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要略
梵语沙弥。此云息慈。谓息恶行慈。息世染而慈济众生也。亦云勤策。亦云求寂。律仪者。十戒律诸威仪也。
上篇
戒律门
佛制出家者。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乃听教參禅。是故沙弥剃落。先受十戒。次则登坛受具。今名为沙弥。而本所受戒。愚者茫乎不知。狂者忽而不学。便拟躐等。罔意高远。亦可慨矣。因取十戒。略解数语。使蒙学知所向方。好心出家者。切意遵行。慎勿违犯。然后近为比丘戒之阶梯。远为菩萨戒之根本。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庶几成就圣道。不负出家之志矣。若乐广览自当阅律藏全书。
后十戒。出沙弥十戒经。佛敕舍利弗为罗睺罗说。
- 一曰不杀生
- 解曰。上至诸佛圣人。师僧父母。下至蜎飞蝡动。微细昆虫。但有命者。不得故杀。或自杀。或教他杀。或见杀随喜。广如律中。文繁不录。
- ○经载冬月生虱。取放竹筒中。煖以绵絮。养以腻物。恐其饥冻而死也。乃至滤水覆灯。不畜猫狸等。皆慈悲之道也。微类尚然。大者可知矣。今人不能如是行慈。复加伤害可乎。故经云。施恩济乏。使其得安。若见杀者。当起慈心。噫。可不戒欤。
- 解曰。上至诸佛圣人。师僧父母。下至蜎飞蝡动。微细昆虫。但有命者。不得故杀。或自杀。或教他杀。或见杀随喜。广如律中。文繁不录。
- 二曰不盗
- 解曰。金银重物。以至一针一草。不得不与而取。若常住物。若信施物。若僧众物。若官物。民物。一切物。或夺取。或窃取。或诈取。乃至偷税冒渡等。皆为偷盗。
- ○经载一沙弥盗常住果七枚。一沙弥盗众僧饼数番。一沙弥盗众僧石蜜少分。俱堕地狱。故经云。宁就断手。不取非财。噫。可不戒欤。
- 解曰。金银重物。以至一针一草。不得不与而取。若常住物。若信施物。若僧众物。若官物。民物。一切物。或夺取。或窃取。或诈取。乃至偷税冒渡等。皆为偷盗。
- 三曰不婬
- 解曰。在家五戒。惟制邪婬。出家十戒。全断婬欲。但干犯世间一切男女。悉名破戒。
- ○楞严载宝莲香比丘尼。私行婬欲。自言婬欲。非杀非偷。无有罪报。遂感身出猛火。生陷地狱。世人因欲杀身亡家。出俗为僧。岂得更犯。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故经云。婬泆而生。不如贞洁而死。噫。可不戒欤。
- 解曰。在家五戒。惟制邪婬。出家十戒。全断婬欲。但干犯世间一切男女。悉名破戒。
- 四曰不妄语
- 五曰不饮酒
- 六曰不著香华鬘不香涂身
- 解曰。华鬘者。西域人贯华作鬘以严其首。此土则缯绒金宝。制饰巾冠之类是也。香涂身者。西域贵人。用名香为末。令青衣摩身。此土则佩香熏香脂粉之类是也。出家之人。岂宜用此。
- ○佛制三衣。俱用麤疏麻布。兽毛蚕口。害物伤慈。非所应也。除年及七十。衰颓之甚。非绵不暖者。或可为之。余俱不可。
- ○夏禹恶衣。公孙布被。王臣之贵。宜为不为。岂得道人。反贪华饰。坏色为服。粪扫蔽形。固其宜矣。古有高僧。三十年著一緉鞋。况凡辈乎。噫。可不戒欤。
- 解曰。华鬘者。西域人贯华作鬘以严其首。此土则缯绒金宝。制饰巾冠之类是也。香涂身者。西域贵人。用名香为末。令青衣摩身。此土则佩香熏香脂粉之类是也。出家之人。岂宜用此。
