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财富观

一 叙起

我们信佛学佛是要依法而行这在昨天曾经说到如人间的财富问题佛法怎样指示我们也是佛弟子迫切需要知道的财富包括一切动产不动产国有的和私有的日常生活所需以及金银宝玉等都是可是我先得申明我现在所要讲的不是什么经济学也不是讨论出家人对于财富的态度及处理的办法现在要谈谈一般在家人对财富应怎样取得应怎样处理等问题

功德天与黑女先从一故事来说起我们中国人遇到家境困难生活无著或是生意不景气就去求财神在印度就是敬奉功德天——如供天仪轨所说的「南无第一威德成就众事大功德天」求功德天的恩赐财富故事就这样發生了有人家道衰落就供养功德天早晚都诚意的礼拜一直供养到两年居然得到了功德天的感应那天听见有人推门进来一看正是功德天穷人急忙起来以最敬虔而欢喜的心情去迎接功德天是一位最美丽的女郎可是当她将坐下时外面又有人推门穷人忙著去看时这回来的却是一位又黑又丑的女郎穷人阻止她进来可是那位黑女郎却一定要进来同时说「功德天是我姊姊我是她的妹妹——黑女我们姊妹是从来不曾分离的你请她即使不请我我也非来不可姊姊来赐与财富我是来销散财物的你见过有积聚财物而不散失的吗

这一故事说明了世上的一切财富都是无常的得来是那样艰难可是结果是不能不散失而且又散失得那么容易所以我们学佛的财富不可强求如散失了也不必过分的懊丧因为这是迟早要散失的反而应该注意财富应怎样得来得来了应怎样处理才不致让它无意义的消散了

毒蛇与福德资粮财富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再以故事来说明佛陀在世时每天实行乞食的生活阿难是佛的随身侍者一次佛和阿难又去乞食了走到中途(水沟旁)的时候佛忽回头对阿难说「阿难毒蛇阿难上去一看就说「毒蛇世尊」他们就走过去了那时有父子两人在田间工作听说有毒蛇就跑过来看看不看也罢一看两人有说不出的欢喜那裡有毒蛇沟旁土裡所露出的却是一坛黄金于是父子俩欢天喜地的把黄金搬回家去了得到了黄金怎么办呢取一块去金舖裡兑换金舖裡见他们是穷人心裡起了怀疑暗暗的去报告了官府一会儿便把父子俩捉了去再到家裡去搜索收藏的黄金一起查了出来审问明白就判定了盗取国王财物的罪名当时是波斯匿王时代法律上说凡藏于地下的都归国王所有这父子两人就以这个罪名而被判死刑在刑场上父亲忽然想起了对儿子说「阿难毒蛇」儿子一想比丘说的真不错现在是为黄金毒蛇所害而要死了也就望著父亲说「毒蛇世尊」监斩的是一位佛弟子听了他们的话觉得希奇就去报告波斯匿王王听了要父子两人回去问他们这两句话的由来他们于是把早上在田间遇到的事情说了国王知道这是佛与阿难说的对他们说「这是佛的开示现在你们信不信佛的话呢」回答说「真是毒蛇害得我们丧生失命怎么还不信呢」波斯匿王因他们信佛就把他们开释了这个故事说明了金钱是万恶的它使人堕落作恶丧失生命多少人为金钱而牺牲世上多少罪恶多少苦难不是从金钱而来吗这是近于小乘的见解从另一面说如把财富应用得当是大有利益的佛法要我们修福修慧如把财富来布施行善便是成佛的福德资粮什么叫资粮如旅行时非预备旅行资具粮食舟车等不可我们如發心学佛也非有资粮不可否则是不会成就的如以财富布施作福便是修集福德为成佛的资粮那么应用财富而得当不是最有意义的吗所以佛法对于财富决非一味的厌恶它看作毒蛇那样财富是毒蛇同时也就是资粮问题在你怎样处理它

