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方外志卷第二十五

文章考

陆机王子乔赞

遗形灵岳 顾景忘归 乘云倐忽 飘飖紫微

江淹王子乔赞

子乔好轻举 不待炼银丹 控鹤上窈窕 学凤对巑岏 山无一春草 谷有千年兰
云衣不踯躅 龙驾何时还

白云赞

紫烟世不觌 赤鳞庖所捐 白云亦海外 葐蒀起三山 萧瑟玉池上 容裔帝台前
欲知清都里 乘此乃登天

陆龟蒙怪松图赞并序

有道人自天台来示余怪松图披之甚骇人目根盘于岩穴之内轮茵偪侧而上身大数围而高不四五尺礧磈然蹙缩然榦不暇枝枝不暇叶有若龙挛虎跛壮士囚缚之状道人曰「是何奇怪之如是乎」予曰「草木之生安有怪耶苟肥瘠得于中寒暑均于外不为物所凌折未有不挺而茂者也况松柏乎今不幸出于岩穴之内虽正性不辱而方与石鬬卒不胜其压拥勇郁遏忿激讦然后大丑彰于形质天下指之以为怪木岂异乎人哉天之赋才之盛者蚤不得用于世则伏而不舒薰蒸沉酣日进其道摧挤势夺卒不胜其阨号呼呶拏發越赴诉然后大奇出于文彩天下指之为怪民呜呼木病而后怪不怪不能图其真人病而后奇不奇不能骇于俗非始不幸而终幸者耶」道人曰「然为我赞之」赞曰

松生阴隘 岩岳穴械 病乎不快 卒以为怪
拥肿支离 神差鬼疑 道人咨嗟 聿传其奇 或怪于形 或奇于辞 吾为怪魁 是以赞之

遵式智者大师功德赞(十二首)

大苏山悟法华三昧赞

游心法界诸心寂 如日依空不住空 三千实相顿圆明 八万尘劳等真净
灵山妙会依依见 宝塔全身了了观 不是亲逢南岳师 人谁识此深禅相

华顶峰降伏天魔赞

孤禅片石心弥净 寒拥深云夜未央 忽震于雷动地来 潜窥石恠掀天至
始觉鬼神才散灭 还为父母更绸缪 强輭消磨寂照功 神僧出现亲称赞

瓦官寺说《法华玄义》赞

鹫峰极唱经称妙 四十余年秘不谈 家业须逢嫡子传 髻珠不是随勋得
权实巍巍唯佛了 本迹汪汪补处疑 智者当时亲得闻 瓦官重更分明说

玉泉山说《摩诃止观》赞

九旬慈霔开圆行 十法融谈立妙乘 宝车高广具庄严 白牛肥壮行乎正
安御四缘游直道 能过十境到凉池 乘坏驴车满世开 稽首天台誓依怙

太极殿讲《仁王经》赞

百座似星环北极 四依如月出东溟 八辩洋洋万国安 双空荡荡千灾散
玉指竞鸣金殿响 牛香重發兽炉腾 稽首巍巍五忍身 堪消万乘殷勤礼

隋两国授戒赞

玉珮锵锵围法座 金炉霭霭对人师 拜手咸求服戒缨 倾眸不舍瞻慈相
五德精明如满月 二严深广类沧溟 人中师子法中龙 隋主从兹称智者

佛陇解《净名经》赞

行道霜林香径净 冥心月树石房寒 明净功夫只自知 幽深境界何人到
秉笔或因隋帝命 开经时感梵僧来 我等当时恨不逢 归命天台禅智海

灵石寺开《涅槃》万句解脱赞

海山一点秋光里 金阁危层翠嶂闲 万句圆开解脱门 千徒竞拥慈悲室
经桉夜分江墅月 讲钟寒彻水村家 三德弥资二观明 无人共饱醍醐味

放生池上讲〈流水品〉赞

方舟泛泛清江上 法语劳劳碧浪心 两岸香飘野老随 中流磬發金鲜跃
计诩狱中曾赴难 修禅堂上解酬恩 而今依旧簄梁多 慈眼他方应悯见

石城金刹现善寂赞

化缘火灭机薪尽 端坐冥冥石像前 诸子号咷竟不还 群生盲瞑谁开导
星河惨淡金波缺 云谷飕飗鸖树低 百金妙药寄章安 犹恨无人付禅慧

帝封灵塔全身赞

跏趺宛似安禅貌 闭塔犹同揜定房 初夜流光彻远林 有时弹指闻深院
年年紫诏离金阙 岁岁皇华启石门 最后开封失旧身 不知全往何方去

普生佛刹赞

慈修天眼应遥见 六十余州旧结缘 既将种子播良田 须为萌芽作甘雨
父去谩留身后药 亲离空系醉中珠 神州佛陇愿重游 速使群生开佛慧

志磐〈天台诸祖赞〉(十首)