- 七曰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
- 解曰。歌者口出歌曲。舞者身为戏舞。倡伎者谓琴瑟箫管之类是也。不得自作。亦不得他人作时。故往观听。
- ○古有仙人。因听女歌音声微妙。遽失神足。观听之害如是。况自作乎。今世愚人。因法华有琵琶铙钹之句。恣学音乐。然法华乃供养诸佛。非自娱也。应院作人间法事道场。犹可为之。今为生死。舍俗出家。岂宜不修正务而求工技乐。乃至围棋陆博骰掷樗蒲等事。皆乱道心。增长过恶。噫。可不戒欤。
- 解曰。歌者口出歌曲。舞者身为戏舞。倡伎者谓琴瑟箫管之类是也。不得自作。亦不得他人作时。故往观听。
- 八曰不坐高广大床
- 解曰。佛制绳床。高不过如来八指。过此则犯。乃至漆彩雕刻。及纱绢帐褥之类。亦不宜用。
- ○古人用草为座。宿于树下。今有床榻。亦既胜矣。何更高广。纵恣幻躯。胁尊者一生胁不著席。高峰妙禅师。三年立愿不沾床凳。悟达受沉香之座。尚损福而招报。噫。可不戒欤。
- 解曰。佛制绳床。高不过如来八指。过此则犯。乃至漆彩雕刻。及纱绢帐褥之类。亦不宜用。
- 九曰不非时食
- 解曰。非时者。过日午非僧食之时分也。诸天早食。佛午食。畜生午后食。鬼夜食。僧宜学佛。不过午食。
- ○饿鬼闻碗缽声。则咽中火起。故午食尚宜寂静。况过午乎。昔有高僧闻邻房僧午后举爨。不觉涕泣。悲佛法之衰残也。今人体弱多病。欲数数食者。或不能持此戒。故古人称晚食为药石。取疗病之意也。必也知违佛制。生大惭愧。念饿鬼苦。常行悲济。不多食。不美食。不安意食。庶几可耳。如或不然。得罪弥重。噫。可不戒欤。
- 解曰。非时者。过日午非僧食之时分也。诸天早食。佛午食。畜生午后食。鬼夜食。僧宜学佛。不过午食。
- 十曰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
- 解曰。生。即金也。像。似也。似金者。银也。谓金色生本自黄。银可染黄似金也。宝。七宝之类也。皆长贪心妨废道业。故佛在世时。僧皆乞食。不立烟爨。衣服房室。悉任外缘。置金银于无用之地。捉持尚禁。清可知矣。
- ○锄金不顾。世儒尚然。释子称贫。畜财奚用。今人不能俱行乞食。或入丛林。或住庵院。或出远方。亦未免有金银之费。必也知违佛制。生大惭愧。念他穷乏。常行布施。不营求。不畜积。不贩卖。不以七宝粧饰衣器等物。庶几可耳。如或不然。得罪弥重。噫。可不戒欤。
- 解曰。生。即金也。像。似也。似金者。银也。谓金色生本自黄。银可染黄似金也。宝。七宝之类也。皆长贪心妨废道业。故佛在世时。僧皆乞食。不立烟爨。衣服房室。悉任外缘。置金银于无用之地。捉持尚禁。清可知矣。
下篇
威仪门
佛制沙弥年满二十。欲受具足戒时。若问不能具对沙弥事者。不应与具足戒。当云。卿作沙弥。乃不知沙弥所施行。沙门事大难作。卿且去。熟学。当悉闻知。乃应受具足戒。今授卿具足戒。人谓佛法易行。沙门易作。故当先问。
以下条则。于沙弥威仪诸经。及古清规。今沙弥成范中节出。又宣律师行护律仪。虽诫新学比丘。有可通用者亦节出。良以末法人情。多诸懈怠。闻繁则厌。繇是删繁取要。仍分类以便读学。间有未备。从义补入一二。其有乐广览者。自当简阅全书。
- 敬大沙门第一
- 不得唤大沙门字。
- ○不得盗听大沙门说戒。
- ○不得转行说大沙门过。
- ○不得坐见大沙门过不起。除读经时。病时。剃发时。饭时。作众事时。
