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要觧卷第二 旷三
姚秦三藏 法师 鸠摩罗什奉 诏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如是之法我从佛闻此阿难结集时陞座最初之唱以证法有所授而已不必玄说一时之语乃佛遗言诸经通用故不定指也王舍城即灵山所附之城摩竭陁国之属境也即西域人间𦒿阇崛山此云鹫头山从形得名即古佛住处以古佛所住故称灵鹫夫说法所依各随宗趣华严展转十处为圆彰法界圆觉依大光明藏为直示本起此依人间之城者同染净以明莲华之义据古佛之处者示祖述以继灯明之道耳。
此经会权归实声闻当机所以初列菩萨即主伴众也人天外护众也。
佛常随众止千二百五十人今言万二千者兼他方所集也阿罗汉义翻杀贼亦曰应供亦曰不生也善渊之心不能全一粘湛發识流逸奔境名漏诸漏者谓欲漏有漏无明漏皆以粘湛妄识为体为三界烦恼之本烦恼即贪嗔痴等十使为诸漏之缘戕害法身偪恼正性名烦恼贼言漏𥁞无恼者以本𥁞故缘无是谓杀贼也己利即证智断惑之事文句谓三界因果皆为他事智断功德乃名己利逮得己利乃堪为人天福田故号应供律文凡于应供须忖己德行全缺者使忖己利也盖夫苦身而作端坐而食擎跽而拜逆立而受苟无己利之德其害非细行人识之诸有结者即惑习之业为二十五有之生因以因𥁞则果亡是谓不生也小乘有定无慧为偏缚未得自在今云心得自在乃是定慧两足俱觧脱人以明大阿罗汉影响众尓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阿㝹楼䭾劫賔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凌伽婆蹉薄拘罗摩诃俱𫄨罗难陁孙陁罗难陁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睺罗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
此举万二千人领袖上德即十大弟子之列也佛有十大弟子为法王法臣各备众德权示专门辅弼大化故大迦叶头陁第一身子智慧第一目连神通旃延论议阿㝹天眼富那说法善吉觧空阿难多闻波离持律罗云密行各居第一如孔门十哲之列是其常数今从憍陈至罗云有二十人者旁兼众德圆彰法化也亦各有第一之德增一阿含云憍陈初悟觧优楼供养众伽耶伏诸结那提善教化劫賔知星宿憍梵受天供离婆不倒乱毕凌能苦坐薄拘寿不夭俱𫄨善答难孙陁容挺特各第一也众所知识者其德显著故诸名缘义非经要旨不必繁讲。
复有学无学二千人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千人俱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亦与眷属俱。
此小声闻众尚在学地学于无学者也摩诃波阇此云大爱道为尼众首与耶输皆示迹同尘影响众也。
菩萨摩诃萨八万人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转不退转法轮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于诸佛所植众德本常为诸佛之所称叹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能度无数百千众生。
菩萨摩诃萨者谓菩萨中之大菩萨即地上等觉之列拣非地前也阿耨菩提此云无上正遍正道陁罗尼此云总持谓得一切智总持万法也乐说辩即四辩之总八地已上名不退位五地七地得陁罗尼说决定法名不退轮诸皆叹德也住不退位者得是道以处已转不退轮者运是道以利人此自觉觉他之德也以慈修身者意在洪济善入佛慧谓能运沤和通达大智则所证者明到于彼岸则所造者实此内德也由是充实著现故名称普闻此外德也内德通达则有见而化者外德普闻则有闻而化者故其所度至于无数百千皆大菩萨之德地前所无矣。
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宝掌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越三界菩萨䟦陁婆罗菩萨弥勒菩萨宝积菩萨导师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
此经以智立体故文殊居首盖文殊具大智妙德为法身体为诸佛师为世间眼开佛知见莫先于此余各表此经之一德也观音助智行悲大势具大德用精进念不退转不息亿劫勤修宝掌掌握法宝药王应机發药勇施一切能舍宝月觉体明净月光能除痴暗满月兼上二德大力负荷大法无量力对境不动越三界不现身意䟦陁罗善护正见弥勒以慈续佛宝积能聚能利导师导邪入正此八万之上首一经之表法也盖由大智开佛知见而助智以悲历备众德乃至导邪入正则一乘之体具万行之用全矣不列普贤者自观音已下皆普贤之行但初且以智立体开佛知见终至以行成德乃见普贤各专表也。
尔时释提桓因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复有明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王与其眷属万天子俱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梵光明大梵等与其眷属万二千天子俱。
释提桓因即帝释也明月月天子普香星天子宝光日天子也欲界六天曰四天王天忉利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帝释即忉利天主化乐天主号自在他化天主号大自在不言夜摩兜率者举上下以该中也色界三禅十八天初禅三梵天其王为娑婆界主号尸弃大梵二禅三光天王号光明大梵不举余天者言等以该之。
