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大师山房杂录卷二
说(散刻及遗稿俱增入)
潞安沈王祈男为作积善生男说
维摩经云。善心诚实男。出男体也。法华普门品云。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表生男之因也。然菩萨惟欲人为善。则二经一意也。惟愿广發善心。而复敬礼菩萨。则天必降祥。加以菩萨威神默佑。必有大善大福大慧吉祥之男生于王宫矣。宜赠法名曰广善云。
又
前既为积善生男之说矣。今又闻建清净之灵坛。集德行之缁侣。诵秘密之真章。长永真固。期之以千日。展此精诚。感通于大士。麟祥抱送。岂远乎哉。更冀敬田悲田双行千日。所谓戒杀放生。恤贫救苦。种种方便罔弗兴崇。则悲深而敬益广善积庆余。功德滋培笃生贤嗣。不惟具诸厚福。必当享有遐龄。因果不虚无足疑者。于是再书。
骷髅图说
傅大士云。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生老病死。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大士此语。正所谓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者也。如何是万般将不去。人生所有官爵金宝屋宅田园饮食衣服玩好。乃至娇妻爱子。无常到来。那一件是将得去者。如何是惟有业随身。人生所造诸贪嗔痴业。非礼奸婬。恣意宰杀。为子逆父。为臣欺君。克众成家。阴毒害物。种种恶业。无常到来。这都紧紧随著你者。既然如是。若不猛省回头。改恶从善。洗心念佛。岂非徒得人身。虚生浪死。苦哉苦哉。我观世人个个皆好念佛。今三等列之。一者极闲人。应当无昼无夜一心念佛。二者半闲半忙人。应当营事已毕即便念佛。三者极忙人。应当忙里偷闲十念念佛。又复富贵之人。衣禄丰足。正好念佛。贫穷之人。安贫守分。正好念佛。有子孙人。得人替力。正好念佛。无子孙人。心无牵挂。正好念佛。无病之人。身力康健。正好念佛。有病之人。知死不久。正好念佛。聪明之人。通经达理。正好念佛。愚钝之人。无杂知见。正好念佛。以要言之。天上人间。四生九有。皆当念佛。奉劝世人。何不趁此四大未作骷髅时早早念佛。直待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懊悔无及了也。
劝修作福念佛图说
人间天上。快乐逍遥。皆因广作诸福。最紧最要。故曰为先。若欲高出人天。速超生死。直登不退。则有念佛往生一门。最尊最胜。故曰第一。偈曰。作福不念佛。福尽还沈沦。念佛不作福。入道多苦辛。无福不念佛。地狱鬼畜群。念佛兼作福。后证两足尊。
作福 但作一福。福下一点。不论大小多寡。
念佛 千声填一圈。白黄红青黑可填五次。
无事身闲者时时勤念。有事缠身者早晚课念。至心發愿。求生净土。平日遇福便作。作讫还念。即以所作之福回向净土。求愿往生。 善人(某甲)受持。
归戒图说
归依佛。不堕地狱。我今归依佛。
归依法。不堕饿鬼。我今归依法。
归依僧。不堕旁生。我今归依僧。
一不杀生 凡有命者。不得杀害。
二不偷盗 一针一草。不问不取。
三不邪婬 礼法持身。不犯外色。
四不妄语 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悉禁不说。
五不饮酒 酒名狂药。乱性迷魂。禁不入口。
