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共住规约目录

  • 上集
    • 一大堂
    • 二西堂
    • 三律堂
    • 四法堂
    • 五老堂
    • 六病堂
    • 七各房
    • 八下院
  • 下集
    • 一直院事宜
    • 二额定人数
    • 三节省财费
    • 四出应期会
    • 五暂到客众
    • 六外住法眷
    • 七十方云水
    • 八众事杂式
  • 別集
    • 一十种僧约
    • 二修身十事
    • 三直院诫言
    • 四堂铭
    • 五库铭
    • 六厨房铭
    • 七浴室铭
    • 八定香铭
    • 九受食偈
    • 十誓神偈
    • 十一老堂警策
    • 十二病堂警策
    • 十三生所警策
    • 十四诵戒仪
    • 十五听讲嘱语
    • 十六善罚例
    • 十七免例
    • 十八摈式
    • 十九序礼式
    • 二十年考式
    • 二十一求住式
    • 二十二剃发式
    • 二十三学戒式
  • 附集(各约式)
    • 一各执事条约(当家 知库 知众 知客 书记 知山 知屋 直板 典座 饭头 菜头 茶头 柴头 火头 碗头 磨头 园头 净头 担力 化饭 铺堂 香灯 侍者 看病 看老 警策 山门 听用 印房)
    • 二斋堂条示
    • 三调理行人(附药方)
    • 四晚餐偈
    • 五僧直凡例
    • 六半月誓神说
    • 七赴请三约
    • 八云栖流通藏本法宝条约
    • 九藏经堂事宜
    • 十水陆道场规约
    • 十一水陆道场议
    • 十二诵经礼忏不诚敬罚例
    • 十三学经号次
    • 十四僧籍式
    • 十五求戒启式
    • 十六授衣式
    • 十七受戒式
    • 十八拾遗式
    • 十九过犯忏悔式
    • 二十责问帖式
    • 二十一板帐清式
    • 二十二津送式
    • 二十三建塔式
    • 二十四上方善会约
    • 二十五鱼池事宜
    • 二十六建塔所费议
    • 二十七勿纳沈氏子孙出家议
  • 嘱语
  • 再嘱

云栖共住规约上集

△一大堂

  • 堂中四时止静三时礼诵一时入观初五更为第一时止静香到诵楞严咒上品上生章念佛千声小净土文回向次晨后为第二时止静香到午斋毕诵四十八愿文念佛千声同前回向次午后为第三时止静香到晚课弥陀经忏悔出生毕念佛千声大净土文回向次入夜为第四时止静香到念佛一百声归单入观吉祥寝息如是止静礼诵入观为一日净业不繁不简永持无斁大暑月其中时礼诵可移趱午前
  • 进堂考四事合式方可送入(详具別集)
  • 堂内四十八单本众客众各二十四单内除圣僧下二单虚位
  • 巡香置小幡一首幡长二寸柄长一尺二寸昏者以幡拄其膝不得乱打有坐久者以幡试眼非昏者即念佛一声凡警昏三遍不醒放签敲净板觉之不肯下单者罚钱二十文多次不改者出堂巡香人虚应故事不用心者罚钱二十文
  • 定香照八节加减图式凡香先立一寸次坐一寸次行坐随意晚立坐香二寸毕唱云老疾重务学经诸道友香到欲出者出自愿随堂者留次香一炷毕唱云轻务香到欲出者出自愿随堂者留
  • 有事出堂首座处讨牌无牌径出罚钱二十文堂外直院以下一切人皆可查举(牌写告出二字)
  • 告假出山春夏秋过限一日罚钱十文三日作缺冬期告假即作缺给假随路远近为限
  • 挑米挑柴教经看病僧直等事俱免惟警策巡照二事随众
  • 斋佛不得在本堂移就法堂估唱不得在本堂移就斋堂(估唱式具別集)
  • 罚过事涉堂内者首座悦众书记出会直院等共于斋堂中处之事毕即归不可久滞其事在堂外与堂内无涉者不必出
  • 朔望云集毕又互拜烦乱者罚钱十文系师徒者不论
  • 晨后止静直堂人佛前一拜两单各一拜巡堂问讯圆礼余二时但佛前问讯即已新戒学礼自于法堂此重禅思不宜烦扰
  • 剃头听梆而出归堂止向佛前一拜两单不必问讯沐浴同此
  • 晚报钟鸣堂外人入堂佛前一拜即便经行陆续至者陆续经行不必取齐其东倚西靠聚头杂话者罚钱二十文
  • 近两单经行路不得纵意急走其绕佛经行路一任排遣
  • 开静后不修正念聚头杂话巡香警觉不止者罚钱二十文屡犯出堂巡香人不举同罚
  • 有病挂幕五日不愈入病堂不肯挂幕及不肯入病堂者存不立看病人亡不入普同塔重病即入病堂不论
  • 有疑即宜问明不可隐忍
  • 熟情相看堂中不得叙话香灯寮略叙亦不得久久者罚钱十文太久罚钱三十文
  • 佛制冬夏坐禅春秋头陀则宜行乞食法但圣世乞食无上座阇黎尚有魔挠况兹末法今稍为圆便易乞食以作行不得已方行乞食可也
  • 今以四季分为四期冬夏九旬秋春稍减大约七旬之数期满客众暂散安期再来讨单本众一期更班自有定式期满堂中不肯出堂者堂外强欲进堂者俱不允
  • 众中或有虽居净业堂而不修念佛三昧作別行者今本堂专一念佛恐相耽误不敢强留后傥發心念佛可以再来无妨
  • 新刻古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时诵之每诵一十六愿三日一周夏期天暑免诵
  • 堂中各具净土三经一弥陀经疏钞二观经疏钞三新刻古本大弥陀经又新刻四十八愿西方愿文数珠以上共六事缺一不允进堂借用亦不允
  • 月尽日各给钱十文诸罚中取作浆粉用

(二)西堂

  • 本堂共二十四单首座总于大堂亦无西堂后堂惟堂主领众悦众辅之
  • 本堂惟客众
  • 进堂考法同于大堂或进大堂或进本堂若不定阄之
  • 五更随大堂起洗面讫归本堂止静开静入大堂课诵日间止静夜间止静皆于本堂
  • 巡香每轮三人一人大堂东单一人大堂西单一人西堂
  • 粥饭本堂如大堂式
  • 诵四十八愿入大堂列坐川堂诵之
  • 如上进出剃沐告假种种一切事等悉皆依大堂规式不必重赘
  • 月尽给钱如大堂式

(三)律堂(法堂通用无別堂)

  • 各具本受戒经沙弥律仪四分戒本戒疏發隐缺一罚钱三十文各具衣缽缺一罚钱三十文
  • 剃头惟腊尽一行(详具別集)
  • 求授衣者衣不具足不授
  • 求比丘戒菩萨戒者即白以 国禁力却之有学戒式(具別集)
  • 新剃每诵戒前一日考沙弥律仪解义差者罚钱五文背文差者罚钱十文全不记者退寄五戒班中比丘戒菩萨戒考式倣此
  • 十戒者五夏习律未许出外听讲不禁在山学经轮出生轮大堂侍者轮行礼无人看老轮看老有退戒者诵戒夜戒首唱云十戒(某人)全不习学退寄五戒班中三月后纳五十善
  • 比丘戒者轮祈祷轮教课经轮诵五戒十戒比丘戒轮责问有退戒者诵戒日如上式退寄十戒班中三月后纳七十善
  • 菩萨戒者轮诵菩萨戒轮说法轮教大经轮布施轮责问轮直院轮领衣有退戒者诵戒日如上式退寄比丘戒班中三月后纳九十善
  • 诵戒不与不先说欲者罚钱十文
  • 半月诵戒有举犯十种僧约及余重过者读约人随声接举被举者若心无愧出众云有辩悦众答云明日辩即嘿然退更喧扰者罚钱五十文
  • 来诵戒者于诵戒日至路远或隔宿至诵讫旋归其来太早去太迟非真来诵戒者矣
  • 正月朔日法堂序戒腊三月朔日序法派五月朔日序生年七月九月十一月亦如之每岁二序(详具別集)
  • 欺官瞒众如匿税隐粮斗秤大小等俱以盗论上罚出院
  • 库房及买办放生经嚫等事半月押字焚疏以表清白下院附名
  • 假传师命欺诳大众及一切人者罚钱五百文事大罚讫出院
  • 年未六十而受妇女归依者罚钱五百文出院

(四)法堂

  • 堂中春夏秋列华严经六部择能诵者记名上牌每日轮上诵经一卷经完再起冬三月止不诵
  • 学经依经次不得跳越跳越者大经每部罚钱一百文小部罚钱五十文其钱请经施客僧
  • 教经即于经上票记(某)(某)(某)人教
  • 遗教警策崇行等皆应熟记力行半月抽考数人
  • 印房刻经造经俱要帐目一一分明如无诚信人专管择几人轮管
  • 对经人库房给与小食较出一字与五善待他人较出一字除五善
  • 讲主轮讲净土经一弥陀经二观经次及法华楞严等诸经周而复始
  • 习教分二钝者读文利者讨义讨义又二一者依教修行二者明教作讲作讲者不可泛滥须择根性大利持身不苟者免致日后贻玷法门
  • 不白知私学燄口施食及燄口白文者罚钱五百文
  • 常住经典华严二十四部为则法华经梁皇忏四十八部为则余供多佛阁待施其原送永远供养本山者不在此限

(五)老堂

  • 老堂年满七十在寺慎修无过者方可送入八十者量处九十者不论(量处者随宜不论者径送)
  • 堂内十单除看老实则九单外附不论
  • 老人所需汤药饮食等库头饭头典座执吝不与者罚钱十文实不该与对众辩明若私意厚薄不公罚钱一百文
  • 七十老人无齿者若生硬物不能随众宜另与软熟者(供给诸罚中取)
  • 警策半月一行失行罚钱二十文
  • 老人衰颓早课来否不论晚课必须随众不至依例罚八十者量处九十者径免其轮直日看香八十九十同上
  • 在众屡屡斗争及外游生事者出堂
  • 每月尽各给钱十文(诸罚中取作浆粉用)

(六)病堂

  • 堂中长单安轻病独单安重病紊乱罚钱五十文
  • 挂幕式如大堂
  • 重病进堂者佛前先备香烛直院外书记后堂悦众等送入读嘱讫即写板帐不照式写随意增减者罚钱十文不欲写者不安单其轻病不必板帐但佛前香烛直院送入
  • 立诚实一人为堂主作簿记某月某日某人进堂后记某月某日身故或某月某日病愈出堂俱要明白写记其病愈出堂者以能吃饭为则失写罚钱十文
  • 轻病七日一警策重病一日一警策失行罚钱二十文
  • 看病人先于佛前跪请發心三请无人挨单轮看不能看求免者纳钱(例具別集)
  • 看病须發大慈悲心莫憎嫌病人莫违逆病人当如孝子奉事父母
  • 众中有明晓医理者考过立为执事未明而妄自用药罚钱三十文误害人者出院贪利者出院
  • 病人所需汤药饭食库头饭头典座执吝不与者罚钱二十文不当与而不与者对众辩明若私意厚薄不公罚钱一百文
  • 重病入堂便应嘱付后事放下万缘依警策语一心正念又看重病须二人或三人而常住亦要好调理看病者
  • 轻病人亦宜安静念佛其病不守病外游多事者罚钱十文出堂随众
  • 殡送亡僧原曾直院首众及有贤行者多众送散众及无贤行者随便送其在众多过人所厌恶者不送惟扛抬及读祝人而已
  • 普同塔当中本山左十方右居士本山不才多过者安左或右其居士妇另有普同塔中庵主左本庵尼右诸方尼及优婆夷
  • 估唱僧集斋堂主估人取物在手呼物掣签不买再掣余人其买过一物者去签不得重买

