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佛教绪言

一 人间佛教的展开

契理与契机佛法所最著重的是应机与契理契机即所说的法要契合当时听众的根机使他们能于佛法起信解得利益契理即所说的法能契合彻底而究竟了义的佛法要著重这二方面才能适应时机又契于佛法的真义如专著重于契理或不免要曲高和寡了如专著重于应机像一分学佛者只讲适应时代而忽略了是否契合佛法的真义这样的适应与佛法有什么关系现在所揭示的人间佛教既重契机又重契理就契机方面说著重人间正行是最适合现代的需要而中国又素来重视人事別的不说如印光大师他平生极力弘扬念佛往生却又提倡「敦伦尽分」这名词虽是儒家的但要在这人间做成一像样的人尽到为人的本分作为求生西方的基础他是没有忽视佛教在人间的重要意义民国以来佛教的法师居士都有适应社会的感觉或办慈善教育事业等不问成绩如何但确是认识并倾向于这一方面——佛教是人间的人间佛教的论题民国以来即逐渐被提起民国二十三年《海潮音》出过人间佛教专号当时曾博得许多人的同情后来慈航法师在星洲办了一个佛教刊物名为《人间佛教》抗战期间浙江缙云县也出了小型的《人间佛教月刊》前年法舫法师在暹罗也以「人间佛教」为题来讲说总之人间佛教的时机适应性确是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了人间佛教不但契应时机更是契合于佛法的深义大家应努力来弘扬

人生与人间太虚大师在民国十四五年提出了「人生佛教」在抗战期间还编成一部专书——《人生佛教》大师以为人间佛教不如人生佛教的意义好他的倡导「人生佛教」有两个意思对治的因为中国的佛教末流一向重视于——一死二鬼引出无边流弊大师为了纠正他所以主张不重死而重生不重鬼而重人以人生对治死鬼的佛教所以以人生为名佛法的重心当然是了生死成佛道但中国佛弟子由了生死而变成了专门了死如《临终饬要》《临终津梁》《临终一著》等书都是著重于死的我在香港遇见某居士还说「学佛就是学死」一般的学佛修行动机每每如此即为了将来死得好禅宗的「腊月三十日到来作得主」也只是死得好的证明大师曾为此写了〈生活与生死〉一文认为佛教的本义是解决生活在生活问题的解决中死的问题也就跟著解决了其实佛教的了生死并没有错生死是生死死生生生不已的洪流包含了从生到死从死到生的一切解决这生生不已的大问题名为了脱生死如不能了生那裡能了死这那裡可以偏重于死而忽略于生

中国学佛者由于重视了死也就重视了鬼中国传统的宗教是人死为鬼虽接受了佛教的轮回说相信鬼可转生为人但他们只知道人与鬼的互相转生而每忽略了人死不一定为鬼可以人死为人人死为天所以学佛者甚至往生净土的信仰者也还是不愿为鬼而又预备做鬼死了用种种的饮食来祭祀他(依佛经说唯有饿鬼才需要祭祀)烧冥衣给他穿化锡箔冥洋给他用扎纸房给他住佛教中不但应赴经忏著重度亡而且将中国的一些迷信习俗都引到佛门中来这完全受了中国「人死为鬼」的恶影响其实一人死了不一定生于鬼趣或生地狱畜生或生到天国或仍来人间即使想到死亡也不应预备作鬼无锡的丁福保以为信佛先要信鬼大师以为这不免加深了鬼教的迷信为对治这一类「鬼本」的谬见特提倡「人本」来纠正他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儒家还重视人生何况以人本为中心的佛教大师的重视人生实含有对治的深义显正的大师从佛教的根本去了解时代的适应去了解认为应重视现实的人生「依著人乘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保持人乘的业报方是时代所需尤为我国的情形所宜由此向上增进乃可进趣大乘行使世界人类的人性不失且成为完善美满的人间有了完善的人生为所依进一步的使人们去修佛法所重的大乘菩萨行果」(〈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大师曾说「仰止唯佛陀完就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即人生而成佛显出了大师「人生佛教」的本意

