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璎珞经卷第八(一名现在报)
尔时,有菩萨名曰净观,即从座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长跪叉手,前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讽诵此经典者,我代其欢喜。何以故?皆过去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所修行,当来诸如来亦当习此法而得成就。如我今日如来、至真、等正觉颁宣此法,善权方便化导众生。」
尔时,净观菩萨复白佛言:「若有菩萨摩诃萨宣传此法布现世人,功德有二十行。云何为二十?总持璎珞,不坏法界;种姓璎珞,居家成就;善权璎珞,不减耗诸法;化生璎珞,不受胞胎;净教璎珞,无欺诤法;法身璎珞,解性清净;受入璎珞,空行成就;众生璎珞,化一切故;灭度璎珞,无尘垢故;生尽璎珞,本无心识;无量璎珞,垢自净故;劫数璎珞,无远近故;知生璎珞,叹本无故;道德璎珞,行自灭故;大乘璎珞,诸根具足故;解脱璎珞,不见众生故;法王璎珞,说法无穷故;无厌璎珞,受法不疲故;文字璎珞,强记不忘故;法界璎珞,行具足故;法本璎珞,本无泥洹故;法性璎珞,无生灭故;弘誓璎珞,道性自性故;真如璎珞,善本具足故;清净璎珞,离生本无故;无碍璎珞,通达往来故;法起璎珞,不著三处故。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讽诵法璎珞者,便当具足二十功德总持法门。」
尔时,净观复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一一众生起七宝塔,不如善男子、善女人讽诵此法,法璎珞者,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何以故?诸佛世尊皆由而得成就。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起七宝塔遍三千大千世界,不如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讽诵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
尔时,世尊告净观菩萨:「善哉,善哉!族姓子!乃能于如来前作师子吼。云何?族姓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讽诵此法璎珞,复有恒沙众生成就五戒,其福宁多不乎?」
净观菩萨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故不如善男子、善女人得法璎珞无尽之藏,其功德福不可称量,百倍、千倍、万倍、巨亿万倍,不可以譬喻为比。何以故?一恒沙众生成就五戒,皆由法璎珞而得具足诸道果报。」
佛复告净观菩萨:「云何?族姓子!若有一恒沙众生,尽得五通皆悉成就,加修五戒十善,其功德福宁为多不?」
净观菩萨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故不如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讽诵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何以故?一恒沙众生悉得五通各各成就,皆由法璎珞而得具足诸道果报。」
佛复告净观菩萨:「云何?族姓子!若有一恒沙众生,行四等心慈悲喜护,行第一禅、第二、第三、第四禅,念持喜安自守,复行四空定,一一具足,其功德福宁为多不?」
净观菩萨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故不如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讽诵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何以故?一恒沙众生行四等心慈悲喜护,行第一禅、第二、第三、第四禅,念持喜安自守行四空定,皆由法璎珞而得具足诸道果报。」
佛复告净观菩萨:「云何?族姓子!若有一恒沙众生,尽得须陀洹果断诸妄想,皆悉成就了了通达,其功德福宁为多不?」
净观菩萨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故不如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讽诵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何以故?一恒沙众生悉得须陀洹道一一成就,皆由法璎珞而得具足诸道果报。」
佛复告净观菩萨:「云何?族姓子!若有一恒沙众生,尽得斯陀含果,无复狐疑悉皆成就,其功德福宁为多不?」
净观菩萨复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故不如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讽诵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何以故?一恒沙众生悉得斯陀含,一一成就而无狐疑,皆由法璎珞而得具足诸道果报。」
佛复告净观菩萨:「云何?族姓子!若有一恒沙众生尽得阿那含果,无复狐疑悉皆成就,其功德福宁为多不?」
净观菩萨复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故不如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讽诵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何以故?一恒沙众生悉得阿那含,一一成就而无狐疑,皆由法璎珞而得具足诸道果报。」
佛复告净观菩萨:「云何?族姓子!若有一恒沙众生尽得阿罗汉果,无复狐疑悉皆成就,其功德福宁为多不?」
净观菩萨复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故不如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讽诵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何以故?一恒沙众生悉得阿罗汉,一一成就而无狐疑,皆由法璎珞而得具足诸道果报。」
