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方外志卷第三十
寄赠
唐玄宗:送司马道士归天台
间有幽栖者 居然厌俗尘 林泉先适性 芝桂欲调神 地道踰稽岭 天台接海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別东鲁诸公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 绿水荡漾青猨啼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颠
云冉冉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列鈌霹雳 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 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皷瑟兮鸾回车 僊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別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送杨山人归天台
涛落浙江秋 沙明浦阳月 今游方厌楚 昨梦先归越 且尽秉烛懽 无辞凌晨發
我家小阮贤 剖竹赤城边 诗人多见重 官浊未曾然 兴引登山屐 情催泛海船
宋之问:寄司马道士
远愧餐霞子 童颜长自持 旧游惜弥旷 微尚日怜缁 不寄西山药 何由东海期
罗隐:送程尊师游天台
华盖峰前拟上耕 主人无柰又闲行 且凭鹤驾寻沧海 必恐犀轩过赤城
绛
简便应朝右弼 紫旄兼合见东卿
项斯:寄石桥僧
逢师入山日 道在石桥边 別后何人见 秋来几处禅 溪中云隔寺 夜半雪添泉
病中怀王展先辈在天台
强行休去早 暂卧起还迟 因说来归处 却愁初病时 赤城山下寺 无计得相随
崔湜:寄天台司马先生
问有三元客 祈僊九转成 人间白云返 天上赤龙迎 尚惜金芝晚 仍攀琪树荣
张九龄:送杨道士往天台
行应松子化 留与世人传 此地烟波远 何时羽驾旋 当须一把袂 城郭共依然
范德机:忆游天台寄道流
云龙出水风声急 海鹤鸣臯日色清 石笋半山移步险 桂花当涧拂衣轻 今来尽是人间梦 刘阮茫茫何处行
宋
苏轼:赠杜介游赤城
应真飞锡过 绝涧度云鸟 举意欲从之 翛然已松杪 微言粲珠玉 未说意先了 觉来如堕空 耿耿窗户晓
群生陷迷网 独达从古少 杜叟子何人 长歗万物表 妻子空四壁 振策念轻矫
遂为赤城游 飞步凌缥缈 问禅不归舍 屡为瓠壶绕 何人识此志 佛眼自照燎
我梦君见之 卓尔非魔娆 僊葩發茗碗 翦刻分葵蓼 从今更不出 闭户闲腰褭 时从佛顶岩 驰下双莲沼
明
诸明公赠钱塘葛居士重修昙华亭(四首)
王士琦
天台郁名陬 艮万八千尺 鹫岭既纡盘 雁堂亦空寂 傍开娑竭宫 直据应真宅
