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20]第十九 五品
一
(一)
有四种羯磨:求听羯磨,单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此四种羯磨依几种行相而不成就耶?此四种羯磨依五相而不成就,谓:或依事、或依白、或依唱说、或依界、或依众也。
(二)
云何依事而羯磨不成就?谓:应现前之羯磨不现前,〔此〕事不成而非法羯磨。应对问之羯磨不对问而行,事不成而非法羯磨。应依自言之羯磨不依自言而行……相当于忆念毘尼者与不痴毘尼……相当于不痴毘尼者行觅罪相羯磨……相当于觅罪相羯磨者行呵责羯磨……相当于呵责羯磨者行依止羯磨……相当于依止羯磨者行驱出羯磨……相当于驱出羯磨者行下意羯磨……相当于下意羯磨者行举罪羯磨……相当于举罪羯磨者与別住……相当于別住者行本日治……相当于本日治者与摩那埵……相当于摩那埵者令出罪……相当于出罪者令受具……非布萨日行布萨……非自恣时行自恣,〔此〕事不成而非法羯磨,如是依事而羯磨不成就。
(三)
云何依白而羯磨不成就?依五相、依白而羯磨不成就:不说事,不说僧伽,不说人,不说白,或以后置白。依此五相,依白,羯磨不成就。
[P.221](四)
云何依唱说而羯磨不成就?依五相、依唱说而羯磨不成就:不说事,不说僧伽,不说人,略唱说,或于非时唱。依此五相,依唱说,羯磨不成就。
(五)
云何依界而羯磨不成就?依十相、依界而羯磨不成就:过少定界,过大定界,定无连络标相界,定以阴影为标相界,定无标相界,于界外者定界,于河中定界,于海中定界,于湖中定界,以界杂〔先〕界,以界覆界。依此十一相,依界,羯磨不成就。
(六)
云何依众而羯磨不成就?依十二相、依众而羯磨不成就:应四人众之羯磨,羯磨所须之比丘未来,相应〔与〕欲者未与欲,现前者非议。应四人众之羯磨,羯磨所须之比丘已来,相应欲者未与欲,现前者非议。应四人众之羯磨,所须之比丘已来,相应欲者已与欲,现前者非议。应五人众之羯磨……乃至……应十人众之羯磨……乃至……应二十人众之羯磨,羯磨所须之比丘未来,相应〔与〕欲者未与欲,现前者非议。应二十人众之羯磨,羯磨所须之比丘已来,相应〔与〕欲者未与欲,现前者非议。应二十人众之羯磨,羯磨所须之比丘已来,相应〔与〕欲者已与欲,现前者非议。依此十二相,依众,羯磨不成就。
(七)
应四人众之羯磨,四人善比丘羯磨所须也,余之善比丘相应与欲,僧伽为彼作羯磨,其人非羯磨所须之人,又非相应〔与〕欲者,而为相应羯磨者。
五人众羯磨……五人比丘……。
十人众羯磨……十人比丘……。
二十人众羯磨……二十人比丘……。
[P.222](八)
有四种羯磨:求听羯磨,单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此四种羯磨依几种行相而不成就耶?此四种羯磨依五相而不成就:或依事、或依白、或依唱说、或依众也。
(九)
云何依事而羯磨不成就耶?令黄门受具,〔此〕事不成就而非法羯磨。令贼住者受具,事不成就而非法羯磨也。令归入外道者……畜生……杀母者……杀父者……杀阿罗汉者……污染比丘尼者……破僧者……出〔佛身〕血者……二根者……二十岁未满人受具。此事不成就而非法羯磨。如是依事而羯磨不成就。
(一〇)
云何依白……〔同(三)~(六)〕……依此十二相,依众,羯磨不成就。
(一一)
求听羯磨行于几种处耶?单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行于几种处耶?求听羯磨行于五处,单白羯磨行于九处……白二羯磨行于七处……白四羯磨行于七处。
(一二)
求听羯磨行于何等五处耶?谓:〔对沙弥〕解罪,〔对沙弥〕摈出,剃发,梵坛,第五为羯磨标相。求听羯磨行于此五处。
单白羯磨行于何等九处耶?谓:〔为受具〕解罪,〔为灭诤〕摈出,布萨,自恣,〔教授、问障道等之〕认许,〔舍堕衣之〕受与,〔忏罪之〕受容,〔自恣之〕弃舍,第九羯磨标相。单白羯磨行于此九处。
白二羯磨行于何等七处耶?谓:解,摈出,认许,授与,舍〔迦𫄨那衣〕,教诫,第七羯磨标相。白二羯磨行于此七处。
白四羯磨行于何等七处耶?谓:解,摈出,认许,授与,折伏,谏告,第七羯磨标相也。白四羯磨行于此七处。
(一三)
应四人众之羯磨……四比丘……〔同(七)〕……应五人众之羯磨……应[P.223]十人众之羯磨……应二十人众之羯磨……而相当于羯磨者。
