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译杂阿含经卷第九(丹本第九卷初准)

(一六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显照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不生欢喜  终不能得乐
是三十三天  名称满世间
常是彼天人  之所居住处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汝如小婴愚  非尔智所及
如斯之妙法  乃是罗汉语
诸行斯无常  是生灭之法
其生灭灭已  寂灭乃为乐

天复以偈赞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六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能舍于家业  断诸一切法
常教授于他  不名善沙门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夜叉汝当知  若诸种姓中
有遭苦难者  诸有有智人
不应不愍彼  善逝以大悲
安慰而教导  罗汉法应尔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六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若有贤善人  能具修惭愧
譬如彼良马  不为𢘙悷恶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一切世间人  少能修惭愧
能远离诸恶  犹彼调乘马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六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不善知己法  好欲习他
是名睡不悟  有时必得悟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既善知己法  不憙习他教
漏尽阿罗汉  弃恶就正法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六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不善调于法  依止于异见
是名睡不悟  有时或得悟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于法善调顺  不依止邪见
度爱之彼岸  佛知已涅槃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六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比丘得罗汉  尽诸有漏法
如是灭结者  住于最后身
偽说言是我  偽说言非我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比丘得罗汉  尽诸有漏法
如斯灭结者  住于最后身
内心终不著  我及以非我
随顺世俗故  亦说我非我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六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罗睺罗阿修罗王手障于月时月天子极大惊怖身毛为竖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即说偈言

「如来大精进  我今归命礼
能于一切处  悉皆得解脱
今遭大艰难  愿作我归依
世间之善逝  应供阿罗汉
我今来归依  如来愍世间
使彼罗睺罗  自然放舍我

尔时世尊说偈答曰

「月处虚空中  能灭一切暗
有大光明照  清白悉明了
月是世明灯  罗睺应速放
罗睺闻偈已  心中怀战
流汗如沐浴  即速放彼月

跋罗蒲卢旃见阿修罗王速疾放月即说偈言

「汝何故惊惧  速疾放于月
身汗如沐浴  掉动如病者

阿修罗复说偈言

「我闻佛说偈  若不放月者
头当破七分  终不见安乐

跋罗蒲卢旃复说偈言

「佛出未曾有  见者得安
阿修闻说偈  即时放于月

(一六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汝手为有杻  及有靽桁
不处于牢狱  乃至系闭不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我都无手杻  及以诸桁械
羇靽系闭等  一切皆永灭
夜叉汝当知  我脱如是事

天复以偈问曰

「云何名为杻  云何是桁械
云何是羇靽  云何为系闭

佛复以偈答曰

「母即名为杻  妇名为桁械
子名为羇靽  爱名为系闭
我无母之杻  亦无妻桁械
无有子羇靽  复无爱系闭

天复说偈言

「善哉得无杻  亦无有桁械
善哉无羇靽  无系闭亦善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六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释翅鸠罗脾大斯聚落尔时世尊剃除须发未久之间晨朝早起正身端坐以衣覆头时彼鸠罗脾大斯聚落之中有一天神来至佛所而问佛言「汝忧愁耶」佛言「我无所失何故忧愁天神复言「汝欢喜耶」佛答之曰「我无所得何故欢喜」复言「沙门汝不忧愁不欢喜耶」佛言「诚如所言

天即说偈言

「比丘汝云何  得无烦恼耶
汝无少欢喜  独坐于林野
是处难忍乐  而汝于今者
不为不忍乐  之所覆蔽障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我都无烦恼  安住得解脱
亦无有欢喜  不乐所不乱
天神应当知  是故能独住

天神复以偈问言

「比丘汝今者  何故无烦恼
云何无欢喜  而独住林野
不为彼不乐  之所覆蔽障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欢喜即烦恼  烦恼即欢喜
我无喜烦恼  天神应当知

天神复说偈言

「比丘快善哉  而无诸烦恼
亦无有欢喜  无欢喜善哉
善哉处闲独  不乐所不乱

天神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端坐百牟鋑  头上亦火
应勤思方便  而断于欲结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端坐百牟鋑  头上亦火然
念觉之比丘  应勤思方便
而断于边  及以吾我见

天复以偈赞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是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天女侍左右  毘舍阇充满
愚痴黑暗林  云何得过去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正直名为道  无畏名方便
无声名快乐  能覆善觉观
惭愧为拘靷  念为诸翼从
智慧为善乘  正见为引导
男子若女人  能乘是乘者
必舍弃名色  离欲断生死