高祖龙树尊者赞

章安有言「智者《观心论》云『归命龙树师』验知龙树是高祖师也」辅行释之曰「智者应称龙树为曾祖师若以尊上为高则如汉齐诸君并指始祖为高所谓功德无上谥为高耳今家亦以龙树为始祖故智者指为高祖也

夫传佛心宗绍隆道统后人尊之通称为祖故金口祖承二十四圣皆以祖为称也下至此土九祖相继亦此义焉是知今言高者诚如荆溪功德无上之义非同俗闲曾高之称也

二祖北齐尊者赞

北齐以上哲之姿独悟中观而当时诸师无与竞化非明最嵩鉴所能知也既以口诀授之南岳而北地门徒曾无传者盖当高氏政乱国蹙之日宜此道之不能显也南山传僧逸而不载亦岂无所考邪慈云云「得龙树一心三智之文依论立观于兹自悟岂曰无师

三祖南岳尊者赞

南岳以所承北齐一心三观之道传之天台其为功业盛大无以尚矣故章安有曰「思禅师名高嵩岭行深伊洛十年常诵七载方等九旬常坐二时圆证」师之自行亦既勤矣至于悟法华三昧开拓义门则又北齐之所未知故荆溪亦云「文禅师但列内观视听而已」可不信哉

四祖智者大师赞

舍天台之学而欲识佛法意者未足与议也故目夫圣教东度经论偏弘唯任己心莫知正义齐梁之际挺出诸贤盛演《法华》立言判教一音四相之说四时六宗之谈众制纷纭相倾相夺南三北七竞化当时犹夫粟散小王妄自尊大而不知金轮飞行统御四海威德之盛也

惟我智者大禅师天纵之圣备诸功德以为缵承祖父三观之绪未遂光大于是约《法华》悟门说《止观》大道立经陈纪为万世法至于盛破光宅则余者望风徧难四宗则它皆失据宣布至化坐致太平非夫间生圣人其孰能为此大业者哉然则欲识佛法意者其唯天台之学乎

五祖章安尊者赞

昔在智者为佛所使以灵山亲闻《法华》之旨惠我震旦乃开八教明三观纵辩宣说以被当机可也至于末代传弘之寄则章安尊者以一徧记之才笔为论疏垂之将来殆与庆喜结集同功而比德也微章安吾恐智者之道将绝闻于今日矣

六祖法华尊者赞

世谓徐陵对智者發五愿轻身得出家学道证法华三昧嗣承祖位今详观愿辞何期心未深而所获更胜殊不知灵鹫同会咸为得入故能以自在力用或现宰官身或示比丘相昔徐陵今法华大权益物随愿出兴岂当以世间仕宦因福受报者比量之邪此意有权实二义唯明教者知之

七祖天宫尊者赞

或见梁氏《统例》「二威缄授其道不行」之言则便以为缄默无言坐证而已然梁氏此言将以张皇荆溪立言弘道之盛故权为之重轻耳要之讲经坐禅未尝不并行也不然法华听习千众天宫衣道无数为何事邪是知其道不行亦太过论

八祖左溪尊者赞

刺史张成绮状其行曰「师诲人无倦讲不待众一郁多罗四十余年一尼师坛终身不易食无重味居必偏厦非因讨寻经论不虚然一灯非因瞻礼圣容不虚行一步未尝因利说一句法未尝因法受一毫财遂得远域龙象邻境耆耋争趋以前填门拥室若冬阳夏阴弗召而自至也

九祖荆溪尊者赞

疏以申经记以解疏夫然后旨义始归于至当而后人得以守其正说大哉释签妙乐辅行之文其能發挥天台之道畴不曰厥功茂焉不有荆溪则慈恩南山之徒横议于其后者得以并行而惑众矣师之言曰「将欲取正舍予谁归」诚然哉宝训也本纪言搢绅受业者数十人知当时儒宗君子学此道者若是之盛今所闻梁李三四人耳惜哉

十七祖四明尊者赞

唐之末造天下丧乱台宗典籍流散海东当是时为其学者至有兼讲《华严》以资说饰暨我宋龙兴此道尚晦螺溪宝云之际遗文复还虽讲演稍闻而曲见之士气习未移故恩清兼业于前昭圆异议于后齐润以它党而外务净觉以吾子而内畔皆足以溷乱法门壅塞祖道四明法智以上圣之才当中兴之运东征西伐再深教海功业之盛可得而思是以立阴观妄別理随缘究竟蛣𧏙理毒性恶唯色唯心之旨观心观佛之谈三双之论佛身即具之论经体十不二门之旨要十种三法之观心判实判权说修说性凡章安荆溪未暇结显诸深法门悉表而出之以为驾御群雄之策付托诸子之计自荆溪而来九世二百年矣弘法传道何世无之备众体而集大成辟异端而隆正统者唯法智一师耳是宜陪位列祖称为中兴用见后学归宗之章今淛河东西号为教黉者莫不一遵四明之道回视山外诸师固已无噍类矣然则法运无穷之系其有在于是乎