孤亭抗岭表 故相留遗泽 轩槛俯龙湫 簷甍碍鸟翼 岁深栋宇摧 苔厚丹青蚀 不闻天雨花 祇见云移石
葛生信开士 善根自夙昔 欲令佛日辉 忍见人天厄 施此布地缘 直埒开山力
乃知一笠功 奚啻千缗德 浩劫今复
祛 胜因岂终极 欲海涌慈航 早占莲台籍
王立程
建标霞五色 鞭石乳千年 飞瀑桥常在 闻钟寺不传 未能骖鹤驾 何处礼金僊
璧古摩青藓 岩欹宿紫烟 寻源如捕影 得趣每忘筌 自有高人赏 欣逢长者缘
买山惟蜡屐 布地有金钱 转觉浮生幻 深知道念坚 旃檀施未足 舍利果将圆 愿以优昙钵 赓为桂树篇
应真知五百 化劫已三千 大白峰头月 昙猷井下泉 与君深结侣 搔首意茫然
金以谏
世人惟愿美田宅 不识真心生业白 铜山金谷有迁时 百岁无多身是客
我爱钱塘葛居士 叅禅往往得其旨 探奇为作赤城游 买地挥金轻脱屣 远观石梁青截天 悬崖急水如飞烟
不染红尘真觉路 布成黄土疑孤园 遂令荒芜宫 缥缈辉金碧
左临绝𪩘搆璇题 右向飞流甃锦石 栴檀香散满天台 青狮白象时徘徊 岩前钟韵今方续 钵上昙花好再开
忆昔葛翁隐华顶 醮坛鹤去茶烟冥 今来重结梵王缘 到头 悟三生惺
方广可望亦可寻 骚客往往成高吟 入门曾识布施法 赞尔能销悭悋心
诸明公赠僧灯诗
吴中礼石佛还天台,王穉登赠
古佛浮来知异代 空门到处悟前因 坐回芳草过残腊 听尽鸣禽已暮春 行度石梁人境隔 芒鞋细踏落花尘
紫阜山讲经还天台,蔡宗明赠
拥锡西来日 繙经北去时 高天法云影 落日朔风吹 路断霞标见 山空木叶迟 浮生吾已觉 汗漫远相期
四明讲经还天台,诸明公赠
屠隆
镫公结室住幽溪 水接天台佛陇西 松下石床谈般若 斋前宝地种菩提 义标二月金錍朗 香绕诸天绣盖低
蔡学用
师居天台南 飘然乃东顾 手把杨柳枝 洒洒徧甘露 渴士思遥源 不减钦龙树
慧日曜法筵 果见宝花雨 口风吹雪山 逝川拯溺具 四众闻谛诠 利者立解悟
媿我交丧深 八正苦莫喻 徒从白社游 攒眉一如故 惆怅送我师 目望九峰路 缅惟支遁踪 因仰右军步
胜览自昔奇 千载共情素 倘过楢溪行 兼怀孙绰赋 双阙比琼台 丹霞赤城亘
李德学
沧江月送孤帆影 赤徼猨迎老衲衣 石室低回云自满 松枝谈对伴应稀
沈明臣
白足僧疑褊袒问 青云士辩摄衣前 讲时猨傍翻经石 听后龙潜洗钵泉 我欲远投黄叶寺 从师身到石桥边
杨德政
书题瑶岛近 梦绕赤城遥 问法龙常护 兴慈象可调 锡飞华顶月 杯渡海门潮
张邦伊
花覆香台留讲席 鹿迎幢盖引归轮 不污莲叶成千品 无住山云作四隣
张邦伺
良晤诚不易 宿德难具陈 佩之如意珠 朗照千月轮 吹万觉群迷 镗鞳洪钟闻
既广长舌相 复引攒眉人 所以白社客 握手不能分 闻师考禅室 名山极嶙峋 一万八千丈 芙蓉高秋旻
瀑流飞积雪 香谷散长春 幽溪碧云合 清泰足怡神 已解身为寄 宁超劫是尘
陈纬
同向空坛礼觉华 转悲穷子滞天涯 青莲已悟开龙藏 白法亲闻喻鹿车
海国潮生华顶月 江门云幻赤城霞 何年乞与西林社 日绕猊床叩结跏