(七)各房

  • 各房非正当行务忙冗而不入大堂晨昏课诵者罚钱二十文晚香止静不至者罚钱十文未唱老病香到先出者罚钱十文中课随便
  • 公事入堂赴库领牌无牌不得放入放入直堂罚钱二十文入堂闲话搅众者罚钱二十文堂中与杂话者同罚
  • 各房上座一人众中杂话者昏睡者争论者外人入堂搅扰者上座即时打鱼三下高声念佛众即齐声和念闻鱼不采者罚钱十文上座容隐不举同罚
  • 各房直日一人即名看单亦与一鱼共上座相參行事
  • 各房轮二人直夜堂内一人共三人当举事不举罚钱二十文失事倍罚
  • 各房告假春夏秋过限一日罚钱五文六日作缺冬月过限一日罚钱十文三日作缺直院不查理同罚

(八)下院

  • 上方半为担力半为放生守院人宜体此意一者好安顿担力使得宁息二者护持生物上防恶鸟下防恶兽乃至岸有崩缺及时报知修整不得抛入恶水恶汁亦不得放草太多以上守院不行其事退换
  • 每晚定香一炷不至者记名送入山守院不行罚钱五十文来宿者不依行记名送入山后不留宿
  • 无事闲游者不留宿假以医病为名避懒者记名送入山
  • 长寿专为放生而设护持生物同于上方不得留人宿留宿罚钱三十文
  • 二处守院人无故出外闲游及应赴道场者罚钱五十文
  • 梵村静室专为出入往来安顿米粮一切等物定立二人看守当心照管不得私自留人宿歇及与人寄放行李违者罚钱五十文
  • 天池山专为柴蔬议立守院二人知山一人园头二人管顾山场防恐小人窃取花利失事者罚钱五文不得招揽熟情闲人等宿歇摆茶混用常住物者罚赔违者出院例如下院每岁腊尽交代听凭更换
  • 晨昏课诵不得失时偷懒违者依例罚钱十文

云栖共住规约下集

△一直院事宜

  • 嘱语请解行具足人作丛林主如无其人姑循戒次权直力绵者二人共之全无力者纳银一两免之力堪而求免者纳银四两八钱免之七十以上者径免直年不满者一月纳银四钱虽当戒次而其人素行不端众所厌恶者置不用不肯依诫言立誓愿者令照例纳银四两八钱免之
  • 直院以后所为悖理谏劝不从者众议退之別换
  • 作一簿前书诫文后书逐年人名不满年者不书病不能满者亦书(诫文具別集)
  • 众中凡事俱白直院不白径行者事小罚钱三十文事大罚钱一百文误事罚已出院而直院亦不得因而任意独专不与耆长众执事共议轻则罚失事罚已退换
  • 本山诸寮乃至十方堂各宜巡行看视及下院亦半月查理己有事可差人代以上安坐不理轻则罚失事罚已退换
  • 事难独成功在夹辅以一人之闻见有限故也今将合山大众挨次轮日各陈其所欲言名曰僧直又复关系丛林大事不可迟误者无论僧行老幼一切人等皆得即言无隐不必要待轮该僧直方说而直院人不受善言当行不行每一事罚钱二十文大事倍罚失事罚已出院
  • 每半月查各房上座如法者设茶与善懒惰不如法者与罚不查罚钱三十文
  • 每早查直夜人勤惰不查罚同前失事倍罚
  • 直院年初一起至十二月十五日满十六日新旧相兼及内外执事共议丛林正务至年尽夜方始新管当事旧管退休

(二)额定人数

  • 堂内外人数俱额定如左有缺方补妄增一人罚银五两

  • 大堂四十八单老堂十单

    堂外 直院(一)库头(四)知客(二)书记(一)典座(四)饭头(二)茶头(三)碗头(二)磨头(二)火头(五)净头(二)香灯(二)侍者(四)柴头(九)园头(六)担力(二)化饭(二)铺堂(十八)司山(二)司屋(一)印房(一)山门(一)生所(八)重用(十)轻用(三十)病堂(一)看老(一)下院(八)杂收(一)

  • 轻用定数外余者都入小堂晨昏课诵昼日止静一依大堂行事但晚听教学经出堂事讫还堂入观

  • 柴头八九月请發心者助事讫还归本执因而添人罚钱一千文知客卧具等忙时请助同此

(三)节省财费

  • 山不得再买买一亩罚银三两

  • 屋不得再造理实应造众议定方可若仍前妄自兴造者一间罚银五两

  • 厨楼封锁不得已白众议处辄开罚钱五百文

  • 茶品即用山物炒米盐荳白果杨梅油灼之类间或市买止可枣栗糕饼之类故办贵细物品者罚钱三十文其品以三四为常五品为极过五每一品罚钱三十文本山僧茶分散各单开桌罗列者每桌罚钱五十文施主特设不论又单上摆茶杂话者罚钱三十文分散各单不聚谈者不论

  • 设斋以四果四菜为常五果五菜为极过五每一品罚钱三十文

  • 寻常日用二日菜一日腐有斋不论凡生菜乾菜乾瓜乾茄乾羊荳乾刀荳乾萝卜之类皆可置办乃至设斋亦只用腐等常品不必定买贵物如香菌蘑菇之类其故为丰富者罚钱五十文采野菌食者罚买菜三百斤

  • 轻藐黄米必买白米者每白米一石罚钱三百文凑买黄米

  • 过分用油酱等计价罚钱一倍二

  • 可生食物故费柴汤煎煮者计价罚钱一陪五如煮栗煮枣之类

  • 不得拗众粥饭年七十以上不论病人不论余罚钱十文

  • 故不食腐渣喂畜及卖与养猪家者罚荳一陪五僧食之余恐成坏烂施放生所者不论

  • 茶房取面汤无度及二板后用壶取茶归单吃者俱罚钱十文茶头不举同罚身至茶房立饮者不论七十老人并病人不论印房不论

  • 夜间不得煎煮大寒月止可作姜枣汤而已烹炮罚钱三十文

  • 善人来寺设斋者斋佛讫即引至禅堂佛前一礼次两单或一礼或问讯次引至斋堂韦驮前一礼两单问讯其有许数斋僧若干员者应为报数总记完日回向

  • 烛不宜多点夏月尤为不宜油灯麤草单炷细草方可用双又不宜以贵价买木头作香熏坏金像反成过咎

  • 非期浆洗者罚钱十文重务不论

  • 穿著过分鲜好衣服者罚钱一百文裙幅太长者割取作衣带施与十方

  • 铜盆洗面者夺施一切过分精巧器皿夺施

  • 浴铭云一月八浴丛林罕闻乃日日浴虽重务恐亦过分今姑从之而须库房讨筹无筹不放入浴强浴罚钱十文浴头阿容不举同罚余非重务有故欲浴者买筹库房审其可否不审滥与每一筹罚钱十文用筹不用钱浴头收钱罚钱五文夏至起至秋分方日日大众普浴停筹

(四)出应期会

  • 本山专修净业长期坐禅乃法眷赴讲者多修禅者少专业之谓何自今见住本山自愿作讲师者必其教理大明学问该博堪能弘法者且在本山为新学讲明戒律次及净土经论或次及切要经论诸方有来请者须审彼会首实为弘法利生则可否则勿应
  • 虽系法眷原在外住而赴讲期来本山说知须审其教理学问已全备否如其不然则应劝止又年未老成而作讲师者亦应劝止又年未老成而作施食法师者亦应劝止
  • 以上权应末法当知修禅为正

(五)暂到客众

  • 暂到三六九日知客同外书记请问若系求住宜审其不可留者即时善言辞却不必候缺有当留者记名上簿请暂回至诵戒日来观缺有无缺少人多拈阄定之若随喜非求住者不论如上三六九不依期问仍前顽赖者罚钱五百文退换
  • 晚止静二板鸣巡照人请入堂
  • 暂到或僧或俗不曾面识者无论高下俱要诚心请问尊姓尊号上刹何处贵宅何处曾与本师相会与否不可怠慢或有无赖之徒又当外敬内防不可一例轻信以致失事

(六)外住法眷

  • 外住不守非理募化僧约反来山中募化者不允
  • 相托干求檀越布施者不允相托干求宰官书柬封条手卷诗文告示扁额等事者皆不允
  • 外住不务修行作世法斋会者不往设供作世法兴造装塑等事者不助
  • 外住多年迹不进山者应来诵戒而不来者不认法眷(凡诵戒或半月来或一月来远者或三月来或半年一年来曾不来者不似法眷故不认)
  • 在外有过应责问者往彼善言规劝不从者集众绝之(责问二人同行)
  • 来诵戒者唱名同本山一例
  • 晚止静俱入堂随众直夜人催请
  • 虽在外住而确守本山规约及精勤道业者当使人看望慰劳贫乏应助若年未老成理未通达而遽入关房者来请问应劝止

(七)十方云水

  • 十方堂供圣像琉璃香烛鱼磬安单有定位勿乱晚听大堂开静轮数人出领众课诵课诵毕俱至本单止静一一随禅堂规式乃至香毕各于本堂入观事讫锁门(入观文大字写贴堂前)
  • 近午时到候午斋随众近晚时到候晚食随众才饭毕到者补饭晚到留一宿次日早行天雨待雨住有病待病愈(病愈以能饭为则)
  • 舆疾至者审其来历分明方纳即写板帐另作一簿记之
  • 若十方人看病不可久长计日酬劳遣發若本山看者记善如式其汤药等与本山一例给与执吝不与罚如前
  • 众中有不守清规者管山门人善言劝化不听则白众查明跪香鸣鼓遣出不白众径自乱嚷乱骂者罚钱一百文乱打者罚钱五百文
  • 与十方彼此交易或彼此互相送物者罚钱三百文
  • 散去时察众中有单身老弱可虞者方便护送
  • 朝去暮来之辈平常相待有远方初到本山者斋堂具茶汤果饼待之乃送归单毋得轻忽
  • 外东净亦要灯火及置大蒲鞋数双散去后管山门人打扫乾净
  • 墙垣低者不谨慎者以时整顿延挨失事山门库头罚钱一百文

(八)众事杂式

  • 挑运米柴竹木等立一人领众记过出则贯珠归则散步领众不顾众罚钱二十文
  • 發梆则举众皆行不去者纳钱立一人记名乱發梆者罚钱五十文
  • 经忏道场一概辞却或遇启建水陆则可附行万不得已亦可念佛代经忏
  • 凡遇一切处闲谈戏语者直院库头僧直知客皆可击板三下三次击板不止者不散去者即举入堂不举同罚
  • 彼此相骂者先各罚钱四十文后辩曲直相打者先各罚钱一百文后辩曲直骂打忍受不回者与善如式
  • 食时香灯读食存五观铭杂语喧乱者铺堂人夺碗箸不夺者罚钱二十文管事人不查者同罚(大堂斋堂二处皆然)
  • 浴室杂话喧嚷者罚钱十文浴头不举罚钱二十文
  • 自至锅边取菜取饭者罚钱十文饭头等不举同罚
  • 非病人非七十老人另搬粥饭入房不随众者罚钱三十文
  • 典座不尝味罚钱十文
  • 典座等自入库房取物不问者罚钱十文库头不举同罚无事人入库房者罚同上
  • 库头当家两不通知者各罚钱一百文
  • 库房不通众知独自一人作帐者罚钱二百文
  • 暂到房止安僧行善友乱安轿人工人等者罚钱一百文
  • 听用牌挨次差遣填记分明徇私不公一事罚钱四十文
  • 僧直举事合宜而管事人不行一事罚钱二十文失事重罚
  • 卖物人至公府人至非执事群聚观看或胡乱發言或争竞买物俱罚钱一百文
  • 冬月围炉挨班进退乱挤者罚钱十文
  • 常住物不问自取者系公用罚钱十文若私入己者罚钱一陪十
  • 废坏常住物一陪二嗔心废坏者一陪十碗头洗碎系麤率不仔细者一陪一原损欲碎者免陪
  • 乱砍竹木者一陪五破坏风水者一陪百摈出乱掘山地者罚钱五百文破坏风水者罚钱一万摈出
  • 放债取利者每两罚钱四百文虽应人急不取利息者亦须白常住可否不白罚同
  • 旧有法名求改者必本师已故或本师是邪魔外道或本师远在三千里外或本师命其来改方可若知客糊涂开入者罚钱五十文失事罚钱五百文不得已或为作字
  • 在家单身来求法名无人识熟者亦不允
  • 放生所半月一警策失误罚钱三十文
  • 看生人挝打生物致损者罚钱五百文致死者罚已摈出不加守护致被恶兽伤害恶人盗去者罚钱三百文放牧损人花利者计数双分陪偿
  • 土工及皮作铁作等人久留山中至于四五日者管事人计工罚钱乃至十日者罚工钱三倍
  • 免务及诸罚银不得仍前库房乱用其钱悦众管匙库房收匣库头即令书记登簿直院面证待作福事支用乱用一陪十
  • 集众不至罚钱十文大集众不至罚钱三十文
  • 直夜人每夜察单当举不举罚钱十文凡直夜老者免幼者亦免(老者七十幼者十六)
  • 帖单直院悦众内书记同行不得独专独专罚钱五十文
  • 园中种菜其多生虫豸致伤物命者皆宜少种可多种瓜茄刀荳羊荳豇荳芝麻等诸物
  • 黑夜入山罚钱五十文
  • 腊尽行年考(式具別集)