既受归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诸恶。谓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如是诸恶不能尽举。但瞒天昧心等事便不应作。众善。谓忠孝仁义。如是众善不能尽举。但上顺天理下合人心等事便应力行。念佛。谓一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每日或念一千二千三五七千。或至于万。随意多少。凡一千念则点一圈。先白。次黄。次红。次青。四遍点过。满四十八万。持此佛前证明。乃议微细用心。參入玄境(弟子某甲)。受持。
六斋月斋图说
六斋 每月六日。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如遇月小。廿八廿九当持日斋。
月斋 每年正五九三个月当持月斋。不能三月持斋。必须三月戒杀。
经云。四天王每月六日巡行南赡部洲。初八廿三使者巡。十四廿九太子巡。十五三十天王亲巡。考察人间何人孝顺父母。何人忠报君王。何人正直公平。何人慈悲方便。何人归依三宝。戒杀持斋。广修众善。如是等人。加福增寿。何人忤逆父母。何人背叛君王。何人欺诈奸巧。何人刚很暴虐。何人不信三宝。宰杀生命广造诸恶。如是等人。削福减寿。又正五九月天王分镇南洲考察罪福。又玉皇天帝正五九月以大宝镜正照南洲考察罪福。可不惧哉。可不慎哉。此六日。此三月。应当斋戒念佛。忏悔修省。其日念佛或六百或六千。记点一圈。每月六圈。可用二载。若不能月斋。必守六斋。傥更日日持斋。日日念佛。日日修德。大善大善。
念佛追荐亡灵往生图说
首七念佛(几)万(几)千(几)百。
二七念佛(几)万(几)千(几)百。
三七念佛(几)万(几)千(几)百。
四七念佛(几)万(几)千(几)百。
五七念佛(几)万(几)千(几)百。
六七念佛(几)万(几)千(几)百。
七七念佛(几)万(几)千(几)百。
通共念佛(几)十万(几)千(几)百。
凡人于至亲亡殁。悲伤不已。然亡者无益。生者有损。不若停悲。思为荐济。经言人死皆于七七日内托生。当即此时作诸功德。今劝七七请僧诵经之外。更加自己念佛。每日持念一千五百。有余力或至二三四千。七日总计若干。填注七下。七七日满回向焚化。能令亡者罪障消灭。冤愆解释。早生善趣。不滞冥途。孝子思亲。慈亲忆子。兄弟姊妹。夫妇眷属。师生朋友。念恩欲报。皆可行之。傥其初丧未及见此图说。亦可补念十万八千。或更多。随意福资亡者。功德不可思议。
信(士某人女某氏)为荐亡亲某人持念。
戒杀生祀神说
药师经言。杀彼众生。呼诸魍魉。请乞福祐。终不可得。经言如此明白。而世人惑于师巫。或保病。或禳灾。或求财。或求官。或求子。大则用猪犬牛羊。小则用鸡鸭鱼肉。祭献鬼神。希求感应。不知分定于天。鬼神不能移易。其保病病愈者。命自不绝也。其禳灾灾灭者。悔自当脱也。求财求官求子悉亦如是。非鬼神之力也。然而杀他之命。延我之生。将他身宰割烹煮。望我身富贵康宁。天理之所不容。阴律之所不赦。现世减其寿年。死后堕于地狱。来生受其酬报。无功有祸。良可悲哉。奉劝世人。何不将此献神之费而作善事。或兴崇三宝。或买放生命。或济贫救苦。或砌路修桥。凡诸善事。随力为之。为善延寿。为善消灾。为善万事平安。为善子孙昌盛。知音君子。明理高贤。请试思之。傥刍荛可采。伏乞俯从。幸甚幸甚。
钓弋说
语云。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疑有脱文也。何也。圣人者仁之至也。故尧之仁如天。钓矣弋矣。直不纲不宿耳。是仁有未至也。或曰。舜德好生。不废四凶之诛。钓弋奚病焉。不知四凶罪人。鱼与鸟何罪。文王泽及枯骨。枯骨无知。鱼鸟有知。胡。孔子不谙物情至是。人馈鱼。子产畜之池中。子产之所畜。孔子之所钓。子产惠人。孔子其忍人耶。赐生而畜。共雉而不食。孔子之仁之德之泽之惠必不减于尧舜文王子产明甚。是知中和致。万物育。圣王治世使鸟兽鱼鳖咸若。弗育弗若。何以为孔子。然则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独何与。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从王事也。不得已也。若钓弋。则孔子自为之也。于可已而弗已也。故不足信。意者子下或有曰字。子曰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俗习未易挽。姑就其习而为末世示仁术也。盖孔子之言也。非孔子事也。