天复以偈赞曰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九门四轮转  内盛满重铜
深淤泥之中  云何而得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断于喜爱结  及以欲贪恶
拔于爱根本  然后安隐出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云何外结发  内亦有结发
世界俱结发  我今问瞿昙
云何令结发  作于不结发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坚持立禁戒  修心及智慧
懃行于精进  具念名比丘
速能令结发  作于不结发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出家甚为难  极难难可见
愚者作沙门  多有诸事难
怖畏懈怠者  常无欢喜
云何而得行  于彼沙门法
不能禁其心  数生不欢喜
想欲得自在  云何而除灭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比丘覆恶觉  譬如龟藏六
比丘无所依  亦不恼害彼
比丘入涅槃  都无有讥论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睡卧厌频申  频申而不乐
饮食不调适  并心下狭劣
五事来覆障  不得见贤道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若人睡卧厌  频申而不乐
饮食不调适  并其心下劣
进舍五事  后必见圣道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池水云何竭  有何流还返
世间之苦乐  何处都消尽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眼耳与鼻舌  并及于身意
名色都消尽  如是池枯竭
尽于诸结业  世间之苦乐
于斯尽无余  亦无有还返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牟尼之世雄  犹如伊尼延
少食不嗜味  寂然处林坐
我今有少疑  欲问于瞿昙
苦从谁出要  云何解脱苦
苦于何处尽  愿为决所疑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世间有五欲  意第六显现
除断于喜欲  远离一切苦
是名苦出要  亦名苦解脱
斯处名尽灭  是事汝当知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都无所缘攀  又无安足处
甚深洪流中  谁能不沈没
谁有勤精进  能度瀑驶流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净持于禁戒  修智及禅定
观察内身念  难度而得度
得离于欲  出过色有使
尽于欢喜有  如是能履深
而不为没溺  能度瀑驶流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赫然大明遍于祇洹来诣佛所顶礼足已在一面坐问言「瞿昙汝今能知一切众生所著所缚及知一切众生得解脱者并净解脱不

尔时世尊即告天曰「我实尽知一切之所缚著及得解脱尽解净解脱者

天复问言「瞿昙云何能知一切众生之所缚著得解脱尽解脱净解脱耶

佛复告言「我尽观见有汝天当知今我之心得善解脱得解脱故能知众生之所缚著得解脱尽解脱净解脱亦悉知之

天即赞言「善哉善哉瞿昙知缚著乃至能知得净解脱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八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显照遍于祇洹晃然大明却坐一面而问佛言「瞿昙汝为能度瀑驶流耶

尔时世尊答言「实尔

天言「瞿昙如此驶流深广无际傍无攀缘中无安足而能得度甚为奇特

佛言「实尔

天复问曰「瞿昙汝今云何于此驶流无可攀挽无安足处而能得度

佛答天曰「若我懈怠必为沈没若为沈没必为所若我精进必不沈没若不沈没不为所漂我于如是大洪流中可攀挽无安足处而能得度此大驶流

天即赞言「善哉善哉比丘于此驶流无所攀挽而能得度甚为希有

天复以偈赞言

「我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久舍于嫌怖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牟鋑及天女  四转轮髻发
睡厌极难尽  伊尼延驶流
无缚著解脱  而能得济度

(一八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世间常惊惧  众生恒忧恼
未得财封利  及已得之者
于得不得中  能无喜惧心
如斯之等事  唯愿为我说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若有智慧者  苦行摄诸根
弃舍一切务  除如此等人
更无出生死  若不舍诸务
常处于生死  惊畏而怖迮
忧愁等诸患  苦恼所缠逼
若舍于一切  能除上诸患
则离于生死  忧怖等诸恶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八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谁得色最胜  谁乘和合逝
当于其处住  习学何事业
是何等种类  而能供养天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持戒有智慧  善能修己者
念禅不放逸  除去四热恼
正法意解脱  如此得上色
美妙获最胜  和合斯乘道
应形彼处住  习学于善法
若有如是人  名知供养天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八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罗咤国商估  财产极巨富
各各相贪利  贪求无厌足
为财产鬪诤  爱欲结流漂
如斯之等类  谁能舍欲爱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弃舍于众缘  妻子及六畜
一切所玩爱  除去欲贪痴
舍欲而出家  此能断欲结
永舍于一切  漂没及诤讼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八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于往昔时俱萨罗国有五百乘车而以为伴行到旷野险难之处无有水草有五百贼寻逐其车规欲摽掠时有天神住旷野中知贼欲劫而作是念『我今当往诣彼车所我当问之彼若能答当为救护设有不通我当放舍』思惟是已寻即来到行客车前身光遍照五百乘车尽皆大明即便以偈问商估言

