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广大庄严经卷第八

诣菩提场品第十九

尔时佛告诸比丘「菩萨澡浴身体复食乳糜气力平全方欲往诣十六功德之地菩提树下为欲降伏彼魔怨故以大人相西面而行谓徐徐安隐而行容止美好如虹蜺而行雅步闲详如须弥山巍巍而行不怱遽行不迟慢行不沈重行不轻躁行不浊乱行离垢而行清净而行无过失行无愚痴行无染著行如师子王行如龙王行如那罗延行不触地行千辐轮相印文而行足指网鞔甲如赤铜照地而行震动大地而行如山相击出大音声而行坑坎堆阜自然平正而行足下光明照罪众生归于善趣而行所践之地皆生莲花而行随顺过去诸佛就师子座而行心如金刚不可沮坏而行闭诸恶趣开诸善门而行安乐一切众生而行销灭魔力而行摧诸邪论而行除断无明翳障而行绝生死翅羽而行暎蔽释梵护世自在天王而行于三千大千世界唯我独尊而行自证圣道不由他悟而行将证一切智而行念慧相应而行欲除生老病死而行方趣寂灭离垢不死无畏向涅槃城而行

「尔时菩萨正念向彼菩提之树直视行时便有如是无量威仪时有风天雨天从尼连河至菩提树周遍扫洒尽令严净又雨无量殊胜香华遍覆其地于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大小诸树皆悉低枝向菩提树三千大千世界须弥山等大小诸山皆悉低峰向菩提树欲界诸天子等各散种种微妙香花一一妙花纵广一拘卢舍以为花台复现广路修远无际于路左右七宝栏楯皆悉严好其量高下如七多罗树众宝幡盖处处庄严复化七宝多罗之树一一树间络以金绳于其绳上皆悬珍铎明珠琉璃间厕其中其树两间有七宝池于彼池内金沙遍布香水盈满优钵罗花勿头花波头摩花芬陀利花如是等花充满池中其池四边七宝阶道周匝庄严于其阶道则有迦陵频伽凫鴈鸳鸯命命诸鸟出和雅音有八万四千天诸婇女以众香水洒于前路复有八万四千天诸婇女散众天花一一树下复有众宝妙台是诸台上各有八万四千天诸婇女皆捧宝器盛妙栴檀沈水之香复有五千天诸婇女奏天伎乐歌舞颂叹出和雅音

佛告诸比丘「菩萨诣菩提树时其身普放无量光明又遍震动无边刹土复有无量百千诸天奏天伎乐于虚空中雨众天花又雨无量百千天妙衣服复有无量象马牛等围绕菩萨發声哮吼其音和畅又有无量鹦鹉舍利拘抧罗鸟迦陵频伽凫鴈鸳鸯孔雀翡翠共命诸鸟翻翔围绕出和雅音菩萨往菩提场时有如是等无量希有吉祥之相

佛告诸比丘「菩萨将欲坐菩提座其夜三千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告诸梵众作如是言『仁者当知菩萨摩诃萨被精进甲智慧坚固心不劬劳成就一切菩萨之行通达一切波罗蜜门于一切菩萨地得大自在获诸菩萨清净意乐一切众生诸根利钝皆悉了知住于如来秘密之藏超诸魔境一切善法皆能自觉不由他人而得觉悟为诸如来大神通力之所护念当为众生说解脱道亦为众生作大商主摧伏一切诸魔军众于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唯佛独尊为大医王调和法药救众生苦为大法王以智慧明照于十方建大法幢不为世间八法所染犹如莲花不著于水能积无量真实法宝犹如大海蕴诸奇珍怨亲平等如须弥山安住不动心意清净如摩尼珠离诸垢秽于三千大千世界得大自在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无量功德诣菩提场为欲降伏众魔怨故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欲圆满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佛法故转正法轮故为欲震大师子吼故施大法雨令诸众生得满足故令诸众生得清净法眼故令诸外道息诤论故欲使本愿得圆满故于一切法得自在故仁者汝等应当發心往诣亲近供养』即说偈言

