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诵戒仪式
△五戒
五戒众等谛听。
- 一不杀生
- 二不偷盗
- 三不邪婬
- 四不妄语
- 五不饮酒
是诸众等。犯根本戒。首罪起单。如有小过。出众忏悔。
△十戒
十戒众等谛听。
- 一曰。不杀
- 二曰。不盗
- 三曰。不婬
- 四曰。不妄语
- 五曰。不饮酒
- 六曰。不著香华鬘。不香涂身
- 七曰。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
- 八曰。不坐高广大床
- 九曰。不非时食
- 十曰。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
是诸众等。犯根本戒。首罪起单。如有小过。出众忏悔。
△具戒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比丘戒众等谛听。
四分戒本
未受具戒者出(若有即遣出。答云未受具戒者出。若无即云此众无未受具戒者)。
不来诸比丘说欲及清净(若有人说欲。即云说欲及清净已。若无人说欲。即云此众无说欲及清净者)。
谁遣比丘尼来请教诫(答云。此众无尼来请教诫)。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云。说戒羯磨)。
大德僧听。今(白黑)月十五日(或十四日。不定)。众僧说戒。若僧时到。僧忍听和合。说戒白如是…。
诸大德。我今欲说波罗提木叉。诸比丘。共集在一处。当应谛听。善思念之。若有犯者。应忏悔。无犯者默然。默然故。知诸大德清净。若有他问者。即应如实答。如是诸比丘。在于众中。乃至三问。忆念有罪。不發露者。得故妄语罪。佛说故妄语是障道法。彼比丘。自忆知有罪。欲求清净者。当忏悔。忏悔则安乐…。
诸大德。我已说戒经序。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否。是中清净否。是中清净否。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是四波罗夷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若比丘。共戒。同戒。不舍戒。戒羸不自悔犯不净行。乃至共畜生。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
若比丘。在村落中。若闲静处。不与物。盗心取。随不与取法。若为王。及大臣所捉。若缚。若驱出国。若杀。汝是贼。汝痴。汝无所知。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
若比丘。故断人命。持刀与人。叹誉死。快劝死。咄。男子。用此恶活为。宁死不生。作如是思惟。种种方便。叹誉死。快劝死。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
若比丘。实无所知。自称言。我得上人法。我已入圣智胜法。我知是。我见是。彼于异时。若问。若不问。欲自清净。故作是说。我实不知不见。言知言见。虚诳妄语。除增上慢。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
诸大德。我已说四波罗夷法。若比丘犯一一法。不得与诸比丘共住。如前后犯亦尔。是比丘得波罗夷罪。不应共住。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否。是中清净否。是中清净否…。
(白)婬盗杀妄。四根本戒。比丘犯者。永弃佛海边外。不得与清众同居。有则首罪起单。无则默然。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十三僧伽婆尸沙法。清净否。
二不定法。清净否。
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清净否。
九十波逸提法。清净否。
一百应当学法。清净否。
七灭诤法。清净否。
△菩萨戒
南无梵网教主卢舍那佛(三称)。
(诵戒师升座白众云)。
菩萨戒众等谛听(某甲)稽首和南敬白大众。僧差诵戒。恐有错误。愿同诵者。慈悲指示。
诸佛子等。合掌至心听。我今欲说诸佛大戒序。众集默然听。自知有罪。当忏悔。忏悔即安乐。不忏悔。罪益深。无罪者默然。默然故。当知众清净。
诸大德优婆塞优婆夷等谛听。佛灭度后。于像法中。应当尊敬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者。即是此戒。持此戒时。如暗遇明。如贫人得宝。如病者得差。如囚系出狱。如远行者得归。当知此则是众等大师。若佛住世。无异此也。怖心难生。善心难發。故经云。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刹那造罪。殃堕无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壮色不停。犹如奔马。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众等。各各一心。勤求精进。慎勿懈怠懒惰。睡眠纵意。夜即摄心。存念三宝。莫以空过。徒设疲劳。后代深悔。众等。各各一心。谨依此戒。如法修行。应当学…。
