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藏知津卷第三十四

大乘论藏 释经论第一之一

  • 十住毘婆沙论(十五卷) (南志满北规仁) (亦曰十生论)

    龙树菩萨造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序品第一

    入初品第二

    地相品第三

    净地品第四

    释愿品第五

    發菩提心品第六分別七因缘發心

    调伏心品第七因上品说三發心必成余四不必成问答广明成不成法有五四合为二十法是失菩提心转此法修习行世世不忘菩提心

    阿惟越致相品第八

    易行品第九广明念十方佛及阿弥陀佛过去七佛未来弥勒佛三世诸佛诸大菩萨等以求阿惟越致

    除越品第十复明于诸佛所应修忏悔劝请随喜回向

    分別功德品第十一明六时忏悔等所有功德

    分別布施品第十二

    分別法施品第十三

    归命相品第十四明归依三宝义

    五戒品第十五

    知家过患品第十六

    入寺品第十七明斋日宜受八戒及亲近持净戒者亦不应于破戒比丘生轻恚心但应生怜愍心

    共行品第十八谓在家出家菩萨所共行法

    四法品第十九明八种四法应远离八种四法应修习乃至十法能净治初地

    念佛品第二十明般舟三昧念佛相好

    四十不共法品第二十一次明念佛功德法身略说有四十种

    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第二十二问家种种难佛非一切智一一答释

    四十不共法中善知不定品第二十三

    赞偈品第二十四以偈赞佛四十不共法成念佛三昧

    助念佛三昧品第二十五明二种四法能生般舟三昧又明在家菩萨有二十法出家菩萨有六十法又余助法有五十

    譬喻品第二十六释经中导师喻喻菩萨通达地法

    略行品第二十七一不放逸二不放逸及智慧三戒四谛五五根六六度七七正法精进八大人觉少欲知足远离精进乐不戏论九大忍大慈大悲坚心不贪不恚不痴十十善道如是等法菩萨应生应守护守护应增长又应远离恶法所谓一放逸二贪声闻辟支佛地三憎诸菩萨憎菩萨所行憎甚深大乘经四谄曲急性无慈五贪欲嗔恚睡眠调戏六悭贪破戒嗔恚懈怠调戏愚痴七乐多事务乐多读诵乐睡眠乐语说贪利养常欲令人喜迷闷于道心随爱行八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九不闻无上菩提已不信若信不受若受不诵持若诵持不知义趣若知不说若说不如说行若行不常若常行不能善行十即十不善道又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

    分別二地业道品第二十八

    分別声闻辟支佛品第二十九明十善道令何等众生至二乘地

    大乘品第三十明菩萨修十善道胜于一切

    护戒品第三十一明十善十恶果报及明六十五分尸罗

    解头陀品第三十二明十二行各有十功德利

    助尸罗果品第三十三明六种四法能净尸罗又四种似尸罗而破尸罗慎莫为之一说有我二不离身见三见诸法定有四闻诸行无生相心则惊畏又沙门有四应学第四沙门不应为三谓一者形色相沙门二者威仪矫异沙门三者贪求名利沙门四者真实行沙门

    赞戒品第三十四

    戒报品第三十五谓常作转轮圣王

    按此论是释华严十地品之初二地也

  • 十地经论(十二卷) (南恻造北离节) (前有序)

    天亲菩萨造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释华严十地品具有经文(论初论末皆云佛成道二七日说)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六纸欠) (南竟北隶)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具出经文及梵字四十二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南造北颠)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

    即释大宝积经第四十一会法义甚详(先经次论)

  • 大宝积经论(四卷) (南弗北亏)

    译人同上

    释宝积第四十三会

  •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七纸欠) (南次北颠)

    婆薮盘豆菩萨造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天亲菩萨明修五念门得生安乐国土见阿弥陀佛一者礼拜二者赞叹三者作愿四者观察五者回向

  • 宝髻经四法优波提舍(一卷) (南弗北静)

    天亲菩萨造 元魏乌苌国沙门毘目智仙等译

    释大方等大集经之第十分

  • 转法轮经优波提舍(九纸) 仝上

    天亲菩萨造 译人同上

    佛住耆阇崛山告智员大海乐说辩才菩萨言有二种住持如来转法轮一者众生住持二者法住持遂设十四难然后一一解释

  • 三具足经优波提舍(一卷) (南造北节)