「『无量百千劫  具慈悲喜舍
禅定智慧通  于今证涅槃
若欲远三恶  及离于八难
受天妙乐报  乃至得涅槃
应持上供具  供养于菩萨
六年修苦行  欲诣菩提场
三千世界主  释梵及日月
一切无与等  见者咸欢悦
降伏诸魔军  必当成正觉
身相三十二  最胜自庄严
梵音甚清彻  心净离诸过
或有人乐欲  上生于梵世
或有人乐欲  证得声闻果
或有人乐欲  得成辟支佛
或有人乐欲  当获无上果
如是诸人等  应供养导师』」

佛告诸比丘「时大梵天王为供养菩萨故以神通力令三千大千世界皆悉清净除诸砂卤瓦砾荆棘地平如掌无有丘墟以金银琉璃砗磲马碯珊瑚虎魄真珠等宝而严饰之又遍三千大千世界生诸瑞草青绿右旋柔软可爱如迦陵陀衣又诸巨海变为平地亦不娆彼鱼鼈鼋鼍水性之属所有十方刹土梵王帝释护世四王咸见此间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严净各于本土皆悉庄严遥申供养又十方无边刹土一切菩萨为供养故以超过人天殊胜供具各于本国而申供养皆见无边世界如一佛土诸须弥山铁围山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及咸见菩萨光明普照

「有十六天子守护此菩提之场是诸天子皆证无生法忍及得阿惟越致其名曰转进天子无胜天子施与天子爱敬天子勇力天子善住天子持地天子作光天子无垢天子法自在天子法幢天子所行吉祥天子无障碍天子大庄严天子清净戒香天子莲花光明天子如是等天子各化四万八十由旬广设无量宝庄严具其地四边皆有七重宝路一一宝路皆悉行列宝多罗树一一树间金绳交络垂诸宝铃覆以宝网阎浮檀金以为莲花遍满于地一一花上各以七宝而严饰之复烧种种上妙天香十方世界人天之中所有妙树悉于中现又十方世界一切水陆胜妙香花悉于中现又十方世界诸佛菩萨各于本土现无量资粮广博严饰福德智慧菩提道场如是种种事业皆悉现于此道场中

佛告诸比丘「十六天子见如是等神通瑞相种种庄严踊跃欢喜夜叉乾闼婆阿修罗娄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见此道场叹未曾有各想自宫犹如塜墓皆有无量赞述功德复有四护菩提树神一名毘留薄瞿二名苏摩那三名乌珠钵底四名帝珠各以神力变菩提树高广严好各长八十多罗之树根茎枝叶花果茂盛端正可爱庄严无比见者欢喜踰于帝释欢喜园中波利质多罗树拘鞞罗树菩萨所坐成菩提处则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心也此树下地纯以金刚所成不可沮坏

佛告诸比丘「菩萨欲往菩提树时放大光明遍照无边无量世界地狱众生皆得离苦饿鬼众生皆得饱满畜生众生慈心相向诸根不具众生皆得具足病苦众生皆得痊愈怖畏众生皆得安乐狱囚众生皆得释然贫穷众生皆得财宝烦恼众生皆得解脱饥渴众生皆得饮食怀孕众生皆得免难羸瘦众生皆得充健而于此时无一众生为贪恚痴之所逼恼人天不死亦不受胎是时一切众生更相慈慜生利益心如父如母如姊如妹如兄如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地狱痛苦逼  一切皆休息
畜生相食啖  各各起慈心
八难皆闭塞  三恶悉空静
光明所照处  咸受微妙乐
眼耳鼻舌等  诸根不完具
皆悉得具足  烦恼所扰者
便得大安乐  狂乱得正念
贫贱得富贵  病苦得痊除
禁囚得解脱  一切无忿竞
展转起慈心  如父母爱子
菩萨光明网  遍满于十方
普照恒沙界  暎蔽无边土
铁围大铁围  及余诸山等
皆悉不复现  变为一佛刹
以众宝所成  严饰甚微妙
由光照烛故  一切如观掌
如是等庄严  为供养菩萨
护菩提场神  有十六天子
面八十由旬  现种种严饰
菩萨大威力  面八十由旬
亦现无边刹  各各皆严净
天龙八部众  睹如是事已
还自思本宫  而生塜墓想
咸起奇特心  颂叹诸功德
『善哉福难思  乃感如斯果
匪唯身语意  起如是庄严
以本愿力故  一切皆成就
随诸众生业  皆悉得满足
四护菩提神  严饰菩提树
胜过欢喜园  帝释殊妙林
此神所严饰  端正甚可爱
一切天人等  称赞无穷已