二 财富由布施福业而来

由福业而非神赐说到财富简单的说一切都从布施福德而来从布施业因的感果得来我们所有的财富无论小至粒米大至全世界都是从我们的福业而来而不是什么神所赐予的神教的信仰者把他们的一切财物享受都看作神造而赐予享受的他们对日常的饮食都当作神赐而在感谢祂的恩典这原是「靠天吃饭」的幼稚想法但是佛说这是依我们自己所积的福德得来的在过去世中如造作了很多福业那么现在就有富有的享受反之便只有小小的福报甚至穷困到无以为生所以过去世的福业决定了我们现在的财富与享受

一切是神所赐予的理论上决不能使人满意例如婴孩初生他们所处的家庭为什么大有贫富的差別这不能说是他们对神的信仰有所不同如厚彼薄此神也就太任性而不平等了再说有多少人对神的信仰是虔诚的但一直过著穷困的生活这又怎样解释呢佛弟子不能信任神的恩赐认为一切要依自己自己的业力才决定自己的福报如何

从众缘而非定命财富从布施福业得来虽是绝对的定律但其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宿因或更待现缘如说过去积有福业现在享有福报那么现在的我们不是就可以坐享福乐吗一切可以不劳而获的定命论是不对的因为我们知道虽有布施业因而福报现前大抵还是要有现缘的有一笑话可以助明这个道理有人生下来后被很多算命的算定为命运好大福大寿此人因此而骄傲懒惰不肯工作坐享幸福他的妻子遇到这么一位丈夫也只有终日呕气一次她准备回娘家去住几天想到那位懒丈夫没有人烹饪送到面前他是不会去动手的可能会饿死于是便替他制了够半个月吃的大米糕中间留一圆孔挂在他的颈项上让他饿了好吃她去了近十天忙著回家来那知一进家门便见那位懒丈夫饿死在一边原来他懒得要命只吃到低头吃得到的部分连把大米糕转动一下也不肯动手这当然是笑话正说明了偏信前生福业是不成的

前生的福业有的能自然感报不须要功力如婴孩的生在富贵人家但更多是除了宿世的福业而外还要依自己现生的功力——现缘用一分的力量有一分的收获如农夫种田播下种子(如宿世施业)还得勤劳的灌水下肥除草(如现生功力)才会丰收不然坐等收获那是没有把握的除非少数的田土肥雨量足但虽有收成而产量不会多(如宿生的福业自然感报)种田是这样种福田而得福报也是这样所以不能专依宿生的福业还得靠现生的功力如专依宿业成为定命论那就像懒人一样结果可悲惨了佛法不是定命论请大家注意

得福果或造成恶因关于福报我想说几句话大家不要惊慌财富从布施的福业得来那么现在辛苦的做生意或从政或劳动而得的财富是由福业而来吗是的盗匪劫掠所得的或贪污欺诈所得的财物也都是福报吗是的这似乎太危险有财物就是有福报这不等于奖励作恶吗不会的依佛法说这些非法得来的财富从往因说虽从福业而来但从现缘——得财的方法说却是种下恶因了用不合法的手段得财甚至这分福报不能受用反而受到罪恶的苦报了

为善有善果布施必得福报但要依因果的正常法则去实现如种田的下种以后得老老实实的下一番功力——灌水下肥除草等秧苗自会逐渐的长大开花结实为我们所受用传说有一愚痴的农夫插秧以后天天去田裡观望而每次都非常失望因为苗生长太慢了一天到田裡去把所有的秧都给拔得高一些他才满意的回去可是第二天再去看时所有的秧都枯死了愚蠢的农夫不让秧苗正常的生發长大却以不合理的手段去促成秧苗的成长苗是长了而苗也就死了秧苗所以能生长因为有部分潜在土裡如土裡没有那拔也是不会长的福报也如此如没有前生的福业用非法的手段也还是不能得到但即使有宿生福业不以正法而得应得的财富福报得到时恶报也就在眼前了财富都由福业而来这是彻底的道理但有了福业还要用正常的方法去得到用非法的手段得财种下恶因真是把自己的福报糟蹋了所以佛说「如法求财不以非法