张应崧
闻说天台上 千峰挂一帆 去天原咫尺 绝地且巉岩 古洞余残雪 深林锁石岚
张邦岱
定时衲挂藤花老 归去杯浮水月空 霞起赤城凝绀殿 云连华顶护珠宫 何时杖锡重过此 大地弘扬智者风
闻龙
岳岳天人师 头陀来海国 桑下宿不三 言迈返空谷 矫矫野鹤骞 濯濯冰壶洁 瀑布湿方袍 霞标绚金筞
山猨拾果迎 林鸟鸣相慝 和光不自炫 实证畴能测 少室避机锋 匡庐慙理窟
李麟
我辈感即来 他方感即去 去来何所为 演说诸往具 以兹释楞严 著述成玄义
八法等云云 深与经相契 肉身比丘谶 今始当其记 言下获法身 合掌成斯偈
陈来誉
吾师飞锡自天台 无异昙花此再开 教似冰壶含宝月 声同空谷走长雷 忽闻瓢笠归华顶 犹见龙神护讲台
沈云冲
挥
麈花常满 悬灯鸽自翔 几人成正觉 随处是津梁 愿结天台约 修因礼法王
施文德(二首)
天台喜复启圆宗 卓锡高明第一峰 想见缤纷花雨处 栴檀座下绕天龙
廿年无赖病维摩 风浪犹惊在爱河 欲学无生师又去 幽溪何日共烟萝
沈泰鸿
为问天台路 霞标万丈披 荒台曾说法 异迹夙探奇 瀑布悬新雨 松门放旧枝
寒暄真自隔 隐显亦奚私 径转区中绝 人归物外疑 昔尝闻智者 今又睹灯师
慧炬荧晴日 精庐俯碧漪 眼前飞鸟疾 窗外乱峰危 猨狖严回复 蛟龙巧护持 钟声凌梵远 香霭入云迟
甘露分玄钥 灵花𢿨赤髭 石如依讲席 草似结英姿 毳衲经三伏 津梁度六时
忽来开善趣 便许订幽期 缘障吾当谢 彫谈世最宜 衰荣观已熟 冷暖饮先知 水以无情照 莲从不染窥
薛冈:十洲社集分体赋赠
湖中十洲杳难识 至今烟水凝秋色 水曲楼台十万家 朱阑粉壁暎窗纱 晚风官舫传歌舞 朝雨渔舟出落花
晚风朝雨四时新 长傍风流贺季真 祠前有矶堪结社 流觞列坐皆高人
不独高人订交契 更有真僧度尘世 手中锡杖高于顶 杖头一钵供麤粝
二月湖水生 随流入四明 五月湖风来 吹嘘返天台 来时相诧寒山子 赤城霞染袈裟紫
还向寒山㔉茯苓 石窗云散袈裟青 山长水远师独往 百尺修梁攀葛上 白云满路无人迎 树底深深拜魍魉
醴泉碧林世所稀 经时不雨滴翠微 深处烦师筑云广 他年待解薜萝衣
僧传慧
幽溪尊者总持后 现身五浊离尘垢 早契台家性具宗 普为众生谈玅有
开权譬喻还祗夜 座上长闻狮子吼 玄关幽铤籍弘宣 得意维摩宁杜口 慧也逢师二十年 已作吾师牛马走
许我稍余信解资 怪余未断声闻酒 忆昔慈悲早见怜 衣珠默系情弥厚
今日重来示我珠 始觉莲花吾父母 旋闻又欲返天台 心拟从之尚掣肘 作茧冰蚕赴火娥 自缠自炙伊谁咎
傲雪坚贞羡柏松 望风零落慙蒲柳 呜呼 蒲柳摧残固等闲 松柏岂亦能长久
僧佛引(二首)
到处称慈父 随方现化城 路经华顶旧 门对石梁平 遥忆双林下 名香出涧清
德香薰海众 宇宙徧知名 归路千峰乱 长江一苇轻 霞标临海赤 瀑布落天清
僧圆复
沧海波侵螺髻碧 赤城霞暎戒珠红 晓吟天姥消残雪 晚度浮梁跨彩虹
僧正亮
慧光普照恒沙界 法韵咸惊大辩才 方渡木杯停海岸 又飞金筞入天台 心空来徃知无著 自隔迷云望转哀