佛告诸比丘「菩萨清净光明普照世界灭除一切众生烦恼遇斯光者皆生欣喜此光又照迦利龙王宫时彼龙王遇斯光明于龙众中而说偈言

「『过去三佛皆已现  智慧光明真金色
于是还睹无垢光  由斯定有佛兴世
其光清净踰日月  非萤非烛星电等
亦非梵释阿修罗  一切威光所能及
我以先业行不善  所处宫殿常昏暗
恒雨热沙以烧身  自念长时受斯苦
忽遇光明如日照  身心清凉遍欢喜
亿劫修行众行者  今时定坐菩提场
我与汝等诸亲眷  衣服香花并伎乐
及以种种庄严具  供养利益世间者』」

佛告诸比丘「龙王尔时与其眷属欢喜踊跃瞻顾四方乃见菩萨身相巍巍如须弥山梵释四王龙神八部皆悉围绕心大欢喜头面礼足恭敬尊重即以种种香花衣服璎珞作众伎乐供养菩萨合掌曲躬以偈赞曰

「『面净如满月  世间大导师
我昔值诸佛  瑞相皆如是
今尊破魔已  行当证菩提
曾于过去劫  广修内外施
持戒及忍辱  精进禅智慧
方便大慈悲  愿力喜舍等
以是诸功德  当得成佛道
一切诸丛林  低枝礼佛树
有千吉祥瓶  围绕在虚空
众鸟吐和音  翻翔竞随逐
色真金  遍照于十方
恶趣停苦恼  世间蒙快乐
尊今于三界  定为大导师
梵王及帝释  欲色诸天子
咸舍微妙乐  皆来申供养
尊今于世间  必为大医王
凡是所游践  莲华随步起
尊今于世间  必为应供者
导师坐道场  无量拘胝数
一切魔军众  皆当自摧伏
日月可堕落  须弥可崩坏
若未得菩提  终不可移动
愿我与眷属  得舍此龙身
功德自庄严  当往菩提座

「说是偈已其龙王妃名曰金光与无量龙女恭敬围绕持众宝盖衣服璎珞人天妙花复持宝器盛众名香奏诸伎乐说是妙偈赞菩萨曰

「『能断贪嗔痴  世间诸过患
渡生死海者  故我今顶礼
尊为大医王  善拔烦恼箭
众生未调伏  而当调伏之
众生处世间  恒为烦恼覆
尊当以慧日  照之令得除
世间无依怙  今当得依怙
而于虚空中  雨种种衣食
诸天龙神等  皆生欢喜心
辩才大导师  愿速坐道场
降伏众魔怨  当成无上道
似昔诸如来  所证菩提法
无量劫修习  利益诸群生
愿速坐道场  证无上菩提』」

佛告诸比丘「菩萨尔时作是思惟『古昔诸佛坐于何座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是念时即知过去诸佛皆坐净草而成正觉是时净居天子知菩萨心白菩萨言『如是如是过去诸佛欲证菩提皆坐净草』尔时菩萨复自思惟『谁能与我如是净草』时释提桓因即变其身为刈草人在菩萨右不近不远持草而立其草青绀如孔雀尾柔软可爱如迦尸迦衣宛转右旋香气芬馥

