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广大庄严经卷第二

降生品第五

尔时佛告诸比丘「菩萨为诸天人演说正法劝勉开晓令其悦豫告天众言『我当以何形像下阎浮提』或有说言『为童子形』或有说言『释梵之形』或有说言神妙天形』或有说言『阿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形』或有说言『日月天形』或有说言『金翅鸟形』说如是等种种形像尔时众中有一天子名曰胜光昔在阎浮提中为婆罗门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作如是言『围陀论说下生菩萨当作象形而入母胎』即说偈言

「『菩萨降神  应为象形
端正姝好  顶上红色
皎洁鲜净  如白玻
具足六牙  饰以金勒
无不吉祥  围陀先记
三十二相  当下阎浮』」

佛告诸比丘「菩萨于兜率天宫周遍观察将下生时输檀王宫先现八种瑞相何等为八一者王宫忽然清净不加扫洒无诸秽恶尘土瓦砾蚊虻蚰蜒百足之类周匝布散种种妙花香气芬馥二者从雪山中众鸟来集异类杂色毛羽光鲜于王宫中楼阁殿堂栋梁轩牖哀鸣相和遨游自乐三者于王宫中草木花叶一时敷荣四者王宫池沼皆生莲花大如车轮有百千叶覆映水上五者王宫珍器自然而有苏油石蜜种种美味食而无尽六者王宫乐器箫笛箜篌琴瑟之属非因击奏皆出种种微妙之音七者王宫金银琉璃车𤦲马瑙摩尼珊瑚一切珍藏悉皆盈满八者王宫有大光明映蔽日月遇斯光者身心安乐得未曾有如是名为八种瑞相

「是时摩耶圣后澡浴庄饰涂诸天香著妙衣服众宝自严欢喜悦豫身心清净以一万婇女围绕侍从游音乐殿中诣输檀王于王右边升妙宝网庄严之座坐已容貌熙怡开颜微笑于是颂曰

「『善哉大王幸哀许  我今欲陈微妙愿
从是恒起仁慈心  当持八关清净戒
不害众生如爱己  三业十善常修习
远离嫉妬谄曲心  愿王于我莫生染
闻此禁戒非随喜  恐王长夜婴苦报
惟愿令我得別居  宫殿香花自严饰
诸善婇女常围绕  鼓乐弦歌演法音
凡鄙恶人令离我  婬秽香花皆不御
一切囚徒悉宽宥  要当遣彼囹圄空
七日七夜广行檀  给济贫乏令充足
必使正化轻傜役  尽令公庭无诤讼
各各慈心互相向  如升忉利欢喜园
怜愍世间同一子  法教如斯甚安乐
王闻此言大欢悦  如所愿者皆相许
即勅诸臣净宫殿  幡盖香花恣严饰
复以二万勇健军  操持剑戟令防护
婇女弦歌相娱乐  复以璎珞庄严身
珍床宝座敷綩𫄧  处在胜殿如天女

佛告诸比丘「尔时四天王释提桓因夜摩天兜率陀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梵众天梵辅天妙光天少光天光严天净居天阿迦尼咤天摩醯首罗天及余无量百千天众悉皆云集互相谓言『菩萨将欲下生我等诸天不往侍从堕无反复不知恩养谁能堪任侍卫菩萨下阎浮提从初入胎及以出胎童子盛年游戏受欲出家苦行诣菩提座降伏魔军转正法轮现大神力下忉利天入般涅槃常能奉事终不舍离』尔时诸天子等而说颂曰

「『汝等谁堪任  欢喜随菩萨
当得福增长  亦获大名誉
若求忉利宫  胜妙常安乐
婇女众围绕  应随清净月
若求妙园林  胜处常游戏
宝地金花饰  应随离垢光
若求象马车  游处欢喜园
婇女众围绕  应随大丈夫
若求夜摩天  及以兜率宫
所生常见敬  应随大名称
若求化乐天  自在诸宫室
游戏变化乐  应随功德者
若求作魔王  远离诸毒心
神变穷边际  应随利益者
若求超欲界  住胜妙梵宫
修行四等心  应随禅定者
若求生人间  受轮王胜报
七宝从心至  应随离欲尊
若求人王位  长者及居士
财富无怨敌  应随无上士
若求大富贵  端正及名誉
教令有威德  应随梵音者
若求人天报  并致三界安
无漏慧及禅  应随法自在
若求断贪欲  及去嗔痴等
淡泊志寂然  应随调心者
若求一切智  缘觉及声闻
十方师子吼  应随功德海
若求闭恶趣  开诸甘露门
方升八正道  应随远险路
若求见诸佛  听受甚深法
及冀众福祐  应随功德藏
若求出缠缚  生老病死苦
清净如虚空  应随离垢人
若求一切敬  相好庄严德
及能拯自他  应随可欣乐
若求戒定慧  甚深难可证
智者速解脱  应随大医王
若求无量德  究竟皆圆满
及生涅槃乐  应随智成就