「『谁于悟者名为睡  谁于睡者名为悟
谁能解达如斯义  宜知是时应答我

「时商估中有优婆塞于三宝所深得净信归佛法僧于佛法僧得了决定无有狐疑又于四谛亦无疑心已得见谛获于初果晨朝早起正身端坐系念在前高声诵经诵法句偈及波罗种种经偈彼优婆塞说偈答言

「『我于悟者名为睡  我于睡者名为悟
我知斯事悉明了  是故今者以偈答

「尔时天神以偈问言

「『汝今云何作是言  我于悟者名为睡
我于睡者名为悟  云何如此而答我

「优婆塞以偈答言

「『断除贪欲嗔恚痴  诸漏已尽阿罗汉
彼称为悟我名睡  不知苦习及灭道
我于彼睡名为悟  天神汝今应当知

「天神复说偈问言

「『善哉于悟名为睡  汝能善解答我问
久来不见法兄弟  今得相见大欢悦
今尔众伴为汝故  一切安隐得归还』」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八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乃往古昔输波罗城有优婆塞所居住处诸优婆塞咸共集会于其堂上诃欲之过欲现外形如露白骨又如肉段众鸟竞逐欲如粪毒亦螫亦污又如火坑亦如疥人向火痒痛愈增其疾又如向风执炬逆走若不放舍必为所烧亦如梦幻又如假借亦如树果又如𫓴戟欲为不净秽恶充满如食不消哕臭可恶虽复共集种种言说诃欲之过然其还家各自放逸时优婆塞所集堂神而作是念『诸优婆塞集会此堂说欲过患及其还家嗜欲滋甚不名清净不依法行我今为彼作诸触恼令其觉』作是念已时彼堂神于优婆塞集会之时即说偈言

「『优婆塞集  说欲是无常
汝等还自为  欲流所沈没
譬如深淤泥  老牛坠在中
如今我观察  优婆塞众多
多闻持禁戒  唯说一欲过
言欲是无常  但空有是言
实无弃欲心  贪著男女相
贪著名非法  汝等宜舍弃
于佛教法中  应如法修行

「尔时天神说如是偈诸优婆塞闻是偈已皆悉解悟厌恶于欲剃除须发信家非家出家学道勤行精进修戒定慧悉皆获得阿罗汉果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八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须达多长者有少因缘从舍卫国至王舍城诣护弥长者家见其家中竟夜不睡破薪然火办诸供具安置高座敷诸床榻须达多长者见是事已作是思惟「今此长者施设供具为欲结婚欢乐宴会为欲屈彼频婆娑罗王及大臣乎」复更思念「若请国王及以官属婚姻宴会而此长者不应躬身而自栖栖执于劳苦然火作必有胜人不审是谁我今当问」思惟是已即以所念问于长者

时护弥长者即答之曰「我亦不为婚姻欢会亦不屈请频婆娑罗王及大臣等而为此会我于明日将欲请佛及比丘僧故设斯供

须达多长者初闻佛名身毛为竖惊喜问言「云何名佛

护弥答言「释种出家剃除须发成于无上正真之道号曰为佛

须达又问「云何名僧

长者答曰「若刹利子剃除须发逐佛出家婆罗门种居士种首陀罗种是之等信家非家随佛出家是名为僧我于今者请佛及僧

须达多问言「今日如来为可见不

护弥答言「如来近在迦兰陀尔今小待佛当自来受我供养

时须达多内心踊跃思睹世尊便小睡眠眠已寻悟天犹未晓意谓平旦即便早起趣于城门然彼城门初夜后夜二时常时须达多既至门下见城门开谓天已晓即出门外欲诣佛所先以念佛故有光明来照其身到城外已见一天即时绕祠恭敬礼拜还复黑暗心自念言「天大黑暗若人非人或能害我当还入城