「尔时菩萨既见化人执斯妙草渐向其所徐而问之『汝名字谁』其人答曰『我名吉祥』菩萨思惟『我今欲求自身吉祥复欲令他而得吉祥人名吉祥于我前立我今定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菩萨欲从化人而求净草出是语时梵声微妙所谓真实声周正声清亮声和润声流美声善导声不謇声不澁声不破声柔软声憺雅声分析声顺耳声合意声如迦陵频伽声如命命鸟声如殷雷声如海波声如山崩声如天赞声如梵天声如师子声如龙王声如象王声不急疾声不迟缓声解脱之声无染著声依义之声应时之声宣说八千万亿法门之声顺一切诸佛法声菩萨以此美妙之声语化人言『仁者汝能与我净草以不』于是颂曰

「『吉祥汝今时  宜速施净草
我当坐是草  降伏彼魔军
若证寂灭法  即得无上道
我为菩提故  无量劫修行
施戒精进忍  禅定智慧力
解脱与意乐  福德及神通
缘彼诸行故  今得圆满果
若施我净草  获无量福德
因施净草故  必当成导师
吉祥闻此言  心生大欢喜
手持净妙草  住于菩萨前
即以欢喜心  而白菩萨言
『若以施草故  能获大菩提
幸先授菩提  然后受净草
菩萨报吉祥  『非唯施净草
即获大菩提  应修无量德
方蒙诸佛记  吉祥汝应知
菩提不妄授  菩提可妄授
我当以菩提  授一切众生
吉祥汝应知  我证菩提已
分布诸世间  汝当于我所
听受甘露法』  菩萨受净草
往诣菩提场  举足欲行时
其地大震动  诸天龙神等
皆生欢喜心  恭敬合掌言
『菩萨于今者  必降伏众魔
定获甘露法  证于无上道』」

佛告诸比丘「菩萨向菩提场时无量菩萨并诸天众各各庄饰菩提之树其菩提树有八万四千一一皆愿菩萨坐其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菩提树或有高显殊特百千由旬纯花所成或有菩提树高显殊特二亿由旬纯香所成或有菩提树高显殊特百千由旬纯以栴檀所成或有菩提树高显殊特五亿由旬纯以缯䌽所成或有菩提树高显殊特十亿由旬纯以珠宝所成或有菩提树高显殊特百亿由旬纯以七宝所成如是八万四千菩提之树一一树下各随色类敷师子座或有师子之座以花庄严或有师子之座以香庄严或有师子之座以栴檀庄严或有师子之座以珠宝庄严或有师子之座以杂宝庄严

佛告诸比丘「尔时菩萨示现取草周遍敷设如师子王具足势力精进坚固无诸过失贵盛自在智慧觉悟有大名称降伏众魔摧诸外道具足如是种种功德将证菩提而面向东于净草上结加趺坐端身正念發大誓言

「『我今若不证  无上大菩提
宁可碎是身  终不起此座

「尔时菩萨升菩提座即证方广神通游戏大严之定得是定已现身各各坐彼师子之座一一身上皆具众妙相好庄严其余菩萨并诸天人各各皆谓菩萨独坐其座又由定力能令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界及诸人天皆见菩萨坐菩提座

严菩提场品第二十

佛告诸比丘「尔时菩萨坐菩提场六欲诸天恐有障难即于东面恭敬而住如是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皆有无量诸天恭敬而住是时菩萨放大光明其光名为开發菩萨智周遍照耀尽虚空界一切十方诸佛刹土尔时东方世界有国名离垢其佛号曰离垢光明彼有菩萨摩诃萨名游戏庄严遇斯光已与无央数菩萨围绕而来诣菩提场为供养故住菩萨前尔时菩萨以神通力变现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佛刹成一清净琉璃道场一切佛刹五道众生展转指示各相谓言『此是何人神通游戏庄严威德色相乃尔』是时菩萨于一一众生前现化菩萨而说颂曰