弭盗说
九月望日。众僧说戒。有出众长跪。自陈其过曰。某甲犯偷盗。视之。则居士含虚也。予曰。居士素循谨奉法。何以有此。居士曰。非然也。眼盗色。耳盗声。乃至意之盗法也。皆取非其有也。谓之非盗可乎。一针一草亟忏之。心寇炽然。终其身不知忏。是舍攻城据邑之渠魁。而穿窬之察也。愿师弘慈。为我雪罪。予曰。天下之言盗者二。我往彼而取之者。窃盗也。物自来而取之者。攘盗也。居士试思之。眼之盗色。其诸眼至于色。取色而归之眼欤曰。眼未尝至色也。其诸色至于眼。眼随而取之欤。曰。色未尝至眼也。如是。则非窃也。非攘也。曷为而盗。居士曰。眼不至色。色不至眼。而潜通其间者识也。如青黄等。遇之目。而揽之乎识田。是故识为盗。予曰。证盗者出其赃。是青黄等。试取而出之。居士曰。烂然青黄。昭我心目。是赃也。是故识为盗。予曰。得其赃。当治其盗。色有青黄。而盗青黄者。青欤黄欤。居士曰。识本自无。从缘而有。体性空寂。谁睹青黄。予曰。能盗之人既无。所盗之物何有。两悉虚幻。盗果安在。反覆穷之。盗不可得。而子将奚忏。居士抚然曰。快哉论。不忏之真。忏也。上士其行之矣。中下之士如之何则可。予曰。盗之入人室也。必瞰其睡眠。境之入人心也。必乘其昏昧。未有室主惺惺而盗肆其志者。未有心王历历而境得其便者。居士大悦称善。予曰。未善也。止是而足矣。则室主无宴息之日。敌国有终身之防。暂安之计虽得。永固之图未良。必也元恶授首。乱流归降。一人无为。兆民惟康。行盗者绝。捕盗者亡。外户设而不闭。高枕卧其奚妨。居士再拜稽首曰。今而后知弭盗之良方。
释客愠
客有来游云栖者。既辞而归。未半道而返。茫然曰。吾愠矣。吾愠矣。向归也。有儒士遇诸途问曰。闻云栖搆禅室。众安而修净业有诸。吾应曰。有之。曰。曩云栖谓天地吾庐矣。今胡旷天地之庐而庐栋宇欤。吾无以对。是以愠而返。云栖曰。彼以言问。子以默对。何谓无对。客固请。乃告之曰。彼儒也。盍以儒喻。浮云富贵。仲尼之言也。乐道畎亩。伊尹之言也。不观其摄相于鲁。佐时于殷乎。夫无恒者遇也。有主者心也。圣人不能易时。能不易心而已。相鲁之心。佐殷之心。泗滨莘野之心也。彼其所以大过人者以此。岂曰服章缝以终身。荷犁锄而毕世。然后为仲尼伊尹乎哉明于此义。则独宿孤峰。以岩穴为庐。非孑也。群居万指。以海众为庐。非混也。席不暇暖。以云水为庐。非荡也。足不踰阃。以屏榻为庐。非固也。尚友千古。以旷劫为庐。非高也。俯就今时。以目前为庐。非卑也。盖至人洞万遇之梦幻。等一心如虚空。以虚空心。应梦幻遇。其去不追。其来不拒。任运焉尔矣。天地吾庐。意盖如是。岂真瓦霄汉而阶堪舆哉。且知道者患内省之疚。而不患外论之侵。求合乎天。而不必求人之不我议。故自信者不以称讥贰志。正己者不以安危动心。子之愠。亦见理犹未明耶。客意于是顿释。
纪孝
李居士至自兰溪。称其友赵伟为母刲股。母命获延。乞一言以赠。时有客从傍问曰。为人子。亲有疾。刲股以进。孝欤。曰。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欤。曰。然。客愕曰。师言前后矫乱。惑且滋甚。曰。吾明告子。毁伤云者。谓不修其身而罹刑戮。与不慎重其身而折肢败面之谓也。非刲股之谓也。不然。爪蕃而翦。背痛而捶。疡生而针且艾也。皆名不孝矣。夫身既亲之遗。不刑之戮之折之败之以为亲羞。而刲之以为亲寿。不孝者固如是欤。虽然。知刲股为孝则可。必刲股然后孝则不可。执刲股为尽孝之道亦不可。何者。四大非有。五蕴本空。故所刲者与土木等。能刲者与虚空等。母子之恩情与梦事等。毁伤不毁伤与沤之生灭等。如是。则不损一毛而称大孝。彼居士既归心内教。其幸以予言思之。
