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广大庄严经卷第十

赞叹品第二十三

尔时佛告诸比丘「时净居天子以天妙香花遍散佛上如佛世尊真实功德以偈赞曰

「『众生烦恼暗  智慧能销除
如来所以出  为世光明者
降伏诸魔军  功德皆圆满
当雨大法雨  以普洽群生
世间最胜人  智力无踰者
处世无染著  犹如净莲华
众生在长夜  烦恼病缠缚
佛为大医王  疗之令得愈
尊今出于世  八难咸空寂
一切人天等  遇佛蒙安乐
若有睹见此  人中胜丈夫
经于百劫中  不堕诸恶趣
若有得闻佛  微妙甚深法
速除烦恼患  苦蕴亦皆尽
当得殊胜果  解脱涅槃乐
于诸世间中  得为应供者
若有劝供养  亦获大福利
当得胜妙果  乃至于涅槃』」

佛告诸比丘「净居天子赞如来已合掌恭敬于一面立是时遍光天子复以种种微妙香华涂香末香烧香散华幢幡宝盖供养如来围绕三匝合掌向佛以偈赞曰

「『牟尼深智声和美  获得无上大菩提
于诸声中最第一  是故我等今敬礼
于诸世间起慈故  为作灯明作依止
能拔众生诸毒箭  复为世间大医王
尊昔值遇然灯佛  發大慈心润一切
尊如世间净莲华  不为三界淤泥染
其心坚固无能沮  高广难动如须弥
又如金刚不可坏  亦如含秋净满月』」

佛告诸比丘「遍光天子赞如来已合掌恭敬于一面立是时梵众天子以无量摩尼庄严宝网覆菩提道场供养世尊顶礼佛足右绕三匝以偈赞曰

「『世尊能持明智光  及持三十二胜相
念慧功德皆圆满  离诸结使诸过恶
清净无垢断三毒  是故我等今敬礼
名称普闻证三明  施诸众生三解脱
清诸浊秽心调伏  起大慈悲利世间
三业寂静出于世  蠲除三疑无染著
为诸世间行苦行  以四圣谛化众生
勤修善行超诸行  自得度已当度彼
魔王将诸魔众来  尊以慈悲悉降伏
已得甘露菩提道  是故我等咸归命』」

佛告诸比丘「梵众天子如是种种赞叹佛已退住一面是时右面魔王子清白之部至世尊所以众妙宝盖奉上如来以偈赞曰

「『我自见如来  端坐菩提座
魔军极炽盛  超然不惊悸
而于一念顷  降伏悉无余
既有如是德  我今稽首礼
一切皆圆满  无上大牟尼
魔众如恒沙  本不能倾动
尊为菩提故  无量劫行檀
舍施妻子等  身肉及手足
一切皆无悋  故得胜庄严
尊發广大愿  得成无上道
当度诸群生  定慧为甲胄
净法为船  意乐圆满已
方度诸群生  我以欢喜心
赞佛诸功德  愿我于来世
得成无上道  又以此功德
降伏众魔怨  速证一切智』」

佛告诸比丘「清白魔子说如是偈赞叹佛已顶礼如来恭敬围绕却住一面是时复有他化自在天王与无数天子恭敬围绕来至佛所将妙阎浮檀金天花散如来上以偈赞曰

「『如来所说皆真实  无有覆藏无杂乱
远离痴冥及罪垢  证得甘露大菩提
光明遍照于十方  是故我今稽首礼
世尊慈悲于一切  善別诸根摧外道
智慧殊胜十力者  能显众生微妙行
身处虚空现神变  犹如履地无罣碍
见彼生死广大爱  知惟妄苦而弃之
当随天人诸意业  教化皆令得解脱
利益十方如日光  复于三界犹如眼
为诸世间作依止  其心曾不生贪著
游戏神通得自在  而于世间无与等』」

佛告诸比丘「他化自在天王赞叹佛已与诸天众顶礼围绕却住一面是时化乐天王与诸天众恭敬围绕来至佛所以种种花鬘珍宝缯䌽供养如来以偈赞曰

「『如来智慧光  灭尽于三垢
烦恼皆已断  吉祥悉成就
世间诸众生  执著于邪慢
尊今摄取之  致于甘露道
是故出世间  天人所供养
能除烦恼病  说为大医王
日月摩尼火  帝释梵王等
若于世尊前  其光悉不现
智慧所照烛  是处咸吉祥
一切皆希有  故我今顶礼
世尊知实义  亦知虚妄法
于此二法中  无非如实说
言词甚微妙  心意极调柔
为天人导师  故我今顶礼
尊有大智慧  觉悟诸群生
三明八解  能除彼三毒
善识众生根  堪受不堪受
各随其意乐  故我今顶礼』」