云栖共住规约別集

(一)僧约

舍俗入山单求何事远离尘阓专为修行如或不然来此何益今与众约能相体悉乃可同居不肯遵行毋劳共住

  • 第一敦尚戒德约

    破根本大戒者出院诵戒无故不随众者出院不孝父母者出院欺陵师长者出院故违 朝廷公府禁令者出院习近女人者出院受戒经年不知戒相者出院亲近邪师者出院

  • 第二安贫乐道约

    饮食不甘淡薄者出院著艳丽衣服者出院泛揽经事者出院争嚫钱者出院田蚕牧养者出院聚集男女做世法斋会者出院

  • 第三省缘务本约

    无故数游人间数还俗舍者出院习学应赴词章笙管等杂艺者出院习学天文地理符水炉火等外事者出院习学闭气坐功五部六册等邪道者出院好兴无益工作者出院

  • 第四奉公守正约

    非理募化者出院侵克信施者出院擅用招提之物者出院废坏器用不陪偿者出院偏众食者出院不白众动无主僧物者出院临财背众苟得临难背众苟免者出院

  • 第五柔和忍辱约

    破口相骂交拳相打者出院威力欺压人者出院侮慢耆宿者出院

  • 第六威仪整肃约

    戏笑无度者出院亵渎经像者出院衣帽故不随众者出院高声争论三谏不止者出院

  • 第七勤修行业约

    无故屡不礼诵者出院执事慢不行其事者出院恶人警策昏沈者出院试经久不通利者出院不信净土法门者出院

  • 第八直心处众约

    挑唆彼此斗争者出院树立朋党者出院机诈不实者出院谤讪清规诬毁清众者出院情识私结不正之友者出院

  • 第九安分小心约

    大胆生事者出院谬说经论者出院妄拈古德机缘者出院无知著述误人者出院招纳非人者出院自立徒众者出院擅留童幼沙弥者出院己自不明好为人师者出院哄诱他人弟子背其本师者出院无大故擅入公门者出院妄议时政得失是非者出院轻心谤斥先圣先贤者出院以常住产业与人者出院侵占人产业者出院另为烟爨者出院

  • 第十随顺规制约

    令之不行禁之不止者出院有过罚而不服者出院住寺名不入僧次者出院梗法不容知事人行事者出院知事人更变成规者出院凡事不白师友恣意妄为者出院故与有过摈出人交往者出院

(二)修身十事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今开十端众当谛听

  • 一不欺心

    谓盗常住物骗施主物装佛印经斋僧起会造寺铸钟修桥砌路如是财物私己用度乃至瞒人瞒官瞒天瞒神暗昧等事皆名欺心

  • 二不贪财

    谓虽不盗骗如前所言但好积财帛悭吝不施置产收息放债取利皆名贪财

  • 三不使奸

    谓当言之事隐忍不言当谏之过坐视不谏外示痴獃内藏讥贬皆名使奸

  • 四不用谋

    谓不安天命惟运人谋或谋住居或谋徒众或谋经忏或谋檀施或谋作法主或谋作戒师乃至交结恶友出入衙门情识厚薄私心好恶策画营为悖理等事皆名用谋

  • 五不惹祸

    谓轻人笑人叱人谤人妒人之能扬人之恶收人走失占人产业好兴词讼不肯让人皆名惹祸

  • 六不侈费

    谓广造房屋不知惭愧丰富饮食不知惭愧华丽衣服不知惭愧多置产业不知惭愧精制器用不知惭愧轻贱五谷不知惭愧恣意佚游不知惭愧畜养奴仆不知惭愧贿厚狂朋不知惭愧皆名侈费

  • 七不近女

    谓年少尼僧结为道友人间妇女拜作乾娘数往族家探亲望眷乃至母未七十子与同居不避讥嫌皆名近女

  • 八不外骛

    谓趋蹡富室干谒贵门或乞诗文或求扁额或假权势或索钱财终日奔波不思静守皆名外骛

  • 九不避懒

    谓晨昏礼诵屡至愆违行务勤劳慢不随众皆名避懒

  • 十不失时

    谓命存呼吸时不待人大事未明寸阴可惜漠然空过是名失时

如是前之九事切宜戒之最后一言努力加勉

(三)直院诫言

直院须具四心一者大慈悲心恩顾大众无刻薄故二者大公直心犹如明镜无偏私故三者大谨慎心安分守己无放肆故四者大勤劳心竭诚为众无贪懒故有如虚当重任不發四心苟且因循耽误大众伽蓝记过龙天生嗔折禄减年悔之晚矣慎之哉

(四)堂铭

东铭

一瓦一椽一粥一饭檀信脂膏行人血汗尔戒不持尔事不办可惧可忧可嗟可叹

西铭

一时一日一月一年流光易度幻形匪坚凡心未尽圣果未圆可惊可怖可悲可怜

(五)库铭

物属招提丝毫难犯守在尔躬必敬必惮清若澄潭正如直干无曲无私何忧何患一有差池龙天较勘凛凛遐风卖生姜汉

(六)厨房铭

雪峰饭头溈山典座古德芳风于今未堕摄尔狂心慎尔口过运水搬柴毋忘这个堂内坐禅堂外禅坐谁信传衣不离碓磨

(七)浴堂铭

山巍路远致其柴薪瀹釜然火效其劳勤一月八浴丛林罕闻沙弥戏笑沸汤交淋洗心涤虑日新又新何以报德忽悟水因

(八)定香铭(并式)

大众慧命系尔一人尔不顾众罪归尔身

冬至(四炷)立春(三炷半)春分(三炷)立夏(二炷半)夏至(二炷)立秋(二炷半)秋分(三炷)立冬(三炷半)

(九)受食偈

佛制比丘食存五观散心杂话信施难消大众闻磬声各正念

(十)誓神偈

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善恶报应似影随形但有早迟终无漏网惟兢惟惕戒之慎之

半月誓神表清白也清白与否惟己自知人不及知人虽不知神实知之傥有愚夫诳妄对神自谓神是泥木或可欺瞒欲望侥幸逃于恶报纵使暂时未报终必受殃无能逃者可不惧哉

(十一)老堂警策

佛言人命无常促于呼吸少年亦尔何况老乎我今慇勤来相警策惟愿大德勿以人微而轻其语当观此身目暗耳聋发白面皱背伛腰曲骨痛筋挛步履龙钟精神昏塞譬诸夕阳西照光景无多衰草迎秋彫零顷刻故知此身不久必赴死门前路茫茫毕竟何往大德诚如己事已办非愚所知其或未然可不猛省无常战兢惕励谛思净土决志往生放下万缘一心念佛(结撮回向)

(十二)病堂警策

佛言人命无常促于呼吸平人亦尔何况病乎我今慇勤来相警策惟愿大德勿以人微而轻其语当观此身四大不调百骸欲散饮食渐减医药无灵便利床敷呻吟枕席譬之鱼游釜内倏忽焦糜灯在风前刹那熄灭故知此身不久必赴死门前路茫茫毕竟何往大德诚如己事已办非愚所知其或未然可不猛省无常战兢惕励谛思净土决志往生放下万缘一心念佛(结撮回向)

(十三)生所警策(分畜食箴附)

佛言情多想少流入横生故知汝等昔以暗蔽愚痴不修正念今则羽毛鳞介受此劣形水陆飞空种种不一或投钩矢或入网罗命在刀砧魂飞汤火幸逢善士财赎尔身万死得生来此胜地今乞诸圣假尔灵聪汝当一心归命三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三称)归依三宝竟令汝业障消灭智慧开明發菩提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入不退地现前大众为彼畜生一心念佛(结撮回向)

分畜食箴 人上佛饭佛济狗饥僧宜学佛独饱非宜大众發慈悲心所食之余施放生所

此文作牌挂放生所及禅堂柱上斋堂韦陀前普告大众知之

(十四)诵戒仪

每月望日晦日晚课毕法堂鸣鼓集众

诵戒僧至位正立唱云五戒者出班五戒众等谛听一不杀生(云云)是诸众等犯根本戒首罪起单如有小过出众忏悔

次唱云十戒者出班十戒众等谛听一曰不杀(云云)是诸众等(云云)

次唱云习学比丘戒者出班比丘戒众等谛听稽首礼诸佛(云云)僧集否(云云)诸大德是四波罗夷法(至)七灭诤法(仪文详具古本兹不录)

次唱云习学菩萨戒者出班诵戒人至位正立白云(某甲)稽首和南敬白大众(云云)白已就座(云云)至下座(仪文详具古本兹不录)

(十五)听讲嘱语

不明教而率意修行者愚也何以故无烛夜游昧其所向故虽明教而不务修行者亦愚也何以故说食疗饥终不能饱故尔今听讲无忘此言如谓不然古训昭昭姑证一二

佛制出家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乃听教參禅则知将入讲筵预必精心学戒既明教理速须努力參禅

经中种种譬喻至谓如聋奏音乐悦彼不自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则知终世空谈不免耳聋之诮一回实践始成心得之功

永嘉大师云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则知逐派寻枝心日劳而功日拙穷源达本守弥约而得弥深

溈山和尚云中流之士未能顿超且于贝叶留心时光亦不虚弃则知曲为中根且使渐通途径直求上果不宜终滞筌蹄

如上所说非敢扬禅抑教但劝繇教入禅为生死则信是良言志名利则翻兴异议今日佩比韦弦亦繇尔弃投水火亦繇尔矣

(十六)善罚例

善门

福善类 作福事计用银二分为一善拾遗还主或钱或物计银三分为一善(不依式挂牌无善)看轻病一日为一善重病一日为三善极重病一日为五善被骂不还骂为五善被打不还打为十善非执事自效勤劳为二善(重劳加倍)非执事常住差出四十里为二善一百里为五善巡香用心为二善

慧善类 梵网观经行愿成诵每一事为八善四十八愿成诵为三善溈山警策成诵为三善朔望祈祷成式为二善诵五戒十戒成式为二善诵比丘戒成式为二善诵菩萨戒成式为三善息争事为一善化人改恶从善为十善退一不肖为二善进一贤才为四善开陈丛林利病一事为二善(大事加倍)讲演经论一小卷为三善大卷为六善极小卷为一善(以上受嚫非善)问经解义为一善(深经加倍)问事能处为一善(大事加倍)施食不受嚫一坛为四善诵经不受嚫一卷为一善

罚门

上罚纳钱五百文无钱跪香一百寸不跪除一百善无善出院此情轻者若情重者必纳钱更重者仍跪香十分之一十分之一者十寸香也

中罚纳钱五十文无钱跪香十寸不跪除十善情轻重同前

下罚纳钱五文无钱跪香十寸不跪除一善情轻重同前

退戒人若自愿加倍纳罚以求早复情轻者亦可量准情重不准

(十七)免例

免直夜钱十文免挑米钱五文免挑柴随路远近近极钱二文远极钱八文免轻用钱十文免看病钱五文重病钱十文极重钱三十文免僧直钱五十文免教经钱五文免责问钱五十文以上纳钱俱免一次下次倣此唯直夜轻用许即以钱与代者余俱纳钱常住

