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比量品第三

((二〇)九三)为他比量者显自所观义

如自以因知有相法欲他亦知说三相言是谓为他比量于言因中设智果名故((二一)一)即彼能立三相随有未说皆成缺过且诸因明论中于为他比说所比法为宗其义如何今答此问

此中说所比 谓是因境义

外论诸分中说所比非能立性生犹豫故今谓因境之义乃为所立此复

((二二)二)唯所说自体己欲

云自体者是所立体不为能立由是遮遣似因似喻彼虽待成然本不欲为所立故云己所欲者不待自论随有所说此复

((二三)三)有法中 现比及所信 共知不相违

于诸宗中皆欲成立法以差別有法彼有法中即应无有余现量比量自教及共许法违遣所立是谓不违唯此显示所立圆满否则相似如说声非所闻瓶等是常量不能量境等此皆违其所许说为似宗若本不共无有比量而是世间共知亦得与违如说怀兔非月以有体故此皆遮遣法自相门如是应知于法有法差別及自性亦有其例如说一切言皆虚妄意谓凡有言辞彼皆不实此能诠言应在所遣是即两者自性相违言所诠义唯此是实亦复不成则为两者差別相违((二四)四)诸正理者说宗因相返名曰宗违是为宗过如说声常一切无常故

((二五)五)由诸不善学 以异法喻说

且说违宗非理以此依异喻方便理无违故异喻能说无所立处亦复无因即皆声非一切故无无常

((二六)六)即由合知因不成

说宗过亦非理此由合说声非一切为因而犯不成声即摄在一切中故又此因是宗一分故若声与余法合以说一切声摄于内非一切因不成若除声说一切如是非一切因同宗差別即宗一分为因亦是不成如说声无常以无常故此是不成因过喻复有过不关于宗《成质难论》以此相违摄似因中即由此相

无相违

彼论复说相违有二与宗义相违及与能立边相违此中三皆不具故非相违因过说所立己今当说因此中

((二七)七)有宗法是因又多彼相似以故因等义 先当广显示

((二八)八)宗法于同品 有无俱三类此三于异品有无俱各三

此中详说宗法故先当观察((二九)九)如彼言宗法者于义不成何以故非许有法为宗故然此无过

((三〇)一〇)总摄为宗故或法或有法 非总但彼分假说为所立

理应总摄之义乃为所比如前已辨然彼总宗所摄一分唯法或有法亦得假说为宗因是彼法故无失如说布衣此复

((三一)一一)因依俱许说若两俱随一 颠倒及犹豫 依不成皆非

此中两俱成颠倒者义准非因如说声是无常眼所见故又有随一成颠倒者如对声显论者说所作性两俱或随一成犹豫者如于烟有疑而成立火有法不成者如说我体周遍随处有乐等故又此宗法性中

不许亦非破

譬如两俱随一不成或犹豫因

((三三)一三)两俱极成者乃为破或立

若非宗法必俱许者始成能破如说声是眼所见性又俱许乃为能立如说声由缘別而差异故异此即非立破此云何知

((三四)一四)复以已成说

若已成就宗法性者乃为能立已成就非宗法者乃为能破云宗法为能立性者

((三五)一七)非有法互成 及法成有法但法成法故

((三六)一六)此中有说由有法成有法如以烟立火此不应理此中非欲分別「彼火是有」但说「彼处如是」若即以烟成立相应火者应是宗义一分为因亦非所比火中得说见烟火已共知应成无比量故是故言彼处者决定说地地即有法此法有法如说以火立触例前可知((三七)一五)又非以法成立有法如说一最胜体是有见与诸差別法相随故此中亦但成立诸差別法定有一因譬如木片等是故唯以余法为所立何以故

((三八)一八)如是成有法

云如是者即彼余法差別有法而为所立亦以是故得成因法与所立法互不相离复有异方便故应说

((三九)一九)由宗因门说若有所不乐 由此应成故当知彼是难

如说声非是常业亦应常故常应可得故此是取因及宗为门立难以有所执而另立应成故以先有执无质碍故为常今但由宗以说过难既唯宗法为因

((四〇)二二)若说因宗随宗无因非有于此五啭喻

((四一)二〇)如有说言声是无常所作非常故常非所作故此中虽无宗法然有喻相故

((四二)二三)由合而知因

((四三)二一)如是由合而显宗法可说声是所作或非非所作

((四四)二四)若由遮显说则当成无因以二喻立故具相亦无异

应成非有法先有所许故如是说因宗 有过故成破

((四五)二五)于宗法性分別是因非因故前颂说于同品有无俱等((四六)二六)此中以一切义为品依所立法共相而相类相似者是为同品此复于所立法

((四七)三〇)无异说即彼显示于余处

((四八)三一)若如是说同品中有者

同品应成宗

若以无异性说同品彼应亦为宗耶不说分別则有此过然非无异此谓瓶等所有无常即非所立以是

有异故不许

说此同品有者应理次复于所不乐异品唯遮止有故说为无((四九)一七)且异品者

彼余及相违 二皆非异品应成无有因以相违简別

若同品所余为异品者因莫不转异品应无有因如所作性无常同品中有而彼无常所余苦无我等亦有故若与同品相违为异品者应唯所立相简別者知其为异如说火有煖触由彼得知无煖冷触以为异品其非冷煖即不可知

