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南传大藏经缘起

佛教在印土流行从公元前六世纪至十二世纪约有一千八百年历史大致可分三期初六百年为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形成时期中六百年为大乘显教發展时期后六百年为密乘佛教流行时期初期佛教以上座大众两部为主四百年中分化为二十个部派其中上座部分南北二传南传上座部在阿育王时期传入斯里兰卡先后又传入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地公元七世纪后又自缅甸传入中国云南迄今流行于云南傣族等几个民族地区形成中国巴利语系的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的佛教基本上使用巴利语原典——巴利语的三藏经典就是巴利语系的南传大藏经其中一部分译成了少数民族文字在傣族各地区成为傣族文化的主体印度中期的大乘佛教主要是龙树——提婆的中观系统和无著——世亲的瑜伽系统于公元二世纪传入中国汉地公元七世纪又自汉地和印度传入中国西藏印度中期后期的佛教在中国形成汉语系和藏语系两大佛教特別是印度后六百年的密教包括早晚三期的密教从八世纪开始全部传入中国西藏一直流传至今现在流传于中国的三个语系的佛教是全面地继承了印度历史上的一千八百年分为三期的佛教而且结合中国实际又大大地發展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可以说世界上完整的佛教和完整的密教都在中国中国三大语系佛教典借的总集便是南传大藏经汉文大藏经和藏文大藏经这三部总集不但反映了印度佛教典借的全貌而且汇集了中国佛教典借的精华可以说世界上完整的佛典也在中国但不足的是第一巴利语三藏大都没有译成汉文第二汉藏两部大藏没有对勘补译第三世界佛学名著汉译太少正因为如此在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大德的领导下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列「译经」一项重要工作欲以弥补以上三项之不足裨三大语系佛典总集全臻完善

巴利三藏世界上已有十多种文字系统译本唯独汉文译本至今仅有零星的单品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佛教译经事业的重大缺陷实是一件很大的憾事古代汉译诸经中虽有些典借与巴利经典「相当」如「四阿含」但并非译自兰卡大寺部的巴利语传本而是译自其他部派的梵本或西域诸语本所以两者之间仍有区別虽可资比较研究但不能笼统地直说「某经同于某经」1943年成立的「上海普慧大藏经刊印会」本计㓰出版北传南传全部经典但胜缘未具南传巴利三藏祇从日译转译六册为汉包括夏丐尊译的《小部》二册在内共七十三经一百五十个本生故事及《發趣论》在赵朴老的支持下1981年中国佛协叶均译出《清净道论》1985年译出《摄阿毗达磨义论》并重译《法句》1985年郭良鋆黄宝生合译出《佛本生故事选》1990年郭良鋆又译出《经集》1992年邓殿臣威马莱垃担尼合译出《长老尼偈》以上诸译数量有限未成系统值得高兴的是在吴老择先生主持下台湾元亨寺成立「南传大藏经编译委员会」从1988年开始系统地汉译据传已译出四十余卷但仍系采用日译本转译为汉的办法「功成不必在我」对于所有从事南传译汉工作的个人和组织我们都赞叹随喜愿与合作

南传大藏经系统汉译的工作起步较晚困难很多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有鉴于斯赵朴老指示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必须把译经事业学术研究和培养人才三者很好结合起来从三十年代起朴老就先后支持三批「五比丘」留学斯里兰卡期望南传大藏系统汉译工作及南传佛教弘化事业在中国有个新的突破和㓰时代的發展为此从1992年起在极端困难条件下我所开始筹措南传大藏的系统汉译的编译工作并取得南京金陵刻经处的大力支持与合作我们的编译主要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忠实原典尊重真译源自巴利如同巴利即或是转译自日文英文的也一定要以巴利语直校审核无误不能来自传译又复重译这就是坚持「信」的原则二是译经如经通达明白既非纯文亦不全白侭力發扬佛经翻译的优良传统充分显示文字般若的圆通功能这就是坚持「达」与「雅」的原则合乎这两条原则的译著我们用而编之不合乎这两条原则的我们则组而译之编译一本我们就印行一本我们知道「兹事体大」非少数人之所能为力也非短时期之所能完事即使全藏编译竣工也还有对勘比较研究诸多事业需要继续开發發展但愚公移山后继自有来人集腋成裘众志必定成城中国佛教三大语系的典籍总集终将在我们这个时代中国脊梁的新人手裡完成我们期待所有有这个愿行的大德长老仁人志士给予我们指导赞助随喜护持与合作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藏经编纂及电脑化研讨会论文特集(卷3)
关闭
大藏经编纂及电脑化研讨会论文特集(卷3)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