佛告诸比丘「化乐天王说是偈已与诸天众顶礼佛足却住一面是时兜率天王与诸天众恭敬围绕来诣佛所以种种天妙衣服珠网宝盖以覆佛上说偈赞曰

「『往昔兜率宫  广说清净法
遗教今犹在  诸天咸恋慕
如是功德海  为世作明灯
见者无厌足  故我今顶礼
尊于彼天没  八难皆销尽
而坐菩提场  世间获安乐
佛为众生故  起大菩提心
今已降魔怨  得成无上道
请速度未度  转于大法轮』」

佛告诸比丘「兜率天王说是偈已顶礼佛足退坐一面是时夜摩天王与诸天众恭敬围绕来诣佛所以种种香花涂香末香幢幡宝盖供养于佛以偈赞曰

「『佛为无上士  世间谁与等
戒定慧解脱  故我今顶礼
我观诸天众  于此菩提场
以妙宝台阁  供养于尊者
无有余人天  堪受如斯供
佛为世间出  长时苦行已
降伏魔军众  得成无上道
灭除无明暗  智光照十方
与世为法眼  利益于一切
设于无量劫  赞叹佛世尊
一毛孔功德  犹尚不能尽
名闻遍十方  故我今顶礼』」

佛告诸比丘「夜摩天王赞叹佛已与诸天众恭敬围绕顶礼佛足却住一面是时释提桓因与三十三天及诸天众恭敬围绕来诣佛所以种种宝幢幡盖香花衣服供养佛已顶礼如来以偈赞曰

「『如来功德甚清净  身心不动若须弥
智慧光明照十方  名称普闻于一切
世尊往昔于多劫  供养无量诸如来
故得降魔成正觉  堪受人天胜供养
尊是多闻定慧者  开彼无上智法眼
我今归依释胜幢  一切世间大法主
尊为菩提于多劫  广行无量诸苦行
慈悲喜舍及方便  精进智慧大梵福
已得如是等功德  今复具足十力果
我睹佛坐菩提时  魔王军众欲加害
诸天或有忧惧者  如来身心不惊动
世尊以手垂下时  魔军于是皆退散
在昔诸佛成正觉  尊今得道亦如是
福智一切皆无异  是为人天应供者』」

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以如是等偈赞佛已头面礼足却住一面是时四大天王与诸天婇女皆持薝波花婆利师等种种香花奏天妓乐来诣佛所供养佛已说偈赞曰

「『如来美音声  能悦一切意
善行精进戒  心净常微笑
令众生爱乐  故我今顶礼
以彼微妙言  除众生烦恼
能与无量乐  离罪心清净
获得无漏智  世间无与比
平等而不动  犹如须弥山
示现于世间  如莲华出水』」

佛告诸比丘「四天王赞叹佛已顶礼围绕却住一面是时虚空诸天亦以种种香花宝盖幢幡铃网弥覆虚空又出半身各持种种宝珠璎珞供养如来以偈赞曰

「『我常处虚空  善恶悉皆睹
惟有如来身  清净无诸过
又见菩萨众  持种种宝台
遍于虚空中  其数无有量
又见菩萨众  供养于如来
散彼微妙花  积满大千界
又见菩萨众  将无量供具
花鬘诸璎珞  伞盖及耳珰
花香极盈满  悉皆无杂乱
如流归大海  云集遍虚空
如来受彼供  一切心平等』」

佛告诸比丘「虚空天众供养佛已顶礼围绕却住一面是时地神供养佛故净扫其地洒以香水散以名花遍菩提场皆悉清净又以宝幔弥覆其上即以偈颂赞叹如来

「『如来坐是大千界  此为坚固金刚座
假使身肉尽乾销  未得菩提终不起
如来不以神通力  我此所居当碎裂
见此诸来菩萨众  我等今者咸安隐
世尊此地经行故  三千世界并蒙光
佛光所至皆是塔  何况身居此成道
我所统领诸土地  并愿世尊之所用
是诸佛子及声闻  并所说法之功德
愿令一切众生等  皆证无上佛菩提』」