- ○行护云。五夏以上。即阇黎位。十夏以上。即和尚位。虽比丘事。沙弥当预知之。
- 不得唤大沙门字。
- 事师第二
- 当早起。
- ○欲入户当先三弹指。
- ○若有过。和尚阿阇黎教戒之。不得还逆语。
- ○视和尚阿阇黎。当如视佛。
- ○若使出不净器。不得唾。不得怒恚。
- ○若礼拜。师坐禅不应作礼。师经行不应作礼。师食。师说经。师梳齿。师澡浴。师眠息等。俱不应作礼。师闭户。不应户外作礼。欲入户作礼。应弹指三遍。师不应应去。
- ○持师饮食。皆当两手捧。食毕敛器。当徐徐。
- ○侍师不得对面立。不得高处立。不得太远立。当令师小语得闻。不费尊力。
- ○若请问佛法因缘。当整衣礼拜。合掌胡跪。师有语。澄心谛听。思惟深入。
- ○若问家常事。不须拜跪。但端立师侧。据实申白。
- ○师若身心倦。教去。应去。不得心情不喜。见于颜色。
- ○凡有犯戒等事。不得覆藏。速诣师哀乞忏悔。师许则尽情發露。精诚悔改。还得清净。
- ○师语未了不得语。不得戏坐师座。及卧师床。著师衣帽等。
- ○为师驰达书信。不得私自拆看。亦不得与人看。到彼有问应答。则实对。不应答。则善辞却之。彼留。不得便住。当一心思师望归。
- ○师对宾。或立常处。或于师侧。或于师后。必使耳目相接。候师所须。
- ○师疾病。一一用心调治。房室。被褥药饵粥食等。
- ○持衣授履。洗浣烘晒等。具于律中。兹不烦录。
- 【附】凡侍师。不命之坐不敢坐。不问不敢对。除自有事欲问。
- ○凡侍立。不得倚壁靠卓。宜端身齐足侧立。
- ○欲礼拜。若师止之。宜顺师命勿拜。
- ○凡师与客谈论。涉道话有益身心者。皆当记取。
- ○师有所使令。宜及时作办。不得违慢。
- ○凡睡眠。不得先师。
- ○凡人问师讳。当云上某下某。
- ○凡弟子当择明师。久久亲近。不得离师太早。如师实不明。当別求良导。
- ○设离师。当忆师诲。不得纵情自用。随世俗流。行不正事。亦不得住市井闹处。不得住神庙。不得住民房。不得住近尼寺处。不得以与师各住而行世法中一切恶事。
- 当早起。
- 随师出行第三
- 不得过历人家。
- ○不得止住道边共人语。
- ○不得左右顾视。当低头随师后。
- ○到檀越家。当住一面。师教坐应坐。
- ○到他寺院师礼佛。或自礼。不得擅自鸣磬。
- ○若山行。当持坐具随之。若远行。不得相离太远。若过渡。当持杖徐试浅深。
- ○持瓶携锡等。具如律中。文繁不录。
- 【附】若偶分行。约于某处会。不得后时。
- ○师受斋。当侍立出生。斋毕。复侍立收嚫。
- 不得过历人家。
- 入众第四
- 不得争坐处。
- ○不得于坐上遥相呼语笑。
- ○众中有失仪。当隐恶扬善。
- ○不得伐劳显己之功。
- ○凡在处。睡不在人前。起不在人后。
- ○凡洗面。不得多使水。
- ○擦牙吐水。须低头引水下。不得喷水溅人。
- ○不得高声鼻涕呕吐。
- ○不得于殿塔及净室净地净水中涕唾。当于僻处。
- ○吃茶汤时。不得只手揖人。
- ○不得向塔洗齿。及向和尚阿阇黎等。
- ○凡闻钟声。合掌默念。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唵。伽罗帝耶娑诃。
- ○不得多笑。若大笑及呵欠。当以衣袖掩口。
- ○不得急行。不得将佛灯私就己用。若燃灯当好以罩密覆。勿令飞虫投入。
- ○供佛花。取开圆者。不得先嗅。除萎者。方供新者。萎者。不得弃地践踏。宜置屏处。