「『能断诸垢浊  贪嗔痴习气
身照十方刹  暎蔽众光明
福智及三昧  积劫转增长
一切诸庄严  最胜牟尼力

「尔时南方世界国名宝庄严其佛号曰光明彼有菩萨摩诃萨名现宝盖遇斯光已与无央数菩萨围绕而来诣菩提场为供养故住菩萨前尔时菩萨以神通力持一宝盖周遍覆此菩提之场大梵天王释提桓因护世四王更相谓言『以何果报而现如此宝庄严盖』于宝盖中出妙颂曰

「『在昔亿千劫  供养三世佛
慈心行舍施  故得相庄严
成就那延力  导师感是报
利益于一切  端坐菩提场

「尔时西方世界有国名詹波其佛号曰开敷花王智慧神通彼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宝网遇斯光已与无央数菩萨围绕而来诣菩提场为供养故住菩萨前尔时菩萨以神通力取一胜妙宝网弥覆菩提道场十方诸来天众龙神八部更相谓言『以何因缘感斯宝网』于宝网中出妙颂曰

「『能为众宝因  众宝所依处
三界皆归趣  名闻遍十方
欲证大菩提  住于清净法
精进力成佛  能感如斯供

「尔时北方世界有国名曰转其佛号曰掩蔽日月光彼有菩萨摩诃萨名庄严王遇斯光已与无央数菩萨围绕而来诣菩提场为供养故住菩萨前尔时菩萨以神通力令十方无边刹土功德庄严之台皆现于此菩提道场诸来众会心生奇特一切人天更相谓言『以何因缘感此殊胜庄严妙台』于妙台中出妙颂曰

「『由昔无边劫  福智资粮满
身口意清净  惭愧及慈悲
无上能仁尊  众善无不具
今坐菩提座  故获如斯福

「尔时东南方世界国名德王佛号功德光明王彼有菩萨摩诃萨名功德慧遇斯光已与无央数菩萨围绕而来诣菩提场为供养故住菩萨前尔时菩萨以神通力化作无量功德庄严众宝楼观诸来天龙夜叉等众见未曾有生奇特心更相谓言『以何因缘而有斯瑞』于楼观中而说颂曰

「『众德之所生  具足功德者
能成就功德  天龙咸恭敬
德海诣道场  功德香普熏
今坐菩提座  感如斯供养

「尔时西南方有国名出宝其佛号宝幢彼有菩萨摩诃萨名出众宝遇斯光已与无央数菩萨围绕而来诣菩提场为供养故住菩萨前尔时菩萨以神通力化作无量阿僧祇众宝圆光其中诸天见未曾有生奇特心更相谓言『以何威力而现如是众宝圆光』其圆光中出妙颂曰

「『以众宝宫殿  花果与园林
头目髓脑等  身肉及手足
如是种种施  积习诸功德
今现证菩提  感如斯供养

「尔时西北方世界有国名云其佛号曰云王彼有菩萨摩诃萨名云雷震声遇斯光已与无央数菩萨围绕而来诣菩提场为供养故住菩萨前尔时菩萨以神通力化作沈水香云及栴檀香云遍布菩提道场诸天众会皆生欢喜奇特之心共相谓言『以何因缘有斯瑞应』其香云中出妙颂曰

「『法云覆一切  普雨于法雨
灭众生烦恼  令得于涅槃
神通定根力  功德为庄严
证甘露菩提  故获如斯供

「尔时东北方世界有国名金网其佛号宝盖光明彼有菩萨摩诃萨名金网庄严遇斯光已与无央数菩萨围绕而来诣菩提场为供养故住菩萨前尔时菩萨以神通力于彼诸来菩萨供养具中化出无量无边大菩萨众皆有殊胜三十二相庄严其身执持花鬘曲躬稽首一一菩萨以偈颂曰