    天亲菩萨造 译人同上

    佛住毘舍离大林精舍告无垢威德大力士言菩萨有三具足一者施具足二者戒具足三者闻具足翻译记云天亲菩萨慈心开示唯显经义弗释章句是故名为优波提舍

  • 佛地经论(七卷) (南次北节)

    亲光等菩萨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经是佛住净土为妙生菩萨说五种法摄大觉地所谓清净法界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论释法相最为详明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三卷) (南离北弗)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有论无经文来未尽

  •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二卷) (一名伽耶山顶经论) (南离北弗)

    天亲菩萨造 译人同上

    有经有论

  • 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別圣位修证法门(十二纸) (南优北钟)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说瑜伽自性三十七圣位所谓十六菩萨八方内外大护及法界身

  •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密多理趣释(二卷) (南竟北稿)

    译人同上

    释本经字句理趣种种表法义门

  • 般若波罗密多理趣经大安乐不空三昧真实金刚菩萨等一十七圣大曼荼罗义述(二纸半) (南竟北隶)

    大兴善寺三藏阿目佉金刚依释略序

    述金刚菩萨名义表法之句

  • 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二纸欠) (南取北止)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释遏阿等五十字门义

  • 仁王般若陀罗尼释(六纸余) (南学北杜)

    译人同上

  • 诸教决定名义论(三纸半) (南壁北古)

    圣慈氏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明一切教中诸根本字彼如实义所谓唵字最为上首及吽字阿字等即三身及金刚三业等

  • 圣佛母般若波罗密多九颂精义论(七纸半) 仝上

    胜德赤衣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 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圆集要义论(二纸半) (南书北星)

    大域龙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 金刚顶瑜伽中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六纸余) (亦名瑜伽总持教门说菩提心观行修持仪) (南壁北回)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阿阇梨译

    似即自述

  • 事师法五十颂(二纸半欠) (南优北言)

    宋西夏沙门日称等译

    马鸣菩萨依秘密教略出

  • 大智度论(一百卷) (有僧叡序) (南友投分切磨箴规仁慈隐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

    龙树菩萨造 姚秦北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缘起论(半卷)释初品(尽三十四卷)释摩诃般若波罗密经九十品惟初品具译全释故有三十四卷余皆什师十倍略之取其足以开释文意而

  •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论(三卷) (亦名金刚能断般若) (南次北受)

    无著菩萨造 隋南天竺沙门达磨笈多译

    成立七种义句一种性不断谓护念付嘱二發起行相谓问答住降三行所住处有十八种略为八种四对治谓十八住中各有二种对治五不失谓离增益损减二边如经中处处云即非是名等六地谓十六处显示信行地证道住处是净心地后上求佛地七立名谓金刚能断义

  •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论颂(七十七偈) (南次北颠)

    无著菩萨造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论(三卷) (南弗北受)

    天亲菩萨造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释经及无著颂断二十七疑

    •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论释(三卷) (南弗北亏)

      无著菩萨造颂 世亲菩萨造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与上同本而不列经文后附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即义净作

  •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二卷) (南离北弗)

    功德施菩萨造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

  • 妙法莲华经优波提舍(二卷) (南离北亏)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共昙林等译

    婆薮盘豆菩萨(此云天亲)广释序品及方便品略释七喻等

    • 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二卷) 仝上

      元魏中天竺沙门勒那摩提共僧朗等译

      与上论同

  • 大般涅槃经论(九纸余) (南弗北颠)

    元魏沙门达磨菩提译

    婆薮盘豆菩萨释迦叶菩萨所问偈

  • 涅槃本有今无偈论(与上仝卷)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天亲菩萨造兼释诸行无常偈

  • 遗教经论(一卷) (南离北颠)

    天亲菩萨造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述曰「此经本是小机所见属阿含部而天亲以七分解释建立菩萨所修行法则是开小成大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四

   (比丘恒圆 宝光 本光 若水     融石 石隐 以朴 汇白     各三钱玉成 允宗 契石     问西三钱五分)


校注

[A1] 已【CB】巳【嘉兴】
[A2] 已【CB】巳【嘉兴】
[A3] 已【CB】巳【嘉兴】
[A4] 已【CB】巳【嘉兴】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阅藏知津(卷34)
关闭
阅藏知津(卷34)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