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版藏经

宋刻大藏经版接著蜀版开雕的是福州版(一称闽本)此版有两副一副是东禅等觉院本(略称东禅院本)另一副是开元禅寺本(略称开元寺本)蜀版的性质为官刻福州版则属于私刻通过寺院的募缘来雕造本来蜀版藏经的全部版片在宋神宗熙宁四年(一〇七一)就已移藏于汴京显圣寺圣寿禅院打开了寺院里印造经版的方便但当时各地对于藏经印本的需要较多而刻版祇有那一副供应不及特別是远道地方感觉流通困难于是在当时雕版业比较發达的福州地区东禅院僧人便發起另行募刻藏经现存印本上刻版年代的题记最早是元丰三年(一〇八〇)那时由禅院住持慧空大师冲真以祝皇帝圣寿和国泰民安的名义募刻了《光赞般若经》《法苑珠林》《景德传灯录》等书(在《光赞般若经》以前的《大般若经》现存印本无年代题记或者是更早几年内由住持惠荣募刻)起初刻版计㓰似乎还未明确祇准备刻成大藏经版一副范围是没有确定的从元丰八年(一〇八五)以后刻事大规模进行这才计㓰刻五百余函函各十卷即在《开元录》入藏的一切经而外附加一些著述至于宋代新译等经仍未决定计入这一计㓰经过了三十余年禅院里更换了六代住持即惠荣冲真智华智贤道芳普明到宋徽宗崇宁二年(一一〇三)冬间才基本完成(实际刻齐是崇宁三年九月)并建筑了藏版的经院那一年就由劝缘的首唱陈旸(礼部员外郎)向政府请求给予这一刻版以《崇宁万寿大藏》的名号这很适合那时准备赐经于各地新建祝圣寿用的「崇宁寺」的需要因而马上就被批准了从此东禅院僧更利用印经版头钱的收入续刻宋代新译《贞元录》续入藏经和入藏著述但未及刻全便于政和二年(一一一二)宣告结束综计所刻共得六千一百七十一卷五百六十四函

就在东禅院本刻成的一年同地的人士蔡俊臣陈询陈靖刘渐又發起就开元寺另刻《毗卢大藏经》印版一副蔡等为会首开元寺住持本明为证会寺僧本悟为劝缘这对东禅院本说来多少含有竞争的意味不过像是出于当地一般人士的要求所刻内容完全依照东禅院本从徽宗政和二年到高宗绍兴初(一一一二~三一)刻成四百函大约是由于劝缘困难其后更远募到开封并用了「上祝今上皇帝早迎二圣齐享万年」的愿语来号召(这原来刻在版本前面时代稍晚的印本便祇留空白避而不印了)这样艰难地历经四十年证会的住持也更迭了五代即本明法超惟冲必强了一到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才照东禅院本的成规刻齐五百六十四函而结束

这两副藏经刻版完工之后都有一些补刻东禅院本在宋孝宗乾道七年到淳熙二年(一一七一~七六)补刻了当时陆续入藏的《大慧语录》《首楞严义海》和早已入藏的天台三大部著述一共十六函开元寺本则在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补刻宋仁宗时入藏而版片散失的《传法正宗记》《辅教篇》(这两种在开元寺本印本里即编入时阿两函代替了原刻的《注入楞伽经》和《楞伽经纂》但在东禅开元两版混合本里编于天台三大部之后)东禅院本在绍兴廿六年(一一五六)即因印刷过多而字画漫灭经过彻底修补(见印本阿育王经卷八末题记)一直保存到元代至治年间(一三二一~二三)又经寺僧祖意募缘雕换了一万版(见元印本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九刊记)以后于何时散失便不详细了福州版的印本现在我国祇有少数零本藏在北京南京等地图书馆和一些私人手里其整部现存于日本的尚有七部(据日人小野氏调查)但都是东禅和开元的混合本这都是东禅和开元的混合本这大概是因两版同式为了适应急需就方便配塔的(东禅版印本卷尾常有印造者阴刻印记又卷背有《东禅大藏》长方墨印)