有八龙王难陁龙王䟦难陁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等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难陁此云喜䟦云贤以时雨喜物有贤德故二龙乃目连所降者娑伽罗云海和修吉云多头德义迦云现毒阿耨达池名摩那斯云大身优钵罗云青莲池若干即不定数谓不胜数也。
有四紧那罗王法紧那罗王妙法紧那罗王大法紧那罗王持法紧那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紧那此云疑神似人而有角可疑亦云歌神随佛说法皆能歌之故皆名法也法紧歌四谛妙紧歌十二缘大紧歌六度持紧歌一乘。
有四乾闼婆王乐乾闼婆王乐音乾闼婆王羙乾闼婆王羙音乾闼婆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乾闼婆此云嗅香能寻香奏乐也乐谓歌舞等伎乐音谓鼓节弦歌羙即伎中胜者羙音音中胜者。
有四阿修罗王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䭾阿修罗王毘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罗𬑟阿修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修罗此云非天多嗔无天行故婆稚云有缚好闘战故佉罗云广肩涌海水者毘摩质多云海水波音击海波者罗睺云障蔽能障日月。
有四迦楼罗王大威德迦楼罗王大身迦楼罗王大满迦楼罗王如意迦楼罗王各与若千百千眷属俱。
迦楼罗此云金翅鸟常啖龙大威慑龙大身胜群大满龙常满意如意颔有此珠八部皆神众能变形预会不列夜义摩𬑟罗畧之也。
韦提希子阿阇世王与若干百千眷属俱各礼佛足退坐一靣。
摩竭陁国频婆罗王夫人号韦提希其子号阿阇世不举人民者王出而民从可知各礼佛足退坐一面言虽多不逼肃然有序。
无量义经云无量义者从一实相生无量法众集先说无量义经经毕复入无量义定者所以發妙法端绪也示于一事一理一动一寂之间莫不具无量义然后可入妙法。
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陁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摩诃云大曼陀罗云适意曼殊沙云柔软皆天妙华也华表正因以因必趣果故散佛上而又及大众者示此会当得正因也。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六震者动起涌震吼击六种也东涌西没动遍等遍之说皆不离此所以六震者表依六识翻破无明楞严说山河大地皆无明感结本唯一真故云普佛世界。
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𬑟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喜睹前瑞翘𥩟嘉应。
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
一光周亘全彰妙体也白毫即本觉妙明东方为不动智境万八千界依根尘识十八界言也众生迷此本明本智成十八界自为限碍难造妙体故将说法华先现此瑞使行人直下自發本明照了本智则根尘识界通为智境无复限碍廓达圆融故言万八千界。
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腻咤天于此世界𥁞见彼土六趣众生又见彼土现在诸佛及闻诸佛所说经法。
阿鼻此云无间即地狱最下阿迦腻咤云质碍究竟即色界极顶不言无色者无色非可见故上极诸天下穷地狱于此世界𥁞见彼土所谓圆现。
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修行得道者复见诸菩萨摩诃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觧种种相貌行菩萨道复见诸佛般涅槃者复见诸佛般涅槃后以佛舍利起七宝塔。
始自比丘四众修行得道次见菩萨诸佛行相终至涅槃起塔是现众生诸佛之始终也一光东照周亘圆现如此详悉者直依智境示诸法实相也世间万法自识境观之悉皆幻惑莫得其实自智境观之如是性相因缘如是果报本末咸一妙明无非实相若诸众生本明洞發本智现前则廓然圆现与佛不殊妙体实相昭昭心目矣故文殊曰今佛放光明助發实相义自后经文全显斯旨故先發绪如此。
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今者世尊现神变相以何因缘而有此瑞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希有事当以问谁谁能答者复作此念是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已曾亲近供养过去无量诸佛必应现此希有之相我今当问尒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咸作此念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当问谁尒时弥勒菩萨欲自决疑又观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众会之心而问文殊师利言以何因缘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悉见彼佛国界庄严。