- ○不得闻呼不应。凡呼俱宜以念佛应之。
- ○凡拾遗物。即当白主事僧。
- 【附】不得与年少沙弥结友。
- 不得争坐处。
- 随众食第五
- 闻揵搥声即当整衣服。
- ○临食咒愿。皆当恭敬。
- ○出生饭不过七粒。面不过一寸。馒头不过指甲许。多则为贪。少则为悭。其余蔬菜荳腐不出。
- ○凡出生。安左手中。想念偈云。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
- ○凡欲食作五观想。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故。方受此食。
- ○无呵食好恶。
- ○不得以食私所与。若摘与狗。
- ○来益食。不得言不用。若已饱。当以手让却之。
- ○不得爪头使风屑落邻缽中。
- ○不得含食语。
- ○不得笑谈杂话。
- ○不得嚼食有声。
- ○如欲挑牙。以衣袖掩口。
- ○食中或有虫螘。宜密掩藏之。莫令邻单见。生疑心。
- ○当一坐食。不得食讫离座更坐食。
- ○不得食讫以手指刮碗缽食。
- ○凡食不得太速。不得太迟。
- ○行食未至。不得生烦恼。
- ○或有所需。默然指授。不得高声大唤。
- ○不得碗缽作声。
- ○不得食毕先起。
- ○若违僧制。闻白槌。不得抗拒不服。
- ○饭中有谷。去皮食之。
- 【附】不得见美味。生贪心恣口食。
- ○不得偏众食。
- 闻揵搥声即当整衣服。
- 礼拜第六
- 听法第七
- 凡遇挂上堂牌。宜早上堂。莫待法鼓大擂。
- ○整理衣服。
- ○平视直进。
- ○坐必端严。
- ○不得乱语。
- ○不得大咳唾。
- 【附】凡听法须闻而思。思而修。不得专记名言以资谈柄。
- ○不得未会称会。入耳出口。
- ○年少沙弥。戒力未固。宜更学律。不得早赴讲筵。
- 凡遇挂上堂牌。宜早上堂。莫待法鼓大擂。
- 习学经典第八
- 宜先学律。后学修多罗。不得违越。
- ○凡学一经。须先白师。经完更白。別学某经。
- ○不得口吹经上尘。
- ○不得经案上包藏茶末杂物。
- ○人阅经。不得近彼案前经行。
- ○凡经籍损坏。宜速修补。
- ○沙弥本业未成。不得习学外书子史治世典章。
- 【附】不得拣应赴道场经习学。
- ○不得习学偽造经典。
- ○不得习学命书。相书。医书。兵书。卜筮书。天文书。地理书。图谶书。乃至炉火黄白神奇鬼怪符水等书。
- ○不得习学宣卷打偈。
- ○不得习学外道书。除智力有余。为欲知内外教深浅者。可以涉猎。然勿生习学想。
- ○不得习学诗辞。
- ○不得著心学字求工。但书写端楷足矣。
- ○不得污手执持经。
- ○对经典如对佛。不得戏笑。
- ○不得案上狼借卷帙。
- ○不得高声动众。
- ○不得借人经看不还。及不加爱重以致损坏。
- 宜先学律。后学修多罗。不得违越。
- 入寺院第九
- 凡入寺门。不得行中央。须缘左右边行。缘左先左足。缘右先右足。
- ○不得无故登大殿游行。
- ○不得无故登塔。
- ○入殿塔当右绕。不得左转。
- ○不得殿塔中涕唾。
- ○绕塔或三匝七匝。乃至十百。须知遍数。
- ○不得以笠杖等倚殿壁。
- 凡入寺门。不得行中央。须缘左右边行。缘左先左足。缘右先右足。
- 入禅堂随众第十
- 单上不得抖衣被作声扇风。使邻单动念。
- ○下床默念偈云。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护。若于足下丧身形。愿汝即时生净土。