「『由昔无边劫  深信极尊敬
以微妙音声  赞叹诸如来
今坐菩提座  是故我顶礼
愿以赞叹业  当得无上果

「尔时下方世界有国名普观其佛号曰普见彼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宝藏遇斯光已与无央数菩萨围绕而来诣菩提场为供养故住菩萨前尔时菩萨以神通力于一一菩萨前化出广大妙金莲花而于花中皆有婇女出现半身端正姝妙咸以宝庄严具严饰其身手执种种金珠璎珞曲躬稽首而诸人天更相谓言『以何因缘感得如是微妙婇女』是诸婇女以偈颂曰

「『由昔无边劫  顶礼诸如来
辟支及声闻  父母并尊者
质直无过患  具一切功德
皆应恭敬礼  清净戒圆满

「尔时上方世界有国名殊胜功德其佛号曰德王彼有菩萨摩诃萨名虚空藏遇斯光已与无央数菩萨围绕来诣菩提道场为供养故住菩萨前尔时菩萨以神通力于虚空中普雨十方世界诸佛刹土昔所不见昔所未闻众宝花鬘涂香末香烧香缯䌽衣服幢幡宝盖摩尼众宝金银琉璃车𤦲马瑙象马车乘辇舆兵众花树果树童男童女尔时梵护世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娄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群生皆悉得见生欢喜心无有惊怖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利益一切世间者  欲证无上菩提时
十方无量诸菩萨  皆悉如云而集会
彼诸菩萨所来事  我今以喻而略说
无量菩萨从空来  犹如密云震吼声
各各执持宝璎珞  明珠垂悬甚严饰
无量菩萨从空来  首饰宝冠垂辫发
擎捧如花妙台观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犹如师子震吼声
说空无相及无愿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犹如牛王哮吼声
雨未曾有微妙花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美声犹如孔雀王
身光出现千种相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光明犹如净满月
以妙音声而赞叹  菩萨无量诸功德
无量菩萨从空来  光明照耀犹如日
暎蔽一切魔宫殿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身色美艳如虹蜺
福慧资粮悉圆满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手出摩尼众宝网
并散曼陀苏曼陀  婆利师花詹波花
及持如是等花鬘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以神通力震大地
而诸众生不惊怖  一切靡不欢喜者
无量菩萨从空来  手接须弥大山王
如持花鬘不为重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顶戴四大香水海
遍洒大地皆严净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各持殊胜众宝盖
令诸菩萨皆睹见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现为梵王住寂定
一一毛孔演妙法  说大慈悲及喜舍
无量菩萨从空来  示为帝释微妙形
一切天人共围绕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示为护世之形像
一切天人共围绕  各各散以天花香
以紧那罗乾闼婆  美妙音声赞菩萨
无量菩萨从空来  各持芬香妙花树
枝叶花果遍庄严  而至菩提道场所
其树花台有菩萨  于彼花中出半身
悉皆具相三十二  各各执持诸妙花
拘物头花波头摩  优钵罗花芬陀利
无量菩萨从空来  手持清净莲花沼
其身广大如须弥  变为净妙诸花鬘
遍覆三千大千界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各于眼中现劫烧
而复于此示成劫  遍身一一支节中
演出无边诸佛法  所有众生皆得闻
闻者悉断诸贪欲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其身端正甚可爱
以众宝具而庄严  其声犹如紧那罗
一切天人修罗等  见闻皆悉无厌足
无量菩萨从空来  其身坚固如金刚
震动大地至水际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光明照耀如日月
灭除众生烦恼苦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其身皆是众宝成
遍于无边佛刹土  普雨杂宝妙花香
一切众生悉欢喜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各能总持四种藏
其身一一毛孔中  演说无数诸经典
具足辩才大智慧  觉悟惛醉诸群生
无量菩萨从空来  执持天鼓如须弥
击出美妙大音声  遍满拘胝亿佛刹
普告一切诸人天  娑婆世界雨甘露