佛告诸比丘「地神说此偈已顶礼佛足合掌恭敬却住一面

商人蒙记品第二十四

佛告诸比丘「世尊初成正觉无量诸天皆悉称赞如来功德尔时世尊观菩提树王目不暂舍禅悦为食无余食想不起于坐经于七日欲界无量诸天子等捧十千宝瓶盛满香水来诣佛所复有色界无量诸天子亦捧十千宝瓶盛满香水来诣佛所澡浴如来并洗菩提之树尔时如来澡浴竟复有无数天夜叉乾闼婆阿修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竞取如来澡浴之水以自洒身皆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诸天子浴如来已俱还天宫所将余水香气不灭惟闻佛香不闻余香心生欢喜得未曾有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时有天子名曰普花从座而起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世尊住何三昧于七日中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诸比丘我于彼时告普花天子言『如来以喜悦三昧为食而住由此定力于七日中结跏趺坐』是时普花天子即于佛前而说颂曰

「『世尊足有千辐轮  犹如莲华甚清净
恒为诸天宝冠接  是故我今稽首礼
尔时天子礼佛已  重说伽他而赞扬
『为欲除彼天人疑  欢喜合掌而前问
如来降生于释氏  令彼释种皆欢喜
能灭三毒一切疑  愿解天人之所惑
何故十力成正觉  于七日中观树王
人中师子青莲眸  观树跏趺而不动
一切诸佛皆如是  为独世尊观树王
面貌端严无二言  齿白齐密口香洁
请为利益天人故  令生欢喜如实说
尔时如来告天子  『汝所问者今略说
犹如世法登王位  亦于七日忌迁移
如是诸佛为法王  顺俗七日无移动
又如猛将制胜己  便即思惟所降众
如是诸佛降众魔  七日跏趺而不起
三毒烦恼及我慢  此等皆能损众生
一切烦恼有漏因  我于是处皆除断
无漏智火从斯起  焚烧三毒悉无余
我于此处以智  决除生死坚牢网
正知蕴体皆不实  秪由无始妄惑生
我我所执二无明  并及邪见皆销灭
诸障稠林四颠倒  善根智火咸烧尽
妄觉为鬘从想生  获得菩提悉捐弃
六十五种无明险  四十不善三十垢
十六放逸十八界  二十五有悉无余
二十重尘皆远离  二十八种世间怖
我于此处以精进  如是一切悉超过
证获如来五百吼  并得百千圆满法
九十八使诸随眠  罪树枝叶将根本
我以智慧而为火  于此焚烧悉无余
爱疑积集如瀑河  诸见之水常盈满
我于此处以智日  威光曝之使空竭
邪偽谄曲悭嫉等  如是过患烦恼林
我今于此以智火  焚烧一切悉令灭
诽谤梵圣生诸罪  根本能令堕恶趣
我以智药而投之  令彼吐尽无有余
又我于此处  获定慧众德
忧悲苦恼众  除尽无有余
又我于此处  获得真实理
诸结我慢箭  拔之无有余
又我于此处  以智慧利刀
断截我我所  生死之根本
亦如彼帝释  破坏修罗众
又我于此处  得清净智眼
而诸众生等  痴翳之所覆
我以智慧药  洗之令得除
又我于此处  以解脱冷水
于彼境界木  灭除贪火烟
又我于此处  以大精进风
除灭烦恼云  及以分別电
又我于此处  获得慈三昧
诸大功德藏  降伏众魔军
又我于此处  获得无愿定
诸大功德藏  断一切烦恼
又我于此处  获得于空定
诸大功德藏  断一切分別
又我于此处  获得无相定
诸大功德藏  灭除于戏论
又我于此处  获得三解脱
神通智慧力  决除生死网
又我永断彼  无常作常想
于苦作乐想  无我作我想
我以精进力  渡越生死海
蠲坏诸爱网  犹如摩竭鱼
我于此觉悟  一切贪嗔等
犹如大火聚  烧𦶟诸飞蛾
自我于长夜  无量无边劫
劬劳生死中  流转无休已
今者得止息  无忧亦无惧
我所觉悟者  外道不能觉
是甘露句义  能除忧恼等
我入无畏城  除诸蕴界处
爱等皆灭尽  不复受后身
我为菩提故  于无量亿劫
广行众善行  施身肉手足
功德皆圆满  是故于此处
获得胜甘露  无上大菩提
同诸佛如来  所证真实法
随诸众生类  分別而演说
我今亦复然  得如是妙法
能于一刹那  证知诸世间
因缘和合生  空寂无所有
如乾闼婆城  如虚空阳焰
我所得法眼  普见无边刹
犹如于掌中  视庵摩勒果
我所得三昧  一切皆通达
忆思无量劫  如从梦中
世间诸天人  为颠倒想烧
我今于此处  如实而能了
我于无量劫  求无上菩提
修行于大慈  缘修慈心故
降伏于魔众  我于无量劫
修行于大悲  缘修悲心故
灭除诸恼患  我于无量劫
修行于大喜  缘修喜心故
证于无上道  我于无量劫
求无上菩提  修行于大舍
缘修舍心故  证得甘露法
我适于魔前  發如是誓言
若不得佛道  终不解此坐
我以金刚智  灭除无明等
获得十种力  今故解斯坐
未得今悉得  诸漏皆已尽
魔军悉破散  今故解斯坐
五盖门尽破  三爱牙悉除
是故于今者  方解跏趺坐
尔时胜丈夫  从金刚座起
复坐于宝座  受诸天澡浴
诸天以宝瓶  满中盛香水
与佛天中天  澡浴身体已
于是诸天众  并诸婇女等
击奏天伎乐  以申于供养
『汝诸天子等  应当如是知
我故七日中  不起于此座』」

