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藏知津卷第四十二

杂藏 此方撰述第二之一

  • 慈悲道场忏法(十卷) (南茂北公)

    梁志公宝唱等集

    归依三宝第一断疑第二忏悔第三發菩提心第四發愿第五發回向心第六显果报第七出地狱第八解怨释结第九自庆第十警缘三宝第十一忏主谢大众第十二总發大愿第十三奉为天道礼佛第十四奉为诸仙礼佛第十五奉为梵王等礼佛第十六奉为阿修罗道一切善神礼佛第十七奉为龙王礼佛第十八奉为魔王礼佛第十九奉为国王人道礼佛第二十奉为诸王王子礼佛第二十一奉为父母礼佛第二十二奉为过去父母礼佛第二十三奉为师长礼佛第二十四为十方比丘比丘尼礼佛第二十五为十方过去比丘比丘尼礼佛第二十六为阿鼻地狱礼佛第二十七为灰河铁丸等地狱礼佛第二十八为饮铜炭坑等地狱礼佛第二十九为刀兵铜釜等地狱礼佛第三十为火城刀山等地狱礼佛第三十一为饿鬼道礼佛第三十二为畜生道礼佛第三十三为六道發愿礼佛第三十四警念无常第三十五为执劳运力礼佛第三十六發回向第三十七菩萨回向法第三十八發愿第三十九凡八段嘱累第四十

  • 方等三昧行法(一卷) (前有遵式序) (南起北刑)

    隋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方等秘法具六缘第一一法缘二善知识三前方便四办衣五行法六供养识遮障第二一洗浴调适二饮食调适三行道调适四坐禅调适禁法第三一七日要心及诵咒二请师受戒及發露三见善恶业相及十法王子等不得向人说内律要诀第四一明五篇戒灭不灭相二明十恶十善业灭不灭相修行第五受戒第六不说

  • 法华三昧忏仪(一卷) (南实北辅)

    瓦官寺沙门释智𫖮辄采法华普贤观经及诸大乘经意撰此法门流行后代

    劝修第一方便第二正入道场方法第三正修行方法第四一严净道场二净身三三业供养四奉请三宝五赞叹三宝六礼佛七忏悔八行道旋绕九诵法华经十思惟一实境界略明修证相第五

  •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二纸半即附忏仪后此方撰述)

    唐国清沙门湛然撰

    撰香华礼拜等偈以便运想及逆顺十心略忏文等

  •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一卷) 仝上

    宋天台东掖山沙门遵式集

    缘起第一按文开章以定铨次第二別明礼请洒散二法第三略明能请及所求离过第四总示事理观慧所依第五补助正修十科事仪第六一严净道场二清净三业三香华供养四召请诵咒五赞叹述意六称名散洒七礼敬三宝八修行五悔九旋绕自归十唱诵金光明典

  • 金光明最胜忏仪(五纸半) 仝上

    宋四明沙门知礼集

    大段与前仪同而观慧文略

  • 往生净土忏愿仪(十二纸) 仝上

    沙门遵式采大本无量寿经及称赞净土等诸大乘经集此方法流布诸后普结净缘

    一严净道场二明方便法三明正修意四烧香散华五礼请法六赞叹法七礼佛法八忏愿法九旋诵法十坐禅法

  •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十四纸) 仝上

    东山沙门遵式始于天台国清集于四明大雷山兰若再治

    叙缘起第一明正意第二一庄严道场二作礼三烧香散华四系念数息五召请六具杨枝净水七诵三咒八披陈忏悔九礼拜旋绕十诵经

  •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十五纸余) 仝上

    宋四明沙门知礼集

    一严道场二净三业三结界四修供养五请三宝诸天六赞叹申诚七作礼八發愿持咒九忏悔十修观行

  •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十三纸半) (前有灵鉴序) 仝上

    宋天竺寺沙门遵式撰

    第一设坛场供养第二示方法第三拣众清净第四诵咒法第五三业供养礼请陈意自为七一供养二奉请三赞叹四作法持咒五礼拜六忏悔七行道旋绕第六释疑第七诫劝檀越

  •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咒课法(十纸半) 仝上

    宋霅川沙门仁岳撰

    一法式二观想三礼赞四持诵五忏愿六证验七释疑

  • 礼法华经仪式(一纸余) 仝上

    宋四明沙门知礼集

  •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六纸余) 仝上

    沙门仁岳撰

  • 集诸经礼忏悔文(二卷北作四卷) (南功北桓)