「尔时诸天众会闻此偈已八万四千四天王天百千忉利天百千夜摩天百千兜率天百千化乐天百千他化自在天六万魔天前世积德六万八千梵众天乃至阿迦尼咤天与无央数百千诸天如是等天先来在复有他方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百千诸天众等皆悉来集时大会中上首天子而说颂曰

「『汝等今应听  我起决定心
舍欲及神通  诸禅三昧乐
随从最胜者  降生处母胎
不令诸恶侵  常当为拥护
以诸妙音乐  赞诵功德海
令天人欢喜  發无上道心
人天闻是已  欢喜消众患
散以曼陀花  月花胜月等
及熏沈水香  供养净福者
『菩萨处胎中  不为三垢染
越于生老死  得导穷边际
我等持净心  随从智慧者
释梵天王等  见行七步时
以手捧香水  浴是无垢圣
顺世诸所为  人天获大福
处欲常无染  踰城弃宝位
我等愿随逐  敷草坐道场
降魔成正觉  劝说微妙法
佛事遍三界  甘露洽群生
乃至归涅槃  常随无暂舍』」

佛告诸比丘「欲界无量天女见菩萨身形相微妙将欲下生各作是言『何等女人应生菩萨必有胜德堪怀尊者』咸皆慕羡怀敬爱心以己福报获彼神通得意生身自彼天宫于刹那顷至迦毘罗城迦毘罗城周匝百千园林池沼庄严殊胜如帝释宫于其宫内有一大殿名曰持国摩耶圣后住在其中种种庄严敷置绮丽清净无垢光明威神圣后身佩璎珞被以天衣种种妙宝庄严其体时诸天女至此殿已住在虚空瞻于圣后而有偈言

「欲界诸天女  观菩萨妙身
咸作是思惟  『菩萨母何类
竞持花鬘等  涂香及末香
欢喜诣王宫  合掌而恭敬
袨服丽容貌  舒手咸共指
坐胜宝床  善心谛观察
『人间斯妙质  天上未曾有
我等常自谓  天女中殊胜
今睹斯人已  自生轻贱心
胜功德庄严  颜容甚端正
若非此胜德  谁堪菩萨母
譬如无价珠  置于净宝器
如是菩萨母  堪怀胜德人
见者生欢喜  其心无厌倦
面目甚端正  身相极光明
如月在虚空  睹之而意净
如日盛晖耀  如真金百炼
见彼菩萨母  光明亦如是
发香且柔泽  绀黑类玄蜂
皓齿如空星  目若青莲叶
支节善随转  手足皆平正
天中尚无匹  人间谁与比
如是审观察  右绕散香花
称名叹佛母  还返于天上
尔时四护世  释梵及欲天
并余八部众  皆来卫佛母
诸天咸已见  菩萨将下生
赍持妙香花  欢喜诣前住
合掌稽首请  下生时已至
辩才师子王  哀愍生世间

佛告诸比丘「菩萨将下生时东方有无量百千菩萨皆是一生补处来诣兜率天宫供养菩萨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一生补处皆至兜率天宫供养菩萨十方世界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如是等各与八万四千天女前后围绕至兜率宫鼓乐弦歌供养菩萨尔时菩萨处大楼阁坐于众德所生胜藏师子之座彼诸菩萨及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诸天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即于兜率最胜天宫而便降生

「将下生时放未曾有身相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世界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云何此中忽生众生』是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有十八相所谓摇动极摇动遍摇动扣击极扣击遍扣击移转极移转遍移转涌覆极涌覆遍涌覆出声极出声遍出声边涌中没中涌边没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是时一切众生欢喜踊跃爱乐清净快乐无极称扬赞美闻诸声时无一众生恐畏惊悸梵释护世日月威光皆悉不现一切地狱畜生饿鬼及诸众生皆蒙安隐无一众生于此时中为贪嗔痴等一切烦恼之所逼迫互相慈愍起利益心如父如母如兄如弟人天乐器不鼓自鸣无量诸天顶戴擎捧是妙楼阁无量百千天女前后围绕奏天伎乐其乐音中出是妙偈叹菩萨曰