———一 羯磨品终———
二
依二种义利,如来为声闻制学处,谓:为摄僧,为僧众安乐。依此二种义利,如来为声闻制学处。依二种义利……为调伏恶人,为善比丘安乐住。依此二种义利,如来为声闻制学处。依二种义利……为制现世漏,为灭来世漏……为制现世怨,为灭来世怨……为制现世罪,为灭来世罪……为制现世怖,为灭来世怖……为制现世不善法,为灭来世不善法……为哀愍在家者,为破恶欲者之党友……为令未信者生信,为令已信者〔信〕增长……为正法久住,为爱重律。依此二种义利,如来为声闻制学处。
———二 义利品终———
三
依二种义利,如来为声闻制波罗提木叉……乃至……制波罗提木叉之读诵,制波罗提木叉之禁止,制自恣,制自恣之禁止,制呵责羯磨,制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举罪羯磨……与別住……本日治……与摩那埵……出罪……解罪……摈出……受具……求听羯磨……单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
———三 制戒品终———
四
为摄众僧,为众僧安乐,未制者制之,已制者随制,现前毘尼已制,忆念毘尼[P.224]已制,不痴毘尼已制,自言治已制,多人语已制,觅罪相已制,如草覆地已制。此依二种义利,如来为声闻制如草覆地。依二种义利,如来为声闻制如草覆地……恶人……〔參照二〕……为正法久住,为爱重律。依此二种义利,如来为声闻制如草覆地。
———四 所制品终———
五
(一)
有九种聚会:事聚,失坏聚,罪聚,因缘聚,人聚,蕴聚,等起法聚,诤事聚,灭法聚。
(二)
生诤事时,若对敌两者来者,应告两者之事;令告两者之事,又应闻两者之自白,闻两者之自白而应言两者:「我等于此诤事镇静应俱满足。」若言:「俱满足」者,僧伽应举起其诤事。若众多无惭者,断事人应灭之。若众多愚痴者,则应求持律者。依法、律、师教而灭止其诤事,应灭其诤事。
(三)
应知事、知姓、知名、知罪。不净法者是事同时是姓。波罗夷者是名同时是罪。不与取者是事同时是姓。波罗夷者是名同时是罪。人体者……上人法者是事同时是姓。波罗夷者是名同时是罪。出不净者是事同时是姓。僧残者是名同时是罪。身触者是事同时是姓。僧残者是名又是罪。粗语者……为自己之淫欲〔供养〕者……媒介者……自乞造房屋者……令造大精舍……以无根波罗夷法诽谤他比丘者……唯[P.225]取异事中何等类似点以波罗夷法而诽谤他比丘者……破僧比丘被谏告至三次而不舍者……助破僧比丘被谏告至三次而不舍者……恶口比丘被谏告至三次而不舍者……污〔俗〕家比丘被谏告至三次而不舍者是事又是姓。僧残者是名又是罪。……乃至……。不恭敬故,于水上大便、或小便、或唾痰者是事又是姓。突吉罗者是名又是罪。
———五 九聚会品终———
摄颂
———附随终———
有大智慧博闻而聪明之提婆(Drpanāmo)〔大德〕,各处问古师之道而读诵,依道之中庸,思惟广略,赍诸弟子之乐而笔写。
称巴利瓦拉具一切事相,于正法依义,于施设〔依〕法,〔围绕〕义、法,〔即〕宛如围绕海之阎浮提,围绕圣教故也。
不知巴利瓦拉,如何有法决断?
失坏、事、制、随制、人、一部〔众制〕、两部〔众制〕及由世间施设罪之〔制〕,〔于此等〕生疑者,依巴利瓦拉而断。
于大军中〔如〕转轮王,于兽类中如狮子,如散光中之太阳,如群星中之明月,如梵众中之梵〔天王〕,如群众中之导师,正法律如是依巴利瓦拉而辉耀。
校注
以下參照大品二.六【南传】,~九。 解罪 osāraṇa,与次之摈出 nissāraṇa,皆于行求听羯磨是对沙弥者,如摈灭沙弥 kaṇḍaka(大品一.六〇.一,经分別.波逸提七〇),摈出而后由忏悔许其回复,为解罪也。以下内容各有不同,请參照觉音注。 梵坛 brahmadaṇḍa,參照小品一一(一五)。 kammalakkhaṇa,一于比丘尼犍度〔小品一〇.九(一)〕,说不得受比丘尼礼,以不礼羯磨标相与他之区別。次之所出者各各羯磨之内容不同,请阅觉音注。 以下參照南传律一之二四页。【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5 册 No. 3 附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OCR,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