佛复告净观菩萨:「云何?族姓子!若有一恒沙众生悉得辟支佛,一一成就而无狐疑,其功德福宁为多不?」
佛言:「故不如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讽诵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何以故?一恒沙众生悉得辟支佛,一一成就而无狐疑,皆由法璎珞而得具足诸道果报。」
佛复告净观菩萨:「云何?族姓子!若有一恒沙众生,成一住行發意趣道,修十八法、三十七品、空无相愿,其功德福宁为多不?」
净观菩萨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故不如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讽诵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何以故?一恒沙众生悉得成一住行發意趣道,修十八法三十七品空无相愿,一一成就而无狐疑,皆由法璎珞而得具足诸道果报。」
佛复告净观菩萨:「云何?族姓子!若有一恒沙众生,超一地住第二地,修行八法并修十八法、三十七品、空无相愿,其功德福宁为多不?」
净观菩萨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故不如善男子、善女人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何以故?一恒沙众生超一地住第二地,修行八法并十八法、三十七品、空无相愿,一一成就而无狐疑,皆由法璎珞而得具足诸道果报。」
佛复告净观菩萨曰:「云何?族姓子!若有一恒沙众生,超一地、二地在三地中,修五净法行五观法,修行八法并十八法、三十七品、空无相愿,其功德福宁为多不?」
净观菩萨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故不如善男子、善女人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何以故?一恒沙众生超一地、二地在三地中,修五净法行五观法,并修八法及十八法、三十七品、空无相愿,一一成就而无狐疑,皆由法璎珞而得具足诸道果报。」
佛复告净观菩萨曰:「云何?族姓子!若有一恒沙众生,从一地二地三地住四地中,修四法及七观行并五净法,行五观法,修行八法并十八法、三十七品、空无相愿,其功德福宁为多不?」
佛言:「故不如善男子、善女人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何以故?一恒沙众生在第四地,修行四法及七观行,修五净法行五观法,修行八法及十八法、三十七品、空无相愿,一一成就而无狐疑,皆由法璎珞而得具足诸道果报。」
佛复告净观菩萨曰:「云何?族姓子!若有一恒沙众生,在五住地修十二法心意不惑,堪任教化及修四法行七观行,修五净法行五观法,修行八法及十八法、三十七品、空无相愿,其功德福宁为多不?」
净观菩萨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故不如善男子、善女人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何以故?一恒沙众生在五地中,修十二行心意不惑,堪任教化及修四行、修五净法,行五观行、行七观行,修行八法及十八法、三十七品、空无相愿,一一成就而无狐疑,皆由法璎珞而得具足诸道果报。」
佛复告净观菩萨曰:「云何?族姓子!一恒沙众生皆在六地,行六度无极:布施、持戒、精进、忍辱、一心、智慧,修十二法心意不惑,堪任教化及修四法、行七观行,修五净法、行五观法,及修八法及十八法、三十七品、空无相愿,其功德福宁为多不?」
净观菩萨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故不如善男子、善女人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何以故?一恒沙众生在六地中,行六度无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修十二法堪任教化,及修四法、行七观行,修五净法、行五观行,及修八法及十八法、三十七品、空无相愿,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一一成就而无狐疑,皆由法璎珞而得具足诸道果报。」
佛复告净观菩萨曰:「云何?族姓子!一恒沙众生在七地中,逮不退转行十三法,毕志坚固当成无上等正觉,得四无畏,获四辩才,行六度无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修十二法心意不惑,堪任教化及修四法、行七观行,修五净法、行五观行,及修八法及十八法、三十七品、空无相愿,其功德福宁为多不?」
净观菩萨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故不如善男子、善女人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何以故?一恒沙众生在七地中逮不退转行十三法,毕志坚固当成无上等正觉,得四无畏获四辩才,行六度无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修十二法心意不惑,堪任教化及修四法、行七观行,修五净法、行五观行,及修八法及十八法、三十七品、空无相愿,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一一成就而无狐疑,皆由法璎珞而得具足诸道果报。」
佛复告净观菩萨曰:「云何?族姓子!一恒沙众生在八地中立童真行,成就十二妙法及五慧业行十三法,毕志坚固当成无上等正觉,得四无畏获四辩才,行六度无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修十二法心意不惑,堪任教化及修四法、行七观行,修五净法、行五观行,及修八法及十八法、三十七品、空无相愿,其功德福宁为多不?」
佛言:「故不如善男子、善女人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何以故?一恒沙众生在八地中立童真行,成就十二妙法心意不惑,堪任教化及修四法、行七观行,修五净法、行五观行,及修八法及十八法、三十七品、空无相愿,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一一成就而无狐疑,皆由法璎珞而得具足诸道果报。」
