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44]第八 伽陀集

以衣覆于一肩而合掌如愿求汝〔优波离〕为何来此两种律制于布萨诵出有多少学处彼于多少城市制之耶汝之质问是贤善汝如理遍问我(佛)尽善巧实为汝说示

两种律制于布萨读诵有三百五十彼等制立于七城市

制立于何处之七城市耶今我此解说注意令入此言路于我等有利益

于毘舍离王舍城舍卫城阿罗毘憍赏弥释迦国及婆祇国制之

于毘舍离制立多少于王舍城作多少于舍卫城有多少于阿罗毘为多少于憍赏弥制立多少于释迦国说多少于婆祇国制立多少请问此为我说示十制立于毘舍离二十一制立于王舍城二百九十四皆作于舍卫城六制立于阿罗毘八制立于憍赏弥八制立于释迦国三制立于婆祇国

制立于毘舍离汝应如实闻不净法人体上人长衣黑〔羊毛〕实有数数食杨枝裸形于比丘尼戒之责骂此等之十项于毘舍离制之

制立于王舍城汝应如实闻不与取及二诽谤于王舍城二种破僧安陀会[P.145]金银线讥嫌斡旋食別众食非时食往诣沐浴未满二十与衣后不平此等制立于王舍城山上行同与欲之二十一

制立于舍卫城汝应如实闻波罗夷有四僧残有十六不定有二舍堕有三十四小戒计说百五十六十非难法七十二学法二百九十四皆制立于舍卫城

制立于阿罗毘汝应如实闻绢丝〔共〕宿掘〔地〕至树神浇有虫水此六制立于阿罗毘

制立于憍赏弥汝应如实闻大精舍恶口异〔语〕轻侮如法第八为乳饮物

制立于释迦国汝应如实闻羊毛钵〔五缀〕教诫〔比丘尼住处〕药〔请〕针〔筒〕阿兰若者此等之六于迦毘罗卫城于比丘尼戒于水洗净于说教诫

制立于婆祇国汝应如实闻燃火温身于食物混饭粒〔之三〕

四波罗夷七僧残八舍堕三十二小戒二非难法三学法之五十六于六城依日种佛陀而制

凡二百九十六于舍卫城依有光辉之瞿昙而作

问我等之尊师为我等说示彼一一说无误我问他愿说此重与轻有残无残粗与非粗至三次罪共通不共通失坏依此而灭之灭法答复此一切我等听闻师语

[P.146]有三十一重罪此中八为无残罪重罪即粗罪粗罪即戒坏波罗夷与僧残称为戒坏偷兰遮波逸提提舍尼恶作为戏乐恶口之恶说此罪为行坏抱颠倒之见以非正法为尊诽谤正觉者无智而覆愚痴此罪为见坏

活命之因依活命故持恶求性贪欲而主张空无之上人法活命之因依活命故行媒介活命之因依活命故「住汝精舍彼比丘是阿罗汉」活命之因依活命故比丘为自己乞求美味之食而食活命之因依活命故比丘尼为自己乞求美味之食而食活命之因依活命故无病而为自己乞求羹与饭而食此罪为命坏