(十八)摈例

摈出者鸣鼓三通挂名僧约边次诵戒毕揭去其在外改过迁善忏悔求住者十僧保之方准住后仍前不改再摈

(十九)序礼式

正月七月朔日序戒腊

一菩萨戒十年以上东立十年以下并具戒十戒五戒西立众共向东一礼戒长向西答礼

二具戒十年以上东立十年以下并十戒五戒众等礼答同上

三十戒东立五戒等西立礼答同上

二月九月朔日序法派(非本山法眷不必来集)

一广字辈东立大字辈以下西立众共向东一礼广辈向西答礼

二大字辈东立智字辈以下西立礼答同上

三智字辈东立成字辈以下西立礼答同上

五月十一月朔日序生年

一七十八十以上东立六十以下西立礼答同上

二五十六十东立四十以下西立礼答同上

三三十四十东立二十以下西立礼答同上

(二十)年考式

合寺僧行内外众等分上中下三列止开上列下列各不得过三五人中列不必开戒首开一纸首座开一纸耆年开一纸当家开一纸私曲不公重罚俱腊月晦前一日开送内外管事另考

(二十一)求住式

出家

  • 一父母亲送如无父母须系极亲
  • 二审是净器有八一非忤逆不孝二非犯罪脱逃三非势逼贫穷四非心图放逸五非曾为恶事六非身属大家七非负债不还八非家缘未了
  • 三读诵麤知谓晨昏课经如心经弥陀经之类
  • 四颇通书字谓书不必博学亦曾少分读习字不必工好亦能随分书写以上四事合式方允

进堂

  • 进大堂考四事一满足五夏二戒律严明三晓了净土四麤通诸教以上四事合式方允
  • 进西堂考六事四事如前更增二事一教理精明二志愿真切以上六事合式方允

(二十二)剃发式

  • 重先考出家四事无碍次考晨昏课经俱已熟练在众无诸过失方允
  • 本山惟腊尽一行外来剃讫即去者不论时然必考审应否详细不可轻允
  • 女人求剃必其父母翁姑夫主子孙亲送否则坚却勿允

(二十三)学戒式

  • 明旨既禁戒坛僧众自宜遵守然止禁聚众开坛说戒不禁己身依戒修行也兹议各各自办二部戒经各各自于佛前承领熟读坚持即是真实戒子他日坛开随众往受证明功德傥其久竟未开亦何忝真实戒子
  • 十方有来求戒者即送前文与看却之

云栖共住规约附集(各约式)

(一)各执事条约

当家

  • 当家是大众所倚须發大好心扶持丛林弊要革利要兴不可糊涂过日只图限满而已
  • 大小执事尽皆有人承受当家管何事须是总理一切时时觉察处处巡行早晚用心莫误大众修行大事

知库

  • 出纳常住钱米什物登记明白失记五下罚
  • 写帐须次第清朗糊涂二下罚
  • 大众山粮银每季进堂后三日同监寺知山众等称过一并封记取时白众开封擅取中罚取毕登帐擅取別用一赔十
  • 茶银花利等同监寺众等称明封记收贮取用登帐明白同前
  • 各色器物属何务者交付本务明白退务时同监寺等照前一一点明交代不点明交代者中罚失耗不查一赔二
  • 诸凡斋银经银嚫银等物一一称收明白同监寺酌议照式买办及从公给散独擅自用中罚事重出院
  • 众中失坏常住器物记帐催赔不催代赔其赔银依旧买办本物毋混
  • 粥饭小食同知众饭头酌量多寡不可妄费不可悭吝务在适中误事中罚以馊恶招疾之物供众者中罚
  • 担运人米面等到一一查收明白仍问是何施主作何斋供某日整办不可苟且失事中罚
  • 诸物不时点简熟食等不可久放以致腐烂酱醋等物不可失盖以致败坏失误下罚重物加罚
  • 衣服茶料等物雨天霉蒸不烘焙者下罚败坏赔偿
  • 不得泛为众僧寄物其亡僧物尤宜谨慎不可误用
  • 匠作器用及一切来取物者即记水板交还勾销明白不记下罚失事加罚
  • 篮担索等用毕即收好归原处损失罚赔
  • 诣库索物者查究明白该与则与不与下罚不该与而以常住物私做人情者中罚仍一赔二
  • 病人将钱库房买物或菜或果或酱醋等不可不与多寡从公
  • 各执事该用器物如香灯香烛圊头蒲鞋之类以时置办违慢下罚失事加罚
  • 下院日逐支费定为额例不得混乱差记失误二下罚大事重罚
  • 每季算帐一次失算中罚
  • 每年粮税串票次第黏簿上失误中罚
  • 交库之日一一点明付与代者糊涂不交中罚
  • 库铭贴壁常自观览

知众

  • 专司人众牌面进退上名销名忘误下罚失事加罚
  • 派理执事随时添补授一执事必具茶送单礼拜须开说本执事宜苟简五下罚
  • 察众中贤否勤惰情识不公中罚
  • 置鱼板一十二处杂话打板
  • 發化主须具饭焚香礼拜白方丈指授迳遣者中罚
  • 常住钱米粮税花息斋供等事皆与库房通共议处
  • 法堂大堂斋堂各处桌椅凳子混乱失损中罚
  • 安禅结制预整理铺荐席床帐等夏取风凉冬糊窗牖及炉火等各要齐备苟简五下罚
  • 病房老房常宜点简分付卧具医药灯火齐备怠缓中罚

知客

  • 客至茶汤点心单次一一调停若不识面即请问名号住某处不得疏慢疏慢下罚失事加罚
  • 凡人客初至时禅堂未止静即请进堂礼佛若已止静报言请安单或暂随喜待堂内开静时来请进堂即问一行几众不得失记
  • 如要各处随喜者可引一看
  • 凡遇信施办斋散嚫等事同当家公议行之如库式中说
  • 斋供小食等客情本山一例私情厚薄中罚
  • 客众及外住法眷到预打叠外单安置混送入堂下罚堂中私自招揽三下罚本执知而不举中罚
  • 求单求戒等事先接待审问次日引见监寺如前求单式中开说草率中罚
  • 士大夫诸方书至收好送入回书交付来人明白失误五下罚
  • 客房床帐枕被席荐桌椅面盆手巾灯台茶壶物等俱简点照料如法失误下罚
  • 常住钱米粮税花息斋供等同当家库头众执事议处
  • 施主送来放生牛鹿猪羊等白当家库头登簿某施主送来某物交付看生某人收管
  • 凡在此求住者须先令看本寺规约果能一一行持与否次会众执事察其来历审其立心至详至细乃再乃三的系稳当好人无诸违碍方可安单入众如或轻易容留以致混杂非人者一并出院

书记

  • 常住正事施主疏文书写当尽其心不可潦草苟且

知山

  • 山场地段界限分明不可侵混他界以致争讼每年尽会众观山一次
  • 开垦竹园种植茶树及杨梅等柴山某处先伐某处后伐挂号挨次不得混乱不依指示者举罚阿容不理中罚
  • 夹笆打墙开门塞户及时整理误事中罚
  • 时或上山照料悄望以杜小人侧窃
  • 山粮花息等同库司议
  • 各处园地该下种者同园头及时下种勿得失时

知屋

  • 殿堂寮舍厨厂各处屋宇时时看视或漏者宜早修盖或该修者或该造者白监寺及时整理误事中罚
  • 下院房屋应修不理二下罚失事中罚

直板

  • 日夜各处巡行见杂话戏笑者即鸣板念佛十声为率不随板摄心正念者举罚
  • 夜间禅堂前各寮前鸣板睡中有人随板念佛者举善
  • 虚应故事不举罚不举善者查罚

典座

  • 凡厨下斗争者先劝令止不止木板五下又不止连擂一通堂内外直日人查举阿容不举下罚大事中罚
  • 不得造偏众饮食与者受者俱下罚除病人不论
  • 诸物未供佛者不得与众先食与者受者俱中罚除病不论
  • 造物不先尝致使咸淡失宜下罚
  • 油酱过分用者下罚若施主特送又不可吝惜克减者中罚
  • 斋供等造两样私心厚薄者中罚
  • 无故用胡椒香菌者下罚及采野菌食者罚同
  • 三时打板

饭头

  • 暑月粥饭有余宜早调理香洁以致馊恶供众者下罚
  • 饭食备又添众到若缺少须白直堂铺堂人留前待后违者下罚
  • 众中有自持碗缽上灶取物不举下罚
  • 烧锅不与火头招呼照应者锅坏共赔
  • 夏月水池一日一换水笕三日一扫冬月水池三日一换水笕七日一扫失误者下罚
  • 三时开梆

菜头

  • 生菜须净洗三易水其腌菜须收盖违者下罚
  • 洗菜缸每时用接净水洗洁不可混杂违者下罚
  • 水笕夏月三日一扫冬月七日一扫违者下罚

茶头

  • 五更烧锅不得便倾水下须先赶起虫蚁乱倾水者下罚
  • 小食馊饭供众者五下罚
  • 面汤已备俱付香灯置廊下其洗面不次第混嚷者下罚不举同罚
  • 面架手巾宜洗洁净违者下罚
  • 面盆凡取別处用者仍即夺盆罚买盆一个不肯赔者出院
  • 五更小食量众勿多勿少待众归单送入堂中
  • 该剃头日汤具击梆一长通失误者下罚
  • 天明复取汤重洗面者不得与他与者受者俱下罚除老病客情不论
  • 逢三六九扫水笕一次失误二下罚冬月逢五逢十扫一次
  • 茶锅内不可容人煮杂物等不举下罚
  • 凡入寮取茶汤者须径入径出摄心念佛其有迟延语笑者许茶头举罚阿容不举同罚
  • 浆洗日期春秋冬月十二十三廿七廿八唯夏月初二初三十二十三廿二廿三差误下罚
  • 剃头日期每月初七十四廿二三十月小廿九差误下罚

柴头

  • 天晴宜早办柴以备阴雨失误中罚
  • 忙时白知众入堂普请临期擂梆三通差者下罚

火头

  • 灶下不得积薪太多每晚收拾打扫乾净违者下罚
  • 烟冲每月扫理一次失者罚钱十文

碗头

  • 各处碗碟时时寻簇行巡收拾失误下罚其取碗碟者随时送还淹留下罚缺少不查本执赔偿
  • 众中有打碎碗碟等器者一赔二若嗔恼故碎者一赔十故不肯赔出院
  • 本执洗次因而破碎者下罚麤糙洗破二下罚除系病损免
  • 水桶夏月洗过即倾倒久积者下罚
  • 供佛碗碟混用者中罚

磨头

  • 凡磨事本执为主须用收拾洁净违者下罚
  • 不当心以致腐败者罚赔

园头

  • 各处园地以时灌溉该下种即下该收种即收失误中罚仍买赔
  • 除大寒月不可烧地冬至起立春止违时中罚

净头

  • 东净等处每日五更开静时点灯天明时息至晚开静时点入观时息失时下罚当扫地面洁净厕板前放火盆烧木屑
  • 木屐不时查理损坏白知事人备办
  • 手巾冬月三日一洗夏月一日一洗违者下罚
  • 每月初七十四廿二三十日月小廿九日四次普浴初三初十十八廿六此四日小浴余日辛苦行人有牌准浴乍到客情不论差误不严下罚混浴阿容俱下罚