钱塘胜果寺讲经还天台,周锡圭赠
天台山高在何处 翠翦芙蓉落烟雾 我昔依稀梦里游 觉来月色纷琪树
幽溪先生朅相遇 击皷吹螺雨法雨 琼台敷座發僊音 江山满目供挥麈 非空非有指真如 一枝一叶皆沾濡
广长舌覆大千界 穷儿始获衣中珠 法席蝉连殊未已 一杯又渡钱塘水
赤城缥缈望无极 余霞散作空中绮 心怀形胜经岁旬 因师飞锡犹驰神 何时借结云中屋 鼎炊白石搏青精
桃花流水今已杳 当年应悔求僊早 六十小劫弹指间 桑田沧海何须道
秋来准拟寻双阙 纶巾野服瑶天末 石梁横据吸银河 华顶高眠掷明月 山中猨鹤旧有盟 石坛芝草长青青
何白寄赠,兼怀朗初
吁嗟南宗久寥廓 阿师复振人天铎 去年说法吹台山 机锋凿凿开霜𨬱
天龙狮象绕经台 六时拥护鸣天乐 涌舌莲花吐贝多 灌顶醍醐出酥酪 了义真看鑛出金 离筌直是林辞箨
何人宝炬照昏迷 有客金錍开障膜 贫逢长者与宝珠 病遇医王饮良药
大海咸资智慧舟 九关更启葳[(毤-允+豕)-毛+生]钥 日斜下席据高梧 山气霏霏围翠幙 风高僊梵出空林 夜静霜钟流断壑
绳床相对發清机 佛火荧荧掩深阁 香积伊蒲弟子俱 紫笋朱英和露嚼
薰习宗雷不啻过 襟期惠肇差堪托 吾师振锡向四明 谈空趺坐楞伽石
白法元知不住施 指挥更见鬘陀落 仿佛容辉不可攀 问讯几从南海泊 前日沙门江上来 还枉徽音慰寂寞
琅函法宝诸佛印 五井新诗朗公作 朗公一別倐经秋 方外清游恍如昨
枫林同载会昌湖 一叶蜻蛉出山郭 玄言天酒溢金盘 出水芙蓉何绰约 慧业翻嫌绮语新 道尊元与时名薄
伊余落穆亦何为 即有雕龙总糟粕 天台雪窦共相思 题书遥寄支郎鹤
五峙讲经还天台,项复弘赠
扶桑红日近 华顶白云深 清磬度山翠 黄花布地金 三乘示方便 万法总惟心
林国材
解印归来卧白云 风尘总不到松筠 身从宝盖依华座 手散天花听梵文 五峙法空霞作绮 一龛慧月虎成群
钱塘胜果山修忏还天台,虞湻熙赠
新伊鉴虞
瞳 悬皷交帝网 饮我以醍醐 经王洵无上 四行净浮根 五悔导哀响
普现玅色身 崩山始稽颡 辰阿素烟浮 黑月微星朗 群昏俟灯公 千缁同一仰 吴岫启灵坛 笪梵虚方丈
洪钟震幽林 衣珠辉象罔 香云流玉毫 杂花腾宝掌 彩缬宛隋宫 芬芳集朱幌
祥气荡炎风 神光烛僊榜 将梦九头龙 倘遇六牙象 𫟡芝生胡床 利树栽空壤
乍可抽见肠 正尔涤凡想 三周讵有疲 双轮庶无往 劝请合情条 慇勤遡方广 何当复来仪 式引遵安养
修天台山志,金以谏寄赠
高明悬寺鹤 宏净甲禅堂 地势依金岭 溪流带石梁 藤萝缘迳合 松桧倚门苍 丈室琉璃砌 方疏瑇𤦛墻
连床摊贝叶 充栋袭缥缃 燕尾穿纹细 虫丝蠧锦长 标题函孔墨 胪列尽缁黄
禹贡探将遍 秦封记不忘 巉岏思剖劂 幽隐必辉煌 云笈抽真秘 星官失保章
征求方内外 诠序事存亡 玄语纷如屑 灵机露似芒 陶镕无瓦砾 点缀到粃糠 十斛供烧石 千翻启砑光
端溪磨古玉 湘浦截新篁 水泛龙池黑 花分鹿苑芳 天人朝送供 神女夜添香
