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85]第十四品 学处分別
一 对法分別
五学处者,即远离断人命之学处,远离不与取之学处,远离欲邪行之学处,远离虚妄语之学处,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
(一)此中,如何为「远离断人命之学处」耶?于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应而远离断人命者;其时,所有由断人命之离去、离脱、离出、远离、不作、不为、不犯、岸不超过、通路之切断,是言为「由断人命远离之学处」。余之诸法即与远离相应。
(二)此中,如何为「由远离断人命之学处」耶?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应而远离断人命者;其时,所有之思、故思、故思性,是言为「远离断人命之学处」。余之诸法是与思相应。
(三)此中,如何为「远离断人命之学处」耶?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应而远离断人命者;受……乃至……策心、不散乱,是言为「远离断人命之学处」。
(1)此中,如何为「远离断人命之学处」耶?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P.286]应、有行而……乃至……喜俱行、智不相应……乃至……喜俱行、智不相应、有行……乃至……舍俱行、智相应……乃至……喜俱行、智相应、有行……乃至……舍俱行、智不相应……乃至……舍俱行、智不相应、有行而远离断人命者;其时,所有之由断人命离去、离脱、离出、远离、不作、不为、不犯、岸不超过、通路切断,是言为「远离断人命之学处」。余之诸法是与远离相应。
(2)此中,如何为「远离断人命之学处」耶?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舍俱行、智不相应、有行而远离断人命者;其时,所有之思、故思、故思性,是言为「远离断人命之学处」。余之诸法是与思相应。
(3)此中,如何为「远离断人命之学处」耶?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舍俱行、智不相应、有行而远离断人命者,受……乃至……策心、不散乱,是为「远离断人命之学处」。
(一)~(三)此中,如何为「远离不与取之学处」耶?……乃至……如何为「远离欲邪行之学处」耶?……乃至……为「远离虚妄语之学处」耶?……乃至……
(一)如何为「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耶?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应而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者,其时,所有由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离去、离脱、离出、远离、不作、不为、不犯、岸不超过、通路切断,是言为「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未陀酒、放逸处之学处」。余之诸法是与远离相应。
[P.287](二)此中,如何为「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耶?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应而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者;其时,所有之思、故思、故思性,是言为「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余之诸法是与思相应。
(三)此中,如何为「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耶?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应而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者,为触、受……乃至……策心、不散乱,是言为「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
(1)此中,如何为「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耶?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应、有行……乃至……喜俱行、智不相应……乃至……喜俱行、智不相应、有行……舍俱行、智相应……舍俱行、智相应、有行……舍俱行、智不相应……舍俱行、智不相应、有行而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者;其时,所有之由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离去、离脱、离出、远离、不作、不为、不犯、岸不超过、通路切断,是言为「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余之诸法是与远离相应。
(2)此中,如何为「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耶?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舍俱行、智不相应、有行而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者;其时,所有之思、故思、故思性,是言为「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余之诸法是与思相应。
(3)此中,如何为「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未陀酒、放逸处之学处」耶?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舍俱行、智不相应、有行而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P.288]处者,为触、受……策心、不散乱,是言为「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
五学处者,是远离断人命之学处,远离不与取之学处,远离欲邪行之学处,远离虚妄语之学处,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
(一)此中,如何为「远离断人命之学处」耶?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应、劣而……乃至……中……乃至……胜……乃至……欲增上……乃至……勤增上……乃至……心增上……乃至……观增上……乃至……以欲增上、劣……中……胜……勤增上、劣……中……胜……心增上、劣……中……胜……观增上、劣……中……胜而远离断人命者;其时,所有之由断人命之离去、离脱、离出、远离、不作、不为、不犯、岸不超过、通路切断,是言为「远离断人命之学处」。余之诸法是与远离相应。