担力

  • 诸物担人俱要交付库内明白含糊下罚
  • 宿处就用所挑米做饭还船钱因而泛滥混用者查出一赔十知而不举者罚同

化饭

  • 出入当径去径回不得管人家务事违者下罚
  • 到人家不得屏处与女人说话寄物往来等小事中罚大事出院

铺堂

  • 行饭及羹须要致敬不得碗缽作声违者下罚
  • 食时有杂话闻静鱼不止者本执夺碗收箸容隐罚钱二十文

香灯

  • 各处香灯宜各整齐供桌时时拂拭违者下罚
  • 琉璃绳一年一换至期白知事人办不白下罚致使失坏罚赔
  • 灯罩用心整治泯缝盖时紧掩恐伤物命违者下罚
  • 每夜灯火看视仔细违者下罚
  • 每日换水扫地东厕木屐缺坏白知事人买办违者下罚
  • 堂中净手水日换一次暑月二次冬月热水手巾宜洗洁净烘晒违者下罚
  • 佛前灯烛有混用乱点一赔十不举罚同
  • 钟鼓不得迟早失时下罚击钟不得太重致损法器违者罚
  • 鼓不得近涂壁每季一换
  • 剃头日听梆声入堂看牌请首剃者触礼一拜以后击梆二声则次剃者出乱出不举者下罚

侍者

  • 每朝当早起先自洗漱竟当户开三弹指或小欬声
  • 进户先剔灯或剔明琉璃不得将灯炷遗地上天明时息
  • 诣师床座当问讯夜睡安适否
  • 备师火缸滚水面汤及拭面手巾必须烘燥
  • 折叠衣被拂拭床席
  • 粥饭时预缓白师后奉师食食时出生
  • 收拾什物衣服记得安处
  • 换佛前净水装香拭桌打扫房地
  • 客至奉茶侍立一处待茶后毕接钟
  • 调和浴水持师浴巾
  • 洗浣衣服浆折如法
  • 晚然点琉璃随处烧香
  • 晚课随堂毕定香已上违者各下罚
  • 自或坐禅或学经香到入观
  • 书信往来传言当记收明白糊涂下罚大事量罚

看病

  • 看病者凡病略重即普请發心如无發心依戒轮看三日一换
  • 须發大愿起慈悲心莫厌疲劳病人言语伤触莫起嗔心莫贪病人衣缽但生作福心想是名看病若无心顾管失调者下罚

看老

  • 每早然灯进房天明息
  • 面汤小食火缸滚水俱要齐备
  • 三时粥饭菜蔬宜软适口
  • 打扫房地拭桌
  • 佛前烧香换水
  • 药食随宜
  • 洗浣衣服浆折如法
  • 不得偷安坐视
  • 三时课诵随堂
  • 晚点灯烛须要仔细睡时息
  • 应答不得發嗔应当忍辱敬之至也

警策

  • 轮警老病每次一行二人不行者各罚银二分
  • 警策老堂每月十五三十月小廿九诵警老文毕念佛三百声观音势至清净海众各三声回向念佛功德殊胜行(云云)
  • 警策病堂每月初八十五廿三三十月小廿九重病须日日警策不论日期诵警病文毕如前念佛回向云上来念佛功德伏愿抱病(比丘沙弥)某人诸缘未尽早遂痊安大限难逃径生安养十方三世一切佛(云云)

山门

  • 十方云水到引进厨房问讯毕待茶茶毕送单安顿行李请上单随坐勿使放逸放逸者善言规之斗争者和言解之甚者白众依丛林清规断之辄自發麤者中罚要各处随喜令看勿拒
  • 见任官员至预报知客若士夫乡宦亦同违者下罚大事量罚
  • 人客出门有人送者勿拒无送者待送违者下罚大事量罚
  • 远方信心师德要各处随喜者引看勿拒
  • 斋供小食等十方本山一例私心厚薄者中罚

听用

  • 常住差拨毋得推故躲避如其偏差不公自应直举
  • 不得因差方便自营利

印房

  • 各项经板常要看视不致坏烂紊乱
  • 有私刻印记者不举中罚

(二)斋堂条示

  • 小集众擂鼓一通不到者二下罚
  • 大集众擂鼓三通不到者中罚
  • 知事人动气争斗者先各罚银五分散众先各罚银四分次鞫曲直加罚
  • 闲话喧杂者知事人不击板下罚
  • 争斗不击板中罚
  • 临斋杂话铺堂人夺碗收箸
  • 禅堂打过堂板毕斋堂方铺堂先后失次者中罚
  • 一切宾客及云水道友至时非执事人乱言冒突者中罚

(三)调理行人(附药方)

  • 挑担者不可走到便脱衣服乘风捉虱做重务者同
  • 风雨阴天不可开怀
  • 夜睡不可露背腹受寒
  • 挑担风雨雪中回来不可将热汤洗赤脚即宜温水洗脚少顷沐浴必须洗透方好若衣湿时烘燥方著
  • 挑担回不可便吃面饭冷物宜先饮滚水茶汤少顷吃食重务亦同
  • 吃饭面食饱时不可便睡
  • 略觉四大不安便要禁食
  • 略觉恶心头疼寒热便可括沙或腿腕放沙吃五果汤禁食违者中罚失事加罚

附药方

麦芽 紫苏 陈皮 甘草 神曲 生姜 山查(各等分)水二钟煎至八分热服汗出为度

又 略觉恶心用盐一撮半热汤五六七碗和成淡盐水大口连吃吐出为度若不吐再吃数碗尽吐出不妨

(四)晚餐偈

僧食二时晚餐非理权名药石正念宜修杂话散心夺碗收箸大众闻磬声各正念

(五)僧直凡例

  • 依巡照牌以次轮流堂内不在轮数
  • 老疾废疾带发童幼俱免自發心愿轮者听余求免者纳银五分
  • 早课毕交簿先佛前问讯次伽蓝前证明
  • 丛林大事及众中贤否是非傥不平心不合理等俱要一概至公无私直言无隐若欺善怕恶畏首畏尾明知而隐忍不言私心而偏曲不公上罚出院
  • 三个月轮得一次若犹然虚应故事岂有人心者哉
  • 若一事不言者罚银五分
  • 月日顶头写所举事低一字写不依式罚银一分每日早举事毕录上簿先送堂内点取后送外管事再议取当行者登事宜簿不依式者罚钱十文

(六)半月誓神疏

 娑婆世界一四天下南赡部洲

大明国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云栖寺职事僧知库(某)押 直院(某)押 知客(某)押 司山(某)押 经书(某)押 买办(某)押 乃至凡财帛经手一切 人等为表白心行以肃戒律以式后人事特發诚 心真实不欺上告于一十八位护伽蓝神本寺华光之神周宣灵王之神关圣之神合寺威灵日游夜游掠剩使速报司诸位 神众以今万历 年 月 日充当本寺库司诸 职事等至本月 日凡一切钱财布帛米面蔬果 种种诸物若有侵欺苟且等情自招见生之内折 禄减寿恶疾缠身或遭恶难示报大众临命终时 堕落地狱饿鬼畜生诸恶趣中惟神鉴临以警来者万历 年 月 日职事僧  谨疏

(七)赴请三约

  • 传本寺讲经立誓不受会首请礼谢礼及听众财物
  • 传本寺二部戒法终身不得受戒子财物
  • 传本寺瑜伽施食不得接受施主嚫礼

(八)云栖流通藏本法宝条约

流通佛法非细事也自夫裁梵夹为方册以便流通于是双径楞严漏泽姑苏新安诸胜地名刹协心共举者各有条例行焉而未及致详于收支请發轨则夫收支请發正流通要务苟不严为之防久而弊生为害滋大是法未流通而流通法者先已沈沦矣安得漫然无处乎且流通有二一曰真实流通二曰市贩流通市贩流通者聚经为货鬻货为息积息为富如今之书肆然是商贾之道也真实流通者其设心以为非传法无繇度生非传法度生无繇报佛恩德唯冀佛法展转弘扬于无量界无量世而外无他图是之谓真实流通也真实乃称功德市贩祇益过愆两者似同而异可弗慎欤乃定约六章而独于收支请發谆谆焉司是任者幸勿以予言为非尚永持无渝以垂未来庶几乎不负檀越造法不负王臣护法不负先佛世尊今古诸贤圣师说法演法

第一慎写录

  • 先查双径楞严漏泽姑苏新安等处未刻者方可写录庶免重刻
  • 诸本较勘或有差殊以理定夺理长则就如不能定姑从一本毋以臆见辄自更改
  • 字画俱要壮实方整慎始如终毋前善后略
  • 字体必依洪武正韵及士人自幼所习四书五经毋得险僻破体使人难识流通法宝要在智愚皆能通晓故
  • 写时须注目专心勿令他想庶免差失即与五种法师功德齐等
  • 或谓经文必须句读但恐各以臆见句读或反有误不若仍旧为是
  • 或谓偈颂宜与长行一片写录不宜另作段句但恐相沿已久皆便之亦只仍旧为是

第二慎对较

  • 写过即照原本两人用心细细对读较勘无差无失方可付刻慎勿草草其对较人须用通达文理者又须一人精于教法者为主
  • 刻成更须对较一遍如前

第三慎刊刻

  • 刻手既择本艺精炼又须信心恭敬肯心斋素伏心安静者方可如其不然虽有荐书不敢承允
  • 安板处须明暗适中近风日则易裂太阴闭则易烂故

第四慎印装

  • 唯用太史帘一色刷墨不得大浓不得大淡务在清明洁净
  • 印过板即宜上架归其原位不可苟且乱安
  • 黄面线钉如常式线勿太细
  • 用面糊毋得多入水

第五慎收支

  • 本山素无化主有善信自来乐助者其经赀慎收慎支必诚必信除刻经外不得妄用分毫作种种杂费或借办衣缽或私厚亲族或餽献宾客等乃至虽亦刻经而所刻系藏外杂集非藏原有及用刻僧人自己著述皆所不应盖信施专为刻藏悖乱因果罪报非细戒之戒之

第六慎请發

  • 參酌诸方经直计纸若干壳面线糊工食等费若干以为其价刊成定式不得以私意增减
  • 簿记某日某人请某经收价银若干每季一小算每岁一大算除赀本若干外生利息若干记簿明白积贮封识其赀本仍旧印装其利息或刻或修诸敝坏不得妄用分毫作种种杂费如上所云因果赫然报应无爽可不惧哉可不慎哉

(九)藏经堂事宜

诸方藏经所以久而散失以至坏灭者其故有二一者借出谓借者或不能切切送还管者又不能勤勤取讨年月渐深不知谁借其故一也二者失管谓应晒时不晒取出时不记帐收入时不勾销看阅时不细行展卷安顿其故二也今将合行事宜开具于后

计开

  • 经不借出以山门为限虽朝借暮还亦决不借借出罚银三两
  • 六月晒经但取晴明不必拘定初六每晒一百函不得多少近山厨九月再晒一次
  • 取看即记簿某月某日取某函某人取后空一行待收入时填写失写罚银一钱
  • 开厨取经及入经讫即锁失锁罚银一钱
  • 每年另题标某年某月某日藏主某人承管

(十)水陆道场规约

  • 诵经人先日沐浴次早诵经要眼到口到心到不得经中夹以闲杂言不得经住便说闲话
  • 念佛人不得回头转脑看人看物一心称念字字分明
  • 主法人不得散心妄想宜一一依文精诚作观
  • 表白人不得急遽简略宜一一依文次第宣诵其鼓钹亦宜庄雅不宜繁碎
  • 施食要一一依文精诚结印诵咒作观三处相应不得含糊弹舌急促了事白文者亦然又不得法事未周先收器皿
  • 内外作行人俱要诚敬庄洁小心谨慎
  • 库房要用心打点整理合用诸物不得苟简
  • 水陆堂中行人尤宜加倍至诚

以上须信心听受用心行持若不至诚自取灾祸悔之晚矣

(十一)水陆道场议

为停减水陆以免过咎事有言水陆道场不宜频作予思之实有五过频作则劳劳则倦种种当办之事或不周备其过一也偶一为之生难遭想兢兢业业频作则视为寻常或亏于诚敬其过二也春夏秋时送圣化纸供具繁广烧害虫蚁其过三也燄口太多或有过差因而反致招鬼惹祟其过四也不惟僧众怠慢亦或斋主不恭其过五也更有觉察不到处难以悉知兹者本山当家忽尔病亡彼斋主家亦遭丧事本以求福乃更得祸古书所载水陆不诚随感恶报历历有征可不惧哉今议止于冬三月中一举二举余月断乎不可余日断乎不可严恪守之慎勿徇情顺从以致彼此两伤至嘱至嘱