    唐西崇福寺释智升撰

    上卷共有六段下卷约求生西方明六时礼法

  •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忏文(六纸余) (南实北起)

    宋天竺寺遵式述

  •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九纸) (南实北辅)

    宋耆山沙门遵式撰

    第一决疑门一疑师二疑法三疑自今并决之第二行愿门一礼忏门(即世称小净土忏)二十念门三系缘门四众福门

  • 净土境观要门(六纸余) (南刑北起)

    元虎谿沙门怀则述

    深明约心观佛境观不二法门

  • 莲宗宝鉴(七卷) 素

    元庐山东林寺善法堂主优昙普度集

    念佛正因第一凡十四章念佛正教第二凡十九章念佛正宗第三凡八章念佛正派第四凡二十二章念佛正信第五凡六章念佛正行第六凡十四章念佛正愿第七凡七章念佛往生正诀第八凡十二章念佛正报第九凡五章念佛正论第十凡二十五章附楚山示众念佛警语晓山劝修净业箴

  • 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一纸余) 贞

    附隋录未详作者

  •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一卷) 起

  •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一卷仅九纸半) (南起北约)

  • 天台智者大师別传(一卷) (南翦北起)

    门人灌顶撰

  • 天台八教大意(一卷) (南翦北翰)

    撰者同上

    前佛后佛自行化他究其旨归咸宗一妙佛之知见但机缘差品应物现形为实施权故分乎八秘密不定化之仪式譬如药方圆所化之法譬如药味

  • 国清百录(四卷) (南起北弊)

    纂人同上

    卷第一二立制法第一敬礼法第二乃至王重请书第五十卷第三四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乃至论放生书第一百后有戒应题有严序及新添智者大禅师年谱事迹

  • 永嘉集(一卷) (前有魏静序) 起

    唐慎水沙门玄觉述

    旧分十门慕道志仪第一戒憍奢意第二净修三业第三奢摩他颂第四毘婆舍那颂第五优毕叉颂第六三乘渐次第七事理不二第八劝友人书第九發愿文第十幽谿法师新定十门皈敬三宝第一發弘誓愿第二亲近师友第三衣食警戒第四净修三业第五三乘渐次第六事理不二第七简示偏圆第八正修止观第九观心十门第十(幽谿有注二册可作四卷尚未入藏甚妙南北两藏皆无禅宗二字流通作禅宗永嘉集幽谿作永嘉禅宗集)

  • 金刚錍(一卷) (前有净岳科序) (南翦北起)

    唐荆谿尊者述

    序曰圆伊金錍以抉四眼无明之膜令一切处悉见遮那佛性之指偏权疑碎加之以刚假梦寄客立以宾主观者恕之

  • 始终心要(一卷) 仝上

    述者同上

  • 十不二门(九纸) 仝上

    述者同上

    一色心二内外三修性四因果五染净六依正七自他八三业九权实十受润即释签中结释十妙文也以是妙观大体故后人录出別行

  • 十不二门指要钞(二卷) (前有遵式序) 仝上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叙曰十不二门者本出释签岂须钞解但斯宗讲者或示或注著述云云而事理未明解行无托荆谿妙解翻隐于时天台圆宗罔益于物爰因讲次对彼释之命为指要钞焉盖指介尔之心为事理解行之要也