三 如法求财不以非法

什么是如法(依法合法)什么是非法呢一般人以为从辛劳职业得来的财物便是合法的其实未必尽然从非法职业得来的财富是种下苦因的这又有两类

非国法所许如从事的职业没有违犯国家(或是居留地国家)禁令的便是正业如国法所不许的——或不许民营的不许外侨经营的不许种植(如鸦片)或出卖的就不可以作国家的法令不论国民或侨民都应该遵守虽然国家的法令未必都是对的如不同意国家的法令认为不合理也得依正当的办法来求补救求改变切不可阳奉阴违触犯禁令

非佛法所许有些职业不一定是国法所禁的但依据佛法却是一种不正当的职业这就是以杀酒等解决生活的职业如屠宰渔猎或被雇负责杀人或制造杀生的器具等便是与杀有关的非法职业又如专门偷盗——小偷土匪或开设淫窟出卖淫画春药为生的或东欺西骗以说谎为职业的或酿酒开设酒馆等便是与盗酒有关的职业这些凡是良好的佛弟子是要避免的这一点不论在家或出家众都要互相劝勉不但自己不作还得劝教内善信共同避免触犯我们中国佛教徒对职业问题每不够注意有的是不知道有的明知道自己的职业是不合佛法的但或为了是祖先的遗业或为了生计改变的不容易还是做下去其实有真切的信仰真实的信解善恶因果就应该拿出勇气来改革不惜牺牲忍受痛苦来改革信佛就应依法而行希望作佛弟子的应特別重视这点

有的虽从事正常的职业但在职业上或与朋友往来上非法得财广义的说这都等于是窃取的因为非自己所应分得的而现在取得了是应该付给人的而现在却逃避了这种财物不应有而有一切属于非法其中有是一般性的也就是任何人都可能违犯的问题很复杂例子也多现在略举经典上常说的几点

(一)「窃取他物」这不是以偷盗为职业而是偶然的对于別人的财物起贪染心设法窃取或顺手牵羊的取为己有又如別人遗失的东西拾到了应该归还原主不但佛法如此现代的国法也如此如拾得而私藏起来也就等于窃取还有对国家都有纳税的义务如故意延不缴纳(如营业税所得税土地税等)或是偷漏捐税(走私以多报少等)这是减少国家收入增益自己财富属于非法得财

(二)「抵赖债务」借债应该归还如抵赖而故意不还是非法的不过有的不幸而事业失败破产了依因果律说来生也是要偿还的但他确是事业失败无款可还即不能说是非法可是有的事实上有能力归还借口失败而不肯清还债务这已是非法了还有故意倒闭他人的货款存款而自己是愈倒愈富这不但国法所不许佛法上也是恶中之恶

(三)「吞没寄存」有把现款存放到別人的名下或是金宝财物为了外出等原因寄存在亲戚朋友家裡但日子一久受人寄存的便抵赖说并无此事说那些是他自己所有的还有把金钱和一些重要的手续委托知己寄存在友好处等到寄托人死了受托人便吞没寄存的一切欺负他的后辈这都属于非法之例

(四)「欺罔共财」几个人共同投资组成一个公司公司的财产便是股东的共财如某一股东负责在公司办事拿出偷天换日手段偽造账目欺弄股东把共有财富转移到自己的腰包去又如弟兄的共有财产未分家时有的先于中窃取化公为私这都是欺罔共财的非法事项

还有一些非法的取得不是一般人所能犯而只是有关人所能犯的也略说几种(一)「因便侵占」或服务政府机关或服务工商行号或服务社团学校利用地位及职务上的便利而损害服务事业的财物这种情形实在太多了有些甚至是被人看作惯例的采办的从中取回佣金浮报旅费或交际费低价卖出高价买进而自己从中分得一分总之为了个人利益使服务的事业少收多支都可说是因便侵占的非法