- ○不得大语高声。
- ○轻手揭帘。须垂后手。
- ○不得拖鞋作声。
- ○不得大咳嗽作声。
- ○不得邻单交头接耳。讲说世事。
- ○或有道伴亲情相看。堂中不得久话。相邀林下水边。乃可倾心谈论。
- ○若看经须端身澄心默玩。不得出声。
- ○二板鸣。即宜早进堂。
- ○归位默念偈云。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
- ○下床默念偈云。
- 【附】不得穿堂直过。
- ○上单下单。俱当细行。勿令邻单动念。
- ○不得单上写文字。除众看经教时。
- ○不得单上相聚摆茶夜坐杂话。
- ○不得单上缝补衣被。
- ○不得眠卧共邻单说话动众。
- 单上不得抖衣被作声扇风。使邻单动念。
- 执作第十一
- 入浴第十二
- 先以汤洗面从上至下。徐徐洗之。
- ○不得麤躁以汤水溅邻人。
- ○不得浴堂小遗。
- ○不得共人语笑。人天宝鉴云。一沙弥入浴戏笑。遂感沸汤地狱之报。
- ○不得洗僻处。
- ○凡有疮癣。宜在后浴。或有可畏疮。尤宜回避。免刺人眼。
- ○不得恣意久洗妨碍后人。
- 【附】脱衣著衣。安详自在。
- ○浴前先洗净。须细行。不得以洗净水入浴釜。
- ○汤冷热。依例击梆。不得大唤。
- 先以汤洗面从上至下。徐徐洗之。
- 入厕第十三
- 睡卧第十四
- 卧须右胁。名吉祥睡。不得仰卧覆卧。及左胁卧。
- ○不得与师同室同榻。或得同室不得同榻。
- ○亦不得与同事沙弥共榻。
- ○凡挂鞋履小衣等。不得过人头面。
- 【附】不得脱里衣卧。
- ○不得睡上床笑语高声。
- ○不得圣像及法堂前携溺器过。
- 卧须右胁。名吉祥睡。不得仰卧覆卧。及左胁卧。
- 围炉第十五
- 不得交头接耳说话。
- ○不得弹垢腻火中。
- ○不得烘焙鞋袜。
- ○不得向火太久。恐妨后人。稍煖。便宜归位。
- 不得交头接耳说话。
- 在房中住第十六
- 更相问讯。须知大小。
- ○欲持灯火入。预告房内知。云火入。欲灭灯火。预问同房人更用灯否。
- ○灭灯火。不得口吹。念诵不得高声。
- ○若有病人当慈始终看之。
- ○有人睡。不得打物作向及高声语笑。
- ○不得无故入他房院。
- 更相问讯。须知大小。
- 到尼寺第十七
- 有异坐方坐。无异坐不得坐。
- ○不得为非时之说。
- ○若还。不得说其好丑。
- ○不得书疏往来及假借裁割洗浣等。
- ○不得手为净发。
- ○不得屏处共坐。
- 【附】无二人。不得单进。
- ○不得彼此送礼。
- ○不得嘱托尼僧入豪贵家化缘。及求念经忏等。
- ○不得与尼僧结拜父母姊妹道友。
- 有异坐方坐。无异坐不得坐。
- 至人家第十八
- 有异坐当坐。不宜杂坐。
- ○人问经。当知时。慎勿为非时之说。
- ○不得多笑。
- ○主人设食。虽非法会。亦勿失仪轨。
- ○无犯夜行。
- ○不得空室内或屏处与女人共坐共语。
- ○不得书疏往来等同前。
- ○若诣俗省亲。当先入中堂礼佛。或家堂圣像端庄问讯。次父母眷属等。一一问讯。
- ○不得向父母说师法严。出家难。寂寥淡薄。艰辛苦屈等事。宜为说佛法。令生信增福。
- ○不得与亲族小儿等久坐久立杂话戏笑。亦不得问族中是非好恶。
- ○若天晚作宿。当独处一榻。多坐少卧。一心念佛。事讫即还。不得留连。
- 【附】不得左右邪视。
- ○不得杂语。
- ○若与女人语。不得低声密语。不得多语。