诸大德。春分四月日为一时(此依西域一年分三时。一时有四月。从腊月十六至四月十五为春分。四月十六至八月十五为夏分。从八月十六至腊月十五为冬分。今日标春分。应随三时改之)。半月日已过(腊月尽。为半月。至正月十五为一月。正月尽为一月半。一月一五为两月。二月尽为两月半。三月十五为三月。三月尽为三月半。四月十五为四月。余夏秋冬准此改之)。少一夜。余有一夜。三月半在(三月日在。两月半在。两月日在。一月半在。一月日在。半月日在)。老死至近。佛法欲灭。诸大德优婆塞优婆夷。为得道故。一心勤求精进。所以者何。诸佛一心勤求精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余善道法。各闻强健时。努力勤修善。如何不求道。安可须待老。欲何乐乎。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僧集和合。何所作为(答云。说戒布萨)。
此中未受菩萨戒。及不清净者出否(此有二类。一未受菩萨戒人。二是曾受而犯未忏悔者。此二类不应共作布萨。有者遣出。无者答无)。
不来嘱受菩萨。有几人说欲及清净(谓众中或有为三宝父母疾病等缘。不能来者。当嘱知事人。或同伴。于上座处说欲及清净。言说欲者。受嘱者云。有某甲。欲来布萨。有某事缘不能亲来。令某代说。言清净者。彼某甲。如法僧事。无见闻疑罪)。
诸大德。今某月(白黑)月十五日。作布萨说菩萨戒。众当一心善听。有罪者發露。无罪者默然。默然故。当知诸大德清净。堪说菩萨戒。已说菩萨戒序竟(向下问罪。有者忏悔。无者默然)。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否。是中清净否是中清净否(末句三问三答)。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白云)十重波罗提木叉。今当说。
第一杀戒。
佛言。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第二盗戒。
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盗。咒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劫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第三婬戒。
若佛子。自婬。教人婬。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婬。婬因。婬缘。婬法。婬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婬。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婬。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婬。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第四妄语戒。
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妄语。妄语因。妄语缘。妄语法。妄语业。乃至不见言见。见言不见。身心妄语。而菩萨常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第五酤酒戒。
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缘。酤酒法。酤酒业。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缘。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第六说四众过戒。
第七自赞毁他戒。
第八悭惜加毁戒。
第九嗔心不受悔戒。
第十谤三宝戒…。
白云。
诸佛子听。十重波罗夷法。若有犯者。不得与诸菩萨同居。有则首罪起单。无则默然。
(白云)四十八轻。今当说。
第一。不敬师友戒。
第二。饮酒戒。
第三。食肉戒。
第四。食五辛戒。
第五。不教悔罪戒。
第六。不供给请法戒。
第七。懈怠不听法戒。
第八。背大向小戒。
第九。不看病戒。
第十。畜杀众生具戒…。
第十一。国使戒。
第十二。贩卖戒。
第十三。谤毁戒。
第十四。放火焚烧戒。
第十五。僻教戒。
第十六。为利倒说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第十八。无解作师戒。
第十九。两舌戒。
第二十。不行放救戒…。
第二十一。嗔打报仇戒。
第二十二。憍慢不请法戒。
第二十三。憍慢僻说戒。
第二十四。不习学佛戒。
第二十五。不善知众戒。
第二十六。独受利养戒。
第二十七。受別请戒。
第二十八。別请僧戒。
第二十九。邪命自活戒。
第三十。不敬好时戒…。
第三十一。不行救赎戒。
第三十二。损害众生戒。
第三十三。邪业觉观戒。
第三十四。暂念小乘戒。
第三十五。不發愿戒。
第三十六。不發誓戒。
第三十七。冒难游行戒。
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
第三十九。不修福慧戒…。
第四十。拣择受戒戒。
第四十一。为利作师戒。
第四十二。为恶人说戒戒。
第四十三。无惭受施戒。
第四十四。不供养经典戒。
第四十五。不化众生戒。
第四十六。说法不如法戒。
第四十七。非法制限戒。
第四十八。破法戒…。
(诵毕下座谢众云)。
敬谢大众。僧差诵戒。三业不勤。戒文生涩。坐久迟延。令众生恼。望众慈悲。布施欢喜。
(古秀州弟子大胜孙洪基捐资共五两六钱 助锓云栖大师法汇辑古中具戒便蒙沙弥要略诵戒 式三种少报佛祖拯度之垂恩并志大师维世之遗范末法良猷与愿无斁崇祯庚辰岁孟夏八日佛诞日谨识大清雍正甲寅年比丘与川补刊)
半月诵戒仪式(终)
校注
【经文资讯】《嘉兴藏》第 32 册 No. B277 云栖法汇(选录)(第1卷-第11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嘉兴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