(十二)诵经礼忏不诚敬罚例

  • 严净时不至者罚钱二十文
  • 诵经忏过一叶方至者罚钱四十文经要少刻加倍补诵
  • 杂谈戏论当经忏中者罚钱一百二十文在经忏歇时者罚钱六十文
  • 斗争者罚钱六十文大争失威仪者罚钱一百二十文
  • 不出声者罚重念过

(十三)学经号次(此篇疑他人窜改今分注于后)

法字号 晨昏课经全 佛祖三经(有以四十二章佛遗教及坛经汇集者有不列坛经易之以溈山警策者未知此中用何本也) 沙弥要略 四分戒本 梵网戒经 十六观经 大弥陀经 金刚经 圆觉经 维摩经 楞严经(此后应添楞伽经) 法华经 华严经 起信论(此论为入大乘之初门不应列于华严以后应移置金刚经前)

报字号 晨昏课经 沙弥要略 遗教经 四分戒本 梵网戒经 十六观经 大弥陀经 金刚经 圆觉经 普门品 行愿品

化字号 晨昏课经 弥陀经(此经在晨昏课经之内不应別标又漏写沙弥要略想系错误并应添遗教经) 梵网经(前二号皆有戒字此中独无不应此号兼诵上卷) 观经上品上生章 四分戒本(此本应列梵网经前)

已上三号俱依经次学完一经再进一经跳越学者罚银一钱课经不完不得剃头要略不知不得进具戒具戒不知不得受菩萨戒年满六十量处晨昏课经未熟剃头者缺一事罚银一钱

(十四)僧籍式

某甲字某年几十几岁系某省某府某县某籍某氏第几子以何为业于某年月日在某处出家礼某人名下为徒在彼同住几年今于某年月日特来求住或进堂或作务

(十五)求戒启式

求戒弟子某甲年几十几岁系某省某府某县某都人(军匠民灶)姓某氏于某年月日在于某处某寺出家礼师某人名下今于某年月日幸遇大慈悲父接引苦海众生某發大乘心忏去无始罪愆求授某戒故启

计开

 大衣全 菩萨戒经全 瓦缽全

  某年某月某日求戒弟子某甲具启

(十六)授衣戒

佛制三衣不可缺一今衣未全补足再授复衣必苎绵布非宜后宜改作

佛制圆顶方袍则知戒衣乃剃发者之服在家居士及居士妇俱不必受衣必欲受衣但宜顶戴供养勿得披搭披搭反有罪过不得不明以告

(十七)受戒式

  • 求受戒时一月前常住具威仪俵礼香烛同合山大众执香诣方丈求请授戒
  • 求受大戒者备菩萨戒经四分戒本沙弥要略各出香烛小食拜席银三分付常住办用
  • 求受具戒者备四分戒本沙弥要略出香烛等银三分
  • 求受戒者必须衣服等项件件皆新方可如实无办浣洗亦可小衣草蒲鞋等必须要新三衣经书不得苟简
  • 求受戒者预于知客处报名知客引进堂中书记处登簿不得疏慢失记临时有误
  • 求剃头者五戒不知课经不熟不得剃头进沙弥戒沙弥戒不知不得进具戒具戒不知不得进大戒

(十八)拾遗式

  • 凡得一切失物即报当家送库房收贮翻转拾遗二字向外以便失物人知之如拾物不送库房者重罚出院
  • 失物者贴票上书某人于某日失某物如见拾遗二字即赴库房审对认明然后付还冒认者重罚出院

(十九)过犯忏悔式

轻过

十戒

犯坐高广大床 歌舞观听 过午不精进 金银不行施

各纳病房银一分无银礼佛五十拜

具戒

犯僧残

纳重务银一钱二分无银礼佛六百拜

犯萨耆波逸提

纳病房银四分无银礼佛二百拜

犯二不定法 九十波逸提 四悔过法

各纳病房银二分无银礼佛一百拜

犯一百应当学法 七灭诤法

各折病房银半分无银礼佛二十五拜

菩萨戒

犯十重中 第六说四众过戒 第七自赞毁他戒 第八悭惜加毁戒 第九嗔心不受悔戒

情轻者准僧残例

犯四十八轻垢

或五日四三二一半日量处(此指重务日期)

重过

  • 犯根本戒造大恶业摈出复来求住者查审真实悔改内外二十众保举准容入众作重务半年原重务者加至三年不得依班次行立不得著褊衫戒衣不得称表字每夜跪读戒文不作重务纳银一两八钱每夜跪读所受戒文夜礼佛一百拜三月忏满入众虽原受大戒者重受五戒有百善方许进戒又百善进十戒又百善进具戒又百善进菩萨戒
  • 过应出院情可容者许以善准一上罚乃至十上罚每一上罚除一百善准入众依班行立礼佛

(二十)责问帖式

(云云)(云云)尔既归依三宝受某戒应当谨守清规广修善法云何不念佛祖度脱经典开晓师友劝诲父母生成而乃昧心恣意作此非法(云云) 尔今非佛弟子真世罪人速宜生大惭愧發大勇猛实心悔过自新不然内有僧律摈罚尔外有王法拷治尔死后有地狱斩斫烧煮尔乃至堕落饿鬼复为畜生可不惧哉

某年某月某日第几次遣菩萨戒某某行

(二十一)板帐清式

抱病(比丘沙弥)字某年几十几岁系某府某县人姓某氏于某年某月某日(出家挂搭)本寺在众办道于某年某月某日偶值病缘恐风火不停于某月某日入涅槃堂所有随身衣缽请公界抄录板帐以便后事伏幸众悉

计开

某物若干 某物若干 某物若干

  某年某月日首座 监院 西堂 知库       悦众 知客 书记 看病(以上各要押字)

(二十二)津送式

  • 入龛诵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三遍回向云上来念诵功德奉为新圆寂某上座入龛之次庄严报地十方三世(云云)
  • 龛前念诵每日挨单四人诵心经一卷往生咒三遍念佛百声观音势至清净海众各三声举西方赞回向
    亡灵所造诸恶业 皆繇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罪根皆忏悔 惟愿亡灵神不乱
    正念直往生安养 面奉弥陀值圣众
    修行十地证常乐

    愿以此功德(云云)

  • 起龛诵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三遍变食真言甘露真言普供养真言各三遍维那举云欲举灵龛赴茶毗之盛礼仰凭大众诵诸圣之洪名用表攀违上资觉路大众执香念佛送至化坛
  • 茶毗维那举云是日即有新圆寂某上座既随缘而顺寂乃依法以茶毗焚百年弘道之身入一路涅槃之境仰凭大众资助觉灵念佛百声观音势至清净海众各三声举西方赞回向上来称扬圣号资助往生惟愿慧镜分辉真风散彩菩提园里开敷觉意之花法性海中荡涤心尘之垢茶倾三香𦶟一炉奉送云程和南圣众
  • 茶毗净人举云是日即有新故某净人既随缘而有尽乃依法以阇维焚百年苦行之身入一路庄严之境仰凭尊众资助一灵如前念佛毕上来称扬圣号资助往生惟愿草尽街头花生碓觜选僧堂里无见顶相常圆古佛园中有漏尘躯永脱茶倾三奠香𦶟一炉奉送云程和南圣众
  • 估倡举香赞毕维那唱云浮云散而影不留残烛尽而光自灭今兹估倡用表无常仰凭大众念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云云)白大众倡衣之法用表常规新旧短长各宜照顾钱须足百毋以新锡相兼磬声断后不许返悔倡毕念佛回向云上来念诵倡衣功德奉为圆寂某上座庄严报地十方三世(云云)

(二十三)建塔式

释氏要览载寄归传云垒砖石为之上无轮盖凡圣有等初果一级二果二级三果三级四果四级辟支佛十一级佛十三级凡夫比丘有德行者亦得立塔即无级观此则塔不宜高大

(二十四)上方善会约

兹会读诵大乘戒经兼之放生念佛是诸上善人同会一处故名

一定期

比丘半月诵戒今居士虽不出家而梵网乃王臣庶民僧尼同禀之戒兹议每月一会定以月晦前一日聚于上方愿者书名簿上

二读诵

人齐即于佛前诵戒经一卷念佛或五百声或一千声一僧掌鱼领众

三治供

诵经毕饼果三色作茶供念佛毕饭菜三色作斋供每位各出银五分付守院僧治办

四议论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宣圣所呵今者群居或经论疑滞处或修持切要处各各平实商量片时

五放生

梵网第二十轻戒有放生之文兹议各各随便具放生银不拘多寡不拘有无或自买生来亦得

六主会

依次掌簿作主其会既定晦前一日不必發帖其资亦只随众止是五分但具香烛茶汤写录交代来先去后而已无事劳费人可作主庶几永久

(二十五)鱼池事宜

  • 宜放鱼虾蚌蛤螃蟹蟛𧑅等
  • 池中不可放黑鱼鲶鱼汪剌黄鳝团鱼等要害好鱼故
  • 池内不放螺蛳以内有青鱼要食螺蛳故
  • 不得以洗刮油腻及糟糠等物入池中鱼食之多泛死故
  • 不得多买草料宜少少与之
  • 防獭及恶鸟要爪鱼故

(二十六)建塔所费议

坟墓事计众道友所施共三十七两有奇据我自作十金尽足矣今已浪费二十九两止存八两但具得石料而已以后此八两完事则可此外不得更受在家道友分文不得更受出家道友分文不得募化生熟人等分文我自衣缽亦不更出分文何以故我衣缽应作福不应效世俗富贵人庄严自己坟募取笑识者吾决不为预白

史鱼暴棺古今谓之尸谏今我先无益于众理应暴龛葬亦幸矣而复为厚葬可乎更费八金数穷理极八金之外不可增益分文即欲开万马明堂七层宝塔亦凭众等但八金之费则断断乎一定而不易也

(二十七)勿纳沈氏子孙出家议

异姓及同姓而非亲者自依出家四事定式无论矣至于宏本宗子姪等一概勿留有真心学道可別求良师另入善会故留者罚银十两出院或难曰罗云佛子也阿难佛从弟也难陀佛亲弟也佛固与其进矣此何执焉予曰不闻鲁男子却邻妇乎其言曰柳下惠则可在我则不可或又难坐怀处嫌疑之间却之诚是也出家乃盛美之事却之似为不可予曰坐怀而乱罪止一身出家而非祸延大众其人而罗云也阿难也难陀也则可苟为不然却之为是古人有言易子而教请借以为式