易草阴移席 高吟月下廊 编图凌五岳 结篆逼三仓 至理叅微玅 奇言破浑茫 僧林闻皷吹 艺圃挟风霜
受笔烦鸿辈 澄心印象王 谁能将语晦 吾欲剖身藏 万品应难说 同归七宝装
周锡圭:读无尽大师天台山志偶述
崚嶒几千仞 呼吸应帝阙 天回海日浮 雾洗霞光發 珠林簇佛龛 玉函闭僊穴
瀑流万壑云 松乱千岩雪 名区郁阻修 奇歇空突兀 载展幽谿志 悬鉴烛须发
标指知月形 胜情赖超豁 尘网及两纪 樊龙苦覊绁 何时从杖锡 瑶华幸分掇
又读山志,因得三人,领以幽溪,作四贤咏
晋常侍孙兴公
孙公赋遂初 经营东山岑 筞杖经长阜 磐桓依茂林 天台八百里 绘赋良工心 模胜开幽绝 咏句见嵚崟
宋康乐矦谢客儿
慧印贝叶义 笔散琪树花 怡情斤竹秀 游神赤城霞 尚子谢晚妍 鲁生悲盗[大/子]
唐学李太白
濯缨吴泉流 晞发扶桑颠 天姥梦飞越 五峰志留连 浮杯雄剑气 粲花露新篇
明幽溪法师灯公
含虚顿一极 了义超三乘 挥玄夜扫月 观化日支藤 净土开十门 字字莲花生
迷途建宝幢 觉踏指金绳 纷纭集缁侣 雝肃礼法庭 授记故有缘 吹万原无情 甘雨从兹洒 尘土还清泠
陈继畴:听幽溪法师讲《法华经》于山阴大善寺赋赠
佛子等恒沙 真诠谁堪寄 千载有灯公 宗门嗣正系 直探台教源 人我期兼利 爰作天人师 巍巍登法位
舌吐青莲花 指挥鉄如意 妙法衍一乘 真常现三昧 白日丽中天 皎皎消阴翳
龙女爱河乾 修罗怒刃弃 天乐闼婆陈 绪言鹙子继 伊余初学人 悠悠牵章句 叅究匪一朝 无由见了义
何幸逢导师 而获沾法施 愿言励翘勤 于焉發弘誓 依此甘露门 渐入三摩地
刘康社:送幽溪法师还天台山
衣珠一念述 敝帚千金享 每欲访连人 与之游无象 何当慧燄微 谁扶凡夫想
智者有云孙 卓哉嗣遗响 琼台结净居 银地开方丈 座泠水光浮 衣闲苔色上 悠然五阴空 廓尔四门敞
学士竞山瞻 缁林沼汉仰 浮杯凌沧海 挂锡来穷壤 怜我固佛民 何为丽坌鞅
爰挥玉尘频 更拭金[𫔇-囟+(奂-大)]朗 玅理破疑襟 玄谈恣胜赏 宝池莲欲舒 星涧泉应怅 忽忆石梁云 自扶桃竹杖
秋风行色佳 落日离心怏 𤠔鹤相向迎 交游切余怆 我慙未拂衣 何得同长往
旃檀像成志喜
开士愍沉沦 慨然思极援 乃崇象教源 欲使玄风扇 旃林购珍木 镂象依崇殿
神力犍连供 奇踪忉利现 金容满月𪸩 螺髻青珠炫 弹指仰慈颜 人天同叹羡 始知安养国 居然趋震旦
弥陀本性中 生佛原无间 余亦方外人 偶尔牵忧患 壮志愿归依 尘情薄婚宦
焚香扫虚室 长作西方观 已知劫是尘 宁昧身为幻 稽首毕微诚 接足希明鉴
周应賔:赠幽溪讲经还天台
高座谭经处 潮音
襍梵音 三车开宝筏 半偈得金针 云树江前舞 天花雨后深 石梁归棹急 去住两无心
周应治:石梁行送幽溪法师还天台
天台盘旋八百里 赤城突屹丹霞起 中有石梁云外见 隐隐孤虹跨天汉 琪树參差杳难即 福庭缈缈无消息
应真化现金乌翔 昙公洗肠涧水赤 上人卓锡佛陇西 荷担如来大法师
四方从学若云集 昔日虎溪今幽溪 何幸浮杯来海上 开函为演楞严藏 法鼓一声清磬幽 无数天花盈几丈
