一一八
117
贤憬
一二一五四
133
护命
三三
80
公伊
一〇一二九
122
讲仙
一九二三六
168
高辨
七二
97
恒寂
一四一六九
139
勤操
三二
79
惟高
一七二〇九
157
  佐  行  さ
最仙
一四一六八
139
最澄
一五
72
齐远
一二一五二
132
济源
一〇一三〇
122
西音
一七二一一
158
慈云
三一
79
慈训
一三
71
慈垣
一六一九六
151
慈信
一四一七一
140
慈宝
三〇
79
子昙
九九
109
司马达等
一七一九九
153
实因
六〇
92
实慧
三六
81
实忠
一〇七
112
实范
一三一五九
135
实敏
三七
82
真远
一一六
116
真雅
四四
85
真兴
一一一三四
124
真绍
一四一六八
139
真济
三七
82
真然
一四一六九
139
真如
一六一九二
149
信觉
一〇一三二
123
真义
五六
90
信敬
一二一五六
133
信誓
一一七
117
寻寂
一七二〇八
157
寻禅
一一八
117
心誉
一一五
116
神睿
一六一九〇
148
新罗明神
一八二二三
163
舍利
一八二一五
159
寂源
一一一三八
126
寂昭
一六一九三
150
寂禅
一一一四〇
127
释妙
一八二一九
161
守印
三六
81
守宠
一六一九六
151
修觉
一七二一二
158
修入
一〇一二九
122
主恩
六二
93
寿远
一六一九六
151
春朝
一二一五七
134
春命
一九二三〇
166
顺空
一〇三
110
俊芿
一三一六〇
135
圣德太子
一五一七六
142
圣宝
五〇
87
圣武皇帝
一七一九七
152
胜觉
一〇一三二
123
胜悟
三一
79
胜算
一一一三八
126
胜道
一四一六八
139
常晓
四二
84
常观
一二一五一
131
常照
一九二三二
167
常腾
三一
79
常楼
三一
79
性空
一一一三六
125
性信
一一一四三
128
性莲
一二一五一
131
净藏
一〇一二七
121
净达
一六一九一
149
证空
一二一五五
133
证如
一一〇
114
正念
九八
108
昭元
一〇一
110
乘莲
一七二〇九
157
承俊
一六一九六
151
静安
一一八
117
成意
一一五
116
成寻
一六一九四
150
成尊
一一一
114
成典
一〇一二三
119
清海
一一一四五
129
善议
三一
79
善信
一八二一三
159
善谢
三一
79
善珠
三〇
79
善仲
一五一八五
146
善无畏
一二
71
仙命
一二一五六
133
千观
五六
90
禅喜
五三
89
暹觉
一一一四二
127
祖圆
一〇四
111
祖元
九五
107
祚莲
一〇七
112
苏我稻目
一七一九九
153
苏我马子
一七一九九
153
宗睿
四二
84
宗范
六六
94
增贺
一〇一三〇
122
增命
一〇一二四
120
增利
五二
88
僧旻
一六一九〇
149
僧隆
一六一八九
148
藏缘
一一四
116
藏满
一九二三三
167
相应
一〇一一九
118
尊意
一〇一二五
120
  多  行  た
大安寺侧女
二九三六一
223
大圆
六五
94
大织冠录足
一七二〇〇
153
泰舜
一〇一二六
121
泰澄
一五一八一
145
谛镜
二九三五七
222
平维茂
一七二〇一
154
平实亲
一七二〇三
154
平北条时赖
一七二〇五
155
平时范
一七二〇二
154
高阶敦远妻
一八二一八
161
高阶公辅
一七二〇〇
153
高阶良臣
一七二〇一
153
橘守辅
一七二〇二
154
蓼原村盲女
二九三六一
224
湛照
一〇〇
109
智光
二八
78
智泉
一一一
114
智藏
一一
70
智通
一六一九一
149
智凤
一六一九一
149
持法
一二一五三
132
珍莲
一一七
117
仲算
五四
90
仲算童
二九三六三
224
重怡
一一一四五
129
重源
一四一七五
142
贞庆
七一
97
贞观皇帝
一七一九八
152
贞崇
一一〇
113
定慧
一〇六
112
定照
一一一三六
125
长圆
一一五
116
长训
三六
82
长明
一二一五五
133
奝然
一六一九三
150
澄睿
一六一九六
151
转乘
一九二二八
165
天满大自在天神