弥勒为补处之主欲作当来之利故于此示疑以问文殊为世间之眼欲發群盲之智故于后援古以证是谓助發。
于是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以偈问曰。
此问放光雨华动地众喜四瑞也不问说法入定二瑞者为所常见故。
颂上极诸天下穷地狱等相也。
颂见闻诸佛所说经法也圣主师子言说法无畏演说经典微妙第一至令人乐闻即以一乘教诸菩萨也讲说正法种种因缘至为说净道即以三乘开悟众生也若人遭苦至𥁞诸苦际即小乘四谛法四句如次配见苦断集修道证灭也若人有福至为说缘觉即中乘十二缘法也声闻三生种福为厌苦支佛百劫种福为求道故有福供佛志求胜法可授中乘若有佛子至为说净道即大乘六度法也六度以种种行为用以无上慧为体行得慧济即无染著故名净道于二乘言人于大乘言佛子者止宿草庵自同使人成就大志乃命为子。
结前开后也。
此颂修行之始后颂涅槃之终此即种种因缘信觧相皃而大要不出六度从或有行施至求佛智慧檀度也我见诸王至而被法服戒度也比丘处闲诵经忍度也菩萨勇猛为道进度也离欲修禅至赞诸法王禅度也智深志固至而击法鼓智度也戒有三聚谓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摄律仪戒诸王问道摄善法也舍臣妾摄众生也被法服摄律仪也忍有三种谓生忍苦忍第一义忍比丘处闲诵经即闲林静谷恶人恶兽为生忍砺比丘节为苦忍乐诵经典即第一义忍也离欲有三谓五尘欲二乘欲法爱欲皆离也得五神通者非凡夫五通以初学对佛分有漏无漏耳。
此广颂菩萨行道因缘相皃也天龙恭敬不以为喜菩萨自重也处林放光济地狱苦菩萨大悲也痴眷属谓唯恣情欲不能迁善者自未甞睡眠至欢喜无厌乃六度众行不复次第但随所见或有说寂灭法等者或以教说求道也观诸法性等者或以觉观求道也心无所著等者离教观忘心迹以求道也虽种种因缘相皃不同无非实相妙行故于光中详现。
此颂涅槃之终也直曰纵横曰广四十里为一由旬天𣗳王者忉利天园生𣗳宝华开时天界自然严饰妙好乃佛灭后供养舍利果报也故诸佛子为供舍利严好如之。
仁指文殊也。
尔时文殊师利语弥勒菩萨摩诃萨及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诸善男子我于过去诸佛曾见此瑞放斯光已即说大法是故当知今佛现光亦复如是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
雨以一味沾洽螺以一音亘彻鼓以号令群众义以开發随宜。
诸善男子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尒时有佛号日月灯明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觧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阿僧云无数劫云时分欲原光瑞本始而推之于无数不思之劫者此光此法固始于无始超乎数量也佛号日月灯者日昱昼月昱夜灯则照于日月所不照而通乎昼夜之道相续无穷彼佛妙智真明兼三者之德故以为号十号初言本终言迹中言德本谓真性一切如也故曰如来迹谓道化人天尊仰故曰世尊德即万德种智事也为良福田故应供养圆具四智故能正遍知万行真明曰明行足善入尘劳穷𥁞万法曰善逝世间觧证无等等曰无上士化物不暴挺然不屈曰调御丈夫三界模范曰天人师自他觉满曰佛总而言之从如实道来具万德应物为世所尊之号也。
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此叙灯明亦于一乘随宜说三也初中后者指三乘之法皆应机契道无不善也借权显实故其义深远方便随机故其语巧妙本于一乘故纯一无杂明菩萨行故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以一乘应三乘而说故云说应四谛等于二乘言求于菩萨不言求者佛为大事出兴本说教菩萨法故不待求于余乘非所愿说特因乐小者求而后说也于声闻言涅槃于辟支菩萨言种智者声闻厌生死苦取灭谛小果故进之于究竟涅槃辟支利智菩萨大根故成之以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唯佛能具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如是二万佛皆同一字号日月灯明又同一姓姓颇罗堕弥勒当知初佛后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灯明十号具足所可说法初中后善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无量意四名宝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响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是诸王子闻父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悉舍王位亦随出家發大乘意常修梵行皆为法师已于千万佛所植诸善本。
此又引然灯本始以明妙法传续之由也自初灯明至最后灯明有二万佛然灯即最后灯明之王子也名字姓皆同者明道同也有八王子者圣人示迹表法也依灯明有八意表从妙明真心出妙观察意其用有八也妙心本空而能有用故名有意此妙有也出乎妙心用无不善故名善意此妙善也量不可测名无量意此妙量也对境利用名宝意此妙宝也触类而长名增意此妙增也善能觉了名除疑意此妙觉也应物如响名响意此妙响也建立万法名法意此妙法也领四天下者未出家时未免物累也闻父得道舍位出家者离情去累乃趣正觉之表也智胜王子有珍玩之具闻父得道舍之而徃其意同此心王出三界家则八识之子随出而为诸法师亦若是矣。