「『尊者长夜积修习  所有净业皆圆满
住于真正胜理中  今致天人上供养
往昔无量拘胝劫  能施所爱妻子等
由彼行檀获胜报  故得诸天妙花香
自割身肉而秤之  慈心救彼垂死鸽
复以行檀获胜报  能令饿鬼得充足
尊者过去无边劫  坚持净戒未甞毁
由彼尸罗获胜报  能令恶趣息众患
尊者过去无边劫  求菩提故行忍辱
由彼羼提获胜报  能令人天互慈愍
尊者过去无边劫  胜修精进无休已
由彼勤劬获胜报  身相端严如须弥
尊者过去无边劫  为断结使修诸定
由彼禅那获胜报  能令今世无烦恼
尊者过去无边劫  修习智慧断诸结
由彼般若获胜报  能使光明甚清净
被慈甲胄除烦恼  由愍世间今现生
证得第一妙喜舍  尊获梵住归命礼
照以智慧光明炬  净除痴冥诸过失
三千大千以为  归命牟尼大导师
胜慧神足得诸通  见真实义能示现
自既得济能拯物  归命船师能渡者
随顺世法示同凡  不为世法之所染
一切众生若闻见  获不思议胜利益
况复听闻尊妙法  信乐当生广大善
兜率天宫行暗冥  阎浮提中日将出
烦恼惛睡诸群  尊者皆当令觉
迦毘罗城益兴盛  无量诸天众围绕
诸天宝女奏天乐  周遍王城演妙音
佛母妙色以庄严  福德威容乘净业
圣子端正甚奇特  光明遍照三千界
其国所有诸众生  皆离诤论诸烦恼
一切慈心相敬顺  悉由菩萨之威力
输檀王种当兴盛  由斯应绍转轮王
其城所有诸珍藏  一切众宝皆盈满
夜叉罗刹鸠槃茶  修罗密迹诸天众
守护菩萨所居处  不久皆当证解脱
悉以回向菩提道  愿速如尊成正觉』」

处胎品第六

佛告诸比丘「冬节过已于春分中毘舍佉月丛林花叶鲜泽可爱不寒不热氐宿合时三界胜人观察天下白月圆净而弗沙星正与月合菩萨是时从兜率天宫没入于母胎白象形六牙具足其牙金色首有红光形相诸根悉皆圆满正念了知于母右脇降神而入圣后是时安隐睡眠即于梦中见如斯事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胜人托生为白象  皎洁如雪具六牙
鼻足姝妙首红光  支节相状皆圆满
降身右脇如游戏  佛母因斯极欢喜
未曾得见及未闻  身心安隐如禅定

「尔时圣后身心遍喜即于座上以众妙宝庄严其身无数婇女恭敬围绕下于胜殿诣无忧园到彼园已遣信白输檀王言『要欲相见王宜暂来』王闻是信心甚欢喜从宝座起与诸臣佐及诸眷属前后翊从诣无忧园既至园门举体皆重不能前进而说偈言

「『忆昔赴强敌  身犹不为重
今者忽如是  此变当问谁

「时净居天子于虚空中现其半身为输檀王而说颂曰

「『菩萨大威德  下于兜率宫
托在圣后胎  为王之太子
众行皆圆满  人天所恭敬
具慈悲福慧  灌顶当受职

「时输檀王闻是偈已合掌稽首作如是言『我今见此希有之事』于是入见圣后自除憍慢前问圣后『欲何所求惟愿为说』尔时圣后以偈答曰

「『我于睡梦中  见象如白银
光色超日月  身相甚严净
六牙有威势  难坏如金刚
支体甚坚好  来入于我腹
尔后多瑞相  愿王今善听
我见三千界  弘敞广严饰
每于寝寐时  诸天来赞我
贪嗔等烦恼  结使皆销灭
我心寂静乐  如在禅定中
宜唤占梦人  明解围陀论
善闲八耀法  能辨吉凶者
速召彼人来  为我解斯梦
时王闻此语  即召占梦人
而语彼人言  『宜占圣后梦
圣后时告彼  己所梦因缘
『汝既称善占  吾今为汝说
我梦象如雪  踰于日月光
威势有六牙  支体甚严好
妙色极光净  坚密如金刚
来入我腹中  我梦如是事
其人闻圣后  说所梦因缘
皆曰『无不利  斯梦甚为吉
种族当兴盛  必生胜相子
在家作轮王  威力统所化
出家成佛道  哀愍诸世间
当洒甘露法  为人天所敬