佛告诸比丘「如来何故初成正觉于七日中不起于座为居此处断除无始无终生老病死故于七日观树不起至第二七日周匝经行三千大千世界以为边际至第三七日观菩提场目不暂舍亦为居此断除生死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至第四七日如来随近经行以大海为边际

「尔时魔王至世尊所作如是言『世尊无量劫来精勤苦行方得成佛入般涅槃今正是时惟愿如来入于涅槃惟愿善逝入于涅槃』佛言『波旬我本發愿为欲利益诸众生故求大菩提经无量劫勤苦累德一切众生于我法中未获义利云何速令我入于涅槃又于世间三宝未具众生未调未现神通未说妙法无量菩萨未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令我入于涅槃』尔时魔王闻是语已退坐一面以杖画地作是念言『此欲界中于今已去非我所有』心生忧恼是时魔王三女见父愁苦白其父言

「『大王何所为  心生极忧苦
今恼大王者  请说是何人
我当以欲牵  如绳制于象
令其生染著  将归自在宫

「尔时魔王说偈报其女言

「『世间离染人  贪境不能制
以彼超过欲  是故我忧恼

「此诸魔女如来为菩萨时已作妖姿扰乱菩萨种种幻惑无能得便女人贪染烦恼深重于是三女更变其形一为童女之形一为少妇之形一为中妇之形来至佛所尔时世尊以神通力令彼三女皆成老母于是三女还至其父所而说偈言

「『王说离欲人  贪境不能染
我复为变化  惑乱彼沙门
人有见我者  欲盛便呕血
今现微妙质  不动于彼心
仍以大神通  化我为老母
愿王以威力  令得如本形

「尔时魔王报诸女言『我不见有若天若人能制佛者汝可自往忏悔前罪彼摄神力方令汝等复本形耳』于是魔女至如来所而说偈言

「『我等无智慧  幻惑于如来
不知田非田  未识善不善
我今极生悔  冀得罪销灭
惟愿慈悲力  令复于本形

「尔时如来以慈悲故即摄神通令彼魔女还复如本于第五七日目真隣陀龙王所居之处是时寒风霖雨七日不霁龙王心念恐畏风雨上损如来出其自宫前诣佛所以身卫佛缠绕七匝以头为盖蔽覆佛上四方复有无量龙王皆来护佛龙身委积如须弥山是诸龙等蒙佛威光身心安乐得未曾有过七日已风雨止息诸龙王等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还其本宫

「尔时世尊于第六七日尼俱陀树下近尼连河是处多诸外道彼外道众皆来亲觐慰问世尊『七日风雨得无愁恼安乐住耶』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寂静而知足  思惟而证法
饶益诸众生  慈悲于一切
远离众罪垢  不著于世间
永断我慢心  是最为安乐