慙余质谢渊明俦 莲社欣逢惠远游 方外论交比金石 世尘直欲等浮沤
君今振锡天台去 我愿侣之访真际 请君试问寒山子 石梁坦道今开未
屠隆:赠幽溪师讲经还天台
随喜振金策 至止谭玄义 适来讲楞严 见闻咸受记 讲罢还天台 孤云不留滞
天台故与四明连 天姥金庭持顾指 大师嵗嵗往复还 代佛金口宣青莲 嗟予不悟大乘禅 安得三昧忘蹄筌
我师慈悲虽可怜 譬比顽石那可镌 送师还山心黯然 师但熟视无一言
金锡敦:赠幽溪至永嘉刻香像并山志成还山
搴舟向永嘉 欲朗群生目 购木镂香象 制作何大朴 刻画摹吴生 精微驱顾陆
妙与优填俦 千秋拓信宿 遗悰寄逸翰 慧想骛疋逐 苞稡群山奇 品藻缀实录 兴公具典刑 前修聊以朂
灵境起烦杂 搜剔无渗漉 作述淹至理 世人真碌碌 徂节变蛰虫 炎凉改初服
邵建章:赠幽溪刻栴檀像
阿师秉慧业
夙誉著 门 舌底莲华吐 指下贝叶翻 四座聆玅音 渐渐破愚昏
潦澄觉泉冽 雾埽窥日暾 更念沉迷者 风幡无定论 欲令法轮转 政赖象教尊 取材旃檀林 摹迹给孤园
庄严金粟影 光辉宝月痕 俯摄众生趣 仰报如来恩 岂云有漏因 用断无明根
我生苦缠缚 譬彼羊触藩 衣色颇思坛 颠毛长欲髠 愿乞甘露水 一洗此尘烦 顶礼依佛足 相对两忘言
汪其俊:赠幽溪法师三吴解讲归天台
由来去住总空华 到处云山是故家 振锡潮飞沧海月 翻经花散赤城霞 即看讲 慈 满 还对玄栖宝树斜
天台山方外志跋
客僧自朝山来,礼定慧真身墖已,入室问讯。适见敏曦校勘本山方外志,展卷不数页,避席而请曰:「宝山夙以教观为家法,今校此志,敢问何教何观所摄?」答曰:「坐!试详言之。上座未来,天台安在?见山见志,从因缘生,是生灭法。藏教所摄,名为假观。心外无山,山外无志;谁山谁志?当体俱空,是无生法。通教所摄,名为空观。山列千层,志诠万事;星罗棋布,差別重重,是无量法。別教所摄,亦即假观。诸祖三德一心,印入千峰,而纤尘不立。此山名峦胜迹,收入一志而传遍寰区;一入一切,一切入一,是无作玅法。圆教所摄,名中道观。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上座欲判教观,还请自问。」
客曰:「善哉家法,拈来即是!既闻命矣!国朝龙兴以来,近三百年,岂无硕德宏法于兹?即今墖院庄严,何缘兴起?要皆山志所必载,何不续加新辑,而必重刊明本旧志?」答曰:「未曾织锦,何自添花?敏曦愿此久矣,殆有时节因缘在乎!」客曰:「敢问吾师,住山其已久如?」答曰:「曦为苍溪沙弥,佛前自誓,宏扬教乘,勉继台宗。同治十年辛未春,始住天台华顶方丈。访求山志,片帙无存。旋诣真觉寺,顶礼智者大师墖,见其椽梠差脱,𪪞壁圮坼,恻然引为己忧。光绪五年己卯,重刊《楞严圆通疏》。蒇事,应武林天龙寺讲《法华经》。闻钱唐息庵许居士,方校勘台家书。敏曦以本愿谒,谭及真觉寺倾圮,居士潸然出涕,曰:『东土小释迦,为宏扬教典鼻祖。