嘱语

袾宏以老病日增向有预立遗嘱一纸已而失之其嘱尚未尽欲言置不论兹別嘱如左吾以三十有二出家一缽一衲多载风尘后住此山自分孤孑终身草木同腐不意重兴废刹皆诸檀信道友凑椽累瓦补敝筑残逐间接起以成丛林虽乏壮观侭可栖息然本意专为与众真实进修而已今老矣四大尪羸两足痿痺残阳逝水光景须臾当随所便安处以终余年虽死期未定死所未定死后依吾言不依吾言未定丛林之或存或废未定然理所当然今言之固无害爰念出家以来虚消信施生已多惭岂以亡躯更为妄费身谢入龛内著浣过旧服外搭常用七衣上圆顶下趺足数珠挂手坐具叠前入已即用灰漆封固虽亲族至不得更开不得张罗孝堂不得广陈供养不得披麻带白不得四出报讣不得纠合施主眷属多作俗格道场但照常估倡随例念诵衣缽之类尽以作福留龛一七二七或至七七无人火化扶龛入塔塔高五尺不得过量违背佛制不得侈靡石工及举殡无益之事如铭旌冥器䌽亭音乐指路挂真题主等俱不应为止依常规众僧念佛导引即得吾平素守愚抱拙未曾有大彻大悟未曾作大缘大福未曾具三明六通但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众等不得装虚捏怪设为神奇以诳一时欺后世重吾不德复次此云栖与城内上方长寿二放生所其始末根因各有碑记不俟多赘第此中山地屋宇经书什物并吾室中所有若巨若细咸出十方信施众僧勤力属之常住与吾私家若他家毫忽无涉从来并无绫罗齐整衣被亦无安居精致房舍亦无华美床榻桌椅亦无值钱古董玩好亦无积畜金帛产业亦无人借贷我一分一文我亦不欠少人分文债负凡此招提之物龙天鉴临一土一石一草一木一针一纸不得私与不得私取与者受者厥罪惟均折寿招殃死堕地狱因果赫然不可不慎吾见本境出家为僧者僧故而亲族索取亡者资物习为常套索而不遂甚至兴词亦有本僧自以恩爱牵缠私其亲族不顾徒众者吾深耻之吾祖父相传廉洁忠信谅不有此而事未可知不得不预为之说又外住法眷有历年不至本山事体多所未谙日后忽起异言众勿凭信可也至于相继住院者必推行解可重之人如无其人则推戒次姑守以俟后贤力绵者二人共之素履有疚者置之已任事而所为多过者会众公议易之十种僧约始终确执六和圣训彼此互修安众宜少不宜多作事宜小不宜大甘贫乐澹毋恣贪求忍辱行慈毋好争讼痛念生死决志往生力究本參期臻妙悟不依吾言非吾徒也万历三十六年重九日老僧袾宏力疾识时年七十四岁

再嘱

本山与城内上方长寿孝义庵一切事体俱详载预嘱今乙卯岁七月初三日宏老病濒危再面嘱现前宰官居士徐裕湖等十二位日后傥有内外魔眷紊乱僧约侵损常住者惟望诸护法永念三宝合力护持在大众只宜安分守老实念佛毋得自玷清规谆切再嘱袾宏伏枕力疾和南