「尔时世尊于第七七日多演林中在一树下结跏趺坐观察众生为生老病死之所逼迫高声唱言

「『世间诸众生  恒为五欲烧
应常思舍爱  爱故便增盛』」

佛告诸比丘「时北天竺国兄弟二人为众商之主一名帝履富婆一名婆履智慧明达极闲世法其性调柔善能将导兴贩贸易息利尤多以五百乘车载其珍宝还归本国是诸商侣有二调牛一名善生一号名称巧识前路能知安危示以优钵罗花不劳杖捶余牛不济方乃用之行至乳林路甚平正牛足拒地轮辕摧折是时五百乘车婴于路傍二牛为导亦不得进加诸杖捶亦不能前时诸商人心怀恐惧共相谓言『二牛不行途必有可怖之事』即遣马骑执持器杖前路而巡彼使还已白商主言『我行前路无诸险难何为二牛亦不能前』时护林神忽现其形语商人言『汝诸商人勿怀恐惧汝于长夜流转生死今得大利所以者何有佛世尊出现于世初成正觉住此林中不食已来四十九日汝等应将种种饮食而以上之』时二调牛便向佛行而诸商人随牛而往行路不远遥睹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光赫然如日初出既见佛已咸生希有恭敬之心皆作是言『此为梵王为是帝释为是四天王为是日月天为是山神为是河神

「世尊尔时微举袈裟示彼商人商人见已即知如来是出家人心生欢喜各相谓言『出家之法非时不食宜应办诸美味酥蜜甘蔗乳糜之属及时奉施』诸商人等营办种种饮食美味至如来前右绕三匝却住一面作如是言『世尊慜我故受是微供』」

佛告诸比丘「如来尔时将欲受彼商人之食作是思惟『过去诸佛皆悉持钵我今当以何器而受斯食』作是念已时四天王各持金钵奉上如来作如是言『惟愿世尊用我此钵受商人食怜慜我故令于长夜获大安乐

「尔时世尊告四天王言『出家之法不合受汝如是金钵乃至展转奉七宝钵皆悉不受

「是时北方毘沙门天王告余天王言『我念昔者有青身天将四石钵来与我等复有一天名曰遍光来白我言「慎勿用此石钵宜应供养而作塔想何以故未来有佛出兴于世释迦牟尼当以此钵奉上彼佛」』

「尔时毘沙门天王语余天王言『欲施石钵今正是时四天王各还自宫与诸眷属持彼石钵盛满天花以香涂之奏诸天乐供养石钵来诣佛所各各以钵奉上如来而白佛言『世尊惟愿如来哀受我等所献石钵受商人食令我长夜获大安乐得成法器怜愍我故

「尔时世尊作是念言『四大天王以净信心而施我钵然我不合受持四钵若惟受一不受余三而彼三王必生嫌恨是故我今总受四王所献之钵』尔时世尊受北方毘沙门天王钵而说偈言

「『汝奉善逝钵  当得上乘器
我今受汝施  令汝具念

「尔时世尊提头赖咤天王钵而说偈言

「『以钵施如来  念慧得增长
生生受快乐  速证佛菩提

「尔时世尊毘娄博叉天王钵而说偈言

「『我以清净心  受汝清净钵
令汝得清净  人天所供养

「尔时世尊受毘娄勒叉天王钵而说偈言

「『如来戒无  汝施无瑕钵
汝心无瑕故  得报亦无瑕

「尔时世尊受四天王钵已如是次第相重安置右手按之合成一器四际分明如来尔时忆念过去而说偈言

「『我昔以花盛满钵  奉施无量诸如来
是故今者四天王  施我坚牢清净钵』」

佛告诸比丘「时彼商众駈大群牛循路而行于晨朝时牧人𤛓乳凡所𤛓者化为醍醐心生希有速将醍醐来白商主『今所𤛓乳不知何故悉为醍醐为是吉祥为是不祥我今未决』商众之中有婆罗门怀贪爱故云『是不祥应作大施』商主远祖已生梵世是时现身作婆罗门于商众中说是偈言

「『汝等往昔發弘誓  如来若证菩提已
我当以食奉献佛  受我食已转法轮
今者如来成正觉  汝之所愿亦满足
世尊应受汝美食  当转无上大法轮
汝今𤛓乳得醍醐  由此大仙之威力
好辰善宿吉祥兆  是故一切皆吉祥
梵天演说此偈已  还隐其形反天上

佛告诸比丘「时诸商人闻此偈已皆大欢喜即取醍醐选上粳米煮以为糜和好香蜜盛以栴檀之钵诣多演林奉上如来白佛言『世尊惟愿哀慜受我此食』尔时世尊受商人食已持彼栴檀之钵掷置空中其钵栴檀一分价直百千珍宝时有梵天名曰善梵接栴檀钵还于梵宫起塔供养其塔至今诸天香花供养不绝尔时世尊呪愿商人而说偈言