是时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即于大众中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陁罗华摩诃曼陁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尒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𬑟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尒时如来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见是诸佛土。
弥勒当知尔时会中有二十亿菩萨乐欲𦗟法是诸菩萨见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为因缘。
昔众见瑞欲知其缘亦如今众。
时有菩萨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妙光即文殊前身昔因妙光而说者为其为世间眼能证此法故今亦因其助發。
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𦗟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𦗟佛所说谓如食顷是时众中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
昔众六十小劫谓如食顷今众五十小劫谓如半日皆由得法华三昧于道不倦如此盖法华三昧真知见力不为顷久推移不为时劫加损故也。
经已唱灭欲付大事故今佛经已亦云不久涅槃欲以妙法付嘱有在也涅槃此云灭度谓灭𥁞诸苦度生死海真常道果之号非丧亡之号也真常者生灵性命之大本也本真无妄凝常不变由一念之迷妄沉幻苦而失其所谓真沦变生死而失其所谓常圣人复还元觉不沉诸妄不受诸变故曰真常与儒所谓复则不妄老所谓复命曰常同意所谓有余无余者小乘厌生死苦欲速出三界滞于偏真证性未圆故名有余大乘离生死见无退无出凝然常寂证性已圆故名无余今云入涅槃者示脱幻妄尘扰而反乎本真凝寂也。
亦如今说经后记诸弟子也多陁阿伽度云如来阿罗诃云应供三藐三佛云正徧正觉略称十号之三也。
妙光昔助灯明为然灯之师今助释迦续灯明之道八子生于灯明师于妙光至其成佛又号然灯而然灯又为释迦之师盖是道出于本觉明心而常资妙光智体传续不穷如一灯明然百千灯其明不穷其光不二此妙法大本也故援引止此。
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曰求名贪著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号求名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弥勒当知尔时妙光菩萨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萨汝身是也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今昔之事宛然相契则将说法华断可忖矣夫引瑞事同今所忖唯此且又广引三昧唱灭等者意在冥叙一经本末故广引之事皆契后文。
尒时文殊师利于大众中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此通颂初后灯明法化及八子之迹。
自然成佛道者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不颂涅槃相略之也。
诸子悲恼非为生灭起爱见之悲为众生悲也诸法实相义即法华要旨下至亿劫时一遇皆灯明临灭宣付勉勗之辞此经凡长行略则偈详长行详则偈略圣言说约文体皆然今此疑问等文即前详偈略唱灭之文即前略偈详也。
由众悲恼故慰安之而授德藏记使依归也无漏实相即妙法真体也大觉灭度譬薪火者以薪虽穷而火传不知其𥁞所谓示灭也自分布舍利起塔至精进求道言弟子追慕景仰之事。
心常懈怠等者如懈退宝所贪著小乘也多游族姓即尚名相也弃舍所习不务本也余如前觧。
疑悔者以小疑大也。
上序分竟。
二正宗分十九品分二 一三周开示 十品分三。
初说三周法授三根记即方便至学记品是也 二授广记圆该前记即法师品 三会诸佛圆证前法即宝塔品也。
所谓三周者法说一周被上根即方便品也为上根猛利则直说法体故曰法说喻说一周被中根即譬喻品也为中根稍钝以譬喻始觧因缘说一周被下根即化城品也为下根甚钝故假宿世因缘欵唘然根虽列三教实通被也。
妙法莲华经要解卷第二
校注
【经文资讯】《永乐北藏》第 184 册 No. 1617 妙法莲华经要解(选录「要解」本文)(第1卷-第12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12-29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永乐北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姚秦东𣈆偽王也姓姚名兴为秦国王梵语鸠摩罗什此云童寿谓童年而有𦒿德也奉秦王诏翻译此经。