菩萨戒弟子刘慧闻率子性泽施资敬刊

光绪二十五年夏五月金陵刻经处识


校注

[A1] [-]【CB】一【嘉兴】
[A2] [-]【CB】一【嘉兴】
[A3] [-]【CB】一【嘉兴】
[A4] [-]【CB】一【嘉兴】
[A5] [-]【CB】一【嘉兴】
[A6] [-]【CB】一【嘉兴】
[A7] [-]【CB】一【嘉兴】
[A8] [-]【CB】一【嘉兴】
[A9] [-]【CB】一【嘉兴】
[A10] [-]【CB】一【嘉兴】
[A11] [-]【CB】一【嘉兴】
[A12] [-]【CB】一【嘉兴】
[A13] [-]【CB】一【嘉兴】
[A14] [-]【CB】一【嘉兴】
[A15] [-]【CB】一【嘉兴】
[A16] [-]【CB】一【嘉兴】
[A17] [-]【CB】一【嘉兴】
[A18] [-]【CB】一【嘉兴】
[A19] [-]【CB】一【嘉兴】
[A20] [-]【CB】一【嘉兴】
[A21] [-]【CB】一【嘉兴】
[A22] [-]【CB】一【嘉兴】
[A23] [-]【CB】一【嘉兴】
[A24] [-]【CB】一【嘉兴】
[A25] [-]【CB】一【嘉兴】
[A26] [-]【CB】一【嘉兴】
[A27] [-]【CB】一【嘉兴】
[A28] [-]【CB】一【嘉兴】
[A29] [-]【CB】一【嘉兴】
[A30] [-]【CB】一【嘉兴】
[A31] [-]【CB】一【嘉兴】
[A32] [-]【CB】一【嘉兴】
[A33] [-]【CB】一【嘉兴】
[A34] [-]【CB】一【嘉兴】
[A35] [-]【CB】一【嘉兴】
[A36] [-]【CB】一【嘉兴】
[A37] [-]【CB】一【嘉兴】
[A38] [-]【CB】一【嘉兴】
[A39] [-]【CB】一【嘉兴】
[A40] [-]【CB】一【嘉兴】
[A41] [-]【CB】一【嘉兴】
[A42] [-]【CB】一【嘉兴】
[A43] [-]【CB】一【嘉兴】
[A44] [-]【CB】一【嘉兴】
[A45] [-]【CB】一【嘉兴】
[A46] [-]【CB】一【嘉兴】
[A47] [-]【CB】一【嘉兴】
[A48] [-]【CB】一【嘉兴】
[A49] [-]【CB】一【嘉兴】
[A50] [-]【CB】一【嘉兴】
[A51] [-]【CB】一【嘉兴】
[A52] [-]【CB】一【嘉兴】
[A53] [-]【CB】一【嘉兴】
[A54] [-]【CB】一【嘉兴】
[A55] [-]【CB】一【嘉兴】
[A56] [-]【CB】一【嘉兴】
[A57] [-]【CB】一【嘉兴】
[A58] [-]【CB】一【嘉兴】
[A59] [-]【CB】一【嘉兴】
[A60] [-]【CB】一【嘉兴】
[A61] [-]【CB】一【嘉兴】
[A62] [-]【CB】一【嘉兴】
[A63] [-]【CB】一【嘉兴】
[A64] [-]【CB】一【嘉兴】
[A65] [-]【CB】一【嘉兴】
[A66] [-]【CB】一【嘉兴】
[A67] [-]【CB】一【嘉兴】
[A68] [-]【CB】一【嘉兴】
[A69] [-]【CB】一【嘉兴】
[A70] [-]【CB】一【嘉兴】
[A71] [-]【CB】一【嘉兴】
[A72] [-]【CB】一【嘉兴】
[A73] [-]【CB】一【嘉兴】
[A74] [-]【CB】一【嘉兴】
[A75] [-]【CB】一【嘉兴】
[A76] [-]【CB】一【嘉兴】
[A77] [-]【CB】一【嘉兴】
[A78] [-]【CB】一【嘉兴】
[A79] [-]【CB】一【嘉兴】
[A80] [-]【CB】一【嘉兴】
[A81] [-]【CB】一【嘉兴】
[A82] [-]【CB】一【嘉兴】
[A83] [-]【CB】一【嘉兴】
[A84] [-]【CB】一【嘉兴】
[A85] [-]【CB】一【嘉兴】
[A86] [-]【CB】一【嘉兴】
[A87] [-]【CB】一【嘉兴】
[A88] [-]【CB】一【嘉兴】
[A89] [-]【CB】一【嘉兴】
[A90] [-]【CB】一【嘉兴】
[A91] [-]【CB】一【嘉兴】
[A92] [-]【CB】一【嘉兴】
[A93] [-]【CB】一【嘉兴】
[A94] [-]【CB】一【嘉兴】
[A95] [-]【CB】一【嘉兴】
[A96] [-]【CB】一【嘉兴】
[A97] [-]【CB】一【嘉兴】
[A98] [-]【CB】一【嘉兴】
[A99] [-]【CB】一【嘉兴】
[A100] [-]【CB】一【嘉兴】
[A101] [-]【CB】一【嘉兴】
[A102] 己【CB】已【嘉兴】
[A103] [-]【CB】一【嘉兴】
[A104] [-]【CB】一【嘉兴】
[A105] [-]【CB】一【嘉兴】
[A106] [-]【CB】一【嘉兴】
[A107] [-]【CB】一【嘉兴】
[A108] [-]【CB】一【嘉兴】
[A109] [-]【CB】一【嘉兴】
[A110] [-]【CB】一【嘉兴】
[A111] [-]【CB】一【嘉兴】
[A112] [-]【CB】一【嘉兴】
[A113] [-]【CB】一【嘉兴】
[A114] [-]【CB】一【嘉兴】
[A115] [-]【CB】一【嘉兴】
[A116] [-]【CB】一【嘉兴】
[A117] [-]【CB】一【嘉兴】
[A118] [-]【CB】一【嘉兴】
[A119] [-]【CB】一【嘉兴】
[A120] [-]【CB】一【嘉兴】
[A121] [-]【CB】一【嘉兴】
[A122] [-]【CB】一【嘉兴】
[A123] [-]【CB】一【嘉兴】
[A124] [-]【CB】一【嘉兴】
[A125] [-]【CB】一【嘉兴】
[A126] [-]【CB】一【嘉兴】
[A127] [-]【CB】一【嘉兴】
[A128] [-]【CB】一【嘉兴】
[A129] [-]【CB】一【嘉兴】
[A130] [-]【CB】一【嘉兴】
[A131] [-]【CB】一【嘉兴】
[A132] [-]【CB】一【嘉兴】
[A133] [-]【CB】一【嘉兴】
[A134] [-]【CB】一【嘉兴】
[A135] [-]【CB】一【嘉兴】
[A136] [-]【CB】一【嘉兴】
[A137] [-]【CB】一【嘉兴】
[A138] [-]【CB】一【嘉兴】
[A139] [-]【CB】一【嘉兴】
[A140] [-]【CB】一【嘉兴】
[A141] [-]【CB】一【嘉兴】
[A142] [-]【CB】一【嘉兴】
[A143] [-]【CB】一【嘉兴】
[A144] [-]【CB】一【嘉兴】
[A145] [-]【CB】一【嘉兴】
[A146] [-]【CB】一【嘉兴】
[A147] [-]【CB】一【嘉兴】
[A148] [-]【CB】一【嘉兴】
[A149] [-]【CB】一【嘉兴】
[A150] [-]【CB】一【嘉兴】
[A151] [-]【CB】一【嘉兴】
[A152] [-]【CB】一【嘉兴】
[A153] [-]【CB】一【嘉兴】
[A154] [-]【CB】一【嘉兴】
[A155] [-]【CB】一【嘉兴】
[A156] [-]【CB】一【嘉兴】
[A157] [-]【CB】一【嘉兴】
[A158] [-]【CB】一【嘉兴】
[A159] [-]【CB】一【嘉兴】
[A160] [-]【CB】一【嘉兴】
[A161] [-]【CB】一【嘉兴】
[A162] [-]【CB】一【嘉兴】
[A163] [-]【CB】一【嘉兴】
[A164] [-]【CB】一【嘉兴】
[A165] [-]【CB】一【嘉兴】
[A166] [-]【CB】一【嘉兴】
[A167] [-]【CB】一【嘉兴】
[A168] [-]【CB】一【嘉兴】
[A169] [-]【CB】一【嘉兴】
[A170] [-]【CB】一【嘉兴】
[A171] [-]【CB】一【嘉兴】
[A172] [-]【CB】一【嘉兴】
[A173] 己【CB】已【嘉兴】
[A174] [-]【CB】一【嘉兴】
[A175] [-]【CB】一【嘉兴】
[A176] [-]【CB】一【嘉兴】
[A177] [-]【CB】一【嘉兴】
[A178] [-]【CB】一【嘉兴】
[A179] [-]【CB】一【嘉兴】
[A180] [-]【CB】一【嘉兴】
[A181] [-]【CB】一【嘉兴】
[A182] [-]【CB】一【嘉兴】
[A183] [-]【CB】一【嘉兴】
[A184] [-]【CB】一【嘉兴】
[A185] [-]【CB】一【嘉兴】
[A186] [-]【CB】一【嘉兴】
[A187] [-]【CB】一【嘉兴】
[A188] [-]【CB】一【嘉兴】
[A189] 己【CB】已【嘉兴】
[A190] 规【CB】现【嘉兴】
[A191] 己【CB】已【嘉兴】
[A192] 二【CB】一【嘉兴】
[A193] [-]【CB】一【嘉兴】
[A194] [-]【CB】一【嘉兴】
[A195] [-]【CB】一【嘉兴】
[A196] [-]【CB】一【嘉兴】
[A197] 己【CB】已【嘉兴】
[A198] [-]【CB】一【嘉兴】
[A199] [-]【CB】一【嘉兴】
[A200] [-]【CB】一【嘉兴】
[A201] [-]【CB】一【嘉兴】
[A202] [-]【CB】一【嘉兴】
[A203] [-]【CB】一【嘉兴】
[A204] [-]【CB】一【嘉兴】
[A205] [-]【CB】一【嘉兴】
[A206] [-]【CB】一【嘉兴】
[A207] [-]【CB】一【嘉兴】
[A208] [-]【CB】一【嘉兴】
[A209] [-]【CB】一【嘉兴】
[A210] [-]【CB】一【嘉兴】
[A211] [-]【CB】一【嘉兴】
[A212] [-]【CB】一【嘉兴】
[A213] [-]【CB】一【嘉兴】
[A214] [-]【CB】一【嘉兴】
[A215] [-]【CB】一【嘉兴】
[A216] [-]【CB】一【嘉兴】
[A217] [-]【CB】一【嘉兴】
[A218] [-]【CB】一【嘉兴】
[A219] [-]【CB】一【嘉兴】
[A220] [-]【CB】一【嘉兴】
[A221] [-]【CB】一【嘉兴】
[A222] [-]【CB】一【嘉兴】
[A223] [-]【CB】一【嘉兴】
[A224] [-]【CB】一【嘉兴】
[A225] [-]【CB】一【嘉兴】
[A226] [-]【CB】一【嘉兴】
[A227] [-]【CB】一【嘉兴】
[A228] [-]【CB】一【嘉兴】
[A229] [-]【CB】一【嘉兴】
[A230] [-]【CB】一【嘉兴】
[A231] [-]【CB】一【嘉兴】
[A232] [-]【CB】一【嘉兴】
[A233] [-]【CB】一【嘉兴】
[A234] [-]【CB】一【嘉兴】
[A235] [-]【CB】一【嘉兴】
[A236] [-]【CB】一【嘉兴】
[A237] [-]【CB】一【嘉兴】
[A238] [-]【CB】一【嘉兴】
[A239] [-]【CB】一【嘉兴】
[A240] [-]【CB】一【嘉兴】
[A241] [-]【CB】一【嘉兴】
[A242] [-]【CB】一【嘉兴】
[A243] [-]【CB】一【嘉兴】
[A244] [-]【CB】一【嘉兴】
[A245] [-]【CB】一【嘉兴】
[A246] [-]【CB】一【嘉兴】
[A247] [-]【CB】一【嘉兴】
[A248] [-]【CB】一【嘉兴】
[A249] [-]【CB】一【嘉兴】
[A250] [-]【CB】一【嘉兴】
[A251] [-]【CB】一【嘉兴】
[A252] [-]【CB】一【嘉兴】
[A253] [-]【CB】一【嘉兴】
[A254] [-]【CB】一【嘉兴】
[A255] [-]【CB】一【嘉兴】
[A256] [-]【CB】一【嘉兴】
[A257] [-]【CB】一【嘉兴】
[A258] [-]【CB】一【嘉兴】
[A259] [-]【CB】一【嘉兴】
[A260] [-]【CB】一【嘉兴】
[A261] [-]【CB】一【嘉兴】
[A262] [-]【CB】一【嘉兴】
[A263] [-]【CB】一【嘉兴】
[A264] [-]【CB】一【嘉兴】
[A265] [-]【CB】一【嘉兴】
[A266] [-]【CB】一【嘉兴】
[A267] [-]【CB】一【嘉兴】
[A268] [-]【CB】一【嘉兴】
[A269] [-]【CB】一【嘉兴】
[A270] [-]【CB】一【嘉兴】
[A271] [-]【CB】一【嘉兴】
[A272] [-]【CB】一【嘉兴】
[A273] [-]【CB】一【嘉兴】
[A274] [-]【CB】一【嘉兴】
[A275] [-]【CB】一【嘉兴】
[A276] [-]【CB】一【嘉兴】
[A277] [-]【CB】一【嘉兴】
[A278] [-]【CB】一【嘉兴】
[A279] [-]【CB】一【嘉兴】
[A280] [-]【CB】一【嘉兴】
[A281] [-]【CB】一【嘉兴】
[A282] [-]【CB】一【嘉兴】
[A283] [-]【CB】一【嘉兴】
[A284] [-]【CB】一【嘉兴】
[A285] [-]【CB】一【嘉兴】
[A286] [-]【CB】一【嘉兴】
[A287] [-]【CB】一【嘉兴】
[A288] [-]【CB】一【嘉兴】
[A289] [-]【CB】一【嘉兴】
[A290] [-]【CB】一【嘉兴】
[A291] [-]【CB】一【嘉兴】
[A292] [-]【CB】一【嘉兴】
[A293] [-]【CB】一【嘉兴】
[A294] [-]【CB】一【嘉兴】
[A295] [-]【CB】一【嘉兴】
[A296] [-]【CB】一【嘉兴】
[A297] [-]【CB】一【嘉兴】
[A298] [-]【CB】一【嘉兴】
[A299] [-]【CB】一【嘉兴】
[A300] [-]【CB】一【嘉兴】
[A301] [-]【CB】一【嘉兴】
[A302] [-]【CB】一【嘉兴】
[A303] [-]【CB】一【嘉兴】
[A304] [-]【CB】一【嘉兴】
[A305] [-]【CB】一【嘉兴】
[A306] [-]【CB】一【嘉兴】
[A307] [-]【CB】一【嘉兴】
[A308] [-]【CB】一【嘉兴】
[A309] [-]【CB】一【嘉兴】
[A310] [-]【CB】一【嘉兴】
[A311] [-]【CB】一【嘉兴】
[A312] [-]【CB】一【嘉兴】
[A313] [-]【CB】一【嘉兴】
[A314] [-]【CB】一【嘉兴】
[A315] [-]【CB】一【嘉兴】
[A316] [-]【CB】一【嘉兴】
[A317] [-]【CB】一【嘉兴】
[A318] [-]【CB】一【嘉兴】
[A319] [-]【CB】一【嘉兴】
[A320] [-]【CB】一【嘉兴】
[A321] [-]【CB】一【嘉兴】
[A322] [-]【CB】一【嘉兴】
[A323] [-]【CB】一【嘉兴】
[A324] [-]【CB】一【嘉兴】
[A325] [-]【CB】一【嘉兴】
[A326] [-]【CB】一【嘉兴】
[A327] [-]【CB】一【嘉兴】
[A328] [-]【CB】一【嘉兴】
[A329] [-]【CB】一【嘉兴】
[A330] [-]【CB】一【嘉兴】
[A331] [-]【CB】一【嘉兴】
[A332] [-]【CB】一【嘉兴】
[A333] [-]【CB】一【嘉兴】
[A334] [-]【CB】一【嘉兴】
[A335] [-]【CB】一【嘉兴】
[A336] [-]【CB】一【嘉兴】
[A337] [-]【CB】一【嘉兴】
[A338] [-]【CB】一【嘉兴】
[A339] [-]【CB】一【嘉兴】
[A340] [-]【CB】一【嘉兴】
[A341] [-]【CB】一【嘉兴】
[A342] [-]【CB】一【嘉兴】
[A343] [-]【CB】一【嘉兴】
[A344] [-]【CB】一【嘉兴】
[A345] [-]【CB】一【嘉兴】
[A346] [-]【CB】一【嘉兴】
[A347] [-]【CB】一【嘉兴】
[A348] [-]【CB】一【嘉兴】
[A349] [-]【CB】一【嘉兴】
[A350] [-]【CB】一【嘉兴】
[A351] [-]【CB】一【嘉兴】
[A352] [-]【CB】一【嘉兴】
[A353] [-]【CB】一【嘉兴】
[A354] [-]【CB】一【嘉兴】
[A355] [-]【CB】一【嘉兴】
[A356] [-]【CB】一【嘉兴】
[A357] [-]【CB】一【嘉兴】
[A358] [-]【CB】一【嘉兴】
[A359] [-]【CB】一【嘉兴】
[A360] [-]【CB】一【嘉兴】
[A361] [-]【CB】一【嘉兴】
[A362] [-]【CB】一【嘉兴】
[A363] [-]【CB】一【嘉兴】
[A364] [-]【CB】一【嘉兴】
[A365] [-]【CB】一【嘉兴】
[A366] [-]【CB】一【嘉兴】
[A367] [-]【CB】一【嘉兴】
[A368] [-]【CB】一【嘉兴】
[A369] [-]【CB】一【嘉兴】
[A370] [-]【CB】一【嘉兴】
[A371] [-]【CB】一【嘉兴】
[A372] [-]【CB】一【嘉兴】
[A373] [-]【CB】一【嘉兴】
[A374] [-]【CB】一【嘉兴】
[A375] [-]【CB】一【嘉兴】
[A376] [-]【CB】一【嘉兴】
[A377] [-]【CB】一【嘉兴】
[A378] [-]【CB】一【嘉兴】
[A379] [-]【CB】一【嘉兴】
[A380] [-]【CB】一【嘉兴】
[A381] [-]【CB】一【嘉兴】
[A382] [-]【CB】一【嘉兴】
[A383] [-]【CB】一【嘉兴】
[A384] [-]【CB】一【嘉兴】
[A385] [-]【CB】一【嘉兴】
[A386] [-]【CB】一【嘉兴】
[A387] [-]【CB】一【嘉兴】
[A388] [-]【CB】一【嘉兴】
[A389] [-]【CB】一【嘉兴】
[A390] [-]【CB】一【嘉兴】
[A391] [-]【CB】一【嘉兴】
[A392] [-]【CB】一【嘉兴】
[A393] [-]【CB】一【嘉兴】
[A394] [-]【CB】一【嘉兴】
[A395] [-]【CB】一【嘉兴】
[A396] [-]【CB】一【嘉兴】
[A397] [-]【CB】一【嘉兴】
[A398] [-]【CB】一【嘉兴】
[A399] [-]【CB】一【嘉兴】
[A400] [-]【CB】一【嘉兴】
[A401] 己【CB】已【嘉兴】
[A402] [-]【CB】一【嘉兴】
[A403] [-]【CB】一【嘉兴】
[A404] [-]【CB】一【嘉兴】
[A405] [-]【CB】一【嘉兴】
[A406] [-]【CB】一【嘉兴】
[A407] [-]【CB】一【嘉兴】
[A408] [-]【CB】一【嘉兴】
[A409] [-]【CB】一【嘉兴】
[A410] [-]【CB】一【嘉兴】
[A411] [-]【CB】一【嘉兴】
[A412] [-]【CB】一【嘉兴】
[A413] [-]【CB】一【嘉兴】
[A414] [-]【CB】一【嘉兴】
[A415] [-]【CB】一【嘉兴】
[A416] [-]【CB】一【嘉兴】
[A417] [-]【CB】一【嘉兴】
[A418] [-]【CB】一【嘉兴】
[A419] [-]【CB】一【嘉兴】
[A420] [-]【CB】一【嘉兴】
[A421] [-]【CB】一【嘉兴】
[A422] [-]【CB】一【嘉兴】
[A423] [-]【CB】一【嘉兴】
[A424] [-]【CB】一【嘉兴】
[A425] [-]【CB】一【嘉兴】
[A426] [-]【CB】一【嘉兴】
[A427] [-]【CB】一【嘉兴】
[A428] [-]【CB】一【嘉兴】
[A429] [-]【CB】一【嘉兴】
[A430] [-]【CB】一【嘉兴】
[A431] [-]【CB】一【嘉兴】
[A432] [-]【CB】一【嘉兴】
[A433] [-]【CB】一【嘉兴】
[A434] [-]【CB】一【嘉兴】
[A435] [-]【CB】一【嘉兴】
[A436] [-]【CB】一【嘉兴】
[A437] [-]【CB】一【嘉兴】
[A438] [-]【CB】一【嘉兴】
[A439] [-]【CB】一【嘉兴】
[A440] [-]【CB】一【嘉兴】
[A441] [-]【CB】一【嘉兴】
[A442] [-]【CB】一【嘉兴】
[A443] [-]【CB】一【嘉兴】
[A444] 袾【CB】祩【嘉兴】
[A445] 袾【CB】祩【嘉兴】
[A446] 己【CB】已【嘉兴】
[A447] 袾【CB】祩【嘉兴】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云栖法汇(选录)(卷22)
关闭
云栖法汇(选录)(卷2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