「『汝等所向皆吉祥  一切财宝悉充满
吉祥遍汝左右手  总汝身形是吉祥
所求财宝自然至  以吉祥鬘为首饰
日月星宿诸天等  帝释四王皆拥护
所去之处既吉  回还亦复获安乐
以此施食之功德  当来得成无上道
名为末度三皤佛』  商人蒙记心欢喜

佛告诸比丘「如来最初为二商主及诸商人授记莂时诸商人闻受记已得未曾有皆悉合掌作如是言『我从今者归依如来』」

大梵天王劝请品第二十五

佛告诸比丘「如来初成正觉住多演林中独坐一处入深禅定观察世间作是思惟『我证甚深微妙之法最极寂静难见难悟非分別思量之所能解惟有诸佛乃能知之所谓超过五蕴入第一义无处无行体性清净不取不舍不可了知非所显示无为无作远离六境非心所计非言能说不可听闻非可观见无所罣碍离诸攀缘至究竟处空无所得寂静涅槃若以此法为人演说彼等皆悉不能了知唐捐其功无所利益是故我应默然而住』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我得甘露无为法  甚深寂静离尘垢
一切众生无能了  是故静处默然住
此法远离于言说  犹如虚空无所染
思惟心意皆不行  若人能知甚希有
此法性离于文字  孰能悟入其义理
于多劫中供养佛  方能得闻生信解
不可说有说非有  非有非无亦复然
我昔无量劫修行  未得究竟无生忍
我于今者得究竟  常观诸法无生灭
一切诸法本性空  然灯如来授我记
汝于来世成正觉  作佛名号释迦文
虽于彼时已证法  今我所得方究竟
见诸众生处生死  不知是法及非法
世间众生有可度  故起大悲而度之
梵王若来劝请我  或当为转微妙法』」

佛告诸比丘「如来说是偈已眉间白毫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尔时娑婆世界主螺髻梵王以佛威神即知如来默然之旨作是思惟『我应往彼劝请如来转于法轮』告诸梵众作如是言『仁者世间众生善法损减恶法增长何以故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默然而住不转法轮我等宜往劝请如来』是时梵王与六十八拘胝梵众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却住一面而白佛言『世尊世间众生今当损减何以故如来为诸众生求无上觉今得成佛默然而住不转法轮以是之故众生损减善哉世尊善哉善逝愿为众生起哀愍心而转法轮世尊多有众生堪能悟入甚深之法惟愿世尊转于法轮』尔时大梵天王以偈赞曰

「『如来胜智  最极圆满
放大光明  普照世界
当以慧日  开于人花
何故弃之  默然而止
佛以法财  施诸众生
于百千劫  已曾摄受
世间亲者  宁舍众生
惟愿世尊  吹大法螺
击大法鼓  然大法灯
雨大法雨  建大法幢
将诸众生  超生死海
烦恼重病  为疗除之
烦恼猛火  令其止息
示无忧恼  涅槃之路
说真实法  开解脱门
令诸生盲  得净法眼
断除生老  病死之患
非天非人  亦非帝释
而能断除  生死烦恼
我及天众  劝请如来
转于法轮  以此劝请
所生功德  同于世尊
转于法轮  度脱众生』」

佛告诸比丘「尔时世尊默然而住大梵天王与诸天众俱以天栴檀香末及沈水香末供养佛已忽然不现

佛告诸比丘「尔时如来为令世间尊重法故为令甚深妙法得开显故入深禅定观察世间作是念言『我证甚深微妙之法最极寂静难见难悟非分別思量之所能解惟有诸佛乃能知之所谓超过五蕴入第一义无处无行体性清净不取不舍不可了知非所显示无为无作远离六境非心所计非言能说不可听闻非可观见无所罣碍离诸攀缘至究竟处空无所得寂静涅槃若以此法为人演说彼等皆悉不能了知唐捐其功无所利益是故我应默然而住

「尔时大梵天王以佛威神复知如来默然之旨往诣释提桓因所而语之言憍尸迦汝今应知世间众生处在生死黑暗稠林善法损减恶法增长何以故如来弃之不转法轮憍尸迦我等当共往诣佛所劝请如来何以故诸佛如来若不劝请皆悉默然是故今者我与汝等往诣佛所劝请如来转于法轮为令世间敬重法故』尔时大梵天王及释提桓因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光音天广果天遍净天净居天乃至阿迦尼咤天光明照耀于夜分中至多演林顶礼佛已右绕三匝却住一面尔时释提桓因合掌向佛即以偈颂而请如来转于法轮