(二)「借势苟得」这是一般从政人员所最易犯的利用权势及职务非法得财的办法真多如人向某机关办理某项手续裡面的负责人不替你办理或问题层出不穷让人走上好几回还说过几天来等得急了或是事情不能拖延太久只好去贿赂他们或买礼物送他财物一到问题简化工作变得极有效率这是留难的一例有的查到民家或商店有小小违犯禁令的事情如售货而不开货单或不盖店印等于是表示问题严重以种种来威吓其实不一定是忠实执法而只要人情到了就完事这是威吓的一例还有是走进商店行号或者民间富户故意刁难甚至设局陷害说你犯下什么罪要举發你你怕事怕麻烦只有以金钱去讨好他这是诬陷敲诈的一例还有得财枉法或纵容亲属收容贿赂等真是花样繁多这是社会的病态政治上的罪恶奉佛的弟子们守法而不贪这些非法财富才是

(三)「经营非法」出资本从事工商事业获得合法利润本是极正当的但其中也有许多非法的我不是内行人当然说不上内行话扼要的说货不真价不实量不足获得分外利润的都是以假的作真的卖把次等货当上等货卖冒用他家商标欺蒙顾客多得利益价不实有讨价还价的恶弊这本来无非想遇到不知时价的可以多卖几元等到风气造成大有非漫天讨价不可的情况真是害人害己分量不足又如斗秤不公大进小出等至于不顾国计民生乘机抬价囤积居奇等不但为佛法所不许有时也会受到政府的取缔经营事业一定要以合法的手段谋取合法的利润由于人心不良社会病态所造成的非法取财的流弊是会有报应的大家应互相警惕如法求财才能无害于人有利于己

现在举一故事来说明决不可非法得财佛弟子舍利弗在家时很有地位自然就有些有地位的朋友他的好友中有名叫陀然梵志的舍利弗出家以后常在外方弘法一次回到了家乡陀然梵志当然是他所关怀的一位有人告诉他「陀然依赖自己的地位势力作种种不法的行为从中取利他是勾结人民要胁政府同时又勾结政府欺压老百姓」舍利弗听了心裡为他的老朋友难过一天见到了陀然想起他的不法行为就以老友的身分呵责他不该那样的胡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陀然解释为出于不得已「为了孝养父母培育儿女还要修福积德祭天神祖先等没有钱怎么办呢」舍利弗告诉他「就是为了供养父母培育儿女修福祭祖也是不可以非法取财的」舍利弗知道他是一篇鬼话所以进一步追问「真的是为了这些吗」陀然与舍利弗是宿生有缘的也就说实话了原来他有一位妻子衣食住行样样要讲究天天要钱花没有钱就连吵带闹弄得家庭不安陀然为了这所以才胡乱搞钱舍利弗大不以为然说他愿为妇女的奴隶自己作恶而不顾将来的恶报劝勉他要为自己而重新做人

这个故事开示了我们凡是非法得来的钱财无论出于什么良好的动机都是罪恶对于这点佛法毫不妥协至于为了满足妻女的贪欲而自甘下流那更不要说了人不能不依财物而生活但财富要以清净的如法得来一不谨慎种下恶因苦报是自己的呢

四 财富的处理

远离非法而依法得财所得的财富应怎样处理这略有两大原则第一奢俭适中不要过于悭吝被讥为饿死狗守财奴又要量入为出不可过分耗费而致家庭经济日见困难这不但平常费用要有节度就是供养三宝也一样的要量入为出虽然信心恳切乐意施舍如由此而引起家庭经济的困窘也会發生障碍的第二蓄用兼顾由正业得来的财物佛指示我们一个使用的方法是几方面都顾到的适当计㓰这就是将每年的如法收入作四分支配