福州版两本的内容除了补刻各种外几乎是完全相同这可区別为五部分

1.《开元录》入藏经(约一〇八七部)基本上照《开元释教录略出》编次祇在养字函加了《阿弥陀不思议神力传》岂字函增加《观弥勒下生经》羔字函增加《咒时气病经》《檀特罗麻油述经》《辟除贼害咒经》《咒小儿经》《咒齿经》《咒目经》辞字函增加《奈女耆婆经》英子函(东禅院本)或升字函(开元寺本)增加《贞元新定目录》一共九种约五千零六十二卷四百八十函(千字文编号从天字到英字)

2.入藏著述一(《法苑珠林》)一百卷十函(编号从杜字到罗字)

3.宋代新译一(从太平兴国七年到咸平二年即九八二~九九九年所刻一百八十一部)二百七十一卷二十函(编号从将字到毂字这一部分相当于蜀版从杜字到毂字三十帙的内容但部数有遗漏卷数也作了适当的合并)

4.入藏著述二(《景德传灯录》《宗镜录》《黄檗传心法要》《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大藏纲目指要系》和宋太宗著述五种另外东禅院本有《注入楞伽经》《楞伽经纂》《圆觉经略疏》三种开元寺本有《传法正宗记》《辅教篇》《菩萨名经》三种两本都是十四部这里面有些并非正式入藏的书)二百六十一卷(东禅院本)或二百六十卷(开元寺本)二十六函(编号从振字到衡字)

5.宋代新译二(咸平二年以后所译)和《贞元录》续入藏经(一共一百四十三部)三百三十六卷二十八函(编号从奄字到勿字)

以上是东禅开元两本共同的部分五百六十四函约六千零三十卷后来东禅院本补刻部分是十一部一百四十一卷十六函(编号从多字到虢字)在它和开元寺版的混合本里更加入散刻本《华严合论》《华严修行次第决疑论》《法界观门》《十明论》《金师子章》《华严感应传》《普贤行愿品》《李长者事迹》八种一百三十卷十三函这些原是东禅院于绍圣二三年间(一〇九五~六)所刻大概在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贤首华严著述敕许入藏并镂版流通之后来不及新雕便将这些用来充数

福州版的版式两本相同大体上仿照蜀版而行格加密每版(即印纸每幅)三十行每行十七字天台三大部著述一共十函每行更增加到十九字)版心上下有界线中缝(在折叠处行间)刻经名函号卷数纸数和刻工姓名有时还略记施主姓名(仅刻一两版的)在每卷头一版还于经题前空出三行刻愿语和年月这是福州版特点之一从而可以了解刻版的全盘经过版心尺寸一般都是高二十四公分余宽五十八公分另外在装帧上也改卷子为折本即每版折成五页每页六行以后南方各种藏经刻版便以为定式

福州版以蜀版校定后的印本为据因而蜀版初刻的一些错误大都得到订正文字也校改了不少它在大藏经的校勘上有其相当的价值祇是关于宋代新译经和《贞元录》续入藏经两部分在蜀版的补刻里本已齐备且随藏流通而东禅院本急于结束竟未及全收以致影响到以后各种刻版都成残缺这是很可惜的此外福州版在全藏的编辑上曾作了一些改进像宋代新译的紧缩卷帙入藏著述的打破限制等也给续刻的版本很好的启發特別是在开元寺本未曾完工时即已开刻的「思溪版」上面可以看出来「思溪版」的主要部分像开贞两录各经和宋代新译都依照「福州版」而于入藏著述也大加精简另成一格

參考资料

  • 《佛教经典总论》第三部第五章日本小野玄妙撰《佛书解说大辞典本》东京一九三六年
  • 《宋代思溪圆觉禅院及同法宝资福寺新雕二大藏经杂考》日本小野玄妙撰
  • 《日华佛教研究会年报》第三年所载东都一九三九年《大藏经章疏》日本常盘大定撰《支那佛教研究》第三卷所收东京一九四三年
  • 《福州东禅大藏经目录》《昭和法宝总目录》第三卷所收《大正大藏经本》《宫内省图书寮一切经目录》《昭和法宝总目录》第一卷所收《大正大藏经本》《东寺经藏一切经目录》同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历朝藏经略考及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卷4)
关闭
历朝藏经略考及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卷4)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