人生佛教是极好了为什么有些人要提倡人间佛教呢约显正方面说大致相近而在对治方面觉得更有极重要的理由人在五趣中的位置恰好是在中间在人的上面有天堂下面有地狱饿鬼与畜生可说在人间的旁边而也可通于上下鬼趣的低劣者近于地狱(有些宗教是不分的)所以阎罗王或说为鬼趣的统摄者又说是地狱的王而鬼趣的高级者即低级的天(神)畜生中高级的也通于天天神与鬼在一般宗教中虽从来有分別而实有混淆的形迹大概的说倾向于统一的永生的是天神(神教)教但也有多少不同如基督教的耶和华回教的阿兰是一神教如印度的梵天大自在天中国道教的元始天尊等是泛神教即有多神的倾向而统一的如倾向于杂多的死亡的即鬼灵(鬼教或巫教)教佛教是宗教有五趣说如不能重视人间那么如重视鬼畜一边会变为著重于鬼与死亡的近于鬼教如著重羡慕那天神(仙鬼)一边即使修行学佛也会成为著重于神与永生(长寿长生)的近于神教鬼的可分而不可分即会变成又神又鬼的神化巫化了的佛教这不但中国流于死鬼的偏向印度后期的佛教也流于天神的混滥如印度的后期佛教背弃了佛教的真义不以人为本而以天为本(初重于一神倾向的梵天后来重于泛神倾向的帝释天)使佛法受到非常的变化所以特提「人间」二字来对治他这不但对治了偏于死亡与鬼同时也对治了偏于神与永生真正的佛教是人间的唯有人间的佛教才能表现出佛法的真义所以我们应继承「人生佛教」的真义来發扬人间的佛教我们首先应记著在无边佛法中人间佛教是根本而最精要的究竟彻底而又最适应现代机宜的切勿误解为人乘法

二 人间佛教的三宝观

三宝在人间佛法无边实不外乎三宝我们学佛的第一要皈信三宝拿出家人说皈依三宝即加入僧团而学法由学法而趋于果证皈依的对象是三宝所学所证也不出此三宝如不能正确地信解三宝一切与外道的知见一样那名称是皈依三宝其实对佛法是极其陌生的

三世十方佛是极多的凡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普遍而正确的觉悟——正遍知慈悲智慧一切功德到达圆满的境地就称为佛单说佛不是指那一位佛而是通指三世十方的一切佛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佛有十方三世佛呢这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曾经有佛出世本师释迦牟尼佛就诞生在印度的迦毘罗国释迦种族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他也有妻有子出家后參学修行终于成了佛他常在摩竭陀国的王舍城憍萨罗国的舍卫城等弘扬正法到八十岁的时候在拘尸那地方入灭照这历史上千真万确的事实来看佛那一样不是在人间的释迦牟尼佛不是天神不是鬼怪也从不假冒神子或神的使者他老实的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增壹阿含经》)这不但是释迦佛一切都是人间成佛而不会在天上的又说「我亦是人数佛是由人而成佛的不过佛的断惑究竟悲智功德一切到达无上圆满的境地而已佛在人间时一样的穿衣吃饭来去出入他是世间的真实导师人间的佛弟子即是「随佛出家」「常随佛学」《法句经》说「具眼两足尊」眼即知见知见的具足圆满者即是佛佛在两足的人类中处最可尊敬的地位佛出人间人间才有正法由于有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才知道有三世十方诸佛从「佛佛道同」来说一切佛还不等于释迦佛吗

再从法宝说诸佛所证觉的诸法实相是法修行的道也叫法道与悟证的寂灭法本无所谓人间不人间的佛出世或不出世都是这样佛时常说「是法非佛作亦非余人作」那么为什么说法在人间因为本师释迦佛的说法是为人而说的在神鬼气氛浓厚的印度环境虽也偶为天龙等说法而重点到底是为了人间的人类如佛教根本教义中的十二缘起的识名色六处三支由初识——投胎识而有名色(肉团凝成)由名色而起六处(眼耳鼻等成就)这唯有此欲界人间才有这完整的生长过程他界如天与地狱等都是化身的顷刻即圆满六处那裡有此阶段又如无色界既没有色法即是有名无色处中也但有意处而没有眼等五处了佛这样的说明身心渐成的阶段即是约此界人间而说的又如生缘老病死(阿毘达磨者把病略去了但经说是有的)老与病其实也只是此界人间的情况地狱与天神可说都是没有的佛本为人说十二缘起等到以此论到一切即觉到有些不尽然其实佛没有为天为鬼而说此法门这是为人类而安立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都如此又六根对境生起六识这也是人类的情况许多下等动物——畜生是无耳无鼻的当然不会有圆满的十二处十八界色界的众生没有鼻舌识到了二禅以上前五识就都不起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分类实在是依人类而分別的谈到修道如天国畜生即没有律仪戒所以可以肯定的指出本是为人类而说的一切是适应人类的情形而安立的佛既没有依地狱天堂的情况而立法如有地狱法与天堂法那也只适合于地狱与天国也不是我们——人类所能信行的

说到僧宝不用说是在人间了出家五众(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比丘比丘尼)中除了人间其他众生都是没有的所以出家众的律仪戒唯是为人而说也唯是人所受所行的受戒时即曾问「汝是非人耶如是非人——天神与鬼畜即不得受戒依戒而摄僧依僧伽而住持佛法一切都是人间的何等明显