时尸婆天神放光照曜乃至祇洹悉皆大明天神即语须达多言「汝可前进不宜退还」尔时天神即说偈言

「假使百匹马  载满众珍宝
并及百金人  以持用布施
如是展转施  遍满阎浮提
如是功德聚  以用为一分
不如有一人  發心向佛所
举足行一步  十六分中一
假使雪山中  所有大力象
其数足满百  金宝庄挍身
其体甚姝大  其行极迅疾
暴逸倍有力  满载诸杂宝
以此用布施  不如向佛所
一步之功德  十六分中一
假使剑摩耆  所出之宝女
颜容甚端严  其数足满百
璎珞以严身  真金为首饰
头著宝珠璎  以此用布施
所得之功德  不如向佛所
举足行一步  十六分中一
是故我劝尔  于此莫退还

时须达多即问之曰「汝是谁耶

天即答言「我是汝昔日亲旧善身摩纳于舍利弗目连所临终之时生欢喜心命终生天得为北方天王毘沙门子我于如来弟子所發心随喜尚获此福况复佛也

时须达多复自念言「今此天神称赞乃尔以此量之必知彼人功德尊胜」尔时世尊露地经行须达多长者即诣佛所初见世尊不知礼敬辄前直坐时彼天神化作婆罗门来至佛所绕佛三匝顶礼恭敬然后就坐时须达多既见之已方效于彼礼敬而坐问讯「不审圣体安乐以不

尔时世尊以偈答

「一切事安乐  婆罗门涅槃
无为欲所污  解脱于诸有
心断诸欲求  心除热恼病
其心得清净  寂灭安隐眠

尔时世尊即将长者须达多入于房中敷座而坐时须达多礼佛足已在一面坐佛为种种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要为乐佛知须达多心意专正踊跃欢喜佛为说四真谛即于座上见四真谛如新净㲲易受染色须达多易悟亦复如是见法证法断八十亿洞然之结得须陀洹即从座起整衣服礼佛足已白佛言「世尊我名须达多我以布施贫乏之故诸人称为给孤独氏

佛言「汝是何国人出生何种族

须达白言「我所出生舍卫国唯愿世尊往诣彼国我当终身施设供养

佛告须达多「彼国为有僧坊以不

须达多白佛言「世尊但往于彼我当营造使诸比丘来往于彼」尔时如来默然受请

时须达多闻佛所说并受其请顶礼佛足欢喜而去

(一八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须达多长者遇病困笃于时世尊闻其病甚即于晨朝著衣持钵往诣其家须达长者遥见佛来动身欲起佛告长者「不须汝起」尔时世尊別敷座坐佛告长者「汝所患苦为可忍不医疗有降不至增乎

长者白佛「今所患苦甚为难忍所受痛苦遂渐增长苦痛逼切甚可患厌譬如力人以绳系于弱劣者头搣掣顿揉捺其头我患首疾亦复如是譬如屠家以彼利刀而开牛腹挠搅五内我患腹痛亦复如是譬如二大力士捉彼羸瘦极患之人向火燺炙我患身体烦热苦痛亦复如是

佛告长者「汝于今者应于佛所生不坏信法僧及戒亦当如是

长者白言「如佛所说四不坏信我亦具得

佛告长者「依四不坏尔今次应修于六念汝当念佛诸功德忆佛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是名念佛云何念法如来所说胜妙之法等同庆善现在得利及获得证离诸热恼不择时节能向善趣现在开示乃至智者自知是名念法云何念僧常当忆念僧之德行如来圣僧得向具足应病授药正真向道所行次第不越限度能随于佛所行之法须陀洹果向须陀洹斯陀含果向斯陀含阿那含果向阿那含阿罗汉果向阿罗汉是名如来声闻僧具足戒解脱解脱知见为他所请如是等僧宜应敬礼合掌向之是名念僧云何念戒自念所行满足之戒白净戒不瑕戒不缺戒不穿漏戒纯净戒无垢秽戒不求财物戒智者所乐戒无可讥嫌戒次应自念是名念戒云何念施己所行施我得善利应离悭贪行于布施心无所著悉能放舍若施之时手自授与心常乐施无有厌倦舍心具足若有乞索常为开分是名念施云何念天常当护心念六欲天念须陀洹斯陀含生彼六天

须达多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六念之法我已具修」须达白佛「唯愿世尊在此中食」佛默受请日时既到须达长者为于如来设众肴馔种种备具清净香洁设是供已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出世难可值遇」佛为长者种种说法示教利喜从座而去

须达长者于佛去后寻于其夜身坏命终得生天上既生天上寻还佛所须达天子光色倍常照于祇洹悉皆大明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而说偈言