闽陈居士广缙字说
职官九品。人世之缙绅也。莲台九品。净土之缙绅也。济济多士。诸上善人。其义一也。然则生净土亦求名乎。众生执恋娑婆。如来标示净土。且令舍劣取胜。亦因其势而利导之耳。无土而土。无生而生。无品而品。夫是之谓极品。
江居士广䆜字说
䆜。空也。宜号空有居士。庞老云。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世间万事皆悉虚幻。本来是无。故愿空之。慎勿实之也。知有非有。妄想自消。诸妄既消。不真何待。
自闻说(为江右王万基广慻)
慻(音卷)回顾也。回光反顾义也。楞严云。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故字自闻。又云旋汝倒闻机。又云反闻闻自性。皆此意也。因拟而为半偈曰。将念念弥陀。随应自念念。
字张翁三子说
清溪张先生有子三人。名其长以省。曰。是子盲于眼。省者。为其少目也。名其次以劣。曰。是子短于身。劣者。为其少力也。名其季以步。曰。是子诸相始足。步者。少自此止也。因见予曰。仆三子命名如是。幸为我字之予乃于省也字之汝明。夫一无所见者斯能發天下之真见。省。无目而有目矣。故受之以明于劣也字之汝胜。夫养勇于怯者。斯能成天下之大勇。劣。无力而有力矣。故受之以胜。于步也字之汝进。夫有目斯能照矣。有力斯能行矣。能照则进不迷。能行则进不阻。大有所为。非此子其谁与。故受之以进。清溪公博学好礼。力行古道。孝慈廉介之行推重于乡评。我知其昌厥后也。三子虽赋形不齐也庸何伤。于是乎为之说。
偈颂(遗稿增入)
慈圣皇太后遣内侍问法要敬以偈对
法华疏偈
劝修四料简
五十初度自咏(六偈)
示广位
示大闻
因性灵示众
僧大文求偈字无外号含空
示大琸
僧自恣日偈
为恶口比丘忏罪
性祥更性常求语
新春日示众
宿地藏院
还俗僧复祝发入灵隐
答台州王敬所侍郎
问。夜来床头老鼠唧唧。说尽一部华严经。师云。猫儿突出时如何。王无语。师自代云。走却法师。留下讲案。因书颂曰。
采蕨叹
七夕
放螺蛳有感
走马灯
示省吾
示沈居士见衡
向偈附此以戒妄言
古语四颂
大音希声
空谷幽然也。一呼而响应十方。雷霆寂然也。一鼓而震惊百里。若夫春禽昼啼。秋虫夜鸣。繁其声者。小音而已矣。故世尊默然良久。而外道谓开我迷云。空生宴坐不言。而帝释云善说般若。大音希声。非此之谓乎。颂曰。
大器晚成
楩梓在山。千岁而巨材成室。干将铸冶。九载而神光烛天。若夫槿花早發。而萎不终朝。蜉蝣易生。而寿不逾夕。速其成者。小器而已矣。故长庆七破蒲团而卷帘大悟。赵州八旬行脚而杰出丛林。大器晚成。非此之谓乎。颂曰。
大智如愚
连城之璧。隐顽石而藏辉。照乘之珠。孕深渊而秘彩。若夫象以齿而焚身。翠因毛而殒命。衒其智者。小智而已矣。故曹溪妙契五祖。而执劳负辛以韬光。慈明亲见汾阳。而含垢忍耻以匿迹。大智如愚。非此之谓乎。颂曰。
赞铭(散刻遗稿俱增入)
多宝如来赞
包氏绣法华经赞
虚谷师像赞
般舟心灯广传监寺像赞
大司成真实居士冯公禅像赞
方伯吴本如居士像赞
许都阃元真像赞
陈居士养源像赞
履素吴仲虚居士像赞
读刘母贞寿编
江阴冯居士像赞
兰谷居士郁公像赞
画像自赞
又(柳纂法幢上人请题)
又(愿禅人请题)
石像自赞
诸铭具载共住规约集。
诗歌(散刻及遗稿俱增入)
警悟四首(有序)
屋可蔽风雨。慈受深禅师作也。予以衣食器三足之成四。黏置座右。用以自警。非敢闻于贤者也。
原作
今拟
又
又
斋僧
修造
装塑
讲经
即事(十首)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其九
其十
义不可背
恩不可忘
情不可系
怨不可藏