墖院兴废,震旦法运攸关,岂独系天台一山也哉?』遂發愿首创捐金,并约同愿贵筑李明府捐助鹤俸,属敏曦力为重兴。次年,觉尘沈太史为譔募建缘启。嗣是诸方檀施,铢积寸累;殚十余年,经营艰苦,而前后两殿暨讲堂、方丈、僧寮、客舍,悉复旧观。且又增构饭王殿于东北,追祀释迦如来之所自出,而以智者大师之父母从祀。推本穷源,表孝道焉。迄己丑𡻕,迺得丹艧圆满。若非宰官居士护法宏愿,曷克臻此?」客曰:「百废具兴,洵为美善;第俗云:葬者藏也。塔院阴地,宜乎幽静;今常住僧多,频年讲经传戒,辄集数百人,得毋嫌喧攘否?」答曰:「隋开皇十七年,建定慧真身塔院。迄宋祥符元年戊申,改「真觉寺」额。彼时龙象云集,更盛于今。前明隆万间,真稔先师重兴佛殿、僧房,亦尝讲经二十年。然则动静各有机缘,盛衰俱关法运。圣感众应,众感圣应,皆有不可思议者矣!岂人力所能为耶?他若安徽池州九华山暹罗太子塔院,相传为地藏应化真身;浙江杭州西湖净寺永明塔院,为弥勒应化真身;奉化封山寺布袋和尚塔院,为弥勒应化真身。凡现住世者不可枚举,要皆晨钟暮鼓、梵呗经鱼,无间寒暑。且四时香火,梯山航海而往者,较真觉寺倍蓰,曾何嫌其喧攘乎?」
客乃恍然曰:「法海渊深固难蠡测;而真觉寺重兴缘由,何可不载于山志?」答曰:「敏曦住山数十年,其耿耿不能忘者,惟以不获本山旧志为憾!平时徧处搜求,袛遇断简残编,未逢足本。前年复谒息庵居士于吴门,语及山志。居士曰:『吾家《径山全藏》中,语录、山志为南北藏所未收者甚伙!曾忆有《天台志》在。』遂發箧开缄,果出示幽谿先师所著《方外志》三十卷,完善无缺。敏曦欢欣顶礼而受持曰:『踏破芒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当速付枣梨。』觉尘沈居士从旁赞曰:『二公满愿,会有夙因。现成先刊,勿减勿增。』敏曦夕阳晚景,才亦不胜。续编新志,还俟后人。」客僧于是「唯唯」而退。爰诠次所问答,以备续修志者择焉。
时在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秋八月,佛陇真觉寺住持释敏曦谨跋
补录:天台方外志跋
明万历间,传镫禅师撰《天台山方外志》,都三十卷。《四库提要》已著录矣。而其书迄未广布,以释氏言释,与专志山川舆地者不同,放儒家罕言之。今以世风凌替,大道不行,不得不以神道设教挽回末俗,借慈悲之妙义,惩剽掠之浇风。于是贝叶梵书日显于世,延僧说法、数典谈玄。而宗派源流,听者或未甚明瞭;然则志传纪载等书,所亟当探讨矣!
我集云轩为南屏佛祖开化劝人而设,融贯三教,行将独辟一宗。而探本穷源,台宗实为先河之导。
上年王一亭先生以此书板已被毁;搜求原本,属付校印,以广流传。继镫师缵述之苦心,即仰体佛祖开宗之雅化。留意研求佛学者所争先快睹也。
壬戌九秋,南屏弟子伊觉任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