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刻普宁寺版藏经

《普宁寺版藏经》是中国元代私刻的大藏经刻版地点在杭州路余杭县南山大普宁寺(现浙江省余杭县境内)普宁寺的前身普安寺原为白云宗创立者北宋清觉逝世后所建白云塔院的遗址(清嘉庆《余杭县志》卷十五引明万历《杭州府志》说绍兴间改为传灯院又改称普安寺淳熙七年即一一八〇改称普宁寺)白云宗在宋元之间颇为盛行普宁寺之设局刻藏当和白云宗的兴起有关

普宁寺大藏开雕时曾设立有大藏经局(见《大般若经》《大宝积经》刊记)同时并刻有《般若》《华严》《宝积》《大集》四大部(见至元十九年即一二八二《大般若经》卷一百八十六刊记)现存《大般若经》刊记最早的年代是戊寅年(南宋祥兴元年元至元十五年即一二七八年见卷四百二十九刊记)实际开雕年代还要早几年大约在南宋景炎年间(一二七六~七八)当时缁素们有鉴于碛砂延圣院刻藏事业于咸淳八年(一二七二)以后中断因而就继续来發起重刻

元至元十六年(一二八九)普宁寺大藏刻到微字函(见《中观释论》卷四刊记)大约不久照思溪圆觉禅院版格式终于合字函《南本大般涅槃经》就已全部完成这距开雕之时已经十几年了

大德三年(一二九九)普宁寺比丘如莹从编排庋藏的便利上曾将各经次第和分卷分函等作了一番整理另编了《杭州路余杭县白云宗南山大普宁寺大藏经目录》在合字函以下从济到感十函还有《宗镜录》一百卷当是仿照思溪法宝寺本补刻的(日本现存普宁寺版藏经都止于《宗镜录》)另有从武到遵二十八函是元代松江僧录管主八就大都弘法寺版藏经内选取江南各版藏经所缺少的秘密经等数百卷在杭州路募刻作为江南各版藏经的补充部分到大德十年(一三〇六)才刻成(见碛砂藏遵字函《法宝标目》卷九题记这部分经版后于至正二十三年即一三六三年由管的儿子管辇真吃剌转施给碛砂延圣院)即随同普宁寺大藏流通所以如莹《目录》后来也就补列进去最后还补入约字函收元沙啰巴译秘密经轨五种及《白云和尚初学记》《正行集》等但刻版年代无可考

还有在延祐四年到泰定元年之间(一三一七~二四)补刻有《景德传灯录》这部分改编入振世三函元统三年(一三三五)又补刻有新入藏的《天目中峰广录》编为韩烦三函(见明永乐版翻刻本卷首题记)这些都是普宁寺大藏刻成以后的变动

此版印本以前康有为曾藏有多卷后归浙江王氏日本东京增上寺浅草寺等处有较为完整的全藏

《普宁寺版藏经》的基本内容同于思溪版后来补充和改刻的部分则和碛砂版互有影响全藏依千字文编号计算共五百九十一函可区分为如次的十个部分

《开元录》入藏经约一千一百二部四千七百三十二卷四百八十函(千字文编号从天到英)最后一函(英字函)收有《开元释教录略出》和《绍兴新雕大藏音》

入藏著述一(《法苑珠林》)一百卷十函(编号从杜到罗)

宋代新译经一(从太平兴国七年到咸平二年即九八二~九九九年所译)一百八十一部二百七十卷二十函(编号从将到毂)

入藏著述二(《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三函(编号振世)

宋代新译经二(从咸平三年至熙宁间即一〇〇〇~一〇七七年间所译及《贞元录》续入藏经)一百四十二部约三百三十八卷二十八函(编号从禄到微在这中间刻字函杂入唐般若译《本生心地观经》一部从伊到衡六函收《贞元录》入藏经曲字函收唐宋译密典)

入藏著述三(《宋高僧传》)和补遗一(《南本大般涅槃经》)六十六卷七函(编号从旦到合以上六部分都和思溪圆觉禅院本相同)

入藏著述四(《宗镜录》)一百卷十函(编号从济到感这和思溪法宝寺本及碛砂版相同)

补遗二(秘密经等)约九十七部三百十五卷二十八函(编号从武到遵)这一部分是江南闽浙各版藏经以前未曾收刻的密典等本来没有详细目录碛砂藏现存这一部分的印本也不完全兹据后来依碛砂藏翻版的明代南藏初刻本约计

补遗三(《传法正宗记》《传法正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论》《辅教篇》)四部十五卷二函(编号约法)

补遗四(《天目中峰广录》)三十卷三函(编号韩烦)

以上十部分总计约一千五百三十二部五千九百九十六卷

普宁寺藏经的版式和思溪版大致相同每版五页每页六行行十七字在各版的第一页折缝处刻有函号和版号

《普宁寺版藏经》原是仿照思溪版写刻的但经如莹整理过的刻版就和思溪原式有好多不同后来碛砂藏依据它来完刻因而也对原订的《端平目录》时有出入从这些上可见出普宁寺版藏经和思溪碛砂两版的关系


校注

[A1] 剌【CB】刺【吕澂】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历朝藏经略考及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卷7)
关闭
历朝藏经略考及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卷7)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