「『世尊降伏诸魔怨  其心清净如满月
愿为众生从定起  以智慧光照世间

「释提桓因说是偈已如来尔时犹故默然螺髻梵王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不应如是而为劝请』于是大梵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请曰

「『如来今已降魔怨  智慧光明照一切
世间根熟有堪度  惟愿世尊从定起

「尔时世尊告梵天言『我证甚深微妙之法最极寂静难见难悟非分別思惟之所能解惟有诸佛乃能知之所谓超过五蕴入第一义无处无行体性清净不取不舍不可了知非所显示无为无作远离六境非心所计非言能说不可听闻非可观见无所罣碍离诸攀缘至究竟处空无所得寂静涅槃若以此法为人演说彼等皆悉不能了知然我常思念是二偈颂

「『我证逆流道  甚深难可见
盲者莫能睹  故默而不说
世间诸众生  著彼五尘境
不能解我法  是故今默然

「尔时梵王帝释及诸天众闻如是偈心大忧恼即于是处忽然不现

佛告诸比丘「复于一时大梵天王观摩伽陀国多诸外道等于地水火风空横生计度封著邪见以为正道而彼众生有应度者而知世尊于今犹固默然复诣佛所头面礼足围绕三匝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请曰

「『摩伽陀国  多诸异道
因邪见故  种种筹量
惟愿牟尼  为开甘露
最清净法  令其得闻
佛所证法  清净离垢
到于彼岸  无增无减
于三界中  超然特尊
如须弥山  显于大海
当于众生  起哀慜心
而救济之  云何弃舍
如来具足  一切功德
力无畏等  惟愿拔济
苦恼众生  世间人天
为烦恼病  之所逼迫
请佛慈悲  而救济之
惟有如来  为归依处
自昔天人  随逐如来
此等纯善  悉求解脱
是若闻法  皆能领受
惟愿如来  为其敷演
故我今者  请大精进
开示妙法  令见正路
譬如大云  雨于一切
如来法雨  亦复如是
润洽一切  枯槁众生
彼诸人等  邪见毒刺
生死稠林  无始流转
未蒙拔济  盲无慧目
将堕深坑  惟愿导师
开于正道  施其甘露
佛难值遇  如优昙花
惟愿度脱  无依止者
如来往昔  發弘誓愿
自既度已  当度众生
幸以慧光  除诸冥暗
惟佛大慈  勿舍本愿
如师子吼  如天雷震
为众生故  转于法轮

「尔时世尊以佛眼观见诸众生上中下根或邪定聚或正定聚或不定聚比丘譬如有人临清净池见彼池中所有草木或未出水或与水齐或已出水如是三种分明见之如来观诸众生上中下根亦复如是如来尔时作是思惟『我若说法若不说法邪聚众生毕竟不知』复更思惟『我若说法若不说法正聚众生皆能了知』复更思惟『我若说法不定众生亦能了知我不说法即不了知』诸比丘如来尔时观不定聚众生起大悲心作如是言『我本欲为此等众生转于法轮故出于世』又为大梵天王请故即以偈颂告梵王言

「『我今为汝请  当雨于甘露
一切诸世间  天人龙神等
若有净信者  听受如是法

「尔时大梵天王闻是偈已欢喜踊跃得未曾有顶礼佛足绕无数匝即于佛前忽然不现诸比丘尔时地神告虚空神唱如是言『如来今受梵王劝请欲转法轮哀愍无量诸众生故利益无量诸众生故安乐无量诸众生故增长天人损减恶趣故为诸众生得涅槃故当转法轮』地神作是语已于一念顷虚空神闻展转传至阿迦尼咤天

「诸比丘尔时有四护菩提树天一名受法二名光明三名乐法四名法行是四天子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当于何处转于法轮』尔时如来告彼天言『我于波罗奈国仙人堕处鹿野苑中转正法轮』彼天子言『世尊此波罗奈鹿野苑中文物鲜少林泉非胜然有无量诸余城邑土地丰饶人民殷盛园林池沼清净可乐何故如来于鹿野苑中而转法轮

「尔时世尊告诸天子言『仁者不应作如是说所以者何我念往昔于此波罗奈城供养六十千亿那由他诸佛如来以要言之九万一千拘胝诸佛皆于是处转正法轮一切甚深微妙之法皆从中出是故此地常为天夜叉乾闼婆罗刹等之所守护以是义故如来于彼鹿野苑中而转法轮』」