(一)资用把一分财物用作经常的生活费用包括儿女教育费等在财力可能时每人应有适当的生活水准不可奢侈却要足够(二)积蓄人事无常我们有时会生病将来还会老平时也总有意外的必须支出所以在每年的收益中应保存一分作临时支出以及养老等费积存虽是少少的数目也是极有意思的不但可避免临时的困窘求人也可养成不浪费的习惯近代的奖励储蓄用意也与此一样(三)经营无论从事那一职业都应在每年的收入中分出一分为事业费多辟田园也好增设工厂也好增加资本也好充实学力及工作技能也好这样才会增加收入使财富增长累积起来(四)作福人不能专为自己专为现世应顾到社会利益以及自己的后生福乐所以对社会公益(文化慈济事业)三宝法益(供养护持)都要分一分收入来作福这不但是自己积福德也是为人群谋幸福像这样四方面顾到的经济支出预算便是最健全最合理的财富处理法

五 财富究属于谁

财富到底是属于谁的这个看来简单的问题实际上非常复杂这要从三方面去说

从先前的因缘说那就是「宿因则共现缘或別」这是说从以前业感而有的宿因说大地河山一朵花一株草这些(一般看作)自然而有的都是大家共业所感的不但是人也还是畜生等所同感的如披拂的春风和暖的日光山石土壤这不都是共有的吗凡是共业所感的不是一人的力量所能转移如大家的善业增上就会进步而逐渐的清净庄严如恶业增上就会衰退而成为贫瘠荒凉经过了人的功力(也还有前生业力的彼此不同)这些自然物就有属此属彼的差別所以说「现缘或別」如本是荒地有人加以垦殖土地转为肥沃收成也多而又好如林木经人工采伐运输加以制造而成用具这就不再是一切共有的了然以农业品来说土地本不是个人的要垦殖需要农具是工人制成的农具所用的铁又是从矿山采取经锻炼等而成此外肥料种子水利一切都与现缘的人功有关如究竟的推论起来如佛法所常说的一法从一切法成一法助成一切法所以一切现缘所有物也都有共同的意义不过依功力——现缘的主要或旁助不同显出属此属彼的差別罢了

如从当前的摄受说那就是「摄取则別受用或共」摄取是有所摄属而成为某方所有的——是个人的是一家的某一社团的某一国家的虽其中也有是多人所公有的但主权有了摄属便成为不共于他(別)的土地或财物了这种私有的摄属由于自私的占有欲知识的不充分每每超出其应得的限量根据上面所说的宿因现缘来看不一定是合理的甚至如古代的以人为奴隶看作自己的财富而可以买卖(到现在人类还以牛马等为自己所有而自由的加以奴役或杀害)又如某国人發现一岛屿就被看作该国所有或者禁止別人移殖又如侵略者以武力取得別国的领土或权益也被看作合法不过世间原是不太理想的原是不离自我的私有观念的(无我就出世了)加上财富本身含有「现缘或別」的成分所以自然的会成为私有制这种摄取而属此属彼不一定理想但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必然的产生成文或不成文的法规而防范相互的侵占在时代的演变下——知识进步道德进步自会逐渐的走向合理如民生主义进步到耕者有其田都市土地涨价归公等如知识更發达道德更进步现缘更密切(人类的关系更切)相信会逐渐到达「大同」境地也就是更合于「宿因则共现缘或別」的法则然而世间永久是世间摄属的私有性也永久会存在的如真能完全超出私有的摄属关系那只有净土了

由于「宿因则共现缘或別」的关系侭管财富的摄属私有化论到受用还是可能共用的如农夫的庄稼麻雀们要来分享他的果实如栽植花木不准人摘取也得让人观赏即使围起来谢绝參观花香阵阵还是要随风而送到別人的鼻中你打开收音机倾听优美的歌曲不知你的邻人也正在受用呢房屋是你的如偶然暴雨路人来簷前避避雨终该是可以的吧在战争时期国家可以征用空著的房屋难民也可以临时住用如大家到了无衣无食那么你所有的衣食也就难于保持私有了众生是展转互助相成的「宿因则共现缘或別」的东西虽不妨摄取而成私有但受用却可能共同呢