「此今犹故是  祇洹之园林
仙圣所住处  林池甚闲静
法主居其中  我今生喜乐
信戒定慧业  正命能使净
若能修如是  向来之上行
非种姓财富  能得获斯事
智慧舍利弗  寂然持禁戒
空处乐恬静  最胜无伦匹

佛告天曰「如是如是」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信戒定慧业  正念能使净
非种姓财富  能获如斯事
智慧舍利弗  寂灭能持戒
空处乐恬静  最上无伦匹

须达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顶礼于座上没还于天宫

尔时世尊于天未晓入讲堂中敷座而坐告诸比丘「向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我所其光晖曜普照祇洹悉皆大明礼我足已却坐一面而说斯偈

「『此今犹故是  祇洹之园林
仙圣所住处  林池甚闲静
法主居其中  我今生悦乐
信戒定慧业  正命能使净
若能修如是  向来之上事
非种姓财富  能获如斯事
智慧舍利弗  寂然持禁戒
空处乐恬静  最胜无伦匹』」

尔时尊者阿难在如来后闻天说偈即白佛言「此必是须达长者得生天上是故还来赞舍利弗

佛言「如是如是彼须达多生天上来至我所说如斯偈

尔时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八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旷野园第一林中时首长者身遇困疾尔时世尊闻其患已后日晨朝著衣持钵往诣其家时首长者遥见佛来动身欲起佛告长者「不须汝起」佛即慰问「汝所患苦为可忍不医疗有降不至增耶

长者白佛「今我患苦极为难忍所受痛剧遂渐增长苦痛逼切甚可厌患譬如有力之人以手㨑搣无力者头揉捺牵掣我患头痛亦复如是譬如屠者以彼利刀挠搅牛腹肠胃寸绝我患腹痛亦复如是譬如二大力人捉一羸病向火燺炙身体焦烂患体热痛亦复如是

佛告长者「汝今应于佛所生不坏信法僧及戒亦当如是

长者白佛「如佛所说四不坏信我已具得

佛告长者「依于如是四不坏信应修六念

长者白佛「如此六念我已具修」时首长者即白佛言「唯愿世尊在此中食」佛默然受请日时已到彼首长者为于如来设众肴饍种种备具清净香洁设是供已寻便奉施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出世难可值遇」佛为长者种种说法示教利喜从座而去

时首长者如来去后寻于其夜身坏命终生无热天既生天已即作此念「我于今者应往佛所」作是念已寻来佛所光色倍常照于祇洹悉皆大明顶礼佛已却坐一面渗入地譬如苏油

佛告天子「汝可化为麁身当作住想」时首天子受佛勅已即便化作欲界麁形不复渗没佛告首天子言「汝行几法不生厌足身坏命终生无热天

首天白佛「我行三法心无厌足故得生天见佛听法供养众僧无厌足故命终得生无热天上」时首天子即说偈言

「我乐常见佛  不舍于听法
供养比丘僧  受持贤圣法
调伏贪嫉心  得生无热天

时首天子说是偈已欢喜顶礼即从座没还于天宫

(一八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来至佛所光色倍常威光晖曜遍照祇洹悉皆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七比丘解脱  生于无烦天
尽于善受有  度世间爱著
谁使度驶流  而此驶流者
死极得自在  甚难可得度
谁救死羂  出过天境界

尔时世尊以偈答

「优比罗建陀  第三佛羯罗
跋直羯提婆  婆睺提毘纽
如是等比丘  尽度于驶流
能度死自在  尽断生死羂
出过于天界  言说极深远
难识难可解  所说无不善
汝是何天耶  来问我此事

尔时此天以偈答曰

「我不还此有  名为无烦天
是故我尽知  七比丘解脱
断弃于爱有  度世之缚结
我生天先缘  今日当具说
梵行尽于漏  迦叶优婆塞
瓦师养父母  远离于婬欲
迦叶及父母  爱答摩纳等
彼是我亲友  我亦与彼昵
净身守口意  尽住最后身
如是诸大人  我共为善伴

