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16]第十八
比丘及比丘不共住者,于此不得共食,〔而彼〕不独住而不犯,〔为如何之时耶?〕此依善巧者之思惟而质问。
五种不可舍物、不可分物,依大仙所说,无舍,受用者不犯。此……质问。
非被摈者,又非別住者,非破僧者,又非归外道,于同住处地而立者,如何有不共通于学者耶?此……质问。
遍问而至善巧有义理之法,〔彼〕非生,非死,非涅槃,此人诸佛如何说耶?此……质问。
由颈骨以上我不语,由脐以下舍,〔于其他处〕缘不净法,如何有波罗夷耶?此……质问。
比丘自乞造房屋,不指示作处,过量,有难处,无行处〔而〕不犯。此……质问。
比丘自乞造房屋,指示作处,应量,无难处,有行处〔而〕犯。此……质问。
何等身业不前行,又依语而不语他,〔而〕犯重罪之断头事。此……质问。
亦非身业,亦非语业,又何等有意而不为恶,〔而〕彼被摈,如何是善摈耶?此……质问。
即对谁亦不以语招呼,又不对他人發一言,〔而〕犯语罪而非身罪。此……质问。
依尊佛陀所赞之学处,有四种僧残。
依一种行而皆犯。此……质问。
[P.217]两人共受具,由两人手受衣,有各別之罪。此……质问。
四人要望取重物,三人波罗夷而一人非波罗夷。此……质问。
女人在内,比丘在外,其家无孔隙,缘不净法,如何而得波罗夷耶?此……质问。
自取油、蜜、砂糖及酥而蓄之,不过七日,有因缘而食用亦有罪。此……质问。依舍堕罪与单波逸提共犯者〔如何场合〕?此……质问。
有比丘等二十人合同,和合想而行羯磨,有一比丘〔离〕十二由旬,以別众之理由而对其羯磨唱不平。此……质问。
依语足步量之〔间〕语,皆以同时犯六十四重大有残罪。此……质问。
著安陀会衣,著二重僧伽梨衣,此皆有舍堕。此……质问。
非白,又非羯磨语,又胜者不言:「来!比丘。」亦不归依彼,而确定彼受具。此……质问。
愚人杀女人,不杀母,杀男子,不杀父,杀非圣者,因此,彼触无间〔业〕。此……质问。
杀女人之母,杀男子之父,杀父母,因此,彼不触无间〔业〕。此……质问。无呵责,不令忆念,对非现前者行羯磨,所作羯磨善成,有行〔羯磨〕者及僧[P.218]伽不犯。此……质问。
呵责,令忆念,于现前者行羯磨,所作羯磨不成,行者及僧伽有犯。此……质问。
切断者有犯,切断者无犯;覆藏者有犯,覆藏者无犯。此……质问。
语真实而有重罪,语虚妄而有轻罪;语虚妄而有重罪,语真实而有轻罪。此……质问。
为受持染色,受用染净者犯。此……质问。
于日没比丘食肉,非颠狂者,非丧心者,彼又非痛恼者,彼无犯,此法依善逝所说示。此……质问。
非染心,又非盗心,彼亦不思他死〔而彼〕与筹而有断头罪,受取者偷兰遮。此……质问。
非伴住有危险之阿兰若者,又非由僧伽与认可,又彼不受持迦𫄨那衣,其时,以衣寄托〔民家〕而行半由旬,及日出,彼不犯。此……质问。
身业而非语业,种种事之罪无前、后,皆一时犯。此……质问。
语业而非身业,种种事之罪无前、后,皆一时犯。此……质问。
近三女人、三男子、或者三人〔两根之〕非圣者、〔三人之〕黄门而彼不行不净行,又于随相不行不净,〔而〕缘不净法有断头罪。此……质问。
向母乞衣,非转入僧伽之物,如何而彼有罪,于亲戚而不犯耶?此……质问。
有怒适意者,有怒嫌呵者,然而怒之赞法实何耶?此……质问。
[P.219]有充满喜悦适意者,有充满喜悦被嫌呵者,然而充满喜悦被嫌呵之法,是何耶?此……质问。
两人满二十岁,两人共为同一和尚、同一阿阇梨、同一羯磨语。〔而〕一受具、一受具不成。此……质问。
不点净,著不染净衣而至所欲,彼无犯,此法是善逝说。此……质问。
不与,不受取,因彼不知受取,而缘受用,犯其重罪,非轻罪。此……质问。
不与,不受取,因彼不知受取,缘受用,犯彼轻罪,非重罪。此……质问。
犯重罪之有残罪,不恭敬故覆藏,非比丘尼,而触罪。此由善巧者所思惟而质问。
———發汗偈终———
摄颂
校注
發汗偈(Sedamocakagāthā),如反对普通律制,集困难解答之质问者也。在佛音注对一一之质问有答案,但今以怕繁琐而不悉举。关于一一之言,请參照同书。 十种人是小品六.六(五)说之不得礼之十种,其次十一种人,「注」云受戒犍度中说十一种应弃舍之人。问此等人以外,礼长老而有罪,此答于「注」为裸形比丘。 对此质问之答,原为剃发师比丘,此比丘不得藏剃刀,他比丘得藏(參照大品六.三七)。 言依鬼神等而化作佛。 言覆藏他尼重罪之比丘尼。 犯此罪不自白發露时,而故意妄语,此妄语为语门不作业罪。 言布制之房等(參照汉译南传一之三八页有隔之句)。 以僧物转入个人时而一衣与己,一衣与他,以二衣转入时,为一次犯舍堕与(单)波逸提。 摩诃波阇波提之受具(參照小品一〇.一(五))。 父母皆转根时。 畜生为父母时。 言反刍(參照小品五.二五)。 破僧者(己偽如得法者)而取筹时,为断头波罗夷罪。 底本 parammaraṇāya,应如暹罗本 paraṃ maranāya。 比丘尼波罗夷四,是言八事成重戒。 比丘尼持染心,从有染心之男子受食,人肉、蒜、美味食混其他不净肉而食时。 于比丘尼僧残六,言劝受食比丘尼。次之质问是劝受水与杨枝时。 比丘尼犯十七僧残之一时,虽不覆藏,皆得半月摩那埵,得摩那埵期间,非比丘尼,而依因覆藏得新之別罪。【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5 册 No. 3 附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OCR,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