  • 修忏要旨(九纸) 仝上

    述者同上

    初通叙四行二正明法华三结归止观

  • 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一卷) 仝上

    法孙继忠集

    四明沙门谨用为法之心问义于浙阳讲主昭上人

  • 天台传佛心印记(八纸) (南刑北起)

    元传天台宗教兴教大师怀则述

    深明性具圆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同余宗缘理断九

  • 天台四教仪(一卷) (南翦北会)

    宋高丽沙门谛观录

    本宗八教大意而详于名相略于前三教之十乘

  • 天台四教仪集注(十卷) 稼

    元南天竺沙门蒙润集

  • 宗镜录(百卷) (南阿至孰北策至谿)

    宋永明寺智觉禅师延寿述

  • 景德传灯录(三十卷) (南桓公辅北合济弱)

    宋景德东吴沙门道原纂

    先叙七佛并偈始自摩诃迦叶终于南岳第九世青原第十一世共祖师一千七百十二人内九百五十四人有语见录余七百五十八人但存名字尽二十六卷宝志善慧南岳天台僧伽万回丰干寒山拾得布袋十人及诸方杂举征拈代別语一卷南阳大寂乃至法眼等十二人广语一卷一卷一卷

  • 续传灯录(三十六卷) (南合济弱扶北[○@缺])

    不出编录人名 汇目义门云灵谷寺沙门居顶编

    始自汾阳昭终至天童礼及诺庵肇共三千一百一十八人内一千二百零三人有语见录一千九百零七人但存名字

  • 传法正宗记(十卷) (南绮北回)

    宋明教禅师契嵩编修

    前有上皇帝书及许收入藏中书劄子并题跋等始祖释迦如来表一卷迦叶至六祖传共五卷正宗分家列传一千三百零四人共二卷旁出略传二百五人宗证略传十一共一卷定祖图一卷

  • 传法正宗论(二卷) (南回北绮)

    撰者同上

    共有四篇广明达磨大师的有师承以破唐沙门神机之妄讥毁兼破付法藏因缘传

  • 宗门统要续集(二十卷北作二十一卷) (前有径山希陵序耿延禧序) (南汉惠北扶倾绮)

    宋建康沙门宗永集

    元保宁寺沙门清茂续集

    释迦文佛西竺应化圣贤二十八祖东土六祖四祖旁出凡八世五祖旁出凡三世六祖下旁出凡二世应化圣贤未详嗣法亡名古宿南岳下凡十一世共二百四十八人五百五十三则机缘青原下凡十世共二百六十四人五百五十四则机缘续南岳下至十八世共二百一十二则机缘续青原下至十四世共四十七则机缘

  • 禅宗正脉(二十卷) 劝赏

    明弘治真如寺沙门如卺集

    于五宗机缘中取其显明简直者集出使人易晓

  •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二十一卷) (前有张抡序) (南鸡田赤北[○@缺])

    宋光孝寺沙门法应集 元沙门普会续集 明中天竺住山沙门净戒重校

    初集机缘三百二十五则作颂宗师一百二十二人颂有二千一百首续加机缘四百九十三则作颂宗师四百二十六人颂有三千零五十首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 (前有明教嵩赞) (南密北扶)

    嗣祖比丘宗宝编灵谷住持净戒重校

    韶州韦刺史请师于大梵寺说法师先说得法行由次说摩诃般若波罗密义并无相颂次答实无功德之疑次答愿生西方之问(要人净心则生净土不是说无西方也)次示定慧一体不二次示一行三昧次示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若住法名为自缚次示教无顿渐人有利钝次示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次示坐禅实义次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授无相忏悔發四弘誓愿授无相三归依戒又说一体三身及颂

  • 古尊宿语录(四十八卷) (中有阿育王山住持大观序) (南密勿多士北[○@缺])