(二)此中,如何为「远离断人命之学处」耶?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应、劣而……中……胜……欲增上……勤增上……心增上……观增上……欲增上、劣……中……胜……勤增上、劣……中……胜……心增上、劣……中……胜……观增上、劣……中……胜而远离断人命者;其时,所有之思、故思、故思性,是言为「远离断人命之学处」。余之诸法是与思相应。
[P.289](三)此中,如何为「远离断人命之学处」耶?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应、劣而……中……胜……欲增上……勤增上……心增上……观增上……欲增上、劣……中……胜……勤增上、劣……中……胜……心增上、劣……中……胜……观增上、劣……中……胜而远离断人命者,为触、受……策心、不散乱,是言为「由断人命远离之学处」。
(1)~(3)此中,如何为「远离断人命之学处」耶?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应、有行而……喜俱行、智不相应……喜俱行、智不相应、有行……舍俱行、智相应……舍俱行、智相应、有行……舍俱行、智不相应……舍俱行、智不相应、有行、劣而……中……胜……欲增上……勤增上……心增上……欲增上、劣……中……胜……勤增上、劣……中……胜……心增上、劣……中……胜而远离断人命者;其时,所有之由断人命之离去、离脱、离出、远离、不作、不为、不犯、岸不超过、通路切断,是言为「远离断人命之学处」。余之诸法是与远离相应……乃至……余之诸法是与思相应……乃至……为触、受……策心、不散乱,是言为「远离断人命之学处」。
(一)此中,如何为「远离不与取之学处」耶?……乃至……「远离欲邪行之学处」耶?……乃至……「远离虚妄语之学处」耶?……乃至……「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耶?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应、劣而……中……胜……欲增上……勤增上……心增上……观增上……欲增上、劣……中……胜……[P.290]勤增上、劣……中……胜……心增上、劣……中……胜……观增上、劣……中……胜而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者;其时,所有由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离去、离脱、离出、远离、不作、不为、不犯、岸不超过、通路切断,是言为「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余之诸法是与远离相应。(二)……乃至……余之诸法是与思相应。(三)……乃至……为触、受……策心、不散乱,是言为「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
(1)此中,如何为「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耶?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应、有行而……喜俱行、智不相应……喜俱行、智不相应、有行……舍俱行、智相应……舍俱行、智相应、有行……舍俱行、智不相应……舍俱行、智不相应、有行、劣……中……胜……欲增上……勤增上……心增上……欲增上、劣……中……胜……勤增上、劣……中……胜……心增上、劣……中……胜而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者;其时,所有之由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离去、离脱、离出、远离、不作、不为、不犯、岸不超过、通路切断,是言为「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余之诸法是与远离相应。(2)……乃至……余之诸法是与思相应。(3)……乃至……为触、受……策心、不散乱,是言为「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
如何诸法为「学」耶?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应而或以色为所缘……乃至……或以法为所缘,或以彼等为初起者,其时,所有者有触……乃至……不散乱,是等之诸法为「学」。
[P.291]如何诸法为「学」耶?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应、有行……喜俱行、智不相应……喜俱行、智不相应、有行……舍俱行、智相应……舍俱行、智相应、有行……舍俱行、智不相应……舍俱行……智不相应、有行而或以色为所缘……乃至……或以法为缘,或以彼等为初起者,其时有触……乃至……不散乱,是等之诸法为「学」。
如何诸法为「学」耶?彼时修色生之道……乃至……修无色生之道……乃至……修出世间之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苦迟通行具足第一禅定而住;其时,有触……乃至……不散乱,是等之诸法为「学」。
二 问分
五学处者,是远离断人命之学处,远离不与取之学处,远离欲邪行之学处,远离虚妄语之学处,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五学处者几何为善耶?几何为不善耶?几何为无记耶?……乃至……几何为有诤耶?几何为无诤耶?
唯善。乐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异熟法法。不已取顺取。不有杂染杂染。有寻有伺。喜俱行、乐俱行、舍俱行。非见非修所断。非见非修所断因。能趣积集。[P.292]非有学非无学。小。小所缘。中。不决定。不可言道所缘或道因或道增上。不可言已生、不已生,可生。过去、未来、现在。现在所缘。内、外、内外。外所缘。无见无对。
非因。有因。因相应。不可言以因为有因。以有因为非因。不可言以因为因相应。以因相应为非因。非因有因。有缘。有为。无见。无对。无色。世间。少分可识、少分不可识。非漏。有漏。漏不相应。不可言以漏为有漏。以有漏为非漏。不可言以漏为漏相应或以漏相应为非漏。漏不相应有漏。非结……非系……非暴流……非轭……非盖……非异取……有所缘。非心。心所。心相应。心俱住。心等起。心俱有。心随转。心俱住等起。心俱住等起俱有。心俱住等起随转。外。非能取。不已取。非取……非染。非见所断。非修所断。非见所断因。非修所断因。有寻有伺。有喜、无喜。喜俱行、非喜俱行。乐俱行、非乐俱行。舍俱行、非舍俱行。欲缠。非色缠。非无色缠。所属。不出离。不决定。有上。无诤。
【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49 册 No. 25 分別论(第1卷-第15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OCR,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