((五〇)二八)故无同为性因相虽是一亦得知多义

如是以同品无处为异品云异品无者即是同品无处非有之义所作性于无常以是为因于无我等亦然彼等无处亦无故((五一)二九)所作既是无常无我等所共将如成立瓶等为犹豫因耶不尔

虽共定相随

非诸共相皆生犹豫如说所作是瓶现见衣等无瓶处亦所作此则犹豫谓无常无我等是所作者于彼无处曾所未见是以具足因相有所简別得成为因((五二)三二)即宗法性別为三类所谓于同品有及有无俱及字后加遮错解故此等各別有三谓同品有者于异品有及有无俱如是同品无及俱中同此分別((五三)三三)若无同品为异品者如立无常对不许空等法时如何说耶此无犹豫彼法既无决定不转故无有过((五四)三四)九种宗法举例释成如次当说所量性故声常所作性故无常无常故勤發所作故常所闻故常勤發故常无常故勤發勤發故无常无碍故常((五五)三五)摄此颂言

所量作无常 所作闻勤發 无常勤非触 此九成常等

((五六)三六)如是分別应说因或相违或不定性

((五七)三七)此中同品有 或俱异品无是因

((五八)四〇)唯此二者是因或同品有异品是无或同品俱异品是无此九句初后三中取中间因

((五九)三八)此颠倒相违

((六〇)四一)如上倒说故异品中有或俱而同品无此第二三中取初后因复有能害所立余相违法如以异分积聚性故成立为余法用如是亦能成立积聚性余法此成多种义故即彼二因所摄故不异九句

((六一)三九)余不定

((六二)四二)所余五者因或相违皆不可决说为不定是犹豫原因之义((六三)四三)复于一切因等相中

乐说一数性

此意依类及事而言一数者谓若有因皆属同类中有以是为所乐说何以故

((六四)四四)两违则疑故

若有所说因相两违而一处者见成犹豫如所作性及所闻性两者依声则生疑惑是常无常

((六五)四五)如是二疑因独亦不决定

譬如以非眼所见性及现量性说声非实非业此则不定故应乐说一性依此乐说一性不将有犹豫决定俱不成者耶无如是过何以故

成就二相者 相互不乐说

此中具犹豫决定二相者互生疑惑不审是何是为相违决定若不相违各具因相如所作故无常又勤發故无常此亦得决定耶

若不出一性多亦无有违

此中成一义故虽是多法说为一性亦不相违((六六)四六)且应四类为犹豫因同异品中俱有故如何所闻性以不共故亦为犹豫((六七)四七)若所立法是不共彼所差別遍摄一切因于彼为犹豫因是即疑因所摄且一边颠倒故((六八)四八)若因一切皆共无所简別即于所共两俱不违故为疑因其依同品俱分者简別余故亦得为因是谓差別((六九)四九)若时许有声性是常所闻性亦得为因耶如不能说所作等是无常因容有此义然两俱可得一义为相违故是犹豫因此唯依现及教力故思求决定((七〇)五〇)摄上颂言

若不共及共 又相违决定 是诸一切法 于彼为疑因

((七一)五二)观宗法审察与所乐颠倒成违害犹豫此外无似因

若害违意乐为相违因者如积聚性因云何不成不为他用以有为他用之因故复云何不成相违决定不见犹豫非彼类故但于为他用差別义成颠倒故而为相违如是意乐成立非积聚他所用而非积聚现比不得无有其法故无犹豫成相违因又如观察成违害者倒立有法自性差別亦说相违如以勤發性因说声非声及非所闻是二皆以法所差別之有法为所立故次复说言

((七二)五一)谓法及有法 自性及差別随一倒立故无害为相违


校注

见 History of Indian logic, P. 282 金本此段原文 ... bstan-bcos-la mal tos-pa. 译意不待论宗宝本无此不字ma 费氏著书引此一颂而释义不全见 History of Indian logic, P. 282 次有三颂破正理宗及《成难论》所说异义今略 金本此句无不字 两本颂释文皆不顺今取意抄 见 History of Indian logic, P. 283 此句唯见金本 金本此句云「余复待成立」与《理门》文合而与释不顺 此段唯见金本 此二破颂数论二种比量遮显原云 bsal-te. hons. pa 具相原云 rnam-ldan 意同旧云反破方便顺成方便文释繁广今删 见 History of Indian logic, P. 285 lbid, P. 283 此下一段两本文异今准《理门》意 宝本此句作若一边亦不离连下文读 宝本此句无教字 此云无害从金本 Gnod-pa-med-pa 译次四颂半(金本三颂半)以异门释相违后即广破异说皆从略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因明入正理论讲解及相关论著(卷6)
关闭
因明入正理论讲解及相关论著(卷6)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