「时输檀王闻婆罗门解梦因缘心甚欢喜即以上妙衣服种种美食而赐与之令归本处

佛告诸比丘「时输檀王于四城门四衢道中为菩萨故设大施会须食与食须衣与衣乃至香花卧具田宅骑乘一切所求皆悉给与王时念言『于何宫殿安置圣后令得无忧欢乐而住』时四天王来至王所作如是言『惟愿大王善自安隐勿思此事我与菩萨取妙宫殿』时天帝释即来王所而说偈言

「『护世宫为劣  不堪圣后居
忉利有胜殿  持来奉菩萨

「时夜摩天子复来王所而说偈言

「『我有胜妙殿  超过忉利宫
在彼夜摩天  今持奉菩萨

「兜率天子复来王所而说偈言

「『兜率妙天宫  菩萨本居止
是为最殊胜  还持奉菩萨

「化乐天子复来王所而说偈言

「『我有宝宫殿  随心所化生
庄严甚奇妙  愿以奉菩萨

「他化自在天子复来王所而说偈言

「『我有妙宫殿  超过诸欲天
众宝所庄严  清净悦心意
光明甚奇耀  周匝散香花
愿以安圣后  持来奉菩萨』」

佛告诸比丘「是时欲界诸天子等为供养故各各赍彼所有宫殿来至输檀王宫其王亦为菩萨造妙宫殿绮饰精丽人间所无尔时菩萨以大严三昧威神力故令彼一切诸宫殿中悉现摩耶圣后之身皆有菩萨于母右脇结加趺坐诸天子等各各自谓『菩萨之母惟住我宫』」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大严三昧  神化难思
诸天悦豫  父王欢喜

说是经时会中有诸天子生如是念「四天王天闻此人间污秽不净况乎此上三十三天乃至兜率诸大天耶云何菩萨世间之宝最胜清净殊妙香洁乃舍兜率处在人间于母胎中经于十月

尔时阿难承佛威神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女人之身多诸欲恶云何如来为菩萨时乃舍兜率处于母胎右脇而住

佛告阿难「菩萨昔在母胎不为不净之所染污恒处宝殿严净第一如是宝殿为欲见不当示于汝

阿难白佛言「世尊愿垂显示令诸见者皆生欢喜

尔时如来即以神力令娑婆世界主梵天王与六十百千亿梵天下阎浮提来诣佛所恭敬稽首右绕三匝却住一面尔时世尊知而故问梵天王言「我昔为菩萨时在胎十月所居宝殿今为所在汝可持来

梵天王言「今在梵世」时娑婆世界主稽首作礼忽然不现于刹那顷升于梵宫告妙梵天子言「汝宜次第下至三十三天高声唱言『今日梵王欲将如来处胎之时所居宝殿还至佛所若欲见者宜可速来』」尔时梵王即持菩萨之殿置梵殿中其梵殿量纵广正等三百由旬而与八万四千拘胝梵天恭敬围绕从于梵世下阎浮提是时欲界无量诸天皆悉云集于如来所以天妙衣种种伎乐花鬘妙香天庄严具而为供养

天帝释乃至他化自在永不能睹菩萨之殿虽审观之亦不能见四天王问帝释言「我等作何方便能睹斯殿」帝释报言「当请如来乃得见耳」时天帝释与四天王稽首请佛

是时大梵天王先与诸梵捧菩萨殿置于佛前其殿三重周匝莹饰皆以牛头栴檀天香所成其香一分价直三千大千世界光明照耀以天众宝而严饰之床座器物皆称菩萨微妙绮丽人天所无惟除菩萨旋螺之相大梵天王所著天服至菩萨座犹如水渍钦婆罗衣其三殿内周匝皆有净妙天花其殿坚牢不可沮坏凡所触近皆生妙乐如迦隣陀衣欲界一切诸天宫殿悉现菩萨宝殿之中