尔时世尊复答天曰「如是如是实如所说

「瓦师如尔言  本毘婆陵伽
难提婆瓦师  迦叶优婆塞
孝事于父母  梵行尽于漏
彼与我亲友  我亦为彼亲
如是诸大人  本日相亲近
善修身口意  住于最后身

尔时彼天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而去

常惊恐颜色  罗咤国估客
输波罗须达  须达多生天
首长者生天  又有无烦天

別译杂阿含经卷第九


校注

(丹本准)【大】〔-〕【宋】【元】【明】【圣】 人名今附秦录【大】〔-〕【宋】【元】 今【大】〔-〕【明】 [No. 99(576)] 于【大】*于【宋】【元】【明】【圣】* 园【大】国【圣】 婴【大】𪧀【圣】 曰【大】言【宋】【元】【明】【圣】 弃舍【大】舍离【宋】【元】【明】【圣】 [No. 99(577)] [No. 99(578)] 悷【大】戾【圣】 [No. 99(579)] 法【大】教【宋】【元】【明】 [No. 99(580)] [No. 99(581-582)] 见【大】已【明】 [No. 99(583)] 明【大】间【圣】 栗【大】憟【宋】【元】 隐【大】乐【圣】 [No. 99(584)] 靽【大】*绊【宋】*【元】*【明】* 不【大】械【宋】【元】【明】 闭【大】缚【圣】 [No. 99(585)] 天【大】大【元】 [No. 99(586)] 然【大】*燃【圣】* 见【大】身【圣】 曰【大】*言【宋】*【元】*【明】* [No. 99(587)] 拘【大】倨【宋】【圣】 翼【大】习【宋】 [No. 99(588)] 去【大】出【宋】【元】【明】 [No. 99(599)] 结【大】*髻【宋】*【元】*【明】* 结【大】*髻【宋】【元】【明】【圣】* [No. 99(600)] 心【大】见【宋】【元】【明】【圣】 [No. 99(598)] 卧【大】眠【宋】【元】【明】 频申【大】*颦伸【元】【明】* 贤【大】圣【宋】【元】【明】 进【大】神【明】 [No. 99(601)] [No. 99(602)] 弃舍【大】舍弃【宋】【元】【明】【圣】 [No. 99(1269)] 缘攀【大】攀缘【宋】【元】【明】 结【大】界【圣】 [No. 99(1268)] 脱【大】脱净解脱【圣】 见【大】喜【圣】 [No. 99(1267)] 漂【大】*㵱【圣】* 可【大】有【宋】【元】【明】【圣】 [No. 99(596)] [No. 99(597)] [No. 99(599)] 于众缘【大】众缘务【宋】【元】【明】【圣】 [No. 99(590)] 险【大】崄【圣】 摽【大】漂【宋】【元】勡【明】剽【圣】 缘【大】经【宋】【元】【明】 如【大】知【宋】【元】【明】 习【大】集【元】【明】 今【大】尔【圣】 [No. 99(591)] 诃【大】*呵【圣】* 痒【大】痒【宋】【元】【圣】 愈【大】逾【宋】【元】【明】踰【圣】 𫓴【大】矛【宋】【元】【明】牟【圣】 悟【大】悟【宋】【元】【明】 论【大】会【圣】 天【大】堂【宋】【元】【明】 [No. 99(592)] 食【大】会【圣】 须达【大】*须达多【宋】*【元】*【明】* 逐【大】随【明】 是【大】此【宋】【元】【明】 林【大】竹林【宋】【元】【明】 开【大】闭【宋】【元】【明】 祠【大】祀【宋】【元】【明】【圣】 剑【大】敛【元】【明】 以此【大】此以【宋】【元】【明】【圣】 曰【大】言【宋】【元】【明】【圣】 㲲【大】叠【圣】 [No. 99(593)] 㨑【大】总【宋】【元】【明】【圣】 搣【大】*灭【宋】【圣】* 燺【大】*拷【宋】【明】【圣】*烤【元】* 念【大】命【宋】【元】【明】【圣】 居【大】于【圣】 [No. 99(594)] 园【大】国【宋】【元】【明】【圣】 所【大】其【宋】【元】【明】 㨑【大】总【元】【明】【圣】 渗【大】*淋【宋】【元】【明】【圣】* 苏【大】酥【元】【明】 [No. 99(595)] 受【大】爱【宋】【元】【明】 弶【大】𣚦【宋】【圣】 曰【大】言【宋】【元】【明】【圣】 比【大】毘【宋】【元】【明】 佛【大】弗【宋】【元】【明】【圣】 婬【大】五【宋】【元】【明】 又【大】人【宋】 〔-〕【大】光明皇后愿文【圣】
[A1] 目【CB】【丽-CB】日【大】(cf. K19n0651_p0090a10)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別译杂阿含经(卷9)
关闭
別译杂阿含经(卷9)
关闭
別译杂阿含经(卷9)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