方广大庄严经卷第八


校注

中【大】唐中【宋】【元】【明】 奉诏【大】〔-〕【宋】【元】 19 Bodhimaṇḍagamanaparivarta. Ṣodaśākārasaṃpannapṛthivīpradeśe mahābodhidrumāarjamūlam. 西【大】四【宋】【元】【明】 谓【大】为【明】 Sahasracakradharaṇītalacitragatih. 鞔【大】缦【宋】【元】【明】 震【大】*振【宋】【元】* 翳【大】瞖【宋】【元】【明】 唯【大】*惟【宋】*【元】*【明】* 死【大】生【宋】【元】【明】 琉【大】*瑠【宋】*【元】*【明】* 勿【大】物【宋】【元】【明】 伎【大】*妓【元】【明】* śoka'-sārikā'-kokila-kalaviṅka-jīvaṃjīvaka-haṃsa-kroñca-mayūrcakravāka. Sarvapāramitā. Aṣṭalokadharma. 陵【大】隣【宋】【元】【明】Kācilindaka. Avaivartya. 十六天子, Lefmann ed. p. 277, 1. 12 万【大】方【宋】【元】【明】 娄【大】楼【宋】【元】【明】 Catvāro bodhivṛkṣadevatā. 1. Veṇu, 2. Valgu, 3. Sumana, 4. Ojapati. 珠【大】*殊【宋】*【元】*【明】* 果【大】*菓【宋】【元】* 踰【大】*逾【宋】*【元】*【明】* Pārijātakakovidāra. 慜【大】愍【宋】【元】【明】 伎【大】*妓【明】* 如【大】似【宋】【元】【明】 色【大】光【宋】【元】【明】 光【大】色【宋】【元】【明】 Suvarṇaprabhāsā. 持【大】将【宋】【元】【明】 渡【大】度【宋】【元】【明】 辩【大】辨【明】 Kācilindaka. 憺【大】惔【宋】【元】【明】 萨【大】提【明】 震【大】振【宋】【元】【明】 Laḍitavyūbamnāma bodhisattvasamādhi. 20 Bodhimaṇḍavyūhaparivarta. 1(国名)Vimala, 2(佛)Vimalaprabhāsa, 3(菩萨)Lalitavyāha. 下同. 1 Ratnavyuhā, 2 Ratnārciṣa, 3 Ratnachatrakūṭasaṃdarśana. 1 Campakavarṇā, 2 Puṣpāvilivanarājikusumitābhijña, 3 Indrajālī. 曰【大】日【明】; 1 Sūryāvartā, 2 Candrasūryajihmīkaraprabha, 3 Vyūharāja. 1 Guṇākarā, 2 Guṇarājaprabhāsa, 3 Guṇamati. 1 Ratnasaṃbhavā. 2 Ratnayaṣṭi. 3 Ratnasaṃbhava. 1 Meghavatī. 2 Megharāja. 3 Meghakūṭābhigarjitasara. 震【大】*振【宋】【元】* 1 Hemajālapratichannā. 2 Ratnachatrābhyudgatāvabhāsa. 3 Hemajālālamkṛta. 具【大】其【元】【明】 1 Samantavilokitā. 2 Samantadarśina. 3 Ratnagarbha. 姝【大】殊【明】 1 Varagagaṇā. 2 Gaṇendra. 3 Gagaṇagañja. 迦娄罗【大】〔-〕【宋】【元】【明】 重【大】〔-〕【宋】【元】【明】 震【大】*振【宋】*【元】*【明】* 持【大】特【元】 声【大】身【明】 惛【大】昏【宋】【元】【明】
[A1] 净【CB】【丽-CB】浮【大】(cf. K09n0111_p0598b06)
[A2] 肉【CB】【丽-CB】胸【大】(cf. K09n0111_p0600b05)
[A3] 空【CB】虚【大】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方广大庄严经(卷8)
关闭
方广大庄严经(卷8)
关闭
方广大庄严经(卷8)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