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0]第十一 呵责品

检问者应问呵责者「友汝呵责此比丘依何而呵责彼耶依戒坏而呵责耶依行坏而呵责耶依见坏而呵责耶」若彼言「我依戒坏而呵责或依行坏而呵责或依见坏而呵责」者应对彼如是言「具寿汝知戒坏否〔大品四一六(一一)~(一五)『禁止此比丘自恣』改为『呵责此比丘』『我禁』『彼禁』或『禁自恣』改为『我呵责』『彼呵责』〕由外道之弟子闻而疑耶

与见一致见与见合致

〔若然〕因见而不清净之疑不来

彼人依〔清净之〕自白应与彼共为布萨

闻与闻一致闻与闻合致因闻而应为

觉与觉一致觉与觉合致因觉而应为

何为呵责之初何为中何为后求听羯磨为呵责之初羯磨之执行为中灭诤为后

呵责有几种根有几种事有几种地有几种行相耶

呵责有二根有三事有五地依二种行相而呵责

何为呵责之二根有根或无根呵责有此二根

何为呵责之三事由见由闻由疑呵责有此三种事

[P.161]何为呵责之五地我以时而言不以非时以实有而言不以非实以柔软而言不以粗暴以有利而言不以无利以慈心而言不以嗔心呵责有此五种地

依何等之二种行相而呵责耶以身而呵责或以语而呵责依此二种之行相而呵责

呵责者应如何行被呵责者僧众检问者应如何行

呵责者应如何行耶呵责者应立于五法而呵责他以时而言不以非时以慈心而言不以嗔心呵责者应如是行

被呵责者应如何行耶被呵责者应立于二法而行真实与不嗔也被呵责者应如是行

僧众应如何行僧众应知有欲无欲僧众应如是行

检问者应如何行检问者依法依律依师教如灭彼诤事应如是灭诤事检问者应如是行

布萨为何自恣为何別住为何本日治为何摩那埵为何出罪为何

布萨是为和合自恣是为清净別住是为摩那埵本日治是为惩诫摩那埵是为出罪出罪是为清净

由贪痴而非难长老者是无智而伤〔害〕并破坏〔身等之五根〕愚痴而且不恭敬学者身坏而至地狱

不依利养又不依人此等俱舍而应如法行

有忿有怨又粗暴而恶口者对无罪者告發有罪如是呵责者是烧亡自己

行耳语求恶失〔无视决断〕而交往说邪道(罪)对无罪者告發有罪[P.162]是呵责者是烧亡自己

以非时而呵责以非实以粗暴以不利有嗔心而呵责无慈心对无罪者是烧亡自己不知法非法对法非法无智对无罪者是烧亡自己

不知律非律对律非律无智对无罪者是烧亡自己

所言非所言

常法非常法

所制非所制

不知有罪无罪对有罪无罪无智

轻罪重罪

有残罪无残罪

粗罪非粗罪

前说后说

不知适用之语法对适用之语法无智对无罪者告發有罪如是呵责者是烧亡自己

———呵责品终———

摄颂

呵责与检问     初根与布萨
于呵责品趣     令确立教说

校注

此颂之意若依注释他比丘见一比丘与妇人由一场所同时出入言彼比丘为波罗夷时其比丘承认彼比丘之所见而不承服波罗夷斯时见与女人出虽是一致但唯彼等不成波罗夷言不清净谓成无根之疑故彼比丘之清净依自白得共行布萨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附随(卷11)
关闭
附随(卷1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