    赜藏主搜采 灵谷寺住持净戒重校

    南岳让马祖一百丈海蘗运临济玄兴化奖睦州踪南院颙风穴沼首山念石门聪汾阳昭唐明嵩慈明圆南泉愿子湖神力踪赵州谂云门偃杨岐会道吾真白云端佛照光北涧简物初观晦机熙笑隐䜣仲方伦觉源昙(有宋濂藏衣塔铭)五祖演叶县省神鼎𬤇翠岩芝法华举佛眼远大隋真投子同鼓山晏洞山初(嗣云门)智门祚(嗣香林)云峰悦(嗣大愚)云庵文(嗣黄龙南)瑯琊觉(嗣汾阳)佛照禅师奏对录(宋孝宗时嗣大慧杲)

    • 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并宛陵录一卷) 素

      唐河东裴休集并序

      即古尊宿语录中重出而稍略

  • 万善同归集(六卷) 史

    宋永明智觉禅师延寿述

    明众善所归皆宗实相

  • 唯心诀(九纸余) 素

    作者同上

    于中略标百二十种邪宗见解

  • 定慧相资歌(四纸欠) 素

  • 警世(二纸欠) 素

    宋永明智觉禅师延寿述

  • 明觉禅师语录(六卷) (南回北绮)

    明灵谷寺沙门净戒重校

    上堂举古勘辨拈古偈颂赞等共六卷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十七卷) (有耿延禧序及张浚序) (南扶倾北汉惠)

    学徒若平集净戒重校

    上堂语六卷开示法语三卷小參示众四卷颂古一卷拈古三卷一卷

  •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三十卷) 说感武

    宋乾道门人蕴闻集

  • 中峰和尚广录(三十卷) 丁俊乂

    元至治门人慈寂集

  • 真心直说(一卷) 敦

    元曹谿山老衲知讷述

    凡十五章明正信异名妙体妙用乃至所往以释疑问后附诫初心学人文又附皖山正凝禅师示蒙山法语东山崇藏主送子行脚法语蒙山示众蒙堂跋

  •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一卷) 敦

    直指心性本来同佛既悟心已或习轻则用自性定慧门或习重则用随相对治门皆与先修后悟者不同

  • 禅宗决疑集(一卷) 素

    元西蜀智彻述

    示提话头工夫次第

  • 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已乏单本)

    唐终南山释杜顺集

    略有三重真空第一理事无碍第二周遍含容第三三中又各辨十门

  • 华严法界玄镜(一卷北作二卷) (南青北百)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即释前法界观门

  • 注华严法界观门(一卷) (前后有裴休净源二序) (南青北迹)

    唐圭峰兰若沙门宗密注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十二纸) 仝上

    唐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一显一体谓自性清净圆明体二起二用谓海印森罗常住用法界圆明自在用三示三遍谓一尘普周法界遍一尘出生无尽遍一尘含容空有遍四行四德谓随缘妙用无方德威仪住持有则德柔和质直摄生德普代众生受苦德五入五止谓照法清虚离缘止观人寂怕绝欲止性起繁兴法尔止定光显现无念止事理玄通非相止六起六观谓摄境归心真空观从心现境妙有观心境秘密圆融观智身影现众缘观多身入一镜像观主伴互现帝网观后有净源序

  • 华严金师子章(未有別行)

    唐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因对武后问借庭前金师子为喻初明缘起二辨色空三约三性四显无相五说无生六论五教七勒十玄八括六相九成菩提十入涅槃以显华严教观

  •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十三纸) (南青北百)