佛出人间为人说人法——人类所能解能行的人类得因此而增进而解脱的佛法修学者也即是人间贤圣僧三宝常住人间进一步说人间才有如法而完美的三宝佛在人间法与僧也无不在人间三宝本在人间这即是我们的皈依处如忽略此界人间的佛法僧而偏重他方天国龙宫无疑地会落入于死亡与鬼灵永生与天神的窠臼埋没了佛法的真义

人间与天上从三宝出现于人间说佛为创觉的立教者佛住世时生活起居与一般人相仿佛既不是神也不是神的儿子或使者他是真挚的人类导师人间有苦有乐穿的吃的住的都不能随心适意天上呢吃的是天厨妙供穿的是细滑天衣住的是七宝宫殿比人间的享受是不知好到若干倍人间寿命短天寿极长活到几百万年的不算回事人间的身量短而天身有的如须弥山那么高大光明晃耀有的以为佛与人一样太不够圆满能像天人那样的广大庄严就好了这一不能把握「人间佛教」的见解就现出了天上成佛的思想如说「色界究竟天离欲成菩提天上成佛是真佛人间成佛是化身这是现实人间的佛陀而天化了佛于色究竟天成佛即大自在天成佛于是佛梵合流印度婆罗门教徒便说人间的释迦牟尼佛是化身是大自在天的化身这样的弄得神佛不分使佛教在印度流于神秘迷妄走上了末路所以我们必须立定「佛在人间」的本教才不会变质而成为重死亡的鬼教或重长生的神教认定了佛在人间那么说法时也在人间佛法即是佛在人间的教化佛所表现的三业大用以语言为弟子们开示佛的行止举措对人接物身体一切的活动都是身教是为弟子们示范的尤其是他的大慈悲大智慧意业能感召人类佛的「三轮示导」即是人间佛法的根本怎能使法宝常在人间流行呢由出家在家的佛弟子切实的依教奉行而表现于身心中有经庙等传世表示出佛法的内容与精神如经典的文字即是用印度文写的所以经典传来中国是要有人——如鸠摩罗什及玄奘等翻译这因为是人间的佛法所以编集传译流通都有确凿的史实可考证不像外道的经书胡说是神说的是从天上送下来的因此更显得佛法在人间为了人间而说如为畜生(龙等)说鬼(夜叉等)说天(帝释)说那么用什么语文编集谁翻译而成为人语如以人间佛教的眼光来说如龙树菩萨从雪山老比丘处得大乘经这是很平实的事如说夜叉送来天龙传来那对于佛典的语文编集翻译一切都成为问题了佛经的编集开端都载明时间地方听众佛法本著重时地人的确实性这才能引人生信所以说「说时方人为令人生信故如佛在天上成佛说法那一切都不是你我——人类能知也只能适应于天上而无关人间的教化了我们是人需要的是人的佛教应以此抉择佛教使佛教恢复在人间的本有的光明(仁俊记)


校注

[A1] 民国四一年讲
[A2] 于【CB】于【印顺】
[A3]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10「于腊月三十日著得力作得主」(CBETA, T48, no. 2003, p. 215, c15-16)
[A4] (ref taixu::vol:1;page:p528)
[A5] (ref taixu::vol:24;page:p457)
[A6] 《增壹阿含经》卷26〈34 等见品〉(CBETA, T02, no. 125, p. 694, a4-5)
[A7] 《增壹阿含经》卷18〈26 四意断品〉「我今亦是人数」(CBETA, T02, no. 125, p. 637, b23)
[A8] (1)南传《法句经》273颂「八支道中胜四句谛中胜离欲法中胜具眼两足胜(2)《出曜经》卷13〈13 道品〉「道为八直妙圣谛四句上无欲法之最明眼二足尊」(CBETA, T04, no. 212, p. 682, a25-26)
[A9]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2〈71 道树品〉「一切法本性尔非佛作非声闻辟支佛作亦非余人作一切法无作者故」(CBETA, T08, no. 223, p. 378, c1-2)
[A10]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17「汝是非人不」(CBETA, T22, no. 1421, p. 117, c17)
[A11] 《成唯识论》卷7「此何界后引生无漏或从色界或欲界后谓诸异生求佛果者定色界后引生无漏彼必生在净居天上大自在宫得菩提故」(CBETA, T31, no. 1585, p. 40, b18-21)彼=后【宋】【元】【明】【宫】
[A12] (1)《大乘法苑义林章》卷6「三轮別名者杂集第一说一神变轮二记心轮三教诫轮」(CBETA, T45, no. 1861, p. 357, b8-9)(2)《金光明经文句记》卷1「身业现化名神通轮口业说法名正教轮意业鉴机名记心轮三皆摧碾众生惑业」(CBETA, T39, no. 1786, p. 96, a26-28)
[A13] 《大智度论》卷3〈1 序品〉「说方令人心生信故」(CBETA, T25, no. 1509, p. 75, c15)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在人间(卷2)
关闭
佛在人间(卷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