一八二二四
163
都蓝
一八二一四
159
道荣
一六一九〇
148
道雄
三三
80
道海
一〇一
110
道元
七六
99
道显
一六一九五
151
道公
一〇九
113
道慈
二八
78
道信
一六一九六
151
道寂
一四一七〇
140
道昭
一一
70
道昌
四三
85
道证
三二
79
道乘
一九二三四
168
道璇
一六一九〇
148
道藏
一〇六
112
道忠
一三一五九
135
道宁
一〇六
112
道命
一九二三一
166
道隆
七八
100
道诠
一六一九六
151
德一
五一
88
德俭
八三
102
德齐
一六一九五
151
德积
一六一九五
151
德满
二九三六三
225
昙慧
一六一八九
148
昙敏
一六一八九
148
  奈  行  な
诺乐京女
二九三六〇
223
日藏
一一三
115
丹生明神
一八二二三
163
仁海
五〇
88
仁镜
一一一四四
128
仁秀
一六一九六
151
仁耀
一二一五四
133
忍性
一三一六五
138
如意
一八二一五
160
如藏
一八二一八
161
如宝
一三一五九
135
  波  行  は
白山明神
一八二二二
163
秦武元
一七二一〇
157
范俊
一〇一三一
123
普照
一三一五八
135
普宁
八〇
100
普门
八二
101
福亮
一六一九〇
148
伏见翁
一五一八五
146
藤井久任
一七二〇九
157
藤原敦光
一七二〇三
154
藤原敦光女
一八二一九
161
藤原兼澄女
一八二一九
162
藤原太主
一八二二七
165
藤原常行
二九三六二
224
藤原经实妻
一八二一九
161
藤原时重
二九三六二
224
藤原永手
二九三五七
222
藤原仲远
一七二〇四
155
藤原义孝
一七二〇一
153
藤原良相
一七二〇〇
153
佛莲
一一一四一
127
佛哲
一五一八五
146
平愿
一一六
116
平忍
一一一三七
125
辩圆
八四
102
遍昭
四四
85
菩提
一五一八四
145
菩提达磨
一〇
70
法员
一六一九六
151
法空
一八二二七
165
法心
七六
99
法进
一三一五八
135
法势
一〇九
113
法道
一八二二五
164
法藏
五五
90
法明
一八二一三
159
法莲
一二一五三
132
丰安
一三一五九
135
峰延
一一四
115
丰国
一六一九五
151
奉实
三二
79
丰然
一四一七一
140
报恩
一〇八
113
品慧
三一
79
  末  行  ま
满米
一一二
115
壬生良门
一七二一二
158
源显基
一七二〇一
153
源亲元
一七二〇二
154
源传
一七二一〇
158
源俊房
一七二〇二
154
源雅通
一七二〇三
154
都良香
一八二二七
165
三善为康
一七二〇三
155
妙尊
一一六
116
妙达
一九二三一
166
妙法
一八二一九
161
无空
一九二三五
168
明一
三〇
79
明算
六〇
92
明诠
三〇
79
明尊
六〇
92
明达
一〇一二七
121
明福
三六
81
明遍
七〇
96
明祐
一三一五九
135
明莲
一九二三〇
166
文觉
一四一七四
141
文豪
一二一五五
133
  也  行  せ
益信
四九
87
药延
一七二〇八
156
药智
五一
88
山背大兄王
二九三五六
221
维范
一一一四二
127
余庆
一一一三五
124
阳胜
一八二二六
164
阳生
一〇一三〇
122
  良  行  ら
赖真
一九二二九
166
理满
一一一三四
124
琳贺
一一一四二
127
隆海
四四
85
良源
五三
89
良算
一一一四五
129
良真
一六一九六
151
良忍
一一一三九
126
良辨
二九
78
了然
八二
101
莲照
一二一五六
134
莲藏
一二一五二
132
莲尊
一九二三〇
166
莲长
一一一四〇
127
莲入
一四一七〇
140
莲防
一一一三八
125
  和  行  わ
和气真纲
一七二〇〇
153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元亨释书(卷30)
关闭
元亨释书(卷30)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