- ○不得诈现威仪。假粧禅相。求彼恭敬。
- ○不得诳说佛法。乱答他问。自卖多闻。求彼恭敬。
- ○不得送盒礼。效白衣往还。
- ○不得管人家务。
- ○不得杂坐酒席。
- ○不得结拜白衣人作父母姊妹。
- ○不得说僧中过失。
- 有异坐当坐。不宜杂坐。
- 乞食第十九
- 当与老成人俱。若无人俱。当知所可行处。
- ○到人门户。宜审举措。不得失威仪。
- ○家无男子。不可入门。
- ○若欲坐。先当瞻视座席。有刀兵不宜坐。有宝物不宜坐。有妇人衣被庄严等不宜坐。
- ○欲说经。当知所应说时。不应说时。
- ○不得说与我食令尔得福。
- 【附】凡乞食不得哀求苦索。
- ○不得广谈因果。望彼多施。
- ○多得勿生贪著。少得勿生忧恼。
- ○不得专向熟情施主家及熟情庵院处索食。
- 当与老成人俱。若无人俱。当知所可行处。
- 入聚落第二十
- 市物第二十一
- 凡所施行不得自用第二十二
- 參方第二十三
- 远行要假良朋。
- ○古人心地未通。不远千里求师。
- 【附】年幼戒浅。未许远行。如行。不得与不良之辈同行。
- ○须为寻师访道。决择生死。不宜观山玩水。惟图游历广远夸示于人。
- ○所到之处。歇放行李。不得径入殿堂。一人看行李。一人先进问讯。取常住进止。方可安顿行李入内。
- 远行要假良朋。
- 衣缽名相第二十四
【五条衣】梵语安陀会。此云中宿衣。亦云下衣。亦云杂作衣。凡寺中执劳服役。路途出入往还。当著此衣。
○搭衣偈
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不舍离。唵。悉陀耶娑婆诃。
【七条衣】梵语郁多罗僧。此云上著衣。亦云入众衣。凡礼佛。修忏。诵经。坐禅。赴斋。听讲。布萨。自恣。当著此衣。
○搭衣偈
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唵。度波度波娑婆诃。
【二十五条衣】梵语僧伽黎。此云合。亦云重。亦云杂碎衣。凡入王宫升座说法。聚落乞食。当著此衣。又此衣九品。下品九条十一条十三条。中品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上品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五条。
○搭衣偈
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广度诸群迷。唵。摩诃迦波波咤悉帝娑婆诃。
【缽】梵语缽多罗。此云应量器。谓体色量三俱应法故。体用铁瓦二物。色以药烟薰治。量则分上中下。
【具】梵语泥师坛。此云坐具。亦云随足衣。
○开具偈
卧具泥师坛。长养心苗性。展开登圣地。奉行如来命。唵。檀波檀波娑婆诃。
沙弥律仪要略(终)
(古秀州弟子大胜孙洪基捐资共五两六钱 助锓云栖大师法汇辑古中具戒便蒙沙弥要略诵戒 式三种少报佛祖拯度之垂恩并志大师维世之遗范末法良猷与愿无斁崇祯庚辰岁孟夏八日佛诞日谨识)
校注
【经文资讯】《嘉兴藏》第 32 册 No. B277 云栖法汇(选录)(第1卷-第11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嘉兴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