示孙居士无高
读渊明诗有感因拟
渊明责子诗云。白发被双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年十六。懒惰固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乞身
有感
示牙虫
驱乌叹
行脚歌
路过安山驿。阻雨。宿千佛阁。闻众笑声。书此以警。
乔村瞽
过乔村。斋于村民某家。众方列坐受食。有丐而瞽者。策杖徐至。从容言曰。饭不敢望。乞少汤饮。辞貌高古。殆隐者也。感而赋此。
跛脚法师歌自嘲
自恣有感
华亭万竹林元宵有感
鬼子母揭缽图
答头陀袁希贤
摈僧
直夜叹
上方开放生池
即事
有感
云栖积雪(有序)
云栖四面皆山积雪之后。真银色世界也。有禅者谓今居秽土求净邦。还许出秽韵求净偈否。予可之。因出韵云。狗丑韭酒纽。偈毕。禅者大悦。合掌曰。善哉。诚然乎不越娑婆是名安养。
腐渣叹
送吴方伯蕴庵之任太常
沈居士广珊八十
雪弥勒(得红字)
万历钱
答张居士次韵
答詹恤部赴潼关备兵次韵(附原唱)
忆问楞伽日。蹉跎又六年。谈将千里隔。影共一灯悬。野色通江岛。秋声入暮蝉。遥遥尘役者。几度法堂前。
题涅槃堂(有序)
真歇了禅师有涅槃堂诗一律。凄惋警切。令人悲感兴起。予乃续成四律。置之堂中。未必非病僧药石云。
原作
今和
宗乘净人落发
山阴兴浦庵次韵酬张阳和太史
张太史搆山房见留再用前韵奉谢
兴浦庵夜话用前韵寄张大华
兴浦庵夜话用前韵寄王龙溪武部
兴浦庵夜话用前韵寄王泗源
净慈讲圆觉经雪中送別皖城刘景孟方伯
次韵答王百谷居士(附原唱)
六十高僧雪满颠。泥涂老叟亦齐年。可容凡侣为禅侣。已罢尘缘结净缘。施食每分香积饭。放生何惜鹤林钱。庭前一亩沧浪水。也学东林种白莲。
山居
赠东曙上人
拟首尾吟(四首)
拟古四首
其二
其三
其四
赠別楚僧真愚
宿东昌谢居士家有感(憨山大师拈作悟道偈)
怀古六首
留侯
穆生
两疏
子陵
渊明
雪师子
芡实(俗名鸡头)
牵牛花
旧溪丁先生別号
云栖六景(一载云栖纪事)
回耀峰
宝刀巃
壁观峰
青龙泉
圣义泉
金液泉
诗石(一载云栖纪事)
掘地得断碑。题曰宋随龙余知阁宅界。傍烂石隐隐有诗。盖护宋跸南来。因家此。后乃舍宅为寺。想见其人高士也。以意补葺石上诗。录如左。
其二
其三
示骑驴者
勉智清
赠若愚
赠捷堂胜上人
题牛头山庵
九日登高自述
兴浦庵示禅者兼寄张太史阳和
寄钱孝廉正峰
偶成十首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其九
其十
有感二首(有序)
山中一鸲鹆。昼则飞行。饮啄自如。夜则归宿。人以其能诵佛名也。笼而致之中使。至则缄口不语。复遣还山。适有载法师某入京师者。感之赋此。
其二
王峤海居士广宣解银带为贽以铜炉答之
南关罗主政索题憩石园绝句
示智音至伏牛山
客有造谤者怜其愚示偈三首
其二
其三
除夕上堂有出多娑婆三韵索偈者口占二首
其二
雪中掩关示乞戒者
挽心灯广传比丘
兄三洲公佃舍无门洞黄龙庵不受还归常住小诗见意
附(此下系大师未出家时作。在家弟子陈如玉笔记)
西湖晚渡
次高瑞南韵二首
其二
和高瑞南咏时事(时嘉靖乙卯)
题灵隐寺前老松
田节妇歌
丝桐余响
题三教图
蓝田
此予为父执蓝田陈先生作也。先生子名如玉者。乃于万历辛亥午日持此诗恳予重书。追忆之盖四十八年于兹矣。夫先生以熟仁之田。种比德之玉。诗之作也。田尚腴。玉始立。今玉已从心。而顽石之寿复逾其七。田安在哉。时移物迁。惘然如梦中过耳。漫漫长夜梦觉何期。因有感而识焉。
一字至七字与长兄三洲分咏风花雪月
出家別室人汤
山房杂录
菩萨戒弟子刘慧闻率子性泽施资敬刊
光绪二十五年春三月金陵刻经处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