佛告诸比丘「菩萨入胎之夜下从水际涌出莲花穿过地轮上至梵世纵广正等六十八洛叉由旬如此莲花无能见者除诸如来并诸菩萨及大梵天王于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所有清净殊胜美味犹如甘露现此花中大梵天王以毘瑠璃器盛此净妙甘露之味奉上菩萨菩萨于是受而食之比丘当知世间众生无有能食如是甘露之味惟除十地究竟最后身菩萨方能食耳诸比丘菩萨以何善根而感斯味由昔长夜行菩萨道时能以医药救济病苦所有欲愿皆令满足一切恐惧能施无畏又以上妙花果供养如来及佛塔庙一切圣众父母尊长如是施已然后自受由斯福报感大梵王每持甘露之味而以奉献于宝殿内上妙衣服诸庄严具种种器物菩萨本愿力故随意能现阿难一切菩萨将入胎时于母右脇先有如是宝庄严殿然后从兜率天宫降神入胎于此殿中结加趺坐阿难十方世界一切摩耶圣后皆于梦中见白象来释提桓因及四天王二十八夜叉大将皆悉随从而卫护之复有四天女一名邬佉梨二名侔佉梨三名幢至四名有光亦与眷属常来卫护

「尔时菩萨处母胎中身相光明犹如夜暗于山顶上然大火炬亦如真金在琉璃中光明洞照普遍世界四大天王二十八夜叉大将与其眷属每于晨朝恭敬供养皆见菩萨安慰问讯徐举右手指座令坐为其说法示教利喜得未曾有若欲去时菩萨徐举右手使之而去顶礼围绕辞退而去释提桓因与三十三天每于中时恭敬供养为听法故皆见菩萨安慰问讯徐举右手指座令坐为其说法示教利喜得未曾有若欲去时菩萨徐举右手使之而去顶礼围绕辞退而去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每于申时与无量百千梵众天子恭敬供养为听法故皆见菩萨安慰问讯徐举右手指座令坐为其说法示教利喜生欢喜心得未曾有若欲去时菩萨徐举右手使之而去顶礼围绕辞退而去

「阿难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周遍十方无量百千诸菩萨众于日入时恭敬供养为听法故而来至此尔时菩萨化作庄严师子之座令诸菩萨各坐其上互相问答辩析上乘此等诸来大菩萨众惟是同行同乘之所能睹摩耶圣后亦不能见

「阿难菩萨处胎之时不令圣后身觉沈重及诸苦逼柔软轻安怡怿欢畅无有贪欲嗔恚愚痴热恼之患亦无欲觉恚觉害觉亦无冷热饥渴惛惑罪垢散乱亦无不可意色及声香味触一切恶境亦无恶梦亦无女人贪诳谄曲嫉妬诸烦恼过具足受持清净禁戒行十善道不于他人而生欲心亦无他人能于圣后而生欲想于迦毘罗城及诸聚落并余国土所有男女若童男若童女或为鬼神之所著者见菩萨母皆自痊愈或有众生得种种病风黄痰气盲聋哑痺牙齿龋痛瘰疬白癞痟渴癫眩瘿疖疮种种诸病见菩萨母舒手摩顶自然销除设有众生得如是病不获亲来见菩萨母圣后尔时折草为筹而以赐之才执筹时所有病苦皆得销散平复如本圣后若观菩萨之时见于腹中右脇而住如明镜中睹诸色像欢喜和悦身心泰然

「阿难菩萨处胎之时诸天常奏天乐雨众天花供养菩萨是时国界宁静景候调和人民安乐好行恩惠诸释种子皆悉弃恶修习善事于诸节会游戏园林受胜妙乐欢娱怡畅时输檀王随顺法行不乐世荣捐弃国务如苦行者阿难菩萨处母胎中神力现化成就如是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等当观佛在胎时所居宝庄严殿