僧江法智尊者赞

堂堂我师 法苑英才 子生皇宋 独步天台 荆溪往没 鄮岭重来
教门久塞 我师洞开 义雷迅發 迷蛰春回 绘仪罔及 奋藻难裁 焕然晬容 孰不钦哉

门弟子僧江稽首

骆偃法智大师真赞

道以功振 化以行施 识贻所导 解贻所规 信者兴仰 学者兴随
远则听范 迩则观仪 影响相契 闻见交驰 德兮斯茂 教兮斯滋 示顺世兮 存乎所表
流继裔兮 存乎所师

节度判官朝奉郎试大理司直兼监察御史云骑尉骆偃

史浩法智大师像赞

予昔与觉云连公游因缀其语为法智大师赞岁久不能记今为延庆询师得之乾道壬辰中元东湖真隐斋史浩曰「灵山一席俨在天台后十三叶复生奇才唱道四明讲肆宏开溥海声闻欲欲云雷章圣在御中使是来得法大旨皇心锡号「法智」宸章昭回抵今后学感仰崔嵬兰馨菊芳本一根荄呜呼是为法宇之柱石教鼎之盐梅宜兹幻影厯千古而无尘埃

宋会稽郡王文惠公史浩

希颜首座法智大师赞

四明延庆道场教主法智大师皇宋四叶天圣六年示灭迨今绍兴甲一百二十有九年矣月溪痴绝道人希颜顿首为之赞曰「行天台所难待而为二浙师记《毗陵》所未记而为百世法智者教门由此而光明孔硕延庆道场因之而声闻维扬矫矫乎摩云之标堂堂乎不世之器考之击之而随大随小钻之仰之而弥坚弥高于戏天台之有师也譬如泰山之有杞梓豫章巨海之有珠玑大贝东鲁仲尼之门而有颜子闵子西晋印手之室而有法师远师苟非积世愿力慈心岂能一朝开物成务稽首四明中兴之祖

元通方等陀罗尼经赞

斯经乃大圣之至言也佛世利物殊不可量灭后修之见诸传记故南岳修之阶乎不退智者修之遇乎胜相照禅师修之见乎昔咎喜禅师修之却乎宿怨梁朝晋安王中兵叅军陈针修之延寿至乎长年其余修者冥获深利不可胜相是知此经功德广大辩论筹算不得其涯元通伤叹深自念曰「迦文已灭慈氏未兴眇然一身备尝众苦何缘微善得续真乘复以鄙词揄敭圣语愿我与彼法界群伦纵以谤正法轮违佛明禁深堕无间大铁囹圄肢分剑林利锯红铜赤熖洞然之间以赞经善亦愿即念𠊳睹诸佛才闻玅法顿悟无生又恐尚以余𠎝复沉饿鬼饥渴众生残害修罗忿战人伦痴悦天宫欲乐众难之间以赞经善亦愿即念𠊳睹诸佛才闻玅法顿悟无生若有四众于斯赞语或毁而慢骂或誉而称扬或见而顶礼或闻而喜信是诸人等随舍寿日尽生净邦俱成正觉然后我与六道怨亲蠕动含识咸愿得如释迦调御宝王世雄华聚至人文殊大士一方恒沙一切诸佛声容相肩德望相齿追随谈论嬉游周旋高蹈大方之外安住真净之域冥于至乐浑于至神廓如也空如也了无得焉皆在乎一赞之功耳惟佛至尊及诸大士天龙鬼神愿长卫我满此里素」其赞辞曰