有十一至三次为罪彼等汝应正闻有随摈八至三次为罪阿利咤戒旃达加利戒此等至三次为罪

有几何应切断之罪耶有几何应破之罪耶有几何应拔除之罪耶有几何非他〔理由〕之波逸提有几何比丘许可耶有几何如法行耶有几何决定最高之戒耶有几何「知」而依日种佛陀而制耶

有六种应切断之戒有一种应破之戒有一种应拔除之戒有四种非他波逸提有四种比丘许可有七种如法行有十四种决定最高之戒有十六种〔知〕而依日种佛陀而制

二百二十比丘之学处于布萨读诵三百四比丘尼之学处于布萨读诵

比丘四十六与比丘尼不共通比丘尼百三十与比丘不共通

百七十六两者不共通百七十四为两者共通之学

[P.147]二百二十比丘之学处于说戒诵出于斯汝应正闻

波罗夷有四僧残有十三不定有二舍堕有三十小戒有九十二四提舍尼七十五学法比丘之学处有二百二十于说戒诵出

三百四比丘尼之学处于说戒诵出此汝应如实闻

波罗夷有八僧残有十七舍堕有三十小戒有百六十六八提舍尼七十五学法

比丘尼之学处有此三百四于说戒诵出

比丘四十六戒与比丘尼不共通此汝应如实闻

六僧残与二不定为八舍堕十二依此等为二十二十二小戒四提舍尼比丘戒中此四十六与比丘尼不共通

比丘尼戒之百三十与比丘不共通此汝应如实闻

波罗夷之四从僧〔残〕出十戒舍堕之十二九十六小戒八提舍尼比丘尼戒中此百三十与比丘不共通

百七十六两者不共通此汝应如实闻

波罗夷有四僧残有十六不定有二舍堕二十四举百十八之小戒十二提舍尼此百七十六两者不共通

百七十四为两者之共学此汝应如实闻

波罗夷有四僧残有七舍堕有十八小戒七十学法七十五

此百七十四为两者之共学

[P.148]八波罗夷难近如陀罗树〔犯此〕彼人如枯叶如破大石如切断陀罗树之头彼等不成长

二十三僧残二不定四十二舍堕百八十八波逸提十二提舍尼七十五学法依三种灭法而灭罪

现前自言与如草覆地二种说戒二种自恣四种羯磨依胜者而说示

〔比丘〕有五种读诵〔比丘尼〕有四种其他无有有七种罪聚四种诤事依七种灭法而灭之〔口论诤事乃依其中〕二种〔非难诤事〕依四种〔罪过诤事〕依三种事〔诤事〕依一种而灭之

所谓波罗夷(被他所胜)汝应如实闻

依正法而令消失见失坠落放弃者也于彼不共住故如是言

所谓僧残汝应如实闻

僧伽与別住行本日治与摩那埵解罪故如是言

所谓不定汝应如实闻

不定而不决定为不确定之言不决定三者(波罗夷僧残波逸提)中任何之一处故言不定

所谓偷兰遮汝应如实闻

自受悔于一根〔罪〕〔重〕罪依彼不灭故如是言

所谓舍堕汝应如实闻

于僧中于別众中或对一人依一人舍而自白忏悔故如是言

所谓波逸提(堕)汝应如实闻

令善法堕没伤圣道为心愚恶处故如是言

所谓提舍尼(悔过)汝应如实闻

比丘由非亲里〔比丘尼〕困难而得之食自取而食者应受非难故如是言

受招待食之比丘其处之比丘尼依爱而指图不拒〔彼〕而食应受非难〔故〕如是言

[P.149]至贫穷之信士家无病于其处而食应受非难〔故〕如是言

住于具危险恐怖之阿兰若者不〔豫〕告而于其处食应受非难〔故〕如是言

比丘尼于非亲里之其他爱好者自乞酥砂糖牛乳酪者比丘尼于善逝之教应堕非难之罪

所谓恶作汝应如实闻

过失失败恶行即恶作人若于阴或于阳而为恶者为恶作故如是言

所谓恶说汝应如实闻

恶说恶语等言智者呵责彼故如是言

所谓学汝应如实闻

此最初之行又为初之禁制律仪顺于直道而行修有学之学法者无有如是学故如是言

强雨降于有覆者不降于露者是故覆者露如此强雨不降

森林兽之趣虚无羽翼之趣灭是法之趣涅槃阿罗汉之趣也

———伽陀集终———

摄颂

于七城制之     四种之失坏
比丘比丘尼     共通不共通
此乃为慈悲     教法伽陀集

校注

三百五十比丘戒二百二十加不共通比丘尼戒之百三十从比丘戒中除七灭诤法 以下为戒名关于各项參照本书第三章等起法 山上行波逸提三十七 此处底本二十四(catuvisati)暹罗本亦同此依经分別应三十四(catuttiṁsati)是底本之误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附随(卷8)
关闭
附随(卷8)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