    宋沙门净源述

  • 禅源诸诠集都序(四卷) (前有惟大等四序) 敦

    亦名禅那理行诸诠集圭峰山沙门宗密述今但存序大意先判三宗三教然后会为一味以息斗诤意则美矣惜其未尽善也夫论宗意教意则不可有三此圭公所知也若论宗门教门则非止局三此圭公所昧也又彼云南岳天台依三谛之理修三止三观教意虽最圆妙然其趋入门户次第亦只是前之诸禅行相此则似仅涉猎次第禅门及童蒙止观二书绝未睹见大乘止观摩诃止观者矣今据大乘止观摩诃止观何尝不顿同佛体迥异诸门乎又彼云诸部般若千余卷经及中百门论等皆说破相教智度论百余卷亦说此理但论主通达不执故复将大小乘法相潜同后一真性宗今问智论中论皆龙树所造也何以一执一不执乎又龙树尚能通达不执潜通后宗佛说般若岂反有执止名破相乎般若经云菩萨欲具足一切佛法者当学般若谓之唯说破相可乎又彼云心是名知是体譬如水是名湿是体尤为可笑夫说水口固不湿即说湿口岂湿哉说心固不得体即说知岂便得体哉故古人云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又云知之一字众祸之门而圭公乃于能诠文字妄分亲疏何耶又彼云法华且收二乘至涅槃经方普收六道尤为可笑调达授记不收地狱乎龙女成佛不收畜生乎妙庄悟道不收邪见乎散心称名童子聚沙不收人天乎又彼云破相止说二谛性宗则为三谛是诚未究七种二谛五种三谛之旨者也呜呼浅矣

  • 原人论(八纸半) (南青北迹)

    述者同上

    斥迷执第一(习儒道者)斥偏浅第二(习佛不了义教者)直显真源第三(佛了义实相教)会通本末第四(会前所斥同一真源皆为正义)

  • 华严原人论解(四卷) 兹

    元长安大开元寺沙门圆觉述

    即解前论科一卷解三卷

  • 注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门三十颂(二卷) 史

    元归德法云沙门琮湛集注

    右注解夷门山广智大师本嵩所述经题观门偈颂点示初机禅门眼目

  • 真唯识量(出宗镜录)

  • 八识规矩补注(二卷) 敦

    明鲁庵沙门普泰注

  • 六离合释(附补注后)

  • 陀罗尼杂集(十卷) (南封北卿)

    未详撰者今附梁录

    第一卷七佛所说神咒并八菩萨所说神咒合十五首第二卷释摩男阿难比丘普贤菩萨等共十八咒卷第三摩醯首罗天等共咒十一首文殊说四弘誓虚空藏说四净土妙行观世音说四摄法救脱说四弘誓跋陀和说八菩萨妙行大势至说四誓利益众生心无疲倦得大势说四事拥护作佛事者坚勇说四菩萨妙行并诸菩萨天龙各各说偈卷第四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等共咒二十一首卷第五除一切恐畏毒害伏恶魔陀罗尼等共咒二十七首卷第六除肿陀罗尼等共咒九首五戒神名二十五三归神名有九护伽蓝神名十八烧香散华等咒共二十二首卷第七灭一切罪得一切所愿陀罗尼等共咒七十九首卷第八六字大陀罗尼经等共咒二十二首卷第九阿咤婆拘上佛陀罗尼等共咒十首叹佛三昧经一段卷第十定志慧见陀罗尼等共咒三十一首

  •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二卷) (有陈觉序) (南营北封)

    宋北辽金河寺沙门释道𭮨

    开示修行一真大法界心及持诵准提咒法然与准提三译及尊那经并不全合

  • 密咒圆因往生集(一卷) (有贺宗寿序) (南营北封)

    智广慧真编集金刚幢译定

    集诸经神咒三十三段华梵并书

  • 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二卷北作四卷) (南犹北存)

    唐沙门释道宣撰

  • 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 (南功北尹)

    唐沙门释义净撰

    凡四十章

  • 受用三水要行法

  • 护命放生仪轨法

  • 说罪要行法(三法合卷) (南功北桓)

    三法并义净法师作

阅藏知津卷第四十二

    (比丘慈济 时行 见明 慈音      明空 公远    信士钦遴生 周尔玉 朱岐瑞      周述之共助银四两)


校注

[A1] 采【CB】釆【嘉兴】
[A2] 刺【CB】剌【嘉兴】
[A3] 蘗【CB】蘖【嘉兴】
[A4] 蘗【CB】蘖【嘉兴】
[A5] 已【CB】巳【嘉兴】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阅藏知津(卷42)
关闭
阅藏知津(卷4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