大道之源 孰麄孰精
何像不佛 何语不经 至谋无功 至圣无灵 没焉益高 隆焉益乎 昏昏愈昭 纷纷愈凝
机事千状 变化万形 焦鹏菌椿 一乎乾城 胡为匪质 胡为匪名 请其端倪 本绝指称 嗟兹坦途 翳乎群生
有念即妄 翻然失明 一豪既差 六影弗停 重苦微乐 更兴亘腾 茫茫长驱 萧萧修征
咎自己作 徒伤尔情 飞沉乱想 颠倒纵横 分受甘苦 动逾亿龄 欧之弗回 呼之弗应
孰能拯兹 使脱罪扃 曰有大雄 觉体久成 念此赤子 示生王庭 真金其容 迅雷其声
五易时会 几句勉旃 始谐宣演 方等灵编 伟哉至谈 汪汪洋洋 碧盖黄舆 神光飞扬 荅名寂默 示救宝王
雷音辱蔽 启教反常 华聚至悲 济厄益良 波旬导物 酸楚如伤 婆薮巧诱 使至道场
世主神术 能度所将 修罗大心 能起朽僵 玅德雄辞 如决巨防 鹙子善诘 如插锯铓
庆喜能领 如内大江 天王御恶 如制黠羗 良哉至圣 欲物之昌 意使尽诣 无得之堂
罪之至大 阿鼻业乡 石劫可尽 火然未央 幽幽非人 辛苦悲凉 滴水粒粟 亿年绝尝 飞走陆处 水泳空翔
喜相残噬 乖离惊惶 无酒巨质 几盈八方 好弄𠒋器 动为不祥 人伦贵贱 纷纷莫详
荣辱离会 长如囚韁 无色梵宫 地居诸皇 久乐或终 婴苦尤长 三乘沉滞 神空形亡
谁济血气 斯病膏肓 大士昔盟 永为桥航 爱见之悲 未为至康 壮哉觉天 能救群荒
一宣至言 众皆脱殃 忭跃舞蹈 欢声四张 是经甚深 其功匪量 浩浩荡荡 炜炜煌煌 弗智弗愚 无中无傍
大暗之炬 至饥之粮 贫商之宝 元吉之邦 甚渴之饮 剧裸之裳 又如神药 起死复强
若如意珠 雨珍穰穰 又如万亿 玅高之冈 四宝耀烁 映乎沧浪 又如万亿 勃澥汤汤
神物鳞甲 悉能归藏 又如大地 洁秽皆当 万物蒙载 斯德至庞 又如亿兆 日华月光
万物蒙照 萌长敷芳 又如虚空 绝相勿疆 毁之匪恶 美之岂臧 囦哉辽哉 至神玄章 可使庶类 尽消猖狂
荡乎空花 复乎浑茫 登湼槃山 据解脱床 我述此赞 效颦益彰 如以爝火 助彼太阳
又如有人 数踰涧京 人各亿舌 长劫呼鸣 作为法言 揄扬大乘 欲尽一毫 犹不能胜
况复以斯 鄙薄菲轻 拟赞落诠 是义不应 如握尺度 欲料太清 又似微蚋 欲比神鹏
殊弗量力 止益物憎 念此惭汗 厚颜敢矜 庶几烛我 刳心之诚 我愿与彼 法界情尘 悔始弗了 以故湮沦
质状影象 烟雾风云 于中妄想 谤正法轮 致乎亿劫 备茹酸辛 犹挟余𠎝 疾应千身
颠倒识解 讟乱正真 愿以赞功 涤此诽因 我与劳生 心镜绝昏 有若秋蟾 清光无垠
彼沙界中 诸谤法人 尚由斯殃 囚无间门 以我此善 拔诸幽魂 使洗重垢 复乎真源
六道诸难 万彚丑缘 旷劫未止 如注急泉 迅射奔激 惊鸣潺湲 何日长归 清明性天 以我此善 荡斯巨𠎝
空九界域 永旋于元 愿我此身 脱大宿冤 灭至不臧 违盟禁篇 借兹称扬 顿皆豁然
济物绝畔 洞法至囦 二严咸具 万行悉圆 动有所思 如志大全 重业弗萦 恶疾弗缠
百龄有则 五清长旋 同彼蠕飞 嬉游妙莲 事无对光 诸苦永蠲 稽首三宝 威神匪边
卫我与彼 遂斯微言 高穷可坠 崇岳可迁 顾此厥素 殊无易平

炎宋岁次庚戌仲秋望日沙门元通谨题

般若敬遵禅师自述真赞

真兮寥廓 郢人图艧 岳耸云空 澄潭月跃

光绪二十年荷月佛陇勤息敏曦谨募

天台山方外卷第二十五终


校注

[A1] 官【CB】宫【志汇】
[A2] 千【CB】干【志汇】
[A3] 己【CB】已【志汇】
[A4] 刺【CB】剌【志汇】
[A5] 锡【CB】钖【志汇】
[A6] 崔【CB】雈【志汇】
[A7] 迨【CB】殆【志汇】
[A8] 戌【CB】戍【志汇】
[A9] 己【CB】已【志汇】
[A10] 肓【CB】盲【志汇】
[A11] 戌【CB】戍【志汇】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天台山方外志(卷25)
关闭
天台山方外志(卷25)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