如约将来的果报说那就是「保藏不定属于自己享受不再属于自己施诸悲敬才真属于自己」这一判別是应该分別解释的

(一)「保藏不定属于自己」积聚的财物变成不动产也好存入银行也好埋藏也好不一定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佛经说五家所共——水灾火灾盗匪恶王不肖子孙火两灾可以毁坏辛苦得来的财物匪与恶王可以强夺我们的财富不肖子孙把父祖辛劳的积蓄任情的挥霍现代的问题更多战争破坏币制贬值等每有富翁在几天内什么都完了其实大家不免一死终归无常蓄积的一切资财什么也带不去还是你自己的吗积蓄些养老防灾本来不可说不对但有人愚蠢无比富有的资财不肯供给他的父母儿女慈善事业更不必说连自己也舍不得用真不知财富是做什么的传说有一老人积蓄的黄金埋在屋外的墙脚边每天吃饱了便到墙边去看看满意的欣赏他的黄金这样日子久了难免被人识破暗暗地把藏金都拿走了第二天老人又去欣赏他的积蓄时發觉黄金已被盗掘了这可伤透了他的心号啕痛哭哭得邻舍都惊动了他诉说黄金被窃后有人问他「黄金埋藏多久了要使用它没有」他说「埋藏已十年多了并没有动用过因为每年收入丰余不需要用它」于是有人向他提议「这好办好在黄金是埋藏而不需用的那可以包几块土砖照旧埋在那裡当它是黄金每天不照样可以去看看可以满意的欣赏它吗」这故事说明了某些无谓的保藏只是满足他的私有欲而已并无实用而结果终究是散失了

(二)「享受不再属于自己」有以为自己的财物自己有权支配享受所以纵情的浪费他是怎样的富有呀不知道这么一来再贫穷也没有了如有一千斤谷子收藏起来日子久了谷子不是变质而不能再吃便是为鼠雀等逐渐消耗光专于保藏而不用的也如此所以上面说保藏不定属于自己但此千斤谷子如把它一起煮饭吃了虽然并不损失可是吃完以后什么也就没有了财富专为自己所享受恰好如此所以说享受不再属于自己过去的福报享受完了未来的福业什么也没有这不是最大的贫穷吗

(三)「施诸悲敬乃真属于自己」积蓄的终会散失享受了就此没有那么就得把现有的财富分一分来作福修德为将来受福种子譬如一千斤谷拿一部分去下在田裡加上肥料功力就会有十倍百倍的更多收入这样如分一分财富去布施让大家受用为佛教文化慈善而使用便是努力于福报的再生产布施似乎是损失(如种谷腐烂)而实能引發未来丰满的福报(如收成更多)老子说「既以与人己愈有」可借以说明布施得福的道理谷子下种时当然希望丰收把它播下好田地不能撒在沙石上布施作福也如此有两种良好的福田功德最大(一)悲田把财富分一分去抚恤孤寡施舍医药救济灾难等这些社会福利救济事业便是种福于悲田中因为这是值得同情怜悯的对象(二)敬田为儿女的孝养父母做佛弟子的敬奉三宝等这都是种福在敬田中因为这是值得尊敬的对象凡是种福于悲敬二田现生或将来一定会得良好的福报布施时引起「施福业」随逐行人从今生到来生成为水不能淹恶王不能夺自己的财富所以说施诸悲敬乃真属于自己

上面所说的都还是一般的声闻行者菩萨行者还有更好的主张更好的处理更永久的财富现在为时间所限只好留著不说了(贤范小娟合记)


校注

[A1] 民国四四年讲
[A2] 《大庄严论经》卷6「佛告阿难『是大毒蛇』阿难白佛『是恶毒蛇』」(CBETA, T04, no. 201, p. 289, c5-6)
[A3] 坛【CB】罎【印顺】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在人间(卷9)
关闭
佛在人间(卷9)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