佛复告净观菩萨曰:「云何?族姓子!一恒沙众生在九地中,必当坚住得佛无量神德之业,尽舍诸法不复修习,进当成佛无复退转,其功德福宁为多不?」
净观菩萨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故不如善男子、善女人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何以故?一恒沙众生在九地中立童真行,成就十二妙法,心意不惑堪任教化,如此之比满十方恒沙及前一地二地乃至九地,故不如法璎珞业,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一一成就而无狐疑,皆由法璎珞而得具足诸道果报。」
尔时,世尊告净观菩萨:「如我今日如来、至真、等正觉三界独尊,尽统三千大千世界,故号天中之天。斯由法璎珞业而得成就,其功德福不可称量,具足深要诸道果报。」
尔时,有菩萨名曰辩通,即从座起,长跪叉手,前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心意好乐,欲得修习法璎珞者,云何用心?当行何法而得成就法璎珞慧?」
佛言:「善哉,善哉!族姓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修习法璎珞者,当去妄想不生识著,诸念具足得入众定,游至十方无量世界,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承事供养诸佛世尊。何以故?皆由无识著想,而得具足诸道果报。」
尔时,佛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大众普来会者,及菩萨摩诃萨:「谁能堪任于如来前,说有行无行不可思议众智之门?」
尔时,一切大众闻如来说有行无行不可思议众智之门,默然不对。尔时,世尊放舌相光明,普照无数无量国土,使无量众生皆见光明,其见光者,皆發无上正真道意。
时东方去此十亿江河沙数,过是数已有佛土名莲华净,佛名净教如来、至真、等正觉,见释迦文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佛土,即遣菩萨万二千人来至忍土,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南方去此十亿江河沙数诸佛国土,有佛名一道,复见光明,寻遣菩萨八千大士来至忍界,至如来所,绕佛三匝在一面坐。
西方去此七江河沙等诸佛世界,有佛名曰无碍如来、至真、等正觉,见此光明普有所照,即遣千二百大士,尽得神通行过魔界,来至忍土,至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北方去此十三亿江河沙数,有佛土名曰如(乡本妙)像,佛名正意如来、至真、等正觉,复见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寻遣五万菩萨,悉皆神足六通清彻,来至忍界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东北角方去此八江河沙数,有佛土名曰除垢,佛名等行如来、至真、等正觉,见此光明,复遣菩萨七千大士来至忍土,至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东南角去此三亿佛土,有佛国名曰积宝,佛名善积如来、至真、等正觉,复见光明,寻遣七百正士,皆得神通获无碍慧,来至忍界,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西南角去此十江河沙数诸佛国土,有佛土名曰一相,佛名等慧如来、至真、等正觉,见此光明,寻遣千五百大士来至忍界,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西北角去此十四亿江河沙数诸佛国土,有国土名曰清净,佛名众德如来、至真、等正觉,见此光已,寻遣五千菩萨来至忍界,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上方去此过众生界,复过二恒沙世界,有佛土名曰普慈,佛名弘等如来、至真、等正觉,见此光明,寻遣五千菩萨来至忍界,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下方去此三十二亿江河沙数,有佛土名曰坚固,佛名不舍弘誓如来、至真、等正觉,见释迦文佛放大光明,复遣十千大士从下方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世尊见众坐已定,便告诸来会者:「吾今当说有行无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从须陀洹乃至阿罗汉,未得如来道慧藏者,斯等之类不在圣例。」
尔时,座上有九万二千无著阿罗汉,从异方世界来诣忍土,欲从如来听法璎珞有行无行。今闻世尊吐如此教,若善男子、善女人,从须陀洹乃至阿罗汉,未践如来道慧藏者,斯等之类不在圣例。是时,九万二千得道阿罗汉,诸漏已尽缚结以解,更不受生如实知之。时摩诃迦叶、阿若拘隣、舍利弗、摩诃目犍连、宾头卢、摩诃迦旃延、离越、须菩提、满愿子,九万二千人等,即从座起,头面礼如来足,绕佛三匝各自长跪,前白佛言:「世尊!我等虽得四果、六通清彻,犹尚不如凡夫行人。所以然者,今闻如来说道慧深藏,非我等所入境界。唯愿,世尊!得闻斯法,使久寐众生永无犹豫。」尔时,世尊默然不对。
时,大迦叶重白佛言:「我等罗汉虽获称为佛子,皆是如来之咎,非我等过。何以故?若使如来誓无三乘者,我等岂非成等正觉乎?何为如来不见听在圣例乎?」
时,大迦叶及九万二千真人,尽脱袈裟,哀号悲泣五体投地。当尔之时,三千大千刹土六变震动,诸天、龙、鬼神、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乾塔惒、人及非人怪未曾有。
尔时,世尊欲解诸人心中狐疑,便舒右手扶迦叶起,各使复坐。尔时,世尊即说斯偈:
尔时,座上有无央数众生闻如来说此偈已,悉皆發意,信乐欲闻道慧深藏甚深之法,皆發无上正真道意。复有无央数众生,正心解脱得尽信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