阿难言「唯然世尊愿为显示

世尊尔时即为阿难释提桓因及四护世并余天人显示如来处胎之时宝庄之殿皆大欢喜得未曾有生清净心作是现已大梵天王还持宝殿归于梵世佛告诸比丘「菩萨处胎之时已能化导三十六那由他天人令住三乘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最上胜人初入胎  大地山林皆震动
金色净光销恶趣  一切天人咸喜悦
为欲成此大法王  示现胎中宝严殿
导师所居之宝殿  栴檀妙香极严饰
此香一分之价直  等彼三千界珍宝
下方涌出大莲花  其花高至于梵世
花中所承甘露味  梵王持以献菩萨
世间一切诸群生  无有能销一滴味
惟除最后身菩萨  方能致斯甘露食
积劫所集福威力  服者身心得清净
帝释梵王四护世  稽首供养于导师
奉事顶礼闻妙法  欢喜右绕而辞去
如是十方菩萨众  亦复因斯乐法来
坐于光明众宝床  闻大乘法生欢喜
各恣言谈两相顾  无量称扬还本国
四方男子及女人  为彼鬼魅所缠缚
露首袒体心狂乱  若见佛母皆除愈
所有黄痰与癫癞  盲聋瘖痖种种疾
佛母舒手摩其顶  众病应时得销散
或有困笃在远方  折草作筹而惠之
筹至病者寻平复  世间无不蒙众祐
由法医王在腹中  苦恼众生尽安乐
圣后自观菩萨体  犹如空中见明月
形相微妙甚端严  欢喜悦乐心安住
无复贪嗔痴所扰  亦无爱欲嫉妬害
不为饥渴寒热侵  身心静然离众恼
人天上下更相见  音乐不鼓而自鸣
国土清宁甚安隐  眷属欣豫同无患
龙天由斯降时泽  草木花果尽敷荣
惠施一切之所须  王宫七日雨珍宝
是时无有贫乏者  犹如帝释欢喜园
王修法行持净戒  虽处堂殿如林野
由此圣后怀菩萨  每入后宫亲慰问

方广大庄严经卷第二


校注

中【大】唐中【宋】【元】【明】 5. Paricalaparivarta. Mahārājikarūpa. Ugratejas. Aṣṭa pūrvanimittāny unadarśayatiLefmann ed. p. 3941. 苏【大】酥【元】【明】 Ṣuvarṇarūpya-muktāvaldūryaśankhaśilāprabālādināṃ ratnānāṃ. Aṣṭāṅgapoṣadha. 非【大】不【宋】【元】【明】 不【大】弗【宋】【元】【明】 Viṃśatsahasraraṇasoṇḍa. Lefmann ed. p. 44, L. 9 Tridaśadevapura. Vimalacandramukha. Miśraka-vanavara. Vimalatejadhara. Yāmādhipatyam atha vā tuṣṭair atha vā. Mārcśvara. Brahmapura. Aṣṭaṅgamārgagamana. 导【大】道【宋】【元】【明】 Suśuddhasattva. Kapilāvyūha-mahāpuravara. Dhṛtarāṣṭra. Vigalitavasanāḥ. 明【大】相【宋】【元】【明】 Srīgarbhasiṃhāsanc sarvapuṇyasamudgate. 十八相 Lefmann ed. p. 51, L. 20-p. 52, L. 5 般【大】波【宋】【元】 主【大】眼【宋】【元】【明】 渡【大】度【宋】【元】【明】 生【大】品【宋】【元】【明】 悟【大】𡩺【元】【明】 Yakṣarakṣasakumbhāṇḍa guhyakā devadāṇa-vagaṇāḥ saindrakāḥ. 6. Garbhāvakrantiparivarta. Vaiśakhamāsa. Pāṇḍuro gajapoto bhūtvā. Aśokavanikā. 忆【大】亿【明】 偈【大】颂【宋】【元】【明】 围【大】韦【宋】【元】【明】 辨【大】辩【宋】【元】【明】 占【大】瞻【宋】 踰【大】逾【宋】【元】【明】 Mahāvyūhasya samādberanubhāvena. Kukṣan dakṣine parśve paryaṅkamābhajya niṣaṇo 'bhūt. 加【大】*跏【明】* Uragasāracandamaya. 栴【大】旃【明】 Vaidurya-bhājana. Trayastriṃsā devāḥ. 病名梵文 Lefmann ed. p. 71, L. 20. 癫眩【大】颠眩【宋】【元】【明】 瘢【CB】【碛乙-CB】【元】【明】𤻷【大】 庄【大】严【宋】【元】【明】 涌【大】踊【宋】【元】 Bodhisattva-antika. Prabhāviyūha āsane.
[A1] 瓈【CB】【丽-CB】𭺊【大】(cf. K09n0111_p0544c17)
[A2] 会【CB】【丽-CB】曾【大】(cf. K09n0111_p0546a18)
[A3] 羡【CB】羡【大】
[A4] 氐【CB】【丽-CB】氏【大】(cf. K09n0111_p0548a04)
[A5] 人天【CB】【丽-CB】天人【大】(cf. K09n0111_p0548c05)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方广大庄严经(卷2)
关闭
方广大庄严经(卷2)
关闭
方广大庄严经(卷2)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