方广大庄严经卷第十


校注

中【大】唐中【宋】【元】【明】 奉诏【大】〔-〕【宋】【元】 23 Saṃstavaparivarta. 普【大】善【宋】【元】【明】 踰【大】逾【宋】【元】【明】 Ābhāsvara. Dīpaṅkara. 三【大】二【宋】【元】【明】 筏【大】栰【宋】【元】【明】 群【大】众【宋】【元】【明】 却【大】即【明】 Paranirmitavaśavartī. Sunirmitā. 网【大】珍【明】 昔【大】到【明】 Suyāma. 军【大】众【宋】【元】【明】 以【大】〔-〕【宋】【元】【明】 Catvāro Mahārājānaḥ. 薝【大】詹【宋】【元】【明】 Antarīkṣā devāḥ. Bhanmā devāḥ. 证【大】登【宋】【元】【明】 24 Trapuṣabhallikaparivarta. 坐【大】座【宋】【元】【明】 Samantakusuma. 跏【大】*加【宋】【元】* 颂曰【大】偈言【宋】【元】【明】 Gāthā. 力【大】*刀【宋】*【元】*【明】* 六十五种无明险以下 Lefmann ed. p. 372, 1. 5 梵【大】凡【宋】【元】【明】 翳【大】瞖【宋】【元】【明】 渡【大】度【宋】【元】【明】 蠲【大】触【元】【明】 Abhayapura. Drumaphala. 悟【大】悟【元】【明】 Jñānakaṭhinavajra. 牙【大】芽【元】【明】 伎【大】妓【明】 (初成中)八字【大】〔-〕【明】 入【大】大【宋】【元】【明】 惟【大】唯【宋】【元】 惟【大】*唯【宋】*【元】*【明】* 速令【大】邀【宋】【元】【明】 其【大】〔-〕【宋】【元】【明】 极【大】及【明】 Mucilindanāgarāja. Nyagrodhamūla. Tā āyaṇamūla. 1 Trapuṣa, 2 Bhallika. 其【大】姿【宋】【元】【明】 1 Sujāta, 2 Kīrti. Kṣīrikavana. 婴【大】踬【宋】【元】【明】 导【大】道【元】【明】 途【大】涂【宋】【元】【明】 杖【大】仗【宋】【元】【明】 慜【大】*愍【宋】*【元】*【明】* Vaiśravaṇa. Nīlakāyika-devaputra. Vairocana. Śākyamuni. 四【大】时四【宋】【元】【明】 惠【大】慧【宋】【元】【明】 Dhṛtarāṣtra. Virūḍhaka. 娄【大】*楼【宋】*【元】*【明】*Virūpākṣa. 瑕【大】*瘕【宋】【元】* 𤛓【大】*构【宋】* 反【大】返【宋】【元】【明】 粳【大】粇【明】 栴【大】*旃【宋】* 置【大】致【宋】【元】【明】 Subrahma. 末【大】未【宋】【元】【明】Madhuṣambhavā. 授【大】受【宋】【元】 受【大】授【明】 25 Adhyeṣaṇāparivarta. Paramārtha. 或【大】我【宋】【元】【明】 Sikhī. 佛【大】〔-〕【宋】【元】【明】 赞【大】请【宋】【元】【明】 Kauśika. 已【大】以【宋】【元】【明】 天【大】王【宋】【元】【明】 惟【大】唯【宋】【元】 惟【大】*唯【宋】*【元】*【明】* 慧【大】法【宋】【元】【明】 亦【大】即【宋】【元】【明】 若【大】当【明】 受【大】爱【宋】【元】【明】四神名 1. Dharmamati, 2. Dharmaruci, 3. Dharmakāma, 4. Dharmacārin. 鲜【大】尠【宋】【元】【明】
[A1] 脱【CB】说【大】
[A2] 贪【CB】贫【大】
[A3] 主【CB】【丽-CB】王【大】(cf. K09n0111_p0617a07)
[A4] 祥【CB】详【大】
[A5] 皤【CB】【丽-CB】膰【大】(cf. K09n0111_p0618b14)
[A6] 偏【CB】【丽-CB】遍【大】(cf. K09n0111_p0620a05)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方广大庄严经(卷10)
关闭
方广大庄严经(卷10)
关闭
方广大庄严经(卷10)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